ddx7171 ddx7171
关注数: 403 粉丝数: 228 发帖数: 17,944 关注贴吧数: 167
实验推导洛伦兹变换(备份老帖) 一、1997年,国外有科学家首次测量到单程光速为C+-(300-400)公里每秒。 二、利用该实验,我们同样可以推导出洛伦兹变换,而不是否认它。 正文 一、1997年,国外有科学家首次测量到单程光速为300-400公里每秒。设备如图:图片来自:ddx7171的百度相册 设备两边的小孔可以看成是快门---整个滚筒是匀速转动----这保证了快门的绝对同时开关。激光通过快门进入光电转换器----从而测量通过两个快门光子的数量在统计上的差异。 计算:图片来自:ddx7171的百度相册 以上计算再乘以快门开关次数就可以得到通过快门A和快门B的光程差。这时通过光电转换部分就可以得到通过快门A和快门B的光子的数量在统计上的差异,从而计算到两个方向上的光速之差为300-400公里每秒。 质疑:1、如果快门只有一个,这时是否能测到通过快门的光子的数量在统计上的差异----当然不能。原因是这是由同一光源发出的光分成两束,由于多普勒效应----通过同一快门的光速度虽然不同,但光子数量是一样的。 2、如果用光对时两个快门(或用搬钟法对准确两快门的时间),是否能测到快门的光子的数量在统计上的差异---当然不能。原理:一些其他实验测量到的单程光速为c不变,而该实验却测到光速为c+-300-400公里每秒。其根本原因在于对时----因为一个匀速旋转的滚筒天然就是时钟,他不需要对时就可以进行速度测量。如图:图片来自:ddx7171的百度相册 如果用光对时两个快门(或用搬钟法对准确两快门的时间),则通过两个快门的光子量和通过同一个快门就没有区别了。 可以验证:在测到速度c+-v中的v后,在同一方向上将A的小孔角度做一个微调-----就是人为的将A的快门调慢vl/cc。这时的测量结果变回零。转180度后,测量结果变为原来的2倍。 利用原理可以利用2台相控阵雷达进行如下实验改进。 如果您怀疑这设备的精确度,只有用两个相控阵雷达了。这时如果测90度1000米上的标记物有L米的位移,则v=Lc/1000.就这样简单。图片来自:ddx7171的百度相册 我们将S1和S2看成两个雷达(例如相距20米)----再测他们的主干涉线A5、A4、A3、A2、A1。 将A1认为是标记物的所在点----它距离雷达1000米。 这时如果S1和S2有对时时间差(也就是符合同时的相对性),A5、A4、A3、A2、A1所在直线一定是符合相对论的-----在随地球一起运动。也就是y轴的速度u。----主干涉线一定在两雷达连线的90度方向。 但如果将S1、S2用滚筒钟调整相位,则主干涉点走的就不是双曲线了---而是真正的绝对系的直线。 这时,在A1的下方(例如1米处才能测到主干涉波)(雷达的成像应该也有相对移动---但这一点我没有十足把握,所以一直没讲。) 我们讲有把握的:例如在A1的下方1米处才能测到主干涉波。A1距离雷达1000米。 则绝对速度大约为:U/c=1/1000。 这时的计算值为:u=300公里每秒。 二、利用该实验,我们同样可以推导出洛伦兹变换,而不是否认它。 1 利用上面实验证明绝对尺短 ----尺在运动方向绝对缩小为1/R(R=1/(1—v^2 /C^2)^ 1/2)图片来自:ddx7171的百度相册图片来自:ddx7171的百度相册 2 利用已经被大家认可的钟慢实验----运动的钟的计时周期变长 R 3、利用数学方法处理钟慢效应得到的对时时间差----在运动的方向上,时间随距离加大而有一个必然的减小值。因为应用一点高等数学变换我们能知道钟长效应是和速度的平方成正比的,在x’系中钟从原点出发到达一定的距离是需要速度的。这样钟就比在x’系原点的钟更慢了。并且我们通过计算可以得知这一钟慢的值只和两点有关------1 、与钟在x’系运动的距离成正比, 2、与x’系的速度u成正比。例如:在运动方向上前进距离x’ 时间差为ux’/c2 (地球赤道绝对速度乘以时钟移动的距离,再除光速的平方)。---实际就是对钟长的积分。如图:图片来自:ddx7171的百度相册 用这3个实验可以在否认光速不变,否认相对性的基础上重建洛伦兹变换。 推导如下 x’系相对于静止的x以速度u匀速直线运动 x’=R(x-ut) --- (1) ----------实验1尺短因为量长度的尺短了,长度的测量值就大了 y’=y --- (2) z’=z --- (3) t’=t/R +时间差 ---(4) -----------实验2 钟长 t’=t/R + ux’/c2 -----(5) -----------实验3 时间差 再引用一次-实验1尺短 x’=R(x-x0) -----------x0 指x’系的原点在x系的坐标 t’= t/R + R u(x-x0)/c2-----------(6) 将(6)通分 t’=R<t – uut/c2 -u(x-x0)/c2>----(7) 其中ut=x0 带入(7) --------即x’系以速度u运动了t时间后x’系的原点在x系的x0处 t’=R< t-ux/c2 > -------(8) ----------即得到洛伦兹变换的时间式 所以,测量到单程光速不是否认了洛伦兹变换,而是为用假设推导的洛伦兹变换找到了真正的实验基础。 (本人匿名发表观点,就是请大家随意引用发表的。) 谢谢
实验推导洛伦兹变换的新方法 一、1997年,国外有科学家首次测量到单程光速为C+-(300-400)公里每秒。 二、利用该实验,我们同样可以推导出洛伦兹变换,而不是否认它。 正文 一、1997年,国外有科学家首次测量到单程光速为300-400公里每秒。设备如图:图片来自:ddx7171的百度相册 设备两边的小孔可以看成是快门---整个滚筒是匀速转动----这保证了快门的绝对同时开关。激光通过快门进入光电转换器----从而测量通过两个快门光子的数量在统计上的差异。 计算:图片来自:ddx7171的百度相册 以上计算再乘以快门开关次数就可以得到通过快门A和快门B的光程差。这时通过光电转换部分就可以得到通过快门A和快门B的光子的数量在统计上的差异,从而计算到两个方向上的光速之差为300-400公里每秒。 质疑:1、如果快门只有一个,这时是否能测到通过快门的光子的数量在统计上的差异----当然不能。原因是这是由同一光源发出的光分成两束,由于多普勒效应----通过同一快门的光速度虽然不同,但光子数量是一样的。 2、如果用光对时两个快门(或用搬钟法对准确两快门的时间),是否能测到快门的光子的数量在统计上的差异---当然不能。原理:一些其他实验测量到的单程光速为c不变,而该实验却测到光速为c+-300-400公里每秒。其根本原因在于对时----因为一个匀速旋转的滚筒天然就是时钟,他不需要对时就可以进行速度测量。如图:图片来自:ddx7171的百度相册 如果用光对时两个快门(或用搬钟法对准确两快门的时间),则通过两个快门的光子量和通过同一个快门就没有区别了。 可以验证:在测到速度c+-v中的v后,在同一方向上将A的小孔角度做一个微调-----就是人为的将A的快门调慢vl/cc。这时的测量结果变回零。转180度后,测量结果变为原来的2倍。 利用原理可以利用2台相控阵雷达进行如下实验改进。 如果您怀疑这设备的精确度,只有用两个相控阵雷达了。这时如果测90度1000米上的标记物有L米的位移,则v=Lc/1000.就这样简单。图片来自:ddx7171的百度相册 我们将S1和S2看成两个雷达(例如相距20米)----再测他们的主干涉线A5、A4、A3、A2、A1。 将A1认为是标记物的所在点----它距离雷达1000米。 这时如果S1和S2有对时时间差(也就是符合同时的相对性),A5、A4、A3、A2、A1所在直线一定是符合相对论的-----在随地球一起运动。也就是y轴的速度u。----主干涉线一定在两雷达连线的90度方向。 但如果将S1、S2用滚筒钟调整相位,则主干涉点走的就不是双曲线了---而是真正的绝对系的直线。 这时,在A1的下方(例如1米处才能测到主干涉波)(雷达的成像应该也有相对移动---但这一点我没有十足把握,所以一直没讲。) 我们讲有把握的:例如在A1的下方1米处才能测到主干涉波。A1距离雷达1000米。 则绝对速度大约为:U/c=1/1000。 这时的计算值为:u=300公里每秒。 二、利用该实验,我们同样可以推导出洛伦兹变换,而不是否认它。 1 利用上面实验证明绝对尺短 ----尺在运动方向绝对缩小为1/R(R=1/(1—v^2 /C^2)^ 1/2)图片来自:ddx7171的百度相册图片来自:ddx7171的百度相册 2 利用已经被大家认可的钟慢实验----运动的钟的计时周期变长 R 3、利用数学方法处理钟慢效应得到的对时时间差----在运动的方向上,时间随距离加大而有一个必然的减小值。因为应用一点高等数学变换我们能知道钟长效应是和速度的平方成正比的,在x’系中钟从原点出发到达一定的距离是需要速度的。这样钟就比在x’系原点的钟更慢了。并且我们通过计算可以得知这一钟慢的值只和两点有关------1 、与钟在x’系运动的距离成正比, 2、与x’系的速度u成正比。例如:在运动方向上前进距离x’ 时间差为ux’/c2 (地球赤道绝对速度乘以时钟移动的距离,再除光速的平方)。---实际就是对钟长的积分。如图:图片来自:ddx7171的百度相册 用这3个实验可以在否认光速不变,否认相对性的基础上重建洛伦兹变换。 推导如下 x’系相对于静止的x以速度u匀速直线运动 x’=R(x-ut) --- (1) ----------实验1尺短因为量长度的尺短了,长度的测量值就大了 y’=y --- (2) z’=z --- (3) t’=t/R +时间差 ---(4) -----------实验2 钟长 t’=t/R + ux’/c2 -----(5) -----------实验3 时间差 再引用一次-实验1尺短 x’=R(x-x0) -----------x0 指x’系的原点在x系的坐标 t’= t/R + R u(x-x0)/c2-----------(6) 将(6)通分 t’=R<t – uut/c2 -u(x-x0)/c2>----(7) 其中ut=x0 带入(7) --------即x’系以速度u运动了t时间后x’系的原点在x系的x0处 t’=R< t-ux/c2 > -------(8) ----------即得到洛伦兹变换的时间式 所以,测量到单程光速不是否认了洛伦兹变换,而是为用假设推导的洛伦兹变换找到了真正的实验基础。 (本人匿名发表观点,就是请大家随意引用发表的。) 谢谢
坐标时和固有时的转换公式:ΔT固有=ΔT坐标+对时时间差 坐标时和固有时的转换公式ΔT固有=ΔT坐标+V(x-x0)/(cc√1-vv/cc) (这一公式适用于绝对系和相对系的转换,相对系和相对系转换时-----物理意义会发生相应改变,我们以后讨论) 1、时钟所记录的时间就是固有时,若用光线对准两异地时钟,两时钟指示时间的时间差就是坐标时. 这两者的变换公式为:ΔT固有=ΔT坐标+V(x-x0)/(cc√1-vv/cc)。 2、正是因为测量时测到的都是坐标时,而不是固有时----所以,测量到的钟慢(坐标时变慢)只有相对效应,而没有绝对效应(固有时才是由绝对速度造成的钟慢)。 举例说明: (这里借用了吧友@jmctian的图片,特此声明)图片来自:ddx7171的百度相册 图一 对于火车上的人Δt'本身就是固有时。 而对于地面上的人Δt是坐标时,但规定了地面的速度为0,所以坐标时=固有时。图片来自:ddx7171的百度相册 图二 对于火车上的人Δt'是坐标时:Δt'坐标时=2h/(√cc-vv). 对于火车上的人的Δt'固有时:Δt'固有时=Δt'坐标时+V(x-x0)/(cc√1-vv/cc)=2h(√cc-vv)/cc 而对于地面上的人Δt是坐标时=固有时=2h/c。图片来自:ddx7171的百度相册 图三 先要计算在火车上向右为速度V的速度(这是相对于火车的速度V),那么这个速度相对于地面的绝对速度W为多少呐?? 显然W=2V/(1+vv/cc) -----有疑问后面会解释 对于火车上的人Δt'是坐标时:Δt'C坐标时=Δt'B坐标时=2h/(√cc-vv). 对于火车上的人Δt'B固有时=Δt'B坐标时+V(xB-x0)/(cc√1-vv/cc)=2h(√cc-vv)/cc 对于火车上的人Δt'C固有时=Δt'C坐标时+V(xC-x0)/(cc√1-vv/cc)=(2h/c)(1+vv/cc)/(√1-vv/cc) 对于地面上的人ΔtB是固有时=2h/c. 对于地面上的人ΔtC是坐标时=固有时=(2h/c)(1+vv/cc)/(1-vv/cc) 注明:坐标时和固有时的转换公式ΔT固有=ΔT坐标+V(x-x0)/(cc√1-vv/cc)这里的V(x-x0)/(cc√1-vv/cc)就是对时时间差公式ul/cc,-----v是在X'系相对于静止系的速度,l应该是绝对距离,但我们 在x'系只能用变短的尺表示这个绝对距离就有了l=(x-x0)/(√1-vv/cc) 对时时间差的证明
首页 1 2 3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