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灿刘 永灿刘
关注数: 1 粉丝数: 7 发帖数: 1,441 关注贴吧数: 2
学法学的要看什么书 人文基础类 一 本科生 1.费孝通:《乡土中国》,三联书店; 2.冯友兰:《中国哲学简史》,北京大学出版社; 3.威尔杜兰特:《哲学的故事》,三联书店; 4.麦基 编:《思想家》,三联书店; 5.何怀宏:《底线伦理》,辽宁人民出版社; 6 赵汀阳:<论可能生活>,三联书店。 二 研究生 6.余英时:《现代儒学论》,上海人民出版社。 二.基础理论(本科生) 1.[美] 博登海默:《法理学——法哲学及其方法》,华夏出版社; 2.刘星:《法律是什么》,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3.刘星:《西法法学初步》,广东人民出版社; 4.刘星:《中国法学初步》,广东人民出版社; 4.[美] 埃尔曼:《比较法律文化》,三联书店; 6.[英] 斯坦、香德:《西方社会的法律价值》,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 7.沈宗灵著:《现代西方法理学》,北京大学出版社; 8.[美] 埃尔曼:《比较法律文化》,三联书店; 9.周天玮:《法治理想国》,商务印书馆。 专著类 1.[美] 庞德:《通过法律的社会控制、法律的任务》,商务印书馆; 2.[德] 拉德布鲁赫:《法学总论》,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3.诺内特、塞尔兹尼克:《转变中的法律与社会》,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4.朱苏力:《法治及其本土资源》; 5.季卫东:《法治秩序的建构》,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6.梁治平:《书斋与社会之间》,法律出
失恋吉大 今年的民商复试貌似有点失败啊,其实也谈不上失败,初试就挺失败的,呵呵。一直想给未来的学弟学妹们除了“骨灰”还留些东西,至少是用得上的,可是抖抖下来也只剩“骨灰”了...倒谈不上失落,因为第二年还可以选择另一个喜欢的城市另一个学校,毕竟还是年轻,但是多少还是倾心于吉大,所以心中还是有着只属于吉大的心结。谈谈吉大给我的印象,我这次因为复试才有了第一次去长春的机会。我也是东北人,长春的街头给我北方典型的肃穆感,我去的那天长春还是很大的雨,飞机穿过厚厚的黑色云层降落在忽又晴了的地面时,我的心有种微妙的舒适。吉大很大,但我本科的学校也是很大的,所以第一眼的吉大南区给了我一丝空旷的感觉。除了一位先前认识的师兄接站,没有人认识我,经多少有了丝孤独感。35一天的哄抬物价的“插间”也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仿佛进屋就是床...我第三天在萃文楼复习,因为师兄说那里风水好,但是可惜前两天都是在逸夫楼...到处张贴的节约型吉大的标识...两个晚上,因为没开路灯,我迷路了...复试的人很多,东北人间说起话来的真的真的感觉起来很舒服,我好长时间没敢开口,因为四年在外口音的确有点变了,东北口音剩得不多了。我是很放松的,不管怎么说回家了...说说我唯一有点失望的地方,就是感觉吉大太封闭了,这对于吉大的发展不利。不是一些老师当几个月访问学者就是代表学校开放了,学生的视野真正拓宽了才是学校发展的未来。我没有什么好的措施,只是希望吉大的朋友们能居安思危。为什么教授会选择“流失”到其他学校?除了地区经济差异原因,接下来就不可避免需要提到发展前景了。“孔雀东南飞”,真的,事实可远比这五个字可怕得多。真的希望吉大朋友们好好奋斗,增加视野,拓展全国的影响力...不知说到哪了,这本身就是一篇随笔,喜欢在这停就停在这吧,可能还会考,但是会选择一所新的学校,就像与吉大失恋了,爱的越深伤的越深,我的吉大行本身就很传奇,的确是为了一个已经分开的女孩考的,分开之前决定考的距离近些,宿命?还真多少有些信了...记得复试后有吉大本校调剂,但是我和吉大是双向放弃的,忠于自己的第一志愿吧,可能未来会后悔的...这个时候的我很乱,思路和计划...希望自己的字里行间没有误伤到吉大的朋友,其实我还是很嫉妒你们的。我只能把我的经验总结下如下留给以后的朋友: 1.考吉大“关系”的的确确很重要,这是句实话; 2.自己经过努力也不差什么!以书本为主,辅助吉大教授的研究重点,常青藤的资料因人而异,萃文楼的印刷店有好东西值得淘; 3.相信自己不要放弃,走捷径的人毕竟只是一小部分吧?初试和复试外校很劣势... 4.吉大的老师和学生们都很善良,东北人的善良,听说这一任的校长也很有人格魅力; 5.我爱长春,我爱吉大,我爱亚泰!这是我的最后一张贴,都在梦里,睡了!
首页 1 2 3 4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