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sncamel wsncamel
京北散人,
关注数: 66 粉丝数: 180 发帖数: 3,375 关注贴吧数: 229
联合作战范例研究——1940年德国入侵挪威的“威悉河演习”行动 (美国空军参谋指挥学院研究所著)                                 摘要                6 d8 ]% N3 v( A+ s在现代战争史上,1940年入侵挪威的“威悉河演习”作战作为有史以来第一次陆海空联合行动而受到广泛关注。本文旨在研究其起源,思想和作战计划,以及登陆过程。同时简要介绍了登陆部队抵抗联军反击所及其独特的计划和作战思想。 战役的起因源于德国海军在一战中的经验,两次大战之间关于海军战术的争论,以及海军大将埃里希•雷德尔个人不甘于使德国海军只在二战中扮演配角的决心。雷德尔相当幸运的利用了苏芬战争和挪威叛徒维德孔•奎西林,说服希特勒采用以海军为主的计划。雷德尔及海军与对武力解决挪威问题同样抱有极大兴趣的(德国)武装力量指挥机构合作,极大程度地影响了作战方针及计划的制定。在计划执行过程中,德国的武装力量只在奥斯陆和纳维克遇到了较强的抵抗。然而,战术层面的成功掩盖了战役准备和实施阶段在计划和指导方针方面的问题。 当第一“德意志”山地师被空投到纳维克后方的时候,一名士兵直接落到了水里。迪特(Dietl)将军向他走去,此时一名士官正在将他从水里拖出来。 " 士兵,你是怎么到这里的?"    "在武装力量的三支兵种的帮助下,将军先生,士兵机智的喊道:陆军把我送到这里,搭载的是空军的飞机,而海军把我从水里拉了出来。" ——迪特将军:那些活着的士兵(das Leben eines Soldaten 德文,不会翻译—译者注) 第一章 战役起源          战役起因;     海军参谋长(雷德尔大将)认为必须尽快告知元首海军势力向北方扩张的潜在价值。应当研究不论是否处在苏联和德国的联合压力下,在挪威领土获得基地的可能性,以根本改善我们的战略和战术态势。                                    ——海军参谋部战争日记1939年10月3日    直到1939年二战爆发前,任何一个在德国军队服役的参谋军官和武装力量(OKW)最高统帅部都没有制定直接针对挪威的军事行动计划。事实上,陆军部(OKH)和空军最高指挥部(OKL)都避免谈论任何涉及这个处在战争舞台北端地区的行动计划。然而,自从1906年开始,海军最高指挥部(OKM)的军官及其前辈们就开始在专业刊物和兵棋推演中讨论对挪威采取军事行动的必要性,及挪威的基地对德国潜艇战略的重要性。 在二次大战之间的日子里,鉴于一战的经验,围绕挪威海军基地的争论显得愈发重要。在海军中颇具影响力且雄辩的德国战略家们认为,如果德国舰队能从狭窄的北海之外的基地采取行动,海战的结果将会大不同。挪威西海岸的基地,尤其是特隆赫姆(Trondheim),将是袭击皇家海军和入侵大西洋的理想据点。此外,曾在德国海军(帝国海军)服役的资深的海军军官们无法忘记挪威在一战中没有坚守中立,及其在封锁德国海军的行动中勉强然而巨大的作用。 德国在三十年代中期开始重整军备,海军参谋部(海军总司令部,SKL)迅速地意识到在将来与英国的冲突中挪威保持中立的重要性。自从在一战后失去在洛林的铁矿后,德国极其依赖在瑞典北部KirunaGallivare地区的铁矿。在不结冰期瑞典通过波的尼亚湾的港口吕勒奥向德国船运矿石,当北海结冰时(1月到4月)通过经由挪威纳维克港的铁路运输。瑞典的运往德国的铁矿石大约一半要经由纳维克,而皇家海军不需要占领挪威即可封锁这条路线。皇家海军可以在沿挪威西海岸的水道布雷,迫使德国运输船驶向危险的开阔海域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