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为民 太虚之父
关注数: 215 粉丝数: 693 发帖数: 27,259 关注贴吧数: 4
为什么忒伊亚星不存在 科普地球演化史错在什么地方?科普地球演化史是一群不懂物理学的人编造出来的。所以,必须用物理学定律给他们进行纠正。 地球是在45亿年前,在形成太阳系的旋转的星云盘中形成的。地球早期受陨石撞击温度非常高,达到4000℃,忒伊亚星撞击地球形成月球。以解释月球上有熔岩和火山灰。 这个说法与物理学定律完全不符。首先,水的比热容是非常大的,在地球没有水的时候地球热容量非常小,所以,地球温度非常低。太阳表面为6000℃,而地球是太阳质量的33万分之一,地球内部没有核聚变,是不能维持4000℃哪怕一天的时间。早期地球没有水,比热容非常低,没有大气,也就没有大气保温,热量散发非常快,类似月球,照到太阳一面就是现在月球白天的温度127℃,夜晚就是和现在月球夜晚温度一样,为-183℃。形成地球的星云本身温度就非常低,由于没有地球大气,这些星云星子冰冷地和地球相撞,这个能量把它自身融化和散热而消耗掉了。 既然地球热容量低,所以早期地球内部是没有熔岩的。 地球内部熔岩是在地球上有水存在以后才形成的。其它大行星内部是否有熔岩与其比热容大小有很大关系。地球上火山和地震频发的原因就是地球有水,比热容太大,内部熔岩很难释放热量导致的。 可见,地球早期没有水,就地球内部就没有熔岩。而月球没有水成岩(沉积岩)。把月球想象成地球没有水的时候,忒伊亚星撞击地球形成月球,也仅仅是两个冷的大行星相撞,形成火山灰根本就不可能,因为地球内部没有熔岩,哪来的火山和火山灰,月球表面的火山灰就不可能是忒伊亚星撞击地球形成的。月球同样没有水,热容量非常小,一样不能形成内部有熔岩的月球。 可见,月球没有沉积岩应该是王为民星于6500万年前将古内地核、一部分熔岩和内地壳碎块撞击出去形成的,这样月球自然就有了熔岩和火山灰这些特征。王为民星留在地球内部形成新的地核,并且导致地球大陆漂移、恐龙灭绝和煤炭和石油、天然气等的形成。 总结一下:古地球没有水、比热容低、温度非常低,内部没有熔岩。忒伊亚星撞击地球形成月球不能形成月球熔岩和火山灰,所以,忒伊亚星不存在。
无中生有创生粒子或宇宙奇点的条件 无在物理学中不是零。在广义相对论的史瓦西坐标系中,在牛顿引力势为零时,平坦时空的时间项不为零,仍然有时间在流逝,以保证仍然是四维时空。 在量子场论中,没有粒子的基态叫做真空,但是仍然有能量(无方向的标量)。由不确定原理,存在能量的涨落(起伏),时大时小,但是,平均值不是零。 真空的动量是零,所以,无论在运动或静止的参考系观测真空,其动量始终是零。 真空没有电荷、弱荷、色荷。 真空重子数、轻子数是零。 无中生有产生任何粒子或宇宙必须保持: 能量守恒 动量守恒 角动量守恒 电荷守恒 弱荷守恒 色荷守恒 重子数守恒 轻子数守恒 …… 所有严格守恒的定律一个都不能被破坏。 真空为什么总是成对地产生正反电子、正反夸克、正反介子、正反质子、正反中子、正反超子等等,而不是由真空产生一个粒子或一个宇宙奇点,通过能量借贷关系可以不违反能量守恒定律,但是,不能违反动量守恒定律、角动量守恒定律、电荷守恒定律等。 假如无动量的真空通过量子涨落只产生一个粒子,那么与这个粒子静止的观测者发现它的动量等于零,而与这个粒子相对运动的观测者发现这个粒子动量不等于零,所以,这是一个破坏动量守恒的事件,是不能发生的。 所以,在加速器中进行粒子对撞实验发现新的粒子总是成对的以正反粒子形式同时产生,自然保持了所有严格守恒定律的成立。 由于上述原因,真空要通过量子涨落(起伏)产生正反王为民粒子白洞而创生多个正反宇宙才能保持所有守恒定律的成立。而不能由真空产生一个宇宙奇点而创生一个宇宙破坏动量守恒定律、电荷守恒定律等等严格守恒的物理定律形式创生宇宙。 无中生有创生宇宙不是上帝的权利,上帝更不能违背物理严格成立的守恒定律创生宇宙。
暗物质和暗能量为什么这样多 人类最初的宇宙概念就是一个包络万象的封闭系统。 但是,广义相对论不是这样定义宇宙的。 广义相对论中的宇宙是光锥决定的。 物质粒子在光锥中,时间向前流逝,在空间中可以前进、静止或后退。这样的宇宙是物质宇宙。 反物质粒子在光锥中,时间向后流逝,在空间中同样可以前进、静止或后退。这样的宇宙是反物质宇宙。 黑洞内部时间和空间坐标互换,物质或反物质粒子只能向奇点坠落。 白洞内部同样也是时间和空间坐标互换,物质或反物质粒子只能远离奇点,向白洞事件视界表面运动。 真空量子涨落产生正反王为民粒子白洞,正王为民粒子白洞视界内部真空量子涨落产生新的正反粒子,分别运动到它的克鲁斯卡尔坐标系第一和第三片区形成正反宇宙。反王为民粒子白洞运动到第三片区,形成暗正反宇宙。所以,第三片区有三个宇宙的物质和能量,占75%,引力大,密度大,密度大于我们这个只占25%的物质宇宙的物质和能量密度。由于光锥的隔绝,我们不能直接接受到来自第三片区的三个暗宇宙的物质和能量的信息。但是,因为时空弯曲,我们会发现它的存在,并且因为其物质和能量密度大,导致科学实验得到暗物质和暗能量比明物质和能量多,占到95%左右的结论。 在我们物质宇宙星系中心形成黑洞的地方,由于黑洞引力特别强大,它会导致第三片区反宇宙以及其内部的暗正反宇宙在同一个地方形成黑洞,结果使引力增加超过3倍,由于几个宇宙黑洞引力的相互叠加,使得我们的物质宇宙星系整体质量增加,使明物质星系边缘的恒星在巨大的物质与暗物质引力共同维持下,保持围绕星系中心的旋转速度不随离开星系中心距离增加而减小的原因。而宇宙的膨胀来自克鲁斯卡尔坐标的空间坐标相对史瓦西时间的变化速率与克鲁斯卡尔坐标距离的比,由王为民主方程决定。
为什么王为民星要撞击地球? 因为王为民星是法厄同的内地核,当它以偏心率非常大的椭圆轨道围绕太阳旋转进动2亿年左右,彻底冷却后变成了一个巨大的铁镍合金。而地球具有磁场,对这个巨大合金有强烈的磁场吸引力,在地球磁场吸引力和万有引力作用下,于6500万年前,按照地球这个磁场磁极吸铁镍合金球体的规律只能撞击古地球磁极。按照王为民星当时的轨道倾斜度,从地球南极撞入地壳厚度只有地球半径1/400的地球,地壳根本不能抵挡王为民星的巨大冲击力。结果,王为民星撞入地心,将相对较小而高温无磁性的古地核、一部分外地核、地幔和一部分内地壳碎块撞出去形成了月球。王为民星留在地球内部形成新的内地核。月球南极至今还留下一个大洞。但是,由于地球潮汐力的作用,以及月球变冷过程其金属内核被地球磁场磁化,所以月球就像一颗指南针,将其自转轴指向地球磁力线方向,月球自转轴大致与地球自转轴几乎平行起来。月球只有一面向着地球。同时,地球爆裂,形成大陆漂移、恐龙灭绝等事件。 而2.51亿年前,冥王母星的星核为什么要撞击位于火星与木星之间的大行星——法厄同,同样是由于冥王母星星核形成了巨大的铁镍合金,被法厄同磁场磁化,并且被吸引而改变了在万有引力作用下围绕太阳旋转的轨道,导致碰撞,使法厄同被撞爆炸。由于法厄同离太阳远,内部温度低,散热太多,地壳厚度特别厚,所以,被冥王母星星核撞击只能粉身碎骨,变成小行星带和无数冰山彗星已经无数陨石,而法厄同的内地核形成了王为民星。 在4.4亿年前,王为民恒星的行星系统边缘的王外星本身特别冷,基本上就是一个大“冰球”,它和同样是大“冰球”的太阳系最外面的冥王母星相撞,同样是粉身碎骨,所以,形成柯伊伯带的小行星、彗星以及无数陨石。
王为民星撞击地球形成月球的逻辑链条 银河系是由多个星系合并形成的,所以,导致银河系内部恒星运动秩序比较混乱。 一、冥王母星被撞大爆炸 地球诞生大约有46亿年的历史。在4亿4千万年前,王为民恒星带着它的行星系统经过太阳系附近,两个恒星系统平面在边缘相交,发生边缘大行星的相互碰撞。王为民恒星的行星系统最外一颗大行星——王外星与太阳系最边缘的一颗大行星——冥王母星相互碰撞,碰撞碎块形成柯伊伯带中的冥王星等众多小行星、冰山彗星、陨石和冥王母星核。导致太阳系一次重大灾变事件,撞歪其它大行星的自转轴、形成陨石坑、形成它们的卫星和星云盘等。并且导致地球生物遭受数次小行星、冰山彗星、陨石撞击引起的生物大灭绝。由于环境的剧烈改变,进行新的自然选择导致新物种大爆发。这样的事件被太阳系行星系统的变化记录了下来,有据可考。 二、法厄同被撞大爆炸 冥王母星星核围绕太阳旋转进动了大约2亿年,于2亿5千万年前与介于火星和木星之间的大行星——法厄同相互碰撞,形成小行星带中的众多小行星、冰山彗星、陨石以及法厄同的星核——王为民星。这次撞击产生的小行星、陨石、冰山彗星对邻近的火星、地球等造成了重大影响。原来有少量水的火星被撞击产生的高温烤红,失去水分变成了红色的星球。表面留下了重大的创伤和划痕。地球上的大部分生物也多次遭受这些小行星、冰山彗星、陨石撞击而灭绝。由于环境的剧烈改变,经过自然选择导致恐龙、裸子植物等生物大爆发,主宰地球。 三、地球被撞大爆裂 王为民星就是现在地球的内地核,也是法厄同的内地核。它围绕太阳旋转进动了大约2亿年,于6500万年前,从地球南极(非古地球南极)撞入地球,将古地球内地核、一部分外地核、一部分熔岩、一部分10亿年前的内地壳撞出去形成了月球。由于地壳厚度只有地球半径的1/400,所以,王为民星才可以破壳而入,这是行星核对行星核的对心碰撞模型。这是地球上很难找到几十亿年前的古地壳岩石的原因。王为民星留在地球内部形成了新的地核。但是,由于王为民星对古地核的撞击,在月球南极留下一个最大的洞,几乎使月球内部变空,改变月球整体密度。由于力的传导,月球北极也遭到更多陨石撞击,留下许多被地壳碎块撞击形成的陨石坑。这些地球古老岩石留在了月球上,显示出月球很古老的假象。6500万年前形成的月球已经围绕地球至少旋转了7亿8千万圈,比太阳系形成以来,木星围绕太阳旋转的4亿2千万圈还要多,所以,完全可以清除地球周围无数小小行星、卫星和陨石,这和木星清除太阳系周围的星云盘同功等效。 王为民星撞击地球形成的南极整体凹陷里的中央峰——南极洲。新南极洲来自附近大陆因为引力吸引的陷入填补,所以可以形成恐龙等生物的化石。地球形状变成了南凹北凸的梨子形。外地壳从南向北爆裂形成几大板块。塌缩的外地壳形成大洋底部,其破裂分界处由于内部熔岩的火山喷发活动形成洋中脊,推动海底扩张形成太平洋和大西洋等海洋底部。凸起部分形成大陆。而古地核从地球北极冲出的地方形成了北极圈。地壳破裂形成的地壳板块普遍由南向北漂移,这就是大陆漂移。印度板块向欧亚大陆地壳板块挤压,使青藏高原隆起,形成了珠穆朗玛峰。 由于地球对月球的潮汐锁定,月球只有一面对着地球。由于月球体积小,冷却快,很快失去温差电自转相对运动形成的月球磁场。王为民星撞击地球能量比冥王母星星核撞击法厄同低,所以,形成许多比月球质量和体积小得多的小行星带、众多冰山彗星以及陨石,结果几乎全部被月球俘获了,小小行星和陨石密集撞击在月球表面,显得月球上的陨石坑比太阳系任何行星的陨石坑都更多,火山灰覆盖在月球表面比太阳系任何行星表面的火山灰更厚。 由于这次撞击,沧海桑田,地球上地震、火山、海啸、台风、洪水、泥石流、火灾等等灾害事件导致恐龙等大多数动植物灭绝。大量的动植物被突然的高真空埋在地下形成煤炭和石油等。由于环境的剧烈改变,新的自然选择,导致哺乳动物和被子植物等新物种的出现并统治地球。 由于王为民星作为地球的新的地核与地壳不完全匹配,所以,常常因为地球围绕太阳旋转运动产生的惯性运动速度不一致而发生内碰撞,导致地球地震和火山持续不断,比太阳系任何其它行星的地震和火山活动更加频繁。
什么是希格斯粒子(上帝粒子)? 克莱茵-戈登方程是玻色子的场方程 ∂²Ψ - m²Ψ= 0 就是描述传递弱相互作用力的三种有质量m的中间玻色子W⁺、W⁻、Z和传递电磁力而质量m=0的光子γ的统一方程。 方程 ∂²Ψ - m²Ψ = 0 中的波函数有四个分量分别描述中间玻色子Ψ₁=W⁺、Ψ₂=W⁻、Ψ₃=Z和光子Ψ₀=γ。. 为什么前三个有质量,而光子没有质量呢? 弱电统一理论认为,在能量特别高的情况下,这四种粒子都没有质量,但是,真空存在一种质量为M,但是,势能V分布象墨西哥草帽,草帽顶部V(0)=0的希格斯场(H粒子)。在没有与希格斯粒子势场作用的时候,它们都没有质量,方程为 ∂²Ψ = 0 当这些质量为零的玻色子与希格斯场V作用以后,在墨西哥草帽顶的这个真空能V(0)=0很不稳定,要向势能非常低的真真空(墨西哥草帽边缘的凹槽中)转变,势能由V(0)=0变成了V₁<0的稳定状态(这个状态是真真空),这个现象就叫做真空自发破缺。与此同时,希格斯粒子就把它的势能差[V(0) - V₁]=V₁转移给中间玻色子和光子让中间玻色子获得静质量,而光子仍然没有得到静质量。 描述这些传递弱力和电磁力的粒子与希格斯场V相互作用的方程为 ∂²Ψ + VΨ = 0 让希格斯粒子势能V在V(0)附近作泰勒级数展开,于是得到 ∂²Ψ +V(0)Ψ+ (∂V)₀Ψ + ……= 0 其中,V(0)=0,而系数(∂V)₀代表三种中间玻色子分量Ψ₁、Ψ₂、Ψ₃对应的三种静质量m₁、m₂、m₃和分量Ψ₀对应的光子的静质量m₀=0,而泰勒展开式的其它项与质量无关。 于是,原来无质量的四种Ψ₁、Ψ₂、Ψ₃、Ψ₀粒子与希格斯场V作用后,将希格斯场V转化为质量不为零的三种中间玻色子W⁺、W⁻、Z和质量为零的γ光子了。这个理论就是弱电统一场理论的希格斯质量产生机制。 当然,我在这里不是用教材中的拉氏量进行讲解,目的是为了简化知识的难度。
有单电子微观黑洞和单夸克微观黑洞吗? 真空是否产生和湮灭某个粒子,是用它的康普顿波长量度的。康普顿波长就是这个粒子产生或湮灭对应能量下的波长。 原子大小的尺度,对应光子的产生和湮灭的波长,那么光子就不是长寿命的粒子。 在原子核大小的尺度下,对应电子的产生和湮灭的波长,所以原子核没有长寿命的电子。 在原子核里的质子或中子大小的尺度上对应夸克的产生和湮灭尺度,所以,质子和中子中没有长寿命的夸克。 在粒子的康普顿波长等于普朗克尺度时,真空有正反王为民粒子白洞的产生,由于,正反王为民粒子白洞奇点相互排斥,所以,无法湮灭,所以,会长期存在,导致正反宇宙的产生。 在粒子的康普顿波长等于普朗克尺度时,真空会产生正反粒子黑洞,由于它们的奇点相互吸引,所以,它们立即就相互湮灭掉了,无法长期存在。 象低能单电子、单夸克等这类粒子能不能形成微观黑洞呢? 电子和夸克作为没有半径大小的点粒子,它们的单粒子黑洞视界半径要比它们的康普顿波长小得多。因此,电子和夸克在它们的康普顿波长对应的低能情况下,就和真空中量子涨落产生的其它自身正反粒子中的反粒子湮灭掉了,没有长寿命的电子或夸克,自然也就不能形成长寿命的单电子或单夸克微观黑洞了。
正反王为民粒子白洞创生正反宇宙定律的数学原理 正反王为民粒子白洞创生正反宇宙定律的数学原理 1、决定正反宇宙创生的第一个不等式是海森堡-爱因斯坦能量时间不确定关系式 △E△t≥ћ/2 这里的△E是标准差,表示能量的涨落(对平均值的偏离),△t表示时间的标准差,是时间的涨落(对平均值的偏离)。 确切地说,可测量在每一时刻的实际测度相对平均值或多或少有些偏差,这些偏差就叫涨落(起伏)。涨落是偶然的、杂乱无章的、随机的。 △E=0将导致上述不等式不成立。 可见,粒子态真空不空,真空存在能量的涨落。在粒子数表象中(各种表象象坐标系一样可以相互转换),意味着真空有正反粒子数的偏离,即涨落。真空要不断产生正反粒子。 由海森堡不确定关系 △x△p≥h/4π 可得 △p·c≥hc/4π△x 左边代表同样代表能量涨落(偏离),右边分母的涨落(偏离)尺度△x越小,说明左边的能量涨落越大,产生的正反粒子能量越高,种类越多。 所以,根据量子场论,在原子大小的尺度就有正反光子数的产生和湮灭来传递电磁力,光子能量较低。在原子核尺度有正反电子的产生和湮灭和高能的伽玛射线的光子的产生与湮灭。在核子(质子和中子)大小的尺度内有正反夸克的产生和湮灭以及传递强力和弱力的正反胶子以及正反中间玻色子的产生和湮灭。推而广之,在远远小于这个尺度的王为民粒子白洞的视界内部将有更高能量和更多种类的正反粒子的产生和湮灭,这为创生正反宇宙提供了种类齐全的全部原材料。 证据就是粒子加速器中相互对撞的粒子能量越高,才可能相互接近到一个非常小的尺度,在这个非常小的尺度激发真空,产生许许多多相应能量的正反粒子。对撞的机能量越高,产生的高能正反粒子的种类和数量才越多。 即使王为民粒子白洞清空了视界内部的物质粒子,但是,从数学上,为了保持不确定关系的永远成立,其内部真空也仍然有量子涨落,也仍然要持续不断地产生正反粒子。也就是不空,真空无法清空,始终有真空零点能的存在。它决定了王为民粒子白洞视界内部真空能量取之不尽,用之不完。 再从量子场论观点看,量子场有无限自由度,真空零点能等于无限多个频率的零点能总和,等于无穷大。即 E=Σħνₑ/2,e=1,2,3,……,∞。 根据量子场论重整化过程也可以得到真空能量为无穷大的结论。 2、决定正反宇宙起源的第二个不等式是正反王为民粒子白洞产生能量不等式 △E≥2√(ћc⁵/G) 当正反宇宙起源之前,真空只有不断产生和不断湮灭的虚正反虚粒子,没有实物粒子的存在。但是有一个非常非常小的几率导致真空能量的涨落(偏离)△E达到产生一对正反王为民粒子白洞的能量。也就是△E≥2√(ћc⁵/G),于是,真空产生出一对正反王为民粒子白洞。由于正反王为民粒子白洞两个奇点由重合到相互排斥,不能相互湮灭。成为真空中的第一对实物粒子。 3、决定正反宇宙起源的第三个不等式是王为民粒子白洞视界内部的光锥不等式 (dr/dt)²≥(1-2GM/c²r)²c² 它是史瓦西度规的推论。在王为民粒子白洞视界内部,真空新的真空量子涨落(起伏)产生动量相反的正反粒子,它们相互分离的速度不能等于零,即dr/dt≠0。 如果dr/dt=0就不能使上述光锥不等式成立。 dr/dt>0代表白洞,说明粒子远离r=0的奇点,向白洞外喷射。如果dr/dt<0代表黑洞,说明粒子向r=0的黑洞奇点坠落。所以,正反粒子一旦产生只能相互分离,不能静止。 无论王为民粒子白洞有无自旋都可以用克鲁斯卡尔坐标系西描述。原因是粒子的自旋是旋量空间的内秉自旋,与宏观自旋不同。 但是,由于一个质子的氢原子用半经典的玻尔原子模型都可以得到比较精确的氢原子轨道能级。而王为民粒子白洞具有普朗克粒子的质量,相当于10¹⁹个质子的质量,用宏观的广义相对论描述已经远远超出人类所有物理理论的精确度。 4、为什么反粒子的时间倒流? 这个结论来自费曼的伟大贡献。考虑最简单的狄拉克方程,即静止的零动量狄拉克方程,可以得到两个旋量解。其中一个是正常的物质粒子,含正常的能量和时间因子e^(-iEt/ℏ),另一个旋量含不正常的能量和时间因子e^(iEt/ℏ),为了相互比较,狄拉克面对这个因子加了一个负号,e^[-i(-E)t/ℏ],结果发现反粒子仅仅是能量为负,认为它描述了反粒子具有负能量的量子态,于是狄拉克提出了真空是负能海的理论。反粒子把负能海填满而对物质粒子的运动毫无阻力。以避免正粒子不断向负能海跃迁,因为粒子总要向能量更低的地方跃迁,以使自己能量更低,更稳定。
弗里德曼方程与王为民主方程的区别 弗里德曼方程和王为民主方程都是爱因斯坦引力方程的解,但是由这两个方程得到的宇宙起源和演化理论有显著区别。 先看弗里德曼方程 H²=(R'/R)²=8πGρ/3-kc²/R²+Λc²/3 方程左边的H是哈勃常数,右边的ρ是宇宙的平均密度,而宇宙的曲率指数k取+1表示球形宇宙,k取0表示平坦宇宙,k取-1表示双曲宇宙,Λ表示宇宙学常数。 从弗里德曼方程可以得到怎样的宇宙起源与演化的理论? 这个理论可以由方程直接看出来。方程两边开平方得到 H=±√(R'/R)²=±√(8πGρ/3-kc²/R²+Λc²/3) 哈勃常数取+代表宇宙膨胀,哈勃常数取-代表宇宙收缩。 ①奇点宇宙大爆炸学说要求哈勃常数取正号,代表宇宙一直在膨胀。 ②循环宇宙模型要求哈勃常数正负交替取值,代表宇宙收缩与膨胀交替进行。 ③宇宙大塌缩理论要求哈勃常数取负号,代表宇宙一直在收缩。 ④稳恒宇宙模型要求哈勃常数取零,代表宇宙既不膨胀也不收缩。 根据弗里德曼方程右边的情况分析,方程的右边无论如何都无法等于零。所以,稳恒宇宙被排除在外了。 其实宇宙起源就剩下三种选择。 很明显宇宙都没有何来大塌缩? 又排出了一种选择。 到底是相互起源还是仅仅只有宇宙起源,不管那么多了,只需要搞清楚宇宙起源情况再说。 所以宇宙奇点宇宙大爆炸学说得到了广泛的支持。 为了宇宙能量守恒,宇宙早期方程的右边取值应该非常大,这就要求极早期宇宙密度ρ是一个巨大的数值,哈勃常数H应该是一个巨大的数值。而现在的宇宙几乎完全平坦,宇宙曲率指数k=0,宇宙平均密度ρ很小。所以由方程得到哈勃常数是一个非常小的数值。 所以,奇点宇宙大爆炸学说完全来自对弗里德曼方程的解读。宇宙由一个密度无限大的奇点膨胀而来,极早期宇宙质量M和温度极其巨大。 但是,一旦弗里德曼方程错了,奇点宇宙大爆炸学说,包括循环宇宙大爆炸学说等宇宙模型就全部跟着错了。 量子宇宙学理论要求宇宙起源要粒子化,整个宇宙是由一个或两个基本粒子开始的。 为了适用量子宇宙学的要求,正反王为民粒子白洞创生正反宇宙定律指出,真空量子涨落产生正反王为民粒子白洞,由于相互排斥而不能相互湮灭,成为第一对实物粒子。选择正王为民粒子白洞的克鲁斯卡尔坐标系描述:无限长寿命的正王为民粒子白洞视界内部真空新的量子涨落产生无数正反粒子,分别运动到第一片区和第三片区形成正反宇宙。最终反王为民粒子白洞也进入了第三片区去形成暗正反宇宙。 由克鲁斯卡尔坐标系可以推导出宇宙演化的王为民主方程 H=R'/R=[tanh(c³t/4GM)]c³/4GM 其中H代表王为民哈勃常数,M代表白洞的质量,t代表史瓦西时间,tanh(…)代表双曲正切函数。 史瓦西时间t取负值代表我们的物质宇宙收缩,t取零代表宇宙收缩停止,接着,t取正值代表宇宙膨胀。也就是王为民粒子白洞以接近光速辐射出来的物质粒子的背景时空先收缩,后停止,接着膨胀。 由于双曲函数的自变量——史瓦西时间t的绝对值不到1秒就接近极值,所以,所有粒子的背景空间都经历了一个绝对值1秒内的暴缩与暴涨变化,这是对美国宇宙学家古斯暴胀宇宙大爆炸学说的更正。 但是,哈勃常数要有极大值,还必须要求白洞质量M非常小,当白洞质量M很大时,哈勃常却非常小,宇宙膨胀速度非常慢。这与奇点宇宙大爆炸学说描述完全相反。由于伯克霍夫定理,对白洞质量M的膨胀、静止和收缩都是史瓦西度规描述,自然也包括克鲁斯卡尔坐标系的描述仍然正确。 宇宙演化的王为民主方程已经显示出量子宇宙学特征,也就是宇宙起源于一个质量M非常小,而哈勃常数在绝对值不到1秒钟经历过暴缩与暴涨的白洞。正反王为民粒子白洞创生正反宇宙定律正好与之相匹配。
正反宇宙演化的王为民主方程 H=R'/R=[tanh (tc³/4GM)]c³/4GM 这个方程类似弗里德曼方程,但是,没有弗里德曼方程的宇宙学原理假设,没有时空曲率项和宇宙平均密度。遵守大道至简的奥卡姆剃刀原理。 人类无法观测负史瓦西时间(-t),所以,人类的观测只能根据史瓦西正时间t进行观测。由王为民正反宇宙演化的主方程可以自然得到①宇宙暴胀期;②宇宙大尺度是各向同性的平坦时空;③宇宙膨胀的哈勃定律;④宇宙加速膨胀⑤计算宇宙的等效总质量等结论。 如果考虑史瓦西负时间(-t),正反宇宙还有收缩期。 ①观测史瓦西正时间t,随着时间t的增加,不到1秒的时间,宇宙膨胀的哈勃常就接近极大值,而接近极大值后,无论时间再长,哈勃常数几乎就是常数,增加极其缓慢。所以,这就是正反宇宙出现过暴胀的特征。 ②因为王为民主方程来自爱因斯坦方程没有物质分布的真空的里契曲率张量为零的结论。在正反物质分布的边缘总是真空,并且正反宇宙中的正反物质分布十分稀薄。宇宙的暴胀是美国宇宙学家古斯为了解释我们的宇宙几乎是平坦的,时空曲率为零这一事实而提出的。但是,他没有理论根据。 ③由于史瓦西时间t在绝大部分时间接近常数,所以,哈勃定律几乎精确成立。 ④但是,虽然史瓦西时间t增加,哈勃常数几乎是常数,但是,仍然在缓慢增加,所以,正反宇宙都在加速膨胀。 ⑤可以直接计算出宇宙的等效总质量,并且和天文观测结果基本一致。
王为民类时空(全时空)膨缩比方程组 王为民(四川省南充龙门中学) 在白洞与黑洞的视界外部r>2GM/c²的区域,克鲁斯卡尔坐标系的类空坐标为 R=[√(rc²/2GM-1)]eʳᶜ²/⁴ᴳᴹcosh(tc³/4GM). 类时坐标为 T=[√(rc²/2GM-1)]eʳᶜ²/⁴ᴳᴹsinh(tc³/4GM). 对于视界内部r<2GM/c²的区域,克鲁斯卡尔坐标系的类空坐标为 R=[√(1-rc²/2GM)]eʳᶜ²/⁴ᴳᴹsinh(tc³/4GM). 类时坐标为 T=[√(1-rc²/2GM)]eʳᶜ²/⁴ᴳᴹcosh(tc³/4GM). 1、将克鲁斯卡尔坐标系的类空坐标R(t)对史瓦西时间t(-∞<t<+∞)的导数R'(t)对类空坐标R(t)的比定义为王为民类空距离膨缩比H(t)。 2、将克鲁斯卡尔坐标系的类时坐标T(t)对史瓦西时间t(-∞<t<+∞)的导数T'(t)对类时坐标T (t)的比定义为王为民类时膨缩比Λ(t)。 于是在视界外部(r>2GM/c²)得到王为民类时空膨缩比方程组为 H=R'/R=[tanh(c³t/4GM)]c³/4GM Λ=T'/T= [coth(c³t/4GM)]c³/4GM 在视界内部(r<2GM/c²)得到王为民方程组为 H=R'/R=[coth(c³t/4GM)]c³/4GM Λ=T'/T= [tanh(c³t/4GM)]c³/4GM 由王为民方程组可以得到王为民粒子白洞创生的正反宇宙的类空间R(t)与类时间T(t)随史瓦西时间t的变化规律,其作用类似描述宇宙演化规律的弗里德曼方程。但是,这是全时空的演化规律,没有多余的人设条件,遵守大道至简的奥卡姆剃刀原理,可以得到更多的宇宙演化信息。 如果将克鲁斯卡尔坐标系类空坐标R(t)对史瓦西时间t的导数R'(t)比上类时坐标T(t)得到一个王为民常数Θ。在白洞视界外部或内部都是同一个常数 Θ=R'(t)/T=c³/4GM 无论白洞质量M是多少,白洞辐射的膨缩功率W都是 W=ΘM=c³/4G≈10³⁵(千克/秒) 这相当于每秒创生5万个太阳的质量,也相当于1.6年创生一个银河系的质量,这就是王为民粒子白洞的辐射功率。
王为民粒子白洞的质量区间 王为民粒子白洞的质量在十万分之二克到千分之一克之间。 将王为民粒子白洞当普朗克粒子质量计算是十万分之二克,我在以前的文章中计算过,这里就不重复了。 但是,根据王为民粒子白洞的辐射功率反推它的质量得到的一个上限值,就是千分之一克。 根据王永久《黑洞物理学》317页黑洞辐射的放能率公式 dE/dt≈10⁴⁶(M⁻²)·Γerg/s 其中,M是黑洞的质量,Γ是黑洞的势垒穿透率,erg/s是尔格/秒。如果将其换算为黑洞辐射质量的功率,得 dE/dt≈10²³(M⁻²)·Γ千克/秒 而根据王为民方程可以得到王为民粒子白洞的辐射功率为W=HM≈c³/4G 其中,H是王为民哈勃常数,M是王为民粒子白洞的质量,c是光速,G是万有引力常数。 这里假设王为民粒子白洞的辐射功率等于相同质量的黑洞霍金辐射的功率,于是有 dE/dt≈10²³(M⁻²)·Γ≈c³/4G 得到 M=√(4×10²³G·Γ/c³) 如果取王为民粒子白洞的势垒穿透率Γ=1,可得王为民粒子白洞的质量 M≈10⁻⁶千克=10⁻³克 当然,通常情况下王为民粒子白洞视界内部真空量子涨落产生的正反粒子不可能有100%势垒穿透率。所以,王为民粒子白洞的质量应该介于普朗克粒子质量(10⁻⁵克)与10⁻³克之间比较合理。 太阳的质量大约是1.989×10³⁰千克,而王为民粒子白洞的辐射功率大约为10³⁵千克/秒,也就是每秒辐射5万个太阳的质量。王为民粒子白洞大约0.5亿秒(1.6年)创生一个银河系。
什么是物理学? 物理学(physics)是研究物质最一般的运动规律和物质基本结构的学科。 王德峰说“以数学的方式把物理概念定义出来,才叫物理学。” 亚里士多德的哲学思想是形而上学。他首先将物理学从哲学中分离出来,单独研究,写出物理学专著。提出了重的物体比轻的物体下落得更快的结论,却没有用数学公式表示出来。 伽利略用斜面实验发现了物体加速运动的路程公式s=vₒt+½at² 并且推翻了亚里士多德的重物比轻物下落得更快的结论。 牛顿用第二定律定义了什么是质量,什么是重力? 重力G=mg 用微积分表示为F=mdv/dt 牛顿提出的万有引力定律更加深刻地揭示了重力的来源。实际上,地球在自转,地球上的物体有随地球自转的离心力。重力是地球对物体的万有引力减去离心力而剩余的力。 理论物理学是用微积分研究物理现象的科学,从牛顿和莱布尼茨发明微积分开始。 所以,瞬时速度和瞬时加速度的精确定义就用上了微积分。 瞬时速度v是位移s对时间t的导数 v=ds/dt 瞬时加速度a是速度v对时间t的导数 a=dv/dt 物理学就是这样一步一步地走向了数学化的道路。 反观民科李三清研究的物理,只有概念和一个数学属于∈符号,就没有更多的数学内容了,一个数学公式都没有。 而雷绍武给出一个运动力公式,却把微分符号d给约掉了,完全不懂什么是微积分。 向正岗提出电子由许多以太组成,但是不知道以太的自旋是多少?内秉宇称是什么?带电荷还是不带电荷,带电量是多少? 孙笑川提出元子论,那么元子的自旋是多少?同位旋是多少?内秉宇称是什么?带电荷否?带色荷否?带弱荷否?没有任何说明。 为什么要问这样的问题?因为粒子物理学的每一个粒子都给出了这些数据。你既然要提出新的理论,这些数据不能没有?否则就是胡说八道。
民科都是搞笑大师 民科都是搞笑大师 1、肖钦慕在《量子天文学》中建议到太阳上去挖煤。 2、雷元星在《宇宙大揭秘》里认为太阳黑子是燃烧的太阳的炉渣。 3、欧立军说“十分想念我的老师爱因斯坦”,用它宣传他的“绕体”论,其实与爱因斯坦半毛关系都没有。 4、宋立强认为磁力线真实存在,大声疾呼:“伯乐啊!您在哪里?” 5、王东辉自称爱因斯坦二世、中国科学家。用折弯金属片形成圆洞,他把它当黑洞,安装在古懂碎罐上,希望吸金几个亿。 6、向正岗认为√2是有理数,1/3是无理数。认为电子是由无数个以太微粒组成的球维结构。反民科都希望他重新回到小学去把语文的标点符号学好,他的文字表达像天书,图画得像鬼怪,自称花科教-物理所,鬼画符。 7、雷绍武提出运动力,地球重力加速度等于4.9米/平方秒。约掉微分符号d,表示速度v=ds/dt=s/t。认为小明向东走3米后,再向北走4米,一共位移7米。自称最爱春雷……英雄……爱听……电击……乐山大佛……之歌……吟诗……作画……拉二胡…… 8、三江方士、道士、术士,自读大学开始宣传自然数的倒数和收敛(有限),将其称为中华级数。其数学错误被反民科列举出数十条。 9、吴绍东坚决不考大学,却提出“磁向论”,认为同向磁力线相互排斥,逆向磁力线相互吸引。想纠正教材同名磁极相互排斥,异名磁极相互吸引,结果搞错了磁力线的方向和密度分布的正确判断方法。发表论文,误人子弟。 10、李三清硬着头皮,切断手指头,指天发誓,悬赏10万人民币,要从源头上重新定义物理学,结果他定义的直线有粗细,弄几个数学属于符号就以为是物理学。
宇宙的总质量是多少? 根据正反王为民粒子白洞创生正反宇宙定律可以计算哈勃常数、宇宙寿命和宇宙的总质量以及王为民粒子白洞的辐射功率。 王为民哈勃常数H在史瓦西时间t≥0时 0≤H=R'/R=[tanh(c³t/4GM)]c³/4GM≤c³/4GM 极早期宇宙,在t>10⁻⁴²秒时,H→10⁴³(秒⁻¹)。 随着王为民粒子白洞辐射到宇宙中的物质的增加,宇宙总质量也在不断地增加,物质间的万有引力使宇宙膨胀速度逐渐降低。 科学家由实验观测知道现在的哈勃常数约为70千米/秒/百万秒差距≈7×10⁻²¹(秒⁻¹), 于是得到宇宙现在的总质量已经达到 M≈c³/4GH≈10⁵⁶(千克). 这是一个等效于一个白洞的质量。 而宇宙寿命已经达到t=1/H≈138亿年。 由王为民哈勃常数 H=R'/R=[tanh(c³t/4GM)]c³/4GM→c³/4GM 可得王为民粒子白洞的辐射功率W, 在由史瓦西时间t≥0(秒)开始,有 0≤W=HM= [tanh(c³t/4GM)]c³/4G≤c³/4G≈10³⁵(千克/秒)。 而 R''=R(c³/4GM)² 可见,宇宙在史瓦西时间t>0时,始终在加速膨胀。 宇宙膨胀的加速度与宇宙质量的平方成反比。随着宇宙质量的增加,宇宙膨胀的加速度逐渐减小。 从人类可以探测的正史瓦西时间t看,我们的物质宇宙的类空间经历了一个暴胀过程,然后,随着正王为民粒子白洞辐射物质粒子质量的增加,它们相互吸引,使类空间暴胀速度减慢,最终使王为民哈勃常数趋于零,宇宙停止膨胀。
王为民哈勃常数 王为民(四川省南充龙门中学) 根据正反王为民粒子白洞创生正反宇宙定律:真空量子涨落产生正反王为民粒子白洞,它们相互排斥而不能相互湮灭。正王为民粒子白洞视界内部新的真空量子涨落产生无数正反粒子分别运动到其克鲁斯卡尔坐标系第一片区(我们的物质宇宙)和第三片区形成正反宇宙。反王为民粒子白洞最终也进入到第三片区去了。下面以正王为民粒子白洞的克鲁斯卡尔坐标系第一片区(我们的物质宇宙)为例来描述空间随时间变化的收缩与膨胀规律。 对于视界外部r>2GM/c²的区域,类时坐标为 T=[√(rc²/2GM-1)]eʳᶜ²/⁴ᴳᴹsinh(tc³/4GM). 类空坐标为 R=[√(rc²/2GM-1)]eʳᶜ²/⁴ᴳᴹcosh(tc³/4GM). 对于视界内部r<2GM/c²的区域,类时坐标为 T=[√(1-rc²/2GM)]eʳᶜ²/⁴ᴳᴹcosh(tc³/4GM). 类空坐标为 R=[√(1-rc²/2GM)]eʳᶜ²/⁴ᴳᴹsinh(tc³/4GM). 本人把克鲁斯卡尔坐标系的类空坐标R(t)对史瓦西时间t(-∞<t<+∞)求导数后对R(t)的比定义为宇宙收缩与膨胀的王为民哈勃常数,于是得在视界外部(r>2GM/c²)时 H=R'/R=[tanh(c³t/4GM)]c³/4GM 这里,王为民粒子白洞质量M≈10⁻⁸千克。王为民哈勃常数H(t)在史瓦西时间t的绝对值不等于零时,随时间t的绝对值增大,会很快趋于一个常数,即 |t|→∞, H=R'/R=[tanh(c³t/4GM)]c³/4GM≈± c³/4GM≈±10⁴³(秒⁻¹) 事实上,在克鲁斯卡尔坐标系第一片区(我们的物质宇宙),当王为民粒子白洞辐射物质粒子和能量时,史瓦西时间t是由负无穷大变化零开始的。可见,王为民哈勃常数H开始取负值,-10⁴³≤H≤0(秒⁻¹),所以,每一个粒子和能量的背景类空间要经过一个高速收缩过程,接着嘎然停止,收缩速度变成零。然后再根据史瓦西时间t由零到正无穷大的变化顺序,王为民哈勃常数取正值,0≤H≤10⁴³(秒⁻¹),每一个物质粒子和能量的宇宙背景类空间膨胀速度由零开始,迅速高速膨胀起来(暴胀)。 “哈勃常数”从等于零开始到趋于常数的过程的史瓦西时间的绝对值并不大,可以说只能用非常小来形容。即双曲正切函数很快趋于渐近值tanh(c³t/4GM)→±1,H→±c³/4GM,若取tanh(10⁴³t)≈1,有10⁴³t≈1,t≈10⁻⁴³(秒),所以从史瓦西时间t≥0开始,仅仅过了10⁻⁴³秒就高速膨胀(暴胀)起来了。 可见,王为民粒子白洞形成的正反宇宙的背景类空间先收缩后膨胀,与宇宙暴胀理论有所不同。 在视界内部(r<2GM/c²),王为民哈勃常数为 H=R'/R=[coth(c³t/4GM)]c³/4GM 它的取值不连续,渐近线为t=0和H=±c³/4GM. 下面看看暴胀宇宙论的情况。 目前,在宇宙学中使用的是罗伯逊-沃克度规,并且定义这个度规中的宇宙尺度因子R(t)对时间t的导数与宇宙尺度因子R(t)的比作为哈勃常数,即 H=R'/R 将罗伯逊-沃克度规代入爱因斯坦引力方程,得到弗里德曼方程 R'²+k=8πGρR²/3 假设极早期宇宙曲率k远小于含宇宙密度ρ的项,在即让k=0时得到新的弗里德曼方程 R'²=8πGρR²/3 于是得到哈勃常数 H=R'/R=√(8πGρ/3) 根据暴胀宇宙论,极早期宇宙处于相变过程,气体的热动能密度ρ约为T⁴,小于真空能密度,将T=10¹⁵GeV代入公式得哈勃常数 H=R'/R=√(8πGρ/3) ≈√(8πGT⁴/3)≈10³⁴(秒⁻¹) 这说明宇宙奇点大爆炸开始,宇宙膨胀速度是非常大的。 经过比较,明显王为民哈勃常数更容易接近最大值,比暴胀宇宙论的背景时空膨胀速度更快。
评左茂雄的民科行为 评左茂雄的民科行为 左茂雄大学学习物理,到中学教物理课,应该是官科才对,为什么还是物理民科呢? 按照中学物理教学大纲教中学物理,这完全没有问题。问题出在他用经典的牛顿力学理论仅凭几个简单数据,比如普朗克常数、光速去计算原子轨道形状等数据。算得天昏地暗,不停地在帖吧说“只差最后几步,我要成功了!我要成功了!……” 事实上,如果你按照经典力学方法计算原子的精确轨道问题如果成功了,那么,比你更早的物理学家索莫非早就成功了,该授予他诺贝尔奖了。而索莫非许多学生都得诺贝尔奖了,就是索莫非本人得不到诺贝尔奖。 因为他为了完善玻尔原子轨道理论,把玻尔的电子不连续的圆形轨道改变为不连续的椭圆轨道,创立玻尔-索莫非原子结构模型。但是,这一理论只是半经典的量子力学理论,不是真正的量子力学。所以,不能解释关于原子结构的其他问题。尽管被提名了84次,仍然没有获得诺贝尔奖。 但是,左茂雄凭几个数据计算问题的能力却还是值得肯定的。他在计算立体几何中计算一些常见问题尽管复杂繁复,但是结果却是正确的,偶有意外的惊喜正确结果,比如简化到某平面内的一点到该平面内的一个等边三角形三个顶点距离相等,这个距离公式的计算,化繁为简,得到正确结果还是不可否认的。 所以,左茂雄有创新行为,走错了物理路线属于民科行为。但是,在几何问题上得到正确的数学公式属于难能可贵的科学成果。一般人不具备这个能力,值得表扬。
每个粒子的康普顿波长是生灭长度 什么是存在?什么是不存在? 这既是一个哲学问题,也是一个科学问题。 从科学上说,每个粒子康普顿波长是粒子存在与不存在的分界线。 在粒子的康普顿波长以上粒子长期存在。在粒子康普顿波长以内粒子随时被真空产生的正反粒子对中的反粒子湮灭。 静粒子的康普顿波长为λ₀=h /m₀c 史瓦西黑洞半径为 R=2GM/c² 而真空量子涨落产生正反粒子黑洞,但是由于相互吸引,所以相互湮灭了,无法长期存在。 但是,真空量子涨落产生正反王为民粒子白洞,由于相互排斥,所以可以长期存在。 当王为民粒子白洞的康普顿波长等于史瓦西黑洞半径时,可以计算出王为民粒子白洞的质量为 λ₀=R h/m₀c=2Gm₀/c² m₀=√(hc/2G)≈√(hc/2πG)=√(ħc/G) 王为民粒子白洞只能在其康普顿波长(普朗克长度)以下产生出来。在这个长度下的王为民粒子白洞视界以内,根本不能长期存在某种粒子。这些标准粒子模型中的粒子随时产生和湮灭。但是,由于王为民粒子白洞视界内部是单向运动区,真空量子涨落产生的正反粒子不能静止、也不能倒退回去相互湮灭,只能前进。由于正反粒子的史瓦西时间相反,所以向不同的四维时空方向运动,分别运动到王为民粒子白洞的克鲁斯卡尔坐标系的第一和第三片区形成正反宇宙。而这两个时空片区由于光锥的隔离,正反粒子不能相遇而相互湮灭,所以可以长期存在。 正反王为民粒子白洞创生正反宇宙定律就是根据这样的基本原理得到的结论:真空量子涨落产生正反王为民粒子白洞,由于它们相互排斥而不能相互湮灭,所以长期存在。选择正王为民粒子白洞的克鲁斯卡尔坐标系描述,正王为民粒子白洞视界内部新的真空量子涨落产生的无数正反粒子分别运动到第一(我们的物质宇宙)和第三片区形成正反宇宙。最终反王为民粒子白洞也运动到第三片区去形成暗物质的正反宇宙去了。
王为民波粒时空三象性的意义 王为民波粒时空三象性的意义 王为民波粒时空三象性说明在粒子在有波粒二象性的基础上还可以通过爱因斯坦引力方程使时空弯曲,所以具有波粒时空三象性。 1、否定以太的存在 比如光具有粒子性,康普顿用高能光子与电子碰撞,光子失去一部分动量,波长变长。这个和牛顿力学粒子弹性碰撞过程是一样的。 再比如黑体,一个理想化的物体,它能够吸收外来的全部电磁辐射,并且不会有任何的反射与透射。换句话说,黑体对于任何波长的电磁波的吸收系数为1,透射系数为0。普朗克发现随着黑体辐射能量密度随温度的变化的分布和气体分子能量密度分布随温度变化相同。说明光子和气体分子一样可以发生相互碰撞,随着温度变化不同,碰撞的剧烈程度不同。 这些实验证明光子具有粒子性。粒子在真空中是不需要介质传播的。这就否定了麦克斯韦关于光需要以太做介质传播的理论。 2、否定确定的轨道 光通过单缝发生衍射(绕射)现象,通过双缝发生干涉现象,即使是单个光子在通过双缝时,自己和自己也要发生干涉现象。说明光子是波。波的传播方向是向四面八方弥散传播,没有确定的轨道,不能准确预言下一时刻光子存在的确定位置。牛顿力学不适合微观粒子的研究。 3、时空弯曲的形成机制 量子场论指出,任何粒子周围都存在虚粒子云,而虚粒子云按照爱因斯坦引力场方程分布在时空中,因为它们遵守相对论。而虚粒子云决定实物粒子的存在位置、能量和动量的大小。宏观物体的引力场的微观机制是量子场(虚粒子场),所有虚粒子被虚化为不存在的引力子(准粒子)而导致时空弯曲。
首页 4 5 6 7 8 9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