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z李元 lz李元
关注数: 20 粉丝数: 37 发帖数: 1,021 关注贴吧数: 31
传统武术漫谈 一、“不知兵,莫演拳” 传统武术,是以中国古代兵法思想为指导的。人的两手两脚可以比作各军兵种野战军,肘、肩、膝、跨等可比作地方部队民兵等。特别是肘、膝有时可起到奇兵的效果。 兵法云“知胜有五”,交手前如何预测凶吉呢?传统武术认为有以下几点: “一胆二力三功夫”。 这“一胆”怎么讲? 一者,第一也,首先也。第一条不过关,以下就不要考虑了。胆者,“交手要有杀人心”、“容情不下手,下手不容情”、“抬腿不让步,举手不容情”,“心要狠,手要毒”。如不然,未战先怯,则,交手时,必然缩手缩脚,那就先输了三分。 这“二力”就不需多讲了,“一力降十会”。 第三才看功夫高低。比较功夫高低,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手、眼、身、步 1、手,交手时双手怎么放,讲究太大了。双手怎么放,就像围棋的布局,象棋的起手式,直接关系到战略战术的选择与战局的发展以致战争的胜负。“手是两扇门,全凭脚打人”,手的主要任务就是防守的,用于进攻未尝不可,但是不能忘掉主要职责。两臂微曲前伸,双手处是为大门,进攻,可探敌虚实,防守,可提前接敌;双手回收前胸,是为二门,往上可架可挡,往下可拨可镂。防守要严密,不能漏出空挡,所以要“两手不离心,两肘不离肋”。手和脚要配合好,所谓“外三合”:“手与脚合、肩与跨合、肘与膝合”。交手过程中手脚要密切配合,交互为用,虚实相生,“出拳跟腿要跟身,拳脚齐动方为真”,“拳动腿不动,师娘传的功”、“腿去拳不去,必是偷的艺”,“上步不老,打人不倒”。当双方相持,打不开局面时,要懂得卖破绽、用虚招,这一招,往往要由手来完成。手型有:实心拳、空心拳、凤眼拳、砍掌、推掌、穿掌、龙爪、虎爪、鹤爪、鹰爪、猴爪等不一而足,每一种手型都有其特定的用途与练法。 2、眼,交手时“眼要尖”。“眼观六路,耳听八方”,“眼是心灵的窗户”敌人的一举一动在眼中都能得到反映,所以,交手时一定要盯紧对手的双眼,不能游离。兵法有云“静若处子,动如脱兔”这一动一静的时机选择,就要靠眼的观察了。“敌不动,我不动,敌若动,我先动”,能料敌机先,靠的是眼的犀利。敌人的一拳一腿,进退趋避,要做到一目了然,眨眼、闭眼是交手大忌。 3、身,何谓整?何谓散?身架也。身就是汽车的底盘。交手时,人通常受三个力,重力、地面支持力、敌人的冲击力或推力,三个力的合力为零时,人体静止,所谓的劲,体内产生的应力也,整劲者,体内应力分布较均匀也,无整劲,存在应力集中也。进攻时,腿蹬地,身体前冲,此时身体的动能大小,取决于地面反作用力的大小与作用时间,输入到对方身上功,取决于自身消耗的功的多少,在这个过程中,如果自身刚度不够,将有大部分能量消耗于自身,特别是腰、肩、肘三个部位。“力发于腰,催于肩,达于肘”。尽量减少自身的形变,可有效降低自身能量消耗,这就是整劲的妙处。此外,人体的重心要靠身来调节,一旦重心偏出双脚支撑面,人必跌倒无疑。 4、步,步法之重要,由拳击运动即可知道。“教拳不教步,教步打师傅”,步法可以控制距离。可以快打快撤,机动性永远都是战争中的决定胜负的重要因素。步法可以弥补反应慢的不足,可以有效降低对方的打击力度。“善打不如善挡,善挡不如善躲”,“逢进必闪,逢闪必跟”,步法也。 以上为知胜之法,当然有不全面之处,本文为漫谈,难免挂一漏万,不当不到之处请方家海涵,表过不提。 兵法云:“胜可为”。力量、反应、速度可以作为衡量格斗能力的指标,是不是三者都处于领先,就一定能在交手中取得最后的胜利呢?传统武术认为,答案是否定的。以下棋为例,双方棋力相差较大时,围棋高手可以让对方数子,象棋高手可以让对方一车,甚至是双马或双炮等。“敌虽众,可使无斗”,力量小,我可以避让;反应慢,我可以预判;速度慢,我可以减小距离。分述如下: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