披沙捡玉
披沙捡玉
上海陆老板v信13918587518
关注数: 381
粉丝数: 2,281
发帖数: 7,974
关注贴吧数: 13
籽玉细度细腻度 细度 细度即细腻度是 白玉 很重要的品质指标之一,也是成品外观和手感差别的主要原因之一,它有两个方面:一是白玉晶体颗粒大小及均匀度,另一方面也指结构的细度,即短云絮的细密均匀程度。 1。颗粒细腻度,白玉的颗粒细腻及均匀程度对玉质影响很大,也是判 细度细度即细腻度是白玉很重要的品质指标之一,也是成品外观和手感差别的主要原因之一,它有两个方面:一是白玉晶体颗粒大小及均匀度,另一方面也指结构的细度,即短云絮的细密均匀程度。1。颗粒细腻度,白玉的颗粒细腻及均匀程度对玉质影响很大,也是判断不同料的重要依据之一,籽料结构虽有松有致密,但其颗粒的大小一般远较俄料和青海料细,俄料和青海料一般颗粒较大,所以不易打磨,容易出斑斑点点,成品盘起来会感觉涩手。请大家注意了,好的打磨师傅是可通过特殊的打磨让俄料和青海料表面显得象籽料一样细腻,会是很多人上当的,包括一些有经验的卖家。。。前些时候我一个开店的朋友,他在一家有些名气的玉雕工作室,拿了块一百多克的大佛牌,说是籽料,很白结构很致密,很贵的,其实如是籽料是可看到20万的,那个打磨的师傅我认识的,她很确定的说那块是俄料,是什么料最骗不过的就是打磨师傅了。。。后来这块大佛牌以9万的价格被另一个商家那走了。。。这种靠打磨出来的细腻和油性,经过了数个月的盘玩,会渐渐消退的。。。所以很多人说俄料青海料越盘越涩,其实就是那层打磨层消退了,否则玉哪有越盘越干的道理。。。2。结构细腻度,籽料里面一般都会有短云絮结构,看短云絮结构应该打侧光看,而不是从背面打光,背面打光只能看杂质,是看不到结构的。对籽料而言,云絮越细密越好,白度高的籽料一般云絮会略大些,白度又高结构又致密的很少,价格是很贵的。。。但注意的对籽料而言打光看不到结构的是少数,而青海料到是打光更看不到结构,青海料其实并不是云絮结构细密,而是云絮结构发育不全,放大后会发现其实更多的是细点状结构。俄料一般云絮结构较大,同时夹杂斑块结构,但也有少量很细的以至看不到结构的。。。高白打光看不到结构的以青海老料和优质俄料居多,没足够的眼光的玉友还是别追求这种。。。油润度和糯性上次讲了白玉的细度,这次再讲讲白玉的油糯性。。。下次有空我会继续讲讲白玉密度,和老熟度。。。白玉之所以吸引人,除了几千年的玉文化外,一个主要的原因就是白玉具有了其他宝玉石所不具有的一个特点,就是它的油糯性,温润的白玉会让人感觉到一种亲近感,会感觉它已融入了你之中,成为了你的一部分。。。那怎么来看白玉的油润度以及糯性,怎样的算油性好糯性好,跟什么有关系?下面分别讨论一下。玩白玉的人都喜欢说油性如何如何,但有的时候他们说的未必是同一东西。。。油性包括两方面,一是视觉上的油润光泽,而是手感上油润的感觉。怎样的视觉上油润光泽是好的,总的来说是油脂光泽强同时光泽柔和。它跟白玉的紧密度(即间隙大小)硬度以及打磨方式有关。紧密度越高光泽越强,硬度过高光泽会偏刚性,所以含氧化硅过高的话,会产生偏刚性的光泽,刚性的光泽对翡翠来说是好的,但对白玉来说确是缺点。大部分籽料抛光后为油脂光泽,有些其他产地的料会出现玻璃光泽,虽和打磨方式也有关系,但和里面氧化硅含量也有关。对打磨来说,打磨速度越高,打磨越细,会显得光泽强些,所以有些打磨师傅喜欢油石打磨结束后用牛皮过一下,这样会显得油润些,但其实未必好,因为人手盘出的油性是最好的,所以有些打磨成亚光,开始看上去并不油的东西,盘出的效果反而更好,但前提是要料够好。。。如果是没打磨过的原料,你看切了的切痕就可知道成品出来的光泽会如何?锯片的拉痕会出现一丝丝强油脂光泽的料出的成品油质光泽会越好。。。上面讲的是视觉上的油性,好的料还须具备手感上的油性,手感上的油性是指略有阻力感的油滑的感觉,就象手里握着一砣油,用手一推,有一种油要化开的感觉,那感觉很棒的,在手感方面籽玉具有独特的优势,至于是什么原因造成的,我也说不清楚,但手感就是不同的。。。什么是糯性?糯性就是一种浑厚的感觉,打个比方,仔细看看上好的大米煮熟后的感觉,浑厚油亮均质的感觉,你还可以拿一块用过些天的香皂,用水洗一下,就是那个感觉。。。人们一般只知道这种视觉上的糯性,其实和视觉上的糯性如影相随的是它还有一种粘性,当你雕东西时,你会发现糯性好的料与钻头间有一种粘粘的感觉,盘起来的话,油滑的同时还有一种阻力感。。。糯性与什么有关?颗粒细小交织致密的料会显得糯性较好。。。密度任何盘玩的东西都讲究个密度,不管是木头也好,还是白玉和翡翠,只有密度高的东西才耐盘玩,疏松的东西是不会好玩的。。。
小毒2枚!!!
小籽!!
一只锈花鞋欣赏!!
一小堆石头!!!
一堆石头!
艺术!!!
裸女艺术!!!
喜欢和田玉!!! 有一天几个卖玉的维族人闲聊;一个说我上星期卖了块玉给一个汉族老板,汉族老板从那一天起就天天抱着玉睡、不抱老婆了睡了。另一个老维族说;上个月我的摊子来了个汉族老板看见我的一块玉,就抱着哭了一天。汉族人太傻了,钱好赚的很!从那一天起这个笑话传遍和田、然后全中国都有卖玉的维族人了。以前害个人是让他抽鸦片,现在要害个人就是让他喜欢和田玉。
吧友们猜一下是什么料3Kg!
观音欣赏!!!
玉石之路,任重而道远!!!
裸女欣赏!!!
裸女欣赏!!!
95于田山料欣赏!!!
石头之爱!
羊脂欣赏!!!
鞋!!!
欣赏!!!
传说中的95于田山料!!!
买玉需带吸铁石!
准备入的一堆籽大家随评!!!
切了!!!红玉大家来看看!!!
如何测和田玉密度!!! 新疆和田玉因其优良的质地,稀少的产量,深得广大玉友的青睐。和田玉籽料是名贵的玉石品种,是白色软玉的特定名称,其主要矿物质是透闪石和阳起石,正常密度在2.95(左右)。 现在玉器市场流通的和田白玉有相当一部分都是冒牌货假货,比如:石英类、京白玉、水石、阿富汗大理石、方玉、玻璃、俄罗斯山料等等,但上述品种的密度均与白玉有很大不同,有很多玉友苦于不知道该怎样鉴别白玉的真假,致使买了很多假货苦不堪言,为此介绍给大家一种用电子天平(普通天平也可)鉴别软玉密度的简略方法,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第一步,拿出您心爱的天平,将其归为零位第二步,将玉器称重后记录[图片1]第三步,将玻璃容器加入蒸馏水(如没有可用清水代替,但效果没有蒸馏水精确),放在电子天平上,将电子天平数字归零[图片2]第四步,用最细的线将玉件串好后将其放入容器内。注意:要求玉件全部入水悬浮于水中,所称重量记录[图片3]第五步,用第二步读数除以第四步的读数,例如上面这一件物品密度 = 44.1/14.8 = 2.97 用这个简略方法测和田玉密度鉴别真假很实用。 常见玉种密度表(单位:g/m3): 翡翠:3.34+0.06~3.34-0.09 青海翠:3.61+0.12~3.61-0.04 岫玉:2.57+0.23~2.57-0.13 东陵玉:2.64~2.71 独山玉:2.7~3.09 和田白玉:2.95左右 补充: 若珠宝秤开机无法显示为0者,可先开机,放上装上水的容器后归零即可; 可用自来水,虽有误差但影响有限,当然蒸馏水(纯净水)最好,矿泉水因含不少矿物质,还不如自来水; 测试悬浮数据时若读数波动较大,可将线或胶带固定在可以找到的或自制的支架上; 测小件最好用精度高的珠宝秤,并且最好用蒸馏水
带你走进俄罗斯俄料的发源地!!!
吧友们猜猜这是什么?
吧友们猜一猜这一手多少钱?
和田籽玉观赏石!!!
青玉,碧玉,青白玉,桃花玉,五彩玉 分别是青玉,碧玉,青白玉,桃花玉,五彩玉
吧友们帮看看是否黄玉???
大家看看是不是和田玉???
挖玉了。。。
玉文化——和田玉籽料鉴定外在特征—水草纹/蜈蚣腿(锰结晶) 籽料鉴定很复杂,涉及方方面面,讲讲仔料表面的一些特征性证据: 水草纹/蜈蚣腿、锰结晶 硅化玉听过嘛?就是一块木头,泡在水里,时间长了变成“玉”了。那是因为水里的硅离子,替代了木头原有的成分所以变成石头。因为美丽,所以叫硅化玉。其实它不是玉,和玛瑙相似。那么也就说明一个道理:水里的离子可以堆积置换。
玉文化——和田籽玉原来是怎样形成的! 中国和田籽玉究竟是怎样形成的?是由山料经水流冲刷而成的吗?籽料的原生矿体是山料吗? 1.籽料出产在玉龙喀什河床中,水就是搬运琢磨玉石的天然工具。 2.和田玉山料就产在玉龙喀什河源头的冰山上。 3.玉龙喀什河源头山脚下的河床中,确有被水冲刷下来磨去部分棱角的山流水原料。 4.山流水原料再经过200多公里的洪水冲刷琢磨,冲刷到玉龙喀什河平坦的和田市地段,沉积下来,自然就棱角全无,被磨成了卵石状的籽料了。 以上证据乍一听起来似乎很有道理,无可挑剔。但根据我几十年的实地观察,反复捉摸,认为以上论据尚不全面,只说到了它的表面,没有说到它的本质。大量事实证明,籽料不是由山料经洪水冲刷而成的,也就是说,籽料的原生矿不是山料,其本身就是与山料一样的另一种原生矿体。其论据有六: 1. 玉龙喀什河的源头,即出山流水的冰山脚下,距离出产籽料的和田市大约有270公里。在这270公里的河床中,从出山流水的那个冰山起,一直往下约20多公里的河床中,可以捡到为数不多的山流水。再从20公里往下到200多公里的这段河床中,根本就没有玉石。再从约200公里往下到270公里的这段河床中就是籽料出产的主要地段。 2. 有人讲,中段近180多公里没有玉石,是因为水流太急,玉料存留不下来,都被洪水把玉石冲到下游去了的缘故。请问前面那20多公里的河水流速不是更湍急吗?为什么在那一段或多或少还可以捡到玉石?而这180公里的地段,为什么不论大小一块玉石也捡不到呢?河床里到处都是卵状石头,没有一块玉石,石头没被水冲走留了下来,唯独比重比石头大得多的玉石反而被水冲走了,所以,“因为水流太急,玉料存留不下来”的解释自然是不能成立的。 3. 2.再从玉的质地上讲,山流水的玉质和籽玉的玉质也不尽相同,籽玉的质地比山流水的更加细腻,更加温润,色彩更丰富。有人又讲,这是因为籽料经过水流的冲刷把山料外面的一层粗糙表皮磨掉了,只剩下中间的部分,当然就更好了。但我所说的质地不是外面的不好,中间的就好,水流的冲刷是不可能改变玉的质地和颜色的,不可能将粗糙的冲刷成细腻的,也不能把暖色调的冲刷成冷色调的。 4. 比如现在很多人为了能将山料卖到籽料的好价格,就不惜造假,将山料棱角切割掉,再放入滚筒机中与砂石一起滚磨,人工磨成的籽玉就这样做成了。这样的籽料是不是质地就好了呢?仍然不好,略有经验的人,一看便知是山料磨出来的。 5. 3.籽料有白、青、碧、黄、墨等五种基本色调。而玉龙喀什河源头的山上只有白玉和青玉两种玉料,根本就没有碧、墨、黄玉,那么河中的碧、墨、黄玉又是哪里来的呢?更何况籽料的颜色是块块不相同,而山料在一个坑内基本是相同的。 6. 4.籽料是山料冲刷而成的卵型,但有很多籽料上有半块石半块玉共生的现象。如果以上逻辑成立的话,那么就不应该有这种现象存在。因为我们都知道玉比石更坚硬,更耐磨,玉都磨成极其光滑的卵石了,那石头还能安在吗? 7. 5.再从籽料的质地、颜色在河流中的分布状况看,经我多年的观察总结发现,颜色、质地、块状、性能,甚至皮色大致相同的玉料基本上产出在同一段河道中,混淆的很少,只要你拿来一块玉料,我们一看基本上知道它出在河流的什么位置,哪个地段,这与山料的产出分矿坑的道理基本是一致的。如果是水冲下来的,它不可能有如此清晰的分别。 8. 6.从和田地区东起策勒县的奴尔多西至墨玉县的皮牙满多约160多公里的戈壁沙漠中,都有各色籽玉和戈壁料存在,难道这方圆约900多平方公里的戈壁沙漠中的玉都是河流改道冲刷而来的吗?我认为不是。 9. 综上所述,籽料就是亿万年前火山爆发形成的,这种卵状的原生矿体存留在海底,后经地壳变迁,造山运动,新疆这块土地由大海变成了陆地,籽料也随之浮出水面,形成了现在这种状况,所以籽料不是由山料经水冲刷而来,山料不是妈妈,籽料亦不是儿子,它们同样都是同一种矿藏中两个互不相干的原生矿体。
小白想入手,大家看看是红玉???
玉文化之玉石图谱!!!
玉文化之玉石图谱!!!
玉文化之玉石图谱!!!
俄料的来龙去脉,这篇是来龙篇 图解让大家看看俄料的来龙去脉,这篇是来龙篇; 某个玩俄料的网友的原话; 其实我接触和田玉有3年了。除了自己家的料一直不好区分是新疆的还是俄罗斯的。有些说是新疆的,但是我在俄罗斯也能拿到同等质量的。我一直有个疑问想问专家们,你们是怎么那么肯定这些东西的产地的!俄罗斯也有和青海料一样那么透的。 我写下我这段时间做俄料的心得吧。 我们主要分三类料: 1.河床里的籽料: 特点皮色多样,但是肉质密度高的不多,大多都有肉松的特点。而且基本颗颗有裂,别且皮下回头僵。我在吧里经常看见籽料都很顺滑,而且裂的不多,所以这也是我一直质疑很多发贴人的石头是怎么做出来的。籽料特别白的很少,一般都是僵死白或像一些大神说的有点像青海料的感觉。无裂籽本身就不科学,几亿年的地壳变动滚来滚去,而且大多都是从山料脱落到河床里的。我不说了大家懂的。皮下无疆需谨慎! 2.俗称山流水: 特点,皮色多样,玉肉紧密。以灰皮白,黑皮白质量最好。其中黑皮中有伴有红色皮质的,但是这种肉质会比较青。黑皮下酱糖色肉质旁边的白玉特别白,但是过于油不会太透。抛开个别好品质山料,山流水的肉质我感觉是最好的。本人十分喜欢山流水。皮边无疆需谨慎! 3.山料 也叫矿料,基本无皮色,开采后伴有鱼鳞的开片。需要解料的时候才能直接看其品质。出产量最高,肉质综合和籽料和山流水的所有特点。特点不太好描述。 迎楼上要求先做简单论述。那天整理好材料,和实物给大家从新一对一教学。本帖是给有一定基础的人看料做对比的。
欣赏!!!
欣赏!!!
欣赏!!!
欣赏!!!
大圣齐天!!!
玉文化---玉雕名家落款 1、苏州名家郭万龙:郭万龙工作室(长宜斋),落款“宜”或“长宜”(市场价5万以上的东西落长宜,宜款是市场价1万以上的东西)
吧友们准备好了么?玩蟋蟀了!!!
意境之美!!!
心中的羊脂2!!!
心中的羊脂2!!!
欣赏14!!!
欣赏13!!!
欣赏12!!
欣赏11!!
欣赏10!!!
欣赏9!!
欣赏8!!
欣赏7!!!
欣赏6!!!
欣赏4!!
欣赏5!!!
首页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