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dma
jdma
关注数: 0
粉丝数: 217
发帖数: 5,832
关注贴吧数: 0
部分高校公布的2023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牵头数量
2023年度绿色矿山科学技术奖拟获奖名单的公示 一等奖
西南石油今年没有入选万人 今年入选的国家人才就1杰青,2青年长江。 好像特聘1万人
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全国重点实验室第一届学术委员会第一次会议 12月22日,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全国重点实验室第一届学术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在成都以线下与线上相结合的形式召开。中国工程院罗平亚院士、周守为院士、苏义脑院士、袁士义院士、赵文智院士,中国科学院邹才能院士,中国工程院孙金声院士、李宁院士、杨春和院士、孙焕泉院士线下出席会议。中国科学院贾承造院士,中国工程院胡文瑞院士、孙龙德院士,中国科学院金之钧院士、王成善院士,中国工程院刘合院士、郭旭升院士、程杰成院士、谢玉洪院士线上出席会议。科技部高技术研究发展中心国家重点实验室管理处处长闫金定,四川省科学技术厅基础研究处副处长林曦,全国重点实验室主任、西南石油大学原校长赵金洲,西南石油大学党委书记张烈辉,成都理工大学党委书记刘清友,西华大学党委书记刘树根,成都理工大学副校长侯明才,西南石油大学副校长刘向君、周莹,以及院士秘书、实验室学术带头人与青年骨干、实验室管理团队成员80余人参加了会议。会后,西南石油大学校长郭建春、成都理工大学校长许强参加了座谈活动。 会议分别由实验室主任赵金洲、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任周守为主持,会议议程主要包括:原国家重点实验室第五届学术委员会主任马永生院士视频讲话,现全国重点实验室第一届学术委员会聘任仪式,闫金定为罗平亚院士颁发名誉主任聘书,罗平亚院士向周守为院士颁发主任聘书,周守为院士向袁士义院士颁发副主任聘书,袁士义院士分别为线下出席会议的苏义脑院士、赵文智院士、邹才能院士、孙金声院士、李宁院士、杨春和院士、孙焕泉院士颁发学术委员会委员聘书(线上出席的院士及其他院士专家的学术委员会委员聘书将通过邮寄方式送达);实验室主任作工作报告;学术委员会讨论并形成决议;闫金定、林曦、刘清友讲话,张烈辉作总结讲话。 赵金洲围绕实验室基本情况、实验室重组以来的工作进展、实验室战略定位与研究方向、实验室运行四个方面向各位委员作了实验室主任工作报告。他说,2023年3月实验室重组以来取得的成果主要有:新增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纵向项目135项,在Nature、Science及其子刊发表顶级论文6篇;获省部级科技进步特等奖、一等奖22项,四川省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奖2项;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2项、二等奖3项;1个团队入选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1个团队入选中国科协决策咨询专家团队;1人当选中国工程院外籍院士,1人获四川省科学技术杰出贡献奖,1人获第三届全国创新争先奖,1人当选中国石油学会首批会士,1人获SPE北亚太地区完井工程优化与技术成就奖,新增国家级人才5人及省部级人才19人。 各位委员对实验室主任报告进行了认真讨论,充分肯定了实验室主任报告和实验室重组以来取得成果,并提出了以下建议: 聚焦世界科技前沿,加强顶层设计,进一步优化重点任务,加强地质-工程一体化研究,拓展绿色低碳和清洁转化,CCUS、CUS、氢能储备等领域研究,打造原创理论技术策源地; 主动服务国家战略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进一步推动在基础研究、重大需求、关键瓶颈等方向产出标志性成果、实现关键突破、取得重大进展,深耕页岩气、做大煤层气,为千亿方页岩气大气区建设、千亿方煤层气大气区建设,实现我国天然气跨越式发展提供重大支撑; 强化全国重点实验室与国家实验室、国际顶尖团队的合作,打造高水平学术交流重要基地,产出重大标志性成果。 加强地质-开发工程融合发展,加强实验室实体化建设。 闫金定在讲话中祝贺全国重点实验室以优异的成绩通过重组。他指出,全国重点实验室要按照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建设需求,创新体制机制,充分发挥好全国重点实验室“对内对外”双循环平台作用。 张烈辉在总结讲话中首先感谢各位委员对全国重点实验室长期以来的大力支持和辛勤付出,他指出,委员们提出了非常好的意见和建议,实验室将全面吸纳,认真总结分析,做好贯彻落实;学校将不断强化实验室实体化建设,在人、财、物等方面给予实验室大力支持,保障实验室合理的岗位编制、充足的经费投入、独立集中的科研场地、完备先进的科研仪器设备和配套设施;对研究生招生指标,人才待遇等方面给予必要政策保障,有力、高效支持实验室高质量完成科研任务,全力以赴把全国重点实验打造成油气勘探开发领域的国家战略关键科技力量,努力为保障国家能源安全,油气行业增储上产和地方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部分省份已受理公示2023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 吉林省科学技术厅关于推荐提名2023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项目(人选)的受理公示 各单位推荐提名国家科学技术奖项目(人选)信息汇总表 序号 奖种 等级 项目(人选)名称 完成单位 完成人 1 自然科学奖 二等奖 低维材料热力学导向的表面能/吸附能调控 吉林大学 蒋青、鄢俊敏、郎兴友、赵明 2 自然科学奖 二等奖 新型超硬碳材料的结构设计与高压制备 吉林大学,燕山大学 刘冰冰、姚明光、李全、王霖、刘兆东 3 自然科学奖 二等奖 多孔有机骨架材料 吉林大学,东北师范大学 朱广山,方千荣,贲腾,裘式纶 4 自然科学奖 二等奖 稀土发光中的量子剪裁与局域光场调控 吉林大学 宋宏伟、张宇、白雪、徐文、周东磊 5 自然科学奖 二等奖 宽禁带半导体光频转换激发的原理与方法 吉林大学 秦伟平、狄卫华、赵丹、秦冠仕 6 自然科学奖 二等奖 开放量子系统的相干和纠缠及控制的理论研究 东北师范大学,大连理工大学,吉林大学 衣学喜、吴金辉、邵晓强 7 自然科学奖 二等奖 杂交多倍化与基因组进化和作物种质创新 东北师范大学 刘宝、张铧坤、单晓辉、宫磊 8 自然科学奖 二等奖 缺血性血管再生新机制: CatK介导Notch激活及其作用 延边大学 成宪武、姜海英、胡丽娜、吴宏宪、朴丽梅 9 自然科学奖 二等奖 纳米酶仿生催化与应用 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 曲晓刚、任劲松、宋玉君、孙瀚君、王真真 10 自然科学奖 二等奖 超高比能锂-空气电池材料化学与器件集成 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张新波、马金玲、张 瑜、徐吉静、刘清朝 11 自然科学奖 二等奖 稀土上转换发光材料的控制合成及其生物医学应用 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哈尔滨工程大学 林君、马平安、丁彬彬、杨飘萍、程子泳 12 自然科学奖 二等奖 医学影像探针功能设计及调控机制 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 逯乐慧、杨秀荣、刘艳岚、艾可龙、包幸福 13 技术发明奖 二等奖 近服役工况材料-构件力学性能测试技术及应用 吉林大学,中机试验装备股份有限公司 赵宏伟、马志超、黄虎、杨秀光、马双伟、刘长宜 14 技术发明奖 二等奖 新型高服役性能热作模具钢的成分设计和独特的纳米强韧化新技术 吉林大学、大连亚明汽车部件股份有限公司、中航上大高温合金材料股份有限责任公司、一汽铸造有限公司、马鞍山市恒久特材有限公司 姜启川、邱丰、方建儒、李爱民、李志刚、罗吉平 15 技术发明奖 二等奖 人参皂苷高效转化及系列新药创制关键技术与应用 吉林大学,北京鑫利恒医药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吉林化工学院,吉林农业大学,沈阳药科大学 李平亚、赵文杰、刘金平、钟方丽、王英平、李宁 16 技术发明奖 二等奖 重要食源性人兽共患寄生虫病源头防控关键技术与应用 吉林大学,中国农业科学院兰州兽医研究所,新疆畜牧科学院兽医研究所(新疆畜牧科学院动物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中农华威制药股份有限公司 刘明远,才学鹏,张壮志,贾万忠,刘晓雷,游锡火 17 技术发明奖 二等奖 新功能型动物微生态制剂创制与应用 吉林农业大学、山东宝来利来生物工程股份有限公司、江苏恒丰强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王春凤、杨桂连、单宝龙、杨文涛、姜延龙、廖洪 18 技术发明奖 二等奖 低缺陷氮化铝基材料制备关键技术及其应用 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奥趋光电技术(杭州)有限公司、楚赟精工科技(上海)有限公司 黎大兵、孙晓娟、蒋科、吴亮、徐春阳、贲建伟 19 科学技术进步奖 二等奖 基于高性能平台的网络信任体系关键技术与应用 吉林大学,长春吉大正元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胡亮、车喜龙、李宏图、胡俊成、王峰、迟令、初剑峰、何立波、于秀峰、赵丽丽 20 科学技术进步奖 二等奖 超重型数控机床设计、制造与可靠性关键技术及应用 吉林大学、北京工业大学、北京北一机床有限责任公司、齐重数控装备股份有限公司 刘志峰、杨兆军、陈传海、杨聪彬、程强、赵永胜、李国发、张彩霞、马建川、姜辉 21 科学技术进步奖 一等奖 食药用菌种质资源创制 吉林农业大学 李玉、王琦、包海鹰、图力古尔、姚方杰、李长田、李晓、付永平 22 科学技术进步奖 二等奖 玉米和杂粮健康食品加工关键技术与应用 吉林农业大学、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中国农业大学、安徽燕之坊食品有限公司、厦门惠尔康食品有限公司、佐丹力健康产业集团(吉林)有限公司 刘景圣、张东杰、郑明珠、卢淑雯、刘回民、王玉华、张丽琍、沈群、刘美宏、龚雪梅 23 科学技术进步奖 二等奖 黑土农田主粮作物重大病虫害绿色防控体系构建与应用 吉林农业大学、辽宁省农业科学院、吉林省蚕业科学研究院、中国农业大学、中化现代农业有限公司、吉林省农业技术推广总站、德强生物股份有限公司 孙文献、高洁、张俊杰、李志强、朱兴友、阮长春、马建、孙富余、秦李龙、李大勇 24 科学技术进步奖 二等奖 春大豆高产、优质、抗逆基因挖掘、新品种选育与示范推广 吉林农业大学、吉林省农科院、海南大学、呼伦贝尔农牧研究所、长春市农科院、北大荒集团 魏健、王丕武、王跃强、李海燕、孙宾成、程延喜、姜国壮 25 科学技术进步奖 二等奖 “寒湿疫”诊疗体系构建及在COVID-19防治中的应用 长春中医药大学、江苏康缘药业股份有限公司、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湖北省中医院、中日友好医院、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药信息研究所、北京中医药大学 仝小林、肖伟、冷向阳、连凤梅、李晓东、曹彬、刘保延、赵林华、王健、张颖 26 科学技术进步奖 二等奖 功能化绿色人造板制品生产关键技术与产业化 北华大学、西南林业大学、圣象集团有限公司、亚联机械股份有限公司、吉林森林工业股份有限公司、广西南宁林净新材料有限公司 时君友、雷洪、刘明利、徐文彪、陈建军、郭西强、刘彦龙、崔学良、黄春辉、詹满军 27 科学技术进步奖 一等奖或二等奖 空间X射线-极紫外-远紫外波段成像技术及应用 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 陈波、宋克非、刘世界、何玲平、王孝东、郭权锋、李朝辉、韩振伟、代霜、杨献伟 28 科学技术进步奖 二等奖 质子交换膜电解水关键材料及系统制备技术 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山东赛克赛斯氢能源有限公司 邢巍、葛君杰、刘长鹏、金钊、丁孝涛、梁亮、李晨阳、祝建兵、肖梅玲、王颖 29 科学技术进步奖 二等奖 高性能聚乳酸产业化的关键技术创新及应用 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 陈学思、边新超、庞烜、刘焱龙、高战团、冯立栋、孙海、张宝、孙敬茹、丁建勋 30 科学技术进步奖 二等奖 大豆分子设计育种技术及优异材料的创新与应用 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 冯献忠、李艳华、郭泰、向凤宁、夏正俊、李灿东、杨素欣、冷建田、于慧、张耀华 31 科学技术进步奖 二等奖 东北典型退化湿地生态恢复技术创新与应用 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 吕宪国、武海涛、佟守正、安雨、邹元春、姜明、张明祥、刘波、张仲胜、张洺也 32 科学技术进步奖 二等奖 我国动物狂犬病流行监测、综合防控技术研究及应用 军事科学院军事医学研究院军事兽医研究所;华南农业大学;吉林大学;中国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长春西诺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扈荣良、郭霄峰、王化磊、张守峰、马继红、缪发明、罗均、高玉伟、池丽娟、夏振强 33 科学技术进步奖 二等奖 黑土地玉米密植抗逆丰产提质增效技术体系 吉林省农业科学院(中国农业科技东北创新中心),吉林农业大学,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中国农业大学,吉林大学,辽宁省农业科学院,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 王永军、郑金玉、吕艳杰、侯鹏、蔡红光、谷岩、尹小刚、刘金亮、钱春荣、肖万欣 34 科学技术进步奖 二等奖 肺癌精准治疗创新策略与推广应用 吉林省肿瘤医院、上海市胸科医院 程颖、韩宝惠、钟华、柳影、马丽霞、储天晴、李慧、柳菁菁、陆俊、张爽 35 科学技术进步奖 二等奖 高产抗逆燕麦荞麦专用品种选育与营养健康产品产业化技术创新 吉林省白城市农业科学院、中国农业大学、内蒙古农业大学、成都大学、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产品加工研究所、桂林西麦食品集团、内蒙古燕谷坊生态农业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任长忠、仇菊、刘景辉、杨才、王凤忠、赵钢、崔林、胡新中、陈庆富、卜一 36 科学技术进步奖 一等奖或二等奖 高分辨彩色视频卫星多模式成像及地面处理关键技术 长光卫星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戴路、钟兴、贾学志、王栋、徐开、朱瑞飞、邢斯瑞、高飞、谭陆洋、王行行、邹吉炜、易进、李峰、王亚洲、孙洪彬 37 科学技术进步奖 二等奖 亚米级超大幅宽光学卫星技术及应用 长光卫星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张雷、陈茂胜、孔林、白杨、丛杉珊、袁健、白芸、陈善搏、郑晓峰、孔令波 38 科学技术进步奖 二等奖 新型光谱遥感卫星关键技术及应用 长光卫星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贺小军、安源、李小明、李季、于树海、李艳杰、范林东、韦宗喜、李强、程龙 39 科学技术进步奖 二等奖 隧道掘进机用高性能盘形滚刀刀具的研制技术 凌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张凌、张爱武、黄石起、陈强、徐国丽、戈强 40 科学技术进步奖 一等奖或二等奖 高品质乘用车关键技术及产业化 中国第一汽车集团有限公司、吉林大学、清华大学 王德平、高镇海、张天强、赵慧超、冯旭宁、侯杰、朱冰、邓建交、白雨萍、李木犀、白石、朱学武、刘元治、李论、赵雪松 41 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奖 彼得·约翰·布莱斯顿克罗斯 长春理工大学 彼得·约翰·布莱斯顿克罗斯
2023川大老师牵头获批28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类项目 近日,四川大学发布:川大老师牵头获批28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类项目。2023年,学校老师牵头获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类项目28项、课题71个,获批中央财政专项经费约5亿元,获批项目和课题数再创历史新高。
西油发布2024海优待遇 四、获资助者待遇 1.纳入西南石油大学事业编制,符合二级教授条件要求的直接评聘二级教授岗位(暂不够职称及年限条件要求可参照校内二级教授标准执行相关待遇),聘任博导岗位,保障博士研究生招生指标至少1人/年、科研团队配备或引进人员指标2-3人/(3年)。 2.实行协议年薪工资制,不低于60万元/年。 3.一次性安家费100万元。 4.资助科研及学科建设经费600万元(含国家和地方配套,3年);同时按年度绩效考核资助科研团队/平台建设和科技成果转化经费。 5.提供合计不少于100 m2的办公及实验室用房。 6.可以优惠价格购买有产权的学校人才住房(面积不小于120m2)1套。 7.长期聘用解决配偶工作,协调解决子女入学。 8.优先支持申报国家、省部级项目和科技奖励。 9.特别事项可申请“一事一议”。 10.学院与获资助者可另行商定其他待遇。
省部共建国重未通过重组将被取消
2023年度石油和化工行业创新平台认定名单
两石油高校2023年度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科技奖获奖情况 西南石油大学 近日,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发布了《关于颁发2023年度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科技奖的决定》,我校共19项成果获奖,含一等奖6项、二等奖9项、三等奖4项,其中,我校牵头完成10项(一等奖2项、二等奖7项、三等奖1项);1人获青年科技突出贡献奖。 奖励决定在12月5日召开的2023年全国石油和化工科技创新大会上公布。据了解,2023年度全国共200个项目(包括成果、个人、团队等)获奖,其中技术发明奖23项(一等奖9项、二等奖3项、三等奖11项),科技进步奖156项(特等奖1项、一等奖30项、二等奖59项、三等奖66项),赵永镐科技创新奖2项,青年科技突出贡献奖16项,创新团队奖3项。 我校获奖项目 一等奖 1.致密油藏立体造缝全域支撑精准压裂技术与应用(我校牵头,卢聪、郭建春、任文希等完成) 2.页岩气水平井长水平段强化井壁关键技术及规模化应用(我校牵头,白杨、谢刚、丁乙、王平全、周成华、刘鹭等完成) 3.深部地层新型钻井液、固井液、压裂液关键技术与工业化应用(我校参与,罗志峰等完成) 4.复杂油气藏储层保护技术与工业化应用(我校参与,游利军等完成) 5.埃迪卡拉系原生含气系统建立与灯影组天然气新发现(我校参与,谭秀成等完成) 6.陆相页岩油流动模拟与优化调控技术创新及应用(我校参与,徐世乾等完成) 二等奖 1.海洋管道流致振动控制与能量俘获关键技术及应用(我校牵头,朱红钧、高岳等完成) 2.深层缝洞发育低孔碳酸盐岩气藏高效开发关键技术与工业化(我校牵头,赵玉龙、张芮菡、谭晓华、罗程程、卢浩、张涛等完成) 3.多功能高效油水分离材料的产业化及应用(我校牵头,武元鹏、赵春霞、向东、詹迎青、鲁红升、王犁等完成) 4.海上高产气井环空带压治理关键技术及工业化应用(我校牵头,张智、刘婉颖、胡刚等完成) 5.复杂环境油气管道安全一体化动态管控技术及应用(我校牵头,贾文龙、李长俊、陈超、吴瑕、陈阳等完成) 6.高压注气提高采收率关键装备和材料及产业化应用(我校牵头,魏兵、蒲万芬、李科星、金发扬、赵田红等完成) 7.多尺度数据驱动的断控油气藏智能建模技术及工业化应用(我校牵头,黄旭日、徐云贵、马兵山等完成) 8.复杂河道致密气藏高保真成像与含气性定量预测(我校参与,张固澜等完成) 9.高温高压固井技术研发及产业化应用(我校参与,张智等完成) 三等奖 1.油气钻采装备/工具激光增材修复技术及工业化应用(我校牵头,王勤英、曾德智、董立谨等完成) 2.复杂深井钻井提速及固井提效工具关键技术及应用(我校参与,田家林等完成) 3.准噶尔盆地超深层和非常规油气藏油基钻井液关键技术及应用(我校参与,王贵等完成) 4.塔河油田7000米高含沥青超稠油高效开采技术研究与应用(我校参与,李一波等完成) 青年科技突出贡献奖 1.赵玉龙
深圳大学土木与交通学院都有4名中国工程院院士了 陈湘生 深大土木院长 李清泉 新当选 谢和平 引进 杜彦良 引进
1000W中石大首个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企业创新发展联合基金集成项目 近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公布了2023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企业创新发展联合基金集成项目(以下简称“集成项目”)的资助名单,中石大石油工程学院李宜强教授团队牵头负责的集成项目“井下多化学反应生烃放热协同蒸汽大幅度提高稠油采收率基础问题研究”获批立项,资助直接经费1000万元。该项目是由我国石油领域高校牵头负责的首个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企业创新发展联合基金集成项目。 该集成项目由中国石油大学(北京)作为牵头依托单位,联合中国海油化工与新材料科学研究院(北京)有限公司、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北京研究中心、西南石油大学和西安石油大学共同承担。项目针对我国中深层稠油难以有效开采的问题,从化工领域中工业催化放热反应原理出发,提出了井下多化学反应生烃放热协同蒸汽开采稠油的思路,围绕多化学反应体系构建、井下反应调控及安全输送方法、化学反应动力学及扩散动力学模型构建、热—烃协同提高采收率机理、非等温渗流组分模型建立与产能预测方法开展研究。项目集成了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化学、化学工程与技术三个学科,在“双碳”背景下,该项目将推动稠油绿色环保、高效开发技术体系的形成,使稠油开发水平迈向新高度,也将会促进稠油开采—化工催化上下游多产业链融合发展。 企业创新发展联合基金由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与企业共同出资设立,旨在发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导向作用,吸引和集聚全国的优势科研力量,围绕产业发展中的紧迫需求,聚焦关键技术领域中的核心科学问题开展基础研究,促进知识创新体系和技术创新体系的融合。集成项目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体系中最重要的项目形式之一。该项目的获批彰显了中石大在学科交叉领域的科研成效,标志着学校研究实力、学术地位和影响力不断提升。
湖南省在电气领域比较厉害 截止目前,电气领域目前有十个全国重点实验室已官宣,分别为: 清华大学新型电力系统运行与控制全国重点实验室 西安交通大学电工材料电气绝缘全国重点实验室 湖南大学功率半导体与集成技术全国重点实验室 湖南大学电能高效高质转化全国重点实验室 哈电风能、湘电股份和湖南大学海上风力发电装备与风能高效利用全国重点实验室 重庆大学输变电装备技术全国重点实验室 华北电力大学新能源电力系统全国重点实验室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电网安全全国重点实验室 南方电网直流输电全国重点实验室 国网湖南省电力有限公司、长沙理工大学电网防灾减灾全国重点实验室
东北石油大学一校友入选中科院院士 北京大学工学院院长段慧玲教授当选中国科学院数学物理学部院士。 段慧玲教授, 东北石油大学1987级校友,本科、硕士就读于东北石油大学机械科学与工程学院,教育部“CJ学者”特聘教授,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现任北京大学工学院院长,中国力学学会常务理事,中国力学学会女科技工作者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复合材料学会常务理事,《固体力学学报》编委会副主编,Acta Mechanica Sinica等多个SCI期刊编委,美国机械工程师学会会士(ASME Fellow)。主要研究方向为固体力学,流固耦合力学,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教育部自然科学一等奖、中国青年科技奖、中国青年女科学家奖、中国力学学会青年科技奖、北京大学十佳导师、美国机械工程师学会The Sia Nemat-Nasser奖等奖励。曾在东北石油大学任职10年,为实现在科学领域上的更高追求,2001年她进入北京大学固体力学专业攻读博士,2005年获北京大学博士学位,经过多年努力,在力学研究领域取得了骄人的成绩,成为力学界精英。
重大土木的院士 中国工程院院士 周绪红 院士 杨永斌 院士 刘汉龙 院士 中国工程院外籍院士 田村幸雄 院士
中国工程院院士周守为莅临天府永兴实验室指导工作 11月21日下午,中国工程院院士周守为莅临天府永兴实验室(以下简称“实验室”)指导工作。实验室联席执行主任、天然气绿色开发利用研究中心主任、西南石油大学原校长赵金洲,实验室碳汇与地质固碳研究部负责人、地热勘探开发与综合利用研究中心主任、成都理工大学党委书记刘清友,实验室副主任刘婉华等人热情接待。西南石油大学原党委书记、实验室水风光储智慧能源研究中心主任陈永灿,西南石油大学校长郭建春,成都理工大学校长许强,成都理工大学副校长侯明才,中国海油研究总院水合物和海洋资源战略研究中心主任李清平等相关人员参加会议。
能矿学部无石油方向院士,是风向变了? 下次竞争更激烈了
2023已公布石油地质类高校杰优青 杰青
西华大学最新领导班子
2022年度海洋科学技术奖特等奖
2022年度海洋科学技术奖获奖特等奖
几个省属高校副校长上任
西油推荐的指南建议的公示 根据《四川省科学技术厅关于征集2024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区域创新发展联合基金(四川)项目指南建议的通知》和学校该项目指南征集工作方案,经学院(含国重室)组织指南建议人申报、预评审专家组论证,拟推荐以下5项指南建议,现予以公示。
三峡大学获批国家重大科研仪器研制项目 近日,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通知,三峡大学获批国家重大科研仪器研制项目“高坝大库岸坡岩体水岩与动力剪切耦合作用试验系统”。项目由李建林教授主持申报,直接经费836.6万元,执行期限五年。该类型项目是自建校以来首次获批,也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单项资助额最高的项目。
西部211教授、国家杰青,已任C9大学院长 复旦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网站日前更新后显示,罗凌飞已任生命科学学院院长一职。学院资料显示,罗凌飞,复旦大学浩清特聘教授。生于1977年,1999年毕业于南京大学获学士学位,2004年毕业于德国哥廷根大学获博士学位,2004-2006年在德国马克斯普朗克生物物理化学研究所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2006-2023年先后担任西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发育生物学与再生医学研究中心主任(其间2007年在美国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从事访问学者研究工作),2023年任复旦大学教授。 罗凌飞是中国细胞生物学学会副理事长(2019-今),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生命科学部第六、七届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2014-2020)、第九届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评委会委员(2018-2020)。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2009),国家级人才计划入选者(2013、2019),中国青年五四奖章获得者(2013),国务院特殊津贴获得者(2019)。作为首席科学家或项目负责人先后主持国家“973计划”项目(2008、2014)、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2021)和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021)。 公开新闻报道显示,至晚于今年5月27日,罗凌飞已任复旦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执行院长。另据西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网站资料,罗凌飞现为学院客座教授。
2023年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科技奖及专利奖评审结果发布 西南石油大学技术发明一等奖一项,科技进步一等奖一项,青年科技突出贡献奖一项
118名石油院校科学家上榜!全球前2%顶尖科学家名单发布
自主设置二级学科和交叉学科的名单
中石大华东今年4杰青
2023年四川省博新计划项目建议人选公示
第十八次李四光地质科学奖
第九届四川省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获奖名单公示 根据《四川省教育厅关于举办“建行杯”第九届四川省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的通知》(川教函〔2023〕182号)精神,我省成功举办了第九届“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经过校级初赛、省级复赛及决赛等环节,共决出省赛金奖223项、银奖452项、铜奖945项以及高教主赛道、红旅赛道单项奖5项。现将获奖名单予以公示,公示期为2023年8月31日至9月4日。
简历更新,加上杰青
四川省拟推荐第九届 “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总决赛项名单 关于四川省拟推荐参加第九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总决赛项目名单的公示 根据教育部《关于报送第九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总决赛项目的通知》以及省赛决赛、国赛资格排位赛项目成绩,我省拟推荐参加国赛项目共149项。其中,高教主赛道80项、红旅赛道25项、职教赛道23项、产业命题赛道21项。现将拟推荐参加国赛项目名单予以公示,公示期为2023年8月23日至8月27日。
2024年度四川省自然科学基金各项目 拟支持经费。 重大项目支持经费不超过500万元/项;重点项目支持经费不超过50万元/项;面上项目支持经费不超过20万元/项;青年科学基金项目支持经费不超过10万元/项;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支持经费不超过60万元/项;创新研究群体项目支持经费不超过100万元/项。按照项目申报类型,各类别项目之间不混合、不交叉支持。
领导班子连续五年考核为“优秀”办学绩效再次位列川省属高校第一 学校入选国家新一轮“双一流”建设高校名单,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状”,首次进入泰晤士世界大学影响力榜单,党建述职考核位列四川省属高校第一,办学绩效考核再次位列四川省属高校第一。 学校扎实推进“双一流”建设,新增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13个,省级一流专业建设点9个,入选总数位居四川省属高校第一;新增4个专业通过工程教育认证;学生获省级及以上学科竞赛奖励1604项,其中国家级奖励385项;2022届毕业生就业去向落实率为92.38%;获第八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国赛金奖1项、银奖6项、铜奖8项,获奖数量位居全国地矿油高校和四川省属高校第一;获批“国家级创新创业学院”;是全省唯一获得教育部“全国高校就业创业金课”“全国高校职业生涯咨询特色工作室”“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能力培训基地”的高校;获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67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1项;发表SCI论文1700余篇,授权国内发明专利1130件、国外发明专利56件,制订(含参与)国家、行业及团体标准11项;获准省部级及以上科技奖励82项,四川省科技奖获奖总数居四川省属高校第二;新增国家杰青、国家万人计划领军人才、国家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国家优青等国家级人才4人,新增德国洪堡学者1人、英国皇家化学会会士3人,新增天府峨眉计划顶尖人才等省部级人才67人次;1个教师团队入选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2个团队分获第二届全国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一等奖、二等奖;学校入选四川省科技人才评价改革试点高校;国家大学科技园申报并获批为国家技术合同登记机构;帮扶工作案例被教育部第4次选入全国典型案例,学校被评为全省定点帮扶工作先进集体,1名帮扶干部获第八届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
石油、天然气工业领域高质量科技期刊分级目录
教育厅拟提名2023年度四川省科学技术奖候选项目(人选)的公示 根据《四川省科学技术厅关于2023年度四川省科学技术奖提名工作的通知》要求,拟提名157个项目(人选)参加2023年度四川省科学技术奖励评审,其中:科学技术杰出贡献奖1名、杰出青年科学技术创新奖3人、自然科学奖24项、技术发明奖3项、科学技术进步奖123项、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奖3项。
重庆科院校友何骁任中石油西南油气田一把手 何骁同志任西南油气田公司执行董事、党委书记,四川石油管理局有限公司执行董事、总经理,中国石油驻川渝地区企业协调组组长;免去其西南油气田公司总经理职务。 雍锐同志任西南油气田公司总经理、党委副书记。 文龙同志任西南油气田公司党委委员、副总经理、总地质师。 免去姜鹏飞同志的西南油气田公司执行董事、党委书记、委员,四川石油管理局有限公司执行董事、总经理,中国石油驻川渝地区企业协调组组长职务,退休。 免去何强同志的西南油气田公司党委委员、总会计师职务。 免去杨雨同志的西南油气田公司党委委员、总地质师职务,另有任用。
深层海相页岩气高效开发学科创新引智基地进入第2个建设期 近日,接科技部办公厅的通知,西南石油大学深层海相页岩气高效开发学科创新引智基地(简称“111基地”)被纳入第2个建设期(5年)。 今年2月至6月,基地研发和管理团队在基地负责人、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全国重点实验室主任赵金洲教授带领下,积极总结基地成果,精心准备评估材料,认真参加评估答辩。基地建设成果获科技部评估专家认可,一次性通过评估。 该基地是我校获批建设的第一个“111基地”。2018年立项建设以来,基地有效构建起“识才-引才-用才”相融合的人才集聚机制和“基地-团队-学院-部门”有效协同的外国专家服务体系,先后引进来自6个国家的15位外国专家(其中国家级院士4人),与校内团队有机结合,围绕深层页岩气高效开发相关领域,联合开展科学研究、人才培养,产出了推动学科创新的系列成果。在第二个建设周期,基地将巩固前一周期建设成果,进一步融合中外专家团队力量,推动科研攻关、人才培养等方面取得新成果。
56页PPT解读成都111家城投
西油召开第二轮“双一流”建设中期自评会 7月13日下午,学校举行第二轮“双一流”建设中期自评会,围绕高校整体建设及一流学科建设情况邀请专家组进校评审。 专家组由中国工程院院士谢和平、罗平亚、周守为、陈晓红,中国科学院院士邹才能、俞书宏,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原党委副书记唐辉明教授,中南大学原副校长周科朝教授,电子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吴满意教授,东北石油大学刘义坤教授10名专家组成,谢和平担任专家组组长。 学校党委书记陈永灿表示,学校开启第二轮“双一流”建设以来,在国家级教学成果奖、全国优秀教材奖、与行业龙头企业共建创新联合体进行核心科技攻关等方面有重大突破。邀请专家组为我校“双一流”建设“把脉问诊”,为推动学校高质量内涵式发展提出经验宝方,是我校“双一流”建设找准现实问题、明确下阶段整改任务的重要依据。全校各单位要以此次中期评估为契机,乘势而上,以评促建、以评促改、以评促强,全力推动第二轮“双一流”建设目标达成,在扎根中国大地办大学的历史担当中切实贯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党委副书记、校长张烈辉代表学校进行了高校整体建设中期自评汇报,围绕学校基本情况、整体建设进展、存在问题及改进措施3方面进行汇报,介绍了学校在党的全面领导、培养拔尖创新人才、建设一流师资队伍、提升科学研究水平、提升经济社会服务能力、传承创新优秀文化、提升国际交流合作7个方面的建设成效和特色做法。通过对标国内外高校相关情况,查摆了高层次领军人才、产教融合平台层次、基础研究和原始创新项目研究能力、国际化程度4个方面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提出了针对性的改进措施。 石工院院长张智代表一流学科建设单位汇报了第二轮“双一流”建设学科中期自评情况,从党建思政、人才培养、师资队伍建设、科研创新、社会服务与贡献、国际交流与合作,以及文化传承创新7方面介绍了主要建设进展及标志性成果。 与会专家听取了学校第二轮“双一流”高校整体建设和建设学科中期自评汇报,认为学校和学科的建设任务和改革任务完成度高,一致同意通过中期自评报告,建议学校进一步加大人才引育力度,汇聚并构建国家战略科技力量;进一步强化服务国家战略需求导向,不断提升原始创新和关键技术突破能力;进一步深入推广人才培养教育教学改革成果,扩大产教融合培养平台,提升质量,培养拔尖创新人才。 张烈辉进行了会议总结,指出要提高政治站位,强化责任担当,在教育强国和能源强国建设中担当使命、作出贡献;明确学科引领、打造特色优势,以世界一流学科建设为龙头,带动学校学科专业整体发展、特色发展;要聚焦人才中心,突出服务需求,紧密围绕国家急需紧缺人才,着力培养拔尖创新人才、建设一流师资队伍;强化问题导向,加大科技攻关,在能源领域“卡脖子”关键难题上,加强自主性、原创性重大成果的研究产出;凝聚多方合力,同心同向同行,基于行(业)情、省情、校情统筹各方资源,进一步提高学校发展的实力和动力。 学校党委常委、副校长郭建春主持会议。党委常委、副校长刘向君、祝效华、李德海,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全国重点实验室主任赵金洲,相关职能部门和学院负责人参加会议。
叶仲斌任成都工业学院书记,刘保县任成都工业学院院长 7月10日上午,成都工业学院召开教师干部会议,宣布省委、省政府关于严余松、叶仲斌、刘保县职务任免的决定。省委、省政府决定,叶仲斌同志任成都工业学院党委书记,刘保县同志任成都工业学院党委副书记、院长,严余松同志不再担任成都工业学院党委书记。
重庆市科技奖科技进步一等奖重科牵头两项共15项
绵阳涪江实验室,德阳旌湖实验室 可能成为第二批天府实验室
女性科研人员申请“杰青”,放宽至48岁! 近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党组召开会议,听取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对女性科研人员支持情况汇报,审议通过进一步加强对女性科研人员支持的建议。会议明确,从2024年起,将女性科研人员申请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的年龄限制由45周岁放宽到48周岁。
川省科技奖杰出青年科学技术创新奖成理推荐朱海燕西油推荐赵玉龙
周心怀任中国海洋石油有限公司总裁
重庆医科大学这比例不错 6月26日上午8点,重庆医科大学2023届4119名本科生、2027名硕士生、282名博士生与约1500名毕业生亲属在缙云校区田径运动场隆重集会,共同参加重庆医科大学2023届学生毕业典礼暨学位授予仪式。
西油今年毕业授位人数 张烈辉宣读了本科生、研究生授位决定。根据决定,6655名本科生被授予学士学位,2049名硕士研究生被授予硕士学位,117名博士研究生被授予博士学位。
天府永兴实验室水风光储智慧能源研究中心建设方案论证会顺利召开 6月21日,天府永兴实验室(以下简称“实验室”)清洁低碳能源研究部水风光储智慧能源研究中心建设方案论证会顺利召开。由中国工程院院士王超担任组长,中国工程院院士张建民、中国工程院院士张宗亮、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赵金洲、三峡集团首席专家汪志林、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副院长吴时强、中国电建集团成都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专家委员会主任王仁坤、雅砻江流域水电开发有限公司副总经理何胜明、国能集团大渡河流域水电开发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姚福明、四川省新型电力系统研究院院长王永平、四川大学教授李嘉共同组成的专家组参加论证会。
2023重庆市自然科学基金专项拟立项清单,杰青100W 按照《重庆市科研项目管理办法》,市科技局组织实施了2023年度重庆市自然科学基金专项。立项建议经市科技局2023年第11次局长办公会审议通过,拟立项项目1411项,其中:面上项目1100项、杰青项目35项、博士后项目 240项、博士直通车项目36项。 市杰青项目支持在基础研究领域已取得突出成绩的青年学者,立足科学前沿,自主选择研究方向开展创新研究。每个项目资助强度为100万元,实施周期一般不超过3年。
西油石工院四青人才 优青 : 卢 赵 万人青拔: 贾 白 青长(公示):朱 马
《天然气工业》第二届青年编委名单
担任企业主要负责人的院士,任职期间不参加对院士候选人推荐和选举 针对党政机关、参照公务员法管理机关(单位)负责人、企业负责人推荐院士的问题,本年度明确规定担任企业主要负责人的院士,任职期间不参加对院士候选人推荐和选举。
医学界2023中国医学院校综合实力排行榜
今年院士增选年龄要求 候选人年龄原则上不超过65周岁(1958年1月1日以后出生),候选人获得1位拟提名学部院士提名即为有效,且仅能接受1位院士的提名。年龄超过65周岁的候选人,获得2位院士的提名方为有效,且仅能接受2位院士的提名,其中至少1位应是拟提名学部院士。
西油人事处网站正在内网公示长江建议人选 估计校园网能打开
第五届全国地热青年论坛在我校举行
张道伟升任中国石油集团党组成员、副总经理 到龄退了一位校友,又上了一个,中石油集团班子还是两位
首页
1
2
3
4
5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