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金力士 真金力士
关注数: 121 粉丝数: 156 发帖数: 15,754 关注贴吧数: 33
我是如何读《庄子》的【转】 有时候我们读书过于追求数量了,实际上,读书并非越多越好。真正读透一本经典胜过泛泛浏览成百上千本书。我自认为读透了的经典只有两部:即《野草》和《庄子》。对《野草》的阅读已经是过去时,其成果凝聚成了《民间野草》一书。这里我就只谈谈最近四年是怎么读庄子的吧。 我读《庄子》的第一步是首先跟《庄子》文本混个脸熟。不管读没读懂,首先要熟悉文本,借助注解把语言文字关先过掉。这个步骤中我要把《庄子》过五遍左右,这样下来以后基本上不会出现别人提到庄子里的某句话你却不知道的情况。为了避免借助同一个注解本先入为主导致的思维定式,有必要分别采用五种不同的版本。 第二个步骤是教学生。因为我是高中老师,并且最近几年一直在对学生进行中国传统文化的教学,因此有这个便利。对学习效能的研究表明,作为老师教授某一内容最能提高你对它的理解。为了让学生理解,你自己必须过文字关,必须进行思辨讲解,必须把文本的逻辑关系理顺,必须跟学生进行深入的对话探讨,在这个过程中每一个字,每一句话都不能含糊。这样是在对《庄子》进行专业的文本细读。《庄子》三十三篇,有二十八篇我都教过。其中《逍遥游》、《齐物论》和《秋水》等重要篇目我甚至教过六到七遍。即使你已经读了五遍,有些地方你的理解可能还是不清晰的。但随着一遍一遍的教授,那些模糊之处就逐渐清晰起来了。这个过程是和学生一起创造性诠释文本的过程。最好事先不好看各种庄子研究专著,这是为了避免先入为主的成见误导你的理解,从而妨碍了你和学生与文本的直接对话。这样做可能有时候会遇到一些障碍,但并不要紧。为了创造性,你毋须事先把一切准备好!何况,让学生感觉到困难在哪里和发现教师也会陷入困境并突围而出的过程也是很有意义的。需要提醒一下的是,不管你之前读过任何专家对《庄子》的评价,都请把它悬置起来或干脆忘掉,用仿佛初生婴儿第一次睁开眼睛打量世界的眼光来看《庄子》。 第三个步骤是读了三十本庄子研究专著。由于有了与学生一起独立研究的过程,你对庄子已经有了自己的领悟,哪里还有疑问你也很清楚。这个时候再去看庄子研究专著跟你一开始就去看是不一样的。你不是被动地接受,而是与研究专家进行对话,这样对自己和作者的得失都会有很清楚的认识。很可能你会发现,大多数专家的书是不值得读的。因为他们局限在知识层面,而没有自己的心得。只有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和内心体验去读,才会读出心得。这一点非常关键,否则如果《庄子》一书的精神不能融化入你的思想和生命之中,那你读它的意义是不大的。 第四个步骤,与一群朋友一起共读。我与朋友发起组织了“参圣读书会”,最近一直在共读《庄子》。这跟教学生又不同,因为来参加读书会的基本上都是成年人,他们的人生经验是高中生所没法比的,多少都有一些与众不同的见解。这种对话有助于使你避免陷入自以为是的盲目之中,从而打开自己获得新的领悟。 第五个步骤,把《庄子》原文翻译成白话文并进行诠释。除非你已经吃得很透,否则你是很难做好翻译的,在字斟句酌的考量当中,你对文本的理解将更加深入。对文本的阐释是对你经过以上步骤之后获得的领悟进行清晰化的整合,而同时你过往的一切生命体验和新的领悟都会融入其中,语言和思维的相互推进将把你带入一个新的精神空间。口头的讲授探讨与写作之间是不能相互替代的,有时候你说得出写不出来的领悟,有时候却能写出说不出来的玄思,声音与书写之间的微妙差异是很有意思的。即使你已经教过很多遍,用文字把思想精确地条理化和梳理为一个整体还是有挑战性的。 要完成以上五个步骤,基本要花五六年时间。之后对《庄子》文本就已经烂熟于胸了,我终于敢说自己“读”过《庄子》了。接下来就最好将其丢在一边,很长一段时间都不要再去管它,目的是为了忘掉已经形成的理解。也许一段时间之后,你又能获得进入《庄子》的陌生化眼光。
似怪物观而非怪物观 加拿大英属哥伦比亚大学的心理学家Alan Kingstone曾为认知方面的一个课题而烦扰不已:实验表明,包括人类在内的很多动物都会下意识地随着望向别人的目光所看的地方。 这样做的原因并不难解释:当环境中出现新信息时,我们自然就会想要去看看新信息是什么。但关于人类为何会如此注意目光本身却有着争议。 一种解释认为,人类就是天生会注意到别人的眼睛,从而关注别人的目光正在望向何处;另一种解释则认为,人类天生注意到的是脸,然后又会特别注意到脸当中的位置,而由于眼睛恰好处在靠中间的地方所以才会被注意到。 多年来,这两种解释谁也没能击败对方,原因就在于:眼睛就是长在那里嘛。 一天晚饭时,Kingstone和他12岁的儿子Julian Levy提到了这两种假设,“我有个同事觉得,想要把这两种解释——‘眼睛说’和‘脸中说’——分开分析是不可能的,因为人类的眼睛就是在脸上靠中间的地方。” Kingstone回想道,“于是我就告诉Julian,当人们说某件事‘不可能’时,有时他们是在告诉你他们自己的极限在哪里。” Julian点头同意,随即表示其实要把这两个假设分开来测试很简单啊:用龙与地下城的怪物图鉴就行了。 因为,在数不清的兽人、龙和不死生物之外,还有众多不那么正常的怪物们,它们的眼睛就未必是在脸上,有些甚至会离脸很远。 只要看看人们在见到这些怪物时是不是还是先看眼睛,不就能解决问题了吗?
首页 1 2 3 4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