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mmmm34 12mmmm34
关注数: 86 粉丝数: 9 发帖数: 1,070 关注贴吧数: 15
140级以后需要材料一览,小强,不要为仓库发愁。 130级装备为魔神装备,所需材料如下: 130紫武器:修罗玉5 七叶莲30 魔石30 130紫防具:修罗玉5 千年魔花5 魔石30 130紫战魂:神魔号角30 千年魔花5 修罗玉5 一共:修罗玉150 七叶莲150 魔石750 神魔号角150 千年魔花125 目测以上数据是5套的。 140级装备为龙吟装备,所需材料如下: 140紫武器 :白玉30 围棋白子5 棋盘30 140紫防具 :白玉30 围棋白子5 围棋黑子5 140紫战魂 :山水画30围棋白子5 围棋黑子5 白玉 白鹿书院-碑林1 140 棋盘 白鹿书院-碑林4 140 围棋白子 白鹿书院-珍珑棋局2 141 围棋黑子 白鹿书院-珍珑棋局5 142 山水画 白鹿书院-水墨丹青1 143 5套所需:白玉 750 围棋白子 150 围棋黑子 125 棋盘 150 山水画 150 目测以上数据是5套的。 150装备为卧龙装备,所需材料如下: 150——卧龙武器: 神木叶60 龙珠15 龙角10 150——卧龙防具: 神木叶60 龙舌兰60 龙角10 150——卧龙魂魄: 龙舌兰60 龙纹玉60 龙角10 5套需要:神木叶1500 龙舌兰1500 龙纹玉300 龙角300 龙珠75 ——共 3675个 5套分组:神木叶25组 龙舌兰25组 龙纹玉5组 龙角5组 龙珠2组 ——共 62 组 注意,是五套,六套自己算。 160装备为轮回装备,所需材料如下: 轮回防具:菩提叶×60、紫水晶×10、噬魂魔石×30 轮回武器:菩提叶×60、紫水晶×10、贪恋石×10 轮回战魂:安魂草×60、紫水晶×10、噬魂魔石×30 材料 掉落地点 菩提叶 静呎镇1 噬魂魔石 明镜台2 紫水晶 静呎镇3 安魂草 窥天殿2 贪恋石 明镜台6 6套装备共: 菩提叶×1800,噬魂魔石×900,安魂草×360,紫水晶×360,贪恋石×60 据说紫水晶是大坑。
一个申请文学铺吧小编的人的原创文学。 绝唱---评《广陵散》          ___零下三十九度   吾兄好音,尤好琴,他说众器之中,琴德最优。作《琴赋》,扬洒两千字,士人争读,洛阳纸贵。兄于梦里得仙人授谱,为《广陵散》,每大醉,必抚之,闻者集聚,邻里庭院,水泄不通。   兄,阳春三月,凉风正紧,你抬头看看正午的太阳,还没到时辰,对刑场上的监官说,“琴来。” 琴来。   你叹:“《广陵散》自今绝。”士人百姓数万,哭声动地,有愿请同死者,以之为荣耀。三千太学学生跪地,行拜师礼。(注)   琴起。   风停。   宫廷第一乐师荀勖告诉我,说此曲分为六部,四十五段,每段当有“冲冠”“长虹”之类的名称,你笑言,"琴者,发幽情耳",听情就可以了,管他段不段的。   一拨,一弹,是为开指。   小序起,万籁寂。   良质美手兮遇今世,能尽雅琴兮惟至人。听琴须感荡抚者之心志,兄,那琴声里的三月,竹林雾暖,风带春潮,花开云淡,水绿烟青,便是在此刻此景,坐刑台高处,你临清流,赋新诗的姿态依然平静如夕,背长林,翳华芝的雅心有增无减,在琴声里,我听见你美丽平和的心。   大序起,声悠越。   悠越之后是嘶哑,嘶哑之后是叹息,叹息之后,是安慰和同情。兄,你三岁丧父,大才天成,以文章、草书、古琴、姿容冠绝天下。可时运不济,君无道,弑先帝而夺位,以万物为刍狗;士人溅血,百姓无依。三十九岁的人生里,你藐视堕落无耻的权贵,不堪与之为伍,宁愿终生以打铁铸剑为计。兄,你以悲悯的心安慰的,是国之希望的太学子吗?同情的,是这昏黄穹庐之下的苍生吗?叹息的,是正义与道德的命运吗?   正声起,声严烈。   由肃穆而转急切。肃穆而哀伤,急切而铿锵。兄,你说这首曲子到此,为战国聂政所写,正声之后是你所加补。   礼记说,乐求同,礼存异,乐从来都是统治者用来笼络百姓的,可此曲不同,《广陵散》为古今浩如烟海的曲谱中,唯一一首正义之琴曲,其中戈矛相斗之声,是正义不屈的灵魂。   聂政之父为韩王铸剑并遭戮,聂政毁容立志复仇,入深山拜仙人学琴十年,学成下山,于韩王宫前弹奏此曲,行人止步,牛马停蹄。韩王召入宫演奏,聂政刺王成功。   肃穆哀伤处,是聂政必死之决心,急切铿锵处,是聂政白虹贯日之绝杀。兄,你屡次拒绝皇帝应召出仕,司马昭龙颜大怒,一直在找机会杀你,当你听说好友吕安被诬陷在狱,吕安之妻又因貌美被权贵强暴,却无人敢言时,你明知愤起必死,依然视死如归,嫉恶鸣冤。兄,这正义之曲,除了你,当世还有谁人会弹奏?古往今来,上下千年,君堪为民族之魂魄!肃穆哀伤里,是你为正义溅血的绝然,急迫铿锵处,是你玉碎钢折的爱恨。   正声毕,声断许久。   洛阳城哭成一片,时间也在此刻哽咽,天地昏黄,世间的光和热仿佛都被琴声吸去,等待着爆发。   乱声起,大雨落。琴声如雷,辉煌如电,冰炭交加,升天坠地,曲到此而高潮。有对邪恶的高声痛斥,有对正义的不竭歌颂;一弦(君弦)、二弦(臣弦)错杂而拨,构成前所未有之慢商调,双重低音同时而奏,激荡奔突,之前的万千雄奇变化,于此刻归于宫音一统,戈马纵横,隐隐轰轰。   弦断。   有些曲子,是只配一个人弹的,有些人,是不需要安魂曲的。   有些人,没有挽歌,只有绝唱。   司徒山涛形容兄说:“叔夜(兄之字)之为人也,岩岩若泰山之松,其醉也,巍峨如玉山之将崩。”   兄有子字延祖,俊逸萧肃,有“鹤立鸡群”成语为赞,太傅王戎观而叹曰:“赞者未见其父耳。”   隔着薄薄的历史,我常看见兄以完美的姿态,站在火红的炉前,赤着上身,用全身的力气捶打着手中通红的宝剑,看见兄轩昂端坐于竹林,抚弦扬眉,陶醉在他理想的世界里。   注:《晋书:嵇康传》:“康将刑东市,太学生三千人,请以为师,弗许,康顾视日影,索琴弹之曰:‘昔袁孝尼尝从吾学《广陵散》,吾每靳固之,《广陵散》于今绝矣!’时年四十。海内之士,莫不痛之。”
资料分析解题技巧 在公务员备考中资料分析题经常会成为一个“被遗忘的角落”,且不说题目数据繁杂、运算量大,加上该部分经常被放在最后一个模块,使得很多考生无暇顾及该模块。事实上,资料分析题利用一些技巧是能快速计算出来的。   众所周知,资料分析题阅读量大、数字复杂,而且经常涉及到加减乘除运算,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但其实在一般情况下,资料分析所涉及的计算只需得到近似结果,而并不要求得到精确值。基于以上情况,本文为广大考生介绍一种简单有效的速算技巧,学会使用这种技巧,可以节省大量计算时间,提高答题效率。   经过计算,可以得到如下的计算结果:   我们可以观察到,以上的计算结果具有非常强的规律性。如果我们直接取三位有效数字作为计算结果,列表如下:   虽然有一定误差,但是误差都很小,不超过1%,在资料分析题中,这个误差完全可以接受。因此我们可以将这一类的除法计算总结为一个公式:   如果把这种技巧再扩展一下,我们可以得到更多的计算技巧。如:   下面我们来看两道例题。   【例1】黑龙江省2007年A类行测试题   材料:   2003年6月份,“国房景气指数”达到107.04,比5月份上升0.76点,比去年同期上升2.39点。具体的各分类指数情况如下:   6月份竣工面积分类指数为111.46,与5月份基本持平,比去年同期上升7.42点。1~6月份,全国累计完成房屋竣工面积8187万平方米,同比增长40.4%,增幅比去年同期增加20个百分点。   6月份资金来源分类指数为108.47,比5月份上升2.41点,比去年同期上升4.68点。1~6月份,全国房地产开发到位资金达到5723亿元,同比增长48.4%,增幅比去年同期高13.4个百分点。   6月份新开工面积分类指数达到108.91,比5月份上升0.17点,比去年同期上升3.44点。1~6月份,全国房地产新开工面积为2.43亿平方米,同比增长31%,增幅比去年同期增加11.2个百分点。   6月份商品房销售价格分类指数为97.71,比5月份下降1.23点,比去年同期上升3.73点。上半年,商品房平均销售价格为2424元/平方米,同比增长5.4%,去年同期下降0.1%。   6月份空置面积分类指数为96.52,与5月份持平,比去年同期下降0.05点。上半年,商品房空置面积同比增长8.4%。   6月份土地开发面积分类指数为115.97,比5月份下降0.64点,比去年同期下降2.60点。上半年,完成土地开发面积7144万平方米,同比增长40%,增幅比去年同期回落12.7个百分点。   125.2001年上半年,商品房平均销售价格是( )。   A.2424元 B.2299.8元 C.2302.1元 D.2403.2元   【巧解】由文中的倒数第三段,“6月份商品房销售价格分类指数为97.71,比5月份下降1.23点,比去年同期上升3.73点。上半年,商品房平均销售价格为2424元/平方米,同比增长5.4%,去年同期下降0.1%”,2002年上半年,商品房平均销售价格为 ,则2001年上半年,商品房平均销售价格为 ,利用上面的公式,我们可以很容易的得到: ,因此本题选C。   【例2】辽宁省2008年行测试题   材料:   某地区的全年财政收入完成6.97亿元,完成年度计划的110.6%,按可比口径计算比上年增长20.6%。其中营业税2.89亿元,增长18.9%,占全区财政收入的41.5%,拉动财政收入增长8个百分点;房产税1.2亿元,增长32.3%,占全区财政收入的17.2%,拉动财政收入增长5.1个百分点;增值税0.75亿元,增长3.2%,占全区财政收入的10.8%,拉动财政收入增长0.4个百分点;企业所得税0.71亿元,增长15.1%,占全区财政收入的10.2%,拉动财政收入增长1.6个百分点;其他科目合计1.42亿元,增长29.6%,占全区财政收入的20.3%,拉动财政收入增长5.5个百分点。   40.全年财政收入的计划是多少亿元?( )   A.5.78B.6.03 C.6.30 D.6.45   【巧解】由文中的第一句话:“某地区的全年财政收入完成6.97亿元,完成年度计划的110.6%”,直接利用公式 ,有,因此本题选C。   实际上,资料分析属于相对难度较小的一类题型,平均分值又较高,如果在考场上随意放弃,实在可惜。强烈建议广大考生在备考资料分析模块时,在了解资料分析的基本概念(如“同比、环比增长”等)及基本方法的基础上,加强估算、速算能力,在有限的时间内尽可能多地攻克试题。
常识练习  1.某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在进行全市煤矿企业安全情况大检查时,发现甲企业在安全生产方面存在巨大隐患,责令该企业停产停业进行整顿,该企业对此决定不服,该企业:( )。   A.可以向该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申请行政复议   B.只能向该市市政府申请行政复议   C.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   D.应该先向该市市政府申请行政复议,若不服复议决定,再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   2.古代朴素唯物主义把世界的本原归结为( )。   A.客观存在的各种物体   B.宇宙中存在的一切现象   C.物质的具体形态和结构   D.某种具体的“原初物质”   3.某美容店向王某推荐一种新品牌的护肤品。王某对“名牌产品”价格如此便宜感到疑惑,店家解释为店庆优惠活动。王某买回使用后,面部出现红肿、痛痒,苦不堪言。经质检部门认定属于假冒劣质产品,王某遂向美容店索赔。   对此,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 )。   A.美容店不知道该产品为假名牌,不应承担责任   B.美容店不是假名牌产品的生产者,不应承担责任   C.王某对该产品有怀疑仍接受了服务,也应承担部分责任   D.美容店违反了保证商品和服务安全的义务,应当承担全部责任   4.乌鲁木齐市的甲公司长期租赁乙公司的临近大十字街的房屋,经过装潢后开设桑拿浴室,对外经营,并为桑拿浴室投了50万元保险。后因甲公司长期无力支付租金,乙公司屡次派人上门索要,恶语相加,声称再不给钱就将封锁桑拿浴室。甲公司召集领导班子开会讨论应对策略,经全体一致同意,决定放火烧毁桑拿浴室,一来解对 乙公司之恨,二来可以从保险公司获取保险赔偿。甲公司在放火后为稳妥起见,又买通保险公司公估人员丙,出具了对甲公司有利的评估意见,最终如愿以偿。   请问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   A.甲公司只构成保险诈骗罪,丙和甲公司构成保险诈骗罪的共犯   B.甲公司构成放火罪和保险诈骗罪,应数罪并罚,丙和甲公司构成保险诈骗罪的共犯   C.甲公司只构成保险诈骗罪,丙单独构成提供虚假证明文件罪   D.甲公司构成放火罪和保险诈骗罪,应数罪并罚,丙单独构成提供虚假证明文件罪   5.经济学上所推崇的“橄榄型”收入分配结构,是指低收入和高收入相对较少、中等收入占绝大多数的分配结构。我国正在采取措施,实施“提低、扩中、调高、打非、保困”的方针,使收入分配朝着“橄榄型”方向发展。   这主要是为了促进:( )。   A.生产的发展   B.效率的提高   C.社会的公平   D.内需的扩大
公务员考试-文化综合之历史常识 1、战国时期开始后,各个诸侯国都和周王一样,自称为王,其中的七个强国号称“战国七雄”,他们展开了“兼天下”、“一宇内”的战争。 2、春秋战国时期,中国盛行“钟鼓之乐”。近年在湖北随县曾侯乙墓中,出土了12件古代乐器。 3、在出土的钟鼓乐器中,有一套大型编钟,最为珍贵。这套编钟在地下埋藏了200余年,现在仍能以准确的音调、优美的音色演奏古今乐曲。 4、中国古代第一个享有盛誉的名医,是春秋战国后期的民间医生扁鹊 。 5、扁鹊精通各种医术,又总结前人方法,创造了望、闻、问、切的四诊法,几千年来一直为中国传统医学所采用。 6、“百家争鸣”是春秋战国时期的一场激烈的思想交锋,战国争雄激烈之时,也是百家争鸣鼎盛之际。 7、秦在公元前770年才被封为中国西部的一个诸侯国,疆域较小,国力不盛,始终被中原诸侯鄙视。但自从实行了商鞅变法后,国势蒸蒸日上,很快成为战国七雄中的强国。 8、公元前238年,雄才大略的 秦王赢政,开始亲理朝政,经过短短的17年,灭其他六国,于公元前221 年统一了中国,建立了秦朝 9、秦灭六国后,赢政称“皇帝”,意即“德过三皇,功高五帝”。 10、为尽快改变春秋战国500多年分裂造成的各种混乱,巩固秦王朝的统一,秦始皇下令统一币制,使用圆形方孔的秦“半两”钱,作为全国统一的货币。
逻辑推理解题技巧2——中公盟吧原创 复杂推理与综合推断型   此类考题表面无统一特征,只是比直接推断型要复杂些,当然所谓复杂,其实并不很复杂,只是要多绕些弯而已。这种试题通常在题干中给出若干条件,要求考生从这些条件中合乎逻辑推出某种结论。这类题型很多涉及复合判断推理,特别是对假言、联言和选言等推理的综合运用。   解这类题一般一下子看不出答案,需进行深入分析和推理。其解题基本思路是,从题干中所给条件的逻辑关系或事物的内部联系出发,逐步综合进行推理。下面对历届试卷中属于此类的考题进行举例分析。   1998-11-38   从赵、张、孙、李、周、吴六个工程技术人员中选出三位组成一个特别攻关小组,集中力量研制开发公司下一步准备推出的高技术拳头产品。为了使工作更有成效,我们了解到以下情况:   (1)赵、孙两个人中至少要选上一位;   (2)张、周两个人中至少选上一位;   (3)孙、周两个人中的每一个都绝对不要与张共同入选。   根据以上条件,若周未被选上,则下列中哪两位必同时入选?   A.赵、吴。   B.张、李。   C.张、吴。   D.赵、李。   E.赵、张。   [解题分析] 正确答案:E。根据条件推导即可。周未被选上,而张、周两个人中至少选上一位,所以张肯定选上了。张选上了,孙就肯定没选上,赵就肯定选上了。所以答案是赵、张。   1999-1-48   某市的红光大厦工程建设任务进行招标。有四个建筑公司投标。为简便起见,称它们为公司甲、乙、丙、丁。在标底公布以前,各公司经理分别做出猜测。甲公司经理说:“我们公司最有可能中标,其他公司不可能。”乙公司经理说:“中标的公司一定出自乙和丙两个公司之中。”丙公司经理说:“中标的若不是甲公司就是我们公司。”丁公司经理说:“如果四个公司中必有一个中标,那就非我们莫属了!”   当标底公布后发现,四人中只有一个人的预测成真了。   以下哪项判断最可能为真?   A. 甲公司经理猜对了,甲公司中标了。   B. 乙公司经理猜对了,丙公司中标了。   C. 甲公司和乙公司的经理都说错了。   D. 乙公司和丁公司的经理都说错了。   E. 甲公司和丁公司的经理都说错了。   [解题分析] 正确答案:C。   我们可以对题干中几个公司的预言进行如下归纳:   若甲言中,则甲中标或四家都没有中标;若甲说错,则中标者出自乙、丙丁。   若乙言中,则中标者出自乙、丙;若乙说错,由甲、丁中标或四家都没中。   若丙言中,则中标者出自甲、丙;若丙说错,则乙、丁中标或四家都没中。   若丁言中,则丁中标或四家都没中;若丁说错,由甲、乙、丙中标。   对于选项C,由于甲公司和乙公司都说错了,可以得出丁中标了。由此可知,丙错了,只有丁说对了。因此,选项C的判断与题干叙述完全符合。或者说,由选项C推不出与题干矛盾的结论。   若选项A为真,甲说对了,而且甲中标了;由此可以推出丙也说对了,与题设矛盾。若B为真,则乙和丙都猜对了,也不符合题干假设。若D为真,则可以推出甲中标了,从而甲、丙都猜对了,与题干不符。若选项E为真,可以推出乙或丙公司中标了。因为乙猜的是乙或丙公司中标,预测一定为真。但丙公司猜的是甲或丙中标,可能错(若乙中标),也可能对(若丙中标)。因此,若假设选项E为真,可能推出与题干假设矛盾的结论。
逻辑推理解题技巧1——中公盟吧原创 简单推理与直接推断型 这类题型的具体形式是:以题干为前提,要求在选项中确定合乎逻辑的结论;或者,从题干出发,不可能推出什么样的结论。   对一个逻辑推理,不管是简单还是复杂,都要明确推理形式的有效性。推理形式的有效性亦称“保真性”,指一个正确有效的推理必须确保从真的前提推出真的结论。尽管从假的前提出发也能进行合乎逻辑的推理,其结论可能是真的,也可能是假的,但从真前提出发进行有效推理,却只能得到真结论,不会得到假结论。只有这样,才能保证使用这种推理工具的安全性。这种保真性是对于正确推理是最起码的要求。   其实,解决这类简单推理或直接推断型考题,考生只需运用日常逻辑推理就可以找到答案,几乎没有什么技巧可言,这类题型中很多属于送分题,一般可在十秒中内解决。下面对历届试卷中属于此类的考题进行逐一分析。   1998-11-48   学校复印社试行承包后复印价格由每张标准纸0.35元上升0.40元,引起了学生的不满。校务委员会通知承包商,或者他能确保复印的原有价格保持不变,或者将中止他的承包。承包商采取了相应的措施,既没有因而减少了盈利, 又没有违背校务委员会通知的字面要求。   以下哪项最可能是承包商采取的措施?   A.承包商会见校长,陈述因耗材(特别是复印纸)价格上涨使复印面临难处,说服校长指令校务委员会收回通知。   B.承包商维持每张标准纸0.40元的复印价格不变,但由使用进价较低的三五牌复印纸改为使用进价较高的大北牌复印纸。   C.承包商把复印价格由每张0.40元降低为0.35元,但由使用进价较高的大北牌复印纸改为使用进价较低的三五牌复印纸。   D.承包商维持每张标准纸0.40元的复印价格不变, 但同时增设了打字业务,其收费低于市价, 受到学生欢迎。   E.承包商决定中止承包。   [解题分析] 正确答案:C。   当然是C。不让涨价,又要保证自己的赢利,怎么办,降低成本喽。对于本题而言,该承包商实际上是降低了服务质量,但是这并没有违背校务委员会通知的字面要求。
传说中的10年申论第一例文贴——申论一点通38篇 目录 《申论一点通》:“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3 《申论一点通》:“建设和谐文化” 6 《申论一点通》:“农村饮水安全问题” 12 《申论一点通》:“农村教师队伍建设” 15 《申论一点通》:“推进垄断行业改革” 17 《申论一点通》:“教育乱收费问题” 21 《申论一点通》:“树立正确的政绩观” 24 《申论一点通》:“建设服务型政府” 28 《申论一点通》:“权力腐败问题” 32 《申论一点通》:“耕地保护问题” 40 《申论一点通》:“建设生态文明” 42 《申论一点通》:“加强能源资源节约” 45 《申论一点通》:“保障性住房问题” 48 《申论一点通》:“发展现代农业” 54 《申论一点通》:“收入差距问题” 59 《申论一点通》:“大学生就业问题” 63 《申论一点通》:“农民工就业问题” 66 《申论一点通》:“教育公平问题” 68 《申论一点通》:“新型农村合作医疗” 71 《申论一点通》:“发展社区卫生服务” 77 《申论一点通》:“食品安全问题” 80 《申论一点通》:“公立医院改革” 84 《申论一点通》:“扶持中医药发展” 87 《申论一点通》:“促进中小企业发展” 90 《申论一点通》:“滥设临时机构问题” 93 《申论一点通》:“利用外资问题” 95 《申论一点通》:“促进中小企业发展” 98 《申论一点通》:“文化体制改革” 100 《申论一点通》:“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 106 《申论一点通》:“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 110 《申论一点通》:“部门利益问题” 113 《申论一点通》:“打官司难问题” 118 《申论一点通》:“大力发展职业教育” 122 《申论一点通》:“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127 《申论一点通》:“公民道德建设” 131
传说中的10年申论最强贴——《申论7号》 绪言:何为申论 一、申论内涵 1、申论实质:某一问题的汇报——好申论的标准:就此办理。 2、申论内容:汇报内容包括现象、问题、观点、原因、对策。 二、答案来源 申论答案主要来源于给定材料。申论答案就在材料中,紧扣材料是关键。 1、主旨来源于材料:依托材料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判断问题,解决问题。2、合理使用材料,而非大段抄袭。 三、申论标准 事实上,《人民日报》《南方周末》《政府文件》都不是申论: 《人民日报》宣传性太强,《南方周末》民间味道太强,《政府文件》只有对策,没有分析。 第一章 阅读材料 一、审题 阅读前先审题,即先审题目要求,把握题目类型即搞清题目是概括题或分析题或对策题和并提示信息和阅读范围(提示信息:理清阅读的主要线索),切忌审错材料范围。 例:根据2008年题目(一)和(二),给定材料1~8主要讲“怒江开发水电资源问题上有重大争议”,而9、10两则材料意在“对搞好水电开发提供了哪些重要启示” ——题目类型:概括题。 ——题目信息:题目告诉我们的信息是材料的逻辑关系,即材料1-8是争议,材料9-10是启示。阅读时可以按此线索进行阅读 二、阅读步骤 阅读二步走——“勾画关键词句、归纳段落大意(合并同类:重合合并)。 勾画关键词句: 即勾画要点(具体事例和数据要提炼要点) 1、首尾句,关联词原则: 首尾句(主旨);转折(但是,然而)后是强调;因果后是对策;并列(与此同时,此外)是另起话题。 2、常见词原则: 根源(原因);危害,经济教训(否则之前是对策);教育,体制,领导,法律法规,监督,落实(原因或对策);显示,反映,看出,指出,认为,强调,断定(对策) 3、观点性原则——重点关注政府部门的领导的观点(重点),其次专家的观点和百姓的观点。 归纳段落大意: 一般一段文章总有个主旨,而这个主旨可能体现为材料的统领句。如果没有统领句,要自己提炼把握,如有重合的要点进行合并。 下边以真题为例说明: (2012国考省级)2011年9月,某报刊刊登了一篇评论员文章。文章指出,在“陌生人社会”里多数人会本能地希望把必须要相处的陌生人变成熟人,托关系、人找人,因为“熟人信得过”、“熟人好办事”。对偶然相遇的陌生人,则首先选择不信任。文章还认为,互不信任增加了社会运行的成本。一方面对陌生人处处提防,认为这是让自己利益免受伤害的必要方式,另一方面抱怨“人性冷漠”、“道德滑坡”:一方面指责他人“麻木不仁”、“见死不救”,另一方面又提醒亲人朋友遇事别“出手”、少“出头”。 如果对上边这段材料进行概括的话,它的主旨句是什么呢? 看看网友们的答案: 1、在思想道德领域,良好的公德共识体系尚未建立,人与人之间缺乏信任,“他律”没有充分发挥作用 2、人性冷漠,在“陌生人社会”里,对偶遇的陌生人选择不信任,不仅不利于人际和谐,也增加了社会运行的成本。 3、社会上人与人之间互不信任,人性冷漠 4、人际关系冷漠,领导干部虚报政绩以及大搞劳民伤财的“政绩工程”。 看了以上这些答案,开始我也觉得很靠谱,和材料都有关系。后仔细一读,才发现不是这样的。这里推荐一种结构分析法来读材料。 我们知道行文的话大体上总分结构或者分总结构或者总分总结构等。 总分结构就是把文章的主旨句放在句首来说,下边都是围绕主旨句展开。 分总结构就是把主旨句放在最后,前边的都围绕后边的来展开。 总分总就是先总说再分说,最后再总说一下。这是标准格式。 我们读材料,只要掌握主旨句就可以掌握文章大意了。就像我们行测考试做片段阅读一样,如: 俗话说,“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这里的高处是就比喻义而言的,但仅就地理意义来说,人类其实是倾向于向低处走的。海拔高的地区往往气温低,交通不便,当然,人类无法往高处走还有一个重要原因:高山地区的河流往往在河谷或峡谷里,很难利用。同理,沙漠中一些绿洲型的文明古国遗址往往出现在沙漠深处河流尾间的地方,而不是中上游,那也是因为取水容易。还有那些古国的遗址为什么总是变动?其实这也容易解释——河流的尾闾不断摆动,它们追随着河流的尾间生存。 对这段文字的主旨概括最准确的一项是( )。 A. 我们对“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的理解是有偏差的 B. 对水源的追求是人类选择居住地的首要考虑因素 C. 从地理学角度阐释“人往低处走”的内在合理性 D. 解释文明古国遗址出现在沙漠深处并不断变动的原因 我们知道,“但”字表转折,是文章的重点,所以主旨句就是“地理意义来说,人类其实是倾向于向低处走的”。下边肯定是围绕这个展开的,因此我们大可不看或者粗略看一下以验证。由主旨句,我们很快知道答案是C。 由此可见,主旨句的重要性。 现在我们回到材料中去,找到材料的主旨句。文中两个“文章指出”点明了主旨:一、“陌生人社会”导致人们之间互不信任。二、人们之间互不信任增加了社会运行成本。下边的都是对这一主旨的论述,作为概括的话,可以忽略。因此如果我们要概括成点的话就是: “陌生人社会”导致人们之间互不信任,这种互不信任无形中增加了社会运行成本。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