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uthorname authorname
关注数: 49 粉丝数: 421 发帖数: 20,294 关注贴吧数: 21
现在是中国航天迷的幸福黄金时代 21世纪的第3个十年,中国航天事业的大事件目不暇接,值得庆贺的大好事一个接着一个。目前,大家比较关注的、比较有名气的、正在运行以及正在研制的航天器主要有以下这些: 1.载人航天部分 2021年4月,“天和”核心舱发射,中国正式开启空间站的建设。今后,中国空间站的建设、运营、维护等活动将会像国际空间站一样成为常态化的新闻。 2.深空探测部分 虽然一般认为“深空”是指距离地球200万千米以外的宇宙空间,但通常也可以认为月球探测是深空探测的起点。中国首先开启“嫦娥”系列月球探测工程,然后才开启“天问”系列行星探测工程。 2.1 月球探测 (1)嫦娥4号和玉兔2号正在月背工作,其中玉兔2号的行驶里程在2021年4月19日休眠时(第29月昼结束时)突破了700米。 (2)嫦娥5号轨道器目前正在环绕日地拉格朗日L1点运行,如果燃料充足的话,有可能飞向金星。 (3)嫦娥6号(嫦娥5号的备份)正在改装,预计在月背着陆并取回月壤。嫦娥7号正在研制,预计着陆于月球南极。 2.2 行星探测 2021年5月15日,天问1号携带的祝融号火星车成功软着陆于火星表面,成为中国航天事业的一个新的里程碑。 2.3 小天体探测 中国正在研制小行星探测器,预计2022年发射,依次进行小行星环绕探测、小行星表面取样并返回、彗星的环绕探测。 3.空间科学卫星 目前,“悟空”号暗物质粒子探测卫星、“慧眼”号HXMT卫星正在运行,未来将会发射太阳观测卫星ASO-S、X射线空间天文台eXTP卫星等航天器。
2021年“中国航天日”宣传海报正式发布 发布日期:2021年04月19日  4月19日,国家航天局在京组织召开2021年“中国航天日”新闻发布会,正式发布2021年“中国航天日”宣传海报、优秀作品名单。 被最终确定为2021年“中国航天日”宣传海报的作品由来自兰州大学艺术学院的王淑君设计。该海报紧扣“扬帆起航 逐梦九天”的主题,整体构图完整,色彩和谐,富有想象力。画面中,阳光撒向大地,温暖笼罩山林,在南京紫金山天文台的衬托下,一位父亲带着女儿遥望星空,讲述着航天功臣——嫦娥五号、长征五号B的动人故事,畅想着航天明星——天问一号和中国空间站的惊世壮举,勾勒出一幅温馨而美好的画面,寓意着中华民族不懈追求的航天梦。 最终获得优秀作品奖的10幅海报作者分别是兰州大学艺术学院王淑君,航小科工作室张彤,探月与航天工程中心石萌,东南大学李锦豪,北京中宇航联科技有限公司李杰、代义全,北京航天情报与信息研究所吕佩娟,广西师范大学卢振华,闽江学院陈捷,北京航天情报与信息研究所王颖,兰州理工大学设计艺术学院团队(席瑞阳、白睿昇、方明珠、刘悦)。以上作者将获得由“中国航天日”活动办公室颁发的证书和高仿模型纪念品。此外,王淑君还将获得1万元奖励。 同时,长治职业技术学院、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航天科工三院、三明学院、首都师范大学附属云岗中学等单位荣获“优秀组织奖”。 据介绍,此次宣传海报征集活动历经社会征集、专家遴选、网络公示、审定发布等四个阶段。以国家航天局官方网站于3月2日发布征集通知为序幕,新华社客户端、人民日报客户端、共青团中央微信号、香港大公文汇微博、“中国的航天”微信号、航天科技微信号、航天科工微信号等媒体相继转发,引发社会关注。4月2日至7日,通过新华社客户端对专家评审组遴选的20幅海报进行网络投票,后经专家现场评议,按照主题契合度、航天特色、艺术性、创意性等标准进行综合评议,选出排名前10幅优秀作品。 消息来源:国家航天局
成都中学生对话国际空间站 同学们在和宇航员对话 太空上的生活是啥样?空间站有没有英特网?宇航员:有WIFI,但信号没有地球好 成都中学生对话国际空间站 2018年11月29日 成都商报电子版 高中生VS宇航员, 他们聊了啥? Q:“不同国家的宇航员沟通用什么语言?” A:“平时都用俄语,也会用到英语。” Q:“国际空间站会延长服役时间吗?” A:“将延长到2024年。” Q:“宇航员在太空是否会感到孤独?” A:“时间很紧,没有时间孤独。” Q:“上面看出去风景怎么样?” A:“非常好,能够看到大洋、岛屿、还能看到极光。” Q:“空间站有没有英特网?” A:“上面也有WIFI,但是信号没有地球好。” “OK!I hear you!”电台扬声器里,短暂杂音之后,传来了宇航员谢尔盖·普罗科皮耶夫的声音。成都树德中学国际部教室里,张理德握着麦克风,脸上露出了微笑,身边的同学们轮番上阵,将早已准备好的问题,抛向了电台那头的国际空间站。 “你在太空感到孤独吗?国际空间站有英特网吗?国际空间站会延长服役时间吗?”11月28日这天,张理德和同学们还在整理着宇航员的答案,“时间太短,最后一个回答没听清,发邮件过去确认一下”。为了与国际空间站宇航员这短短十多分钟的对话,张理德从去年就通过ARISS发申请,一直到今年9月,申请终于有了下文。 两次申请 架设无线电 与太空中的宇航员对话 11月22日,无线电天线总算在教学楼顶架设完毕,晚上7点,教室里坐满了学生,张理德和他的伙伴们仍旧在电台前忙碌着。从去年11月开始,他就向ARISS发出了申请。ARISS“国际空间站业余无线电通讯计划”是由多个国家的国家级业余无线电组织、国际业余无线电卫星组织(AMSAT)以及多国的宇航机构共同发起的面对青少年的科技项目,让学生能通过业余无线电与太空中的宇航员对话。 申请“和宇航员通话”这个项目,前提条件就是已经考取到业余无线电执照,还要有一定技术能力和系列教育方案。已经高二的张理德,在去年11月就已经发出过申请,不过,由于种种原因,首次申请并未通过,今年9月,他再次发出了申请。9月29日这天下午,他收到了邮件,对方同意了他的申请,并在邮件中表示,将尽快确定对话的时间。 经过反复的沟通之后,张理德的邮箱里,发出和接收的邮件共有32封,通话的最终时间确定在了11月22日的19:20,国际空间站飞跃中国上空的时候。 四次调试 在家反复测试 通话时间只有十分钟 要让这次对话能够顺利完成,张理德也在自家的楼顶架设了无线电台,反复调试,通过接收空间站数据包等方式来测试设备的状态。“在楼顶就调试了四次,第一次还失败了。”他介绍说,由于旋转器在转动的时候对频段有干扰,他不得不在接收过程中调试旋转器。就在排除干扰的时间里,空间站已经从头顶飞过去,信号越来越弱。 “通话只有十分钟时间,必须保证中途不会出现问题。” 张理德的同学黄泽戎帮着一起架设设备,后来在教学楼天台架设天线的时候,大家也因为下雨、旋转器角度下垂等原因,到天台布置了三次才最终完成。 14个问题 排着队用英语提问 国内学生第五次进行“天地对话” 向国际空间站的宇航员问哪些问题?很快,张理德征集了14个问题,张理德说,他自己最感兴趣的问题就是不同国家的宇航员沟通用什么语言。 在22日19点24分,完成最后的调试后,电脑显示器上国际空间站的信号范围来到成都上空,谢尔盖·普罗科皮耶夫给出了他的答案。“他们平时都用俄语,也会用到英语,但他们调侃说,自己的英语都是俄式英语。”张理德说。 “国际空间站将在几年内面临退役,你们会延长服役时间吗?”针对此前有媒体报道国际空间站原本计划在2020年退役的说法,宇航员们也表示将延长到2024年。对话中,也有同学询问,宇航员在太空是否会感到孤独,宇航员给出的回答是,“时间很紧,没有时间孤独”。在空间站中,他们要种植植物,观察它们在无重力环境中的生长状况,同时也要观察自己身体,特别是眼球和脊柱的变化。当然,他们也会运用设备来观察地球的变化。 通过对话,成都树德中学国际部的同学们也知道这些宇航员已经在空间站待了190多天。“上面看出去风景怎么样?”面对这样的提问,宇航员表示,“非常好,能够看到大洋、岛屿、还能看到极光。”“空间站有没有英特网?”宇航员吐槽说,“上面也有WIFI,但是信号没有地球好”。 教室里,学生们排着队,用英语快速提出问题,不过时间还是过得很快,通讯设备中噪音越来越大,不得不结束对话。 这次对话结束后,数据很快录入了ARISS官方网站,成都树德中学国际部也成为了中国第五所成功通联ISS宇航员的学校,张理德也成了西南地区首次成功用无线电通联国际空间站上宇航员的中学生,前面四次分别是南京、上海、广州、新北市的四所学校。 圆梦/ 与空间站对话 是多年来的梦想 小时候看百科全书,张理德就对摩尔斯电码这些东西产生了浓厚兴趣,长大后接触了无线电,这也成了他的业余爱好。“小学订阅资料,他就喜欢订电脑报、无线电报。” 张理德的父亲张先生告诉记者,小升初的时候张理德就想加入四川业余无线电爱好者协会,后来因为年龄的原因,无奈只有暂缓。 2017年,张理德分别考取中、美两国的业余无线电操作证书和执照,并加入四川业余无线电爱好者协会。在学校,他还创建了树德国际部业余无线电社团,用无线电通联了全球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当时想着能够锻炼他的口语,家里人也比较支持。” 张先生说,家里人对孩子的这个爱好还是比较支持。 张理德则表示,无线电将作为一种爱好,一直坚持下去,而这次完成和空间站的对话,对他来说,则是完成了多年来的一个梦想。 成都商报-红星新闻记者 宦小淮 实习生 廖静 图由受访者提供
西安光机所提出空间X射线通信新方法 西安光机所提出空间X射线通信新方法 文章来源:西安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  发布时间:2012-02-10 近日,中科院西安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赵宝升团队开发出一种新型的X射线调制源和一种基于微通道板的X射线探测器,这两者分别作为发射和接收装置,实现了新的空间X射线通信方法实验。 自1895年德国物理学家W.K.伦琴发现X射线以来,这种波长很短而具有很高穿透性的射线可使很多肉眼看不见的固体材料发出可见荧光,因此在医疗透视和无损探伤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实际上,作为波长很短的电磁波,X射线同样可在空间传输,成功实现通信功能。 目前,空间无线通信的研究应用已涵盖无线电波、微波到红外、可见光、紫外等电磁波范围,而对X射线通信的研究应用还是空白。因此,利用X射线作为信息载体的新概念空间通信方法研究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及应用前景。 由于X射线波长很短,穿透能力很强,当X射线光子能量大于10千电子伏特(波长小于0.12纳米)、在大气压强低于10^-1帕斯卡时,X射线透过率为100%,传输几乎无衰减。这意味着可利用很小的发射功率实现远距离空间通信。因此,与微波、激光等其他电磁波的通信相比,X射线通信具有方向性好、发射功率低、传输距离远、保密性强、不受空间环境电磁干扰、通信频带宽等优点,有望未来实现卫星实时通信。2007年,美国宇航局戈达德太空飞行中心的天文物理学家Keith Gendreau提出了利用X射线实现空间卫星飞行器点对点通信的概念,被认为是“下一代新的空间通信方法”。 赵宝升等开发的X射线调制源是将真空三极管和X射线管的技术结合,实现了X射线能量的高速调制,理论设计发射带宽可达50G赫兹。同时,基于微通道板的X射线探测器具有时间响应快、接收面积大、最小可探测功率小等优点。利用该技术方案,当X射线发散角小于2毫弧度、X射线光子能量大于20千电子伏特、X射线发射功率为100毫瓦,可在太空传输6000公里以上。 目前,西安光机所已搭建了基于语音通信的X射线数字传输验证系统,主要包括X射线的发射装置和接收装置,已实现OOK(开关键控)和PWM(脉冲宽度调制)两种调制方式下的语音通信,在6米真空管道中通信速率达64千比特每秒。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