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ndpz shndpz
欢迎关注SCE吧
关注数: 5 粉丝数: 1,423 发帖数: 69,242 关注贴吧数: 5
回归监听本位的圈铁混合新旗舰, Sony XBA-Z5 耳道式耳机动手玩 在日前, Sony 发表采用动圈与平衡电枢单体混合的旗舰耳机 XBA-H3 时,虽然强调在规格表现更胜已经推出一阵子的自家顶级监听耳机 MDR-EX1000 ,然而偏重低频以及尚未解决平衡电枢与动圈的不协调感,使得热爱 MDR-EX1000 的消费者难以接受这款规格出色但调音风格不同的 XBA-H3 。 而在今年 IFA , Sony 不仅更新的平衡电枢单体的结构,推出第二世代的消费级圈铁混和耳机 XBA-A 系列,同时还增加一款定位在旗舰级的 XBA-Z5 耳机,虽然在外型设计与此次新款的 XBA-A3 相似,但却是一款调音截然不同的产品,且顶著 Made in Japan 的光环,也令人好奇 Sony 是否将圈铁混合结构做了一定程度的改善? 当初 Sony 发表 MDR-EX1000 时,也是采用当时最新的振膜材质液晶分子振膜,加上 16mm 的大口径单体,虽然初期由於单体特质不易稳定以及一般设备较难驱动,并未获得太多消费者的掌声;但随著一两年后,不少使用者开始发现当液晶振膜开声后的 MDR-EX1000 的声音有显著的变化,无论细节、精致度等都令人印象深刻,也成为 Sony 经典的耳道耳机。 是故当初 Sony 发表 XBA-H3 时,不少人看到同样采用 16mm 液晶振膜单体时,不禁对其充满期待,然而毕竟产品定位与市场导向不同,期待越大、失望也越大, XBA-H3 并不算太差的耳机,但过於实验性的采用圈铁混合以及塑料外壳,以及定位在大众流行音乐的音色,让不少 MDR-EX1000 的爱好者不免失望。这次 Sony 发表与 XBA-H3 同样采用圈铁混合配置且单体形式几乎一样的 XBA-Z5 时,加上 XBA-A3 又延续 XBA-H3 的流行音乐走向,也让不少人认为 XBA-Z5 是否也是为了迎合大众口味一味的强化低频的风格。 还好,外观像、配置像并不代表一模一样, XBA-Z5 之於 XBA-A3 ,共通点也就只有外观与规格这麼多了,深究其设计与机构, XBA-Z5 本质已经是另一款耳机了,但对於一款价格几乎贵了一倍的产品, XBA-Z5 确实是也该端出一些优势。 从外观设计来看, XBA-Z5 融合了 XBA-A3 与 MDR-EX1000 的风格,采用 XBA-A3 刻意将两颗平衡电枢位置强调出来的设计,然而看似与 XBA-A3 几乎相同外壳,却使用与 MDR-EX1000 相同的镁合金,且构成框体的三片组件皆是镁合金制,不过笔者不确定是否有与 MDR-EX1000 同样有掉漆的问题。在单体配置方面,就如同先前叙述, XBA-Z5 仍是依循 XBA-H3 的 16mm 液晶分子振膜动圈单体搭配一颗全音域平衡电枢单体与一颗高频单体,并采取三路分音的方式;然而 XBA-Z5 的 16mm 动圈单体也如这次 Sony MDR-Z7 一样采用镀铝,不过 Sony 并未解释是采用局部镀铝或是全振膜镀铝。 至於 XBA-Z5 采用的平衡电枢单体已经是 Sony 第二世代的结构,比起前一代结构内部共振金属的抖动更稳定且产生多於抖动的情况也改善许多;根据 Sony 的说法,全音域平衡电枢单体与其他新一代 XBA 耳机是相同的铝合金制造,不过高频单体却是采用镁合金,相较铝合金抑振效果更佳。线材方面虽然也与 Sony XBA-H 系列、 XBA-A 系列一样是采用 MMCX 插针搭配防旋转卡榫,不过 XBA-Z5 的线材似乎是特制品,与 XBA-A3 的线材偏扁平的内红外黑线明显不同,而是比较接近 MDA-1A 那样线径较粗的线材,内部的导线也是与 MDR-Z7 同样采用镀银 OFC ;除标准单端线材还有附属搭配 PHA-3 专用的平衡线 。配戴则与 MDR-EX1000 、 XBA-A3 同样采用绕耳式配戴法,线材后方的材质可供绕耳时服贴在外耳调整塑形;不过这种佩戴方式要看各人是否习惯,因为有些人会由於类似 UE 早期 TF10 的佩戴方式感到不适,笔者虽可接受但如果能选择的话也还是偏好像是 Westone 、 Shure 框体贴耳的佩戴方式。 声音方面,笔者试著搭配 PHA-3 、 Walkman Z1060 、 HiFiMAN HM700 还有 Sony Xperia Z3 ,结论是乍看不高的阻抗设定但仍无法以智慧手机驱动,不过相较於用手机尝试驱动 70mm 超大动圈单体的 MDR-Z7 一整个凄惨, XBA-Z5 还勉强可使用一些专业音乐播放机的耳机输出驱动出一定的水准。XBA-Z5 的音色与热闹的 XBA-A3 可说是天差地远的,虽然低频单体同样是 16mm 的液晶振膜,但低频并未抢过中高频的表现,且声音极为解析、细致,有点回归 MDR-EX1000 般的风格,但同时由於多了平衡电枢单体,人声也较 MDR-EX1000 前靠,音场在封闭结构耳道耳机也算是相当大,不过仍不及 Sennheiser IE800 。 不过是过其它搭配后,在音色的搭配性仍是以 PHA-3 的平衡模式搭配性较佳,除了输出电流的匹配性,也让听感增添些许韵味,不再仅有解析缺乏温度,加上具备平衡模式也让音场与分离比原本还要出色,但相较於 MDR-Z7 在单端与平衡的表现落差, XBA-Z5 的落差就没那麼显著。但从特性看,其实 XBA-Z5 并不见得比 MDR-EX1000 好处理,虽然同样都有一颗不好驱动的 16mm 的大型动圈单体,但 XBA-Z5 却由於混合了平衡电枢的关系,使最大承受功率降到剩下 100mW ,不能光靠大电流输出满足单体,否则恐有烧坏单体的危险,反而让器材搭配更麻烦。 不过以搭配多数的随身音乐播放设备来说,只要不是使用一般的智慧手机直接驱动, XBA-Z5 的表现比起 XBA-H3 更有鉴赏级耳道耳机的风范,也更接近 Sony 早期高阶耳道耳机的风格,加上线才可相容 MMCX ,喜欢玩线材的朋友也能为其透过线材进行调音,加上又是日本制,也为这款旗舰耳机增添不少附加价值。
【新闻】Sony 新社长:智能手机不求市占率、即便营收衰退 30% 日经新闻、Thomson Reuters 报导,甫於 11 月 16 日接任 Sony 旗下手机事业子公司 Sony Mobile 社长一职的十时裕树 25 日在东京都举行的电子产品事业投资人说明会上表示,如何让智慧手机事业回复稳定的获利是最重要的课题,故计划於 2015 年度针对智慧手机事业实行结构改革措施,目标在 2016 年度让智慧手机成为能稳定获利的事业体。【当务之急在提高获利】 十时裕树表示,智慧手机事业今后的营运重点不再是如何增加销量、扩大市占率,而在於如何提高获利,故当务之急,就是把智慧手机事业改造成即便营收衰退 20-30% 也能稳定获利的事业体。 十时裕树并指出,中国将持续成为全球最大智慧手机市场,惟其成长将呈现钝化,预估 2017 年度中国智慧手机市场规模将为 8.5 兆日圆、仅将较 2014 年度成长 2.2%,反观马来西亚、印度等亚太市场则因中低阶智慧手机种销售增长,故预估 2017 年度的市场规模将较 2014 年度大增 10.5%。 【销售不佳将改革】 Sony 第 2 号人物财务总监(CFO)吉田宪一郎曾在 11 月 5 日指出,Sony 不会退出智慧手机市场、而是会进行改革。吉田宪一郎并指出,目前 Sony 在中国市场有 10 款智慧手机机种在进行贩售,而其中数款中国市场专用机种的研发将在今年度内中止,且之后也考虑对智慧手机的销售区域、销售手法进行修正。 Sony Mobile 是台湾手机 ODM 代工厂华冠的大客户,Sony Mobile 占其今年营收贡献度约 8 成。 因智慧手机事业提列 1,800 亿日圆巨额亏损,拖累 Sony 上季(7-9 月)合并净损额达 1,360 亿日圆,惟亏损额远低於分析师预期的 1,929 亿日圆。 Sony 於 10 月 31 日将今年度(2014 年 4 月-2015 年 3 月)智慧手机销售量目标自原先预估的 4,300 万支下修至 4,100 万支,将较上年度的 3,910 万支成长 5%,此为 Sony 今年度来第 2 度调降智慧手机销售量目标。
【一个驳论】人工智能永远不会超过人类的理解能力 前不久,钢铁侠Elon Musk发布了一条Twitter,里面的内容看着让人有些恐慌:我们得对人工智能十分小心,它的潜在威胁可是比核武器还要严重。不过,似乎也有人对这种言论不以为然,比如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的哲学教授Alva Noë。在他看来,人类目前还没有制造出任何一台比自身聪明的机器,所以丝毫不用担心类似问题。0 在Alva Noë眼里,人工智能只能被称作“伪智能”,因为它和人工胰岛素什么的完全不一样。人工胰岛素是真正的产品,它是人类合成的产物,所以我们叫它合成胰岛素。但人工智能却不属于这种合成智能,因此它是“伪智能”。进一步来说,就像钟表一样,它们能走动的丝毫不差,却完全不了解什么是时间,自然也不知道自己在干什么,所以钟表只能被称作是一种能判断时间的工具。同理,IBM的超级电脑Watson虽然能击败人类选手,十分了得,但Watson本质上来说还是工具,它的出现只是研究Watson的人和人类之间的竞赛。 在哲学界和生物学界,人们总是喜欢用活体生物和机器作对比。事实上,即使像阿米巴虫这样最简单的生命形态,也比人工智能要强。这是因为存在于阿米巴虫身上的智能、自主性以及创造性都不是人工智能能比的:这种单细胞的生物能将自身存在的介质转化成某种环境,也能通过自己的组织能力改造环境将它变成适合自己的场所。这种生物虽然简单,但它们创造了自己的同时也赋予给整个宇宙一种存在的意义。它们确实不够聪明,但是秒杀Watsons什么的足够了,这些单细胞生物有一种被叫做思想的东西,这是机器没有的。 所以,如果IBM制造出拥有阿米巴虫功能和意识的机器,那才算是可怕。 但是,借助创造机器和科技发展的机会,人类自身倒是更聪明、更灵活、更有能力了。因此,人类才拥有100%的独特智能,这是机器完全比不了的。 老兄,驳论又来了,快来和我搏一搏 @Stongerlove
【科普】索尼标志性的Logo差点变成这样 索尼曾经试图改变其标志性的Logo,但最终却没有成功。商标(Logo)向来是企业灵魂的体现,想要改变它是一个复杂的过程,也必须谨慎操作。 1981年,在索尼第一代Walkman产品发布18个月后,该公司认为他们正处于一场革命的起始点,应该重新设计自己的Logo。他们并没有组成一个专门的设计团队来设计新的Logo,而是决定向大众征集新Logo的创意。他们于是举行了叫做“索尼国际商标大赛”的比赛,最终征集了来自全世界的3万份参赛作品。索尼成立了专门的委员会对参赛作品进行评选,最终筛选出59份,这些作品都一一向索尼董事会、高管、设计师和产品经理做了展示,索尼此时意识到他们犯了一个大错。 更改公司的商标并不是一件小事,必须慎重对待。也有很多公司想要重新设计自己的Logo,但最终却发现还是原来的好。 最终索尼联合创始人Masaru Ibuka表示“没有任何设计比原先的出色”,他们最终选出了三个作品,但并没有进行排名,然后将奖金平分给了三位获奖得主。索尼然后在《时代》杂志上刊登了一个广告,感谢所有参加比赛的人,并表示在他们决定改变Logo之前,之前的Logo将保持不变。这场Logo设计比赛也就此画上了句号。 下面就是当时的前三名Logo作品,你认为如何呢?
美国正在研制的“空中航母” 也就是ACE粉俗称的“空中堡垒” 新闻来源:腾讯科学 作者:罗辑 航天母舰是一种会飞的“航母”,能携带各种飞行器进行作战,我们在一些科幻小说中都会遇到类似的飞行器,事实上美军也正在研发航天母舰,由几种轨道飞船组成,比如航天飞机轨道油船以及轨道维修飞船等,飞行高度在距离地面数百公里的近地轨道。这种航天母舰编队耗资巨大,需要多种轨道飞行器,那么简化版的组合就成了更加经济的选择。美国国防部高级研究计划局正在研制一种组合飞行器,是一种真正的“航空母舰”,由一个巨大的飞行器担任主要平台,携带各种无人机,回收和发射无人机都在高空完成。 国防部高级研究计划局研制的“航空母舰”与航天母舰相比具有较大的差距,后者能在轨道上运行,而“航空母舰”的飞行高度位于大气层内,工程师认为可以使用成熟的平台进行研制,比如B-1轰炸机和C-130运输机可以作为“航空母舰”的平台,携带多架无人机进行作战。虽然“航空母舰”拥有成熟的平台可以使用,但是研制难度仍然不小,在释放和回收无人机上需要全新的技术。美军研制“航空母舰”的目的在于可以拥有一种长时间在空中的大型平台,可以在全世界任何一个地方长时间巡逻和作战,酷似巨大的飞行堡垒。美国国防部高级研究计划局也正在邀请一些研究机构设计“航空母舰”的方案,基于目前成熟的大型飞行平台,搭载长航时的无人机,这样“航空母舰”就能在高空中释放无人机进行作战,而自己则在战区边缘徘徊。“航空母舰”的优势是可以降低飞行员被击落的风险,无人机可以用于侦察和对地攻击,即便被敌方击落也不会损失飞行员。 美国国防部高级研究计划局预计在未来25年左右的时间能够研制出类似的“航空母舰”,通过有人驾驶飞行器与无人机进行配合作战。类似的项目在美国海军中也存在,比如一种无人水下攻击母舰,可携带多种无人深潜器,能够执行渗透、侦察和攻击任务,并引导制导武器攻击目标。 菊座这张图必须配上!
游戏烂到可以埋,《Atari:Game Over》纪录片11月登陆XBOX平台 敖厂长以前做过一期视频讲过当年Atari将卖不出去的《E.T.:The Extra Terrestrial》卡带埋入了沙漠的传说。 这不,我们微软老兄又兴致勃勃的揭别人的伤疤给自己打气! Microsoft 为超老牌游戏公司 Atari 拍摄的记录片,《Atari;Game Over》目前已经确定於 11 月 20 日在 Xbox 360 和 Xbox One 平台首映。片中不仅描述 80 年代游戏界的传奇巨人 Atari,还包括那片评价烂到被 Atari 自己拿去埋的传奇游戏《E.T.:The Extra Terrestrial》的挖掘秘辛。原本只是个都市传说,哪里知道 Microsoft 今年 4 月真的挖出了当年被 Atari 秘密埋在美国新墨西哥洲沙漠的《E.T.:The Extra Terrestrial》大量游戏卡带。 当年取得电影《E.T.》游戏改编权的 Atari,1982 年仅用了 6 周时间开发《E.T.:The Extra Terrestrial》,尽管游戏品质烂得出奇,惹得市场上一片恶评;当时依旧搭上《E.T.》风靡全球的热潮,加上年底圣诞档期加持,硬是卖出了 150 万套。 毕竟是在当红主机 Atari 2600 平台推出,虽然看似销量表现不错,对於仓库里还压了 250 万~350 万套产品的 Atari 来说,钜额版权加上仓储费用,硬是吃了一笔闷亏,也成了日后一般认为是 Atari 帝国崩坏的起点。 既然游戏卖不出去,为了解决眼前仓储危机,当时谣传了 Atari 把剩余 250 万套全数运往美国新墨西哥秘密掩埋,只不过这个说法未曾受到 Atari 证实,自此成了游戏界相当有名的都市传说。 总之,事发相隔 32 年后,突发奇想的 Microsoft 向新墨西哥洲内一家垃圾掩埋场申请开挖,没想到还真的挖到卡带,全球哗然。Microsoft 这也顺水推舟拍成纪录片,邀请全球玩家一同见证这传说成真的瞬间。 Atari 是一家在 1972 年成立的公司,也是相当早期的游戏厂商,旗下最知名的经典主机为 1977 年推出的 Atari 2600。 现在这只名为《Atari: Game Over》的纪录片,预计 11 月 20 日在 Xbox One 与 Xbox 360 平台推出。 微软这样欺负当年的巨头真的好吗?
首页 1 2 3 4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