糊涂透顶
糊涂透顶
关注数: 0
粉丝数: 67
发帖数: 10,356
关注贴吧数: 2
贴九,俺的墨臭 胡写而矣
贴六,关于词 唐诗以一种极度完美和残酷的姿态呈现在宋人面前,完美得令人窒息,残酷得没有给宋代诗人留下多少可以发挥发展的余地,宋代诗人的不幸可想而知. 而可叹的是,宋代的主要文体仍然是诗,学诗背唐诗,遇到可咏之事,历代名句总是比自已的句子先一步跑到大脑里面--这真是无可奈何!更为可叹的是,不知为何诗由一种表达方式沦落成一种应对工具. 诗走到后来弄得和年老的儒学一样面目全非.诗必须以体现家,国.政,治为本,必须体现那样官冕堂皇的事物---理!所以诗歌中自然容不下不登大雅之堂的私人情爱之事. 词道想必由此而"大兴"! 词原为歌词,由于长短不一,读起来唱起来都象感情一样富于变化,兼又唱自美女之口.词自然顺理成章地以写情爱为主了(这或许说明情词比情诗要多且好吧),也正是由于这个原因,词的地位无法和堂堂正正的诗相比,自然属于"小道""不入流"的,但是,正是这种上不得台面的东西,无意中让宋人歪打正着地在另一个文学体裁中找到一个发挥发展的空间. 宋代官员之多是空前的,所以宋代文人也多得象生活中的烦恼,烦恼多了自然需要在业余生活中调节中和一下,当时的业余生活无非是游览,听曲,喝花酒之类的游乐之事.兴酣之余,随兴作句,信笔填词,没有繁文缛节,不用循规蹈矩,感情来得自然真挚一些,写出的东东也更是想当然的赏心悦目了. 如水到渠成般,词成了抒发小资情调的表达方式,直到遇见东坡大叔,以天纵之姿,随意挥洒,词才别具风情起来.即便这样,词,还是上不了正席! 正当此时,一仙女下几,她在群雄中纵横自如,信步走入后,居高临下,娓娓一声:"词别是一家".不久,蹲着的词终于挺身站了起来. 后来有个自称张南湖的人硬是把词分为豪放婉约两派,苏辛入豪放自是众望所归,而婉约却让他犯骓很久,出名的就那么几个,秦柳晏周,或许是苏辛太强了,此四位与其比划几下尚可,"胜负自当别论".四人之词虽文辞华美,惜内容贫薄,范围狭窄,或小病大呻吟,或无来由尽作沉糜之声,或自甘堕落.与苏辛抗衡?!简直是笑话!为了使自已的论点成立,老张必须再找一个大家,他很取巧地选择了李仙子,仙子词婉约比重较大,卓然一家,辈份极尊,又为女子,婉约自是得天独厚,连豪放之主辛老伯都作"效易安体"词两首呢. 由此可见,仙子屈居婉约之宗,纯属无奈,是老张强拉硬拽往自已的论点上贴金之举.事实上仙子于两派之间可自由出入.世人莫知也.分析如下: 格非老爷子相当开明,让仙子自主择学;仙子少女时代之词,或洒脱,可受;嫁与赵明城后,以家财购古籍,物,把品赏玩,是为雅致;每有暇时,外出远游觅诗,是为情趣;柄地相思,有感入笔,不落俗套,是为性情.<词品>点论词家之瑕,是为自信;断词别是一家,是为慧眼,南度后,颠沛流离,下笔情景交汇,是为孤苦,<声声慢>点点滴滴,催入泪下,是为凄凉;传言仙子受骗再嫁,又甘忍牢狱之苦愤而离之,是为大勇.<打马图序>明叙暗讽,是为大恨,<金石录后序>娓娓道来,不见一泪,是为大悲.以诗论政,是为大古,以口语入词,化腐朽为神奇,是为大才.王灼批仙子前,也赞:轻巧尖新,姿态百出,是为压须眉也."男中李后主,女中李易安",缘其大真也;"词家三李,济南二安",是为宗师之尊.后人尊称易安体,以人名入体,词坛未有,是为膜拜也. <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除了李仙子世上无人作得出的,屈原如作,会少了一此豪放,李太白如作,会少些洒脱,老杜如写,会少写浪漫,香山如写,会少写幽远,义山如写,会少些旷达,东坡大叔如写,会弄得诗不像诗词不像词,辛老伯如写,恐怕会写成史记了.要让李冯秦柳晏周张姜之类写,他们岂有那种胸襟气度魄力!!! 不写了. 另:文学作品本身就是一种文学评论!
贴三.关于清高 清高 文人的清高也就是摆架子,当然也可以说是虚伪,或者是一种身份的象征,正如一件水壶,放在地摊上是破烂,放在古董店里就成了珍品。 为什么大多数文人都清高呢? 我读得书少一些,其实题目上的考证是胡扯的,就俺自己能记起的事儿来说,其发展可做如下: 首先是姜太公吧,这小子没事去钓鱼玩,还散步什么谣言,说辅助之才在什么水之滨,惹得周武王心痒难搔,当小姜同志看见大王坐车来的时候,心里窃笑“鱼上钩矣”,要知这样还不行呢?大才要有大才的架子,据传说云:小姜非要武王架车拉他走。这样才显得自己被尊重嘛! 然后就是那两个叫伯夷叔齐的,商被老周灭掉,这两个穷装,跑到深山里,没事采薇吃,还说什么“以臣弑君,可谓仁乎?”他们也不想想,百姓生活那么苦就他歌 的算仁了?但还别说,后代文人都特祟拜他俩人儿!纳闷! 到了春秋时期,这种要不得的架子更多,那时没有科举制度,文人不同于武将,想出人头地,就得让大王接受你的想法,从而得到重用。从史书中可以看出,任何一个文人几乎都可以和大王面对面谈,多国林立,谁都知道人才的重要性,一听说哪有人才,君王恨不得亲自去请,无形中为文人的架子的滋生和泛滥起了催化剂的作用。 典型的是冯欢驩,跑到孟尝君那先说自己穷啊,没钱,就住他那儿了,一会嫌吃的饭里没鱼,一会嫌出门没车,还别说老孟也确实爱才,能解决的一定解决! 还有平原君,一个门下的食客说:你的小妾笑俺脚跛!这个平原君,当时不忍心搭理这事儿,后来发现食客都走了,问原因,人家说你爱美色甚于爱才,结果,那个小美人头被砍了,那些食客才回来!所以,文人的清高从那时起就已经被惯出来喽! 究其原因,那时实在是群雄并立,谁要是有个求贤若渴的名声,对以后的发展贼有好处。 当然不能否认,那些人才对这种知遇之恩相当重视,可以为其去死,这种例子就不多说了。 那时的人才可以看出,口才都极好,文笔也不错,秦始皇得天下后,这帮人还不知愧改,一张破嘴瞎说没完,所以小赢同志大开杀戒,焚书坑儒! 到了刘项争天下时,小刘同志正是凭着敢用人且对人才极好才得到了天下,如陈平和韩信,你想想,给陈平一大笔钱,让他按具体情况花销,这事儿谁能干?偏偏小刘做得出。可惜后来,好像是哪个学儒的弄出一套皇帝应有的繁文缛节,让刘邦大乐“吾始知为皇之乐也”(好像是这句话),从此,那种大王和士人直接面对面交流的机会没了。士人得想另外一种方法才行啊。这时由于对秦时焚书那事的影响,文人都换了一种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才能------隐居!!!!吕后正因为把三个刘邦想请来而没请来的老人弄了来才算保住自己儿子的皇位! 隐居仿佛是一个招牌,说明自己有才,而且有大才!那时有隐居分两种人,一种人是真正的隐士,一种人则拿它当取仕的最佳手段。记得 历史是最出名的就是刘备三顾茅芦的故事,让小诸同志的虚荣心得到了极大的满足!可以看出,一到天下大乱的时候,你要想出名,想人家上赶着来请你,只有一招,隐居呗!当然不能弄得太远,还得时不时得发表些诗呀,赋呀什么的,当然还得多交交朋友,让他们也帮你吹嘘!他们肯定会做的,因为一旦你成功了,不会亏待他的。再者,都是熟人,上上下下的关系比较容易弄顺一些。多好啊! 至此,文人的清高已登峰造极!!! 然后就是魏晋了,最出名的是竹林七贤,更出名的是谢安!“安石不出,将苍生如何?”听听,一个人竟有这么大的力量,但是魏晋的人大多数是真隐,因为想避世! 但也有例外,有个叫周颙的隐士,接到圣旨后乐得屁颠屁颠地去当官了,他的朋友就写了一篇《北山移文》来声讨他,不让他再到北山来。至于有没有其它的想法,就不得而知了。 这时,对文人最大的打击到来了,科举制度的诞生可以让当权者偷起懒来,“行了,天下的才子们,我懒得去找你们,你们要是真想当官,想受到重要,就来考功名吧!”天啊,清高没用啦,脸皮不厚不行啦! 制度虽然改了,但那种清高,自尊,虚伪的传统却留了下来。那种士为知已者死的美德也传了下来。李白是最典型的例子,还想当官,嘴上还不好意思说,当上官总摆架子,又想隐居,又想成仙。偏偏这小李的名气最大,他的清高性格最为后人激赏。于是乎。。。。。 更重要的一点,每个文人都得读书吧,尤其是史书,那些明主求才若渴的例子比比皆是,那些士人的待遇和风光,那些传唱千古人的龙虎交汇,君臣相融!天啊!就算先天没有这种影响,一读书,也他哥的有了。尤其是齐恒公和管仲的故事,小管好玄把小齐杀了,那可是杀君之罪呢!结果小齐不计前嫌,重用小管。怪不得文人动不动就以小管自居,要么就说自己是千里马!还不是这种心理在作祟! 想想也是,想做就做呗!何必如此!
贴一.小聊书法之道 宋时,一少年酷爱书法,苦练三载,然进境较缓,甚惑。 一日忽闻一擅书之书生游历至此,乃前去拜而求解。书生 曰:“吾可教汝,然须购吾之纸,其价纹银五两。”少年求 学心切,借四邻以付之。书生于纸上书一“永”字,曰:“临 此字,三日后吾当验之。”三日,书生如约而至,使少年取纸 呈上,见其上但一“永”字,无它。书生不怒反笑,问曰:“何 也?”答曰:“不瞒先生,纸贵,不舍书之,唯时时心下揣磨字 之法度,是以不写”。书生遂令其书一“永”字。少年书毕,大 惊,此字之妙,应绝非己可为之。书生问曰:“汝知否?”,少 年恍然大悟,长拜不起。书生乃取纹银五两笑而还之,且于“永”下 续书“(永)志不忘,纹银五两”,后飘然而去。少年何人?宋 大家米南宫也。 由是观之,练字之道,勤固须持也,不悟也无成。正所谓“读 书破万卷”之“破”,业“行成于思”之思,黛玉之谓香菱之“揣 磨”也。 退之《送高闲上人序》云:“张旭善草书…喜怒窘穷,忧悲愉 佚,怨恨思慕,酣醉无聊,不平,有动于心,必于草书焉发之。” 如其《肚痛贴》,唯见其急,其法如飞瀑乱泄,睚眦纵横。余少时 爱右军之书,常不能释,然不喜其《丧乱贴》及颜鲁公之《祭侄文 稿》,因悲愤沉重之气咫尺可闻,其形得一“乱”字,以为非神秀, 是以不喜,然年长复观之,感同身受,不能禁也。及观《兰亭序》, 满贴蔚然飘逸之气为世间所无;又如醉僧,史载怀素好酒,每酣,不 论壁皿,衣冠,皆于其上任意挥洒,俗辈岂能及之! 由是观之,书法之道乃会于心者。《文论》尝云:“深识书者, 惟观神采,不见字形。”窃以为此语不能尽得书法之妙也。少一“情” 字,情寄于笔,落而咏之,虽随手而写,然法度自存,是为神品,非可 复制! 然前人之至美,为后世之桎梏也,守成易,拓新难!诚哉斯言。 右军之姿直推万代,后世书者皆寄其篱下,难脱其法。直至颜鲁公出, 以中正之骨,雄浑之气,自出机杼,别有洞天!右军,颜鲁公,余书中 至爱也。 尝于各书中常见下语“师承,法承”等语,皆指其书之源,窃以为,字 之源说不确也,字之风格、特点、及章法布局,重点非溯源,而在性格、 审美取向也。右军字之名士气,张、怀、米之癫狂,虞世南之刚柔并济, 颜鲁公之刚正,柳少师之清健,宋徽宗儒纤,或讥东坡字为“墨猪”, 岂不为其豪迈豁达以致用笔浓丽乎? 世人尝云以字观人,字品即人品之说,此说谬如“文如其人”矣。字 可观其性格,观其审美取向,以字品观人品如以才学取人,“失之宰予” 焉。诚可笑也! 余曾读钱钟书先生之《中国诗与中国画》一论,深祟其高见,诗重实, 言之有物。画尚虚,意高笔淡。以书法观之,其与诗同。与画同者,应为 曲乐也!诗书一性,如退之文云:“观于物,见山水崖谷,鸟兽虫鱼,草 木之花实,日月列星,风雨水灾,雷霆霹雳,歌舞战斗,天地万物之变, 或喜可愕,一表示书,故旭之书,变动犹鬼神,不可端倪”此论张旭之书 法也,君不见此亦可论杜甫诗耶? 呜乎!先贤之为字,神意随之,修身养性也。时人之为字,以亦趋为法, 养家钓名者也。 尚何言哉? 有此发现,糊涂透顶,得“意”洋洋矣!
老花猫在这里????
月梢轻斜,如舟一叶划秋水==
驿路断桥,款款落花逐紫蝶===
烟水天涯,萧索离思堪尺素?==
愁丝未理宝奁锁===
鸿爪雪泥,人生到处知何似===化贴
桐琴声声,划上双眉聚
一霎支离,画阁金屏珠帘卷
漫引青缰,不计风霜颜色绝
无由乍暖,花砌西廊双蝶睡
回赠:飞天 作者:曾浩
冰心疏影笛轻弄
小生这厢有礼喽! 《海鱼》我是海上的鱼,胡游乱迷海深得流光不见,痛苦支离坎为水吗?西面的水盈盈一掬李白说,它从天上而来,却只能,只能向东流去。伶人们的琵琶分明胡语弄拨着上元节,与月亮约会的少女季节是呻吟的落花走在花间词人的眼里,帕里夜如海深,沉沉睡去。青山不老,年华浪费在嘴边爱情开满了枝头,故作神秘诱来了风和修饰的记忆一层一层,将毕相剥开我,寂寞千年的美人鱼。鮹人在海边念念有词,滴不断,弦上说的乐趣应是一尺白布就够了长后不老的代价悔不过牧童手里的横笛我向海的深处游去那里,有至黑的土地不沾凡尘,也没有光,感觉神经末稍涌动,我的唯一以后将独来独往,忘自己。让我死在海的深处,海风,三山,偶尔也会想起升的明月,竟夕的相思我能盛开出光,如接天浪花我是海里独守的美人鱼在最深的墓里 幽居如果不是强求押韵,可能效果会更好些,懒得改了。 《咏司马迁》牛马走的背后惶恐入髓那个姓氏如刀,如交笞的千杖从紧咬的唇齿中,颤栗地切出藏在,藏在金舆的阴影里阴影之外,同僚的目光轻蔑视你一如鸿毛一如,那行尸般的冬季身残处秽,无比真实虚汗沾衣,绞动的诟在握笔之外的每个时辰指你狞笑,以火和冰的气息于是,自己被自己虐待着重于泰山的记忆此起彼伏刺眼刺心,挥抹不去除了那一隅蚕室,一豆的灯光木椟上耿耿待续的字 是刑余的灵魂,寄身的殿宇倒流的时光正着卷了进来帝王将相,贩夫走卒百三回合,长拜不起大汉帝国的轮廓遥远得模糊天子与布衣的较量一握盈盈龙椅下面,中书令麻木地站起步出长安,不顾楼城蛰伏的心开始回归,在龙门料想着隐居深山,行若由夷可以静如止水了,死亡的安然残缺的章节,完美的代价残缺得看不见自己君临天下整整两千年。 涉水而过浪花盛开在星茫的河床河床的下面一滴水里是七色的玲珑之光不再也无法守住 我的成见 而对岸 浓雾淹成弥漫的嫣黄——尘香零落成泥了吗?我双手如莲 以印飞舞着疯狂最后的冬季,第一朵雪花 在左眼角升起,于右眼角仿徨我有风的衣裳(不就是风衣嘛,哈哈)裹住流动的世俗张开黄昏的落日 船,拾起一滩弯弯的离去都市一如既往地慌懵左冲右突地发布所谓温柔的时尚男女我已听不见,河的纤细洋洒洒的光剥丝抽茧地吟唱在太阳的梦里淌过的记忆后面滑平了的痕迹依旧了无消息是谁告诉你那树边的河的每一段是不是 杜鹃的悲啼?
水色江南,梁燕时衔梅子雨
刹那芳心,自是春泪花下种
墙角酒一壶,约梅同醉
横琴弹月踏花影
美女浣纱,洗一船新月
烟暖柳丝飞上下
燕语新泥,谢家池上曾经见
窗夜香钿燕语低,淡妆清影
玉琴正低梅花,酒后奇峰难数尽
秋风秋雨愁未休,戎装短刃
流光渔火如花落==全是俺原创的意境联。难死你们!!
老树哀枝瘦墙西,传神傲骨==(咏梅花)
黄篱立尽两三株,嫣香隐逸==(菊花)
消受淤泥空色相==(咏荷花)
沈香凝露纱吹薄==(形容月光)
如画江山,丹青无计恨半壁
旌旗卷空,滩鸥帆影芦丛落
棋诗一首 尝闻鹤语,为诗,写物易,写棋难,下笔一试,俗态毕见,乃知此言不虚。经纬乾坤象纵横且来儒雅令刀兵风云只手须宽袖黑白无为解扇缨谈笑中原围子落干戈西域夹星泓烂柯不悔图滋味合目尚闻碎玉声
棋诗一首 尝闻鹤兄云:为诗,写物易,写棋难。今一试,下笔便俗,乃知此言不虚耳。经纬乾坤象纵横且来儒雅令刀兵风云只手须宽袖黑白无为解扇缨谈笑中原围子落干戈西域夹星泓烂柯不悔图滋味合目尚闻碎玉声
《春逝》(不参赛,实在没有灵感,写不出,故拼凑一首,不要笑俺) 这个季节过于纤瘦见不得泪水 并拒绝呼吸我被传说吸引开始与温柔交颈而卧却 只有一个回合所以我们之间还很陌生从此我跌入轮回发霉的日子里所有的细节单薄起来如惊鸿一瞥风吹即舞惊讶自己竟然在空中没有质量也没有影子我看到了那个季节在另一个纬度 日渐丰满。。。。。。。喟然 一叹!
七绝一首(第一次写呵,多提意见) 风起云扬雁影迟未消残酒玉箫吹杨花亦解凭栏字驿路犹回问是谁?
胡子还债之打油 咏司马迁秉义陈情谬受诛,棰肌索木差能赎。刑余忍辱平睚眦,驽罢积威竟醍醐。郁愤难抚肠九曲,孤情怎奈室一隅?功成自引岩穴去,史记相读拜悲夫!我是海上的鱼,胡游乱迷海深得流光不见,痛苦支离坎为水吗?西面的水盈盈一掬李白说,它从天上而来,却只能,只能向东流去。伶人们的琵琶分明胡语弄拨着上元节,与月亮约会的少女季节是呻吟的落花走在花间词人的眼里,帕里夜如海深,沉沉睡去。青山不老,年华浪费在嘴边爱情开满了枝头,故作神秘诱来了风和修饰的记忆一层一层,将毕相剥开我,寂寞千年的美人鱼。鮹人在海边念念有词,滴不断,弦上说的乐趣应是一尺白布就够了长后不老的代价悔不过牧童手里的横笛我向海的深处游去那里,有至黑的土地不沾凡尘,也没有光,感觉神经末稍涌动,我的唯一以后将独来独往,忘自己。让我死在海的深处,海风,三山,偶尔也会想起升的明月,竟夕的相思我能盛开出光,如接天浪花我是海里独守的美人鱼在最深的墓里 幽居如果不是强求押韵,可能效果会更好些,懒得改了。闲语江南是蝶衣,三秋桂子正芳菲。江湖风月皆春色,亭榭诗书更暮晖。暖扇歌伶香袖软,填词卿相圣言肥。文章次第章台小,尘世蜉蝣自叹违。牛马走的背后惶恐入髓那个姓氏如刀,如交笞的千杖从紧咬的唇齿中,颤栗地切出藏在,藏在金舆的阴影里阴影之外,同僚的目光轻蔑视你一如鸿毛一如,那行尸般的冬季身残处秽,无比真实虚汗沾衣,绞动的诟在握笔之外的每个时辰指你狞笑,以火和冰的气息于是,自己被自己虐待着重于泰山的记忆此起彼伏刺眼刺心,挥抹不去除了那一隅蚕室,一豆的灯光木椟上耿耿待续的字 是刑余的灵魂,寄身的殿宇倒流的时光正着卷了进来帝王将相,贩夫走卒百三回合,长拜不起大汉帝国的轮廓遥远得模糊天子与布衣的较量一握盈盈龙椅下面,中书令麻木地站起步出长安,不顾楼城蛰伏的心开始回归,在龙门料想着隐居深山,行若由夷可以静如止水了,死亡的安然残缺的章节,完美的代价残缺得看不见自己的君临天下
胡子胡评 即然我是评委,就少不得评点一番,当然,我有自己的诗歌审美取向,要做到百分百的客观好像也不可能,但总可以处处提醒自己。 还有一点,赏花人不一定会种花,这是再明显不过的理由,也算为自己的创作水平找一个台阶下,呵呵。 开始评点,先喝杯茶也。。
水中老妹,宏兄请进,看到要删呀 这个评委好难当呀。我也不知如何处理评过的贴子,所以只有在一些参赛的作品贴子后面评了,又转贴到置顶贴里,不知这样合适不?本想单独发一个评论的贴子,却又觉得不妥。另:我的评可全说不足之处了,要是因为这个哪个作者来打我,你们俩可得给我垫底,替我先打架!否则我饶不了你们!!!先评了一些,没有到期,过后再评新的。。。。我累呀!!!!!!哈哈哈。对了:找官杀这小驴,他天天批判这个诗不好,那个诗不足的,让他发一个来!!!
三郎神呢。 梨花氅,卷柳意,问春何往?燕子殷勤啄旧处,王榭堪认,三三两两。未晓清狂花信久,正解语,几番思量。似梦去,离情总惹,负手夕阳相仿。且上,楼高江尽,长歌远望。寂莫也,看东川上月,霜色里,行人还赏。急管繁弦催恨发,始觉得,芳华渐藏。忘只影风尘,直到天涯,去年模样
和词先贴--《二郎神--和老苦二郎神》 梨花氅,卷柳意,问春何往?燕子殷勤啄旧处,王榭堪认,三三两两。未晓清狂花信久,正解语,几番思量。似梦去,离情总惹,负手夕阳相仿。且上,楼高江尽,长歌远望。寂莫也,看东川上月,霜色里,行人还赏。急管繁弦催恨发,始觉得,芳华渐藏。忘只影风尘,直到天涯,去年模样?
一眼相中,只因独目(老秋阳来对!)
也得律诗哟。贺鹤鹤当吧主! 春日花湿直上徐云鹤,此时香纵自折天放楼。笑回未见樊川风月句,盈去忽收贾岛池榭洲。只笔苦吟须断三更雨,孤琴不复丝拨一夜眸寒居自此不堪再寂寥,蝶梦相从更喜添春秋。狂喜鹤鹤,我的后台更硬啦!!以后我在这个吧里胡作非为,就更有一个人睁一只眼闲一只眼啦!!!我耶!!!!!!!!!1!
夜窗星汉山扉月
学习最恨几何,总是勾心斗角
虹来收雨去
在手一壶,尽可狂旋星汉
红藕青苔,濯芳姿于春雨。
暮风满袖新秋月
登临观日远
瀚墨荡胸怀,诗成自锦绣。
折柳箫清远
月下花前一对偶==有机关呀。秋阳来对哟
浪卷礁岩激恨泪
兵,诡之道也!
==神仙打架,草木皆兵
枫霜尽染石径碎
剥极而复 〈剥〉与〈复〉,全是周易的卦名。
首页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