贴一.小聊书法之道
悠闲休憩吧
全部回复
仅看楼主
level 1
糊涂透顶 楼主
宋时,一少年酷爱书法,苦练三载,然进境较缓,甚惑。 一日忽闻一擅书之书生游历至此,乃前去拜而求解。书生 曰:“吾可教汝,然须购吾之纸,其价纹银五两。”少年求 学心切,借四邻以付之。书生于纸上书一“永”字,曰:“临 此字,三日后吾当验之。”三日,书生如约而至,使少年取纸 呈上,见其上但一“永”字,无它。书生不怒反笑,问曰:“何 也?”答曰:“不瞒先生,纸贵,不舍书之,唯时时心下揣磨字 之法度,是以不写”。书生遂令其书一“永”字。少年书毕,大 惊,此字之妙,应绝非己可为之。书生问曰:“汝知否?”,少 年恍然大悟,长拜不起。书生乃取纹银五两笑而还之,且于“永”下 续书“(永)志不忘,纹银五两”,后飘然而去。少年何人?宋 大家米南宫也。 由是观之,练字之道,勤固须持也,不悟也无成。正所谓“读 书破万卷”之“破”,业“行成于思”之思,黛玉之谓香菱之“揣 磨”也。 退之《送高闲上人序》云:“张旭善草书…喜怒窘穷,忧悲愉 佚,怨恨思慕,酣醉无聊,不平,有动于心,必于草书焉发之。” 如其《肚痛贴》,唯见其急,其法如飞瀑乱泄,睚眦纵横。余少时 爱右军之书,常不能释,然不喜其《丧乱贴》及颜鲁公之《祭侄文 稿》,因悲愤沉重之气咫尺可闻,其形得一“乱”字,以为非神秀, 是以不喜,然年长复观之,感同身受,不能禁也。及观《兰亭序》, 满贴蔚然飘逸之气为世间所无;又如醉僧,史载怀素好酒,每酣,不 论壁皿,衣冠,皆于其上任意挥洒,俗辈岂能及之! 由是观之,书法之道乃会于心者。《文论》尝云:“深识书者, 惟观神采,不见字形。”窃以为此语不能尽得书法之妙也。少一“情” 字,情寄于笔,落而咏之,虽随手而写,然法度自存,是为神品,非可 复制! 然前人之至美,为后世之桎梏也,守成易,拓新难!诚哉斯言。 右军之姿直推万代,后世书者皆寄其篱下,难脱其法。直至颜鲁公出, 以中正之骨,雄浑之气,自出机杼,别有洞天!右军,颜鲁公,余书中 至爱也。 尝于各书中常见下语“师承,法承”等语,皆指其书之源,窃以为,字 之源说不确也,字之风格、特点、及章法布局,重点非溯源,而在性格、 审美取向也。右军字之名士气,张、怀、米之癫狂,虞世南之刚柔并济, 颜鲁公之刚正,柳少师之清健,宋徽宗儒纤,或讥东坡字为“墨猪”, 岂不为其豪迈豁达以致用笔浓丽乎? 世人尝云以字观人,字品即人品之说,此说谬如“文如其人”矣。字 可观其性格,观其审美取向,以字品观人品如以才学取人,“失之宰予” 焉。诚可笑也! 余曾读钱钟书先生之《中国诗与中国画》一论,深祟其高见,诗重实, 言之有物。画尚虚,意高笔淡。以书法观之,其与诗同。与画同者,应为 曲乐也!诗书一性,如退之文云:“观于物,见山水崖谷,鸟兽虫鱼,草 木之花实,日月列星,风雨水灾,雷霆霹雳,歌舞战斗,天地万物之变, 或喜可愕,一表示书,故旭之书,变动犹鬼神,不可端倪”此论张旭之书 法也,君不见此亦可论杜甫诗耶? 呜乎!先贤之为字,神意随之,修身养性也。时人之为字,以亦趋为法, 养家钓名者也。 尚何言哉? 有此发现,糊涂透顶,得“意”洋洋矣!
2005年09月06日 13点09分 1
level 1
我家淡淡说了,等磨好刀就来剥,仔细你的皮,哈哈哈
2005年09月06日 17点09分 2
level 0
你家淡淡???又是哪个???看来俺得回到三生石畔去放牛啦。。。
2005年09月08日 01点09分 3
level 6
书法原来是这样练成的,感叹
2005年09月08日 01点09分 4
level 1
是我家淡淡!
2005年09月12日 18点09分 5
level 6
你家淡淡???不会吧?好像是俺家的...
2005年09月13日 10点09分 6
level 0
感谢楼主不吝赐教,书法之道分析的淋漓尽致,难得的一幅好文章,非凡人可比,多谢
2008年11月28日 05点11分 7
level 1
不知楼主帖子是原创还是转载,精彩至极,希望多谈谈书法成功之道,不但文章好,思路清晰,分析的恰如其分,精彩,顶!!!
2008年11月28日 05点11分 8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