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志惟熙 百志惟熙
关注数: 0 粉丝数: 3 发帖数: 5,529 关注贴吧数: 1
心吧·当世之名与没世之名(三):轻云蔽月林青霞 (写在前面的话) 我不知道“名”这个东西最早是怎么来的。前人常说“君子疾没世而名不称焉”,于是“名”便有了“当世之名”与“没世之名”的划分。不过在这里,我却并不想在太史公和亭林先生的理解上使用这对概念。在我心里,并不恒以“当世之名”为非,以“没世之名”为是。我有时候想,一人,一事,一物,若被以当世之盛名,那一定有自己的理由吧。当然,“当时则荣,没则已焉”是一种情况,名垂千秋万代是另一种情况。不过永垂不朽并不一定非得以“当世之时”的遭际感伤为前提条件;正如“当世之名”并不构成永垂千古的充分条件一样。 在心吧的这个系列帖子当中,我们将收录一些在时限和年代上离我们很近的人、事和物,这些人事和物有一个共同的外部特征,那就是:曾经(或者现在仍是,甚至将来可能还是;但也可能不是,这无关紧要)负有盛名。这个系列帖子不论雅俗,不辨高下,诸君幸勿以大义责之。因为这些人、事和物离我们很近很近,所以我们并不拿历史的冷峻的目光去审视,取舍予夺一以我们的喜好为断。 我一直避免用一些模糊的表达,可是这次却例外,在限定这个主题系列帖的取材范围上,我说的是“在时限和年代上离我们很近的人、事和物”,其实我完全可以明白地说,我指的就是当代。不过出于两个考虑,我不选择这么说:一是我觉得大家完全可能有自己的理解,这个理解可能与我不尽相同;一是我想说“因为这些人、事和物离我们很近”,所以我们是用感情或感觉而不是细致的逻辑或者严密的理智来发这个系列贴的。这是这个主题系列帖的独特性所在。 作者: 百志惟熙 封 2005-6-4 22:07   回复此发言 删除此发言
心吧·当世之名与没世之名(二): 斯人已逝,《射雕》绝唱 (写在前面的话) 我不知道“名”这个东西最早是怎么来的。前人常说“君子疾没世而名不称焉”,于是“名”便有了“当世之名”与“没世之名”的划分。不过在这里,我却并不想在太史公和亭林先生的理解上使用这对概念。在我心里,并不恒以“当世之名”为非,以“没世之名”为是。我有时候想,一人,一事,一物,若被以当世之盛名,那一定有自己的理由吧。当然,“当时则荣,没则已焉”是一种情况,名垂千秋万代是另一种情况。不过永垂不朽并不一定非得以“当世之时”的遭际感伤为前提条件;正如“当世之名”并不构成永垂千古的充分条件一样。 在心吧的这个系列帖子当中,我们将收录一些在时限和年代上离我们很近的人、事和物,这些人事和物有一个共同的外部特征,那就是:曾经(或者现在仍是,甚至将来可能还是;但也可能不是,这无关紧要)负有盛名。这个系列帖子不论雅俗,不辨高下,诸君幸勿以大义责之。因为这些人、事和物离我们很近很近,所以我们并不拿历史的冷峻的目光去审视,取舍予夺一以我们的喜好为断。 我一直避免用一些模糊的表达,可是这次却例外,在限定这个主题系列帖的取材范围上,我说的是“在时限和年代上离我们很近的人、事和物”,其实我完全可以明白地说,我指的就是当代。不过出于两个考虑,我不选择这么说:一是我觉得大家完全可能有自己的理解,这个理解可能与我不尽相同;一是我想说“因为这些人、事和物离我们很近”,所以我们是用感情或感觉而不是细致的逻辑或者严密的理智来发这个系列贴的。这是这个主题系列帖的独特性所在。 作者: 百志惟熙 封 2005-6-4 22:07   回复此发言 删除此发言
心吧·中国时代——汉唐风范 写在这个主题贴目最初的话(代前言): 每一个历史时代都有属于那个时代的独特的气象,以及所以致之之由。作为中国历史的爱好者而不是专业研究者,我们关注的重点也许和以史为业的朋友们有所不同,但是我想,这种真诚的喜爱,当是人我同此心,同此理的。我其实有一些矛盾,也有一些担心,这种矛盾和担心来自于我的这样一种主观上的体验:可能历史的话题是最容易招致攻讦和非议的。当然,这种体验来自于我一段时间以前在某些相关贴吧的观感,也许并不正确:)。 这也是我迟迟没有在“天下之心”引入“中国时代与中国人物”主题论贴的原因之一。所以朋友们说我(的兴趣)转的很彻底,呵呵,这个也对也不对。我的兴趣当中,自始至终有着关于情感生活的一块,也自始至终有着关于中国历史与中国精神(人物)的一块。我之所以有着这样的转变,是不想再置身于无谓的攻讦和非议之中,更不想置我的朋友们于无谓的攻讦和非议之中,所以我宁愿放弃自己喜欢的论题(的一部分),专心致力于在“天下之心”培植一种温情脉脉的气氛。我很高兴在心吧看到这样的氛围的增长,我希望能够看到这个氛围的增长能够保证心吧的每一位朋友在探讨任何问题的时候都能保持温情的敬意与同情的理解,即便是在冷酷的理智的观照之下。我觉得,这个时候不远了。 谈谈“中国时代与中国人物”主题论贴吧。先说“中国时代”,请允许我再重申一遍:每一个历史时代都有属于那个时代的独特的气象,以及所以致之之由。简单地说,实际上就是讨论一个核心问题:这个时代为什么会是这个样子。比如魏晋南北朝时期,整个政治、文化与社会形态之所以呈现迥然不同的特征,显然是多方面的原因所致:比如门阀、宗教、战争……等等。从我们的思维特征的一种可能性出发,对一个时代需要先有一个总体的概略性的理解,之后方能有专题的、深入的理解。因此,我们先有诸如“心吧:中国时代——汉唐风范”这样的主题贴,之后随着探讨的进展,可以从这个主题贴目中化分出若干诸如“心吧·中国时代——汉唐风范:两汉诗赋”、“心吧·中国时代——汉唐风范:唐代的士大夫”……这样的小的主题贴目来。当然,大家也可以先由若干小的主题贴目,进而汇总为一个总体性的、概略性质的大主题贴目来。(为了避免无谓的、特别是政治立场上可能的纷争,我不准备涉及中国当代史的内容,请大家谅解)。 “中国人物”主题论贴的立意比较简单:在于通过对于若干历史人物的探讨,进而体现透视中国(民族、历史、文化)精神的若干元素。关于历史人物的选择,正反褒贬皆无所谓,亦可以涉及各个领域,各个方面的历史人物,比如:“心吧·历史人物与中国精神:黄帝”、“心吧·历史人物与中国精神:李清照”……等等,随大家兴趣而定。需要说明的一点是,“心吧·历史人物与中国精神”与“心吧人物系列”不同,前者为历史性主题贴,后者为我们心吧的一些朋友的人物专贴。我们在立吧之初强调过,“心吧人物系列”不设精品,但这与“心吧·历史人物与中国精神”无涉。 我对中国历史、文学所知甚少,兼不通时事,资质驽钝,所谓年长而智愈困者也。关于这个主题,一仍其旧贯,仅存其目,以待有意者。最后,我想对我们心吧的各位旧友表示深深的谢意。
心吧·历史人物与中国精神:诸葛亮 写在这个主题贴目最初的话(代前言): 每一个历史时代都有属于那个时代的独特的气象,以及所以致之之由。作为中国历史的爱好者而不是专业研究者,我们关注的重点也许和以史为业的朋友们有所不同,但是我想,这种真诚的喜爱,当是人我同此心,同此理的。我其实有一些矛盾,也有一些担心,这种矛盾和担心来自于我的这样一种主观上的体验:可能历史的话题是最容易招致攻讦和非议的。当然,这种体验来自于我一段时间以前在某些相关贴吧的观感,也许并不正确:)。 这也是我迟迟没有在“天下之心”引入“中国时代与中国人物”主题论贴的原因之一。所以朋友们说我(的兴趣)转的很彻底,呵呵,这个也对也不对。我的兴趣当中,自始至终有着关于情感生活的一块,也自始至终有着关于中国历史与中国精神(人物)的一块。我之所以有着这样的转变,是不想再置身于无谓的攻讦和非议之中,更不想置我的朋友们于无谓的攻讦和非议之中,所以我宁愿放弃自己喜欢的论题(的一部分),专心致力于在“天下之心”培植一种温情脉脉的气氛。我很高兴在心吧看到这样的氛围的增长,我希望能够看到这个氛围的增长能够保证心吧的每一位朋友在探讨任何问题的时候都能保持温情的敬意与同情的理解,即便是在冷酷的理智的观照之下。我觉得,这个时候不远了。 谈谈“中国时代与中国人物”主题论贴吧。先说“中国时代”,请允许我再重申一遍:每一个历史时代都有属于那个时代的独特的气象,以及所以致之之由。简单地说,实际上就是讨论一个核心问题:这个时代为什么会是这个样子。比如魏晋南北朝时期,整个政治、文化与社会形态之所以呈现迥然不同的特征,显然是多方面的原因所致:比如门阀、宗教、战争……等等。从我们的思维特征的一种可能性出发,对一个时代需要先有一个总体的概略性的理解,之后方能有专题的、深入的理解。因此,我们先有诸如“心吧:中国时代——汉唐风范”这样的主题贴,之后随着探讨的进展,可以从这个主题贴目中化分出若干诸如“心吧·中国时代——汉唐风范:两汉诗赋”、“心吧·中国时代——汉唐风范:唐代的士大夫”……这样的小的主题贴目来。当然,大家也可以先由若干小的主题贴目,进而汇总为一个总体性的、概略性质的大主题贴目来。(为了避免无谓的、特别是政治立场上可能的纷争,我不准备涉及中国当代史的内容,请大家谅解)。 “中国人物”主题论贴的立意比较简单:在于通过对于若干历史人物的探讨,进而体现透视中国(民族、历史、文化)精神的若干元素。关于历史人物的选择,正反褒贬皆无所谓,亦可以涉及各个领域,各个方面的历史人物,比如:“心吧·历史人物与中国精神:黄帝”、“心吧·历史人物与中国精神:李清照”……等等,随大家兴趣而定。需要说明的一点是,“心吧·历史人物与中国精神”与“心吧人物系列”不同,前者为历史性主题贴,后者为我们心吧的一些朋友的人物专贴。我们在立吧之初强调过,“心吧人物系列”不设精品,但这与“心吧·历史人物与中国精神”无涉。 我对中国历史、文学所知甚少,兼不通时事,资质驽钝,所谓年长而智愈困者也。关于这个主题,一仍其旧贯,仅存其目,以待有意者。最后,我想对我们心吧的各位旧友表示深深的谢意。
心吧·中国时代——原始察终(上古先秦篇) 写在这个主题贴目最初的话(代前言): 每一个历史时代都有属于那个时代的独特的气象,以及所以致之之由。作为中国历史的爱好者而不是专业研究者,我们关注的重点也许和以史为业的朋友们有所不同,但是我想,这种真诚的喜爱,当是人我同此心,同此理的。我其实有一些矛盾,也有一些担心,这种矛盾和担心来自于我的这样一种主观上的体验:可能历史的话题是最容易招致攻讦和非议的。当然,这种体验来自于我一段时间以前在某些相关贴吧的观感,也许并不正确:)。 这也是我迟迟没有在“天下之心”引入“中国时代与中国人物”主题论贴的原因之一。所以朋友们说我(的兴趣)转的很彻底,呵呵,这个也对也不对。我的兴趣当中,自始至终有着关于情感生活的一块,也自始至终有着关于中国历史与中国精神(人物)的一块。我之所以有着这样的转变,是不想再置身于无谓的攻讦和非议之中,更不想置我的朋友们于无谓的攻讦和非议之中,所以我宁愿放弃自己喜欢的论题(的一部分),专心致力于在“天下之心”培植一种温情脉脉的气氛。我很高兴在心吧看到这样的氛围的增长,我希望能够看到这个氛围的增长能够保证心吧的每一位朋友在探讨任何问题的时候都能保持温情的敬意与同情的理解,即便是在冷酷的理智的观照之下。我觉得,这个时候不远了。 谈谈“中国时代与中国人物”主题论贴吧。先说“中国时代”,请允许我再重申一遍:每一个历史时代都有属于那个时代的独特的气象,以及所以致之之由。简单地说,实际上就是讨论一个核心问题:这个时代为什么会是这个样子。比如魏晋南北朝时期,整个政治、文化与社会形态之所以呈现迥然不同的特征,显然是多方面的原因所致:比如门阀、宗教、战争……等等。从我们的思维特征的一种可能性出发,对一个时代需要先有一个总体的概略性的理解,之后方能有专题的、深入的理解。因此,我们先有诸如“心吧:中国时代——汉唐风范”这样的主题贴,之后随着探讨的进展,可以从这个主题贴目中化分出若干诸如“心吧·中国时代——汉唐风范:两汉诗赋”、“心吧·中国时代——汉唐风范:唐代的士大夫”……这样的小的主题贴目来。当然,大家也可以先由若干小的主题贴目,进而汇总为一个总体性的、概略性质的大主题贴目来。(为了避免无谓的、特别是政治立场上可能的纷争,我不准备涉及中国当代史的内容,请大家谅解)。 “中国人物”主题论贴的立意比较简单:在于通过对于若干历史人物的探讨,进而体现透视中国(民族、历史、文化)精神的若干元素。关于历史人物的选择,正反褒贬皆无所谓,亦可以涉及各个领域,各个方面的历史人物,比如:“心吧·历史人物与中国精神:黄帝”、“心吧·历史人物与中国精神:李清照”……等等,随大家兴趣而定。需要说明的一点是,“心吧·历史人物与中国精神”与“心吧人物系列”不同,前者为历史性主题贴,后者为我们心吧的一些朋友的人物专贴。我们在立吧之初强调过,“心吧人物系列”不设精品,但这与“心吧·历史人物与中国精神”无涉。 我对中国历史、文学所知甚少,兼不通时事,资质驽钝,所谓年长而智愈困者也。关于这个主题,一仍其旧贯,仅存其目,以待有意者。最后,我想对我们心吧的各位旧友表示深深的谢意。
心吧七问(呵呵,来个小调查啊) 先说明一点,七是泛指:) 1.你在家里和谁感情最为亲近?为什么呢?(那你骗过他(她)吗?,不管是否善意);你迄今为止最好的朋友的个性特征,你能用三句话或者三个词来概括吗?在你现在的人际环境中,你喜欢亲近别人吗?比如一起玩,密友什么的。或者别人喜欢亲近你?你知道为什么吗? 2.你这么大了,在你生命当中,有哪几本书,哪几件事,哪几个人对你曾经有着醍醐灌顶般的启示,以至于你改变了自己的性格、脾气或者观念??在你现在的生活中,有人一直对你有着支持和引导的意义吗? 3.如果有一天你很发达了,发达到几乎什么都什么都能做(同时可能也做什么都没什么意思)的时候,那么你最想做的是什么?你做不愿意或者不屑于做的是什么? 4.如果有一天你很穷困,窘迫到几乎什么都做不成(同时可能也是什么都敢做)的时候,那么你最坚持要做的是什么?你最坚持不做的又是什么?? 5.你最想从"天下之心"(现在的和以后的)得到什么?你对心吧最大的希望是什么? 6.你经常做错事吗?然后又经常改吗?你觉得自己在经常得修正自己吗?五年以前的你和现在相比,变了很多吗?你喜欢现在的你吗?还是那时候的你??或者都喜欢,或者都不喜欢? 7.这么大了,你最顺利的时候是什么时候?(那时候感觉自己运气特别的好,老天特别的眷顾自己);你最失意的时候是什么时候?(那时侯你感觉倒霉透顶了),怎么走过来呢??
首页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