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晓亮KING 诸葛晓亮KING
关注数: 60 粉丝数: 494 发帖数: 7,567 关注贴吧数: 180
关于魏延事件 关于魏延造反一事,在三国志魏延传有详细记载,过程就是诸葛亮临终留下遗命,令魏延断后掩护,杨仪、费祎、姜维领着大军撤回去,如果魏延不听命令,大军就自己回去,不用管他。诸葛亮卒后,杨仪等人按照诸葛亮的命令领着大军撤回,魏延不仅不听命断后,反而先行撤回汉中,烧毁所有经过的栈道,上表诬陷杨仪造反。魏延抢先占据南谷口,攻打杨仪率领的大军,杨仪派王平去把魏延的士兵都劝退了,然后魏延就跑了,杨仪又派马岱追上去把他宰了。 这事情很清楚明白了,看看魏延的行为:身为将领,不听主帅命令,本来应该断后掩护的自己先走了,还一路上把栈道都烧毁了,把大军陷于危险境地,上表诬陷杨仪造反,还攻打大军。这些行为难道不是明显的造反行为吗? 目前我看到的给魏延洗白的有几个点: 1.有人说魏延夺取兵权只是想要继续北伐。关于这点,我想说的是兵权给谁难道不是皇帝授权的吗?怎么会是将军们自己夺的,那不就乱套了。身为将军,起兵夺权,这不更加坐实造反行为了吗? 2.有人说魏延没有想要投降魏国。关于这点,这就是有人在偷换概念了,从来也没人说魏延想要投魏,投魏那叫叛变,不叫造反。魏延的问题在于起兵夺权,这是造反行为,他一旦夺权成功,谁敢保证不是另一个曹贼? 3.有人说诸葛亮没有权力把兵权给杨仪。关于这点,我想说诸葛亮什么时候把兵权给杨仪了?诸葛亮只不过是临终前分别给魏延和杨仪下达了行动任务,魏延的任务是断后掩护大军撤退,杨仪的任务是把大军领回去。结果是魏延不执行自己的任务,还阻止杨仪执行任务,擅自起兵夺权,赤裸裸的造反行为。 4.有人说诸葛亮死了,魏延作为军队二号人物应该接管大军。关于这点,魏延这个军队二号人物是从其职位地位出发的,但是他并没有节制杨仪、费祎、姜维等人的权力,有权节制包括魏延在内这些将领的人只有诸葛亮一个人,因为诸葛亮是得到刘禅授权任命的三军主帅。而这个时候,作为三军主帅的诸葛亮拥有节制和调度军队的权力,但并没有指定他人为三军主帅的权力,这个权力只属于刘禅。诸葛亮就算想让魏延接替自己做主帅,也得经过刘禅同意授权才是。所以,诸葛亮临终之前能做的只是保证大军安全撤回去,至于刘禅任命谁接替自己,那就是刘禅的事了。可以想见的是,如果魏延按照诸葛亮的命令做好自己的断后工作,并且随大军一起撤回去,那么下面的故事就很难说了,说不定刘禅真的会让他做主帅。只可惜魏延没有控制住自己,做了错误的事情。 5.有人说魏延与杨仪不和,所以这件事情只是二人之间的斗争。关于这点,我想说的是杨仪在整件事情的处理过程中并没有犯什么大的错误,他带领大军回去是执行诸葛亮的命令,魏延不听令就不管他也是诸葛亮的命令。魏延焚毁栈道、截住谷口、阻断大军归路,这阻碍了杨仪执行命令,所以他打败魏延也是没问题的,至于派马岱把魏延杀了,这确实不是诸葛亮的意思,也确有公报私仇之嫌,但是根据魏延的造反行为来看,杨仪把他夷灭三族虽然有些过分,但也算不上罪过。而魏延就不一样,他的所作所为不仅违抗了主帅的命令,还有造反行径。一个是坚定执行主帅命令的杨仪,一个是违抗主帅命令还阻止杨仪执行命令的魏延,谁对谁错一目了然了。所以就算杨仪公报私仇,那也是占着一个理字,魏延死有余辜。 6.有人说杨仪最后下场也不好。关于这点,就更扯淡了,杨仪下场不好是自己找的,或许和魏延造反事件有关系,但是杨仪不好,就能证明魏延好吗?三国志也没有刘禅给魏延平反的记载,至于其他野史内容,就不予采信了。 魏延事件总结起来就是:魏延造反有罪,杨仪平乱有功。
关于魏延事件 关于魏延造反一事,在三国志魏延传有详细记载,过程就是诸葛亮临终留下遗命,令魏延断后掩护,杨仪、费祎、姜维领着大军撤回去,如果魏延不听命令,大军就自己回去,不用管他。诸葛亮卒后,杨仪等人按照诸葛亮的命令领着大军撤回,魏延不仅不听命断后,反而先行撤回汉中,烧毁所有经过的栈道,上表诬陷杨仪造反。魏延抢先占据南谷口,攻打杨仪率领的大军,杨仪派王平去把魏延的士兵都劝退了,然后魏延就跑了,杨仪又派马岱追上去把他宰了。 这事情很清楚明白了,看看魏延的行为:身为将领,不听主帅命令,本来应该断后掩护的自己先走了,还一路上把栈道都烧毁了,把大军陷于危险境地,上表诬陷杨仪造反,还攻打大军。这些行为难道不是明显的造反行为吗? 目前我看到的给魏延洗白的有几个点: 1.有人说魏延夺取兵权只是想要继续北伐。关于这点,我想说的是兵权给谁难道不是皇帝授权的吗?怎么会是将军们自己夺的,那不就乱套了。身为将军,起兵夺权,这不更加坐实造反行为了吗? 2.有人说魏延没有想要投降魏国。关于这点,这就是有人在偷换概念了,从来也没人说魏延想要投魏,投魏那叫叛变,不叫造反。魏延的问题在于起兵夺权,这是造反行为,他一旦夺权成功,谁敢保证不是另一个曹贼? 3.有人说诸葛亮没有权力把兵权给杨仪。关于这点,我想说诸葛亮什么时候把兵权给杨仪了?诸葛亮只不过是临终前分别给魏延和杨仪下达了行动任务,魏延的任务是断后掩护大军撤退,杨仪的任务是把大军领回去。结果是魏延不执行自己的任务,还阻止杨仪执行任务,擅自起兵夺权,赤裸裸的造反行为。 4.有人说诸葛亮死了,魏延作为军队二号人物应该接管大军。关于这点,魏延这个军队二号人物是从其职位地位出发的,但是他并没有节制杨仪、费祎、姜维等人的权力,有权节制包括魏延在内这些将领的人只有诸葛亮一个人,因为诸葛亮是得到刘禅授权任命的三军主帅。而这个时候,作为三军主帅的诸葛亮拥有节制和调度军队的权力,但并没有指定他人为三军主帅的权力,这个权力只属于刘禅。诸葛亮就算想让魏延接替自己做主帅,也得经过刘禅同意授权才是。所以,诸葛亮临终之前能做的只是保证大军安全撤回去,至于刘禅任命谁接替自己,那就是刘禅的事了。可以想见的是,如果魏延按照诸葛亮的命令做好自己的断后工作,并且随大军一起撤回去,那么下面的故事就很难说了,说不定刘禅真的会让他做主帅。只可惜魏延没有控制住自己,做了错误的事情。 5.有人说魏延与杨仪不和,所以这件事情只是二人之间的斗争。关于这点,我想说的是杨仪在整件事情的处理过程中并没有犯什么大的错误,他带领大军回去是执行诸葛亮的命令,魏延不听令就不管他也是诸葛亮的命令。魏延焚毁栈道、截住谷口、阻断大军归路,这阻碍了杨仪执行命令,所以他打败魏延也是没问题的,至于派马岱把魏延杀了,这确实不是诸葛亮的意思,也确有公报私仇之嫌,但是根据魏延的造反行为来看,杨仪把他夷灭三族虽然有些过分,但也算不上罪过。而魏延就不一样,他的所作所为不仅违抗了主帅的命令,还有造反行径。一个是坚定执行主帅命令的杨仪,一个是违抗主帅命令还阻止杨仪执行命令的魏延,谁对谁错一目了然了。所以就算杨仪公报私仇,那也是占着一个理字,魏延死有余辜。 6.有人说杨仪最后下场也不好。关于这点,就更扯淡了,杨仪下场不好是自己找的,或许和魏延造反事件有关系,但是杨仪不好,就能证明魏延好吗?三国志也没有刘禅给魏延平反的记载,至于其他野史内容,就不予采信了。 魏延事件总结起来就是:魏延造反有罪,杨仪平乱有功。
关于魏延事件 关于魏延造反一事,在三国志魏延传有详细记载,过程就是诸葛亮临终留下遗命,令魏延断后掩护,杨仪、费祎、姜维领着大军撤回去,如果魏延不听命令,大军就自己回去,不用管他。诸葛亮卒后,杨仪等人按照诸葛亮的命令领着大军撤回,魏延不仅不听命断后,反而先行撤回汉中,烧毁所有经过的栈道,上表诬陷杨仪造反。魏延抢先占据南谷口,攻打杨仪率领的大军,杨仪派王平去把魏延的士兵都劝退了,然后魏延就跑了,杨仪又派马岱追上去把他宰了。 这事情很清楚明白了,看看魏延的行为:身为将领,不听主帅命令,本来应该断后掩护的自己先走了,还一路上把栈道都烧毁了,把大军陷于危险境地,上表诬陷杨仪造反,还攻打大军。这些行为难道不是明显的造反行为吗? 目前我看到的给魏延洗白的有几个点: 1.有人说魏延夺取兵权只是想要继续北伐。关于这点,我想说的是兵权给谁难道不是皇帝授权的吗?怎么会是将军们自己夺的,那不就乱套了。身为将军,起兵夺权,这不更加坐实造反行为了吗? 2.有人说魏延没有想要投降魏国。关于这点,这就是有人在偷换概念了,从来也没人说魏延想要投魏,投魏那叫叛变,不叫造反。魏延的问题在于起兵夺权,这是造反行为,他一旦夺权成功,谁敢保证不是另一个曹贼? 3.有人说诸葛亮没有权力把兵权给杨仪。关于这点,我想说诸葛亮什么时候把兵权给杨仪了?诸葛亮只不过是临终前分别给魏延和杨仪下达了行动任务,魏延的任务是断后掩护大军撤退,杨仪的任务是把大军领回去。结果是魏延不执行自己的任务,还阻止杨仪执行任务,擅自起兵夺权,赤裸裸的造反行为。 4.有人说诸葛亮死了,魏延作为军队二号人物应该接管大军。关于这点,魏延这个军队二号人物是从其职位地位出发的,但是他并没有节制杨仪、费祎、姜维等人的权力,有权节制包括魏延在内这些将领的人只有诸葛亮一个人,因为诸葛亮是得到刘禅授权任命的三军主帅。而这个时候,作为三军主帅的诸葛亮拥有节制和调度军队的权力,但并没有指定他人为三军主帅的权力,这个权力只属于刘禅。诸葛亮就算想让魏延接替自己做主帅,也得经过刘禅同意授权才是。所以,诸葛亮临终之前能做的只是保证大军安全撤回去,至于刘禅任命谁接替自己,那就是刘禅的事了。可以想见的是,如果魏延按照诸葛亮的命令做好自己的断后工作,并且随大军一起撤回去,那么下面的故事就很难说了,说不定刘禅真的会让他做主帅。只可惜魏延没有控制住自己,做了错误的事情。 5.有人说魏延与杨仪不和,所以这件事情只是二人之间的斗争。关于这点,我想说的是杨仪在整件事情的处理过程中并没有犯什么大的错误,他带领大军回去是执行诸葛亮的命令,魏延不听令就不管他也是诸葛亮的命令。魏延焚毁栈道、截住谷口、阻断大军归路,这阻碍了杨仪执行命令,所以他打败魏延也是没问题的,至于派马岱把魏延杀了,这确实不是诸葛亮的意思,也确有公报私仇之嫌,但是根据魏延的造反行为来看,杨仪把他夷灭三族虽然有些过分,但也算不上罪过。而魏延就不一样,他的所作所为不仅违抗了主帅的命令,还有造反行径。一个是坚定执行主帅命令的杨仪,一个是违抗主帅命令还阻止杨仪执行命令的魏延,谁对谁错一目了然了。所以就算杨仪公报私仇,那也是占着一个理字,魏延死有余辜。 6.有人说杨仪最后下场也不好。关于这点,就更扯淡了,杨仪下场不好是自己找的,或许和魏延造反事件有关系,但是杨仪不好,就能证明魏延好吗?三国志也没有刘禅给魏延平反的记载,至于其他野史内容,就不予采信了。 魏延事件总结起来就是:魏延造反有罪,杨仪平乱有功。
关于魏延事件 关于魏延造反一事,在三国志魏延传有详细记载,过程就是诸葛亮临终留下遗命,令魏延断后掩护,杨仪、费祎、姜维领着大军撤回去,如果魏延不听命令,大军就自己回去,不用管他。诸葛亮卒后,杨仪等人按照诸葛亮的命令领着大军撤回,魏延不仅不听命断后,反而先行撤回汉中,烧毁所有经过的栈道,上表诬陷杨仪造反。魏延抢先占据南谷口,攻打杨仪率领的大军,杨仪派王平去把魏延的士兵都劝退了,然后魏延就跑了,杨仪又派马岱追上去把他宰了。 这事情很清楚明白了,看看魏延的行为:身为将领,不听主帅命令,本来应该断后掩护的自己先走了,还一路上把栈道都烧毁了,把大军陷于危险境地,上表诬陷杨仪造反,还攻打大军。这些行为难道不是明显的造反行为吗? 目前我看到的给魏延洗白的有几个点: 1.有人说魏延夺取兵权只是想要继续北伐。关于这点,我想说的是兵权给谁难道不是皇帝授权的吗?怎么会是将军们自己夺的,那不就乱套了。身为将军,起兵夺权,这不更加坐实造反行为了吗? 2.有人说魏延没有想要投降魏国。关于这点,这就是有人在偷换概念了,从来也没人说魏延想要投魏,投魏那叫叛变,不叫造反。魏延的问题在于起兵夺权,这是造反行为,他一旦夺权成功,谁敢保证不是另一个曹贼? 3.有人说诸葛亮没有权力把兵权给杨仪。关于这点,我想说诸葛亮什么时候把兵权给杨仪了?诸葛亮只不过是临终前分别给魏延和杨仪下达了行动任务,魏延的任务是断后掩护大军撤退,杨仪的任务是把大军领回去。结果是魏延不执行自己的任务,还阻止杨仪执行任务,擅自起兵夺权,赤裸裸的造反行为。 4.有人说诸葛亮死了,魏延作为军队二号人物应该接管大军。关于这点,魏延这个军队二号人物是从其职位地位出发的,但是他并没有节制杨仪、费祎、姜维等人的权力,有权节制包括魏延在内这些将领的人只有诸葛亮一个人,因为诸葛亮是得到刘禅授权任命的三军主帅。而这个时候,作为三军主帅的诸葛亮拥有节制和调度军队的权力,但并没有指定他人为三军主帅的权力,这个权力只属于刘禅。诸葛亮就算想让魏延接替自己做主帅,也得经过刘禅同意授权才是。所以,诸葛亮临终之前能做的只是保证大军安全撤回去,至于刘禅任命谁接替自己,那就是刘禅的事了。可以想见的是,如果魏延按照诸葛亮的命令做好自己的断后工作,并且随大军一起撤回去,那么下面的故事就很难说了,说不定刘禅真的会让他做主帅。只可惜魏延没有控制住自己,做了错误的事情。 5.有人说魏延与杨仪不和,所以这件事情只是二人之间的斗争。关于这点,我想说的是杨仪在整件事情的处理过程中并没有犯什么大的错误,他带领大军回去是执行诸葛亮的命令,魏延不听令就不管他也是诸葛亮的命令。魏延焚毁栈道、截住谷口、阻断大军归路,这阻碍了杨仪执行命令,所以他打败魏延也是没问题的,至于派马岱把魏延杀了,这确实不是诸葛亮的意思,也确有公报私仇之嫌,但是根据魏延的造反行为来看,杨仪把他夷灭三族虽然有些过分,但也算不上罪过。而魏延就不一样,他的所作所为不仅违抗了主帅的命令,还有造反行径。一个是坚定执行主帅命令的杨仪,一个是违抗主帅命令还阻止杨仪执行命令的魏延,谁对谁错一目了然了。所以就算杨仪公报私仇,那也是占着一个理字,魏延死有余辜。 6.有人说杨仪最后下场也不好。关于这点,就更扯淡了,杨仪下场不好是自己找的,或许和魏延造反事件有关系,但是杨仪不好,就能证明魏延好吗?三国志也没有刘禅给魏延平反的记载,至于其他野史内容,就不予采信了。 魏延事件总结起来就是:魏延造反有罪,杨仪平乱有功。
关于魏延事件 关于魏延造反一事,在三国志魏延传有详细记载,过程就是诸葛亮临终留下遗命,令魏延断后掩护,杨仪、费祎、姜维领着大军撤回去,如果魏延不听命令,大军就自己回去,不用管他。诸葛亮卒后,杨仪等人按照诸葛亮的命令领着大军撤回,魏延不仅不听命断后,反而先行撤回汉中,烧毁所有经过的栈道,上表诬陷杨仪造反。魏延抢先占据南谷口,攻打杨仪率领的大军,杨仪派王平去把魏延的士兵都劝退了,然后魏延就跑了,杨仪又派马岱追上去把他宰了。 这事情很清楚明白了,看看魏延的行为:身为将领,不听主帅命令,本来应该断后掩护的自己先走了,还一路上把栈道都烧毁了,把大军陷于危险境地,上表诬陷杨仪造反,还攻打大军。这些行为难道不是明显的造反行为吗? 目前我看到的给魏延洗白的有几个点: 1.有人说魏延夺取兵权只是想要继续北伐。关于这点,我想说的是兵权给谁难道不是皇帝授权的吗?怎么会是将军们自己夺的,那不就乱套了。身为将军,起兵夺权,这不更加坐实造反行为了吗? 2.有人说魏延没有想要投降魏国。关于这点,这就是有人在偷换概念了,从来也没人说魏延想要投魏,投魏那叫叛变,不叫造反。魏延的问题在于起兵夺权,这是造反行为,他一旦夺权成功,谁敢保证不是另一个曹贼? 3.有人说诸葛亮没有权力把兵权给杨仪。关于这点,我想说诸葛亮什么时候把兵权给杨仪了?诸葛亮只不过是临终前分别给魏延和杨仪下达了行动任务,魏延的任务是断后掩护大军撤退,杨仪的任务是把大军领回去。结果是魏延不执行自己的任务,还阻止杨仪执行任务,擅自起兵夺权,赤裸裸的造反行为。 4.有人说诸葛亮死了,魏延作为军队二号人物应该接管大军。关于这点,魏延这个军队二号人物是从其职位地位出发的,但是他并没有节制杨仪、费祎、姜维等人的权力,有权节制包括魏延在内这些将领的人只有诸葛亮一个人,因为诸葛亮是得到刘禅授权任命的三军主帅。而这个时候,作为三军主帅的诸葛亮拥有节制和调度军队的权力,但并没有指定他人为三军主帅的权力,这个权力只属于刘禅。诸葛亮就算想让魏延接替自己做主帅,也得经过刘禅同意授权才是。所以,诸葛亮临终之前能做的只是保证大军安全撤回去,至于刘禅任命谁接替自己,那就是刘禅的事了。可以想见的是,如果魏延按照诸葛亮的命令做好自己的断后工作,并且随大军一起撤回去,那么下面的故事就很难说了,说不定刘禅真的会让他做主帅。只可惜魏延没有控制住自己,做了错误的事情。 5.有人说魏延与杨仪不和,所以这件事情只是二人之间的斗争。关于这点,我想说的是杨仪在整件事情的处理过程中并没有犯什么大的错误,他带领大军回去是执行诸葛亮的命令,魏延不听令就不管他也是诸葛亮的命令。魏延焚毁栈道、截住谷口、阻断大军归路,这阻碍了杨仪执行命令,所以他打败魏延也是没问题的,至于派马岱把魏延杀了,这确实不是诸葛亮的意思,也确有公报私仇之嫌,但是根据魏延的造反行为来看,杨仪把他夷灭三族虽然有些过分,但也算不上罪过。而魏延就不一样,他的所作所为不仅违抗了主帅的命令,还有造反行径。一个是坚定执行主帅命令的杨仪,一个是违抗主帅命令还阻止杨仪执行命令的魏延,谁对谁错一目了然了。所以就算杨仪公报私仇,那也是占着一个理字,魏延死有余辜。 6.有人说杨仪最后下场也不好。关于这点,就更扯淡了,杨仪下场不好是自己找的,或许和魏延造反事件有关系,但是杨仪不好,就能证明魏延好吗?三国志也没有刘禅给魏延平反的记载,至于其他野史内容,就不予采信了。 魏延事件总结起来就是:魏延造反有罪,杨仪平乱有功。
关于魏延事件 关于魏延造反一事,在三国志魏延传有详细记载,过程就是诸葛亮临终留下遗命,令魏延断后掩护,杨仪、费祎、姜维领着大军撤回去,如果魏延不听命令,大军就自己回去,不用管他。诸葛亮卒后,杨仪等人按照诸葛亮的命令领着大军撤回,魏延不仅不听命断后,反而先行撤回汉中,烧毁所有经过的栈道,上表诬陷杨仪造反。魏延抢先占据南谷口,攻打杨仪率领的大军,杨仪派王平去把魏延的士兵都劝退了,然后魏延就跑了,杨仪又派马岱追上去把他宰了。 这事情很清楚明白了,看看魏延的行为:身为将领,不听主帅命令,本来应该断后掩护的自己先走了,还一路上把栈道都烧毁了,把大军陷于危险境地,上表诬陷杨仪造反,还攻打大军。这些行为难道不是明显的造反行为吗? 目前我看到的给魏延洗白的有几个点: 1.有人说魏延夺取兵权只是想要继续北伐。关于这点,我想说的是兵权给谁难道不是皇帝授权的吗?怎么会是将军们自己夺的,那不就乱套了。身为将军,起兵夺权,这不更加坐实造反行为了吗? 2.有人说魏延没有想要投降魏国。关于这点,这就是有人在偷换概念了,从来也没人说魏延想要投魏,投魏那叫叛变,不叫造反。魏延的问题在于起兵夺权,这是造反行为,他一旦夺权成功,谁敢保证不是另一个曹贼? 3.有人说诸葛亮没有权力把兵权给杨仪。关于这点,我想说诸葛亮什么时候把兵权给杨仪了?诸葛亮只不过是临终前分别给魏延和杨仪下达了行动任务,魏延的任务是断后掩护大军撤退,杨仪的任务是把大军领回去。结果是魏延不执行自己的任务,还阻止杨仪执行任务,擅自起兵夺权,赤裸裸的造反行为。 4.有人说诸葛亮死了,魏延作为军队二号人物应该接管大军。关于这点,魏延这个军队二号人物是从其职位地位出发的,但是他并没有节制杨仪、费祎、姜维等人的权力,有权节制包括魏延在内这些将领的人只有诸葛亮一个人,因为诸葛亮是得到刘禅授权任命的三军主帅。而这个时候,作为三军主帅的诸葛亮拥有节制和调度军队的权力,但并没有指定他人为三军主帅的权力,这个权力只属于刘禅。诸葛亮就算想让魏延接替自己做主帅,也得经过刘禅同意授权才是。所以,诸葛亮临终之前能做的只是保证大军安全撤回去,至于刘禅任命谁接替自己,那就是刘禅的事了。可以想见的是,如果魏延按照诸葛亮的命令做好自己的断后工作,并且随大军一起撤回去,那么下面的故事就很难说了,说不定刘禅真的会让他做主帅。只可惜魏延没有控制住自己,做了错误的事情。 5.有人说魏延与杨仪不和,所以这件事情只是二人之间的斗争。关于这点,我想说的是杨仪在整件事情的处理过程中并没有犯什么大的错误,他带领大军回去是执行诸葛亮的命令,魏延不听令就不管他也是诸葛亮的命令。魏延焚毁栈道、截住谷口、阻断大军归路,这阻碍了杨仪执行命令,所以他打败魏延也是没问题的,至于派马岱把魏延杀了,这确实不是诸葛亮的意思,也确有公报私仇之嫌,但是根据魏延的造反行为来看,杨仪把他夷灭三族虽然有些过分,但也算不上罪过。而魏延就不一样,他的所作所为不仅违抗了主帅的命令,还有造反行径。一个是坚定执行主帅命令的杨仪,一个是违抗主帅命令还阻止杨仪执行命令的魏延,谁对谁错一目了然了。所以就算杨仪公报私仇,那也是占着一个理字,魏延死有余辜。 6.有人说杨仪最后下场也不好。关于这点,就更扯淡了,杨仪下场不好是自己找的,或许和魏延造反事件有关系,但是杨仪不好,就能证明魏延好吗?三国志也没有刘禅给魏延平反的记载,至于其他野史内容,就不予采信了。 魏延事件总结起来就是:魏延造反有罪,杨仪平乱有功。
首页 1 2 3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