盖世英雄項羽 盖世英雄項羽
关注数: 0 粉丝数: 49 发帖数: 2,983 关注贴吧数: 17
《三国演义》之十大英年早逝 第十位:太史慈之亡(41岁)。 惋惜度 6 影响度 6。   “大丈夫生于乱世,当带三尺剑立不世之功。今所意未遂,奈何死乎?”这是太史慈临终的遗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鸟之将死,其鸣也哀!”太史慈的遗言不是善言,但却道出了所有早逝战将们的悲哀。如典韦,如关兴,如吕布,如张苞……“出师未捷身先死,常使英雄泪满襟!”这虽然是杜工部对诸葛亮的感叹,但我觉得所有早逝的英雄都当之得起。客观的说,太史慈不是早逝战将中功夫最好的,也不是死得最悲壮的,而且他的死也没有给东吴和三国的历史进展带来很大的影响;但是他的死无疑是早逝战将的代表。相信所有读书至此者,都会为之叹息。   第九位:弥衡之殇(25岁)。 惋惜度 6.5 影响度 7。   也许很多人都不太了解他。他确实是“三国”很不起眼的角色,既无出类拔萃的韬略,也无所向披靡的武功;有的只是文士的孤高自傲。然而曹操帐下所有文臣武将在他眼里却都如蝼蚁:“荀域可使吊丧问疾,荀攸可使看坟守墓,陈昱可使关门闭户……张辽可使击鼓鸣金,许褚可使牧牛放马……”他自己却是“天文地理,无一不通;三教九流,无一不晓;上可以致君为尧舜,下可以配德于孔颜”。可惜如此一个人,却死于黄祖这样的“狗熊”之手!历史上的弥衡委实是个难得的人才,文章写得很不错。他的早死无疑让建安少了许多妙文,是中国文化的损失。但给人更大启示的是:纯粹的文人不是治乱之人,要么归隐,要么自甘下流为权臣驱使。像李白那样藐视权贵还能全身者只能是在开明盛世!稍后的嵇康的死就是佐证。相信看“三国”的文人都从弥衡的死学到很多。弥衡的死对“三国历史”的影响甚微,但对后世的影响可谓大矣!   第八位:陈宫之殉(估计40岁) 惋惜度 7.5 影响度7.5。   陈宫是殉吕布而死!吕布不算英雄,死得更没骨气;但陈宫却依然殉主了,是铁铮铮的忠义之士!不过换个角度看,陈宫也是殉了自己的理想:和曹操斗争到底!曹操最早消灭的诸侯是吕布,不过与其说吕布是曹操早期的对手,倒不如说是陈宫。在曹吕争雄的过程中,陈宫始终扮演着重要角色:凡吕布听陈宫话的时候,曹操丝毫占不到便宜;凡吕布一意孤行的时候,结果无一例外的失败!如果吕布稍微有点刘备的“敬贤”,他和陈宫一武一文就绝对是三国最佳拍档之一。真的这样,说不定三国鼎立就变成“四国争霸”了!古人说“良禽择木而栖,贤士择主而事”。可惜陈宫两次都择主都择错了:曹操不是仁者,吕布不是成大事者;所以自己的满腹韬略不得施展。陈宫的死,无论对三国的进程还是对后世都有着一定的影响,死得可惜!   第七位:郭嘉之殁(38岁) 惋惜度 8 影响度 7.5。   曹操说荀域是“吾之子房也”,言下之意大荀是他的第一谋士。但如果我说郭嘉略强于大荀的话,可能也正中了很多人的下怀:因为郭嘉的表现丝毫不比大荀差。有郭嘉在的时候,曹操就很少犯过大错误。可能一半是曹操自己正当年轻头脑清醒,一半是多有一 个郭嘉这样值得信赖的谋士辅佐。“隔岸观火”,听任二袁和公孙康猜忌讧杀,计果然成了。这个战例可谓是“隔岸观火”的注释。其缔造者就是郭嘉。这也是郭嘉给曹操的最后一条计!郭嘉究竟对曹操有多重要呢?看看千百年来人们对赤壁之战的讨论就知道 了:太多人认为如果郭嘉在曹操就不会中连环计,那么赤壁一战的结果可能就真的变成 “铜雀春深锁二乔”了!曹操败后三笑一哭,那一哭就是哭给九泉之下的郭嘉听的!而赤壁之战刚好是三足鼎立的开端。不过,如果真的郭嘉在,赤壁之战曹操也不一定胜利。因为不是没人提醒过曹操舰船连环要防火攻,曹操不听而已。曹操毕竟是个有谋略的人,他不会永远相信某一个人。就算郭嘉也不例外。所以说郭嘉早逝,对曹操和魏国的影响不是很大。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