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柏桦杉成林 松柏桦杉成林
ニ-喲扣~~⑮㈨㊇⑰㊲㉑~~僑
关注数: 442 粉丝数: 622 发帖数: 126,591 关注贴吧数: 247
湖南炎陵县老猎人弃枪造林还野生动物家园 2011年刚过农历正月十五,炎陵县策源乡下坪村农民黄福生和老伴一人一把锄头、一套雨具,又开始奔波在造林护林的路上了。 下坪是个海拔1000余米的小山村,今年50岁的黄福生住在方圆十余里没有人烟的山顶上。他原来是一个猎人,从13岁开始以打猎为生。策源乡生态环境良好,植被茂盛,野生动物繁多,但野生动物对庄稼的破坏也很大。“有些年份,这里的田土因为野生动物尤其是野猪、水鹿的破坏而颗粒无收。”黄福生说。1997年前,黄福生作为村里的猎手,他几乎保护着7个村1万多亩庄稼的收成。“最多的时候,我连续三天打了9头野猪!”黄福生靠着打猎每年有近万元的收入。 随着退耕还林政策的实施,黄福生逐步认识到猎杀野生动物是对自然生态的严重破坏。1997年,黄福生放下了心爱的猎枪,锈掉了十几个下套的夹子,先后去南京、上海等地打工,后来还是觉得离不开大山,于是决定回家造林。 从2007年开始,黄福生投入所有的精力和积蓄,在自家山上种下了一万多株杉树、15亩竹子,面积有60余亩。由于在一次意外中伤到中枢神经,现在黄福生手脚不是很灵便,但他几乎每天还是要上山垦复竹林,抚育杉树林。 “你们看,现在大的杉树已有碗口粗了!”黄福生骄傲地指着前方的杉树林。他告诉记者,造林就是造福,要一直把造林的事做下去。黄福生说他心中还有个梦想,就是在有生之年能看到成群结队的野生动物在自己的林子里漫步、嬉戏!
2012年陕西商洛市洛南县误入村庄的狍子回归野外 2012年12月7日,洛南县野生动物保护站工作人员将一只省级重点保护动物狍子放生,使它重返大自然。这是该只获救的野生狍子,野放后飞快的奔入茂密的原始次生林中。 2012年7月10日上午,洛南县林业局接到群众举报,称一只野鹿跑到了城关镇八里村的公路上,村民怕过往的车辆把它撞伤,已经将其围堵到一所大院里面关了起来,请求林业部门帮助。 经野生动物保护站专家现场检查确认,这是一只3岁左右的成年雄性狍子,俗称草鹿,属省重点保护动物,中等体型,体重大约25公斤左右,可能是因为受到了惊吓,才从山上窜到了村庄。 这只狍子只是皮肤受了点轻微擦伤,对整个生命体征不会造成危险,但由于狍子受到惊吓,很恐慌,很暴躁,生命消耗比较严重,如果不紧急放生,很可能有生命危险,经过咨询当地群众,林业局工作人员选择了一个生态环境比较好的地方进行了放生。 据了解,狍子俗称“草鹿”,草食动物。狍身草黄色,尾根下有白毛,性情胆小,白天多栖于密林中,早晚时分才会在空旷的草场或灌木丛活动,属陕西省重点保护动物。 这次放生的这只狍子,是该县110接群众举报,转接野生动物保护站查获的一起非法驯养野生动物案件。野生动物保护站工作人员对查获的这只狍子进行了细心饲养和精心照料,经过观察,确定这只狍子身体健康、体格健壮,符合野外放生条件,在精心挑选好放生地点后,对这只狍子进行了野外放生,使其重新回归大自然的怀抱。
2006年广州鳄鱼公园居然把河马和鳄鱼同养一片池塘 鳄鱼和河马,这两个非洲河流湖泊中最凶猛的杀手,如果狭路相逢会怎样?为了研究野生动物的习性,广州鳄鱼公园的专家们于2006年年初开始,计划在园区建立一个模拟的湿地湖泊环境,其中最具有挑战意义的,就是把河马和鳄鱼放在同一片湖泊中生活的实验。 鳄鱼公园的动物专家介绍,狡猾阴险的鳄鱼行踪诡秘,使人们谈之色变;河马可以轻易掀翻小舟,大嘴更是威力十足的武器,四只长长的尖牙可以把人咬个对穿,在非洲,每年命丧河马袭击的人比丧命狮子口的人还要多。 动物专家表示,虽然资料记载它们可以和平相处,不过还没有听说过哪个公园模拟出它们共同生活的野生环境,因此结果如何尚无法判断。 经过几个月的摸索和试验,2006年7月中旬,两头身长四米的河马住进了鳄鱼湖边的新家。记者随专家来到湖边的观景台,远远看见两头河马从岸边向湖里走去。湖中一段一段潜伏的“朽木”也向这两条不速之客悄悄靠近。那一段段“朽木” ——— 鳄鱼在水中爆发力惊人,可以蹿出水面一米多高,把水牛拖下水去。不禁让人为河马捏一把汗。 然而当河马下到水中之后,前进中的鳄鱼群竟然纷纷减速。突然,一头河马跳了起来,张开大嘴狠狠地喷了一口气,接着又安静下来。专家表示,可能有一条鳄鱼碰了河马的脚,激怒了它。再看其它鳄鱼,它们没有去惹河马,只是绕着工作人员投喂河马的青草捆撕咬。 那么鳄鱼、河马是不是就和平共处了?专家说不一定,它们都是领地观念很强的动物,以后很可能因为争抢地盘而发生摩擦。
2012年在亚的斯亚贝巴动物园发现狮子新亚种? 埃塞俄比亚首都亚的斯亚贝巴动物园内一对有疑似新亚种的埃塞俄比亚狮夫妇 2012年11月29日,据英国某家媒体报道,数个非洲国家的自然学者们在很久之前就注意到,埃塞俄比亚的一些狮子看起来和一般的狮子有些不同。这个不同指的主要是它们身上从头部开始,延伸至颈部,背部,胸部甚至肚皮上的鬃毛。同时,这些狮子的体形还比一般的狮子要小一些,紧凑一些。 当时的自然学者们并没有注意到,这是一种完全不同的物种。现在,在经过一系列的基因检测之后,科学家们发现这种仅在埃塞俄比亚首都亚的斯亚贝巴动物园(Addis Ababa zoo)有发现的狮子,是一种全新的亚种 —— 之后各界人士立即制定了一些方案来保育生活在野外的新亚种狮子。 研究小组由英国的约克郡大学u学者,马普研究所(Max Planck Institute)人类进化学学者以及一些德国科学家组成。他们将15头亚的斯亚贝巴动物园圈养的狮子(8头雄性狮子,7头雌性狮子)的 DNA 样本和埃塞俄比亚的6个野生狮群 DNA 样本进行了对比。 微卫星标记(microsatellite)和线粒体 DNA(mitochondrial DNA)显示,首都动物园里的狮子们和它们在野外的那些同胞们在遗传基因上是有区别的。 因此,研究者们宣布他们发现了一个新品种。他们正在呼吁相关方面做好新品种狮子的保育工作,包括人工培育和圈养繁殖。在经过检查和观察之后,研究者们还发现,被圈养的新品种狮子对近亲繁殖没什么兴趣 —— 这是个好兆头。
北京植物园的介绍 北京植物园位于西山卧佛寺附近,1956年经国务院批准建立,面积400公顷,是以收集、展示和保存植物资源为主,集科学研究、科学普及、游览休憩、植物种质资源保护和新优植物开发功能为一体的综合植物园。北京植物园由植物展览区、科研区、名胜古迹区和自然保护区组成,园内收集展示各类植物10000余种(含品种)150余万株。 植物展览区分为观赏植物区、树木园和温室区三部分。观赏植物区由专类园组成,主要有月季园、桃花园、牡丹园、芍药园、丁香园、海棠旬子园、木兰园、集秀园(竹园)、宿根花卉园和梅园。月季园是我国目前规模最大的月季专类园,栽培了近1000个月季品种。桃花园是世界上收集桃花品种最多的专类园,每年春季举办的“北京桃花节”吸引数百万游人前来观赏。树木园由银杏松柏区、槭树蔷薇区、椴树杨柳区、木兰小檗区、悬铃木(空格)麻栎区和泡桐白蜡区组成。热带植物展览温室被评为北京20世纪90年代十大建筑之一。盆景园主要展示我国各流派盆景的技艺与作品。 名胜古迹区由卧佛寺、樱桃沟、曹雪芹ji念馆、梁启超墓、隆教寺遗址等组成。卧佛寺始建于唐代,是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内有元代铜铸的释迦牟尼卧像。樱桃沟林木茂密,是北京近郊重要的自然保护教育区。曹雪芹ji念馆展示了曹雪芹的生平及其在西山著书《红楼梦》的场景。 乘坐公共交通: 1) 乘331、634、696、运通112路北京植物园站或卧佛寺站下车即到,乘360、318、714、698路植物园站下车北行200米即到; 2) 乘地铁1号线到苹果园站下车可换乘318路,乘地铁2号线到西直门站出D出口可换乘634路; 3) 从北京站:乘坐地铁2号线到西直门站出D出口换乘634路; 4) 从北京西站: a、乘坐374、437路到公主坟北站下车,换乘698路到植物园站下车北行200米即到; b、乘坐319、320路到西苑站下车,换乘634、331、696路到北京植物园站或卧佛寺站下车即到。 自驾车或乘坐出租车: 1)五环:出香山出口,经香泉环岛,往香山方向约300米即到; 2)四环:出香山出口,往香山方向,约10分钟车程; 3)三环:苏州桥出口向北进入万泉河快速路,由北五环入口进入北五环。 从首都机场: 1)乘坐出租车经机场高速进入北五环,向西行驶约20分钟车程; 2)乘坐机场大巴到中关村站下车,乘坐出租车进入北四环,或乘坐696路公交车直达。 开放时间 植物园 :6:00 -- 19:00 温室 :8:00 -- 16:30 卧佛寺 :8:00 -- 16:00 曹雪芹纪念馆 :8:30 -- 16:30 门票价格 门 票:10元 学生票:5元 大温室:50元 学生票:40元 卧佛寺:5元 套 票:45元 注明:蝴蝶园是要单独收费的
爪哇犀最新消息:印尼将首次完善乌绒库隆热带雨林的保护设施 图片来自:http://tieba.baidu.com/mo/q/checkurl?url=http%3A%2F%2Fxiangce.baidu.com%2Fpicture%2Falbum%2Flist%2Fa42e31e9f34bc078177773c87fd6dc2af910917c&urlrefer=67ad3590be9cc294f34607062a50f85b 相关链接:http://tieba.baidu.com/mo/q/checkurl?url=http%3A%2F%2Fworld.kankanews.com%2Fw%2F2013-12-26%2F0013991339.shtml&urlrefer=db9bec98275d7b9fb3866f35930ce2e0 爪哇犀是世界上最罕见的奇蹄目犀科哺乳动物之一,曾在亚洲亚热带环境和热带环境趋于广泛分布,由于大量捕杀,属于极危动物。2013年12月24日,为了保护印尼境内爪哇犀,印尼政府野生动物保育机构完善第一个相关的动物保护区。新保护区占地约5100亩,包括茂密的雨林、淡水溪流和泥坑等适宜犀牛生活的环境。尽管目前保护区尚未启动,但是根据犀牛的足迹等迹象表明,有9头犀牛已经进入了这片专门为它们隔离出的乐园。为了更好地保护这群极危动物,当地政府还对保护区内原本居住的农民进行了重新安置,以减少犀牛和人类之间可能发生的冲突。目前保护区的建设已经进行到了最后阶段,隔离电网架设完成后,将可以阻止犀牛外出或者人类进入。此外,工作人员还在保护区内种植犀牛喜欢吃的植物。爪哇犀属奇蹄目犀科,与印度犀是近亲。目前几近绝种,只剩下40头 - 50头左右,主要生活在印尼,还有一部分传说分布在老挝的山区和柬埔寨的热带雨林。爪哇犀不像其他犀牛会冲撞太靠近的人或动物,只要有一点风吹草动,爪哇犀便会逃之夭夭。乌戎库隆国家公园风景秀丽,目前在这里生活着大约50头爪哇犀,此前它们都生活在国家公园的边缘地带。
云南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 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全称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当地人称勐仑植物园,地处我国西南边陲的热带林海之中,位于罗梭江与勐仑地区交汇处的“葫芦岛”上,距离景洪75公里,由于这座植物园使得勐仑镇出了名。 植物园是著名植物学家蔡希陶教授于50年代带领一批年轻的植物科学工作者创立的。园林占地面积900公顷(13500亩),保留有大片原始森林,已引种栽培热带植物4000多种(其中的100多种是国家重点保护植物)。各种植物分类集中养畜,组成错落有致的10多个植物专业区。 小巧的兰花园,荟萃了热带、亚热带地生兰等附生兰优良品种;碧潭映日的水生植物区内,睡莲、王莲争妍比美;占地5000多平方米的棕榈林中,有120多种棕榈科植物婀娜多姿;200多种巨细不等的秀竹,在百竹园中争荣竞艳。龙脑香林内、羯布罗香、版纳青梅、婆罗双等珍贵树种争相比高。药用芳香林中,有檀香、丁香、龙脑香……等香料植物吐露芬芳。苏铁、水杉、鸡毛松、肉托竹柏等稀有植物在裸子植物林区茁壮生长。珍稀濒危植物林区,原始森林遮天蔽日,可见到板根大王四数木、林中巨人望天树、巨叶植物海芋、能够灼人的火麻以及老茎生花、树缠树等奇观。 热带果木林中,有酸甜可口的当地名柚曼赛龙和勐仑早。林木中还有稀奇的神秘果、跳舞草和猪油瓜……因此,这所植物园荟萃了西双版纳众多的热带植物品种,是“绿色明珠”的巧妙缩影。 这里已经建成了十三个专题园:热带果树资源园、荫生植物园、棕榈植物园、水生植物园、民族植物园、药用植物区、龙脑香植物区、香料植物区、竹类植物区、珍稀濒危植物迁地保护区、榕树园、树木园、名树名花园。 周围散落有傣族、哈尼族和基诺族等多个少数民族的兄弟村寨,是一个以热带雨林为主,集科研、植物种质保存、科普和生态旅游等为一体的中国最大植物园。该园建于1959年,在900公顷的土地上,还建立二十多个专类植物园区,集中了各类热带植物1500余种,使葫芦岛上成为热带雨林中的一颗璀璨的绿宝石。 在葫芦岛上,各种热带雨林景观使人流连忘返。顶天立地的“大板根”、残忍的“绞杀植物”、气势磅礴的“独木成林”、五彩缤纷的“空中花园”、奇特的“老茎开花”以及林间飞舞的巨藤所组成的奇观,令游客感到神奇莫测。那些会变颜色的花、让酸水果变甜的神秘果、随音乐节律颤动的跳舞草、按时开花的时钟花,以及树浆剧毒的“见血封喉”等奇花异木,都使游客感到十分神秘,惊叹不已。 当地流传着这样一句话:“不到葫芦岛,等于没有到西双版纳”。 从这个介绍可以看出,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具备了影片中的“热带植物园”和“岛上植物园”这两个基本要素。而且它在中国境内。唯一不足是影片中的植物园似乎比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小很多。
陕西宝鸡出土的周朝 “ 貘尊 ” 的定名 1974至1975年间,在陕西宝鸡市西周早期茹家庄2号墓的考古发掘中,出土了一件青铜器。 此器形状似羊非羊,似猪非猪,体态肥满,大圆耳,两目圆睁,长吻前伸,腹部微垂,4个兽蹄样的足较短,尾巴短小卷曲,器体中空,背部开方口,上有四角椭圆方盖。盖上立一虎,虎头前伸,双目直视。两耳、两肩胛和后臀上均饰圆涡形卷曲兽体纹。 此器通高18.6厘米,通长30.8厘米,重3.25公斤,出土时同一铜盘相配,应是一套盥洗器,而不是酒尊。 考古学家对此器的定名一直把握不准,初时因观其似羊,故起名 “ 羊尊 ” ,并一直延续此称谓,一些出版物上也都采用此名。 直到1993年春,当时的上海博物馆馆长、著名青铜器专家马承源到宝鸡考察,经过仔细观察、反复琢磨,认为还是定名为 “ 貘尊 ” 好。在这之后,一些有关青铜器的书如《中国青铜器》、《中国青铜器全集》都采用此说。 貘是一种奇蹄目哺乳兽动物,分布于亚洲的马来西亚、印尼苏门答腊、泰国及中美洲、南美洲。其体形略似犀,但较矮小,体长一般1.8至2.6米,肩高0.75至1.2米,体重二三百公斤。尾很短,仅5至10厘米。鼻端无角,向前突出很长,能自由伸缩。貘一般栖息在热带密林多水的地方,主食嫩树叶,善游泳,遇惊即逃入水中。 产于亚洲的为马来貘,背与两胁灰白色,头、肩、腹和四肢黑色。产于中美洲、南美洲的为美洲貘、高山貘、中美貘等,均为暗褐色。“貘尊”的器形似马来貘。 现在我们中国已没有貘科哺乳兽动物的踪迹,但是在我国古代是否存在过貘这种动物呢?已故著名古生物学家杨钟健与著名地质学家刘东生早年曾对河南安阳殷墟出土的兽骨进行科学鉴定,研究结果除牛、马、羊、犬等4种家畜外,还鉴定出虎、狐、狸、熊、豹、猫、兔、犀牛、象、猴、鹿等多种动物骨骼,其中发现了一貘的左右下颚骨。由于发现数量较少,尚不能确定是本地所生,还是外来的。但有一点可以肯定,当时确有貘这种动物存在。 已故著名科学家竺可桢在《中国近五千年来气象变迁的初步研究》一文中认为,公元前3000年至公元前1000年间,黄河下游和长江下游各地的月平均温度及年平均温度比现在高两摄氏度。 据此推知,商周时期,陕西、河南、湖北一带比较炎热潮湿,森林茂密,水草丰美,自然环境适合热带动物生活,当时有貘存在是可能的。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03年12月17日 第七版)
2012年南京消防队对下山喝水坠河的野生獐子进行施救 一只野生獐子从紫金山下山喝水,不幸落水被困河道。南京紫金山森林消防队员将被困河道的獐子救上岸,重新放归紫金山山林。 2012年8月25日8点多,登山市民发现,位于南京紫金山东方城附近,有一只野生獐子下山喝水时被困数米深的河道内无法脱身,接到报警后,公安、消防先后赶到现场展开救援。20多分钟后,野生獐子被成功救上岸。经过消防员的仔细检查,落水后,獐子只是受到惊吓,并没受伤。随后消防员抱着獐子来到紫金山脚下,才将它放归山林。 鹿状动物落入紫金山下河道 2012年8月25日日8点多,经常登山锻炼的市民周先生经过南京紫金山东方城附近时发现,河道内竟然有一只鹿状小动物掉入水中,只露出脑袋在水面上挣扎着。“该不会是只梅花鹿吧?”发现情况后,周先生立即选择报警。此时,围观群众越来越多。有人猜测,这只动物长相奇特,要说是梅花鹿吧,身上也没有花纹,连鹿角都没有。“我看不像是梅花鹿,可能是只獐子。”大家都在岸边议论着。接到报警后,110特巡警也赶到现场。也许是受到惊吓,这只鹿状小动物在水中不停挣扎,似乎想摆脱人们的视线。最终,还是由于体力不支,游到河道尽头蜷缩在一处桥墩下,瑟瑟发抖。由于河道距离岸边有数米高,没有专业救援工具,警方也束手无策。这只鹿状小动物大口大口喘着粗气,似乎在垂死挣扎,本能想跳上岸。可随着时间推移,体力严重透支,身体在水中逐渐下沉,几乎快没过头顶。“你们看,小鹿快不行了,大家快想想办法救救它,总不能眼睁睁看着它淹死在水里吧。”有人大声喊着。此时,本报记者也接到热心读者电话。当记者赶到现场时,鹿状小动物已经从桥墩位置游到了对岸,可由于河道距离地面太高,根本无法自救。记者看见,这只鹿状小动物浑身长满棕色长毛,由于落水时间过长,棕色长毛几乎都粘在一起,一双惊恐的眼睛,不断环顾四周,警觉地在水中发出一声声哀嚎。 消防员“前后夹击”救出被困动物 接到报警后,南京消防富贵山中队也赶来救援。消防队员开始试图接近落水“小家伙”套上绳索将它拉上岸。可由于受到惊吓,“小家伙”在水中拼命挣扎,只要有人靠近,它便向反方向游去,远远躲避救援人员。就这样在水中扑腾了20多分钟,原本大家都好心救它,可这“小家伙”就是不愿领情,根本无法靠近施救,弄得大家也是手足无措,只好将它逐渐往岸边水浅处驱赶。原来,河道边有一处狭长的水泥石板,“小家伙”跳上了石板,抖了抖浑身的毛,撒腿就跑。可毕竟在河道内,怎么也跑不上岸。为了尽快将“小家伙”救上岸,消防队员从河道两头分别围堵,前后夹击。“小家伙”似乎在水中也待够了,根本不想再跳入冰冷的水中,沿着河道边石板路拼命向前跑,“堵住它,不要让它跑了。”“小家伙”很快被消防队员堵个正着。两名消防队员前后包抄将它按倒,并合力将它托举上岸。获救后,“小家伙”还是用力挣扎着,四条小腿不停地乱蹬,无奈下,消防队员只好用绳索将其双腿捆缚。 辨认发现是野生獐子放归山林 “终于被救上岸了,太好了,如果不是消防队员施援手,恐怕这小家伙真是凶多吉少。”围观群众见“小家伙”被救,刚刚大伙揪着的心这才放下。“这就是野生獐子!”人群中,一位在动物园工作过的市民辨认出这“小家伙”的真实身份。这只野生獐子体长约为80多厘米,高60多厘米,体重约几十斤。头上没有角,全身长有棕色毛。腹部毛色较浅,毛被厚密,头和面部较狭长,吻部裸露,与面部都呈棕色。长长的耳朵,四肢很细,后肢特别长,獐子属于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据一位附近工地民工介绍,当时他早上起来后就发现一只鹿状小动物在四周山林里觅食,可能是口渴了,就沿着河道试图找水喝,也许是受到登山市民的惊吓,这才慌不择路跳入河道,无法脱身的。经过检查,这只野生獐子并没受伤,消防队员抱着獐子步行10多分钟,走进紫金山树林深处,将它放归自然。当消防队员解开绳索,獐子迅速跃起窜进山里,留下的只是山间几处脚印 ······ 。 律师称:猎捕野生獐子可判刑 獐是一种小型偶蹄类食草动物。由于近年来遭到过度捕猎,数量急剧减少,急待加强保护。相关法律界人士称:《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第三十一条规定:非法捕杀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的,追究刑事责任。此前,安徽省全椒县石沛镇河南村张某因犯非法猎捕珍贵、濒危野生动物罪,被判处有期徒刑两年,缓刑两年,并处罚金7000元。
中国白鸽神树—珙桐 珙桐的花,华北为长绢形,白色。这种木本植物的花由多数雄花和一朵两性花组成顶生头状花序。花序下有2片白色总苞,纸质,椭圆状卵形,长8~15厘米,中部以下有锯齿。珙桐的叶子,该木本植物为单叶互生,在短枝上簇生,叶纸质,宽卵形或近心形,先端渐尖,基部心形,边缘粗锯齿,叶柄长4~5厘米。珙桐的果实,果实属于核果,紫绿色,花期4~5月,果熟期10月。珙桐整体树干,高15-20米,稀达25米;胸高直径约1米;树皮深灰色或深褐色,常裂成不规则的薄片而脱落。幼枝圆柱形,当年生枝紫绿色,无毛,多年生枝深褐色或深灰色;冬芽锥形,具4-5对卵形鳞片,常成覆瓦状排列。四川山区野生的珙桐。同时,湖北西部、湖南西部、四川以及贵州和云南两省的北部。在四川西部的宝兴、天全、峨眉、马边、峨边等县极常见,那里拥有中国最大的野生珙桐族群,生长于海拔1500-2200米的润湿的常绿阔叶落叶阔叶混交林中。模式标本采自四川宝兴。珙桐属于被子开花植物,出现在地球已经在距今6000万年前,和最后一批地球上的恐龙是相互共生。在今天重要观赏植物,为国家一级保护野生植物。 珙桐为落叶乔木。可生长到20~25米高,叶子广卵形,边缘有锯齿。为蓝果树科木本植物,蓝果树科植物只有一属两种,两种相似,只是一种叶面有毛常见的珙桐,另一种是光面珙桐。花奇色美,是1000万年前新生代第三纪留下的孑遗植物,在第四纪冰川时期,大部分地区的珙桐相继灭绝,只有在中国南方和西南一些地区幸存下来,堪称植物界的“矛尾鱼”。
湖南多地2013年7月中旬以来高温干旱暴发竹蝗灾害 2013年7月中旬至8月,由于高温晴热持续,湖南省中部、北部、西南部发生大面积竹蝗灾害。照片为一位竹子种植户拿着已经在大青竹竹竿内成群繁殖的竹蝗,这次蝗灾让林木种植户蒙受损失。一名对发现竹蝗停驻的青竹竹林喷撒农药的农户,来势迅猛的蝗灾让湖南多地农家措手不及。依靠各种竹类植物为住宿和食物的竹蝗,这种蝗虫基本上无竹不生存。在大青竹竹竿上交配的竹蝗,该种蝗虫生存能力有限,但对竹类种植有巨大危害。看来,找到人与自然平衡,归还一个完整的食物链和天敌制衡是刻不容缓。 2013年从7月中旬至8月初受晴热高温天气影响,湖南省益阳、常德、邵阳、娄底等多地发生竹蝗灾害,受灾面积从23万亩增加至31万亩,并有进一步扩散蔓延趋势,灾害对竹产业造成一定影响。近日从湖南省林业厅了解到,受持续晴热干旱天气影响,从7月中旬至8月初,湖南省益阳、常德、邵阳、娄底等多地发生竹蝗灾害,受灾面积从23万亩增加至31万亩,并有进一步扩散蔓延趋势,灾害对竹产业造成一定影响。竹蝗是一种常见的竹类害虫,大面积发生时常造成成片竹林枯死。干旱天气会导致竹蝗食量增大,发育速度加快,繁殖更活跃。目前,湖南已采取三大措施遏制蝗虫病害:开展诱杀成蝗;重点地区组织化学防治;加强监测,调查产卵地,为明年防治打好基础。
中华袖珍凤凰 — 红腹锦鸡 先来一个中华袖珍凤凰红腹锦鸡的凤头特写,果然是丹凤眼,五彩羽,世间神异之鸟禽。摆个造型的红腹锦鸡,恰恰被动物摄影师拍了下来,这是在一处野生动物养殖基地。红腹锦鸡最美观的地方莫过于身子上的羽毛,有朱红、橙红、宝蓝、亮青、金黄多种颜色,组合搭配恰当,让人无不感叹大自然造物主如此的宠爱和用心。这张觅食中的红腹锦鸡让我们更清楚看到其背上的羽毛颜色组合,这种场景让人无比欣悦。和同属雉科鸟禽的蓝孔雀、雉鸡、虹雉一样,都是雄鸟羽毛华丽多彩,而雌鸟要暗淡而朴素。似乎所有的鸟禽类动物都是如此,这也是大自然对于鸟禽生殖的一种安排。这是一张雌性红腹锦鸡的近身特写,即便是朴素的褐色羽毛,也是黑褐双色相交,让外人一看就是红腹锦鸡的另一半。这也是朴素中的绚丽,让人定睛驻足。 红腹锦鸡(学名:Chrysolophus pictus)又名金鸡、别雉、山鸡、彩鸡 鸟禽类-鸡型目-雉科-锦鸡属,体长59-110cm。尾特长,约38-42cm。 雄性羽色华丽,头具金黄色丝状羽冠,上体除上背浓绿色外,其余为金黄色,后颈被有橙棕色而缀有黑边的扇状羽,形成披肩状。下体深红色,尾羽黑褐色,满缀以桂黄色斑点。 雌性头顶和后颈黑褐色,其余体羽棕黄色,满缀以黑褐色虫蠢状斑和横斑。脚黄色。野外特征极明显,全身羽毛颜色互相衬托,赤橙黄绿青蓝紫具全,光彩夺目,是驰名中外的观赏鸟类。为中国特有鸟种,野生栖息地遍布大半个中国大陆,该物种分布的核心区域在中国甘肃和陕西南部的秦岭地区,18世纪被引入到欧洲。
一篇今天看到的湖南长沙小学生的作文 - 记忆中的小黄鸭 今天在家看《教育周刊》报纸时,有幸看到一段湖南省长沙市天心区仰天湖小学的吴承峰小朋友写的一篇作文,文题叫作《记忆中的黄小鸭》。虽然是很短的一点点,不超过100多字,但觉得能这样认识对动物和生命的惋惜和悔过,后代真令人欣慰。 作文内容如下: 最近,有新闻报道说,一只巨大的黄小鸭,出现在祖国美丽的明珠城市香港,吸引了众多人前去参观,与它合影留念。我小的时候,也有这样一只黄小鸭,命运却十分的悲惨。 记得那天中午,家里没有可以吃的东西了,奶奶只好带我一起去菜场买菜。突然,我看到一个卖小鸭子的叔叔,就吵着让奶奶给我买。奶奶实在拿我没办法,就买了一只小鸭子。这只小鸭子全身都是黄色的绒毛,样子好可爱。 这下可有玩伴了,抱着这只鸭子回家后,我异常兴奋。对小鸭来说,这却是悲惨命运的开始。我用一个废弃的纸盒做了一个房子,它怎么都不肯走进去,我就硬生生地把它塞进去。黄小鸭吓着了,往我手上拉了一坨便便,我火冒三丈,抬起小脚丫将它踢了进去。 更悲惨的命运还在继续。听见它在里面“嘎嘎”叫个不停,我认为它可能有点渴了,立马端了一碗生水放在它面前。看它站着不动,我只好抓住它的头往碗里一推,它喘气不赢,不停地蹬腿,我只好把手松开了。它仍然站在原地不动,我又想,它可能是肚子饿了,于是给它喂食。这次,它见到我就跑,当然跑不过我了。我一把抓起它,往米袋里塞。它还是不停地叫,我被弄得精疲力尽,没再理睬它。 过了几天,奶奶抱着黄小鸭伤心的走到我面前说:“你看,你把小鸭子弄死了。”我一脸无辜地说:“毛绒玩具也会死啊!”奶奶听了哭笑不得。 这件事过去很多年了,现在想起来,不明白自己当时怎么那么傻。现在,我可是一个非常热爱小动物的少先队员了。
一条中国野生斑海豹的旧闻 — 2009年大连海滩上的“小白狗” 照片上是当时被救助的斑海豹幼崽,被渔民老王救助时还发现有轻度感冒发烧。 2009年3月7日日,辽宁省大连市甘井子区棋盘村渔民老王到沙滩上做出海前的准备,突然一只可爱的“小白狗”出现在老王的眼前,看着这只毛茸茸的小家伙,老王随即拨通了《和讯》报“新闻热线”。该报记者赶到后立即与大连老虎滩海洋公园斑海豹救助中心取得联系。专家赶到后,确认这是一只出生20天左右的斑海豹幼崽,随后将它带回中心进行救助。 《和讯报》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自2000年老虎滩海洋公园斑海豹救助中心成立以来,已有近百只斑海豹在这里得到救助,大部分获救助斑海豹已经被放生。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以前他们救助的斑海豹,大多是渔政、公安等部门从非法捕猎者手中收缴营救下来的,而近几年来渔民发现斑海豹后主动求助的比例逐渐增加。这说明市民保护斑海豹的意识已有了明显的提高。 沙滩上发现可爱“小白狗” 最早发现这只斑海豹的渔民老王告诉《和讯》报记者,自己家住甘井子区棋盘村。昨日一早,他打算到沙滩上检查一下自己的渔船,并做好出海前的准备工作。“走到沙滩礁石中,我突然发现沙滩上有个毛茸茸的小家伙在蠕动,还不时发出尖锐的叫声。”老王说,自己走近后发现,这个小家伙体长一米左右,长得有点像只“小白狗”。“小家伙的尾部有两片分开的类似鳍的东西,看起来有点像短小的腿,小家伙长得胖乎乎的,看起来非常可爱。”老王表示。 “这个小家伙是不是海豹的幼崽啊?”随着围观的村民越来越多,有人指点老王。被提醒后,老王立即与本报记者取得联系,讲述了现场情况。“6日晚上棋盘村附近海域有大潮,如果这只小家伙确实是海豹的话,那它可能是顺海潮来到岸边休息,退潮时没有及时返回,这才造成了搁浅沙滩的尴尬情况。”老王表示。 被救斑海豹出生20天左右 接到老王的电话后,记者立即将情况反映给大连老虎滩海洋公园斑海豹救助中心。昨天上午10时左右,救助中心多位专家驱车赶往棋盘村。“这是只斑海豹幼崽,出生刚刚20天左右。”看过这只“小白狗”后,斑海豹救助中心饲育部的宋部长告诉记者,斑海豹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属于辽东湾的特产之一。“大连海域是斑海豹的主要繁殖地区之一,也是斑海豹的重要保护基地。”宋部长说,斑海豹的哺乳期为28天,这只被发现的“小白狗”身上覆盖了一层绒毛,正是未出哺乳期的标志之一。“斑海豹一般在冰上产崽,每年2月底到3月初是斑海豹在我市海域的集中时间,这只斑海豹幼崽可能是和母亲走散了。” 记者在现场看到,这只斑海豹幼崽身长一米左右,身体圆滚滚的,精神状态非常好,有人靠近时会发出类似小狗般的尖锐叫声,还会不时调皮地扭动身体,甚至挥动尾巴阻止陌生人靠近。 “从外表看小家伙很健康。”宋部长表示。专家们随后将这只斑海豹幼崽带回救助中心进行救助前的全面检查。“兽医全面检查后发现,小家伙稍微有点感冒发烧,还需要进一步隔离观察。”宋部长表示。 近百只斑海豹得到救助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棋盘村发现的这只小斑海豹是我市今年以来救助的第二只斑海豹。而自2000年大连老虎滩海洋公园斑海豹救助中心成立以来,已有近百只斑海豹在这里得到救助,这些斑海豹中大多数已被放生。“每年都有10多只斑海豹被放生,毕竟大海才是它们真正的家园。”救助中心相关负责人表示。 据介绍,在斑海豹救助中心救助的斑海豹中,包括渔政、公安部门从偷猎分子手中营救出来的斑海豹。“在民间有‘海狗鞭’壮阳的说法,这就造成了斑海豹被大量捕杀的局面。一些盗猎分子捕获海豹后,甚至连幼崽的生殖器都直接割掉,非常残忍。”相关负责人说,近年来,像老王这样,发现斑海豹后主动联系相关部门要求救助的渔民越来越多了。“这说明我们的宣传、执法工作收到了明显效果,大连市民对斑海豹这种国家一级保护动物的保护意识越来越强。”
2013年4月20雅安芦山地震当天关注雅安碧峰峡大熊猫保育基地 这是四川雅安碧峰峡野生大熊猫保护区里的爬树的野生大熊猫,这是全中国最主要的一个野生大熊猫保育基地。 2013年4月20日08:02分在四川省雅安市芦山县(北纬30.3度,东经103.0度)发生7.0级地震,震源深度13千米。据央视消息,目前雅安大熊猫碧峰峡保护基地内的大熊猫平安无事。据了解,地震发生后,中国保护大熊猫研究中心60多只大熊猫进入碧峰峡基地,目前平安无事,包括去年出生的6只熊猫宝宝,已接近一岁。 1869年法国传教士兼生物学家阿尔芒 · 戴维在四川雅安宝兴发现大熊猫并制成世界上第一只大熊猫模式标本向世界介绍,从此雅安成为世界上第一只大熊猫发现地。 大河网记者尚国傲报道: 谭成彬是大熊猫饲养员,2007年,郑州市动物园租借大熊猫“嘟嘟”来郑,期间谭成彬负责照顾“嘟嘟”的日常生活。 2013年4月20日,雅安市芦山县地震发生后,大河网记者第一时间联系到谭成彬,据他介绍,中国大熊猫保护研究中心雅安碧峰峡基地的大熊猫和工作人员都平安,貊舍未受损。 谭成彬之前是中国野生大熊猫保护研究中心卧龙基地的大熊猫饲养员,汶川地震发生后,卧龙基地受损严重,卧龙保护区的野生大熊猫多被转移到了雅安碧峰峡基地,谭成彬开始到碧峰峡基地工作。目前,他正在石家庄出差。 “大约8点30分,我通过同事QQ群知道了地震的信息,同事们告诉我,基地的七八十只大熊猫和工作人员都平安,貊舍也基本没受损。”谭成彬说,他往碧峰峡基地打电话但打不通,目前只能通过网络联系,据他了解,雅安碧峰峡大熊猫基地离芦山县城约1个小时的车程。
仍有疑云的那次2012年7月5日安徽淮北幼虎闯入民居 这是2012年7月5日闯入安徽淮北鱼塘主吕先生家的当事幼虎,注意这只幼虎的轮廓,很可能是中国虎(华南虎)的幼崽。来吕先生家的动物园工作人员费了很大力气,才把这只幼虎给擒住。仔细观察这只幼虎的头部形状,还有身上的毛色,是不是很像中国虎(华南虎)?现这只幼虎已经送往当地的市动物园,但一直没有后面的消息了。 2012年7月5日早上5点,安徽淮北正躺在家中休息的吕先生,突然听到窗外的狗拼命狂吠。吕先生在淮北市烈山区杨庄附近承包了一个鱼塘,平常供人垂钓,他在鱼塘附近盖了个房子,晚上就住在那儿,还养了几只狗帮着看护鱼塘。 吕先生说,一开始妻子以为是有人偷鸡,喊他起床看看,睡眼惺忪的他出屋看到一只“大猫”从家里的看门狗前大摇大摆地走过,转弯进了自家厨房,“大约半米长,耳朵很尖,胡须很长。” “当时我没认出来是什么动物,以为是猫或者不知什么品种的狗。”吕先生说,他跟着“大猫”进了厨房想把它赶出来,但是“大猫”却一直蜷缩在厨房西南角,后来又钻进厨房一个小床下。“怎么赶都不走,想牵狗吓唬它,狗却不愿进去只在外面叫。”吕先生也就没当回事,于是出门忙去了,留妻子一个人在家。 虎头虎脑吓人一跳 吕先生的妻子张女士告诉记者,5日下午4时许,一个钓鱼者到厨房拿自己存放在里面的渔具,不料却听到了屋里“大猫”的咆哮声,那人惊了一身冷汗,随即叫来张女士。两人用手电筒朝床下面照了一下,发现大猫两个眼像电灯泡一样亮,钓鱼者说“这像个老虎”,张女士这才赶紧给丈夫打了电话。 吕先生赶回家时,受到惊吓的老虎嗷嗷直叫。众人赶紧报警。经观察,**也认定这是一只年幼的小老虎。为防止意外,**将厨房上了锁,然后又与当地林业分局、动物园取得联系。 随后,**弄来鸡肉扔给老虎充饥,用来稳定它的情绪。办案**告诉记者,“当时扔了鸡肉进去,开始老虎不愿意吃,我们假装走开后它才开始进食,非常警惕。” 用网兜成功捕虎 直到晚上8点,动物园两名专业人员赶到现场,他们认出这是只西伯利亚虎,而在中国安徽淮北不可能有野生西伯利亚虎,初步判断可能是路过马戏团走失的幼虎。考虑这只西伯利亚虎年纪还小,担心吹管麻醉对其身体有损害,两名工作人员决定进屋抓虎。 “他俩进去后,一人拿着网兜兜住老虎,另一人就上前按住老虎的头皮,这样老虎就不能咬到人! ”**介绍,两人合力将老虎抓住后,随即就将老虎带至淮北市动物园。 经过检查,这只老虎只有几个月大,身体很健康。 老虎为何单单进了吕先生的家?吕先生说,从大路到他家需要经过一条小泥路,两侧都是草丛,比较隐蔽,“这可能是吸引老虎进来的原因。”
2013年4月6日南京建邺区拓园数十只麻雀“非正常死亡” 2013年4月6日,一条有关南京建邺区拓园数十只麻雀“非正常死亡”的微博在网上疯转。但当南京现代快报记者赶到时,建邺区茶南小区拓园11幢与12幢之间的地面上干干净净,一根麻雀毛也没有。可附近的居民宁可绕道,也不愿意从这里走过。“死了几十只麻雀,谁知道是不是禽流感。”一位小区居民说。目前,相关部门已经采样,正在调查中。 网友爆料后,政府部门迅速介入调查 从昨天开始,就陆续有网友爆料说,建邺区茶南小区拓园东小区,中间一条路两边的玉兰树不停掉死麻雀下来,希望有关部门重视起来。 2013年4月6日上午11点,建邺区委宣传部政务微博“@建邺播报”发布消息称,“关于建邺区茶南拓园小区出现死麻雀现象,今天凌晨市区相关部门已介入调查,查看现场并已将麻雀样本送往市相关部门检测。” 2013年4月6日下午,南京市政府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也证实了这个消息,发言人表示,目前相关样本已经送往省疾控中心进行检测,一旦有消息,会及时发布给公众。 现场:小区下起“麻雀雨”! 2013年4月4日傍晚,小区居民发现了第一只死麻雀。“其实是有两只麻雀从玉兰树上掉下来,一只蹦了蹦,很快飞走了,另一只就躺在地上了。”这位居民说,当天晚上,他再出来查看时,发现死雀已经不见了。 “4月4日晚上,死的可不止一只。”另一位小区居民说,她在晚上出来散步时,看到树下有好几只死去的小鸟,因为怕自家的猫来吃,就招呼老公,拿起笤帚簸箕,把四五只麻雀倒进了垃圾桶。 这两起麻雀死亡事件,并未引起居民们的重视,直到4月5日下午。 “大概4点钟,麻雀一只只从树上落下来,跟下饺子一样。”目睹这一情景的居民说,大多数麻雀掉在地上时,已经不动了,也有几只,在地面上抖动了几下爪子后才死去。 这场“麻雀雨”持续了大概一个多小时,小区居民最后看到,地面上大概有20多只死雀。 疑问:到底怎么死的? 当日有年轻人拿手机拍照,试图发微博;年纪稍大些的居民,则拼命拉住身边家人的手,防止他们靠近。一辆从这里经过的电瓶车,被居民们拦下来了。“禽流感,你不怕啊!”他们吼他。 2013年4月5日当天晚上,附近的***出警了,他们带走了一只样本,剩下的,让环卫工人扫到了垃圾桶。昨天上午,建邺区卫生局和疾控防疫部门抵达小区后,从一位居民手中拿到一只死雀。昨天专业人员也来小区喷洒了消毒药水。 因为检测尚未完成,相关部门并不能免除小区居民们的疑惑。有人说,这是为了防止禽流感,有人下药毒死了这些麻雀;也有人说,这两天降温,麻雀猝死。
湖南长沙捞刀河镇2012年剧毒眼镜蛇集体出逃闯民宅 2012年9月11日,捞刀河镇中岭村,被村民发现并打死的一条眼镜蛇,这条蛇约有四十厘米长。 午觉后睡眼惺忪地去上洗手间,却发现门口盘踞着一条眼镜蛇;晚上去关鸡笼,竟然有一条眼镜蛇在笼边昂首吐信;路旁小道,时常有眼镜蛇出没……这些恐怖的情景,不是恶作剧,也不是发生在原始丛林,而是长沙市捞刀河镇中岭村的一名养殖户,因偷养的眼镜蛇逃出了数十条,导致近来附近村民家中频现毒蛇。 眼镜蛇频频造访村民家 中岭村紧邻东二环,这儿的村民生活得安静祥和。但是,最近村民们都笼罩在毒蛇带来的恐惧中。 最先遭遇毒蛇的,是村民袁树南。一个月前,他发现在门口的前坪上,一条蛇正与自家的鸭子对峙。“见有人,蛇迅速钻进了一旁堆放的砖头缝隙里。我赶紧拿了一壶开水,对着蛇浇去。”袁树南说,蛇被烫死后,他钩出来一看,发现这并非当地常见的菜花蛇,“一看蛇头和花纹,就知道是毒蛇。” 2012年9月8日中午,村民史进去家中洗手间方便,发现门口竟然盘踞着一条毒蛇。“蛇的上半身昂起,蛇头鼓起,跟电视里眼镜蛇咬人的情形一模一样。”史进拿火钳连击多下才将蛇打死。经查资料,他确定这条蛇与袁树南烫死的那条一样,就是眼镜蛇。 2012年9月9日、11日,又有2位村民分别在田间割草、去鸡笼喂食时遇到了眼镜蛇。据更多的村民反映,在猪栏旁、小道上时常发现有眼镜蛇的踪影。 废弃屋成眼镜蛇养殖场 有眼镜蛇出没,这是中岭村几十年来从未出现过的情况。“这些眼镜蛇个头都不大,只有40至60厘米长,但已具有攻击性。”村民吴新亚说,大家怀疑有人在村里养殖眼镜蛇。 很快,村里一栋废弃的房屋引起了大家的怀疑,之前被打死的几条眼镜蛇,都出现在离这不足百米的地方。这间房子只有一层,相当破旧,大门紧锁,窗户都被封得严严实实。村民还发现,每天中午,都有一名男子开着小车来到屋前,提着一些东西进入屋内,十来分钟后再匆匆离开。 村民打听得知,这栋房子的主人邹先生,在今年5月份将房子租给了一个名叫陈伟荣的男子搞养殖。在村民的连番质问下,陈伟荣终于承认自己在这栋房屋内所养的正是眼镜蛇。 共有30条眼镜蛇逃出 2012年9月10日,开福区林业局工作人员来到中岭村调查,发现陈伟荣没有办理相关手续,属于无证养殖。 昨天上午,在村民的带领下,记者来到这个养殖屋。在记者的要求下,陈伟荣打开了养殖屋的大门。黑漆漆的养殖屋内,浓重的腥臭味扑鼻而来,里面有不少小笼子,但看不清具体情况。 面对记者的追问,陈伟荣承认,“屋内一共养了200条眼镜蛇,有大约30条眼镜蛇从养殖屋里跑了出来,但它们还只是蛇苗,个头不大。” 中岭村治安主任苏伟强表示,陈伟荣属于无证养殖,一定会坚决取缔。今天上午,陈伟荣开车将眼镜蛇全部搬走,对于那些已经逃跑的毒蛇,他写下一份承诺书,“如村民有被眼镜蛇咬伤,愿承担一切责任。” 延伸 — 小蛇咬人毒性更大 一般情况下被大蛇咬伤症状更严重,但很多情况下,刚孵化出不久的小蛇可能毒性更大。因为小蛇较少捕食,咬人时注毒量相对大蛇要多,另外,小蛇对人更加凶狠。 中国境内最毒的十种蛇是:眼镜王蛇、金环蛇、银环蛇、竹叶青、尖吻蝮蛇、舟山眼镜蛇、圆斑蝰蛇、灰蓝扁尾海蝮蛇、原矛头蝮蛇、白眉蝮蛇。其中银环蛇毒性最强,竹叶青因其数量大,是造成毒蛇咬伤事件的主要蛇种。而舟山眼镜蛇是最有可能接近人的一种毒蛇,它们喜欢在郊区、城市的花丛、路边、稻田出没。 特别提醒 — 毒蛇咬伤后不要剧烈奔跑 被毒蛇咬伤后,千万不要剧烈奔跑,立即用柔软的绳或带结扎在伤口上方,阻断静脉血和淋巴液的回流。立即用冷开水或泉水冲洗伤口,有条件的话可用生理盐水、肥皂水、双氧水冲洗。用干净的利器挑破伤口,或在伤口周围的皮肤上挑数孔,使毒液外流。从上而下向伤口不断挤压15分钟左右,挤出毒液,也可用工具或直接用嘴吸吮,但必须边吸边吐,每次都用清水漱口。有条件的,应立即就医。
建议人肉搜索2013年3月5日下午虐杀杭州西湖二公园野生松鼠的凶手 2013年3月5日遇难的杭州西湖二公园的野生松鼠,如此天真无邪的小动物,偏有人下得了毒手。 2013年3月5日下午16:00,杭州市西湖游船公司的工作人员姚小姐,工作的 “梅槎”1号游轮停靠在了二公园的游船码头边,正对着人行道上的一棵香樟树。站在船头位置的姚小姐,无意中看到了让她悲愤的一幕: 香樟树下,一名中年男子跨进围栏,竟出手将树干上正在吃花生的松鼠拍落在地,双脚踩在了它身上,松鼠奋力挣脱后跳上了树,但终因伤势太重又重重落地,一动不动地躺着…… 男子跨进围栏拍落松鼠后踩在整条尾巴上 这棵发生意外事件的香樟树周围,是湖滨管理处划定的松鼠喂食点之一。1号游轮停靠的二公园游船码头,离这里不过2米。 姚小姐身高约1.65米,一头短发,干净利落。昨天下午4点,下了刚刚靠岸的游船的她马上来到香樟树下,等了许久也没瞧见松鼠的影子后,失落万分的她低语了一句:“你看,这里一只松鼠都没了,以前这个时间点,它们都会出来觅食,肯定是昨天受到惊吓,今天跑光了。” 事情发生在3月5日16:10,姚小姐说,她当时正巧站在船头,将事发经过看得一清二楚。  她说,动手打下松鼠的男子约45岁,个子同她差不多高,外地口音,上身穿一件深米黄色的西装。男子身边还站着一个身材微胖的妇女,应该是男子的妻子,男子动手时,她正乐呵呵地啃着一根玉米棒。 “当时香樟树上只有一只松鼠,它头朝下攀爬在主树干一半的位子,正一心一意吃着游客喂它的花生。”姚小姐说,突然,男子用很快的速度跳进了围栏里,抡起左手朝眼前的松鼠扫去。松鼠一下子被甩在男子的脚边,男子急忙用双脚“稳稳”踩住了松鼠。 “他左脚踩住了松鼠的尾巴和屁股连接处,右脚踩在松鼠的整条尾巴上,一边踩一边高兴地大喊‘抓住了!抓住了!’”与此同时,男子的妻子也大笑起来。 松鼠挣脱后跳上树但因为伤势太重又重重摔下 看到这一幕,姚小姐说自己完全惊呆了。 “一边笑,男子一边弯下腰想去捉松鼠,大约是脚松了松,松鼠趁机逃了出来,一下子跃到男子的左肩上。”姚小姐说,松鼠的惊慌乱蹿再次逗乐了这对夫妻,他们的笑声引来很多人围观。 松鼠在男子左肩停留片刻后,再纵身一跃,跳到了边上一米多高的香樟树树枝上,然后一动不动地待着。 “我心里一急,连忙跑过去看,它的眼睛不知怎么一直紧闭着。约莫过了一分钟,树枝上蹿来另一只松鼠,大概受了惊,这只受伤的松鼠竟从树上掉下来了。”姚小姐说,松鼠摔在地上后便再也没了动静,这对夫妻也随后离开。 而更让姚小姐没想到的是,周围有些孩子看见松鼠不动了,竟纷纷捡起围栏里的石子砸它,直到被家长们制止。 围观的人群中有一位好心的大妈,瞧见松鼠许久不动后,跨进低矮的围栏,走到松鼠身边,想用手把它放回树上,可惜松鼠再也不会动了…… 姚小姐说,自己起初是一个人在游船上,又不断有游客登船,所以没办法走开,后来有同事上船,她才能抽空跑到香樟树下看松鼠的情况。因为没有及时制止那男子的行为,她这两天一直很内疚、伤心。 可爱的松鼠遭遇如此不测  网友纷纷谴责伤害松鼠的男子 事发当天,姚小姐将松鼠的遭遇放到了网上,这条微博在网上引起热议,截至昨晚9点半,已被转发2778条评论627条,大家无不谴责动手伤害松鼠的男子。 @Yingzhiiiiiiiiii:松鼠好可怜啊。中国也应该成立动物保护法,这些人应该抓起来。没有素质,真可怕呀!
首页 3 4 5 6 7 8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