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氏梅花岛主 梁氏梅花岛主
关注数: 64 粉丝数: 106 发帖数: 2,671 关注贴吧数: 8
梁彦光造福一方梁彦光造福一方 梁彦光,字修元,西魏安定乌氏(今泾川县境)人。西魏文帝大统末年,他人太学读经史,17岁被征为秘书郎。北周武帝时,梁彦光任小驭下大夫,因母去世回家居丧。不久他回京任小内史下大夫。北周武帝建德六年(577年),他升任御史下大夫,随武帝出征平定北齐,因功封开府阳城县公,食邑千户。宣帝即位后,他升任御正上大夫。不久他又升柱国、青州剌史,因帝崩未就任。隋文帝开皇元年(581年)二月,杨坚取代北周,梁彦光任岐州刺史。他勤政爱民,州境内五谷丰登,百姓安居乐业。十一月,杨坚巡岐州,下诏表彰其政绩,诏书中说:“四海之内,凡日官人,慕高山而仰止,闻清风而自励。”之后,隋文帝给梁彦光赏粮500石、布300匹、御伞1把,后又赐钱500万。数年后,梁彦光调任相州刺史。相州原为北齐都城,北齐灭亡后,官绅、文士大都迁入关内,商贩、工匠、“贱民”聚居州城,人口众多,民情复杂,社会动荡。梁彦光沿用治理岐州的办法治理相州,脱离实际,政绩不著,有人编歌谣讽刺他无能。杨坚听信传闻,罢了梁彦光的官,一年后起用为赵州刺史。但梁彦光请求朝廷允许他再回相州,革新吏治,以报圣恩,杨坚允准其请求。相州豪强听说梁彦光要回来,背地里莫不加以嘲笑。梁彦光回到相州,立即明察暗访,严惩不法之徒,使全州震动。为了广施教化,他下令地方设立学堂,并用自己的俸金聘请教师,让青壮年入学读书。同时,他定期到学校考察,奖勤罚懒。每当朝廷开科取士,梁彦光都要宴请应考士子,上京时还要存郊外设宴送行,并提供路费,以资鼓励。由于梁彦光恩威并用,教化有方,相州民风逐渐好转,社会趋于安定。隋文帝开皇十三年(593年),梁彦光病逝于相州,终年60岁。(志文)。抄录于《北史》供宗亲阅读
“肇自姬氏,锡自魏都”何解? 派演豫章,学承宗国;荆楚群分,源流集合,。探本则肇自姬氏,穷源则锡自魏都。沐教泽于杏坛,,万年享祀;颁殊恩于枫陛,千乘封侯。甘雌伏则赁冲庑下,热不由人;庆鸿飞则树帜状头,惠而好我。咏到《五亿》,孤愤与离骚同慨;歌传《七序》,素餐合尸位俱惭。” 提两个问题求教: ①此序写于清朝乾隆年间,此时安定梁氏其源流世系,应该较为清晰明白,而且作者是进士出身,并且知道梁鸿写《五亿》诗,也明了梁竦写了《七序》,这一族是安定宗支(扶风一族与安定同宗),他写序文时应当这样行文:探本则肇自赢氏, 穷源则锡自夏阳,但另人费解的却是这样写:“探本则肇自姬氏,穷源则锡自魏都”。这不是说梁竦的一族梁氏,是周王室嫡系子孙姬唐的后裔吗?而且是毕万魏国演变而来大梁的梁氏。这又作何解释?②写序者肯定看清楚托写序梁氏世系来龙去脉,才动笔依谱而写,托写序文完稿之后,梁氏族人一定过目审核,绝对无致命错误,才放到谱上去。写序言者据谱而写,可以推断当时梁竦某一族 ,他们认为其家族姓氏是来自姬唐,发于魏都。这又是怎么回事? 注明:①豫章,汉设置的郡,古属楚。唐改设洪州,又称都督府(即今南昌),“豫章故郡,洪都新府 ”出此。②荆楚—古时特指湖北。③姬—周平王的儿子姬唐封于南梁,今甘肃陇西一带,其后代就以梁为姓。④魏都—战国时魏(梁)国都城,在今河南省开封市西北,魏惠王三十一年(前339)魏都自安邑(山西夏县北)迁此。隋唐以后又通称开封为大梁,后改称汴梁。⑤枫陛—指皇宫阶级,这里指皇帝颁发特殊荣誉“千乘侯”给鱼叔鱼公。⑥雌伏—象雌鸟一样伏在那儿,指梁鸿隐于吴地。⑦庑—堂屋下周边小屋,此处指梁鸿:“遂至吴,依大家皋伯通,居庑下,为人赁舂”。⑧状头—第一名,状元。⑨素餐—白吃。⑩尸位—空占职不尽职守,象死人一个。仅供参考 2013724
祖传旧谱名贤仕官摘编之一 祖传旧谱名贤仕官摘编之一一世祖:康公,乃周朝秦仲之少子也。辅周平王伐西戎有功,平王思之,恩封公于夏阳之梁地,以地为姓,号曰梁伯,以国为氏。夏阳秦邑名也,今改为韩城县,属陕西省延安府安定郡乃夏阳之故郡也,夏阳原属安定管属,我梁姓自始以始矣。淑配陈氏。 三世祖:许公,字益耳,授晋大夫,居河东。 八世祖:鳣公,字叔鱼,从学孔子以信友博家俗著名,七十二贤之列,齐之千乘, 晚年迁于鲁之曲阜。在西汉时,孝景皇帝初封乘侯。 九世祖:周公, 讳聪,字子襄,从学曾子,首徒,曾子尝以大勇告之。后从祀孔庙。 十五世:里公,官为秦大夫。 十六世:寿公, 讳有常。周赧王时,为秦大将军,每战必胜,攻必克。与士卒同甘苦,颂之。 十七世:干公,字立贤,袭父为秦大将军。 十八世:文相公,官为陈徙中尉,曾与楚王同义起兵,讨暴秦。 十九世:婴公,汉高祖时为大将军,食邑新安,封为新安侯。封侯之事,史记并记载。 二十世:惠公,汉文帝时,官为洛阳太守,后为中大夫。 二十三世:壮公,字子行,号芝亭。汉昭帝举贤良入太学士。世谱是公所作。 二十六世:镐公,东汉时为元驿亭长。 二十八世:统公,字仲宁,号甘亭。辅汉文帝时,中兴有功,官为骠骑大将军,先封义城侯,食户八百户,次封高山侯,继封陵卿侯。 二十九世:松公,字伯孙,袭父为陵卿侯,官至博学士。 三十世:觉公,尚公主,官为驸马校尉 ,虎贲中郎将,袭陵卿侯。 三十一世:竦公,字敬叔。汉文帝时,文学清高之士,帝聘之不就,袭封陵卿侯。肃宗皇帝纳其二女为贵人。孝和皇帝即竦公之女所生也, 和帝追母,封为皇太后,封公三子为侯。 三十二世:才公字居仁,封为永昌侯。 三十三世:商公,字伯夏,袭封永昌侯。孝顺帝纳其第二女为贵,阳嘉元年壬申正月,立公女为皇后,四月以公女为执金吾。四年乙亥四月,拜公为大将军。公能虚己进言,谦恭好士,京师为梁良辅,至永和六年,公甍。 三十四世:冀公,永和六年继父为大将军。恒皇帝和平元年庚寅,正月封为襄城君。延熹二年己亥公妹死,七月公遭其祸。 三十四世,不疑公,官为河南尹阿衡之任。 三十五世:组公,尚公主,官为驸马校尉。二子六孙二卿三尹,没于延熹二年。 三十五世:鸿公,字伯鸾,配孟光。…公出关过京师作《五噫歌》,改姓与妻孟光潜隐霸陵,窜匿吴地,举案齐眉,清操自守。 (未完待续)
祖传旧谱名贤仕官摘编之二 祖传旧谱名贤仕官摘编之二三十八世:桂华公,晋怀帝时,官为衮州御史。 四十四世:彦光公字修之,梁武帝时,为岐州御史。居郡多祥瑞,嘉禾连里,出于其境,奏课天下第一。 四十七世:泉公,官至阁下舍人。 四十八世:文贞公,有隐德,唐时中进士,称为孝友。 四十九世:骞公,唐时举孝廉、方正, 官为中书舍人。 五十世祖:震公 ,唐时登进士第。因唐乱避乱,过江陵,高季兴爱其才,留之欲陷以官,公坚持修身,称唐进士为高王府宾客。公后退居鹤州筑室,常披鹤氅,称荆台隐士。 五十世祖:爽公,官至左台御史,正式立朝,百僚敬惮。 五十一世:宪公 ,官至秘书郎。 五十二世:健公,封为礼部 职,其三世孙是崇义公。 五十三世:幪公,中第十二名进士,官至朝散大夫,博学能文,有诗一百余卷行于世。 五十四世:弘靖公,官为御史,不避权要。 五十五世: 岚公,官至大理寺正卿,刑户右部侍郎。 五十六世:崇义公,官至礼部右侍郎。 五十七世:秉阳公,官至河南道,河南府洛阳县丞。 仝上 :希贤公,连科及第中进士。 五十八世:①旋公,官至浙江按察使。②永思公,官为龙图阁大学士。③正端公,官为提点左京刑狱。(并列同辈) 五十九世: 灏公,字太素。太宗皇帝,雍正(熙)二年乙酉科中状元,时年八十有二矣(今说二十二岁)。拜翰林院大学士,,知开封府寻擢书院监临。 六十世:固公,宋真宗祥符元年戉申科,中状元及第。拜著作郎。 仝上 适公,登进士及第,官为尚书右丞相,观文殿大学士。谥曰庄肃。 仝上 笏公,中进士及第,官为福州知府。? 六十一世:鼎公,宋太宗淳化皇帝时,官为殿中丞。出为吉州知府,擢知制诰,赐绯衣犀带。 六十二世:焘公,登进士及第,拜翰林院大学士,寻擢中书侍郎,右丞相同平章事。后以子邵之说,遂赐于岭南,与子孙迁于南雄府,居珠玑里。谥忠肃。 (待续)
祖传旧谱名贤仕官摘编之三 六十二世:子美公,官为吉州治下。宋嶶宗皇帝大观二年丁未为礼部尚书,宣和四年壬寅正月,加开封府仪同三司,封侯。戉子二年八月归田。 六十三世:①弘辅公乡试第三名,会试亦中第三,殿试中二十二名,不仕。②弘轼公官至福建福宁州,居缙云县。③洲公,号和宇。赐进士及第,官至国子监博士,世谱是由公手重辑。 六十三世:绍公,字继美,号 碧林。宋进士,官为广东提干使事。… 六十四世:汝嘉公,字仲谟,号赛峰,生于宋宁乙酉年三月十五日,卒于辛酉年十月初五日。中进士及第,提干太平观明府知州,兼浙江沿海训置使,…官至宝文殿大学士加太师缙云侯。食邑二千五百户。 六十四世:①抚民公,宋进士,官至吏部尚书,给事郎中。②爱民公,官至福建福州知府。无嗣,育区甥以继后。 六十五世:永保公,登进士及第。官授通议大夫,登闻筒院大学士,通政使司。 六十六世:①锁公,字熙载 ,号禹能,宋嶶宗大观三年,壬辰科中进士及第,授通直郎,归善县令,升节度使。 六十六世:②南溪公,讳彦雄,字绍渊,又讳奇英。宋高宗绍兴时,登进士及第,敇授中顺大夫,任泉州福州御史,后升待郎。绍兴十三年施金五百两,造桥于天后之南。 说明:①以上资料原文抄录自家存老谱,其题目为《梁氏世系历代名贤仕官列下》。各世系,所列名贤仕官都有多名,有的多至六、七人,本人仅只择取其一、二抄录。其中有的是父子关系,有的不知道是何关系。因原文抄写,名字、功名、官爵是否真实,本人不清楚。抄录于此,目的是提供信息,让修谱者或许有一点用处,仅此而已。②有的世系缺失,可能是平民百姓,既非名贤也不是仕官,故多代(世系)不在列。③所有在列先祖也非同一支系,只要是明星,一并上榜。
一篇现代气息的《梁氏族谱序》 巍巍华夏,屹立东方,齐鲁圣地,古韵流芳。有鲁南枣庄兮,灵岩厚土,盛世歌扬。千年煤都,生机勃发;条条电网,伸向八方;水泥石膏,建材之乡;能源基地,五彩流光。小麦玉米,大豆高梁;山楂板栗,硕果飘香;农林牧副,多业并举;商贸流通,日益欢畅;临抱犊固山山势突兀兮,借古运河百舸摇桨;观驿城石榴园奇树秀水兮,赏微山湖杨柳惠风和畅。求改革开放展经济活力兮,谋科学发展谱和谐社会之新章。 逢盛世兮追念远祖,探源流兮敬仰炎黄。人文初祖开五千年华夏文明,夏阳古国创三千载梁氏辉煌。康伯公忠心护国廷百六十年梁山伟业,东原祖从学儒术列七十二贤名士。霸陵隐居,安定崛起,塑梁塑血脉之铮铮风骨;两宋风光,洪洞移民,播梁氏之后裔声名远扬。泱泱华夏,荡荡五洲,群贤毕集,精英倍出。大陆逄改革之盛势世,神州振威,耀中华民族之光。 枣庄梁氏宗亲,居盛世而修谱;明礼仪而兴邦。旁证博引,广查资料,;工程浩繁,不余遗力。众宗亲应者如云集,鼎力齐心,成就新谱典章。昔峄州历史悠久兮,人杰地灵,美誉流芳;今枣庄谋划新城兮,阔步高歌,异彩飞扬。余子不才,学识浅薄,应宗亲宗贤诚邀作序兮,诚恐诚惶。粗陋文字,聊补谱序,以全书章。望我族同心协力,团结奋进,共谋福祉,永享安康! 作者梁剑章 抄录自《东原梁氏》
首页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