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yangame fyangame
关注数: 18 粉丝数: 33 发帖数: 2,135 关注贴吧数: 16
破戒苾刍[破戒比丘 破戒僧] 佛经中说,虽是 破戒比丘,仍足为 人天之师,所以不得分别高低,更不得妄加批评。----《戒律学纲要》 圣严法师著 看了这句话,于是找佛经~ “ 又善男子,于我法中而出家者,虽破戒行,而诸有情睹其形相,应生十种殊胜思惟,当获无量功德宝聚。何等为十?...  “复次,大梵, 若有依我而出家者,犯戒恶行,内怀腐败如秽蜗螺,实非沙门自称沙门,实非梵行自称梵行,恒为种种烦恼所胜败坏倾覆。如是苾刍,虽破禁戒行诸恶行,而为一切天、龙、药叉、健达缚、阿素洛、揭路荼、紧捺洛、莫呼洛伽,人非人等,作善知识, 示导无量功德伏藏。 如是苾刍,虽非法器,而剃须发,被服袈裟,进止威仪同诸贤圣;因见彼故,无量有情种种善根皆得生长,又能开示无量有情善趣、生天、涅盘正路。... “大梵, 譬如烧香,其质虽坏,而气芬馥,熏他令香;破戒苾刍亦复如是,由破戒故非良福田,虽恒昼夜信施所烧,身坏命终堕三恶趣,而为无量无边有情作大饶益,谓皆令得闻于生天涅盘香气。 “是故,大梵, 如是破戒恶行苾刍,一切白衣皆应 守护、恭敬、供养。 我终不许诸 在家者,以鞭杖等捶拷其身,或闭牢狱,或复呵骂,或解肢节,或断其命!我唯许彼 清净僧众,于 布萨时或 自恣时,驱摈令出;一切给施四方僧物、饮食、资具,不听受用;一切沙门毗奈耶事,皆令驱出,不得在众,而我不许加其鞭杖、系缚断命。” 尔时,世尊而说颂曰: 瞻博迦华虽萎悴,而尚胜彼诸余华; 破戒恶行诸苾刍,犹胜一切外道众。 ... 佛告尊者优波离言:“ 我终不许 外道、俗人举苾刍罪!我尚不许诸苾刍僧,不依于法,率尔呵举破戒苾刍,何况驱摈?若不依法,率尔呵举破戒苾刍,或复驱摈,便获大罪。优波离, 汝今当知有十非法,率尔呵举破戒苾刍,便获大罪;诸有智者,皆不应受。何等为十?... 如是十种,名为非法率尔呵举破戒苾刍,便获大罪。设依实事而呵举者,尚不应受,况于非实?诸有受者,亦得大罪。
众生太苦了~ 无话可说 @越学佛越迷茫 你的问题,在于自己没有按照佛说的话去做啊。 所有佛经,我所见的,都是从“如是我闻”开始,到“欢喜奉行,作礼而去”结束。 修学佛法的三大次第:闻思修。 首先是多闻,我们没机会听法,自己看佛经,看典籍总是可以做到的。 因为佛说法都是对当时当地的受众说的,不是对我们这些其他人说的。佛说法是随类宣说,我们与那些受众不是同一类,自然看那些佛经就会有疑惑;看对我们这一类受众说的,就觉得格外契合。 看佛经之后有疑惑,很正常,所以第二步是“思”。但是我等末法众生,钝根福薄,自己思考似乎太困难,于是多看佛教典籍,或其他书籍,触类旁通,找到那些正好与我们契合的,或者正好能解决疑惑的书,这样就解决了自己思考不明白,走进死胡同的僵局。 所以,前提还是多闻。 这或许就是佛经以“如是我闻”开头的另一个含义吧。 你知道,佛除了讲最终成佛的出世间法,还为那些只求人天福报的人讲世间法吗。佛说世出世间一切法。 魔波旬,前世确实是大善人。他“欢喜奉行”了佛所说的世间法,于是他成了他化自在天的王。他投生天界,是他的福报。他的福报好到,他的快乐,欲求,都不用自己解决,通过其他众生就解决了。具体的,佛经有说,你比我知道的更清楚。 这是他的福报,也是他的业。他在享受福报的时候,也在为后世的去向造业。造了什么业,只看他被叫做“魔王”就知道的差不多了。当然,佛经说的更详细,你比我知道的更清楚。 看你对行善的疑惑,就知道你不了解佛所说的,发愿的重要性。 闻思之后就该修了,怎么修?信愿行。 相信佛所说的。相信按佛说的去做,就能得到“想要”的结果。 看清楚,是“想要”。你想要什么结果? 波旬“想要”人天福报,于是他“欢喜奉行”之后,得到了人天福报,福报好到了天顶。 有人“想要”解脱,脱离生死苦海,有人想去西方,有人想要普度众生。 于是,由于每个人的“愿望”不同,同样的行善,就导致截然不同的结果。但无论如何,这结果都是你“想要”的。在善还没行之前,结果已经确定了。 就如你救人一命,那人一定要报答你。如果你想要手表,那人绝对不给你自行车;如果你想要自行车,那人绝对不会给你手表。 想象一下,如果你被人贩子拐卖了。这时**来救你,把你救了,还给你钱让你回家。结果你最终没能回到家,因为一场突如其来的车祸,结束了你的生命。 如果这一切已然注定,你是否希望**来救你?也许一辈子在不见天日的矿井里干活,累死了,被抛尸荒野,让野狗吃掉是更好的结局~或者,被解剖卖掉器官,然后被抛尸荒野,让野狗吃掉是更好的结局~ 你可以站在那条鱼的角度,好好想一想,自己希望怎样,反正左右是个死。 梁武帝的故事,还得从多闻入手啊。道理从我们嘴里说出来没有力量,佛说的才有力量。 佛头疼的故事看过吧,也是佛经讲的。佛自己也说了,如果不是已经成佛,现在他就不是头疼了,就得送命。梁武帝还没成佛,所以他送了命。 你讲的太监的例子,你也说了,他那是“恒顺自己的主子”,对众生,你也说了,那是“杀人放火”“亲爹亲娘的眼睛挖出来”。你也不觉得这样叫“恒顺”吧,为什么非要说成“恒顺”呢~ 佛讲的忍辱,是发自内心的。不是表面一副听话的样子,心里想的却是另一回事,要内外一致才是如法。 忍辱是对自己讲的,如果那几个流氓猥亵的是你自己,你当然可以忍辱,趁机修行。但他们调戏你的女朋友,如果这都能忍了,还要女朋友做什么。佛菩萨能忍,所以佛菩萨没有女朋友~ 而且,佛菩萨是救苦救难的,如果你的女朋友乐在其中,当然不算是苦难,也不用救;如果女朋友不愿意,自然对她来说,就是遇到了苦难,这时候,男朋友都不来救她,到底谁应该“回家抱着佛象哭了一晚上”~ 最后,佛抛弃妻子,远离父母,佛在《佛说不可思议因缘经》中有解答。 你不知道吧,佛后来连他的小孩也剃度出家了~
首页 1 2 3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