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罗汉 铁罗汉
关注数: 30 粉丝数: 117 发帖数: 312 关注贴吧数: 22
冰彩玉髓(转从我收藏的印尼料看印尼玉髓) 印尼---对于玉髓的爱好者来说,是个圣地,比较神迷的地方。因为她是优秀的玉髓产地。图片来自:岁月无痕0319的百度相册只要你玩玉髓有段时间,你就会听到人们谈起印尼玉髓,也就是冰彩玉髓。据说,最先是由台湾的一个珠宝公司的勘探人员,在印尼找宝玉石矿时发现的。加上,印尼华侨中台湾人又占大多数,所以印尼玉髓毫无悬念地在台湾的珠宝人手中,制作成首饰制品,广为传播开来。 为什么那么优秀品质的玉髓产自印尼呢? 这和印尼的地理环境是分不开的。 印度尼西亚由太平洋和印度洋之间17508个大小岛屿组成,火山有400多座,其中活火山有77座。世界上有两大地震带,是一个多地震的国家。看到这里,估计大家心里就明白了,地震火山及不稳定的地壳活动,是产生珍贵的珠宝玉石的一个条件,也不是说是必要条件,但这种地质条件下比较容易产生宝玉石。 一、产量及储量。 这是个不好回答的问题,从我接触玉髓以来,我通过各种途径打听印尼玉髓的产量及储量,但至今没有找到一个权威点及靠谱点的答案。毕竟,我们离印尼有点远,各种文化交流也不是那么顺畅。 我为什么从一开始就那么关注它的产量及储量呢? 因为产量决定了它的现实价格,储量决定了它的未来潜力。 一个玉种若有远大的前途,量就要保持在一个合理的尺度上。有人会说,量越少越好,物以稀为贵,最好全世界就只我手中这一块,成为孤品,那就牛了。 不可否认会有这种情况,但,那样只能在极少数个别人手中传递,对于大部分只是普通的百姓来说,几乎没什么意义。 量太大了也不行,严重影响它的未来价值及潜力。试想,若是翡翠满地都是,它还会那么高的价位吗?去过缅甸的人回来说到,缅甸人很多将翡翠原石当成盖房子的石料,一位朋友还在一偏僻小村看到一个衣着简陋的小女孩戴着一个满绿的翡翠手镯。可见,若是满地都是的话,它在人们眼中就没那么精贵的了。 所以,对于一个玉种来说,量少了不行,量太大了也不行。 目前打听及判断得到的零零散散的信息看来,印尼玉髓量还是有的,但并不是那么的多。若如马料那么多量的话,我想印尼政府也不会基于保护资源考虑而禁止这类原石出口了。既然他们禁止,也从侧面反映出印尼玉髓并不是想像中的那么多。 我也和几个印尼的华侨朋友联系过,也让她们拍了些印尼 的原石照片发给我,结果看后,多少有点失望,品质好的并不多。 但就潜力储量来看,应该还是有的。毕竟印尼有1万多个岛,很多岛都还尚开发勘探,既然形成条件相近,总会在那么多岛上发现有新的矿藏的。即使岛上不多,还有岛和岛之间的广大海域呢?
首先要认识到 —天然水晶的缺憾美 100%完美的天然水晶是没有的,所谓完美也是相对而言的完美。 1、冰裂纹:这是对于通透形的水晶来说的,就是其内部视觉上象是有裂痕,有点花花的感觉(有时还会有变彩效应);天然水晶的结晶过程是不会产生冰裂纹的,据推测,应该是水晶在成长的过程中,可能是遇到地震或是地层的挤压(地球内应力)而产生在其内部的一些“痕迹”而已(原子排列发生错位),并不是裂痕。比如粉晶、紫水晶、白水晶球、柱等都很常见。2、棉或云雾:这也是对于通透形的水晶来说的,就是其内部本来是应该通透的但看上去却不通透,有雾蒙蒙的感觉或是感觉里面象有棉絮状物质一样,最常见的就是在钛晶、金发晶里面最多了,通常佩戴一段时间后会逐步散开而越来越通透(实际并不一定是散开,可能由于人体分泌的体液将水晶表面的光泽和透明度提高,看上去透明度提高)。3、矿缺:主要指水晶表面感觉像坑洼的地方,是水晶在成长过程中自然形成的而并非是人为造成的损伤(本来包有其他矿物晶体,由于表面抛光,使矿体脱落,留下空位)。绿幽灵、钛晶、金发晶上都比较常见。4、损伤:是指水晶由于加工过程或不小心摔掉、碰撞等原因人为造成的损坏。这是最不幸的情况了。还有一个常见问题是,很多朋友对手链各珠子尺寸大小存在差异很不理解,一般情况下,这是很正常的现象,一方面,天然水晶在加工过程中,受材料的限制而造成差异的产生,越稀有的材料就越常见;另一方面,极少数也可能是由于加工工艺所造成,无论哪种情况,仅是美观的问题,而不影响其应有的作用。 需要说明的是,近乎完美的与有较明显瑕疵的天然水晶的价值可能差距巨大,越稀有的水晶差距越大! 水晶的佩戴方法 基本的原则是左入右出,主要是看晶石本身是属于投射性(放射性)或是吸纳性的能量。 如果是吸纳性应该带在左手,如果是投射性应该带右手。 投射性水晶可以放出能量吸引一些磁场,吸纳性水晶可以吸纳凝聚一些能量。 据说,吸纳性水晶-左手为:紫水晶、玉髓、萤石、玉、月光石、橄榄石、粉晶、蓳青石、海蓝宝、舒俱徕石、蓝纹玛瑙、白色或透明方解石、青金石、孔雀石珍珠。 投射性水晶-右手为:琥珀、紫黄晶、白水晶、黄水晶、石榴石、带发水晶、虎眼石、绿幽灵、碧玺、红纹、红玛瑙、东陵石、金黄色方解石、黑玛瑙、黄玉、黑曜石(五行缺水者,黑曜石可带在左手)。 其中,发晶分类:白兔毛、黑发晶、金发晶、红发晶、绿发晶、红绿发晶、多色发晶。 水晶手链的行业标准 尺寸大小和粒子关系(下面8mm 指单个圆珠的直径,其他同理)   a、8mm 22粒 周长 17.6cm   b、10mm 18粒 周长18cm   c、12mm 16粒 周长19.2cm   d、14mm 14粒 周长19.6cm   e、16mm 13粒 周长20.8cm   f、18mm 12粒 周长23.6cm   g、20cm 12粒 周长24cm 以上资料由水晶吧jeson910 吧友提供。 希望各位继续补充,查缺补漏,互相学习。
那天“郭少”的表弟拾到一块石头, 拿来我看,很是稀奇,于是留心查阅,果然发现,应该是月光石。 借此机会,转帖一篇,普及共享。 首先了解月光石的大家族1.月光石属于长石类,英文名字:Feldspar 由德文的Feldspath演化而来。Spar是裂开的意思。同时也说明了尝试具有不完全解理的特性。长石是无水框架结构硅酸盐矿物,长石族产出于各类岩石。他大约占了地壳重量的50%为其体积的60% 是一种重要的造岩矿物,在自然界广泛存在。主要为Na,Ca,k,Ba的铝硅酸盐 2.长石一般分为2大类:钾长石系列和斜长石系列 钾长石系列:正长石 透长石 微斜长石 歪长石 斜长石系列:奥长石 中长石 拉长石 培长石 钙长石 (正长石 透长石为单斜晶系;其他为三斜晶系) 3.长石组宝石定义:色泽艳丽,有名度高。无裂纹。块度较大均可作为宝石,并且长石组宝石还有特殊的光学效应如月光石 日光石 拉长石等等—月光石—日光石—拉长石 4.光学特性 颜色:长石通常是无色至浅黄色,绿色,成色。褐色。颜色与其中的Rb Fe 矿物包体和特殊光学效应相关 透明度:透明至不透明 抛光面为玻璃光泽,断口呈玻璃至珍珠光泽或者油脂光泽 硬度:摩氏硬度6~6.5 密度:2.55~2.75 月光石的内部显微特征:节理发育,可见两组解理近于垂直相交排列构成的“蜈蚣”装包体。指纹状包体,真装包体 特殊光学效应:月光效应 晕彩效应 砂金效应 星光效应—月光效应 晕彩效应—砂金效应—拉长石星光效应 长石宝石品种主要的宝石有: 正长石中的月光石微斜长石的绿色变种天河石
我的八月——汕头玉雕学习经历 第一回:缘起 今年我刚过而立之年,研究生毕业后从重庆回到云南,成为了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主要教授设计课程。说实话,刚做老师的那些岁月,我很有激情,认真准备,力求完美,得到了一些认可与好评。可岁月的磨石总会让你去皮,去脏,去裂,整形。作为一个教授设计的教师,你必须时刻与市场接轨,换言之,你更必须是一名设计师,而且应该是出色的设计师。我不敢妄言自己是一名优秀的设计师,但一直以来,我从未停歇。从做设计工作室到广告公司,再到设计培训,从平面设计到室内设计,最后到房地产广告策划设计。就这样折腾了4个365天。每天忙碌于客户与电脑之间,每天带着我的小团队绞尽脑汁、通宵达旦的做着那些图形与创意的“游戏”。大概是2008年的年底,我们接到了“昆明玉器城”的一个广告案。翡翠,第一次进入了我的世界。 正如《阿甘正传》里所说:人生最有趣的就是你不知道下一秒会发生什么,你永远不会知道下一颗巧克力是什么味道。而生命的轨迹那样巧合和必然。“昆明玉器城”案子结束以后,机缘巧合,我又接到昆明一家很有实力的珠宝公司的设计案,第一次亲眼看到了传说中的“帝王翡翠”,也第一次看到15分钟赚取600W的翡翠交易。说实话,我很震撼。 大约是2009年的秋天,我见到了一位对我一生都极为重要的“老师”。与此同时,又一个重量级的广告案进入了我团队的工作进程“云南紫云青鸟珠宝产业基地”。因为要做方案,我翻看了大量的玉文化资料。最终确立主题,玉润天下。这时我才体悟到,玉、作为陪伴我们这个民族一同成长崛起的重要器物,其内涵与意义与我们这个民族的文化属性可谓息息相关。玉润天下,玉石,温润、平和、安静而不争。在历经千百年的搬运与凝练中,这些汲取天地灵气的玉石却如此的谦和与平静。中国人说,君子无故,玉不去身。玉石正因为其特有的品质和属性,一方面成为中国历史中帝王将相和文人雅士文化和气节的象征,另一方面,更是平凡人家里追求幸福吉祥,驱魔辟邪的灵物。也许,我们重写历史,玉石应该比陶瓷更能代表中国人心中的追求与信仰。 从2009年,我在学校的研究方向从纯粹的设计教学进入了另一个领域“民族民间艺术与现代设计”。简单的说,就是将云南特色的民族民间工艺在挖掘其文化价值的基础上与现代设计相结合,让传统的民族民间工艺在当代社会找到新的传承方式和载体。云南的特色民族民间工艺很多,从大理白族刺绣工艺开始,扎染工艺、蜡染工艺、银器工艺、石雕工艺、木雕工艺、乌铜走银工艺、锡器工艺、建水紫陶工艺、户撒刀工艺等等共计15项。当然,这其中也有一项重要的“玉雕工艺”。那时的我还对玉雕不太明了,于是我选择了云南德宏陇川的户撒刀工艺与鹤庆银工艺作为自己研究的重点。曾盘算着如何将户撒刀工艺重新包装设计推向海外,也曾今多次到大理鹤庆调研采风,准备做一个快乐的“小炉匠”。 还是在2009年,注定是这个2009年。前文中我提到的那位对我极为重要的“老师”,向我提出建议,合作成立玉雕工作室。这位“老师”作为云南玉石界的老前辈,非常专业而深刻为我的指出了目前翡翠市场存在的问题与机遇,那次交谈让我至今记忆犹新。记得那天“老师”借给我一本“台湾玉雕大师叶金龙先生”的书籍,并告诉我他和叶金龙先生知遇的故事。作为对我的鞭策与勉励,我清晰的记得老师当时对我说的一句话:你好就好在是一张白纸,就是这样,你可以跳出那些条条框框,走出一条自己的路。 于是2009年底,我解散了自己刚步入轨道设计团队,信心满满的走进了玉雕的世界。 现在回想起来,虽然自己现在依旧只是刚入门槛的“门外汉”,当比起当初的心境,我深刻的感受到那时的不拘于轻狂。 玉雕,真没有想的那么简单。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