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vel 8
又是《设计原理与方法》,
2006年的9月第一次上这个课程,今天算来,已经是第6次上这个课.
"设计是什么",一直是我乐此不疲和贯穿始终的问题.
时光飞驰,两年以后,终于有时间在这样一个宁静的晚上重新梳理那些思绪.
作为一个普通的高校教师,
作为一个教授设计的教师,
重复和模仿是最为深恶痛绝的两大天敌.
设计是什么?
这样一个经典但又让人"无奈"的问题,始终值得我们思考和玩味道.
把音乐调到那首自己很喜欢的Melody,
又一次进入这个"鸡和蛋的轮回"
面对科技和信息爆炸的今天,
设计无疑成为生产力的象征和代表.
无论是虚荣的现实替代物,还是人类文明的标志.
我们无法不得不接受"设计"已经以一种难以名状的速度渗透进我们的生活.
当我们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个词语依旧在进行各种界定的同时,
"创意产业"这个更为震撼的概念已经油然而生.
"创意产业"无疑是"设计"被多元化和全面化的最好代言.
美国学者在2006年初就提出21世纪,"知识不再是力量"的惊人言论,
而今天,"创意"成为了这个时代最为炙手可热的SUPER STAR.
对于正在学习和从事设计的我们. "创意"几乎是我们使用频率最高的设计词汇之一.
可当这个终究属于设计的时代,
我们不禁要问自己,
我们的创意在那里?
2013年02月09日 06点02分
1
level 8
第四个问题:创意的生命。
98年世界杯的主题曲:THE CUP OF LIFE。一首经典的足球歌曲,每每我们听到,那些热爱足球或者不热爱足球的人们都会被其中热情而奔放的旋律所动容。而且创意的生命,就是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追求。
这里,我们必须明确一个观点。设计必然是美好的。其实,对于设计的界定非常简单。三个字,真,善,美。设计是人类通过思考对自然进行的再一次的造物活动。目的只有一个,让人类的生活更美好。
所以,这就注定了设计必然是美好的,快乐的,激情的,更应该是充满诗意的。人类生存和生活,其根源都是追求幸福美满的生活。没有人愿意生来就去乞讨。所以,在培养自己的创意和设计习惯之前,培养和引导学生对生活和生命的热爱是我们首要应该关注的问题。
时代的步伐总会产生一些新的概念和人群。对于80,90后,产生了一种叫作“非主流”的意识群体。其实,我想说的是他们对于生活的理解其实肤浅且片面,但是这里我们没有权利和资本去过多的指责他们,存在既是合理。古人有少年不识愁滋味,为作新词强说愁的感怀,所以“非主流”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从古就有。这是一个过程,也是一个必然,我们大可不必担心。因为我们并没有在自己身边发现那些已经年过30的“非主流”。生活的压力和生命的轨迹会自然而然的为我们休正那些错误的坐标。
而每个阶段人的生命注定必须完成某些历程,对于“非主流”。其实从设计的角度来看,他们是一个很好的创意群体。因为他们用一些非常恰如其分的言语,状态和行为方式去诠释了这个阶段一些年轻人的所思,所想。更深层次的揭示了今天社会教育,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存在的问题和弊端。更用一种年轻的方式为我们展现了这个浮躁社会下的现状。
所以,面对设计,除了对于基础技能的学习和掌握以外,我们更多应该关注生活和生命的真正含义。
听很多人说过,自己想做一个演员,因为演员可以去尝试和体验不同的人生。而对于设计师。画家,诗人,哲学家,商人,演说家,冒险家,文学家,工程师甚至是阴谋家。这些不同的角色在我们自觉和不自觉,愿意和不愿意中自然的演绎。
2013年02月09日 06点02分
4
level 4
创意是个涵盖范围很广的名词,要素太多
我来补充一点内容,缩小一下范围谈创新,会略微简单一些
创新又可以延伸到很多范畴,思考方式是其中一环
很久很久很久之前,曾经看过一篇文章说,中国人与日本人坐在一起,谈曲别针的用途,能谈出来多少种
中国人谈了大概十多二十多种,日本人说,我可以举出来三千种
具体内容不作详述,其实,那个日本人的方式剖析开来也很简单,就是把曲别针分解为几个要素:大小、材质、颜色、状态等等等
然后把几个要素无限变化和组合,其实就远不止三千种
这里面可以看做是一个脑力游戏,当然,很多用途是不可行的,但是不妨,方向是对的。
这是我所认为的每个人都可以学习的方法之一。实际上,现在有个新新学科叫做可拓,不拉远了,再拉远就没边了
略举一个例子是曹冲称象,大象称不了,但是,如果大象能切块,就可以乘,当然,大象不能切块,但是,石头可以。
2013年02月10日 04点02分
7
level 4
实际上,铁罗汉上面谈的鼠标在停尸房里妖艳的祈祷,就是曲别针三千种用途的另外一版,抛开表层,手法一致
而这个方法,是孙正义当年挖第一桶金的方法,用此方法发明了多国语言翻译机,卖给了夏普赚了一亿日元。
我有个信条,凡是约定俗成的习以为常的流传至今的规矩、套路、约定、习惯,都是值得质疑、思考、变化、甚至推翻的。
如果什么东西都按传统来,往前看子刚同学早就该哭死了,现在看杨曦同学也该饿死了
为什么牌子非得四六非得方方正正?为什么非得是个白底?中间掏个洞不也挺好的么,椭圆形不也挺好的么,或者,不知道有没有人愿意尝试盾牌型,不一定好看,不一定难看,反正比率各是百分之五十
为什么主体非得是实的?虚的不也挺好的么?雕塑中本身就有正空间负空间这两个词,负空间为什么不能是主体?
设计中要素众多手法众多,做玉雕的同学们却死把住师傅教的那一套不放,当然,这里牵涉到个人的基础问题,倒也不能要求他们过多
2013年02月10日 04点02分
8
奥老师说的极对。以前传统的设计课程里有一门叫“家具设计”,这课里又有一个章节叫“椅子设计”。于是厉害了,所有学生设计的椅子基本都是四条腿的。我的天,谁说的椅子一定要是四条腿?椅子用来干什么?当然是坐。那是不是只要可以坐,并且舒适安全的都可以叫椅子?于是,这个章节改名为:坐的设计。
2013年02月10日 17点02分
回复 铁罗汉 :然也!附加一例,为什么要皮?因为证明这是籽料。为什么要是籽料?因为籽料肉质比较好。所以皮色真正目的是什么?肉质比较好。但是,人往往忘记了目的却记得开始,这就是重皮色却轻肉质的问题所在
2013年02月11日 12点02分
回复 Augustus_cn :非常赞同先生的很多观点.也很喜欢这个吧名.真心希望看到许多原创作品.请多多批评指教!
2013年02月14日 07点02分
回复 汕头玉雕 :哈哈.先生说的是.希望看到更多的交流.祝先生新年快乐!
2013年02月14日 10点02分
level 11
学习了、希望各位老师可以多发表相关的帖子、受益匪浅、
2013年02月28日 00点02分
13
level 3
比我大一时的老师讲的好,喜欢老师的风格,受到了启迪了感觉,谢谢老师
2013年04月11日 02点04分
15
欢迎常来~!
2013年04月11日 17点04分
level 7
老师,您好!我个人认为:“玉雕的灵魂是设计”后期的工序都是围绕它的,我们自学的从来不缺少热情和耐心。缺少的是设计入门,跟设计指导。而玉雕加工需要的就是持续不断设计。有了灵魂,就有了生命力。我想赋予石头生命力。请给像我这样的玉雕爱好者。指点一下,我们应该看那些书能过入门,能够根据材料设计好的作品。请给我们一棵种子,让它在我们思想中发芽。拜托了。
2013年05月06日 15点05分
16
level 11
学习学习,善于文字总结真好,以后我也多写写总结总结
2013年06月09日 15点06分
19
level 12
好!!!每天只签到不留言的,升级永远没有见贴就留言的快。
2014年04月02日 14点04分
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