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心爱李 真心爱李
关注数: 4 粉丝数: 47 发帖数: 2,512 关注贴吧数: 1
河上公老子道德经 东莱先生吕祖谦重校正 河上公章句卷一 体道第一 道可道, 谓经术政教之道也。非常道。非自然生长之道也。常道当以无为养神,无事安民,含光藏晖,灭迹匿端,不可称道。名可名, 谓富贵尊荣,高世之名也。非常名。非自然常在之名也。常名当如婴儿之未言,鸡子之未分,明珠在蚌中,美玉处石间,内虽昭昭,外如愚顽。无名,天地之始。无名者谓道,道无形,故不可名也。始者道本也,吐气布化,出于虚无,为天地本始也。有名,万物之母。有名谓天地。天地有形位、有阴阳、有柔刚,是其有名也。万物母者,天地含气生万物,长大成熟,如母之养子也。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妙,要也。人常能无欲,则可以观道之要,要谓一也。一出布名道,赞叙明是非。常有欲,以观其徼。徼,归也。常有欲之人,可以观世俗之所归趣也。此两者,同出而异名, 两者,谓有欲无欲也。同出者,同出人心也。而异名者,所名各异也。名无欲者长存,名有欲者亡身也。同谓之玄, 玄,天也。言有欲之人与无欲之人,同受气于天也。玄之又玄, 天中复有天也。禀气有厚薄,得中和滋液,则生贤圣,得错乱污辱,则生贪淫也。众妙之门。能之天中复有天,禀气有厚薄,除情去欲守中和,是谓知道要之门户也。养身第二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自扬己美,使彰显也。斯恶已;有危亡也。皆知善之为善, 有功名也。斯不善已。人所争也。故有无相生, 见有而为无也。难易相成, 见难而为易也。长短相较, 见短而为长也。高下相倾, 见高而为下也。音声相和, 上唱下必和也。前后相随。上行下必随也。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 以道治也。行不言之教, 以身师导之也。万物作焉 各自动也。而不辞, 不辞谢而逆止。生而不有, 元气生万物而不有 为而不恃, 道所施为,不恃望其报也。功成而弗居。功成事就,退避不居其位。夫唯弗居, 夫惟功成不居其位。是以不去。福德常在,不去其身也。此言不行不可随,不言不可知疾。上六句有高下长短,君开一源,下生百端,百端之变,无不动乱。安民第三 不尚贤, 贤谓世俗之贤,辩口明文,离道行权,去质为文也。不尚者,不贵之以禄,不贵之以官。使民不争。不争功名,返自然也。不贵难得之货, 言人君不御好珍宝,黄金弃于山,珠玉捐于渊也。使民不为盗。上化清静,下无贪人。不见可欲, 放郑声,远美人。使心不乱。不邪淫,不惑乱也。是以圣人之治, 说圣人治国与治身同也。虚其心, 除嗜欲,去乱烦。实其腹, 怀道抱一守,五神也。弱其志, 和柔谦让,不处权也。强其骨。爱精重施,髓满骨坚。常使民无知无欲。返朴守淳。使夫智者不敢为也。思虑深,不轻言。为无为, 不造作,动因循。则无不治。德化厚,百姓安。无源第四 道冲而用之 冲,中也。道匿名藏誉,其用在中。或不盈, 或,常也。道常谦虚不盈满。渊乎似万物之宗。道渊深不可知,似为万物知宗祖。挫其锐, 锐,进也。人欲锐精进取功名,当挫止之,法道不自见也。解其纷, 纷,结恨也。当念道无为以解释。和其光, 言虽有独见之明,当知闇昧,不当以擢乱人也。同其尘。当与众庶同垢尘,不当自别殊。湛兮似若存。言当湛然安静,故能长存不亡。吾不知谁之子, 老子言:我不知,道所从生。
《高上玉皇心印妙经》注解.闵智亭 高上玉皇心印妙经 上药三品,神与气精,恍恍惚惚,杳杳冥冥。存无守有,顷刻而成,回风混合,百日功灵。默朝上帝,一纪飞升,智者易悟,昧者难行。履践天光,呼吸育清,出玄入牝,若亡若存。绵绵不绝,固蒂深根,人各有精,精合其神。神合其气,气合其真,不得其真,皆是强名。神能入石,神能飞形,入水不溺,入火不焚。神依形生,精依气盈,不凋不残,松柏青青。三品一理,妙不可听,其聚则有,其散则零。七窍相通,窍窍光明,圣日圣月,照耀金庭。一得永得,自然身轻,太和充溢,骨散寒琼。得丹则灵,不得则倾,丹在身中,非白非青。诵持万遍,妙理自明。《高上玉皇心印妙经》注解—闵智亭  《高上玉皇心印妙经》,也称《无上玉皇心印妙经》,简称《玉皇心印经》或《心印经》。  《玉皇心印经》是我们每日功课必诵经典,是修道之径路,是“命功”修炼功法。按照经中所讲悉心做去,小则有益身心,大则证道登真。诵持不退,不但能开通妙理,渐悟真诠,且能感格高真上圣,资助道力。  “心印”者,即以心印道,以道印心,印无所印,心无所心。心印于事,则体必纷;心印于物,则体必淫。于无印,于无心,心从无宅,印从无精,一灵不昧,善果臻身。人本有心而自失之,人能印而自失之失非其失,则可有心;弃其所弃,则可能印。即知其心,既知其印。既知其印,即知非心有心。既知非心,即知有印非印。印不印印,心无心心,真神真气,合我真精,一元三品,是印是心。敛情敛意,忘见忘闻。三年乳哺,一纪飞升,如此真道,名得真心,真心一得,七窍皆灵。  上药三品,神与气精。  上药,是上品大药,非是寻常之药物。此经所讲的上药“神”、“气”、“精”,也不是思虑神、呼吸气、交感精,而是元神、元气、元精。元神君思虑神,元气母呼吸气,元精长交感精。其应在天,则神象日,气象斗,精象月。在地则神法火,气法土,精法水。在人则神载性,气载精,精载命。神浮而精沉,气居浮沉之间。精不外妄泄则元气混融,元气混融则元神安逸。三者既固,则鼎器渐完,鼎器既完,方可言修炼。  就一个人的形体性命来说,离开神气精,人就不能生存。所以说人的健康和智慧,都离不开这三者的维持。神气精三者,精是基础,《黄庭经》说“积精累气以成真”,精是身中液体物质,包括身中各脏腑中的液体。气有呼吸的空气和液体为火熏蒸熔化而成之气,如水蒸气。神是身中气化的微妙不可识见者,然而又是实有者,所谓“精气足则神旺”。此三者运行于身,人便不死。三者旺盛,人便健壮;三者损弱,人便衰病。所以说此三者为之上药。或谓:药须服用,才能取得药的功效,这种生命物质,譬之为药,将如何服用?《心印经》讲的就是如何服用,而服此上药将达到的超凡入圣方法。  恍恍惚惚,杳杳冥冥。  《道德经》第二十一章说:“道之为物,唯恍唯惚,惚分恍兮,其中有象;恍兮惚兮,其中有物;杳兮冥兮,其中有精;其精甚真,其中有信”。恍惚者神气之枢旋;杳冥者真精之胎蕴,此合三为一,乃太极之根,先天之宰,所谓从道妙一,孕玄分元,日月之所由判,天地之所由生也。  恍惚者指似来非来,若有若无,杳冥者深昧莫测也,这些联兆景象只有在“至虚极”、“守静笃”中体验之,稍纵即逝。虚极静笃,必须经过恍惚杳冥之时。恍惚杳冥之时,即是神气交礴而入于混沌之状态。在混沌状态中,则昏昏默默,不识不知。识神之思虑念想,人欲之喜怒哀乐,一概捐除,而造化之大炁,一往一来,一呼一吸,一收一放,一开一阖,尽于此际可以体验出来。当时景象,真有上下与天地同流之概。故恍恍惚惚、杳杳冥冥实为超凡入圣修道学仙的必由之路。恍惚中之象,杳冥中之精,亦即丹经所说的先天一炁,叫做药物。因此种药物,完全是由神气精三者混合一处;从恍惚杳冥中产生出来的,恍恍惚惚,杳杳冥冥,是由调呼吸之气,渐为胎息,摄取为先天之炁,这就是服炼长生大药。
《胎息经》注释.张义尚 胎者胎其神,息者息其气。胎字是指神之泰定,不动不摇,不忧不惧,不思不想,如婴孩之处母腹。息字是指粗气绝灭,外气不行,气既不行,自然百脉冲和,一片光明。气犹水也,神犹月也,月动由于水漾,神摇由于气牵。水澄则月明,气定则神慧,神气相抱,达于大定,而内丹自成,故曰“胎息”。    胎从伏气中结,气从有胎中息。   神犹人也,气犹马也,马载人驰,犹之气牵神动。故欲神定自在,有如孕妇之怀胎者,舍降伏其气,使气能归根蛰藏,莫由致也。《抱朴子》曰;“得胎息者,能不以鼻口嘘吸,如在胞胎之中,则道成矣”。朱子《调息铭》曰:“静极而嘘,如春沼鱼,动极而吸,如百虫蛰。春鱼得气而动,其动极微,寒虫含气而蛰,其蛰无朕。调息者,须似绵绵密密,幽幽微微,呼则百骸万窍,气随以出,吸则百骸万窍,气随以入”。《摄生三要》曰:“初学调息,须想其气,出从脐出,入从脐灭,调得极细。然后不用口鼻,但以脐呼吸,如在胞胎中,故曰胎息。初闭气一口,以脐呼吸,数之至八十一或一百二十,乃以口吐气出之,当令极细,以鸿毛著于口鼻之上,吐气而鸿毛不动为度。渐习转增数之,久可至千.则老者更少,日还一日矣”。气入身来为之生,神去离形为之死。   举凡生物,莫不有气,而命即寓于气之中,凡生物之所以有知觉、运动者,莫非气之运用也。无气则不能动,自成死物矣。凡蠢蠢者莫不含灵,灵者神也,而性即藏于神之内,无神以主,则有如木石,非死而何?故知人身之所以生者,气与神也。惟是此气与神,禀之于天,而又受天之陶铸,《阴符经》所谓天地万物之盗,及古哲云,天与之,天复取之,失其气,气尽而死也,皆指此。   知神气可以长生,固守虚无,以养神气。   此乃本经最要之诀。盖虚无者,即是致虚守静,更立玄牝之法。虚者虚其心,无者无其身,虚其心则神自清,无其身则气自静,能清能静,神气自养矣。然此非一赋可几者,必朝斯夕斯,动静一如,方能有成。故曰固守,言不可须臾相离,一刻怠忽也。   老子曰:“致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其复”。    《素问•上古天真论》日:“恬憺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    神行即气行,神住即气住。   此言神之与气,是一非二。无气则神无依,无神则气无主。神既为主,故神动即有气动,神不动,则气亦不动,如影之随形。经虽明言神气并举,阴阳两列,然修道之功,惟在阴阳合一,而固守虚无,即是致虚极,守静笃,又为合一之手段也。   若欲长生,神气相注。   神气合一而定,即是此节之旨。盖神行气行,气行精败,形因之衰矣。惟神凝气定,形随以泰,自然长生。    张三丰《道言浅说》曰:“大凡打坐,须将神抱住气,意系住息,在丹田中,宛转悠扬,聚而不散,则内脏之气与外来之气,交结于丹田。日充月盛,达乎四肢,流乎百脉,撞开夹脊双关而上游于泥九,旋复降下绎宫而下丹田,神气相守,息息相依,河车之路通矣。功夫到此,筑基之效,已得一半矣”。    心不动念,无来无去;不出不入,自然常住。   心不动念,无来无去,即是心定神凝之功。岂特无来无去,直须绝对待,离二边, 空三际,如如长住,住无所住方是。心不动则气不动,故继之以不出不入,自然常住,是气无出入,息灭尽定,心气不二矣。   勤而行之,是真道路。   《胎息经》自始至终不离神、气二字,有神有气则相守,忘神志气则入虚,功夫由浅入深,而效验则步步不同。学者如能格守勿失,勤而行之,则柔气功之道尽在是矣。   就《胎息经注释》答读者问   张义尚   1982年第3期《气功》杂志载拙作《胎息经注释》一文,多年来不少人来信赞我注释,比之《云笼七签》中葛洪所论和王文禄、幻真诸前辈所注超胜,但经中有些语句,尤其入手二句还不无疑义,希望我能更进一步地解释。其次,认为《气功》所载非全豹,希望我能把原作全稿复印出来,分惠于同好。回答如下:
王重阳内修真决(十论).佚名 八仙吕纯阳之弟子--王重阳。宋末元初,陕西咸阳人。亲传弟子七真人立全真派。张三丰以内修十论为太极根基。王重阳祖师之十论,亦本斯旨也。山中人得此训言,又何必另寻瑶草,别采仙花。即此是长生药。不老丹也。恭录之,以示后之好道者。以神筑基,去污除垢平息贪欲之念,复清静无为之真。神合太虚,阴阳五行之气,合于天地阴阳五行之气为一体,即天人合一之太极。以神化之动,自然圆合连贯,千变万化,神妙莫测,是为太极拳。千变万化之式,神而化之,如行云流水、涛涛不断,起无定式,收无定法。自由、自如、自在安然,是自然天赋人类自神所化之真太极拳。发挥人人自我之天赋,青出于蓝,胜于蓝。固守陈规、停滞不前,无新生命。应续真宗,创新迎未来。    一、 论打坐    【原文】坐久则身劳,既不合理,又反成病。但心不着物,又得不动,此是真定正基。用此为定,心气调和,久益清爽。以此为念,则邪正可知。若能心起皆灭,永断觉知,入于忘定。倘任心所起,一无收制,则与凡夫不别。若惟断善恶,心无指归,肆意浮游,待自定者,徒自误耳。若遍行诸事,言心无所染,于言甚善,于行极非,真学之流,特宜戒此。今则息妄而不灭照,宁静而不着空,行之有常,自得真见,事或有疑,且任思量。令事得济,所疑复悟。此亦生慧正根。悟已则止,必莫有思。思则以智害性,为子伤本。虽骋一时之俊,终亏万代之业。一切烦邪乱想,随觉即除。若闻毁誉善恶等事,皆即拨去,莫将心受。受之则心满,心满则道无所居。所有见闻,如不见闻,即是诸事万物不入于心。心不受外,名曰虚心。心不遂外,名曰安心。心安而虚,道自来居。    【释义】以坐为坐是守尸鬼。活人坐不卧,死人卧不坐。一具臭骨头,谈什么炼功课。一二三四五,二人守一土。解开此中意,便是西天祖。二人者即二目瞳神不外驰,神坐中央戍己土,巍巍不动稳如泰山即是坐。非肉体之功,是筑自我神基。以身体舒适来定时间。今非昔比,今古条件不一,法由心生,自然是道。坐以静思求理悟真宗为念,停思断想入顽空是练功之大忌。别生一念,幻境现前名为入魔。心喻镜,千形万相不碍明。千思万缕任来去,如如不动是坐功。舞台角色,喜怒哀思悲恐惊,演员意表形相,内心世界无动于衷。定静无为自然智慧生,心不在焉、视而弗见、听而弗闻,食而不知其味,即诚则灵,灵则明。以自心洗自心,返观内照,去污除垢,止念还虚,守一万事毕,胜似丹经万卷。此自然无为之坐。    二、论虚心    【原文】经曰:人能虚心,虚非欲道,道自归之。内心既无住着,外行亦无所为。非净非秽,故毁誉无从生。非智非愚,故利害无由挠。实则顺中为常,权则与时消息。苟免诸累,是其智也。若非时非事,役思强为者,自为不著,终非真学。何耶?心如眼,纤毫入眼,眼即不安。小事关心,心必动乱。既有动乱,难入定门。修道之要,急在除病,病若不除,终难得定。犹如良田,荆棘不除,嘉禾不茂。爱欲思虑,是心荆棘,若不剪除,定慧不生。此心无所托,难以自安。纵得暂安,还复散乱。随起随灭,务令不动,久久调熟,自得安闲。无论昼夜,行住坐卧,及应事接物,当须作意安之。若未得安,即须安养,莫有恼触。少得安闲,即堪自乐,渐渐驯狎,惟益清远。且牛马家畜也,放纵不收,犹自生梗,不受驾御;鹰 野鸟,为人把戏,终日在手,自然调熟。心亦如是,若纵任不收,惟益粗疏,何能观妙。    【释义】心是虚无真空○直系化分子○谓如来心。本自清静、本来空、唯独无偶○谓一性。感受客观物相,生一念 即受想行识,谓之人心。一念映万相,万想由心生。虚心本自不动,只是意识在心内行。意多 ,虚不增,无意,虚不减。不增不减宗归○。万变不离宗○,宗不变,千思万想正常能。认为自心乱,即是有二生 ,起心即是妄,有二即非真。生乱意识是一念之障,不生二乱,还是一念 纯诚。千思万缕、此伏彼起,来一千,去一千。来一万、去一万。心如镜如,千万之念是从一念生。千万之念灭在一念中。虚心之一念还是 念诚。千思万缕任来去,别生二念,即是一念纯诚。老子抱元守一念。释迦万法归一性圆明。孔子贯一念纯诚。大舜精一万法通。若将一念归无念,即是妙觉圆明万法通。一念还虚无,虚无还妙大神通。  
太上老君说常清静经 老君曰:大道无形,生育天地;大道无情,运行日月;大道无名,长养万物;吾不知其名,强名曰道。夫道者:有清有浊,有动有静;天清地浊,天动地静。男清女浊,男动女静。降本流末,而生万物。清者浊之源,动者静之基。人能常清静,天地悉皆归。 夫人神好清,而心扰之;人心好静,而欲牵之。常能遣其欲,而心自静,澄其心而神自清。自然六欲不生,三毒消灭。所以不能者,为心未澄,欲未遣也。能遣之者,内观其心,心无其心;外观其形,形无其形;远观其物,物无其物。三者既悟,唯见於空;观空亦空,空无所空;所空既无,无无亦无;无无既无,湛然常寂;寂无所寂,欲岂能生?欲既不生,即是真静。真常应物,真常得性;常应常静,常清静矣。如此清静,渐入真道;既入真道,名为得道,虽名得道,实无所得;为化众生,名为得道;能悟之者,可传圣道。   老君曰:上士无争,下士好争;上德不德,下德执德。执著之者,不名道德。众生所以不得真道者,为有妄心。既有妄心,即惊其神;既惊其神,即著万物;既著万物,即生贪求;即生贪求,即是烦恼。烦恼妄想,忧苦身心。但遭浊辱。流浪生死,常沉苦海,永失真道。真常之道,悟者自得,得悟道者,常清静矣。   仙人葛翁曰:吾得真道,曾诵此经万遍。此经是天人所习,不传下士。吾昔受之于东华帝君,东华帝君受之于金阙帝君,金阙帝君受子于西王母。西王母皆口口相传,不记文字。吾今于世,书而录之。上士悟之,升为天官;中士修之,南宫列仙;下士得之,在世长年。游行三界,升入金门。   左玄真人曰:学道之士,持诵此经,即得十天善神,拥护其神。然后玉符保神,金液炼形。形神俱妙,与道合真。      正一真人曰:人家有此经,悟解之者,灾障不干,众圣护门。神升上界,朝拜高尊。功满德就,相感帝君。诵持不退,身腾紫云。         
古人云: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不是不报,时候未到. 太上感应篇   太上曰:祸福无门,惟人自召;善恶之报,如影随形。   是以天地有司过之神,依人所犯轻重,以夺人算。算减则贫耗,多逢忧患,人皆恶之,刑祸随之,吉庆避之,恶星灾之,算尽则死。   又有三台北斗神君,在人头上,录人罪恶,夺其纪算。又有三尸神,在人身中,每到庚申日,辄上诣天曹,言人罪过。月晦之日,灶神亦然。   凡人有过,大则夺纪,小则夺算。其过大小,有数百事,欲求长生者,先须避之。   是道则进,非道则退;不履邪径,不欺暗室;积德累功,慈心于物;忠孝友悌,正己化人;矜孤恤寡,敬老怀幼;昆虫草木,犹不可伤。宜悯人之凶,乐人之善,济人之急,救人之危。见人之得,如己之得;见人之失,如己之失。不彰人短,不炫己长,遏恶扬善,推多取少。受辱不怨,受宠若惊,施恩不求报,与人不追悔。   所谓善人,人皆敬之,天道佑之,福禄随之,众邪远之,神灵卫之,所作必成,神仙可冀。欲求天仙者,当立一千三百善。欲求地仙者,当立三百善。   苟或非义而动,背理而行;以恶为能,忍作残害;阴贼良善,暗侮君亲;慢其先生,叛其所事;诳诸无识,谤诸同学;虚诬诈伪,攻讦宗亲;刚强不仁,狠戾自用。   是非不当,向背乖宜;虐下取功,谄上希旨;受恩不感,念怨不休;轻蔑天民,扰乱国政;赏及非义,刑及无辜;杀人取财,倾人取位;诛降戮服,贬正排贤;凌孤逼寡,弃法受赂;以直为曲,以曲为直;入轻为重,见杀加怒;知过不改,知善不为;自罪引他,壅塞方术;讪谤圣贤,侵凌道德。   射飞逐走,发蛰惊栖;填穴覆巢,伤胎破卵;愿人有失,毁人成功;危人自安,减人自益;以恶易好,以私废公;窃人之能,蔽人之善;形人之丑,讦人之私;耗人货财,离人骨肉;侵人所爱,助人为非;逞志作威,辱人求胜;败人苗稼,破人婚姻。   苟富而骄,苟免无耻;认恩推过,嫁祸卖恶;沽买虚誉,包贮险心;挫人所长,护己所短;乘威迫胁,纵暴杀伤;无故剪裁,非礼烹宰;散弃五谷,劳扰众生;破人之家,取其财宝;决水放火,以害民居;紊乱规模,以败人功;损人器物,以穷人用。   见他荣贵,愿他流贬;见他富有,愿他破散;见他色美,起心私之;负他货财,愿他身死;干求不遂,便生咒恨;见他失便,便说他过;见他体相不具而笑之,见他才能可称而抑之。   埋蛊厌人,用药杀树;恚怒师傅,抵触父兄;强取强求,好侵好夺;掳掠致富,巧诈求迁;赏罚不平,逸乐过节;苛虐其下,恐吓于他,   怨天尤人,呵风骂雨;斗合争讼,妄逐朋党;用妻妾语,违父母训;得新忘故,口是心非;贪冒于财,欺罔其上;造作恶语,谗毁平人;毁人称直,骂神称正;弃顺效逆,背亲向疏;指天地以证鄙怀,引神明而鉴猥事。   施与后悔,假借不还;分外营求,力上施设;淫欲过度,心毒貌慈;秽食喂人,左道惑众;短尺狭度,轻秤小升;以伪杂真,采取奸利;压良为贱,谩蓦愚人;贪婪无厌,咒诅求直。   嗜酒悖乱,骨肉忿争;男不忠良,女不柔顺;不和其室,不敬其夫;每好矜夸,常行妒忌;无行于妻子,失礼于舅姑;轻慢先灵,违逆上命;作为无益,怀挟外心;自咒咒他,偏憎偏爱。   越井越灶,跳食跳人;损子堕胎,行多隐僻;晦腊歌舞,朔旦号怒;对北涕唾及溺,对灶吟咏及哭;又以灶火烧香,秽柴作食;夜起裸露,八节行刑;唾流星,指虹霓;辄指三光,久视日月;春月燎猎,对北恶骂;无故杀龟打蛇。   如是等罪,司命随其轻重,夺其纪算,算尽则死。死有余责,乃殃及子孙。又诸横取人财者,乃计其妻子家口以当之,渐至死丧。若不死丧,则有水火盗贼、遗亡器物、疾病口舌诸事,以当妄取之值。又枉杀人者,是易刀兵而相杀也。取非义之财者,譬如漏脯救饥、鸩酒止渴,非不暂饱,死亦及之。   夫心起于善,善虽未为,而吉神已随之。或心起于恶,恶虽未为,而凶神已随之。其有曾行恶事,后自改悔,诸恶莫作,众善奉行,久久必获吉庆,所谓转祸为福也。   故吉人语善、视善、行善
简单的灵体脱离法(转) 冥想到一定的境界就可以灵体脱离了. 还有在睡觉的时候有时也可以的.不过通常睡觉时脱离只有一下子就会回来.除非是意识中觉得很重要的事需要灵体通离来完成的话.才会很久都可以持续.当然如果你有一定的修为.你要离就离罗~ 嗯.至於怎麼样可以在睡觉中马上灵体脱离呢?你可以用脑子一直想一直想你要去的地方.最好是进距离而且你熟悉的地方.比如说你家的阳台.这样子很容易就可以成功了.但是很快的意识就会让你就会回来.因为你已经达到目的了.还有一个是.其实我们眉间都还有一个能量点.听说可以灵昏出入.你在睡觉时.全身放松.一直使用眉间想著我要脱离我要脱离. 刚开始不易成功.但久了.就可以了..不过...上面的方法都要小心唷.第一种的优点:很容易就可以成功了..较安全第一种的缺点:很快就会让你回来...而且只能是近距离的地点第二种的优点:可以到很远的地方.时间持续的久第二种的缺点:较危险.不容易成功.其实,当你灵体脱离的时候是相当危险的,因为你的灵魂不在,搞不好就会有什么孤魂野鬼跑到你身体里去了。而你能力不强,又是灵体,那就换你做孤魂野鬼吧。而且,据说灵体有一些东西不能碰,碰了就原神涣散了。我也不晓得是什么啦……所以比较安全就是冥想,到一定境界就可以神游了……
乌龙茶减肥效果更好 喝乌龙茶能让一个人在半年内体重下降36公斤,并且成功地摆脱了“三高”(高血压、高血糖和高血脂)的纠缠,你相信吗?近日,台湾《康健》杂志介绍了美国人史蒂芬成功的减肥经验,让人们对乌龙茶的健康功效刮目相看。  乌龙茶也叫青茶,是一种半发酵茶。它综合了绿茶和红茶的制法,品质介于二者之间,既有红茶的浓郁,又有绿茶的清香。乌龙茶中含有大量的茶多酚,可以提高脂肪分解酶的作用,降低血液中的胆固醇含量,有降低血压、抗氧化、防衰老及防癌等作用。  台湾成功大学医学系教授张智仁最近发表在《肥胖期刊》上的一项研究指出,经常喝乌龙茶的人,身体质量指数和脂肪含有率都比少喝的人低。而且,女人减肥的效果比男人显著。张教授解释,这是因为乌龙茶同红茶及绿茶相比,除了能够刺激胰脏脂肪分解酵素的活性,减少糖类和脂肪类食物被吸收以外,还能够加速身体的产热量增加,促进脂肪燃烧,尤其是减少腹部脂肪的堆积。  史蒂芬的减肥经验是,三餐前后都要喝一杯乌龙茶。张教授提醒大家,最好喝热茶,不加糖。而且,不要饭后马上喝,隔1小时左右比较恰当。喝茶也要适应个人体质,如果喝茶后感到不舒服,像胃痛或睡不着觉,最好还是适可而止。泡茶时,水温要控制在80℃—90℃左右;泡好的茶要在30—60分钟内喝掉,否则茶里的营养成分会被氧化。▲
蛔虫减肥经历(转) 老爸最急躁的那只精子,一头埋进了老妈那枚傻呵呵的卵子,我便悄然地萌芽了。  我是如此急躁,以致在预产期之前便滑向了助产护士的双手。  见习护士看着皱巴巴的我,惊叫一声“ET!”赶紧把我扔到天平上称了称,不足5斤,甚至比不上半个榴莲。  老妈看着我硕大无朋的脑袋,说:她的头至少有3斤重。  老爸尴尬地点头,说:头大好,这孩子会很聪明!  此时你一定可以想见,婴儿时期的我,身材多么不成比例。从那时开始,ET的称号便如影相随。    因为我又急躁又傻呵呵,不爱卫生,邋里邋遢,所以肚子里养了一摩尔蛔虫。  爸妈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往我嘴里扔进颜色各异、品牌各异的打虫药,结果虫子没打掉,我的体形倒越发接近ET了。  我在幼儿园很受小朋友的欢迎,他们喜欢怂恿我坐到嘎吱嘎吱响的小凳子上,看着我巨大的脑袋被万有引力吸引,朝后一翻,摔个四脚朝天,而后笑得前仰后合,拍手称快。  但幼儿园的阿姨对我则敢怒不敢言,她们当中有好几个,因为没能及时制止小朋友们的胡闹,或是没在万有引力把我的脑袋吸到地上之前扶着我,而被降工资、扣奖金,甚至丢了饭碗。  摔了太多跤,我又多了一项“脑大装草”的盛名,爸妈无奈地看着自己的优秀基因制造出来的大头女儿,痛心。    上初中时,我似乎被“拔高之神”分外眷顾,一年内拔高了12cm。  坐在我后面的同学经常向老师投诉,说我“一头障目”,老师只好将我从第一排调到教室后门旁边。不经意间,我发现ET的称号已经在我耳边消失了好一阵子。  回家向爸妈宣布了这一发现,爸妈稍感欣慰,夸我现在看上去终于像个人样了。  然而为了让个头和脑袋看起来更协调,我知道自己必须让身高继续上升,于是坚持每天踩着26寸的大单车上学,战战兢兢地踮着脚跟上车,战战兢兢地放斜单车着地。  如是坚持到高中毕业,脑袋大小和身高终于成了正比,海拔已经“赶爹超娘”了。这时细心的老妈发现了一个新问题:怎么只见竖向生长,不见横向发展?没前没后,活脱脱一根电线杆子。  我运转着大脑袋冥思苦想,得出以下结论:1,爸妈的遗传基因都不可能造出胖子来;2,早产的孩子通常营养不良;3,蛔虫和打虫药耗干了我好不日益囤积起来的脂肪;4,其他未知因素。  爸妈并不甘心,催促我赶快“封顶”,准备“装修”。说实话,我自己倒不在意,甚至有点偷着乐:好在没出生在唐朝,否则我要为自己的骨感羞愧、自杀;如今审美多元化,骨感似乎比肉感更吃香。  于是便对爸妈说:明天我们一起逛街吧!  第二天在街上,爸妈惊觉他们的女儿也有回头率,虽然回头的99.9%是mm,但她们的艳羡眼神却是200%。  此后爸妈便彻底抛弃了让我丰满起来的念头。    大二的某天,我和朋友一起去参加一个音乐会,具体说来,是个摇滚party。台上飘荡着歌手们的汗臭味儿,台下氤氲着香水、汗水和其他古怪的不明气体。  当我和朋友就一个单词的发音问题吵得热火朝天时,一个穿着大背心、沙滩裤的长发帅哥走了过来,神秘兮兮地对我说:v7,怎么样?  感觉像极了地下党对暗号。我的大脑袋里浮现出007拿着moto v70向女特务暗送秋波的情景。  我说:我只听说过v 70。  长发帅哥迷惑地上下打量我,我更迷惑地上下打量他,真是个帅哥,就是瘦了点儿……  帅哥郁闷地盯着我的手臂,说了句“f××k”,转身便走。我的朋友已经笑倒在地,一滩烂泥状。最后终于悠悠地说——那厮以为你是道友……  道友——瘾君子/瘾女子。我朝妖艳的镜子里看了看自己,觉得长发帅哥对我产生的误会不难理解。  后来经那个碎嘴朋友添油加醋一番胡扯,我是“道友”的传闻不胫而走。老师、系主任、副校长屡次“提审”我,甚至打电话垂询我那苦命的爸妈。  我那个冤啊,窦娥也会同情我的。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