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io1234563 nio1234563
关注数: 84 粉丝数: 108 发帖数: 4,138 关注贴吧数: 49
探访全国首列CRH3A动车 国庆开跑西成客专 28日下午,成都商报客户端记者来到成都动车段成都东动车所,实地探访了全国首列CRH3A型和谐号动车组。它将于今年国庆在西成客专上开跑,只用3个小时,就能把成都人带到西安去吃羊肉泡馍。图据成都商报据了解,这组CRH3A型和谐号动车组由中车长春轨道客车股份有限公司制造,该车型是目前国内唯一既适合时速200至250公里客运专线,又适合时速160至250公里之间城际铁路运行的动车组7月6日,这列8辆编组的CRH3A型和谐号动车组抵达后进入成都动车所整备,这是成都铁路局配属的全国首列该型号动车组。在西成客专的载客运营,也将是该型号动车组的首次上线运营。CRH3A型动车车头采用漂亮的流线型设计,在满足气动学要求的同时显得动感十足,驾驶室两侧车窗位置一抹“土豪金”装饰,宛如京剧脸谱的眼妆。CRH3A车体高3.9米、宽3.3米,中间车厢长约25米,不仅宽度增加,座椅也更加柔软舒适。更值得期待的是,CRH3A型动车组加宽了车窗,坐在车上,旅客能欣赏到更多美景。CRH3A型动车组采用8辆编组,每组列车有8节车厢,包括一等座1节、二等座6节、二等座餐吧车1节,全车定员613人,同时,4号车厢设有方便残疾旅客的无障碍设施。全密闭的车厢结构降低了列车运行噪音对旅客的影响,对于西成客专这类超大桥隧比的高铁线路来说,也减小了动车组穿越隧道时给旅客耳膜造成的不适感。CRH3A的车内卫生设施也有了一定提升,旅客不会在下蹲时感到空间紧促。目前,经过成都动车段、成都机务段等单位全程接运,CRH3A动车组已经抵达成都并顺利入库开展整备。成都机务段首期选拔的50名西成客专动车司机已经开始对该机型进行熟悉操纵,为将来该车型上线投用做好充分地准备。据了解,目前西成客专全线已经进入紧张调试检测阶段。
9月起复兴号提速至350公里 京沪高铁缩至4.5小时 人民日报 7月27日,中国铁路总公司安排“复兴号”在京沪高铁开展时速350公里体验运营,来自国家有关部委、企业,部分院士、专家及铁路行业有关单位负责同志,共计300余人参加了体验运营。体验过程中,铁路部门向参加体验的人员介绍了“复兴号”动车组有关情况,并进一步征求了对“复兴号”动车组及我国高铁发展方面的意见建议。 京沪高铁是目前我国和世界上设计建设标准最高的高速铁路,2008年1月开工建设,在设计、建设、验收中全部按时速350公里标准展开,工程质量和设备设施满足时速350公里安全运行的技术规范和标准,并通过了国家验收。京沪高铁2011年6月30日开通运营,经过6年的安全运营实践,固定设施设备长期保持优良状态,运营安全稳定,积累了较为系统完整的安全运营管理经验,顺利度过了运营初期。今年以来,铁路总公司围绕“强基达标、提质增效”工作主题,大力推进京沪高铁标准示范线建设,组织京沪公司和北京、济南、上海铁路局对京沪高铁线路、桥梁、隧道、供电、信号等全线固定设施设备进行了普查分析和整治补强,固定设施设备质量得到了进一步巩固强化。 “复兴号”是按照时速350公里运营研发制造的中国标准动车组,在完成了型式试验、科学试验和60万公里运用考核后,取得了国家颁发的型号合格证,自2017年2月25日起,中国标准动车组先后担当京广高铁和京沪高铁间运输服务工作,各项考核指标全部符合标准规范和运用要求,安全性、舒适性以及节能环保性能有较大提升。 中国铁路总公司安排“复兴号”在京沪高铁开展了时速350公里实车、实重和实速检验检测、可行性研究和运营安全评估,组织两院院士、铁路专家进行了评审咨询。通过全面系统的科学论证和综合评估,一致认为,京沪高铁满足按设计速度350公里/小时运营要求。 “复兴号”在京沪高铁按时速350公里运营,是我国高速铁路建设运营长期经验积累、创新驱动发展取得的标志性成果,具有重要示范意义。“复兴号”实现时速350公里运营,有利于实现京沪高铁设计建设目标。根据国务院批准的《国家发改革委关于审批新建京沪高速铁路可行性研究报告的请示》,京沪高铁按时速350公里标准设计、建设,通过标准示范线建设,工程质量和设备设施得到进一步强化,完全满足时速350公里安全运行的技术规范和标准。京沪高铁实施“复兴号”时速350公里运营,不仅能够充分合理利用资源,而且可以更好地发挥高铁方便、快捷、舒适的比较优势,促进综合交通体系健康发展。“复兴号”实现时速350公里运营,有利于更好地满足市场需求。京沪高铁纵贯我国经济最发达的东部地区,客流需求旺盛,旅客运量持续大幅增长,运营6年来,累计运送旅客超过6亿人次。京沪高铁“复兴号”按时速350公里运营,将进一步缩短京沪间旅行时间,提升京沪高铁运营品质,拉近沿线各城市间的距离,增强同城效应,助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提高铁路线路、车辆运用效率,促进企业提质增效,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复兴号”实现时速350公里运营,有利于充分展示和持续保持我国高铁科技创新的领先地位。世界高速铁路在不断发展,德国、法国、日本等发达国家都在致力于推进本国高铁建设运营和技术创新。京沪高铁“复兴号”按时速350公里运营,将推动中国高铁标准体系建设,向世界充分展示我国高铁的先进性和安全运营能力,增强中国高铁国际竞争力和话语权,继续保持世界领先地位,加快中国铁路特别是高铁“走出去”步伐。 下一步,铁路部门将进一步做好技术准备、设备精调、人员培训、运营准备等工作,预计在今年9月京沪高铁实施新的列车运行图后,组织“复兴号”按时速350公里正式上线运营。届时,京沪高铁全程运行时间在4个半小时左右。
成渝铁路将扩能改造 重庆到江津拟改造为城市铁路 2月13日下午3点40分,九龙坡区九滨路,伴随着由远及近的轰鸣声,一列绿皮火车从藏在九滨路旁的铁路上缓缓驶过。 这条已经渐渐被人遗忘的铁路,就是新中国成立后自主建成的第一条铁路——成渝铁路。 在当天上午发布的《重庆市中长期铁路网规划(2016-2030)》中,已经65岁的成渝铁路意外地出现在了普速铁路的规划序列。很快,这条老铁路将迎来新变化。 过去 成渝铁路改变了沿线居民的生活 1952年7月1日,成渝铁路全线通车。它不仅是中国西南地区第一条铁路干线,也是新中国成立后自主建成的第一条铁路。 成渝铁路西起四川省成都市,东至重庆市。全长约505公里,共有车站60个,是连接成都和重庆的经济、交通大动脉。 成渝铁路改变了成都和重庆的交通格局。成渝铁路通车后,沿线丰富的物产源源不断地被运往全国各地,沿线经济得到飞速发展。 随着成渝铁路的通车,沿线居民的生活也发生了变化。据统计,到20世纪90年代初,成渝铁路沿线年人均工农业总产值从通车前的183.2元提高到3218元。 “小时候回老家耍,都是坐成渝铁路的火车。”市民刘先生从小住在菜园坝火车站附近,对成渝铁路很有感情。 刘先生说,那时候外婆家在小南海,爷爷家在江津,成渝铁路正好都要路过。“当时成渝高速还没通车,坐火车是最快的。”刘先生说,他至今还记得成渝铁路沿线的风景。成渝铁路上的客运车辆越来越少 随着成渝动车、成渝高铁的通车运营。成渝铁路早已不是重庆与成都之间的捷径。 事实上,从成都出发,通过成渝铁路直达重庆的火车,早在2006年左右就已经停运了。 目前,成渝铁路上的客运车辆已经越来越少,跑得更多的是货运车辆。为数不多的客运班次也跑不完全程,在成渝铁路跑一段后,就换到其他铁路线路上运行。 2月13日下午,上游新闻-重庆晨报记者在九滨路旁的成渝铁路看到,半个小时内,这条铁路没有一列火车驶过。“这条铁路确实安静了很多。”住在附近的王阿姨告诉记者,这两年,一天已经听不到几次火车的鸣笛声了。 “去江津的火车也停了。”刘先生说,今年春节,他是自驾回老家过的年。这几年,重庆到江津的客运班次时开时停,回老家坐火车的机会越来越少。重庆到江津拟改造为城市铁路 成渝铁路未来将何去何从?在《重庆市中长期铁路网规划(2016-2030)》中,我们看到了成渝铁路未来的发展规划。 按照规划,成渝铁路将启动扩能改造。线路走向为菜园坝—江津—永川—荣昌—成都。路线全长约505公里,重庆境内约226公里。速度目标值160公里/小时。 规划提出,成渝铁路由于建成时间早,技术标准低,且很多路段处于沿线区县城市的核心区,与城市建设已有较大矛盾,不能满足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与城市建设的需要,迫切需要扩能改造。 2月10日,上游新闻-重庆晨报记者在市政府公开信箱中看到,九龙坡区交委回复市民对成渝铁路规划的相关问题时表示,市发展改革委牵头与铁路部门就成渝铁路改造事宜进行了谈判,市规划局对铁路拆除后沿线用地规划方案进行了细化,市交委拟将该项目列入全市“十三五”交通规划,拟通过下地加盖、截弯取直等方式将菜园坝—江津段(长约65.9公里)改造为城市铁路,承担城市客运交通。另外,上游新闻-重庆晨报记者从九龙坡区土地储备中心获悉,成渝铁路九滨路段环境改造工程正在有序推进。 据了解,成渝铁路九滨路段部分铁路将加盖修建棚洞,在上方建设九龙滩滨江公园。公园从鹅公岩桥下至龙凤寺,全长约1000米,宽约54—138米,占地面积约114亩。 因为这个区域的地形高差大,达到23.8米。因此,除了在地面建公园外,还将利用地形高差修建约12万平方米的架空层,其中商业约5万平方米,车库约7万平方米。 (上游新闻-重庆晨报)
看看重庆北站南北广场哪种换乘方式最省时省力? 2月4日,重庆龙头寺长途汽车站,一位肩上扛着包的旅客在赶路。首席记者 崔力 摄 2月4日,春运第一天。记者在走访时发现,重庆北站南北广场换乘条件已有所改善,没有出现旅客因换乘条件不便而耽误出行的情况。同时,记者分别采取公交、地铁、步行、驾车四种方式来往重庆北站南北广场,为广大旅客春运出行寻找最省时省力的换乘方式。 换乘方式一:公交车 用时22分钟 便捷指数:5颗星 2月4日上午11点07分,记者来到重庆北站北广场,跟随从成都东驶来的D5106次列车的抵渝旅客,进入到北广场右侧的摆渡公交车站场。 出站后,记者顺利地找到了前往南广场的663路摆渡公交车上车点。 等待3分钟后,公交车发车。11点29分,记者到达南广场候车室。从北广场到南广场,公交摆渡车换乘时间为22分钟。 换乘方式二:轨道3号线 用时24分钟 便捷指数:3颗星 记者发现,相较于公交车,乘坐轻轨所花的时间略长,且更加费力。 记者从轻轨3号线重庆北站4号入口进入,由于乘客多,安检口排起长队,过安检花费了4分钟。 与公交车下车20米就到售票口相比较,乘坐轻轨更费力。通过计算,记者从南广场乘坐地铁到北广场花费了24分钟。 换乘方式三:步行 用时45分钟 便捷指数:0颗星 有乘客或许会有疑问,如果轻轨和公交收班,选择步行可不可以实现换乘? 记者在北广场询问了服务台工作人员,是否可以走路从北广场到南广场,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南北广场之间距离大约有3.6公里,途中岔路比较多,步行不太方便也不安全。 记者在两个广场之间没有找到专门的步行道,只能沿着公交车的路线,在公路旁的人行道上行走。最终步行了45分钟,才走到了南广场的售票大厅。 换乘方式四:驾车 用时5分钟 便捷指数:4颗星 使用小汽车接送的出行方式,也是春运中旅客中采用得最多的方式。记者在昨天下午3点,驾车实地走了一番发现,路牌基本完善,但上下车需要即停即走,不然会受到违停处罚。 记者发现,南广场前往北广场最便捷的一条道路,就是经刘家院子立交前往最靠近北广场的庐山大道,在红绿灯处即停即走,这样就不用停进太湖东路与庐山大道之间的占道停车场。需要强调的是,车辆要即停即走,如果停车待客,将被这里值守的交巡警处罚。记者从南广场前往北广场社会车辆下客点,用时5分钟。
时速300公里的成渝高铁怎么保养?不靠榔头靠数据 作业人员正拿着手持仪器对钢轨进行排查 一条高铁每天运行数十对动车组,运行平稳顺畅是旅客最直观的体验,其实高铁的检修维护更是包罗万象,同时也是一个极为繁杂的细致工作。昨日,记者走进川内1380公里动车组线路的维护检修单位——成都高铁工务段,了解高铁检修维护幕后工作。   每天半夜0时至凌晨4时,运营了一天的成渝高铁最后一班列车缓缓驶回动车所,乘务员也值乘完最后一班岗,这时负责高铁维修养护的高铁工务段工作人员,才带着仪器开始工作。   “高铁以‘严检慎修’为宗旨,每个部件都有着严格的技术标准。”据成都高铁工务段相关负责人介绍,他们有着每周检查、每个月检查以及一季度、半年、年度检修任务。而检查工作人员的“武器”也不少,有轨检(动检)车、机载报警仪、便携式添乘仪、人工添乘、线路精测小车、电子轨检仪等,都能进行精密的作业。   “慎修”则是高铁维修不仅是靠设备和人工,还要通过对每一个小细节的数据分析。该段生产调度室下辖专门的数据分析工区,虽然只有7个人,但对高铁维修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当现场工作人员通过设备或自己发现了高铁上的问题,将会向分析工区报告,他们会结合数据再次分析,看是否存在缺陷或问题。同时,他们也会对每天搜集整理的数据,进行分析,发现问题,再让现场工作人员复核。这样仪器、数据分析等手段结合,保证高铁可以达到“慎修”。 (记者 张舒 图片由成都高铁工务段提供)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