屙风
屙风
关注数: 0
粉丝数: 519
发帖数: 8,865
关注贴吧数: 4
后胯
太极拳的基础内功,跟武术没有丝毫关系。 我先不说,看看先贤的拳论
老杨家的拳! http://tieba.baidu.com/mo/q/checkurl?url=http%3A%2F%2Fv.youku.com%2Fv_show%2Fid_XNjExODE1OTgw.html&urlrefer=bd7d5b11f4e62ed34962b9aa82bd53f1
肖氏转脚挪胯健身法 肖氏转脚挪胯健身法 松筋转骨,舒经活络,强身健体,简单易行。 一、准备 弯弯腰,踢踢腿,甩甩手,松松肩,扭扭脖子转转胯,用你知道和喜欢的方法,松开筋骨关节,放松身体。 二、转脚挪胯 1、两脚分开,略宽于肩,脚尖朝正前方,平行站立; 2、缓缓蹲下,膝关节向两侧分开,双手扑地置于身前。松腰落胯,收缩会阴,舌抵上颚,下巴后收,低头抻颈; 3、左肘向左侧打开,以肩领手,抬起左手绕过左膝,按在左脚左前方,指尖朝向右前方,肘关节自然弯曲; 4、身体稍微前倾,踮起脚后跟,重心移到左脚,双手支撑保持平衡; 5、外旋开胯伸右脚:重心全部落到左脚,左胯沉落,身体自然向右侧身,同时,右脚脚踝外旋(顺时针转动),带动整条右腿从趾尖到胯根一体旋转,膝关节自然向外旋开,弓脚背,右脚向内抱起,顺时针划一个外弧线,向右前方伸出,脚跟落地,脚趾朝上,保持开胯,膝关节自然弯曲; 6、内旋撑裆右挪胯:顺势,双脚内旋(右脚逆时针,左脚顺时针),右脚脚掌内扣扑地,趾尖朝向左前方,左脚蹬右脚引,膝关节保持外撑,裆胯圆撑,逆时针划一个内弧线,身体向左转,重心挪到右脚,同时,右手抬起,按在右脚外侧前方,指尖朝左。 7、外旋开胯伸左脚、内旋撑裆左挪胯。重复即可。 三、注意事项 1、动作要舒缓,自然流畅; 2、身体要放松舒展,四肢不可僵直,膝关节不可内扣,颈椎要松直不要抬头; 3、身体虚弱者,当量力而行,过量会导致眩晕; 4、收功时,可以抱膝埋头坐地,休息片刻再起身。 2013-12-4原创首发
肖氏转脚挪胯健身法 肖氏转脚挪胯健身法 松筋转骨,舒经活络,强身健体,简单易行。 一、准备 弯弯腰,踢踢腿,甩甩手,松松肩,扭扭脖子转转胯,用你知道和喜欢的方法,松开筋骨关节,放松身体。 二、转脚挪胯 1、两脚分开,略宽于肩,脚尖朝正前方,平行站立; 2、缓缓蹲下,膝关节向两侧分开,双手扑地置于身前。松腰落胯,收缩会阴,舌抵上颚,下巴后收,低头抻颈; 3、左肘向左侧打开,以肩领手,抬起左手绕过左膝,按在左脚左前方,指尖朝向右前方,肘关节自然弯曲; 4、身体稍微前倾,踮起脚后跟,重心移到左脚,双手支撑保持平衡; 5、外旋开胯伸右脚:重心全部落到左脚,左胯沉落,身体自然向右侧身,同时,右脚脚踝外旋(顺时针转动),带动整条右腿从趾尖到胯根一体旋转,膝关节自然向外旋开,弓脚背,右脚向内抱起,顺时针划一个外弧线,向右前方伸出,脚跟落地,脚趾朝上,保持开胯,膝关节自然弯曲; 6、内旋撑裆右挪胯:顺势,双脚内旋(右脚逆时针,左脚顺时针),右脚脚掌内扣扑地,趾尖朝向左前方,左脚蹬右脚引,膝关节保持外撑,裆胯圆撑,逆时针划一个内弧线,身体向左转,重心挪到右脚,同时,右手抬起,按在右脚外侧前方,指尖朝左。 7、外旋开胯伸左脚、内旋撑裆左挪胯。重复即可。 三、注意事项 1、动作要舒缓,自然流畅; 2、身体要放松舒展,四肢不可僵直,膝关节不可内扣,颈椎要松直不要抬头; 3、身体虚弱者,当量力而行,过量会导致眩晕; 4、收功时,可以抱膝埋头坐地,休息片刻再起身。 2013-12-4原创首发
肖氏转脚挪胯健身法 肖氏转脚挪胯健身法 松筋转骨,舒经活络,强身健体,简单易行。 一、准备 弯弯腰,踢踢腿,甩甩手,松松肩,扭扭脖子转转胯,用你知道和喜欢的方法,松开筋骨关节,放松身体。 二、转脚挪胯 1、两脚分开,略宽于肩,脚尖朝正前方,平行站立; 2、缓缓蹲下,膝关节向两侧分开,双手扑地置于身前。松腰落胯,收缩会阴,舌抵上颚,下巴后收,低头抻颈; 3、左肘向左侧打开,以肩领手,抬起左手绕过左膝,按在左脚左前方,指尖朝向右前方,肘关节自然弯曲; 4、身体稍微前倾,踮起脚后跟,重心移到左脚,双手支撑保持平衡; 5、外旋开胯伸右脚:重心全部落到左脚,左胯沉落,身体自然向右侧身,同时,右脚脚踝外旋(顺时针转动),带动整条右腿从趾尖到胯根一体旋转,膝关节自然向外旋开,弓脚背,右脚向内抱起,顺时针划一个外弧线,向右前方伸出,脚跟落地,脚趾朝上,保持开胯,膝关节自然弯曲; 6、内旋撑裆右挪胯:顺势,双脚内旋(右脚逆时针,左脚顺时针),右脚脚掌内扣扑地,趾尖朝向左前方,左脚蹬右脚引,膝关节保持外撑,裆胯圆撑,逆时针划一个内弧线,身体向左转,重心挪到右脚,同时,右手抬起,按在右脚外侧前方,指尖朝左。 7、外旋开胯伸左脚、内旋撑裆左挪胯。重复即可。 三、注意事项 1、动作要舒缓,自然流畅; 2、身体要放松舒展,四肢不可僵直,膝关节不可内扣,颈椎要松直不要抬头; 3、身体虚弱者,当量力而行,过量会导致眩晕; 4、收功时,可以抱膝埋头坐地,休息片刻再起身。 2013-12-4原创首发
肖氏转脚挪胯健身法 肖氏转脚挪胯健身法 松筋转骨,舒经活络,强身健体,简单易行。 一、准备 弯弯腰,踢踢腿,甩甩手,松松肩,扭扭脖子转转胯,用你知道和喜欢的方法,松开筋骨关节,放松身体。 二、转脚挪胯 1、两脚分开,略宽于肩,脚尖朝正前方,平行站立; 2、缓缓蹲下,膝关节向两侧分开,双手扑地置于身前。松腰落胯,收缩会阴,舌抵上颚,下巴后收,低头抻颈; 3、左肘向左侧打开,以肩领手,抬起左手绕过左膝,按在左脚左前方,指尖朝向右前方,肘关节自然弯曲; 4、身体稍微前倾,踮起脚后跟,重心移到左脚,双手支撑保持平衡; 5、外旋开胯伸右脚:重心全部落到左脚,左胯沉落,身体自然向右侧身,同时,右脚脚踝外旋(顺时针转动),带动整条右腿从趾尖到胯根一体旋转,膝关节自然向外旋开,弓脚背,右脚向内抱起,顺时针划一个外弧线,向右前方伸出,脚跟落地,脚趾朝上,保持开胯,膝关节自然弯曲; 6、内旋撑裆右挪胯:顺势,双脚内旋(右脚逆时针,左脚顺时针),右脚脚掌内扣扑地,趾尖朝向左前方,左脚蹬右脚引,膝关节保持外撑,裆胯圆撑,逆时针划一个内弧线,身体向左转,重心挪到右脚,同时,右手抬起,按在右脚外侧前方,指尖朝左。 7、外旋开胯伸左脚、内旋撑裆左挪胯。重复即可。 三、注意事项 1、动作要舒缓,自然流畅; 2、身体要放松舒展,四肢不可僵直,膝关节不可内扣,颈椎要松直不要抬头; 3、身体虚弱者,当量力而行,过量会导致眩晕; 4、收功时,可以抱膝埋头坐地,休息片刻再起身。 2013-12-4原创首发
肖氏转脚挪胯健身法 肖氏转脚挪胯健身法 松筋转骨,舒经活络,强身健体,简单易行。 一、准备 弯弯腰,踢踢腿,甩甩手,松松肩,扭扭脖子转转胯,用你知道和喜欢的方法,松开筋骨关节,放松身体。 二、转脚挪胯 1、两脚分开,略宽于肩,脚尖朝正前方,平行站立; 2、缓缓蹲下,膝关节向两侧分开,双手扑地置于身前。松腰落胯,收缩会阴,舌抵上颚,下巴后收,低头抻颈; 3、左肘向左侧打开,以肩领手,抬起左手绕过左膝,按在左脚左前方,指尖朝向右前方,肘关节自然弯曲; 4、身体稍微前倾,踮起脚后跟,重心移到左脚,双手支撑保持平衡; 5、外旋开胯伸右脚:重心全部落到左脚,左胯沉落,身体自然向右侧身,同时,右脚脚踝外旋(顺时针转动),带动整条右腿从趾尖到胯根一体旋转,膝关节自然向外旋开,弓脚背,右脚向内抱起,顺时针划一个外弧线,向右前方伸出,脚跟落地,脚趾朝上,保持开胯,膝关节自然弯曲; 6、内旋撑裆右挪胯:顺势,双脚内旋(右脚逆时针,左脚顺时针),右脚脚掌内扣扑地,趾尖朝向左前方,左脚蹬右脚引,膝关节保持外撑,裆胯圆撑,逆时针划一个内弧线,身体向左转,重心挪到右脚,同时,右手抬起,按在右脚外侧前方,指尖朝左。 7、外旋开胯伸左脚、内旋撑裆左挪胯。重复即可。 三、注意事项 1、动作要舒缓,自然流畅; 2、身体要放松舒展,四肢不可僵直,膝关节不可内扣,颈椎要松直不要抬头; 3、身体虚弱者,当量力而行,过量会导致眩晕; 4、收功时,可以抱膝埋头坐地,休息片刻再起身。 2013-12-4原创首发
开吧讲拳,广益有缘 祝贺无极索道吧开张大吉!
太极拳为什么不打? 真正太极拳练家为什么不喊打喊杀?因为:一、真正太极拳功夫需要有独特的练习方法才能够入门,入门之后功夫的增长也还要时间积累。太极十年不出门,听起来好像很夸张,但是却道出了本质。太极拳没出门,是真不能打。二、练到懂劲、出师了,真的能打!以前吃行武饭的,这时就可以走江湖了。但现在时代不同了,一般不敢真打!为何?出手必见红啊!对手越强越容易伤!因为这个阶段的太极拳家还不能做到完全掌控自己和对手,不想自己伤就只能伤对方!所以不敢打。三、真正练到掌控自如应物自然的,就是阶级神明的高手了,这样的大师不会再有争斗狠的心思,也不会有兴趣跟一般人计较真假对错!是真不打!所以,如果以能不能打为标准去找太极拳师父,基本上是缘木求鱼。
轻功!
有参考价值 http://tieba.baidu.com/p/2318489878
神气运行歌 神气运行歌 气如长江水,滔滔向东流。来之涌泉穴,路径脊背过。来到泥丸宫,回到印堂穴。心意将气领,从不稍离别。譬如右拳举,意气到臂腋,随劲意气到,觉之到肘窝,顺势一反拳,气到内关穴,右拳前按出,掌心微突越,气经掌阴面,直到五指尖。单双皆一样,手足无二般。只能举一隅,应以三隅反。照此练下去,周身一线穿。心意导气力,肢体动周全,一动无不动,一静俱寂然,一快无不快,一慢俱迟缓。呼合发放出,吸开归丹田。行如九曲珠,处处运周全。切忌行太速,由脊跳指尖。未经步步点,未经各各关。定要按步走,内外合天然。心意力调合,久练自过关。一年复一年,金刚铁罗汉。
这个吧也有点乱了
返璞归真 “抟气致柔,能如婴儿乎?”,这是《道德经》里面与太极拳关系最近的论述之一。什么是“如婴儿”?婴儿在尚未学会直立行走之前,其体形仍保持着人类先天的体态:脊柱松直、盆骨松开、下肢罗圈,而且筋松骨柔,内气充盈(我们看见婴儿胖嘟嘟的,是因为婴儿身体里面含百分之80以上的水分,不是脂肪。内气就是身体里面的液体),所以“骨弱筋柔而握固”,“终日号而不嗄”,整天哭也不哑,因为有水滋润。抟气致柔,就是通过练气,长筋腾膜、易筋洗髓,使身体回复到如婴儿般松柔的状态。这是道教“导引”术的最早论述之一。“抟”就是“敛”、“聚”的意思。太极拳要求提顶吊裆松腰落胯,就是要把脊柱松直,还要“如意胳臂罗圈腿”!说白了吧,太极拳,实际上就是把我们人类未直立行走之前的四肢爬行的先天姿态,站起来动。太极拳就是把自己练回到野兽状态:野兽的筋骨肌肉、野兽的运动方式(站起来的)、野兽的呼吸方式、野兽的身体状态!所以叫做先天拳——我们直立行走之前的状态。熊径鹤伸、形如捕鼠之猫。 人类从四肢爬行进化到直立行走,改变了我们先天的体形!其中最严重的,就是挤压了我们的脊椎使之弯曲:我们的双腿站直起来向上一顶、上身重量下压,裆胯就被夹紧,脊柱的最尾端本来自然向前弯曲的尾闾被向后挤,骶骨后翘,臀部就撅起来了;腰椎瞬即被挤压向前弯曲;后仰的腰椎和下半截胸椎把下面几条肋骨向上翘起,挺起了整个胸腔;为了不仰倒,背脊自然躬了起了;这一弯躬,把十二根肋骨上下挤到了一块儿;接着一抬头,颈椎也弯了。撅臀、弯腰、躬背、曲颈、仰头,这就是我们的脊柱!更有甚者,本来支撑身体的前肢,反过来成了脊椎的负重,肩胛骨压在五根肋骨上,连同肌肉、韧带一起把这几根肋骨锁在了一起,与之相连的脊骨从此动弹不得!松展脊骨,最难最关键的,就是这部分。很显然,要想展直我们的脊柱,我们需要做到收臀、直腰、拔背、竖颈、顶头,把前突后弓的部位归中。由于弯曲的脊骨是我们的常态,约束脊骨的筋腱肌肉总体自然也就这么长,因此即使我们俯下身来使脊柱不受垂直挤压,它也不能自然地松展。但是我们可以通过练习太极拳特殊的基本功,让它逐渐逐渐能够松、直。太极拳“入门先站三年桩”,一是练身法,核心就是脊柱;二是练气通经络,气遍周身;三是练身法、内气与呼吸三要素协调一致,周身一家。 有了这个内功基础,是偏重于养身还是武功,那是练家自己的事情了,养身也好武功也罢,都是这个功夫,无二法门!
无题 “抟气致柔,能如婴儿乎?”,这是《道德经》里面与太极拳关系最近的论述之一。什么是“如婴儿”?婴儿在尚未学会直立行走之前,其体形仍保持着人类先天的体态:脊柱松直、盆骨松开、下肢罗圈,而且筋松骨柔,内气充盈(我们看见婴儿胖嘟嘟的,是因为婴儿身体里面含百分之80以上的水分,不是脂肪。内气就是身体里面的液体),所以“骨弱筋柔而握固”,“终日号而不嗄”,整天哭也不哑,因为有水滋润。抟气致柔,就是通过练气,长筋腾膜、易筋洗髓,使身体回复到如婴儿般松柔的状态。这是道教“导引”术的最早论述之一。“抟”就是“敛”、“聚”的意思。太极拳要求提顶吊裆松腰落胯,就是要把脊柱松直,还要“如意胳臂罗圈腿”!说白了吧,太极拳,实际上就是把我们人类未直立行走之前的四肢爬行的先天姿态,站起来动。太极拳就是把自己练回到野兽状态:野兽的筋骨肌肉、野兽的运动方式(站起来的)、野兽的呼吸方式、野兽的身体状态!所以叫做先天拳——我们直立行走之前的状态。熊径鹤伸、形如捕鼠之猫。 人类从四肢爬行进化到直立行走,改变了我们先天的体形!其中最严重的,就是挤压了我们的脊椎使之弯曲:我们的双腿站直起来向上一顶、上身重量下压,裆胯就被夹紧,脊柱的最尾端本来自然向前弯曲的尾闾被向后挤,骶骨后翘,臀部就撅起来了;腰椎瞬即被挤压向前弯曲;后仰的腰椎和下半截胸椎把下面几条肋骨向上翘起,挺起了整个胸腔;为了不仰倒,背脊自然躬了起了;这一弯躬,把十二根肋骨上下挤到了一块儿;接着一抬头,颈椎也弯了。撅臀、弯腰、躬背、曲颈、仰头,这就是我们的脊柱!更有甚者,本来支撑身体的前肢,反过来成了脊椎的负重,肩胛骨压在五根肋骨上,连同肌肉、韧带一起把这几根肋骨锁在了一起,与之相连的脊骨从此动弹不得!松展脊骨,最难最关键的,就是这部分。很显然,要想展直我们的脊柱,我们需要做到收臀、直腰、拔背、竖颈、顶头,把前突后弓的部位归中。由于弯曲的脊骨是我们的常态,约束脊骨的筋腱肌肉总体自然也就这么长,因此即使我们俯下身来使脊柱不受垂直挤压,它也不能自然地松展。但是我们可以通过练习太极拳特殊的基本功,让它逐渐逐渐能够松、直。太极拳“入门先站三年桩”,一是练身法,核心就是脊柱;二是练气通经络,气遍周身;三是练身法、内气与呼吸三要素协调一致,周身一家。 有了这个内功基础,是偏重于养身还是武功,那是练家自己的事情了,养身也好武功也罢,都是这个功夫,无二法门!
练功和修道 关于丹道,有一本书叫做《大成捷要》, 那里面基本上集成了历代修道的经典著述,并且分阶段层次汇集一起,看了以后基本上可以大致对道教内丹功法有一个比较正确和明晰的了解。 至于我的认识,修道,无论哪一家,都讲性命双修,缺一不可。就此又有两大宗:道家性命双修,最终期望性命交融,天人合一,以求永生、成仙;佛家蝉宗、密宗也是性命双修,但是禅宗修命只是为见性打基础、创条件,最终目的是五蕴皆空, 明心见性,身体只是心性于今生的暂时居所。 道家有句话“顺则为人逆则仙”,佛说“回头是岸”,在某种意义上都是一个意思,我们从“道”、“佛”那里出来,一路是性、心、意、识,然后是五观六触的身体,最后才是身外之物。“逆”就是倒回去,就是“回头”,一层层的剥离、舍弃,回到我们的本性,本性就是“道”、“佛”。 但是“命之不存,性将安附”? 证“佛”悟“道”,需要时间,有个过程,在这个过程当中,修行者需要不断地尝试离开外界、身体、意识、潜意识(心)的干扰,去感悟本性。这就产生了一个巨大的问题:如果我们意识离开了身体,身体如何继续生存?毕竟在我们证悟之前,我们不得不以此为家。 所以,修命的目的,就是要把身体练到与自然水**融,即使是在闭关、禅定的时候,它也能够安然自存。 修命也是逆,从先天返后天,我的理解大概是这样:先把身体回到动物的状态,我们先天的状态,周身筋络气血畅通无阻,精满气足神全,太极拳、导引、筑基就是练这个;然后,把身体练到如同休眠状态,逐渐减少生理上的需求和依赖,如胎息、辟谷;最后,练到如同植物的状态,息停脉住,身如槁木心如死灰,身体与自然直接交融,气息相通,天人合一矣,命功至此为极也,此有为至无为也。 有命功如此,明心见性则魔障尽除,抱定“无为”法,大道可成!
太极拳与“科学” 学太极拳,千万不要被人拿“科学”两个字来吓唬住了!!!什么是“科学”?谁能代表“科学”??科学只是一个空泛的概念,说明白点就是以文艺复兴以来以西方现代科学研究来认识世界的一种方法以及至今所取得的成果的一个没有边界的统称!相对于我们人类能够感知和不能感知的这个无限的世界来说,科学还幼稚的很!!“科学”不等于真理!“科学”不知道的东西远远比它认为已经知道的多得多得多多多多多。。。。。。。。。 不要陷入三个错误:第一,不要以为你不知道、不理解、做不到、没见过的都是不“科学”的!第二、不要以为科学家们都无所不知;第三、不要把“科学”等同于真理!!!! 记住一个原则:前人的、他人的经验,不管对错,首先它是一个真实的存在,对于我不知道、不理解、做不到、没见过的,我不能也没有资格否定它! 学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东西,没有这个认识,最好不要自寻烦恼。 古之圣人对人体、生命的感知,要远远超出建立在尸体解剖基础之上的现代医学 太极拳其实都是生理的、物理的东西,很科学的,只是练不到的很难理解,因为它是先天的,超出我们的常识了。 最大的困难是,先天的东西,除了体悟,很难展示。
太极拳与“科学” 学太极拳,千万不要被人拿“科学”两个字来吓唬住了!!!什么是“科学”?谁能代表“科学”??科学只是一个空泛的概念,说明白点就是以文艺复兴以来以西方现代科学研究来认识世界的一种方法以及至今所取得的成果的一个没有边界的统称!相对于我们人类能够感知和不能感知的这个无限的世界来说,科学还幼稚的很!!“科学”不等于真理!“科学”不知道的东西远远比它认为已经知道的多得多得多多多多多。。。。。。。。。 不要陷入三个错误:第一,不要以为你不知道、不理解、做不到、没见过的都是不“科学”的!第二、不要以为科学家们都无所不知;第三、不要把“科学”等同于真理!!!! 记住一个原则:前人的、他人的经验,不管对错,首先它是一个真实的存在,对于我不知道、不理解、做不到、没见过的,我不能也没有资格否定它! 学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东西,没有这个认识,最好不要自寻烦恼。 古之圣人对人体、生命的感知,要远远超出建立在尸体解剖基础之上的现代医学 太极拳其实都是生理的、物理的东西,很科学的,只是练不到的很难理解,因为它是先天的,超出我们的常识了。 最大的困难是,先天的东西,除了体悟,很难展示。
太极拳与“科学” 学太极拳,千万不要被人拿“科学”两个字来吓唬住了!!!什么是“科学”?谁能代表“科学”??科学只是一个空泛的概念,说明白点就是以文艺复兴以来以西方现代科学研究来认识世界的一种方法以及至今所取得的成果的一个没有边界的统称!相对于我们人类能够感知和不能感知的这个无限的世界来说,科学还幼稚的很!!“科学”不等于真理!“科学”不知道的东西远远比它认为已经知道的多得多得多多多多多。。。。。。。。。 不要陷入三个错误:第一,不要以为你不知道、不理解、做不到、没见过的都是不“科学”的!第二、不要以为科学家们都无所不知;第三、不要把“科学”等同于真理!!!! 记住一个原则:前人的、他人的经验,不管对错,首先它是一个真实的存在,对于我不知道、不理解、做不到、没见过的,我不能也没有资格否定它! 学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东西,没有这个认识,最好不要自寻烦恼。 古之圣人对人体、生命的感知,要远远超出建立在尸体解剖基础之上的现代医学 太极拳其实都是生理的、物理的东西,很科学的,只是练不到的很难理解,因为它是先天的,超出我们的常识了。 最大的困难是,先天的东西,除了体悟,很难展示。
金刚经专集 http://tieba.baidu.com/mo/q/checkurl?url=http%3A%2F%2Fwww.baus-ebs.org%2Fsutra%2Fjan-read%2F007&urlrefer=301222c4711e256de240686b1f5f0686 金刚经专集 推荐《金刚经讲义》江味农
转贴:太极拳杂谈 太极拳杂谈_杨式太极吧_百度贴吧 转自:http://tieba.baidu.com/p/2031244887#0-tieba-1-44774-7eff13ea8df1a334a227e1223f8d0dd3
转贴:太极拳的"舍己从人"_杨式太极吧_百度贴吧 太极拳的"舍己从人"_杨式太极吧_百度贴吧 转自:http://tieba.baidu.com/p/2036663733#0-tieba-1-24187-7eff13ea8df1a334a227e1223f8d0dd3
转贴:肖氏龙形搜骨 肖氏龙形搜骨 (一)_杨式太极吧_百度贴吧 转自:http://tieba.baidu.com/p/1992207461#0-tieba-1-31273-7eff13ea8df1a334a227e1223f8d0dd3
太极拳的“舍己从人” “舍己从人”“力从人借”是太极拳最核心的东西,也是太极拳区别于其它武术的最根本的地方,现在许多人练太极拳不练内功,无法理解这个东西,就自以为是的认为前辈大师的这种说法是骗人的,完全不符合科学、逻辑,呵呵! 所谓“舍己从人”,就是接打的时候,不顶不抗,不退不让,掤起内气接住对方的劲力,对方的劲力会以波的方式在你的体内迅速膨胀,你的内气也顺着、并引导它散开到体内虚松处,叫做 “ 如皮燃火 ” !或引下涌泉,待对方力尽不得不收、不能再鼓之际,再把这股散到周身的膨胀了聚合起了,还给对方,叫做 “ 如泉涌出 ” 。这就是 “ 引进落空合即出 ” !要做到这个,必须周身放松不用力,一动无有不动动顺着对方打进来的力,协调一致的曲伸开合,这就是 “ 舍己从人 ” 的真意! 太极拳 “ 只化不让 ” , “ 气由己发,力从人借 ” ,就是这样!那些靠力气来对抗,靠某某种骨架结构来顶撑,还有靠技巧来避让躲闪的打法,都不是太极拳最核心的东西。哪些东西属于擒拿、摔跤、散打等等,不属于太极拳! 要想“舍己从人”,必须筋柔骨松,内气充盈,气遍周身不稍滞!身体僵硬的人,无论你如何健壮,对方打进来的力你只能死扛,冲击挤压到神经就会痛、胀、酸、麻。所以,松,是太极拳最最基础的功夫。
什么样的拳叫做太极拳? 什么样的拳叫做太极拳? 估计没有多少人认真考虑过这个问题! “太极拳”现在有两个概念:第一种太极拳,是国家体委规定和推广的套路,流传最广,练的人最多。行内称为太极拳操、太极操等等,外形美观,动作优美,虽然练不出功夫,但是可以锻炼身体,有助于全民健身。第二种太极拳,就是通常所说的传统太极拳,是传统武术的一个拳种,传承就不说了,就说这个名字怎么来的,其实很简单,因为杨露蝉的师祖王宗岳写有一篇《太极拳论》,后人就把这篇拳论所说的那种拳术称为“太极拳”,以前叫做“十三势长拳”。斯技旁门众多,但均以《太极拳论》为经典。说白了,就是人家王宗岳最先给自己的拳起了这个名字,而且也没有跟那一家抢注! 所以说,除了国标太极拳,应当说,只有练的是《太极拳论》所描述的那种武术,才叫做“太极拳”。当然拳论描述的是太极拳入门以后,以及功夫有成的状态,一般人达不到。但是只要你是冲着它去的,或者你只是练点基本功锻炼身体,但是以之为宗的,不管到什么程度,都可以认为你练的是太极拳。 反之,不管你武功如何高强,你的拳术如何高明,如果跟《太极拳论》说的不一样,或者甚至你已经高明到能够断定王宗岳是错的、违反科学的!那么从逻辑上讲,你的功夫不该叫做太极拳。 再说,既然你的拳术比王宗岳更高明,又何必自降身份跟人家古人抢这个名头呢。不如起个更微风的名字,比如太空拳、宇宙拳、无敌神拳、葵花宝典拳、独孤十拳。。。。。。等等等等,说不定可以开宗立派,成为一代宗师,流芳百世!体谅一下哪些仰慕太极拳又不得其门而入的朋友,不要用你的绝技来诋毁太极拳,让大家更找不着北了。
肖氏龙形搜骨(二) 五、补充说明 1、“龙形搜骨”是内家拳的一个基本功法,本来是站着桩功习练的,对于普通人来说原本是遥不可及的东西。但是根据我自己练习太极拳的经验,我认为太极拳的桩功,实际上就是站起来做四肢爬行的动作!那是我们人类直立行走以前的先天体态,只有在那样的姿态下,我们才能做到全身放松、经络畅通、周身一家,才能够把整条脊柱(俗称“龙骨”)从垂直承重和被挤压的状态下解放出来。因此我认为,不需要站桩,只要掌握一定的技巧,在弯腰俯身如同四肢爬行的姿态下,是可以做到“龙形搜骨”的。通过习练和总结,我整理出了这个功法。严格说来,这个也不能说是我的发明,有许多习练内家拳的人都会用类似这样的方法来松筋骨。 2、“舌抵上颚”,就是把舌尖稍微卷起,抵住上颚牙龈后光滑的部位,整根舌头稍微用力,下巴就会向上咬合。无论是气功还是内家拳,只要练内气,都要讲究这个,但是很少有人知道它的最基本的功用。人的颈椎和头颅不是一个平衡的架构,颈椎不是支撑在颅骨的中心,整个脑袋有一半向前伸出悬空的,因此除非躺下,我们必须时刻紧张整个颈脖的筋肉来配合颈椎一起支撑头颅,我们的本能不允许自己放松这个部位!但是不能放松,体液(就是内气)就不能通畅,长时间的局部紧张还会造成颈椎病。唯一的解决办法就是“舌抵上颚”!让舌头切实起到支柱的作用,能够分担颈椎的部分承重,哪怕是一点点,也足以使颈椎、颌骨关节、脖子和面部肌肉得到放松,给内气顺利通过这些部位的经络、肌肉、骨膜创造条件。舌头如同桥墩,所以又称“搭鹊桥”!我认为除了说话吃东西,舌头最好都放在那里。 3、练功次数因人而易!各人体质不同,身体好的可以多练,但是也不能过度。体质弱者,则以自己的身体承受能力而定,练完后感觉身体舒畅为宜,如果感觉头晕虚乏,就是过头了!严重气虚者,一定要小心尝试,不能勉强!防止晕倒,甚至有可能会导致大气下陷,身体虚脱,危及生命!切记!!如果决定尝试,开始可以各部位分开练习,动作要小、要轻!逐步推进。 4、正常情况下,开始练习后不久,可能会出现喉咙痛、咽喉痛、鼻尖痛、气管炎、支气管炎咳嗽等症状,如同得了感冒一般,但是自觉身体没有其他如同感冒的不适,不用担心,这是因为练功时通过脖子的体液远远大于日常状态,这些部位的经络往往不够通畅,因此会造成局部淤积,加上这些部位比较敏感,所以会有如炎症一样的痛!只要坚持练功,通常一周后症状会消失,不需吃药。 5、随着时间的推移,你身体内的体液循环会越来越好,经络骨膜瘀结不通的地方会逐步暴露出来,感觉酸痛,特别是腰、肋、肩、背、脖这些部位。痛就是不通!坚持练功,哪里痛就搓揉敲打哪里,不痛了就是通开了。 6、这个功法,对于防治颈椎病、腰椎病、头痛、肩周炎、坐骨神经痛等有帮助,还可以改善睡眠、提神醒脑,特别是长时间驾驶、书写阅读后练习,可以舒筋活络,缓解疲劳。如果你练太极拳,这个功法将让你事半功倍。 7、这个功法和“肖氏仰卧起坐”各有侧重,如果能够一起配合练习效果会更好。 8、此功法近似于熊狮虎豹的一个四足狂奔的动作,主要侧重于上半身动作。 9、建议你对人体的骨骼经络做一些必要的了解,另外推荐阅读《水与生命》一书,张片红、杨月欣编著,浙江科技出版社出版。 六、注意事项 1、练功最忌急于求成,贪多图快!应当作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持之以恒,才是养生之道; 2、饭后一个小时之内不练,饮酒后不练; 3、孕妇及经期妇女绝对不能练; 4、练功后至少半小时不宜接触生水,最好不要进食; 5、避风如避箭!练功时练功后半小时不得吹风; 6、身体虚弱者如要尝试练习一定要小心谨慎; 7、由于此功法实践时间尚短,长期习练后果尚无实证,如感觉身体不适就不要练了。 七、郑重声明 本人不是医生,不是专家教授,这个功法只是我个人的经验总结,是否参照练习是你自己的选择,与我无关!如果你练了觉得好,不用感谢我,练坏了也请你不要来找我! 肖继刚 2012年10月19日 作于广西南宁 南湖之滨 2012年10月30日重作
肖氏龙形搜骨(二) 五、补充说明 1、“龙形搜骨”是内家拳的一个基本功法,本来是站着桩功习练的,对于普通人来说原本是遥不可及的东西。但是根据我自己练习太极拳的经验,我认为太极拳的桩功,实际上就是站起来做四肢爬行的动作!那是我们人类直立行走以前的先天体态,只有在那样的姿态下,我们才能做到全身放松、经络畅通、周身一家,才能够把整条脊柱(俗称“龙骨”)从垂直承重和被挤压的状态下解放出来。因此我认为,不需要站桩,只要掌握一定的技巧,在弯腰俯身如同四肢爬行的姿态下,是可以做到“龙形搜骨”的。通过习练和总结,我整理出了这个功法。严格说来,这个也不能说是我的发明,有许多习练内家拳的人都会用类似这样的方法来松筋骨。 2、“舌抵上颚”,就是把舌尖稍微卷起,抵住上颚牙龈后光滑的部位,整根舌头稍微用力,下巴就会向上咬合。无论是气功还是内家拳,只要练内气,都要讲究这个,但是很少有人知道它的最基本的功用。人的颈椎和头颅不是一个平衡的架构,颈椎不是支撑在颅骨的中心,整个脑袋有一半向前伸出悬空的,因此除非躺下,我们必须时刻紧张整个颈脖的筋肉来配合颈椎一起支撑头颅,我们的本能不允许自己放松这个部位!但是不能放松,体液(就是内气)就不能通畅,长时间的局部紧张还会造成颈椎病。唯一的解决办法就是“舌抵上颚”!让舌头切实起到支柱的作用,能够分担颈椎的部分承重,哪怕是一点点,也足以使颈椎、颌骨关节、脖子和面部肌肉得到放松,给内气顺利通过这些部位的经络、肌肉、骨膜创造条件。舌头如同桥墩,所以又称“搭鹊桥”!我认为除了说话吃东西,舌头最好都放在那里。 3、练功次数因人而易!各人体质不同,身体好的可以多练,但是也不能过度。体质弱者,则以自己的身体承受能力而定,练完后感觉身体舒畅为宜,如果感觉头晕虚乏,就是过头了!严重气虚者,一定要小心尝试,不能勉强!防止晕倒,甚至有可能会导致大气下陷,身体虚脱,危及生命!切记!!如果决定尝试,开始可以各部位分开练习,动作要小、要轻!逐步推进。 4、正常情况下,开始练习后不久,可能会出现喉咙痛、咽喉痛、鼻尖痛、气管炎、支气管炎咳嗽等症状,如同得了感冒一般,但是自觉身体没有其他如同感冒的不适,不用担心,这是因为练功时通过脖子的体液远远大于日常状态,这些部位的经络往往不够通畅,因此会造成局部淤积,加上这些部位比较敏感,所以会有如炎症一样的痛!只要坚持练功,通常一周后症状会消失,不需吃药。 5、随着时间的推移,你身体内的体液循环会越来越好,经络骨膜瘀结不通的地方会逐步暴露出来,感觉酸痛,特别是腰、肋、肩、背、脖这些部位。痛就是不通!坚持练功,哪里痛就搓揉敲打哪里,不痛了就是通开了。 6、这个功法,对于防治颈椎病、腰椎病、头痛、肩周炎、坐骨神经痛等有帮助,还可以改善睡眠、提神醒脑,特别是长时间驾驶、书写阅读后练习,可以舒筋活络,缓解疲劳。如果你练太极拳,这个功法将让你事半功倍。 7、这个功法和“肖氏仰卧起坐”各有侧重,如果能够一起配合练习效果会更好。 8、此功法近似于熊狮虎豹的一个四足狂奔的动作,主要侧重于上半身动作。 9、建议你对人体的骨骼经络做一些必要的了解,另外推荐阅读《水与生命》一书,张片红、杨月欣编著,浙江科技出版社出版。 六、注意事项 1、练功最忌急于求成,贪多图快!应当作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持之以恒,才是养生之道; 2、饭后一个小时之内不练,饮酒后不练; 3、孕妇及经期妇女绝对不能练; 4、练功后至少半小时不宜接触生水,最好不要进食; 5、避风如避箭!练功时练功后半小时不得吹风; 6、身体虚弱者如要尝试练习一定要小心谨慎; 7、由于此功法实践时间尚短,长期习练后果尚无实证,如感觉身体不适就不要练了。 七、郑重声明 本人不是医生,不是专家教授,这个功法只是我个人的经验总结,是否参照练习是你自己的选择,与我无关!如果你练了觉得好,不用感谢我,练坏了也请你不要来找我! 肖继刚 2012年10月19日 作于广西南宁 南湖之滨 2012年10月30日重作
肖氏龙形搜骨(二) 五、补充说明 1、“龙形搜骨”是内家拳的一个基本功法,本来是站着桩功习练的,对于普通人来说原本是遥不可及的东西。但是根据我自己练习太极拳的经验,我认为太极拳的桩功,实际上就是站起来做四肢爬行的动作!那是我们人类直立行走以前的先天体态,只有在那样的姿态下,我们才能做到全身放松、经络畅通、周身一家,才能够把整条脊柱(俗称“龙骨”)从垂直承重和被挤压的状态下解放出来。因此我认为,不需要站桩,只要掌握一定的技巧,在弯腰俯身如同四肢爬行的姿态下,是可以做到“龙形搜骨”的。通过习练和总结,我整理出了这个功法。严格说来,这个也不能说是我的发明,有许多习练内家拳的人都会用类似这样的方法来松筋骨。 2、“舌抵上颚”,就是把舌尖稍微卷起,抵住上颚牙龈后光滑的部位,整根舌头稍微用力,下巴就会向上咬合。无论是气功还是内家拳,只要练内气,都要讲究这个,但是很少有人知道它的最基本的功用。人的颈椎和头颅不是一个平衡的架构,颈椎不是支撑在颅骨的中心,整个脑袋有一半向前伸出悬空的,因此除非躺下,我们必须时刻紧张整个颈脖的筋肉来配合颈椎一起支撑头颅,我们的本能不允许自己放松这个部位!但是不能放松,体液(就是内气)就不能通畅,长时间的局部紧张还会造成颈椎病。唯一的解决办法就是“舌抵上颚”!让舌头切实起到支柱的作用,能够分担颈椎的部分承重,哪怕是一点点,也足以使颈椎、颌骨关节、脖子和面部肌肉得到放松,给内气顺利通过这些部位的经络、肌肉、骨膜创造条件。舌头如同桥墩,所以又称“搭鹊桥”!我认为除了说话吃东西,舌头最好都放在那里。 3、练功次数因人而易!各人体质不同,身体好的可以多练,但是也不能过度。体质弱者,则以自己的身体承受能力而定,练完后感觉身体舒畅为宜,如果感觉头晕虚乏,就是过头了!严重气虚者,一定要小心尝试,不能勉强!防止晕倒,甚至有可能会导致大气下陷,身体虚脱,危及生命!切记!!如果决定尝试,开始可以各部位分开练习,动作要小、要轻!逐步推进。 4、正常情况下,开始练习后不久,可能会出现喉咙痛、咽喉痛、鼻尖痛、气管炎、支气管炎咳嗽等症状,如同得了感冒一般,但是自觉身体没有其他如同感冒的不适,不用担心,这是因为练功时通过脖子的体液远远大于日常状态,这些部位的经络往往不够通畅,因此会造成局部淤积,加上这些部位比较敏感,所以会有如炎症一样的痛!只要坚持练功,通常一周后症状会消失,不需吃药。 5、随着时间的推移,你身体内的体液循环会越来越好,经络骨膜瘀结不通的地方会逐步暴露出来,感觉酸痛,特别是腰、肋、肩、背、脖这些部位。痛就是不通!坚持练功,哪里痛就搓揉敲打哪里,不痛了就是通开了。 6、这个功法,对于防治颈椎病、腰椎病、头痛、肩周炎、坐骨神经痛等有帮助,还可以改善睡眠、提神醒脑,特别是长时间驾驶、书写阅读后练习,可以舒筋活络,缓解疲劳。如果你练太极拳,这个功法将让你事半功倍。 7、这个功法和“肖氏仰卧起坐”各有侧重,如果能够一起配合练习效果会更好。 8、此功法近似于熊狮虎豹的一个四足狂奔的动作,主要侧重于上半身动作。 9、建议你对人体的骨骼经络做一些必要的了解,另外推荐阅读《水与生命》一书,张片红、杨月欣编著,浙江科技出版社出版。 六、注意事项 1、练功最忌急于求成,贪多图快!应当作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持之以恒,才是养生之道; 2、饭后一个小时之内不练,饮酒后不练; 3、孕妇及经期妇女绝对不能练; 4、练功后至少半小时不宜接触生水,最好不要进食; 5、避风如避箭!练功时练功后半小时不得吹风; 6、身体虚弱者如要尝试练习一定要小心谨慎; 7、由于此功法实践时间尚短,长期习练后果尚无实证,如感觉身体不适就不要练了。 七、郑重声明 本人不是医生,不是专家教授,这个功法只是我个人的经验总结,是否参照练习是你自己的选择,与我无关!如果你练了觉得好,不用感谢我,练坏了也请你不要来找我! 肖继刚 2012年10月19日 作于广西南宁 南湖之滨 2012年10月30日重作
肖氏龙形搜骨 (二) 五、补充说明 1、“龙形搜骨”是内家拳的一个基本功法,本来是站着桩功习练的,对于普通人来说原本是遥不可及的东西。但是根据我自己练习太极拳的经验,我认为太极拳的桩功,实际上就是站起来做四肢爬行的动作!那是我们人类直立行走以前的先天体态,只有在那样的姿态下,我们才能做到全身放松、经络畅通、周身一家,才能够把整条脊柱(俗称“龙骨”)从垂直承重和被挤压的状态下解放出来。因此我认为,不需要站桩,只要掌握一定的技巧,在弯腰俯身如同四肢爬行的姿态下,是可以做到“龙形搜骨”的。通过习练和总结,我整理出了这个功法。严格说来,这个也不能说是我的发明,有许多习练内家拳的人都会用类似这样的方法来松筋骨。 2、“舌抵上颚”,就是把舌尖稍微卷起,抵住上颚牙龈后光滑的部位,整根舌头稍微用力,下巴就会向上咬合。无论是气功还是内家拳,只要练内气,都要讲究这个,但是很少有人知道它的最基本的功用。人的颈椎和头颅不是一个平衡的架构,颈椎不是支撑在颅骨的中心,整个脑袋有一半向前伸出悬空的,因此除非躺下,我们必须时刻紧张整个颈脖的筋肉来配合颈椎一起支撑头颅,我们的本能不允许自己放松这个部位!但是不能放松,体液(就是内气)就不能通畅,长时间的局部紧张还会造成颈椎病。唯一的解决办法就是“舌抵上颚”!让舌头切实起到支柱的作用,能够分担颈椎的部分承重,哪怕是一点点,也足以使颈椎、颌骨关节、脖子和面部肌肉得到放松,给内气顺利通过这些部位的经络、肌肉、骨膜创造条件。舌头如同桥墩,所以又称“搭鹊桥”!我认为除了说话吃东西,舌头最好都放在那里。 3、练功次数因人而易!各人体质不同,身体好的可以多练,但是也不能过度。体质弱者,则以自己的身体承受能力而定,练完后感觉身体舒畅为宜,如果感觉头晕虚乏,就是过头了!严重气虚者,一定要小心尝试,不能勉强!防止晕倒,甚至有可能会导致大气下陷,身体虚脱,危及生命!切记!!如果决定尝试,开始可以各部位分开练习,动作要小、要轻!逐步推进。 4、正常情况下,开始练习后不久,可能会出现喉咙痛、咽喉痛、鼻尖痛、气管炎、支气管炎咳嗽等症状,如同得了感冒一般,但是自觉身体没有其他如同感冒的不适,不用担心,这是因为练功时通过脖子的体液远远大于日常状态,这些部位的经络往往不够通畅,因此会造成局部淤积,加上这些部位比较敏感,所以会有如炎症一样的痛!只要坚持练功,通常一周后症状会消失,不需吃药。 5、随着时间的推移,你身体内的体液循环会越来越好,经络骨膜瘀结不通的地方会逐步暴露出来,感觉酸痛,特别是腰、肋、肩、背、脖这些部位。痛就是不通!坚持练功,哪里痛就搓揉敲打哪里,不痛了就是通开了。 6、这个功法,对于防治颈椎病、腰椎病、头痛、肩周炎、坐骨神经痛等有帮助,还可以改善睡眠、提神醒脑,特别是长时间驾驶、书写阅读后练习,可以舒筋活络,缓解疲劳。如果你练太极拳,这个功法将让你事半功倍。 7、这个功法和“肖氏仰卧起坐”各有侧重,如果能够一起配合练习效果会更好。 8、此功法近似于熊狮虎豹的一个四足狂奔的动作,主要侧重于上半身动作。 9、建议你对人体的骨骼经络做一些必要的了解,另外推荐阅读《水与生命》一书,张片红、杨月欣编著,浙江科技出版社出版。 六、注意事项 1、练功最忌急于求成,贪多图快!应当作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持之以恒,才是养生之道; 2、饭后一个小时之内不练,饮酒后不练; 3、孕妇及经期妇女绝对不能练; 4、练功后至少半小时不宜接触生水,最好不要进食; 5、避风如避箭!练功时练功后半小时不得吹风; 6、身体虚弱者如要尝试练习一定要小心谨慎; 7、由于此功法实践时间尚短,长期习练后果尚无实证,如感觉身体不适就不要练了。 七、郑重声明 本人不是医生,不是专家教授,这个功法只是我个人的经验总结,是否参照练习是你自己的选择,与我无关!如果你练了觉得好,不用感谢我,练坏了也请你不要来找我! 肖继刚 2012年10月19日 作于广西南宁 南湖之滨 2012年10月30日重作
肖氏龙形搜骨(二) 五、补充说明 1、“龙形搜骨”是内家拳的一个基本功法,本来是站着桩功习练的,对于普通人来说原本是遥不可及的东西。但是根据我自己练习太极拳的经验,我认为太极拳的桩功,实际上就是站起来做四肢爬行的动作!那是我们人类直立行走以前的先天体态,只有在那样的姿态下,我们才能做到全身放松、经络畅通、周身一家,才能够把整条脊柱(俗称“龙骨”)从垂直承重和被挤压的状态下解放出来。因此我认为,不需要站桩,只要掌握一定的技巧,在弯腰俯身如同四肢爬行的姿态下,是可以做到“龙形搜骨”的。通过习练和总结,我整理出了这个功法。严格说来,这个也不能说是我的发明,有许多习练内家拳的人都会用类似这样的方法来松筋骨。 2、“舌抵上颚”,就是把舌尖稍微卷起,抵住上颚牙龈后光滑的部位,整根舌头稍微用力,下巴就会向上咬合。无论是气功还是内家拳,只要练内气,都要讲究这个,但是很少有人知道它的最基本的功用。人的颈椎和头颅不是一个平衡的架构,颈椎不是支撑在颅骨的中心,整个脑袋有一半向前伸出悬空的,因此除非躺下,我们必须时刻紧张整个颈脖的筋肉来配合颈椎一起支撑头颅,我们的本能不允许自己放松这个部位!但是不能放松,体液(就是内气)就不能通畅,长时间的局部紧张还会造成颈椎病。唯一的解决办法就是“舌抵上颚”!让舌头切实起到支柱的作用,能够分担颈椎的部分承重,哪怕是一点点,也足以使颈椎、颌骨关节、脖子和面部肌肉得到放松,给内气顺利通过这些部位的经络、肌肉、骨膜创造条件。舌头如同桥墩,所以又称“搭鹊桥”!我认为除了说话吃东西,舌头最好都放在那里。 3、练功次数因人而易!各人体质不同,身体好的可以多练,但是也不能过度。体质弱者,则以自己的身体承受能力而定,练完后感觉身体舒畅为宜,如果感觉头晕虚乏,就是过头了!严重气虚者,一定要小心尝试,不能勉强!防止晕倒,甚至有可能会导致大气下陷,身体虚脱,危及生命!切记!!如果决定尝试,开始可以各部位分开练习,动作要小、要轻!逐步推进。 4、正常情况下,开始练习后不久,可能会出现喉咙痛、咽喉痛、鼻尖痛、气管炎、支气管炎咳嗽等症状,如同得了感冒一般,但是自觉身体没有其他如同感冒的不适,不用担心,这是因为练功时通过脖子的体液远远大于日常状态,这些部位的经络往往不够通畅,因此会造成局部淤积,加上这些部位比较敏感,所以会有如炎症一样的痛!只要坚持练功,通常一周后症状会消失,不需吃药。 5、随着时间的推移,你身体内的体液循环会越来越好,经络骨膜瘀结不通的地方会逐步暴露出来,感觉酸痛,特别是腰、肋、肩、背、脖这些部位。痛就是不通!坚持练功,哪里痛就搓揉敲打哪里,不痛了就是通开了。 6、这个功法,对于防治颈椎病、腰椎病、头痛、肩周炎、坐骨神经痛等有帮助,还可以改善睡眠、提神醒脑,特别是长时间驾驶、书写阅读后练习,可以舒筋活络,缓解疲劳。如果你练太极拳,这个功法将让你事半功倍。 7、这个功法和“肖氏仰卧起坐”各有侧重,如果能够一起配合练习效果会更好。 8、此功法近似于熊狮虎豹的一个四足狂奔的动作,主要侧重于上半身动作。 9、建议你对人体的骨骼经络做一些必要的了解,另外推荐阅读《水与生命》一书,张片红、杨月欣编著,浙江科技出版社出版。 六、注意事项 1、练功最忌急于求成,贪多图快!应当作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持之以恒,才是养生之道; 2、饭后一个小时之内不练,饮酒后不练; 3、孕妇及经期妇女绝对不能练; 4、练功后至少半小时不宜接触生水,最好不要进食; 5、避风如避箭!练功时练功后半小时不得吹风; 6、身体虚弱者如要尝试练习一定要小心谨慎; 7、由于此功法实践时间尚短,长期习练后果尚无实证,如感觉身体不适就不要练了。 七、郑重声明 本人不是医生,不是专家教授,这个功法只是我个人的经验总结,是否参照练习是你自己的选择,与我无关!如果你练了觉得好,不用感谢我,练坏了也请你不要来找我! 肖继刚 2012年10月19日 作于广西南宁 南湖之滨 2012年10月30日重作
肖氏龙形搜骨(二) 五、补充说明 1、“龙形搜骨”是内家拳的一个基本功法,本来是站着桩功习练的,对于普通人来说原本是遥不可及的东西。但是根据我自己练习太极拳的经验,我认为太极拳的桩功,实际上就是站起来做四肢爬行的动作!那是我们人类直立行走以前的先天体态,只有在那样的姿态下,我们才能做到全身放松、经络畅通、周身一家,才能够把整条脊柱(俗称“龙骨”)从垂直承重和被挤压的状态下解放出来。因此我认为,不需要站桩,只要掌握一定的技巧,在弯腰俯身如同四肢爬行的姿态下,是可以做到“龙形搜骨”的。通过习练和总结,我整理出了这个功法。严格说来,这个也不能说是我的发明,有许多习练内家拳的人都会用类似这样的方法来松筋骨。 2、“舌抵上颚”,就是把舌尖稍微卷起,抵住上颚牙龈后光滑的部位,整根舌头稍微用力,下巴就会向上咬合。无论是气功还是内家拳,只要练内气,都要讲究这个,但是很少有人知道它的最基本的功用。人的颈椎和头颅不是一个平衡的架构,颈椎不是支撑在颅骨的中心,整个脑袋有一半向前伸出悬空的,因此除非躺下,我们必须时刻紧张整个颈脖的筋肉来配合颈椎一起支撑头颅,我们的本能不允许自己放松这个部位!但是不能放松,体液(就是内气)就不能通畅,长时间的局部紧张还会造成颈椎病。唯一的解决办法就是“舌抵上颚”!让舌头切实起到支柱的作用,能够分担颈椎的部分承重,哪怕是一点点,也足以使颈椎、颌骨关节、脖子和面部肌肉得到放松,给内气顺利通过这些部位的经络、肌肉、骨膜创造条件。舌头如同桥墩,所以又称“搭鹊桥”!我认为除了说话吃东西,舌头最好都放在那里。 3、练功次数因人而易!各人体质不同,身体好的可以多练,但是也不能过度。体质弱者,则以自己的身体承受能力而定,练完后感觉身体舒畅为宜,如果感觉头晕虚乏,就是过头了!严重气虚者,一定要小心尝试,不能勉强!防止晕倒,甚至有可能会导致大气下陷,身体虚脱,危及生命!切记!!如果决定尝试,开始可以各部位分开练习,动作要小、要轻!逐步推进。 4、正常情况下,开始练习后不久,可能会出现喉咙痛、咽喉痛、鼻尖痛、气管炎、支气管炎咳嗽等症状,如同得了感冒一般,但是自觉身体没有其他如同感冒的不适,不用担心,这是因为练功时通过脖子的体液远远大于日常状态,这些部位的经络往往不够通畅,因此会造成局部淤积,加上这些部位比较敏感,所以会有如炎症一样的痛!只要坚持练功,通常一周后症状会消失,不需吃药。 5、随着时间的推移,你身体内的体液循环会越来越好,经络骨膜瘀结不通的地方会逐步暴露出来,感觉酸痛,特别是腰、肋、肩、背、脖这些部位。痛就是不通!坚持练功,哪里痛就搓揉敲打哪里,不痛了就是通开了。 6、这个功法,对于防治颈椎病、腰椎病、头痛、肩周炎、坐骨神经痛等有帮助,还可以改善睡眠、提神醒脑,特别是长时间驾驶、书写阅读后练习,可以舒筋活络,缓解疲劳。如果你练太极拳,这个功法将让你事半功倍。 7、这个功法和“肖氏仰卧起坐”各有侧重,如果能够一起配合练习效果会更好。 8、此功法近似于熊狮虎豹的一个四足狂奔的动作,主要侧重于上半身动作。 9、建议你对人体的骨骼经络做一些必要的了解,另外推荐阅读《水与生命》一书,张片红、杨月欣编著,浙江科技出版社出版。 六、注意事项 1、练功最忌急于求成,贪多图快!应当作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持之以恒,才是养生之道; 2、饭后一个小时之内不练,饮酒后不练; 3、孕妇及经期妇女绝对不能练; 4、练功后至少半小时不宜接触生水,最好不要进食; 5、避风如避箭!练功时练功后半小时不得吹风; 6、身体虚弱者如要尝试练习一定要小心谨慎; 7、由于此功法实践时间尚短,长期习练后果尚无实证,如感觉身体不适就不要练了。 七、郑重声明 本人不是医生,不是专家教授,这个功法只是我个人的经验总结,是否参照练习是你自己的选择,与我无关!如果你练了觉得好,不用感谢我,练坏了也请你不要来找我! 肖继刚 2012年10月19日 作于广西南宁 南湖之滨 2012年10月30日重作
我的一家之言 我的一家之言 我们的身体不由我们的意识控制,它归属本能。本能是有惰性的,它不会自己打破既有的平衡,不管这个平衡状态是否健康。首先它会保证大脑的压力平衡——血压和液压!所以气虚的人会不由自主的喜欢蜷缩身体(就像陈鲁豫,她还自以为减肥高手,可怜!),大脑压力正常了,就不会意识到自己的虚弱。但是,偶尔放松一下,就会晕 所以气虚的人都很容易紧张,急躁。 把身体打开,会有点晕,有点虚,但是只要你坚持,你的大脑就会意识到它不能靠简单的收缩身体来保证它的舒适了,它就会指令消化系统吸收水分,补充液压。这就是气功的本质 所以,保持身体伸展,放松,是养生第一要事 能够尽量把支撑身体的工作交给骨骼和筋,让肌肉放松,骨骼抻开,让水分有容身之地,你才可能补得进水! 坐软沙发似乎很舒服,但是它让你的骨头起不了支撑作用,你的身体会收缩,久会伤气!古人最讲养生之道,中式家具都是木头的,而且要正襟危坐!就是让骨架撑起来,肌肉松下来。 太极拳十分复杂,完全颠覆我们常规的认识和理念,不是三言两语可以说明白的。我认为没有强烈的需求和渴望不可能练得成,所以身体基本健康的人不需要去折腾这玩意儿。你的体质很好,问题是年轻时运动过量,身体里面的水分消耗过多储存不足,水就是中医说的气!所以你现在干缩了,以前强健的地方现在淤塞了,板结了,固化了,酸痛了!身体感觉僵硬了。 没关系,你把它松开就行了。松开不是简单地扭一扭摇一摇,而是要让肌肉松驰下来,把筋膜抻长,把关节拉、撑开目标是,身体能够象熊、狮、虎豹猫狗那样,每一个骨节、肌肉都是松的,特别是脊柱,能够松到如同九节鞭波浪式的蠕动。只有松开身体,不断增加体内的容积,你的身体才会逐渐补得进水分,生理代谢也能更通畅。 松开的方法是:1、以骨骼结构为标尺,筋经为辅助;2、以松开关节为首要目标;3、以头顶、手指尖、脚后跟为末梢、脊柱为中心撑开全身骨架;4、紧两头拉松中间,比如你要松肘关节,在整条臂放松伸展的前提下,紧缩腕关节和肩关节就可以拉开肘关节;5、前松后紧、前紧后松。在身体舒展的前提下,轻收背脊可以舒展胸腹,以此类推。 松腰你可以吊单杠,但是不要悬空吊,那样下肢的重量会让你的屁股后厥腰脊不能松直。吊那个高与你胸、肩齐的,双腿屈蹲如坐,两脚略宽于肩,抻开胯关节,竖脖子收下巴舌抵上颚,腰脊就能够垂直松坠。同时两腿前后对搓还可以松开胯关节。 “练拳是增加身体的体液,体液增加了,每个关节空隙大了……怎样增多体液,把身体撑开?就要练伸筋拔骨,把筋伸开、骨拔开……筋伸开后增加了毛细血管和这些组织液的交换能力,筋拉长了增加了弹性;骨头靠肌腱和韧带运动的,拉长了,骨与骨之间的空间大了,体液进来了,体液多了,关节骨骼润滑就好……通过有氧运动(慢练)和瞬间的无氧运动(发力),使肌肉密度均匀,肌肉才有力量……太极拳的以意导气、以形导气。体内液体的流动就是气流,不是单独还有另外什么气在转”。 根据百度百科,机体含有大量水分,这些水和溶解在水里的各种物质总称为体液,约占体重的60%。体液分为两大部分: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存在于细胞内的称为细胞内液,约占体重的40%。存在于细胞外的称为细胞外液。细胞外液又分为两类:一类是存在于组织细胞之间的组织间液,包括淋巴液和脑脊液,约占体重的16%。另一类是血液的血浆,约占体重的4%。
我的一家之言 我的一家之言 我们的身体不由我们的意识控制,它归属本能。本能是有惰性的,它不会自己打破既有的平衡,不管这个平衡状态是否健康。首先它会保证大脑的压力平衡——血压和液压!所以气虚的人会不由自主的喜欢蜷缩身体(就像陈鲁豫,她还自以为减肥高手,可怜!),大脑压力正常了,就不会意识到自己的虚弱。但是,偶尔放松一下,就会晕 所以气虚的人都很容易紧张,急躁。 把身体打开,会有点晕,有点虚,但是只要你坚持,你的大脑就会意识到它不能靠简单的收缩身体来保证它的舒适了,它就会指令消化系统吸收水分,补充液压。这就是气功的本质 所以,保持身体伸展,放松,是养生第一要事 能够尽量把支撑身体的工作交给骨骼和筋,让肌肉放松,骨骼抻开,让水分有容身之地,你才可能补得进水! 坐软沙发似乎很舒服,但是它让你的骨头起不了支撑作用,你的身体会收缩,久会伤气!古人最讲养生之道,中式家具都是木头的,而且要正襟危坐!就是让骨架撑起来,肌肉松下来。 太极拳十分复杂,完全颠覆我们常规的认识和理念,不是三言两语可以说明白的。我认为没有强烈的需求和渴望不可能练得成,所以身体基本健康的人不需要去折腾这玩意儿。你的体质很好,问题是年轻时运动过量,身体里面的水分消耗过多储存不足,水就是中医说的气!所以你现在干缩了,以前强健的地方现在淤塞了,板结了,固化了,酸痛了!身体感觉僵硬了。 没关系,你把它松开就行了。松开不是简单地扭一扭摇一摇,而是要让肌肉松驰下来,把筋膜抻长,把关节拉、撑开目标是,身体能够象熊、狮、虎豹猫狗那样,每一个骨节、肌肉都是松的,特别是脊柱,能够松到如同九节鞭波浪式的蠕动。只有松开身体,不断增加体内的容积,你的身体才会逐渐补得进水分,生理代谢也能更通畅。 松开的方法是:1、以骨骼结构为标尺,筋经为辅助;2、以松开关节为首要目标;3、以头顶、手指尖、脚后跟为末梢、脊柱为中心撑开全身骨架;4、紧两头拉松中间,比如你要松肘关节,在整条臂放松伸展的前提下,紧缩腕关节和肩关节就可以拉开肘关节;5、前松后紧、前紧后松。在身体舒展的前提下,轻收背脊可以舒展胸腹,以此类推。 松腰你可以吊单杠,但是不要悬空吊,那样下肢的重量会让你的屁股后厥腰脊不能松直。吊那个高与你胸、肩齐的,双腿屈蹲如坐,两脚略宽于肩,抻开胯关节,竖脖子收下巴舌抵上颚,腰脊就能够垂直松坠。同时两腿前后对搓还可以松开胯关节。 “练拳是增加身体的体液,体液增加了,每个关节空隙大了……怎样增多体液,把身体撑开?就要练伸筋拔骨,把筋伸开、骨拔开……筋伸开后增加了毛细血管和这些组织液的交换能力,筋拉长了增加了弹性;骨头靠肌腱和韧带运动的,拉长了,骨与骨之间的空间大了,体液进来了,体液多了,关节骨骼润滑就好……通过有氧运动(慢练)和瞬间的无氧运动(发力),使肌肉密度均匀,肌肉才有力量……太极拳的以意导气、以形导气。体内液体的流动就是气流,不是单独还有另外什么气在转”。 根据百度百科,机体含有大量水分,这些水和溶解在水里的各种物质总称为体液,约占体重的60%。体液分为两大部分: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存在于细胞内的称为细胞内液,约占体重的40%。存在于细胞外的称为细胞外液。细胞外液又分为两类:一类是存在于组织细胞之间的组织间液,包括淋巴液和脑脊液,约占体重的16%。另一类是血液的血浆,约占体重的4%。
我的一家之言 我的一家之言 我们的身体不由我们的意识控制,它归属本能。本能是有惰性的,它不会自己打破既有的平衡,不管这个平衡状态是否健康。首先它会保证大脑的压力平衡——血压和液压!所以气虚的人会不由自主的喜欢蜷缩身体(就像陈鲁豫,她还自以为减肥高手,可怜!),大脑压力正常了,就不会意识到自己的虚弱。但是,偶尔放松一下,就会晕 所以气虚的人都很容易紧张,急躁。 把身体打开,会有点晕,有点虚,但是只要你坚持,你的大脑就会意识到它不能靠简单的收缩身体来保证它的舒适了,它就会指令消化系统吸收水分,补充液压。这就是气功的本质 所以,保持身体伸展,放松,是养生第一要事 能够尽量把支撑身体的工作交给骨骼和筋,让肌肉放松,骨骼抻开,让水分有容身之地,你才可能补得进水! 坐软沙发似乎很舒服,但是它让你的骨头起不了支撑作用,你的身体会收缩,久会伤气!古人最讲养生之道,中式家具都是木头的,而且要正襟危坐!就是让骨架撑起来,肌肉松下来。 太极拳十分复杂,完全颠覆我们常规的认识和理念,不是三言两语可以说明白的。我认为没有强烈的需求和渴望不可能练得成,所以身体基本健康的人不需要去折腾这玩意儿。你的体质很好,问题是年轻时运动过量,身体里面的水分消耗过多储存不足,水就是中医说的气!所以你现在干缩了,以前强健的地方现在淤塞了,板结了,固化了,酸痛了!身体感觉僵硬了。 没关系,你把它松开就行了。松开不是简单地扭一扭摇一摇,而是要让肌肉松驰下来,把筋膜抻长,把关节拉、撑开目标是,身体能够象熊、狮、虎豹猫狗那样,每一个骨节、肌肉都是松的,特别是脊柱,能够松到如同九节鞭波浪式的蠕动。只有松开身体,不断增加体内的容积,你的身体才会逐渐补得进水分,生理代谢也能更通畅。 松开的方法是:1、以骨骼结构为标尺,筋经为辅助;2、以松开关节为首要目标;3、以头顶、手指尖、脚后跟为末梢、脊柱为中心撑开全身骨架;4、紧两头拉松中间,比如你要松肘关节,在整条臂放松伸展的前提下,紧缩腕关节和肩关节就可以拉开肘关节;5、前松后紧、前紧后松。在身体舒展的前提下,轻收背脊可以舒展胸腹,以此类推。 松腰你可以吊单杠,但是不要悬空吊,那样下肢的重量会让你的屁股后厥腰脊不能松直。吊那个高与你胸、肩齐的,双腿屈蹲如坐,两脚略宽于肩,抻开胯关节,竖脖子收下巴舌抵上颚,腰脊就能够垂直松坠。同时两腿前后对搓还可以松开胯关节。 “练拳是增加身体的体液,体液增加了,每个关节空隙大了……怎样增多体液,把身体撑开?就要练伸筋拔骨,把筋伸开、骨拔开……筋伸开后增加了毛细血管和这些组织液的交换能力,筋拉长了增加了弹性;骨头靠肌腱和韧带运动的,拉长了,骨与骨之间的空间大了,体液进来了,体液多了,关节骨骼润滑就好……通过有氧运动(慢练)和瞬间的无氧运动(发力),使肌肉密度均匀,肌肉才有力量……太极拳的以意导气、以形导气。体内液体的流动就是气流,不是单独还有另外什么气在转”。 根据百度百科,机体含有大量水分,这些水和溶解在水里的各种物质总称为体液,约占体重的60%。体液分为两大部分: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存在于细胞内的称为细胞内液,约占体重的40%。存在于细胞外的称为细胞外液。细胞外液又分为两类:一类是存在于组织细胞之间的组织间液,包括淋巴液和脑脊液,约占体重的16%。另一类是血液的血浆,约占体重的4%。
我的一家之言 我的一家之言 我们的身体不由我们的意识控制,它归属本能。本能是有惰性的,它不会自己打破既有的平衡,不管这个平衡状态是否健康。首先它会保证大脑的压力平衡——血压和液压!所以气虚的人会不由自主的喜欢蜷缩身体(就像陈鲁豫,她还自以为减肥高手,可怜!),大脑压力正常了,就不会意识到自己的虚弱。但是,偶尔放松一下,就会晕 所以气虚的人都很容易紧张,急躁。 把身体打开,会有点晕,有点虚,但是只要你坚持,你的大脑就会意识到它不能靠简单的收缩身体来保证它的舒适了,它就会指令消化系统吸收水分,补充液压。这就是气功的本质 所以,保持身体伸展,放松,是养生第一要事 能够尽量把支撑身体的工作交给骨骼和筋,让肌肉放松,骨骼抻开,让水分有容身之地,你才可能补得进水! 坐软沙发似乎很舒服,但是它让你的骨头起不了支撑作用,你的身体会收缩,久会伤气!古人最讲养生之道,中式家具都是木头的,而且要正襟危坐!就是让骨架撑起来,肌肉松下来。 太极拳十分复杂,完全颠覆我们常规的认识和理念,不是三言两语可以说明白的。我认为没有强烈的需求和渴望不可能练得成,所以身体基本健康的人不需要去折腾这玩意儿。你的体质很好,问题是年轻时运动过量,身体里面的水分消耗过多储存不足,水就是中医说的气!所以你现在干缩了,以前强健的地方现在淤塞了,板结了,固化了,酸痛了!身体感觉僵硬了。 没关系,你把它松开就行了。松开不是简单地扭一扭摇一摇,而是要让肌肉松驰下来,把筋膜抻长,把关节拉、撑开目标是,身体能够象熊、狮、虎豹猫狗那样,每一个骨节、肌肉都是松的,特别是脊柱,能够松到如同九节鞭波浪式的蠕动。只有松开身体,不断增加体内的容积,你的身体才会逐渐补得进水分,生理代谢也能更通畅。 松开的方法是:1、以骨骼结构为标尺,筋经为辅助;2、以松开关节为首要目标;3、以头顶、手指尖、脚后跟为末梢、脊柱为中心撑开全身骨架;4、紧两头拉松中间,比如你要松肘关节,在整条臂放松伸展的前提下,紧缩腕关节和肩关节就可以拉开肘关节;5、前松后紧、前紧后松。在身体舒展的前提下,轻收背脊可以舒展胸腹,以此类推。 松腰你可以吊单杠,但是不要悬空吊,那样下肢的重量会让你的屁股后厥腰脊不能松直。吊那个高与你胸、肩齐的,双腿屈蹲如坐,两脚略宽于肩,抻开胯关节,竖脖子收下巴舌抵上颚,腰脊就能够垂直松坠。同时两腿前后对搓还可以松开胯关节。 “练拳是增加身体的体液,体液增加了,每个关节空隙大了……怎样增多体液,把身体撑开?就要练伸筋拔骨,把筋伸开、骨拔开……筋伸开后增加了毛细血管和这些组织液的交换能力,筋拉长了增加了弹性;骨头靠肌腱和韧带运动的,拉长了,骨与骨之间的空间大了,体液进来了,体液多了,关节骨骼润滑就好……通过有氧运动(慢练)和瞬间的无氧运动(发力),使肌肉密度均匀,肌肉才有力量……太极拳的以意导气、以形导气。体内液体的流动就是气流,不是单独还有另外什么气在转”。 根据百度百科,机体含有大量水分,这些水和溶解在水里的各种物质总称为体液,约占体重的60%。体液分为两大部分: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存在于细胞内的称为细胞内液,约占体重的40%。存在于细胞外的称为细胞外液。细胞外液又分为两类:一类是存在于组织细胞之间的组织间液,包括淋巴液和脑脊液,约占体重的16%。另一类是血液的血浆,约占体重的4%。
我的一家之言 我的一家之言 我们的身体不由我们的意识控制,它归属本能。本能是有惰性的,它不会自己打破既有的平衡,不管这个平衡状态是否健康。首先它会保证大脑的压力平衡——血压和液压!所以气虚的人会不由自主的喜欢蜷缩身体(就像陈鲁豫,她还自以为减肥高手,可怜!),大脑压力正常了,就不会意识到自己的虚弱。但是,偶尔放松一下,就会晕 所以气虚的人都很容易紧张,急躁。 把身体打开,会有点晕,有点虚,但是只要你坚持,你的大脑就会意识到它不能靠简单的收缩身体来保证它的舒适了,它就会指令消化系统吸收水分,补充液压。这就是气功的本质 所以,保持身体伸展,放松,是养生第一要事 能够尽量把支撑身体的工作交给骨骼和筋,让肌肉放松,骨骼抻开,让水分有容身之地,你才可能补得进水! 坐软沙发似乎很舒服,但是它让你的骨头起不了支撑作用,你的身体会收缩,久会伤气!古人最讲养生之道,中式家具都是木头的,而且要正襟危坐!就是让骨架撑起来,肌肉松下来。 太极拳十分复杂,完全颠覆我们常规的认识和理念,不是三言两语可以说明白的。我认为没有强烈的需求和渴望不可能练得成,所以身体基本健康的人不需要去折腾这玩意儿。你的体质很好,问题是年轻时运动过量,身体里面的水分消耗过多储存不足,水就是中医说的气!所以你现在干缩了,以前强健的地方现在淤塞了,板结了,固化了,酸痛了!身体感觉僵硬了。 没关系,你把它松开就行了。松开不是简单地扭一扭摇一摇,而是要让肌肉松驰下来,把筋膜抻长,把关节拉、撑开目标是,身体能够象熊、狮、虎豹猫狗那样,每一个骨节、肌肉都是松的,特别是脊柱,能够松到如同九节鞭波浪式的蠕动。只有松开身体,不断增加体内的容积,你的身体才会逐渐补得进水分,生理代谢也能更通畅。 松开的方法是:1、以骨骼结构为标尺,筋经为辅助;2、以松开关节为首要目标;3、以头顶、手指尖、脚后跟为末梢、脊柱为中心撑开全身骨架;4、紧两头拉松中间,比如你要松肘关节,在整条臂放松伸展的前提下,紧缩腕关节和肩关节就可以拉开肘关节;5、前松后紧、前紧后松。在身体舒展的前提下,轻收背脊可以舒展胸腹,以此类推。 松腰你可以吊单杠,但是不要悬空吊,那样下肢的重量会让你的屁股后厥腰脊不能松直。吊那个高与你胸、肩齐的,双腿屈蹲如坐,两脚略宽于肩,抻开胯关节,竖脖子收下巴舌抵上颚,腰脊就能够垂直松坠。同时两腿前后对搓还可以松开胯关节。 “练拳是增加身体的体液,体液增加了,每个关节空隙大了……怎样增多体液,把身体撑开?就要练伸筋拔骨,把筋伸开、骨拔开……筋伸开后增加了毛细血管和这些组织液的交换能力,筋拉长了增加了弹性;骨头靠肌腱和韧带运动的,拉长了,骨与骨之间的空间大了,体液进来了,体液多了,关节骨骼润滑就好……通过有氧运动(慢练)和瞬间的无氧运动(发力),使肌肉密度均匀,肌肉才有力量……太极拳的以意导气、以形导气。体内液体的流动就是气流,不是单独还有另外什么气在转”。 根据百度百科,机体含有大量水分,这些水和溶解在水里的各种物质总称为体液,约占体重的60%。体液分为两大部分: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存在于细胞内的称为细胞内液,约占体重的40%。存在于细胞外的称为细胞外液。细胞外液又分为两类:一类是存在于组织细胞之间的组织间液,包括淋巴液和脑脊液,约占体重的16%。另一类是血液的血浆,约占体重的4%。
气功的本质 我们的身体不由我们的意识控制,它归属本能。本能是有惰性的,它不会自己打破既有的平衡,不管这个平衡状态是否健康。首先它会保证大脑的压力平衡——血压和液压!所以气虚的人会不由自主的喜欢蜷缩身体(就像陈鲁豫,她还自以为减肥高手,可怜!),大脑压力正常了,就不会意识到自己的虚弱。但是,偶尔放松一下,就会晕 所以气虚的人都很容易紧张,急躁。 把身体打开,会有点晕,有点虚,但是只要你坚持,你的大脑就会意识到它不能靠简单的收缩身体来保证它的舒适了,它就会指令消化系统吸收水分,补充液压。这就是气功的本质 所以,保持身体伸展,放松,是养生第一要事 能够尽量把支撑身体的工作交给骨骼和筋,让肌肉放松,骨骼抻开,让水分有容身之地,你才可能补得进水! 坐软沙发似乎很舒服,但是它让你的骨头起不了支撑作用,你的身体会收缩,久会伤气!古人最讲养生之道,中式家具都是木头的,而且要正襟危坐!就是让骨架撑起来,肌肉松下来。 太极拳十分复杂,完全颠覆我们常规的认识和理念,不是三言两语可以说明白的。我认为没有强烈的需求和渴望不可能练得成,所以身体基本健康的人不需要去折腾这玩意儿。你的体质很好,问题是年轻时运动过量,身体里面的水分消耗过多储存不足,水就是中医说的气!所以你现在干缩了,以前强健的地方现在淤塞了,板结了,固化了,酸痛了!身体感觉僵硬了。 没关系,你把它松开就行了。松开不是简单地扭一扭摇一摇,而是要让肌肉松驰下来,把筋膜抻长,把关节拉、撑开目标是,身体能够象熊、狮、虎豹猫狗那样,每一个骨节、肌肉都是松的,特别是脊柱,能够松到如同九节鞭波浪式的蠕动。只有松开身体,不断增加体内的容积,你的身体才会逐渐补得进水分,生理代谢也能更通畅。 松开的方法是:1、以骨骼结构为标尺,筋经为辅助;2、以松开关节为首要目标;3、以头顶、手指尖、脚后跟为末梢、脊柱为中心撑开全身骨架;4、紧两头拉松中间,比如你要松肘关节,在整条臂放松伸展的前提下,紧缩腕关节和肩关节就可以拉开肘关节;5、前松后紧、前紧后松。在身体舒展的前提下,轻收背脊可以舒展胸腹,以此类推。 松腰你可以吊单杠,但是不要悬空吊,那样下肢的重量会让你的屁股后厥腰脊不能松直。吊那个高与你胸、肩齐的,双腿屈蹲如坐,两脚略宽于肩,抻开胯关节,竖脖子收下巴舌抵上颚,腰脊就能够垂直松坠。同时两腿前后对搓还可以松开胯关节。 “练拳是增加身体的体液,体液增加了,每个关节空隙大了……怎样增多体液,把身体撑开?就要练伸筋拔骨,把筋伸开、骨拔开……筋伸开后增加了毛细血管和这些组织液的交换能力,筋拉长了增加了弹性;骨头靠肌腱和韧带运动的,拉长了,骨与骨之间的空间大了,体液进来了,体液多了,关节骨骼润滑就好……通过有氧运动(慢练)和瞬间的无氧运动(发力),使肌肉密度均匀,肌肉才有力量……太极拳的以意导气、以形导气。体内液体的流动就是气流,不是单独还有另外什么气在转”。 根据百度百科,机体含有大量水分,这些水和溶解在水里的各种物质总称为体液,约占体重的60%。体液分为两大部分: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存在于细胞内的称为细胞内液,约占体重的40%。存在于细胞外的称为细胞外液。细胞外液又分为两类:一类是存在于组织细胞之间的组织间液,包括淋巴液和脑脊液,约占体重的16%。另一类是血液的血浆,约占体重的4%。
杂说 我们的身体不由我们的意识控制,它归属本能。本能是有惰性的,它不会自己打破既有的平衡,不管这个平衡状态是否健康。首先它会保证大脑的压力平衡——血压和液压!所以气虚的人会不由自主的喜欢蜷缩身体(就像陈鲁豫,她还自以为减肥高手,可怜!),大脑压力正常了,就不会意识到自己的虚弱。但是,偶尔放松一下,就会晕 所以气虚的人都很容易紧张,急躁。 把身体打开,会有点晕,有点虚,但是只要你坚持,你的大脑就会意识到它不能靠简单的收缩身体来保证它的舒适了,它就会指令消化系统吸收水分,补充液压。这就是气功的本质 所以,保持身体伸展,放松,是养生第一要事 能够尽量把支撑身体的工作交给骨骼和筋,让肌肉放松,骨骼抻开,让水分有容身之地,你才可能补得进水! 坐软沙发似乎很舒服,但是它让你的骨头起不了支撑作用,你的身体会收缩,久会伤气!古人最讲养生之道,中式家具都是木头的,而且要正襟危坐!就是让骨架撑起来,肌肉松下来。 太极拳十分复杂,完全颠覆我们常规的认识和理念,不是三言两语可以说明白的。我认为没有强烈的需求和渴望不可能练得成,所以身体基本健康的人不需要去折腾这玩意儿。你的体质很好,问题是年轻时运动过量,身体里面的水分消耗过多储存不足,水就是中医说的气!所以你现在干缩了,以前强健的地方现在淤塞了,板结了,固化了,酸痛了!身体感觉僵硬了。 没关系,你把它松开就行了。松开不是简单地扭一扭摇一摇,而是要让肌肉松驰下来,把筋膜抻长,把关节拉、撑开目标是,身体能够象熊、狮、虎豹猫狗那样,每一个骨节、肌肉都是松的,特别是脊柱,能够松到如同九节鞭波浪式的蠕动。只有松开身体,不断增加体内的容积,你的身体才会逐渐补得进水分,生理代谢也能更通畅。 松开的方法是:1、以骨骼结构为标尺,筋经为辅助;2、以松开关节为首要目标;3、以头顶、手指尖、脚后跟为末梢、脊柱为中心撑开全身骨架;4、紧两头拉松中间,比如你要松肘关节,在整条臂放松伸展的前提下,紧缩腕关节和肩关节就可以拉开肘关节;5、前松后紧、前紧后松。在身体舒展的前提下,轻收背脊可以舒展胸腹,以此类推。 松腰你可以吊单杠,但是不要悬空吊,那样下肢的重量会让你的屁股后厥腰脊不能松直。吊那个高与你胸、肩齐的,双腿屈蹲如坐,两脚略宽于肩,抻开胯关节,竖脖子收下巴舌抵上颚,腰脊就能够垂直松坠。同时两腿前后对搓还可以松开胯关节。 “练拳是增加身体的体液,体液增加了,每个关节空隙大了……怎样增多体液,把身体撑开?就要练伸筋拔骨,把筋伸开、骨拔开……筋伸开后增加了毛细血管和这些组织液的交换能力,筋拉长了增加了弹性;骨头靠肌腱和韧带运动的,拉长了,骨与骨之间的空间大了,体液进来了,体液多了,关节骨骼润滑就好……通过有氧运动(慢练)和瞬间的无氧运动(发力),使肌肉密度均匀,肌肉才有力量……太极拳的以意导气、以形导气。体内液体的流动就是气流,不是单独还有另外什么气在转”。 根据百度百科,机体含有大量水分,这些水和溶解在水里的各种物质总称为体液,约占体重的60%。体液分为两大部分: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存在于细胞内的称为细胞内液,约占体重的40%。存在于细胞外的称为细胞外液。细胞外液又分为两类:一类是存在于组织细胞之间的组织间液,包括淋巴液和脑脊液,约占体重的16%。另一类是血液的血浆,约占体重的4%。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