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ncelb uncelb
嘛~偶尔写点小文的模型党
关注数: 130 粉丝数: 142 发帖数: 4,975 关注贴吧数: 20
难得发一贴,关于answer这个剧的 这一段一直在当个乐的跟这个剧。演员什么的,剧情还有细节什么的一直要求不是很高。 正好马上九系要接档上来了,就说说这个剧。 其实这个剧还是比较有朝日系的味道啦。无论是警视厅内部的部门斗争,还是强调刻画人物之间的人文价值。人物的打造也是一贯的怪人+小部门的套路。 但是从几集来的脚本走向来看,还是可以看得出监督和脚本作家在其中的努力的。无论是刚刚结束的第八集里女儿是谁的安排,还有第六还是第七集里那个退职刑事的战斗。都是让看惯了朝日系的观众在猜出大概后非常微小的转了一小步。这个令人感到有点意思。 当然了,这个剧作为填缝性质导致了它的质量也就那么回事。比如孤独的美食家趴在人都死了一天后的现场居然被死者还没干的血迹给弄脏了衣服,炸弹魔那集简直令人烦到要关网页,更有牛郎杀人案的无聊至极。双女杀人案明显狗血。 最核心的是,这个剧作为小档期,主线人物一点也不鲜明啊。也就是五十岚隼士和松重丰有些样子。其余基本都是张脸而已。 除此之外,现在来看我觉得最为令人感到做做的就是观月亚丽莎的那句“回答”的梗。。。。。。这个台词明显感觉予以不对啊。。。。 总之,出于预防冤案错案的缘故,此剧是良善的。除此之外啊。赶紧的,我们需要九系啊。。。我们需要米泽童鞋客串进来啊。但是拜托9系的女法医衫下花就少登场的好啦。。。。。。
旧居绝笔之一 突然就搬家了,我不仅是不习惯,而是对此有着一种随时可能哭出来的心情在里面。真的,不怕每一个人见笑,其实个人认识我比较长的朋友,都知道我是一个对有些事不仅是“倔”,而更是个坚定到脆弱的人。对于这次搬家,我个人从全家开始评估买房起,就全面采取的是“不支持”的态度。是的,就是在今天依然有如此吓人的房价的今天,就是北京这座生我养我的城市。原因其实很简单。因为新家的地点实在是不如旧家方便,虽说距离市中心的直线距离近了一点,但是交通很困难;而且这里面还有一些个人的感情因素在里面。 然而母亲单位的房还是分了,家还是要搬了。 诚实的讲,起初这个决定下来时,我还是有点不相信自己的。至少相信与这套我和全家居住了十数年的公寓是不可能这么快的分离的。但是这个日子还是一种令我最不能接受的方式来到了。这种方式就是搬家日期的突然缩短临近。 我今年只有二十多岁,然而我的人生有超过一半的时间在这个院子里度过,在这套公寓里的时间恐怕可以自我小学后半到今天始终包含。这个时候若是用仅仅这么十几天的搬家赶工,肯定是不足以让我与这间满含这我与家人的生命历程的公寓告别。 它实在是太短,甚至对于生活,我相信一年的生活,往往需要我们两年,甚至超过两年的时间去体会,去总结。那么这间伴随我到现在为止的大半人生的公寓呢? 说回来,我感觉今年的下半年对于我身边的很多人都是大事到来,改变不得已的时节。我与很多朋友的谈话,基本都与往后的生活该往何处去有关。几天前我与晓飞聊到很多很多(虽然实际上文字的绝对量倒是很少的一回),其中包括了很多那些对于生活中我们本来最熟悉的东西的改变,我当时很难有机会再次说出我为什么有那么一种惧怕改变的表现。其实估计大家也都能猜到。因为我实在难以承受任何关于生活的丢失,我不希望之前朝九晚五,哭干泪腺所认识的这座城市,因为我多座几站而变得陌生;不希望每个我认识的人被我忘记;不希望我每天所新发觉的,新偶遇的面孔,当我面对他们的时候满是之前我所不愿有的情绪。 我不断告诉自己,自己不仅是害怕忘却,而是理解了忘却不可避免,所以才更加愿意去铭记,愿意去以自己的那么一点抵抗去保护每个人。保护每个人在再次拨通这个电话时的声音,保护每个人在高兴时伤心时所看到的街道,保护每部小说里的那个人物的社会解读,保护每座地铁站台上的那一瞬而过的留恋,保护每一个你在我梦中的面颜,保护那扇我得以看看整个世界的小窗,保护那些沁着汗水或还潮湿或已干涸的誓言,保护在我们每个人记忆中的那些梦的边缘。 然而我的时间毕竟有限,无论是宏观上的一生的时间,还是微观上的偷偷在旧居独处的时间。我无法因此就像《unforgetable》中的主人公那样就此患上超忆症,也无法就此当上一个钉子户,为了这无价的记忆而将自己关在这间旧居中,或者更不可能想就此为了铭记而停止人生这张唱片的录制。 我相信自己还需要自己,还有我值得去做的事,还有更多的除了我自己之外的东西要去守护。 但是这一切,都无法割舍我与旧居的思念。是的,就连此时在黑暗中抱着计算机写着这篇文章的时候,我也可以马上抬头,就看到我的小窗,然后想起自己在那个初学的午后,抱着机器坐在窗台写着雪的幻境的感觉。那种感觉来自于小窗玻璃的触感。来自靠近玻璃的哈气,来自于窗外那视距狭窄的环路上不一样的颜色,来那种我至今依旧的对于雪的爱。 我可以向窗的右边望去,然后看到那只旧沙发。那只岁数比我大的沙发。母亲曾经坐在上面打着字看着文件,而我就像现在这样坐在桌子的对面,用复读机的耳机佯装听着听力磁带,而实际在听着北京音乐广播974。我曾经在这张桌子上完成过无数的模型,写过无数的文章,当这两项我最美妙的爱好开始时,我还不满13岁。准确的说,我的自主写作生涯开始于这里。我的专业模型完善在这里。 是的,若是放眼全家。我发觉哪怕是仅仅一块地砖的上面,都承载着太多的记忆。这些记忆太过沉重,沉重到每一个字节我都笃定将成为我对于生活无悔无畏的誓言。这些记忆又太过轻,轻到每一寸的时光,都随着这座都市的日升月落而消失不见,仅仅留下这一丝气息,和脑海里最深的眷恋。随着随时可能到来的梦醒时分,仅仅留下我满脸的泪滴,和下一个清晨工作开始的闹铃。 小窗啊,请你留下。留下在我的梦里,在我的耳际,在我的眼镜边,在我的咖啡气息之上。书房啊,请你留下。留下在我的座位上,在我的声音中,在我的衣袖边,在我水杯的水汽后面。小钟啊,请你留下。留下在我处于黑暗的冥想时,在我每个惶恐的黎明,在我不能自知的边际,在我每个凝结泪滴的慢慢长夜。 旧居啊,请你留下。不,请你能让我留下。求你,哪怕再一分钟,一秒种。我希望我的生活可以继续,我希望明天清晨醒来,我可以依旧认得自己,依旧可以为了那些坚信充满动力。我可以不就这么简单的与与你的记忆从此终结,可以让我的生活看起来一直下去。 告别?因为不能再见。我实在是只能用永别来形容。我不愿永别。不仅是我不喜欢这个词,更因为,我爱这生活爱的太绝对。因为他就是我的全部。是我的一切。 2011.10.17 23:23 于旧居几乎抱着机器坐在旧沙发上,看着小窗,无限伤怀 uncelb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