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如三宝 月光摩尼持海轮
关注数: 10 粉丝数: 45 发帖数: 2,177 关注贴吧数: 1
关于“若真修道人 不见世间过“和 “厌离娑婆 欣乐极乐” 确实 坛经之中 慧能大师提出来 ——若真修道人 不见世间过 但是这个是站在自己独自进修的角度去说的 自己平时要照顾自己的心念 要安住无住本心之上 不去主动观察众生的过失 以免产生各种人我是非的烦恼 乃至因此去造恶业 比如恶口毁谤 打架斗殴等等 可是当慧能大师得了衣钵 被人追杀 慧能大师这时候也不是单单讲道理 而是逃命 躲藏 显而易见 对于合适的场景之下 可以自己管好自己 但是在于别的环境之中 你就要堤防他人了 修行人是面对事实的 当今的大环境是五浊恶世 环境非常恶劣 人心非常黑暗了 活在这样的社会之上 很难不受到伤害 如果不知道极乐世界 那么没办法 既然知道了极乐世界 就应该争取往生 因为极乐世界慈悲祥和 有佛菩萨圣贤众 能够与诸上善人聚会一处 娑婆世界人生八苦我体会得差不多了 确实苦不堪言 而极乐世界的清净安乐 应当心之若骛 同样是生命 我为什么要活在恶世中受苦 不可以活在安乐的世界之中 进修佛道吗 社会上很多的黑暗面 人心的险恶 素质的低下 经济的困难 疾病的痛苦 战争的威胁 我真的受够了 我发愿求生净土 也是发了要成佛度脱众生之愿 见到浊世的痛苦 我厌恶了害怕了 见到极乐的安详 我感恩了愿生了 我愿具缘的众生 都能断恶修善 同生西方极乐世界!
我的想法是不是不合适这个世道 当初初信佛法 特别敬仰佛陀的道德 世尊拥有三界中超胜的慈悲心 普度众生 能够听闻佛法 我觉得是一种荣幸 我很感动 本来六道受苦很可怕 而幸有佛菩萨大慈大悲弘扬佛法利乐众生 我觉得应该珍惜 一般人不信因果 被业障缠覆 很容易就下恶道受苦了 而中国社会又经过文化大革命 如今好不容易佛法又流通起来 信佛法的佛弟子 应该好好珍惜佛教 以身作则 不要存门户之见 各宗各派都是佛法的五颜六色 都能利益相关的有缘众生 都是好的 善男子善女人应该互相尊重 尤其这里面很多很多的师兄都是发了菩提心的 可是我在网络论坛 贴吧 微信群 QQ群 现实 之中 遇到很多修行佛法的佛弟子 往往把自己定位得很高 对待别人缺乏基本的礼貌和尊重 出言一点也不友善 自己和别人有看法上的不统一 应该讲道理 应该多一份包容 就算严肃的辩法 也要实事求是 就事论事 而不是搞斗争胜负 不该去人身攻击 可是就有很多人 总是傲慢无礼去数落 毁谤 讥讽 轻慢 出口伤人 居然还当自己是正义的在理的一方 无惭无愧 然后各种我执的习气就滚雪球越滚学大 骂脏话 诅咒 太可叹了 我很希望学佛的佛弟子之间 是那种 和谐 安乐 友善 团结 互相尊重 共勉进步 的 优良氛围 但是事与愿违 想想现在属于末法时代斗诤坚固时期 果不其然啊 我吃不消 我想离苦得乐 我想往生西方极乐世界 和佛菩萨在一起 听闻正法 供养三宝 正路修行 得脱轮回 究竟成佛
叶小鸾是信佛的(阿弥陀佛) 彭际清——《善女人传》 字琼章,吴江人,工部郎中叶绍袁之季女也。母沈氏,名宜修,伯姊名纨纨,俱工词翰。纨纨嫁赵田袁氏,日诵佛经。年二十三,得疾,危坐唱佛名而逝。小鸾四岁能诵《楚辞》,十二岁能诗,稍长能鼓琴。好临子敬《洛神赋》及《藏真帖》。焚香宴坐,洒如也。年十七字于张生。行有日矣,俄而有疾,佛声朗然,须臾化去。七日就木,举体轻软。事在崇祯五年。吴门有神降于乩,自言天台泐子,在陈隋间为智者大师弟子,已而转女人身,堕鬼神道。遇大师接引,顿悟宿因,遂借乩示现,阐天台止观法门。时绍袁甚念小鸾,遂迎泐师至家。以小鸾问。师曰:“此月府侍书女也,其名寒簧。”问今在何处。曰:“缑山仙府。”问可招之至乎。师初不可,再三请而后许之。小鸾至,绍袁问以去来事。小鸾曰:“菩萨有变易生死,众生有分段生死,儿犹在分段中。去时但见金童玉女,建紫金幢,赤珊瑚节,大红流苏结为台阁。赤猊驾桥,赤虬骖乘。尔时殊乐,不知苦也。”问答未竟,师曰:“无明缘行,行缘识,识缘名色,名色缘六入,六入缘触,触缘受,受缘爱,爱缘取,取缘有有缘生。生缘老死忧悲苦恼,君谛听之,我当细讲。”停乩良久,师曰:“善哉!割爱第一。”小鸾作诗呈师曰:“弱水安能制毒龙,竿头一转拜师功。从今别却芙蓉主,永侍猊床沐下风。”且曰:“愿从大师受记,不复往仙府矣。”师因为审戒,问:“曾犯杀否。”答:“曾犯。”师问如何。答:“曾呼小玉除花虱,也遣轻纨坏蜨衣。”问:“曾犯盗否。”答:“曾犯。不知新绿谁家树,怪底清箫何处声。”问:“曾犯淫否。”答:“曾犯。晚镜偷窥眉曲曲,春裙亲绣鸟双双。”问:“曾犯妄言否。”答:“曾犯。自谓前生欢喜地,诡云今坐辩才天。”问:“曾犯绮语否。”答:“曾犯。团香制就夫人字,镂雪装成幼妇词。”问:“曾犯两舌否。”答:“曾犯。对月意添愁喜句,拈花评出短长谣。”问:“曾犯恶口否。”答:“曾犯。生怕帘开讥燕子,为怜花谢骂东风。”问:“曾犯贪否。”答:“曾犯。经营缃帙成千轴,辛苦莺花满一庭。”问:“曾犯嗔否。”答:“曾犯。怪他道蕴敲枯砚,薄彼崔徽扑玉钗。”问:“曾犯痴否。”答:“曾犯。勉弃珠环收汉玉,戏捐粉盒葬花魂。”师曰:“善哉!子所犯者,独绮语一戒耳。”遂与之戒,名曰“智断”。小鸾问何谓智。师曰:“有道种智,一切智,一切种智。”又问何谓断。师曰:“断见思惑,断尘沙惑,断无明惑。三智应修,三惑应断。菩萨有智德,有断德。智、断者,菩萨之二德也。”小鸾曰:“菩萨以无所得,故得。应以无所断,故断。”师惊曰:“吾不敢以神仙待子也,可谓迥绝无际矣。”遂字之曰“绝际”。其年秋沈宜人亦逝。明年四月,绍袁再邀师,师引沈氏及纨纨、小鸾偕至。时师开无叶堂,度诸女人夙有慧根者,沈宜人母子俱从师修净业,注生西方。既至,联吟古诗一首。绍袁问:“小鸾在缑山,有诗作否。”答曰:“世法无常,念念灭尽,如石火水沫,我宁为其动摇哉。倘到处留迹,不已劳乎?”将别,复告父曰:“父还要眼明手快,倩种愁苗,乃八狱之本,一刀割绝,立地清凉。”遂去。绍袁叙其事,名曰《窈闻》(出《午梦堂集》)。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