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门石桥 西门石桥
关注数: 309 粉丝数: 430 发帖数: 16,892 关注贴吧数: 228
上古仁概念简说 上古“仁”概念简说 三乎 2021-03-16星期二 “仁”的概念,本不是周文化内容,而是东夷文化概念。孔子生于鲁国,孔母颜氏本是东夷奄人(赢姓),孔子继承东夷文化是顺理成章的事情。 “仁”,上古释义就是“人”,不是具体的“人”,而是抽象的“人”。至于右边的“二”,应该是表示读音ni,与“仁”的读音ning具有“阴阳对转”的关系,正如“叶子”与“缨子”的关系(这是古汉语中常见的现象)。 “爱”字在甲骨文中尚无,至东周战国时期才出现。目前的解释本义常以现代汉语的意思来推测,容易出现偏差。 可以说,“仁”与“爱”来自东部与西部不同文化,而在东周时代已经成为文化融合的产物,成为华夏文化的重要概念。要准确认识这组概念,必须在当时的文化背景之下,有分析地参照后人的论述。 《论语》云:“樊迟问仁。子曰:爱人。”《孟子》说:“仁者爱人”。可见,樊迟不明“仁”是什么意思,也就是常人不易解释这个概念,而孔子用“爱人”来解释,说明“爱人”是大家熟悉的概念,毕竟周文化是正宗的、占主导地位的文化。至于这个“爱”是什么意思?由于年代久远,语言变迁,两千多年后的今天,我们是不可以用现代汉语的概念直接来解读的。 《孟子·梁惠王上》篇中,孟子说“百姓皆以王为爱也。臣固知王之不忍也。”这是一则著名的故事,说的是齐宣王看见有人牵着牛经过堂前,就问干什么去。牵牛人回答说杀了牛,用牛血来涂钟,准备祭祀。齐宣王说放了牛吧。牵牛人反问,那么就不涂钟了吗?齐宣王说,不涂钟咋行?换只羊吧。这事传出去,百姓议论,认为齐宣王吝啬,祭祀这么大的事都打折扣。于是就有了孟子替他“圆场”的一段对话。 此处的“爱”不是怜爱、恋爱、喜爱等今天常用的意思,而是“舍不得、吝啬”的意思。“爱”与“不忍”对举,其意自显。 用孟子的这段话来诠释孔子的“仁者爱人”,不是说“仁者”应该相亲相爱,而是说,仁者应该把人当人看,爱惜人才、人力。所谓“仁者人也”应该就是这个意思。
古徐国历史研究之现状 古徐国历史研究之现状 徐炳仁 徐永志 华夏大地,古有徐国。徐州为古九州之一,得名于徐方(丁山《禹贡·九州通考》)。徐方是徐州地区一个著名的古国,若木是徐氏之始祖,也是徐国第一代国君。若木的父亲伯益辅佐帝舜管理山陵、沼泽、草木,调驯鸟兽,并协助大禹治水有功,被帝舜赐为赢姓。伯益的赢姓后裔后来分衍出徐、黄、马、赵、秦、江等10多个姓氏,俱尊伯益为血缘始祖。伯益最早发明了水井,并著有《山海经》。大禹即位后,下旨传位于伯益。大禹去世后,伯益不肯即帝位,让大禹的儿子启继承帝位,为夏启。伯益去世后,夏启封伯益的次子若木于徐,为徐国第一代国君。所辖区域在山东、江苏、安徽的接壤处,以徐州为中心,以后又扩展。区域最大时,北达山东南部,南到长江以北,西至济水,东临大海。比现在的苏、鲁、豫、皖接壤的淮海经济区还要大一些。 古徐国历经夏、商、周3个朝代,直到春秋末期,公元前512年被吴国所灭。徐国子民,播散于天南海北,融入华夏各民族大家庭之中。古徐国前后历经44代国君,1649年。徐人的足迹遍及江苏、山东、安徽、河南、浙江、江西、四川、湖北、湖南、广东、福建、黑龙江、辽宁及海外等地区。 古徐国在漫长的兴衰更替中,创造了极为辉煌灿烂的文化,成为东方文明的源头之一。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