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无提督大明神
南无提督大明神
我只为自己代言,顺便为装B帝拆台。我不生产干货,我只是干货的搬运工。(我以前不生产干货,现在也开始生产了)
关注数: 207
粉丝数: 1,291
发帖数: 37,073
关注贴吧数: 32
精森乐崩楞笑话乐死我了
“米闹”是什么意思? 有个人老说自己“米闹爆”,他到底在说什么?
今天又是918
这是世界顶层的彩笔
三国全战真好玩 陶谦死太快,拿他的继承人出气
笑死我了,疡耗日天退圈卖惨 仅仅一天就又双叒叕食言了
我在知网上搜了些日本战国有关的论文看了看 感觉任重而道远啊。。。
这个帖子屏蔽功能太烦人了 你发一个帖子,他给你屏蔽,你自己能看到,别人看不到,但又不是给你删除,怕引起你的反感。 这样是真的烦人
随着武器的发展,战斗伤亡率实际上呈下降趋势 可以想象那些“古代军队一触即溃,现代军队能打到光杆司令”的言论是有多幼稚
今川义元西进兵力估算 今川义元西进的兵力,最为主流的史料记载以信长公记为源头的四万五千说最为流行。 其次是出自日本战史的两万五千说最为流行。这一说法并不是参考史料,而是假设今川义元有100万石,以每万石250人推算而来。 虽然信长公记的人数确实偏多,但日本战史无论是石高还是人员的推算都过于随意和鲁莽,因此十分有必要进行重新推算。
掏割的神论,还热乎着
还有信今川义元上洛论的,我也来个织田信秀上洛论 壁虎上看到有人说“日战史圈十几年来无进步”,本想反驳,回头一看一大群吧友还在那“今川上洛今川上洛”,果然十几年来毫无进步,顿觉羞愧难当。 既然今川义元都能上洛,那我给来个织田信秀上洛论好了。 一楼滑稽
我感觉信野吧的网友都太小瞧武田信玄了 非得事后诸葛亮说什么武田信玄不该跟上杉谦信死磕、不该跟今川破盟,就该一股脑的上美浓找织田死磕。 这种思想才是最蠢的好不好。。。 武田打上杉、今川,绝对是无比正确、高明得很
北条源次郎为日家攻击其他作者截图存档 评论存在别的文件里,现在大学佐的几个号全被壁虎爆破了,xswl
曰本の家头目北条源次郎P图功底果然深厚啊! 早在2月2号,我就已经把头像改成北条源次郎的无耻言论了。 北条源次郎为了黑我,又畏惧别人看到它的言论,居然在3月2号P图给我改头像:背挑屎壳郎发的东西,还有日家成员相信吗???
读书无用论者对史料学有独特的见解 我见过一个这样的人,每当你跟他谈一手史料的时候,他因为没看过史料,也看不懂,所以言语之间显得酸气浓重。 反过来,每当他遇到有人跟他谈史料的时候,他都会说:“到我们贴吧看我们吧主的帖子去!” 他们吧主的帖子大意是:“因为史记对长平之战的兵力记载存在明显的错误,所以一手史料是没用的,尽信书不如无书,读书是没用的” 嗯,史记,长平之战,一手史料。 后来,他用过一段时间那人之备当头像。
讲一个滑儿乐队和曰本之家的故事 这是我从滑儿乐队的粉丝那里听来的。
如果丰臣秀赖是法兰西人
日本之家的北条源次郎果然对日本军制一无所知 短短几句话,一句对的都没有,全是神论。
知网要破除垄断了!普天同庆! 知识属于群众,成就属于人民,支持知网免费开放!
日本战国都是星球长大战和空间站长大战了? 拥有二百万读者的日本古代史学者终于要给日本战国史开除史籍了。
三国时期的人口和兵力 十分遗憾,三国时期的人口资料过于稀少,直接史料基本上只有三国志、后汉书、晋书、通典这一系,但人口少的过于夸张,没有太大参考意义。 其次,是历经赵文林、谢淑君、王育民、葛剑雄的人口推测,大致是使用汉、晋的人口作为准绳,再就是综合上面的资料,以及其他史料中小范围的人口作为参照,推算出三国时期大致的人口。 其中,王育民的人口推测是最具代表性的。而葛剑雄在王育民的基础上,认为王育民的推测略高,一个是人口增长率略高,一个是认为兵户每户4.3口略高,他认为应该是3.9口等等。总的来说认可王育民的大体数目,并对兵力、吏数保持采信态度,在王育民的基础上略微下调。最终结论为:三国末期总人口为三千万,最低谷为两千余万:
我真的服了伊势早苗了,24k纯服
外务省特务伊势早苗围观中心 欢迎大家来此围观伊势早苗大神!
快过年了,好忙啊 这几天我一天都没闲着,太忙了。
【评选】谁是你心目中水平最高的民间日本战国史作者 上次那个投票手机端看不到,太可惜了,我们直接用帖子回复的形式来选吧。 挂一漏万,欢迎大家踊跃提名
再谈兵农分离 补充该贴的内容 https://tieba.baidu.com/p/5894187563 广义上的武士其实跟农民没有太大区别。原则上狭义的“侍”,本应该是天皇下封诸如源氏平氏的上级武士,但是这个制度很快就崩坏了。狭义的武士算武士,武士的手下算武士,某个地区的农民开了块没人管的地养肥了自己,把自己武装起来,也算武士。战国时期绝大多数的“武士”都是这么些东西。没有地权和武装权的,就成了佃农,也就是狭义上的“农民”,还有处于两者之间的总村,同时具备军事和生产两种属性。战国时代的人里面像丰臣的身份自不必说,松平也十有八九是乱攀亲戚的地头,织田这种家族也不是武士家族,而是越前神官家族。神社是很容易聚集人口的地方,所以神官转变为地头的情况很常见。在地的武士团体领地有大有小,在战国时代小的被大的兼并,最终形成大名领国一元化。 比较大的武士头,例如至少1000石以上的,属于骑马武士,他除了养活自己之外还可以养别的骑马武士,自己和自己手下的骑马武士又可以招募徒步随从,打仗的时候他自己就是一个作战单位。 较小的上级武士,比如一二百石的,也是骑马武士,但就只有他一个骑马,其余手下都是徒步,打仗的时候因为人数少,没法作为战斗单位,一般是数个一起行动,或编入更大的领主手下。 再小一些的徒步武士,比如二十石或几十石的,就不能骑马了,比较肥的可以招募随从,再小的就是自己一个人。像岛津有个不到一町土地的无足众,大概也就5~10石。再往下就是有地足轻或是无地足轻、浪人。这些没有跟班的打仗的时候编成若干个队,由某个将领或者大名直接指挥。 所以一支战国军队,主体是都由大小骑侍、徒士、足轻等部分组成。其中有后勤的,需要自行征调民夫,没有后勤的,由大名统一征调民夫。后勤人员也有常备和非常备的,提鞋牵马的家仆当然得常备,打仗时候建工事或搬物资的就可以临时从农民里征,这个即便是兵农分离以后也照样要征的。 以前打架的都是那些大的领主,室町时代以后领内能打的基本都被拉出来打仗,到了战国时代,领主互相兼并,又把那些有军事力量但本可以不打仗的中小领主也统统拉出来,就越来越穷兵黩武。 本来家臣集住并不是什么新发明,室町时代守护上京本身就是一种家臣集住,战国时期各家也都有常备的大名亲兵。只不过旧式大名既有亲兵,同时也有麾下的封建领主,织田信长也是这种情况,他手下有七八百名亲兵,也调动过柴田胜家、织田信光、林秀贞的部队,只不过织田信光后来死了,林秀贞根本不听他调度,柴田胜家也跟他弟弟反了,这才显得织田信长手下好像一开始就是家臣集住的兵农分离制,其实他不是没有封建兵,只是调不动别人,无奈只能搞家臣集住,又碰巧家臣集住的战斗力特别强,织田信长尝到了甜头,所以在领地大了以后就正式搞家臣集住。 在旧式领主家里,大体只有骑侍和徒士是有数目的,至于他们想征募多少手下完全看心情,大名是管不着的,而新式大名如武田、上杉、北条等家,就详细按照贯高,不仅把小领主出兵的人数规定了,还把他们手下的兵种装备也进行了规定,这样在征调的时候就更有效率。 而兵农分离有什么意义呢? 不分的情况下,一个200石的领主,他有一堆佃农,假如他从中抽取100石,养4个跟班,一共5个人。 分离的情况下,大名统一管理土地,从这200石土地里抽100石,发给他,还是让他养4个跟班,还是5个人。 看上去好像没什么区别,但问题在于,不分的情况下是不检地的,完全靠家臣指出,你说这块地200石,我就信你200石,没准实际检出能有三百五百石呢?所以有土地的领主不愿意当常备兵,一个原因就是他可以通过更少的兵役积累更多的资源,兵农分离给的俸禄太清楚,领主背地里的油水更小了,搞兵农分离得先考虑这个问题。但要是真的搞成了,领地的管理就会更有效率。像桶狭间之战中,今川义元本阵数千人,保护在他身边的亲兵却只有三百人,对比织田信长的七八百亲兵岂不少得可怜? 小和田书里说兵农分离以后,召集50贯文和500贯文还得养活他们的手下,其实是不对的,兵农分离以后,羊毛出在羊身上,俸禄多的仍然需要养活自己的手下,这直到江户末仍然是这样。只不过大名确实会另养一些小兵,在打仗的时候临时交给某个将军率领。比如说长篠之战吧,织田信长把御马回铁炮五百挺交给金森长近等几名御检使率领作为奇袭队,又安排佐佐成政、前田利家等五名铁炮奉行率领千挺铁炮队,这都是典型的“铁炮集中运用”,并且也是根据战场情况临时委派部队。对大名而言,兵农分离确实更花钱,但接收了家臣的土地,自身的收入也增加了,可以大量购买昂贵的铁炮,并且也有权利任意分配这些铁炮。 到丰臣时代的刀狩,进一步区分武装权和地权。德川时代又划分身份等级制度,并通过石高和身份规定兵役,这是兵农分离的终极阶段。织田信长的家臣集住是兵农分离的初级阶段,但确实已经实现了分离,在封建时代做到这一步也算不错了。
这个说的不正是日本古代史学佐吗?
如果北条及时上洛,北条在丰臣政权中会处于什么地位? 随便聊两句,发现各位相当执着的以事件史看问题,我觉得这种治史思路是不正确的,从大局角度看上一眼,事情便会清楚很多。所谓名胡桃城事件只是事件结果中的一个借口,所谓直江状、所谓方广寺钟铭都是一个道理。 如果真是为了解决这个事: 1.北条御下不力,赔礼道歉。 2.涉事家臣死刑。 3.涉事领地归还。 这就是正常的解决方案,何必如此大动干戈,满门抄斩。秀吉无非是从一开始就要灭了北条,先手找个借口而已。 另外一位叫达达的答主提到的德川与北条的关系是该事件中非常重要的一环。 我们先看看征伐北条的背景,秀吉此前把全部精力放在四国、九州的征伐上,对东日本仅仅是降服了上杉、德川,对东北的控制力也非常之低,鞭长莫及,几乎等同于完全不能控制东日本,既然四国九州的问题已经解决,那么回过头来打上一场胜仗立威可以说是非常必要的。要是再把历史往回扒一扒,任谁也知道关东不可能留这么一个庞然大物。这是一张江户时代的交通图,江户时期当然是以江户作为交通轴心进行了道路修缮,我们暂时忽略这一点修正。不难看出如果想从近畿前往奥羽,最好是经过东海,沿关东前往会津领,再往北进入陆奥或出羽的其他地方。北陆没有大道,而且日本海沿岸常有积雪,不是一条适合大军通行的道路。因此想要掌握东日本,只能先行掌握东海、关东一带,除此之外别无他法。上面这张势力图不太好的表现了北条征伐以前的势力情况,主要是德川的地盘没有表现出来,不过各位应该知道德川在什么位置。 现在的情况是,德川、北条、伊达,三个东日本最大的势力,相互交好,且全都与亲秀吉的上杉接壤,只要稍一用力,德川家康这个对秀吉而言极度难缠的对手就可以一刀切断整个东日本,到时候西日本也不怕找不出几个早就对秀吉不爽的二愣子。 因此,出兵东日本事关重大,可以一举分化瓦解整个东日本联盟。假如说像信野里一样出现“南部下山”的情景,那么南部也完全可以成为针对目标。 现在的策略有三种: 1.打德川,三大势力可能会立刻吞掉上杉,这会直接引起最糟糕的结果,非常不明智。 2.打北条,需要以正当理由率大军通过德川领地,使德川不敢轻举妄动,且有佐竹强援。伊达则可以用其他势力牵制。灭掉北条以后增加的领土多,可以随便处分。 3.打伊达,路途遥远,需要同时通过德川、北条的领地,过于危险。且海路过远,伊达领沿海很少,而且大多都是山地,海陆难以相互照应。 所以最简单、最安全的打法,只能是拆掉他们三个里面位于正中间、而且打完以后油水最大的北条。 接下来事情就简单了,任谁都会知道北条从战略上是必须消灭的对手,北条无论上洛与否,都不可能幸免于难,唯一的办法就是窝在家里求德川、伊达帮忙,尽早促成“东国联盟”。 但由于秀吉抢先一步占据大义名分,有正当理由通过德川领地,德川完全没有机会为北条提供援助。而伊达就算出手,能起到的帮助也不大,且因为势力最小,只要秀吉发布命令,其周围的小势力就能把伊达控制住。事情到了这一步,北条这局棋就已经败了,其实早在武田征伐时,北条的命运就已经注定了,谁让你那么肥,占领了那么好的地盘,又发展不成足以自保的强大势力呢? 盘踞关东的势力,要么一统天下,要么满门抄斩,没有中间者。 再看看北条灭亡之后的处置。最大的变化是德川转封到北条领,伊达吐出东北咽喉会津领,以蒲生入主统治。 如果不转封德川,仍把德川留在能一口吞掉上杉的地方,那这一仗就跟没打一样。而如果去打伊达,前面说了,不光难度很大,伊达领地太小,塞不满德川的嘴。而德川在北条征伐期间立了功,可以用论功行赏的理由把德川挪到更大更远的地盘去,这一举动也是在测试德川,如果德川不同意转封,下场可想而知。 那么仅仅把德川扔到关东去就行了吗?那可不一定,德川和伊达仍然具备一口吞掉上杉的能力,到时候虽然不是整个东日本,拿着大半个东日本对抗秀吉的潜力还是有的,对于秀吉而言,情况并没有改善很多。 所以,秀吉最关键的一手,就是在奥羽咽喉——会津插一个蒲生氏乡进去。 这就直接切断了德川、伊达两个关键家族的联络通路。会津有蒲生,再把德川旧领封给一些“看上去应该不会变脸的丰臣忠臣”,加上原有的上杉、佐竹等家族。如果德川敢变脸,不用秀吉出力,光周围这一圈就能把他揍个半死,且伊达、德川无法联系,伊达周边又可以扶植监视势力,秀吉的如意算盘似乎打得可以高枕无忧了。 另外这里还有一个小插曲,太阁检地除了秀吉控制下的近畿以外,几乎整个日本全都存在短报石高的情况,很少有想不开多报石高的,而蒲生非常例外,在检地之后居然对外宣称石高翻倍了,哪里会有多报这么多石高的道理?简直是“陆奥石高百余万,会津独占一大半”。这一举动无疑是为了秀肌肉,让伊达德川无法轻视,在监视德川的同时,让身后石高更少的伊达不能轻举妄动。 然后,丰臣氏治下的东日本,迎来了转折。 第一个转折是蒲生氏乡去世,如果蒲生秀行打算跟德川联姻,那丰臣还要你何用?会津这一要地必须交给德川的敌人管理。 当时秀吉还活着,想来想去,只能把上杉塞进去,但这一手万般无奈。上杉旧领变得跟德川旧领一样,被新任的小领主分得七零八落。 如此一来,德川身边能独当一面的大名,只有上杉、佐竹两个。除此之外全是小势力,与德川实力差距过于悬殊,只能与德川交好谋求自保,此外别无选择。所以秀吉死后你就会发现,德川西边的小势力,除了真田这种帮秀吉找茬灭北条的主,其他人果然像多米诺骨牌一样全都投到德川门下了,因为他们被秀吉封的根本没有别的办法。 走到这一步,前田死不死就都一样了,就算不死,也起不了太大的作用。 基于上杉的位置,关原之战中首先被德川找茬攻击的,也只能是位于伊达和德川之间的上杉。如果蒲生存续照旧,德川要么联姻吞并,要么像打上杉一样打蒲生。反正把上杉旧领让出来,绝对是帮了德川大忙了。 在关原一般被大多数网友忽视的佐竹,同样卡在德川伊达之间,同样是个大势力,虽然看起来没什么存在感,但实际上也跟上杉一样被打包收拾转封到不碍事的地方去了。 佐竹:你凭什么动我! 德川:我就想抢你呗,还问凭什么? 到这一步,德川已经实现北条灭亡前“东国联盟”的态势了,而且形势还更好,秀吉已经不存在,西线也超过了原先计划的越后、信浓、三河一线,按从前的计划,再随便从西国找几个内应,这盘棋就已经赢定了,现在的局势更是完全倒向德川一方,西军没有主心骨,宛如一盘散沙。因此不得不说,会津变动真的是天平反转的关键转折。 由此可见,秀吉从不信任家康,家康也从没放弃过争夺天下。 按这个思路,在开打之前让石田三成活着也是非常有必要的,必须让他挑起战争,讨厌石田三成的人才能同仇敌忾,不然开战的借口就得另找。 “这年头,找个开战的理由可不容易啊”。 秀吉打北条的时候一定也是这么想的。
某吧大神简直巅峰人物啊! 例子举得那么low,还不让人说,一说就删帖,再一看关注:牛掰呀,真是物以类聚
武士铠甲图集 武士铠甲图集
日本古代史学佐被揭露是日本战国最大转折点 日本古代史学佐被揭露是日本战国最大转折点
这可以驳斥日本战国农兵的传统观点 这可以驳斥日本战国农兵的传统观点
日本古代史学佐的神论,永远也洗不干净了 除了发表神论博人眼球以外,就是抄袭改写冒充自己的,太可怜了
B站网友的历史水平
织田信长如果不死,统一日本还需要多久? 各位有什么看法? 设定一个前提条件:织田信长绝不可能接受任何强大势力的投降,只能暴打一顿,然后换上自己的家臣。
武田胜赖居然独自抵抗织田信忠16万大军征伐!!! 怎么会这样啊!为什么织田信忠这么强啊!一个织田信忠就16万大军,全军加起来居然有17万! 武田胜赖扛着十多倍的兵力差虽败犹荣啊!武田三代天下无敌啊!!!日本之家也挺强的,部分备份
知乎历史大神怎么那么多顶级神论 雷的我不要不要的
比较织田信长和武田信玄时有几个无法忽视的惨烈现实 而德川家康特别适合当做参照物
你觉得谁是战国历史上最成功的大名 我觉得是武田信玄
战国时代有没有徒士 有人说只有江户时代才有徒士,安土桃山时代没有徒士,然而现实很残酷。 武田家,阳云寺文书,持枪长刀的那就是徒士,持长柄的是足轻。 武田、北条家还有个共同特点,徒士持二间中(两间半)长枪,足轻持三间长柄枪,而且能从护甲方面看出差别。 上杉家,手明就是徒士。有的小动物要说了:汪汪汪!手明不是徒士!是低级民夫!这个时候你就给他一羊角锤就对了,此手明非彼手明,你家低级民夫装备跟骑侍一个样? 然后:岛津家文书,打朝鲜的时候,典型的桃山时代,有徒步小侍众。同时期的立花家,步士也跟骑士、足轻明确区分开。五岛家同理,只不过名称叫步武者。 想想就知道嘛,各个时代就算不会明确的称为“徒士”,也总得有一个群体填补骑侍到足轻之间的空缺。怎么可能没有徒士!兵农不明确分离的时代,足轻和杂兵概念混同,但又不会跟徒士混同,毕竟装备差距在那呢。
有人说德川家康不到三十岁就成了三河远江两国大名,天下无敌 照这个思路,德川家康靠骏远三趁乱偷甲信是40虚岁,织田信忠拿浓尾正面平推甲信的年纪,也就跟德川家康成为两国大名的年纪一样。 岂不是可以得出结论:织田信忠>德川家康,要是活下来就能提早平定天下? ——没准还真能。
蒲生氏乡、上杉景胜的会津到底多少石
兵役研究结论帖 只发结论,不说过程,方便伸手党,气死抄袭X
等司骡锅四大战斗力测评 项目懒得解释,理由懒得讲。 1.史料解读能力: 骡(+4)、司(+3)、等(+2)、锅(+1)。 2.资料收集能力: 骡(+4)、锅(+3)、司(+2)、等(+1)。 3.咬文嚼字能力: 等(+4)、骡(+3)、司(+2)、锅(+1)。 4.资料广度: 锅(+4)、骡(+3)、司(+2)、等(+1)。 5.涉猎领域(除事件史以外的领域): 等(+4)、司(+3)、锅(+2)、骡(+1)。 6.主宰宇宙能力: 等(+10000)、其他人(+0)。 目前的排名为: 第一名:等(10012分)。 第二名:骡(15分)。 第三名:司(12分)。 第四名:锅(11分)。 等以后想到其他项目的时候再往里面加。
看钱穆如何讲解中国古代制度的先进性
日本战国与明朝的相同与不同 成天讨论织田信长和曹操太无聊了,不如谈谈别的
日本战国凉了
杨昊居然连这种细节都得靠抄袭我 不愧是我家养的劣畜啊,品行就是卑贱
为什么德川只给谱代大名那么一丁点领地 有些人不明白这个道理,以为德川很抠门,其实呢,在日本外史里就很客观的解释了这个缘由:整理一下日本外史的观点: 织田氏的部下都是当世英豪,能够征讨四方、攻城略地的人就会得到赏赐,织田氏的志向在于铲除所有旧势力,以自己手下的功臣代替,但这个愿望还没能实现,织田信长就死了。 家臣不爱戴君主,反而想跟君主争斗,这是织田氏衰亡的祸根。 丰臣氏以织田氏手下将领的身份而崛起,觉得织田氏的想法实现起来太过困难,于是只要是肯投降的势力,丰臣氏都会让他们保存自己原有的领地,以此安抚他们,大的势力甚至盘踞八九个国而不加以削减,这导致丰臣氏能够迅速统一全日本,但同时也以飞快的速度分崩离析。 丰臣氏虽然能保留诸侯的领地,却不知道该削弱大的势力来补充小的势力,让他们能够互相抗衡,又不知道该给同族封赏领地,让他们镇守险要地区,犬牙交错,相互制衡,以此震慑叛臣的邪心,这是丰臣氏绝嗣的原因。 织田氏因为夺取领土较为困难,所以很看重对领地的重新划分,而丰臣氏因为能轻而易举的获得领地,所以轻视对领地的分配,轻视或是重视,他们的做法虽然各有不同,却都不能让四方豪强都一心一意的服从。 德川氏麾下外有诸侯,内有功臣,对功臣的赏赐小于诸侯,让他足以保护自己的领地不受外界的侵犯即可,否则如果功臣的领地太大,那就跟诸侯没有什么两样了。 德川氏吸取织田丰臣两氏的教训,并学习他们的优点,逐渐纠正封建的弊端,平衡于内外和轻重之间,从而可以维持万世一系。 然而日本外史吹完了牛,没过多久,德川就灭亡了。。。
河南人多伟大
兵变、起火、没找到尸体,但怀疑没死,你第一个想到谁
签到2018天,炫耀一下 以后可能都没有这么好的炫耀机会了
昨晚做个梦,梦到有人说铁炮射程短,所以适合奇袭 还煞有其事的,是个三级小号,今天想起来,刚准备打脸,仔细一想,原来是做梦。。。
2000天了,炫耀一下
转个帖子,历史吧怎么有这么多高估日本战国的... 也是比较奇怪,楼主明明是个日式ID,楼主都不吹日,楼下却一堆日吹,真是不能理解 听到有人说织田信长的军事实力大于三国所有诸侯的总和,这靠谱吗【历史吧】_百度贴吧 来自:http://tieba.baidu.com/p/5626954907?pn=1&sharefrom=tieba
签到1949天,纪念一下
明朝官职俸禄 一楼度娘
秀逗的百科
【12·13】勿忘国耻,警钟长鸣 今天是是南京大屠杀死难同胞80周年祭,每一个中国人都应该铭记历史。 昭昭前事,惕惕后人,勿忘国耻,警钟长鸣。
首页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