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c_longey rc_longey
不求内圣而外王,但愿修己以安人
关注数: 51 粉丝数: 135 发帖数: 592 关注贴吧数: 24
给初学者(或对书中有疑惑的人)写的一些知识与建议 我这个帖子试图解决几个问题: 要不要力竭?怎么达到标准?书里的数据怎么用?等等,总之就是容易弄糊涂人的地方。一己之见,不过也是参考众家所长,结合了自己的经验。 我一年前看囚徒(那时我非常废,183cm的身高190斤重.....),试着按照初试身手的计划做,每个肌肉组每周做一次,而且他不让做到力竭。我发现这是有些问题的,从肌肉锻炼的实际情况来看,一组肌肉一周一练,肌肉不会增长或者变化,有时甚至会退步,如果退步了,就还要坚持这个最初级的计划表——结果是恶性循环。于是,我放弃了。 今年,又拿了起来,想起高中时候(181cm身高125斤重...)每天天做50个俯卧撑的年代(我朋友每天70个胸大的不行,我可不学他),其实看得知识很简单: 每一组做到肌肉发热,做不了下一个,然后休息几分钟再做下一组,共作三组,隔天练一次。当时,我就是这么练的,很快就有很大进步,现在想,为什么不呢?既然有过成功的经验?当然当然,后来不这么做了,你们看,我说了,后来我就是数数,50个,而且每天做。这些都违背了我下面要说的,所以那时胸肌轮廓出来之后,肌肉没有增长,体重也没增加,还是瘦子一个。但是一开始是按照组数、发热、隔天一次这么练的,效果很明显。 于是今年我按照这种方式,来练囚徒的动作,进步明显很大,刚不到一个月,我的进步比去年一年还大,也没有放弃的打算。(今年我之前练了长跑,10km70min,对于我已经很好了,现在180斤了,开始练习肌肉,虽然进步很大,但是照了片发上来还是笑话人的,当然,后面内容也不必要我出来证实什么。我能说的是,之前半年我推墙练俯卧撑,每星期一次,结果总之没有任何变化,甚至有时还有退步,而现在不到一个月我已经可以推床做一些了——如果想的话。) 那么,是书真的错了呢?还是别的原因?我觉得有这么几点需要谈谈: 1.力竭的概念:   看了很多关于力竭的概念,得出的答案是,这个词的概念其实根本就不准。比如无器械健身的作者谈到,真正的力竭是这样的,当你做不了下一个俯卧撑的时候,你就开始做扶着桌子的俯卧撑,当你做不动扶着桌子的俯卧撑的时候,你就开始做推墙的俯卧撑,当你做不动推墙的俯卧撑的时候,你就开始静止动作,延长时间........   看到这儿,我在想,所谓我在地上做到下一个俯卧撑做不起来的时候,和这种“力竭”差多远!所以,我根本算不上做到某种力竭,而且,练习的时候,为了避免《囚徒1》所说的力竭,避免受伤,我等到上臂全烫,坚持一秒,然后就停下就可以了,不必非要做成那种趴在地上的爽感。   这样进步很大。 2.书上数据的作用:   书中给了很多数据,比如几组多少个达标。这些数据不是锻炼数据,换句话说,不是锻炼时你要练习的个数。这些数据是评估数据,就是说你非常标准的达到这些数据之后,就可练习下一个标准了,而不是说每次按照这些数字,这些姿势去练。   所谓六艺十式,说白了是六十个等级标准,即六十条合格线,至于其间的区间范围内你怎么练,那是由你自己读书之后创造性发挥的。为什么这么说,首先书中提到了,其实真正的训练是变化无穷的,其次我说说下一跳你就懂了。 3.肌肉的训练目的:增肌?增加力量?协调性?   最近又出了本新书,叫做《德式无器械健身》,内容很简单,拿来练挺麻烦。但是前面对肌肉的讲解是绝对权威的——众所周知,德国运动医学全世界最发达,而作者就是德国运动科学权威之一的科隆大学的教授。所以他对肌肉的训练讲解,虽然很简单,你不得不好好听听——没必要买,因为我觉得那本书不实用,理论看我下面写的这几条就都概括了(一~三): “一、肌肉里面有几种主要纤维: 1.白纤维:负责速度,热爱高强度,轻微锻炼时它们休眠;里面有一种更特殊的无氧运动白纤维,它们只有在最大强度锻炼时才不会休眠。 2.红纤维:慢转换纤维,它们是保持耐力的,适合持久共作; 3.中间肌纤维:综合以上两点,而且根据个人训练,这种纤维会变成白纤维或者红纤维。 二、再谈增肌: 肌肉增长:肌肉增长必须让肌肉感觉到燃烧,充分调动白纤维,肌肉轮廓才会清晰。 但是肌肉增长有很多种形式: 块头变大的增长——组数多(4-6组),重复次数多(20~15次),组间间隔30秒——负荷量要达到完全疲劳为止。 避免肌肉块过大的增长,有轮廓,明显,不会过厚——组数少(1~3组),重复次数少(10~6次),组间间隔60秒,但动作挑战极限,速度有一定爆发性。 还有几种:诸如修长型肌肉,武术型肌肉的等等,就不多说了,他也没多解释,就是说肌肉的塑造随心所欲。 三、再谈肌肉休息: 每个肌肉群每周最多两到三次锻炼,通常隔48~72小时来恢复。但是,时间过长,超过48~72小时,肌肉会重新....(总之他的意思就是超过了,肌肉就又变回去了,不会增长和保持)。” 好了,他的话引述完了,但很多人会觉得和其他人说的也差不多——那你一定没注意,其实还是有些区别的——最关键的是,他的说法是绝对权威的——德国运动科学教授的话是可以当作教材使用的。我们用他的话来回到《囚徒1》,看看囚徒1的那些数据,为什么是评估标准,而不是练习标准。 4.该如何练习   拿最简单的推墙俯卧撑举例:   中级标准:2组25次   高级标准:3组50次   很多初学者就按照这个标准,每天在慢慢的练习,但实际上这种方法有两个弊病:第一个弊病,保罗说要打好基础,所以不着急往下做,所以很多初学者已经可以做25个了还在打基础,浪费了时间。他们没有注意,保罗同时也说了重复同样的动作并没有激发肌肉,只是增加耐力罢了——换句话说,如果你做25个甚至肌肉都没有太过疲劳,耐力其实都未必增加。   所以应该怎么练?   第一,从缩短时间,提高有效性来看,你可以回头看看科隆大学的教授是怎么说的。我选择的是避免肌肉块过厚,所以我选择第二种练法,重复组数少,重复次数少——这其实也是《囚徒》的作者提倡的,只不过他不大赞成爆发训练,绝对那个对肌肉有惯性,而且容易受伤。那可以这种一下,有一定加速就可以了,同时下去的时候再慢一些。比如俯卧撑:保罗要求2秒落2秒起,你可以其中10个不到1秒起,但是超过3秒落。这个问题就很好地解决了。   第二,无论你选择增加肌肉厚度,还是另一种。你每次练习都要练习到肌肉完全疲劳为止,发烫发热,而不是在那里数数——我达到某个数了,或者没达到——这绝对不行,一切以肌肉的感觉为准!   那么你说:按照上面的组数和次数,我根本就不可能疲劳啊!比如我现在做囚徒的推墙俯卧撑,你让我按照1~3组,10~6个的方法,我去推墙根本就没感觉。   这就对了!这就是初学者看不懂书的问题的核心!   首先,如果你没感觉,就证明这个推墙根本不适合你!你应该练习去推护栏,或者无论推什么,只要这个组数和个数能够让你在标准情况下感到肌肉完全疲劳,发热发烫就行了!那个高度就是适合你的。   对,你会反驳我,保罗说了啊,如果这样做的话,没有打好基础!这个理解是错的,我再重复一遍:   保罗给你的所有六艺十式,都是合格线罢了。我举个具体例子:   就拿推墙来说,你练习的时候,已经可以按照我说的,推护栏练习3组,10~6个了,高度已经比墙低了对吗?但是这不代表你可以去练习保罗要求的“上斜俯卧撑”。因为你虽然可以练习推护栏的高度,但是你还做不到推墙俯卧撑的高级标准:   即3组50个推墙俯卧撑(姿势标准)。   简单说,就是你不要用评估的标准当做练习的方式,但是要想进一步练习,必须按照评估的标准考察你自己。   如果你练习推护栏3组,10~6个,或者15个,依然会肌肉发烫,但是你已经达到了3组50个的推墙俯卧撑标准,可以练习上斜俯卧撑了,那么你怎么选择呢?(当然这种情况不会发生,你这时推护栏10个肯定不会完全疲劳了,只是举个反例让你好懂。)你依然可以在练习的时候选择推护栏,然后再用上斜的标准去评估自己。 5.总结 以上我说的内容,可以解释很多初学者的困惑,诸如: 我到底一周应该练习几次? 三次,好的。一周一次的初试身手,我觉得完全是保罗为了怕你出事说的过低剂量。 我每次练习几组,每组多少个? 两到三组就够了,每组多少个,以你完全疲劳(看过我的解释你也知道,所谓的完全疲劳和真实的完全疲劳差得远)为准。 我越往后个数越多,锻炼时间不够了,怎么办?比如我每组要练45个,练3组,然后还有其他肌肉群练习....? 重复:那些数据都是标准。你真正练习时应该更换的是难度,而不是数量,难度也不是只有十个,比如推墙和上斜之间,以你自己的情况,可能还存着很多个高度可以让你3组10~6个就发烫的地方。 我每个练习都要读着秒,2、2吗? 0.8, 3.2也行,肌肉的锻炼不是那么金科玉律的,爆发练习可以做。
【转】时间都去哪了?研究称暗能量或不存在 2015/1/6 11:31:00环球网 http://tieba.baidu.com/mo/q/checkurl?url=http%3A%2F%2Fwww.twwtn.com%2FAcademy%2F72_268416.html%3Fjdfwkey%3Dodazj2&urlrefer=4e4c7c1991301a0e71f5699b03c6a9c0 北京时间1月5日消息,据物理学家组织网站报道,暗能量是一种假想中存在的神秘能量,科学家们认为它正推动我们所在的宇宙加速膨胀。而近日一项由美国佐治亚大学教授爱德华·基普里奥斯(Edward Kipreos)开展的研究则提出,人们看待时间膨胀的方式将会提供一种不同的暗能量解释。所谓时间膨胀是一种由爱因斯坦预言的时间减慢效应。 美国佐治亚大学教授爱德华·基普里奥斯。他在近日发表的一篇论文中提出一个大胆的想法,即宇宙或许并没有加速膨胀,因而所谓的暗能量或许也就根本不存在。 在2014年大热的好莱坞科幻大片《星际穿越》中,一个科学家小组穿越空间中的虫洞去寻找可供居住的新的行星。其中提到的一项细节便是说科学家们必须考虑时间膨胀效应:在那颗遥远星球上采集数据时花费的1小时就相当于地球上的7年时间。 爱因斯坦的广义相对论指出,重力作用下的时间膨胀效应具有方向性,即位于强重力场中的物体相较于位于较低重力场中的物体将体验到更慢的时间。与之相对的,爱因斯坦的狭义相对论则描述了两个运动中的物体之间的所谓“相互时间膨胀”效应,即两个运动中的物体相互之间都能感受到时间的减慢。 而根据一份新发表的论文指出,运动导致的时间膨胀可能并非“相互的”,而是有方向性的,即只有那个运动中的物体会感受到时间膨胀。这篇论文题为《绝对同步理论在宇宙学以及宇宙加速中的意义》,刊载于2014年12月23日出版的《PLOS ONE》杂志上。 作为一名分子遗传学家,其实验室的主攻方向是细胞循环,但基普里奥斯在数年前开始对宇宙学以及相对论理论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指出,这种现象可以借助全球定位系统的工作模式很容易地去加以理解。他说:“GPS卫星在自由参照系中运行,其速度相对地球而言足够快,因此必须考虑对其时间减慢效应进行修正。如果我们不去对这种效应进行修正,那么它每天都会产生大约2公里左右尺度上的偏差。” 在这里简单的案例中,GPS卫星向地面发出时间信号,同时与地球上的时间进行比对,并测定这一时刻两者之间的距离。所有这些修正都必须基于狭义相对论以及洛伦兹变换来进行,后者是一种数学方法,用于描述两名进行时空观测的观测者之间的相互关系。 基普里奥斯表示:“狭义相对论是相对性的,在其中相对的双方都会感受到时间膨胀效应,但所有我们所拥有的案例实际上都可以解读为有向的时间膨胀。如果你观察GPS卫星,你会发现这些卫星上的时间减慢了,但从GPS卫星的角度来看,我们的时间并未减慢——而这正是相对性下会出现的情况。与此相反,我们的时间相对卫星而言变得更快了,而我们之所以知晓这一点是因为我们与卫星之间存在着实时的通讯联系。” 这里提出的一项新的理论,即所谓“绝对洛伦兹变换”,描述的是有向的时间膨胀效应。基基普里奥斯发现这一理论与现有观测证据相兼容,前提是相对于有向时间膨胀发生的参照系,其所采用的“理想参照系”与质心相关联。在地球附近,这一“理想参照系”应为“以地球为中心的非转动惯性系”,这也是当前被用于GPS卫星时间膨胀效应计算的参照系。 基普里奥斯表示:“将严格的绝对洛伦兹变换应用于宇宙学数据分析将具有重要意义,尤其是在对暗能量的研究方面。” 随着宇宙膨胀,包括星系等在内的天体之间正加速相互远离,这一效应被称为“哈勃膨胀”。而绝对洛伦兹变换表明速度的增加会引发有向的时间膨胀。将这一关系套用到哈勃膨胀现象中,将会发现当前相比过去存在时间膨胀。也就是说当前我们感受到的时间流逝要比过去更快。 强度相同的超新星常常被用作测量遥远距离的宇宙“标准烛光”。距离地球相对较近的超新星,其距离与视亮度之间都存在着很好的相关关系。然而在1998年至1999年,对遥远距离上超新星的观察意外地发现其亮度要低于理论值,暗示宇宙正在加速膨胀。 基普里奥斯表示:“宇宙的这种加速膨胀一直都被归因于暗能量的作用。然而我们迄今对于暗能量的本质以及为何它在后来才开始发挥作用却仍然一无所知。而如果采用绝对洛伦兹变换的新观点,就会发现现在与过去在时间流逝上存在的差异将可以产生相似的效应,因此实际上宇宙的膨胀可能并未出现加速。如果情况的确如此,那么或许所谓的暗能量根本就不存在。”
【转】时间都去哪了?研究称暗能量或不存在 2015/1/6 11:31:00环球网 http://tieba.baidu.com/mo/q/checkurl?url=http%3A%2F%2Fwww.twwtn.com%2FAcademy%2F72_268416.html%3Fjdfwkey%3Dodazj2&urlrefer=4e4c7c1991301a0e71f5699b03c6a9c0 北京时间1月5日消息,据物理学家组织网站报道,暗能量是一种假想中存在的神秘能量,科学家们认为它正推动我们所在的宇宙加速膨胀。而近日一项由美国佐治亚大学教授爱德华·基普里奥斯(Edward Kipreos)开展的研究则提出,人们看待时间膨胀的方式将会提供一种不同的暗能量解释。所谓时间膨胀是一种由爱因斯坦预言的时间减慢效应。 美国佐治亚大学教授爱德华·基普里奥斯。他在近日发表的一篇论文中提出一个大胆的想法,即宇宙或许并没有加速膨胀,因而所谓的暗能量或许也就根本不存在。 在2014年大热的好莱坞科幻大片《星际穿越》中,一个科学家小组穿越空间中的虫洞去寻找可供居住的新的行星。其中提到的一项细节便是说科学家们必须考虑时间膨胀效应:在那颗遥远星球上采集数据时花费的1小时就相当于地球上的7年时间。 爱因斯坦的广义相对论指出,重力作用下的时间膨胀效应具有方向性,即位于强重力场中的物体相较于位于较低重力场中的物体将体验到更慢的时间。与之相对的,爱因斯坦的狭义相对论则描述了两个运动中的物体之间的所谓“相互时间膨胀”效应,即两个运动中的物体相互之间都能感受到时间的减慢。 而根据一份新发表的论文指出,运动导致的时间膨胀可能并非“相互的”,而是有方向性的,即只有那个运动中的物体会感受到时间膨胀。这篇论文题为《绝对同步理论在宇宙学以及宇宙加速中的意义》,刊载于2014年12月23日出版的《PLOS ONE》杂志上。 作为一名分子遗传学家,其实验室的主攻方向是细胞循环,但基普里奥斯在数年前开始对宇宙学以及相对论理论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指出,这种现象可以借助全球定位系统的工作模式很容易地去加以理解。他说:“GPS卫星在自由参照系中运行,其速度相对地球而言足够快,因此必须考虑对其时间减慢效应进行修正。如果我们不去对这种效应进行修正,那么它每天都会产生大约2公里左右尺度上的偏差。” 在这里简单的案例中,GPS卫星向地面发出时间信号,同时与地球上的时间进行比对,并测定这一时刻两者之间的距离。所有这些修正都必须基于狭义相对论以及洛伦兹变换来进行,后者是一种数学方法,用于描述两名进行时空观测的观测者之间的相互关系。 基普里奥斯表示:“狭义相对论是相对性的,在其中相对的双方都会感受到时间膨胀效应,但所有我们所拥有的案例实际上都可以解读为有向的时间膨胀。如果你观察GPS卫星,你会发现这些卫星上的时间减慢了,但从GPS卫星的角度来看,我们的时间并未减慢——而这正是相对性下会出现的情况。与此相反,我们的时间相对卫星而言变得更快了,而我们之所以知晓这一点是因为我们与卫星之间存在着实时的通讯联系。” 这里提出的一项新的理论,即所谓“绝对洛伦兹变换”,描述的是有向的时间膨胀效应。基基普里奥斯发现这一理论与现有观测证据相兼容,前提是相对于有向时间膨胀发生的参照系,其所采用的“理想参照系”与质心相关联。在地球附近,这一“理想参照系”应为“以地球为中心的非转动惯性系”,这也是当前被用于GPS卫星时间膨胀效应计算的参照系。 基普里奥斯表示:“将严格的绝对洛伦兹变换应用于宇宙学数据分析将具有重要意义,尤其是在对暗能量的研究方面。” 随着宇宙膨胀,包括星系等在内的天体之间正加速相互远离,这一效应被称为“哈勃膨胀”。而绝对洛伦兹变换表明速度的增加会引发有向的时间膨胀。将这一关系套用到哈勃膨胀现象中,将会发现当前相比过去存在时间膨胀。也就是说当前我们感受到的时间流逝要比过去更快。 强度相同的超新星常常被用作测量遥远距离的宇宙“标准烛光”。距离地球相对较近的超新星,其距离与视亮度之间都存在着很好的相关关系。然而在1998年至1999年,对遥远距离上超新星的观察意外地发现其亮度要低于理论值,暗示宇宙正在加速膨胀。 基普里奥斯表示:“宇宙的这种加速膨胀一直都被归因于暗能量的作用。然而我们迄今对于暗能量的本质以及为何它在后来才开始发挥作用却仍然一无所知。而如果采用绝对洛伦兹变换的新观点,就会发现现在与过去在时间流逝上存在的差异将可以产生相似的效应,因此实际上宇宙的膨胀可能并未出现加速。如果情况的确如此,那么或许所谓的暗能量根本就不存在。”
本贴吧应该设置一个MOD专区,吧主同意否? 刚才看到这个帖子http://tieba.baidu.com/p/1058339985?pn=2触景突然生情,对MOD工作有几个建议,其中最大的建议,就是开个MOD专区,由正在搞的大神们讨论,我们敲边鼓~ 其余的,我把刚写的转过来:我最期待的就是这种玩儿法!!:  先按照“基本剧情”把事情都搞定了(即通关,所有人终成眷属),通关之后是罪完美的团队,但这是游戏却结束了,太没意思了,所以,基本剧情通关之后,一定能够让我们继续游戏!!这个太重要了!!  比如,我要想搜集齐所有宝物,那么在这之前就不能娶到夏洛特!这多么折磨人啊!我们最想的,当然是所有的都完美,然后就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去玩儿了,比如探索整幅地图!探索所有遗迹,搜集所有宝物!或者像三代那样,进行图书馆或者陆地探险。  总之,基本剧情结束之后,应该让我们能够继续游戏!!  这时可以冒出更多的宝物、遗迹、内陆城市,自然景观,如果不通关,这些统统不会出现,这都有意思?小拉团队的后期梦想,不就是做一个探险世界的“副王”吗? 另外,一定要让拉斐尔复国梦想达成之后,再让夏洛特入队,一起去探险。千万别改成什么二人一同复国。    如果真的能有通关之后的任务和剧情,我想重点应该是秘境探宝和地理大发现,因为那时世界已经统一了。地理大发现和秘境探宝,这个2代3代里面的内容,4有些遗失,应该补回来。  当然,MOD版并不是续作,只是改进,又是大神们耗费自己时间搞的,我们不清楚大神们有多少能力和精力,准备做多大事业。实在不了解,强烈期待中~ 我觉得修改,一定要沿着原作轨迹合理变动,否则就是挂羊头卖狗肉了。拿拉菲尔来说,无论他什么时候遇到夏洛特,他都会说自己十七岁。这就是说,大4取消了年份,他的逻辑是游戏水平数据,而不是年份。这是一种幻景的浪漫。如果非要改造得那么真实,就要子承父业,像3代一样了。毕竟,现实世界中,怎么会让一个年轻的孩子统治世界?可是谁愿意在游戏中老去,死亡? 能在非洲或者新大陆全势力,爆金钱的情况下,由我们开通两条大运河了吗?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