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木红杉 青木红杉
关注数: 56 粉丝数: 143 发帖数: 4,062 关注贴吧数: 15
要在东海给日本立规矩 日战机曾距运8仅… 据报道,日本政府决定不对外公布自卫队“所搜集的、就中方舰船使用火控雷达进行照射的相关证据”。最近,日本恶人先告状,将火控雷达照射事件愈炒愈烈,这带来了三个方面的问题。   其一,这一事件反映了日本军政要员军事常识的匮乏。日本防卫大臣小野寺五典称“1月30日10时日本‘夕立’号护卫舰在东海公海海域遭中国护卫舰火控雷达瞄准,当时两舰相距3公里”。3公里意味着什么?这是可视距离,肉眼都能看得见,舰载火炮不用雷达指示目标,直射都可以打得着对方,中方何必要开启火控雷达?如果说雷达是为导弹指示目标的,那么,稍有军事常识的人都会知道,3公里是导弹射击的死角盲区,这么近的距离,导弹发射后,助推装置在1至2公里的距离内刚刚脱落,导弹正处加速阶段,导弹上的翼面和自导头尚未发挥作用,即便火控雷达照射了,导弹也无法有效寻的,怎能构成威胁,谁会干这么傻的事?日本政要即使造谣,也应该找一个专业点的人来说事。如果美国人也信这套谎言,那么在专业理论界将会贻笑大方。 其二,军机、军舰都这么近距离对峙了,我们的军舰还不进行警戒、警告,那就是失职。须知侦察、警戒雷达和火控雷达是两码事,前者要进行全方位、远距离、大面积的搜索;后者要在前者提供的概略目标的基础上,进行定向、定点的精确锁定。两者的雷达波长、波瓣都是不一样的,日本军方长期对中国进行电子侦察、情报搜集,对此应该心知肚明。再说,日本的军机、军舰在我舰艇编队附近进行抵近侦察,我们的军舰难道只能听之任之,束手待毙吗?如果连搜索、警戒雷达都不能开启,那不是等着挨打吗?须知日本刚刚扬言要对我进行警告射击,谁知道打过来的是实弹还是警告弹?我们不能不防。即便日本发射的只是警告弹,它好歹也是个物理威胁;而即使我们用搜索雷达进行照射,充其量也只是个光电警告。谁的危险性更大,明眼人一看便知。
鲁能大将加盟武汉只差宣布 已赴西班牙会合球队 外援敲定,内援也只剩最后一人。 记者昨日从武汉卓尔队内获悉,山东鲁能俱乐部后腰球员李微已出发前往西班牙,并随武汉卓尔队一起开始新赛季的备战,而李微正式加盟卓尔的消息只待双方俱乐部办妥最终手续后即可发布。   在卓尔队新赛季的战术体系中,李微将与赵源煕搭档组成双后腰,其中赵源煕偏重防守,而李微则负责组织进攻,他的角色应该与上赛季卓尔外援阿代尔近似。   昨日,山东媒体已经率先发布消息,称李微新赛季的去向将很可能是武汉卓尔,而李微赶赴西班牙随卓尔队备战也最终证实了山东媒体的猜测。   “洋枪”力挺卓尔中轴线 本报讯(记者马万勇) “马丁诺维奇今天中午已经到了,桑托斯也将在晚些时候抵达,我们已经安排了西班牙当地医院为他们进行身体检查。”昨晚,记者通过微信与汉军主帅郑雄联系,对正在西班牙集训的武汉卓尔队进行了解。预计在下周中与西甲巴列卡洛队的热身赛中,卓尔“洋枪队”就将闪亮登场!   北京时间15日凌晨5点,卓尔队抵达距离巴塞罗那两小时车程的萨洛,入驻桑古利足球训练基地。球队自大年初三飞往巴黎后,后卫马丁诺维奇与前锋登贝莱均暂时离队,各自回家办理签证等相关手续。西班牙当地时间16日中午,马丁诺维奇第一个赶到了桑古利训练基地,新签的巴西前腰桑托斯将在16日晚抵达,登贝莱也将在近日归队。这也意味着新赛季卓尔“洋枪队”将在西班牙桑古利训练基地首次聚齐。   从位置上看,四大外援全部位于球队中轴线。马丁诺维奇司职中卫,赵源煕司职后腰,这两人是卓尔队防守战术中的重要棋子,而前腰桑托斯与前锋登贝莱则是卓尔队攻击利器,与此前在国内拉练时相比,外援坐镇中轴线的卓尔队可谓焕然一新。   西班牙拉练 时不我待   “从现在开始,我们就进入了西班牙时间。在接下来的11天里,我们要在这里为中超做最后冲刺!”在球队抵达桑古利训练基地的第一时间,武汉卓尔队主帅郑雄就给球员们“紧螺丝”。   的确,距离中超首战不过20来天了。而卓尔队的最终人员、阵容虽说已大致明晰,但依然未能全部到位。在西班牙的11天,对于卓尔队新赛季的备战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四大外援加上一个后腰李微,春节前40天超长拉练中从未出战的新赛季绝对主力达到5人之多,换句话说,此前从昆明到三水的集训,最多是练了下体能,战术则不过搭了个架子,因为诸多主力的缺席而无法进行演练、磨合。   按照计划,卓尔队将在西班牙进行3场热身赛,其中18日对阵西班牙人二线队,21或22日对阵西甲巴列卡洛队,这也是最具含金量的一场热身赛,最后一战则是与地区联队过招,对手基本都是业余球员。因此,卓尔队阵容、战术也只能在这三场比赛中得到演练。至于26日球队返汉后,距离3月9日联赛首战不过最后10天,这还不计算倒时差,而那段时间已无法再做太大改变,主要是用来调整状态,研究首战对手了。
94岁母亲照顾两智障儿子70年:再难也要笑着前行 不离不弃,相守相依对于许多普通人家来说就是一生的幸福。在广东就有这样一个家庭,他们的经历既平凡又特殊,但却让许多人感动。春节前夕,记者走进了这个三口之家。   在广东省中山市东凤镇西罟村有这样一个特殊的三口之家。母亲麦容欢今年已经94岁高龄,大儿子陈满和72岁,小儿子陈富和69岁。阿富和阿满出生时就患有智力发育障碍,他们甚至无法和自己最亲的人正常地交流。   白天一般都是麦婆婆和二儿子阿富待在家里。尽管麦婆婆已经94岁高龄了,但是身体还算硬朗,简单的家务活都能干。   二儿子阿富是个标准的“宅男”,除非麦婆婆特意交代,他的活动范围都是在家里和屋后的这一小片菜地里。   麦婆婆说,在小儿子阿富20多岁的时候,老伴去世了。小儿子阿富比大儿子阿满听话,于是她开始手把手地教阿富做饭。花了将近30年的时间,在阿富50多岁的时候终于能做出一顿像样的饭了,这让日益年迈的麦婆婆减轻了不少负担。   和小儿子不同,大儿子阿满生性喜欢热闹,总是喜欢去村里的集市上转转。   阿满每天都去排档看别人打牌,等牌局散了,帮忙收拾桌椅,然后再到集市上逛逛,给家里买点菜。有时候一些好心人会送点豆腐,鱼之类的菜让他带回家。   按照当地习俗家家都要包粽子。麦婆婆和两个儿子也开始忙活起来。   包粽子对于阿富和阿满来说太难了,他们只能在旁边打打下手,但是每当这个时候,兄弟俩总是显得无比喜悦。   至今麦婆婆已经照顾两个智障儿子七十多年了,却从没听他们喊过一声“妈妈”。  麦婆婆说,阿富五岁时才学会走路,十六岁时又患上了风湿。为治疗阿富的病,她光用药酒为儿子擦身就用了一百多斤。但是乐观的麦婆婆却从来没有想过放弃两个智障儿子。   如今,让麦婆婆感到很欣慰的是,两个儿子生活已经基本能够自理,村委会也安排了一名志愿者经常来照看一下他们的生活,现在全家每月的养老金和低保费加起来有接近五千块钱,基本上可以衣食无忧了。   麦容欢:觉得挺安乐的,我没有想过可以这么好,辛苦地熬了这么久,想不到现在可以这么好,放下心了,很开心。生活再艰难,也要笑着勇敢往前走。
历史上最具毁灭性的“好事” 约翰库赫博格生前是德国柏林大教堂的一名神父。在众人眼里,他是仁慈善良的化身,但很少有人知道,他终生都在为自己儿时做过的一件“好事”而忏悔。 小时候,库赫博格随父母住在帕绍市。那里有一条无名的小河,在水性非常好的父亲的言传身教下,他很小就学会了游泳。1894年1月的一天,库赫博格的家里来了一个4岁的小男孩,名叫阿道夫希特勒。他以老练的口气对他们说:幼儿园临时放假,我想在你们家租住半个月,希望你们能够答应。见这个小男孩和自己年龄相仿,库赫博格不等父母答应,就高兴地说:好极了,这下我有玩伴了。不由分说就拉着那个叫希特勒的小男孩玩耍去了。 很快,希特勒就和附近的同龄孩子混得烂熟。他喜欢对小伙伴们发号施令,显示出超强的组织和领导力,并经常将大家分成两个阵营,一个阵营扮成牛仔,另一个阵营扮成印第安人,而希特勒则为牛仔阵营的指挥者。每当双方进行“战争”时,最后的胜利者往往属于希特勒领导的牛仔阵营。 那是希特勒儿时最赫博格信誓旦旦地说:如果我以后能出人头地,一定报答你的救命之恩。 然而,当希特勒成为纳粹头子后,却对库赫博格所在的柏林大教堂肆意进行破坏。库赫博格只能在深夜对天长叹:这就是他对我的报答。如果当时能料到这个恶魔竟会如此丧失人性,我是绝不会救他的。 希特勒一生从未提及库赫博格曾经救过他的事。在德国档案馆,保留着一份《多瑙河报》,上面有希特勒于1894年溺水险被淹死的报道。德国作家安娜伊丽莎白罗斯姆斯也在《离开帕绍:离开希特勒称之为家的城市》一书中,记载了希特勒几乎被溺死而被救的情节:河流两岸有着田园般的美景,那里是孩子们最爱玩耍的地方。 1894年,当阿道夫希特勒与其他孩子玩耍时,不慎掉进了河里。水流很急,河水冰冷。幸运的是,希特勒所租住房子的房主的儿子约翰库赫博开心的一段经历,当他后来成为德国纳粹头子后,还经常向下属提及小时候在那条河边扮演牛仔与印第安人的故事,自豪之情溢于言表:一个人如果具备了指挥天才,往往在他很小的时候就会显露出来,并会由此奠定他以后辉煌的基础。 转眼间,希特勒在库赫博格家租住的日子即将结束。在离开的前一天,希特勒决定再和小伙伴们玩一次牛仔与印第安人打仗的游戏,结果不言而喻,仍以他指挥的牛仔阵营取胜而告终。兴奋的希特勒一边呼喊着“我又赢了”,一边忘情地在河边狂奔,却完全未料到危险已步步逼来。正当他一路狂奔时,竟未发现前面有一块大石头,一下将他绊倒在地,在接连翻了几个跟头后,他猛然落入了那条冰冷的河里。突如其来的变故将不会游泳的希特勒吓得半死,他惊恐地一边在水里扑腾,一边连连狂喊“救命”。玩游戏的孩子们都被吓坏了,眼看着他在水中拼命挣扎而不知所措。这时,却见库赫博格一个箭步就冲了上去,不顾一切地跳进刺骨的河水中,奋力救起即将被淹死的希特勒。 希特勒临行前对库格及时将他拉上来,救了他一命…… 库赫博格的见义勇为,可能是历史上最具毁灭性的仁慈之举,甚至改变了历史进程。
首页 2 3 4 5 6 7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