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草—文学社 浅草—文学社
关注数: 0 粉丝数: 52 发帖数: 1,528 关注贴吧数: 2
高二年级张弛同学荣获信息学奥赛全国一等奖 CCF2013全国青少年信息学奥林匹克联赛(NOIP)竞赛结果近日揭晓,我校高二(12)班张弛同学荣获信息学奥赛(NOIP2013)全国一等奖,孙弘毅等四位同学荣获全国二等奖。信息技术组刘小刚老师荣获优秀辅导教师奖。<?xml:namespace prefix="O"></?xml:namespace> 据悉,CCF2013全国青少年信息学奥林匹克联赛河南赛区的竞赛,是在有关地市科协、教育行政部门、各学校的大力支持下,于<?xml:namespace prefix="ST1">2013年10月12日在郑州、安阳、焦作、新乡、濮阳同时举行初赛。经初赛选拔出初中组</?xml:namespace>63名,高中组114名选手进入复赛。复赛于2013年11月9-10日在郑州大学举行。经中国计算机学会评测和公示,NOIP2013河南省高中组共有26人获全国一等奖,35人获全国二等奖;初中组12人获全国一等奖,16人获全国二等奖。经河南省计算机学会确定,高中组获省级二等奖36人,省级三等奖17人。初中组获省级一等奖18人,省级二等奖17人。 我校因为在河南省信息学的人才培养方面成绩显著,在NOIP活动中参赛积极、组织得力荣获省组织奖。 附我校同学获奖名单: 根据《关于公布NOIP2013第十九届全国青少年信息学奥林匹克联赛河南省赛区竞赛结果的通知》,我校有1人获得全国一等奖,4人获得全国二等奖,8人获省级二、三等奖。 全国奖获奖名单如下: 全国一等奖(1人) 高二(12)班张弛(2012年信息学特长生) 全国二等奖(4人) 高二12班:孙弘毅 高一10班:牛玉鑫 高一13班李宗泽(2013年信息学特长生) 高一9班:郑懿鸣
站稳三尺讲坛 写意科研人生——记焦作一中物理教师王常聚 “青年教师成长系列报道”之一发布时间:2014-1-19 8:09:44 浏览量:135 站稳三尺讲坛 写意科研人生 <?xml:namespace prefix="O"></?xml:namespace> ——记焦作一中物理教师王常聚 像所有热爱教育事业的人一样,他一毕业就开始了教育生涯,勤勤恳恳工作,默默无闻奉献,他就是焦作一中物理组青年教师的优秀代表王常聚。 <?xml:namespace prefix="ST1"> 王 老师 2005年从河南大学毕业,到焦作一中从事物理教学工作至今。在教学上他认真钻研教材,不断向经验丰富的教师求教,迅速站稳讲台,成为物理教学的中坚力量。但他并不满足于传统的教学模式,以新课程改革为契机,积极参加新课程培训,吸收新的教育教学理念,应用于自己的教学实践,以兴趣引领学生充分发挥在物理学习上的主动性。 </?xml:namespace> 为了更加深入的贯彻新课改的理念,王老师先后到山东、北京、河北等地学习高中先进的教学模式,并结合焦作一中实际进行教育教学研究。参与研究的市级课题《新课程高中物理探究式教学的实践研究》,结合新课改以来的教学实践一改过去以讲授为主的物理教学模式,概括出科学探究的六大步骤:提出问题 -猜想假设 -设计实验 -进行试验 -得出结论 -交流讨论为线索,不仅使学生通过教师的问题引导主动探究未知的物理规律,也让学生掌握了进行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和步骤,既学习了知识又培养了能力,真可谓是一举两得,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被焦作市教科所鉴定为科研成果一等奖。结合高三物理复习备考中习题课多容易使学生感觉枯燥的特点,王老师又参与了由焦作市物理教研员主持的省级课题《新课程下物理习题课高效教学》。他总结出习题课选题背景要结合社会热点和科学发展的制高点,使学生感觉有趣;考查内容要结合高考要求,使学生感觉有用,一上课就能抓住学生的兴奋点。再从习题课的上课方式上将文字叙述的物理条件转化为公式表达的数学条件,应用数学方法求出结果后联系物理实际得到物理结论,最后在应用阶段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充分体现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使物理习题课的教学达到高效的目的,课题研究成果被河南省基础教研室鉴定为省级课题一等奖。 如果说上述的两个课题的研究中王老师是在提物理教学效果上的探索,那么他参与研究的课题《新课程标准下导学案教学法探究》则是站在全局的角度通过教学模式的改革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以导学案为载体将课前预习 -课堂展示 -质疑探究 -教师点拨 -课后巩固融为一体,学生全程自主合作探究,教师引导点拨,真正实践学生主体教师主导的教育教学理念,先后被焦作市教科所鉴定为市一等奖、河南省基础教研室鉴定为省二等奖、河南省教科所鉴定为省三等奖。王老师还先后交流发表教育教学研究论文《在物理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圆周运动教学案例》等数十篇,可以说他的教学成绩是在不断的教育科研中取得的。 在班级管理中王老师同样坚持着用科研的力量去挖掘学生潜力,使每位学生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所带班级先后三次被评为学校优秀班集体,所带的两届高三毕业班在高考中均取得佳绩,所辅导的学生多次在中学生物理竞赛中获奖。 秉承教育科研促进教育发展理念的焦作一中优秀青年教师王常聚一定会在教育事业快速发展的今天继续着他的教育事业,创造新的业绩。
让我惭愧和敬佩的两位阿姨 阿姨 启子 “阿姨”是对女性长辈的称呼,然而在一中校园里,“阿姨”代指那些从事服务型教育的中年妇女。这个词少了一点尊重的意味,变成了一种职业。 阿姨们白天幽居在寝室楼里,到了晚上则活跃于各个楼层之间。开空调,查寝,训训吵闹的学生仔,安慰安慰想家的小孩。各种鸡毛蒜皮的小事还没处理好,便已熄过了灯。有困难就找阿姨。我们都知道。我知道她们很热心,这热心让我心里有底,不用付出同等的热情,就能让她们奔走效劳。我在内心深处,只是把她们当作为学生服务的工作人员,拿钱干活,对待她们没有感情。不会见面主动问好,没事从没有多说过一句话,也就是有心情才会跟她们撒个娇。 忽然心有惭愧,是在某天晚上,阿姨来查寝。这位阿姨,我们比她资格老——她是在高二末新来的。至今仍记得当时的她穿得傻傻的,一身蓝像工人服一样。拘谨,还有点胆小,记不住人名会跟我们道歉。不过我们谁在意她呢?不知什么时候,她已经可以独当一面了。每回点名,她的声音都轻轻柔柔的,很欢快。因为没有气势,她点名很少有人喊“到”,后来便演变成这样:她似自言自语一般念一遍人名便走了。那天晚上,她来寝时寝室已经安静下来,大家也就都懒得说话。她探进半个身子张望一圈,欢快的声音说道:“好,孩子们都到齐了,再见。”寝室里仍是一片寂静,没有人回应她。在这片寂静中,我忽然坐立不安,觉得这寂静很刺耳。我们安安静静地漠视她的感情,我们就是用这片寂静谋杀了那欢快的声音吧!我意识到,我从未认真地和她们交谈过,也从未礼貌地对待她们。我一直在漠视她们。其实她们,不是只是拿钱工作的服务员,她们对我们,是有感情的呀! 这位阿姨在面对日复一日的漠视时,用无穷无尽的爱心温暖着我们,也擦亮了自己。如果说这位阿姨让我感到惭愧,那么另一位阿姨,则让我感到敬佩。 四楼有位清洁工阿姨,个子不高,短发犹黑,但却满脸刀刻风霜。每天上课的时候,她就以她不高的瘦弱身躯抱起比她胖上许多的垃圾箱,来来回回地处理那成堆的垃圾。或是拖地,把地拖得如镜面般光可鉴人。她整日与最脏的垃圾、厕所为伍,脸上没有表情。不怨不恨,不喜不悲。下课时上厕所,常看到她呆呆地坐在台阶上,有时双手托腮,不知是累,还是茫然。看到她这样,我总会很不好意思,仿佛看到了别人落魄的样子。我不忍直视,总是匆匆低头走过,心里觉得她好可怜好可怜。但有一天自习课我偷上厕所,却看到她跳舞。她就在那楼梯口处的一小块空地上,随着哼出的曲调转圈。我心里惊呆了,那天她穿的是什么我忘记了,最可能是她一贯穿着的蓝色工作服,但我的记忆中,却凭空出现了一片红,像旋转的红莲花一般的红。人且不自怜,又何需我怜?我忍不住微笑走过,不忍打扰她这份雅兴。 这两位阿姨,一位教我尊重小人物,一位告诉我小人物也有大光彩。我记住了,谢谢你们。
俯卧,撑起一片天 俯卧,撑起一片天 张舒羽 他离我们很近,他离我们很远,他就在我们身边,他就是身边的不凡。 他,行动上虽然与常人有别,精神上却很富有。 且不说他是谁。 若你是先天的脊断裂,你会如何?能承受得住别人异样的目光吗?能坚持住不自暴自弃吗?若是这些太空洞,那我只问,能坚持上学吗?能考上一中,考上宏志班吗?能荣获市级三好学生称号吗? 我不知道如何回答,但我知道,他——朱志强,做到了。 在高一26班教室里,有一张木床,朱志强每天便在这木床上趴着上课。别人端坐,他俯卧,在他们眼中,是同样的黑板;脑中所学,是同样的智慧;笔尖所写,是同一片天空。他,虽不幸终身残疾,不能如常人一样站立,却没有对人生失去希望。他立志凭借自己的顽强与坚持,在社会上站直、站稳、站好。 虽然身体的残疾给他的学习和生活带来了诸多不便,要他付出常人百倍的艰辛,可是,命运没有失衡,他的努力,他的不懈,他的顽强,换来的是自小学到初中的一张张奖状,是重点高中录取通知书,是父母欣慰的笑容。 志强的母亲周春莲每每谈起儿子,都是一脸自豪骄傲。她欣慰于儿子的自信乐观,骄傲于儿子的优异成绩,更感谢儿子周围老师和同学的爱。 老师看到志强如此,感动之余又暗含一丝心疼;同学看到志强如此,关心之余又增添一缕敬佩。老师说,看到他,我想倾我之力与他教学相长;同学说,看到他,我想尽我之能与他互帮互助。志强虽行动不便,却源源不断地散发正能量,将他的阳光上进传递给周围每一个人。 他,先天性脊断裂,却有傲人的脊梁;他,俯卧木床苦读,却撑起一片天空。 志强不息,自强不息,感动永在,上进长存。
舒喆:心有猛虎,细嗅蔷薇 心有猛虎,细嗅蔷薇 舒喆 (作者系焦作市2013年高考文科第一名)   昨天晚上网上认识的学弟问我说:“哥,高中好玩不?” 我竟然一时语塞,不知道该怎么回答。说实话,直到现在,都没有机会认真回忆一下那段布满荆棘和蔷薇的日子。今天,就算个机会吧……   其实我的高三和别人没有本质的不同,只是可能因为我有强迫症的关系,所以每件事情的时间会控制得很死。早餐晚餐随着课本一起进入身体,午餐来回只用10min,没有在学校闲逛,没有在走廊打羽毛球,没有对某个人沉醉不能自拔而已。或许别人看起来做到这些不是很难,但是能坚持下来,就很了不起。我能用这个词吧,嘿嘿。   毫无疑问,勤奋刻苦是必不可少的,但是最重要的是心情要放松。我记得在下学期的时候,好多次因为心情比较低落,回宿舍之后没有学习一分钟,而是听听音乐,和宿舍的猴子们一起疯,第二天带着好心情去上课,反而比那种所谓一边抹眼泪一边学习更有效果。实在好累,不想学习的时候硬是要把课本摊开,只会使厌学的几率非一般的爬升。   也是在下学期,因为有点受不了周围奋笔疾书的诡异气氛,对,真的很诡异,我向老师请示换座位到了最后一排,没错真的是最后一排,和另一个不喜欢前排的女生同桌。没有恐怖气氛的环绕攻击,全身心放松,学习思考反而更加敏捷灵活。不过这只是很个别的例子,并不是说任何脱离大环境的人都可以这样,气氛还是要有的,只是每个人的具体情况不同罢了,找到适合自己的就好,不必盲目跟风,要有点自我,当然不可太过。   心态良好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有信心,这一点,我觉得可以理解为内心要霸气。对,只是内心,外在不要锋芒毕露。内心霸气,我的理解就是有一种上帝看苍生的感觉。要树立只要我努力,只要我用心尽力,没有人可以与我匹敌。我特别喜欢功夫熊猫里面沈王爷的一句话“Nothing stands in my way。”抛开沈王爷的作为不谈,只是这句话,在自己沮丧、失落的时候默念几遍。找回自己的信心,抬起头,勇敢地接受明天的挑战就好。   说到自信,产生自信的充分条件一定是实力。怎么得到实力?就回到了上面的话题——勤奋和刻苦。男神说过一句话:“妈妈教过我,人生要永远记住三个字,一个是坚持,一个是忍。”刻苦一天,所有人都可以做到,刻苦一年呢,刻苦三年呢,又有多少人能够做到?但你忍不下去的时候,再忍一忍。古老的传说不是告诉过我们了吗?最难以忍受的痛苦之后,就是凤凰的涅盘,重生而永生。你要相信,如果你坚持上课不睡觉,下课不疯玩,不fall in love withsb.,不断地做习题,不断地背课本笔记,你踏踏实实走好每一步,你会变得很强很强。   不要花太多时间抱怨高考多么不公平。强者会先适应规则,等自己变得强大后,改变规则。我们每个人都有梦想,只是我们不得不要先踏好脚下的路,然后才有可能挣脱枷锁,飞向自己的天国。   就到这里吧,送给大家一句话,可能会有点突兀。但是随想嘛,不必太刻意文体。   心有猛虎,细嗅蔷薇,盛宴之后,泪流满面。
焦作一中女教师带毕业班病重躺倒 学生微博求助 焦作女教师带毕业班病重躺倒 学生们微博求助 2013年07月03日07:49来源:大河网-大河报 □记者崔新建文首席记者杜小伟摄影   核心提示|昨日上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内一科重症监护病房,25岁的焦作一中高三(16班)英语老师王红玉仍然病情严重。得知自己的学生刘清泉等人在今年的高考中考出优异成绩,病床上的她眼里溢出泪花,但已虚弱得说不出话。   感人场景得知自己的学生在高考中考出优异成绩,病床上的她眼里溢出泪花,但已虚弱得说不出话。   勤奋:病重也不放弃毕业班   6月30日,名叫王怡杰的同学@大河报官方微博:“紧急!!!她是我们的英语任课老师王红玉,她善良认真,尽职尽责,教课出色!可如今患病入院四个月之久,花费20多万元。目前,她被确诊为颅内多发性病变感染。目前我们全校师生已经在网上发起倡议,希望通过大河报,让更多的好心人帮助王老师渡过难关。”   依此线索,记者在医院采访时,面对瘦弱的女儿,王红玉老师的父亲语音哽咽,焦虑不堪。“我们是汤阴县白营乡文石得村人,红玉从小聪明好学,对人善良。2010年从河南师范大学毕业后,被焦作一中录用,从高一一直教到了高三。3年里她用自己的勤奋和负责与这些学生结下了深厚的友谊,大家都亲切地叫她红玉姐。2011年,她曾患过系统性红斑狼疮,不想从去年9月起出现病变,不时出现发烧、咽痛等症状。为了带好毕业班,她不愿休息,日夜陪伴在学生身边,结果病情越来越重。高考前夕,学生、校领导分别来探望了她。”红玉老师的父亲介绍。   求助:谁来帮帮这位好老师   “我姐姐尽管已工作3年,但一直属编外老师,工资不高,也没有城镇职工医疗保险,目前享受的还是新农合医疗,报销比例比较低。先后在郑大一附院和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求医,医疗费用惊人,有时一天花费七八千元,根本不是我们这个普通农家所能承受的。这次,她的学生通过微博向全社会求助,也是无奈之举。”红玉老师的弟弟告诉记者。   “没有红玉老师,我们的英语成绩肯定上不去。正是这位勤奋认真的英语老师3年用心教育,我们才取得了今天的成绩。走入大学前,我们最大的心愿就是在社会的帮助下,把老师的病尽快治好,让她重返讲台。”高三(16班)的吴玮同学告诉记者。
首页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