岑沐云烟 henry_butterfl
头像是鲁邦三世第二季峰不二子初登场//
关注数: 19 粉丝数: 158 发帖数: 1,506 关注贴吧数: 31
皮肤手感这东西还真有说道 最近闲的无聊在训练营摸公孙离,想分享一下机械兔和fmvp这两个常驻传说给我的手感区别。 观前提醒,我的手感结论和大多数人都不相同,这东西最好还是自己也去测一测,玩一玩。 云诺千山这个皮肤的最大优点就是被动的电击音效和第三层被动的金色特效,对于喜欢电刀打击感的同学来说会很舒服,同时它的一技能有一个晴光效果,很方便找位置。但是它的普攻命中,和二三技能有水声,对于我来说手感很粘滞,感觉连汤带水的。 记忆之芯被人诟病的原因其实很简单,它的普攻抬手音效比较抓耳(很经典的机器风格音效)而它的普攻命中则是低音电子鼓,但是,这个命中特效和我的本命英雄雅典娜的赛年皮肤是一样的!这就导致我对这个皮肤的手感更加喜欢,玩起来有节奏感 至于局内外来说,云诺千山在我看来属于“国潮”皮,它的设计元素有天气,金鱼,水天,云山,但是它没有一个明确的主题(作为对比,离恨烟是有明确背景故事的女侠,祈雪灵祝则是有鲜明职业和风格(故宫京城风) 记忆之芯是一个有明确背景故事和主题(机巧少女寻找感情)的设计,而且这个皮肤是高马尾,头饰耳朵也弱化了兔耳这个设计,反而云诺千山则是意义不明地保留了兔耳(即使把它设计成国风纹样,正是这样更显得保留锚点的创意不足) 最后顺带说一个冷知识,公孙离开逐日的攻击距离和雅典娜2a的距离是一样的
彻底看懂常无欲以观奇妙!为什么这些英雄得不到加强 在讨论英雄强度平衡时,很多人都会采用营地数据,巅峰榜,各种胜率来得出哪个英雄强哪个英雄弱这点,或者结合自己的游戏体验来期待相应的补偿。 要我说,这完全是理想化的看法,实际上的考虑绝对不是这样。 结论:英雄之间的强度差异是存在预设的。 策划根本没有打算给过玩家彻底的平衡,我将引入新的数据来带各位看懂所谓“常无欲以观其妙”的策划。 既然策划的最终目的是他的kpi,这也就意味着他必然要为了游戏的盈利而无所不用其极。所以花木兰,李信,孙策,貂蝉,李华,马可波罗,孙悟空这些英雄弱势就是必然的──因为他们已经没有更多的盈利空间了。 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这些英雄都是几乎把皮肤档位覆盖满了的皮肤,花木兰有免费史诗,限定史诗,限定传说,常驻传说,荣耀典藏。李信有年限传说,常驻传说,这导致给这些英雄出新皮肤就必须和之前的进行对比,严重拉高了生产成本,所以最好的解决办法就是让他们不适合当前环境。这样子就能引导玩家给新兴的诸如狂铁(有在售皮肤)杨戬(热度高,高级皮肤不多)曹操(热度高,无高级皮肤)爆金币。 辅助位的朵莉亚同理,就是挤占爆金币主力的瑶的。因为瑶也已经几乎占据了各个档位的皮肤,所以需要一个新的甜美少女型的英雄代替瑶。 射手位的马克波罗之于孙权,中路的海月之于妲己,都是这个道理。 可以预见的是,曹操凯的新皮肤或许就是他们削弱的前奏,而杨戬的削弱,或许要等到新的高级皮肤出完才有可能
用deepseek评价了一下铃音,挺客观贴切的 ### 《铃音》(Serial Experiments Lain)简介与评价 **1. 基本概况**《铃音》是1998年由中村隆太郎执导、安倍吉俊担任角色原案的13集科幻悬疑动画。故事围绕内向的少女岩仓玲音展开,她偶然接触到一个名为“连线”(The Wired)的全球网络,逐渐发现自己的意识与虚拟世界紧密纠缠,现实与数字身份的边界随之崩塌。作品以晦涩的叙事和哲学思辨著称,被誉为90年代最具实验性的动画之一。 **2. 主题深度**《铃音》超前地探讨了互联网对人类身份的重构,预言了社交媒体时代“线上自我”与真实人格的分裂。通过玲音的多重存在,动画质疑了记忆、肉体与意识的本质,并暗示网络可能成为集体意识的载体。其核心问题——“你在现实中是否存在?”——至今仍具现实意义。 **3. 艺术与叙事风格**- **视觉美学**:采用极简线条、冷色调与抽象符号(如电线、宗教图腾),营造出疏离的赛博空间感。意识流场景与跳切剪辑强化了虚实难辨的氛围。- **音乐与声效**:REICEL的电子音效与环境音乐构建出空洞的未来感,片头曲《Duvet》的迷幻风格成为经典。- **叙事手法**:非线性叙事、大量哲学对话和隐喻(如“协议分层”对应社会阶层),挑战观众的解谜能力。 **4. 评价与影响**- **优点**:前瞻性地触及后人类议题,如AI觉醒与虚拟永生;拒绝商业化叙事,坚持艺术实验性;激发观众主动思考,每集信息密度极高。- **争议点**:节奏缓慢、情节碎片化,对非硬核观众不够友好;部分设定依赖观众自行拼凑,可能导致理解分歧。- **遗产**:被视为“网络启示录”题材先驱,影响《攻壳机动队:无罪》《心理测量者》等作品;其预言性在Web 2.0时代被重新评估,粉丝文化中形成深度解析社群。 **5. 推荐观众**适合喜爱哲学思辨、赛博朋克美学的观众。若追求紧凑剧情或明确答案,可能会感挫败;但若愿沉浸于一场关于存在本质的颅内探险,《铃音》将提供独一无二的体验。正如其台词所言:“这里没有真相,只有选择。”
《Miside米塔》游戏生活中的一款精致甜点 对于玩家来说,如果把长期活跃的网游或者花费长时间长精力运营的大型游戏比做自己的正餐来说的话,像米塔这样小巧精致的独立游戏就是一款对于受众来说不可多得的精致甜品。 当然我不是一个专业游戏媒体,只是因为我想给米塔写一个测评为大家分享一下这个游戏给我的体验。 首先我想说的是,米塔这个游戏从始至终贯穿的特点是“浅显”——不够硬核是米塔这个游戏收获质疑的最主要来源。的确,米塔是一款缺乏操作深度的游戏,不论是游戏内的解密,跑酷,还是游戏内小游戏的设计,都是很简单的。对于追求操作深度和思想深度的硬核玩家来说,米塔这点确实一般般。 但是正如我所说的,米塔本身就是由二人开发的低成本游戏,在它本身应该给的人物设计上是非常用心和精致的。另外我顺带带一嘴,对于二游玩家来说,很多时候掏钱包都是因为对人物设计的喜欢,甚而至于本身就厌倦了高精力的操作和动脑子。所以,对于市面上动辄成百上千一单的氪金抽卡还时不时请你吃答辩的二游,米塔无论是定价还是人物设计都很讨喜。 米塔中给的形象其实非常多,而且都是行为自洽,个性鲜明的人物,不管是人气很高的疯米善米帽子,还是没什么存在感的长腿米塔和二维米塔,都能给玩家留下性格标签和很好的印象(对了其实只要对玩家流露出好感就会让小楚南爱的死去活来也是原因之一吧) 在如今粪作与佳作齐飞的时代,米塔的精致还表现在另外一点:就是游戏互动和场景设计上,这款游戏的优化非常精妙,处处都是无缝转场与衔接,沉浸感和代入感很足,而且体积小,再渣的机子也跑的动。另一方面,视频平台上流行的以防你不知道……类的视频,也能够看出来制作组给米塔们安排设计了多少待机与交互。可以说,正是这样用心的付出,才能让玩家感受到米塔似乎真的是数字生命,而不只是商品。 所以我想说的是,米塔配不配高分,我觉得是配的,游戏嘛,开心就好。作为一款略带惊悚的赛博女友,米塔做到了它应该给予你的一切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