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海龙王7586
东海龙王7586
我是东海龙王,我喜欢老年吧!~
关注数: 254
粉丝数: 454
发帖数: 133,177
关注贴吧数: 23
#我的贴吧10年足迹,共同成长,深藏功与名 贴吧十年,时光匆匆,再回首,白驹过隙一分钟。 那些褪色的青春梦,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玩贴吧的都懂。 贾君鹏,追贴,抢楼,往事如风,足迹不留空。 http://tieba.baidu.com/home/zuji
【往事如烟·取火】 【往事如烟】 取 火 读小学的时候,老师讲到燧人氏钻木取火的故事,我很感兴趣。约了两个小朋友,找来一根细木棍子,削尖了一头,就在大木块上一个小孔里钻起来。我们用两只手快速地搓着木棍,一个人搓累了,就换另一个人。几轮下来,大家都头上冒汗,大口喘气。但木块的孔里并没有冒出火来,不过一摸,热得烫手。又继续搓了几轮,还是见不到效果。看看自己的手,手掌都已通红,有的地方已经出现血泡。钻木取火的试验以失败告终,我也深感古代人取火的艰辛。
【青岛一游·品尝海鲜】 吃海鲜图片不宜多发,免得大家说我好吃。
【青岛一游·青岛的夜景】 请诸位看看青岛迷人的夜景。
青岛一游 本月14日至16日,我和老伴去青岛一游。 三女婿驾车,二女、三女陪同。 玩得高兴!
岁岁重阳,今又重阳 2013年10月13日(农历九月九日)是重阳节。 岁岁重阳,今又重阳。
十月二号连云港一游 10月2号去港口、东西连岛游玩。
【诗词歌赋★2013.10.03】连续签到145天 连续 145 天310437 今日已签到3人今日已有3人签到,目前在网友俱乐部下排名10437,击败了该目录 99.9% 的吧,还不错! ◆ ◆ 使用贴吧神器签到,额外奖励积分 [管理] 我的本吧头衔 [管理] 东海龙王7586 铁杆会员 8 经验: 823/1000 个人排
庆祝国庆
庆祝国庆 庆祝国庆
祝老太mlh吧吧友中秋节快乐,阖家幸福安康!
参照中国老年吧格式:今天不小心第一个签到 今天起得早,不小心第一个签到。 请大家吃月饼,要吃饱。今日本吧第 1 个签到, 恭喜你抢得本吧今日签到第1名,赶紧截图留念吧~~ 签到日记 2013年09月18日。
不知不觉100天 亲爱的东海龙王7586 今天是你在咱们桃洲劲松休闲吧吧签到的第100天,值得纪念的日子,有木有! 时间过得真快哈,从第一次签到到现在,已有100个值得回味的日日夜夜在这里留存。 让我们感到开心的是,你仍然是咱们桃洲劲松休闲吧吧的1067个和谐之家中坚实的一份子。 今天,签到100天;此后,让我们依然共同成长,并快乐。 贴吧签到小秘书 2013年9月16日
中秋节快乐! 中秋节到了,祝各位朋友快乐!1
教师节快乐! 1985年9月10日,是新中国第一个教师节。 1985年举行的六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九次会议同意了国务院关于建立教师节的议案,决定每年的9月10日为教师节。 教师节的宗旨就是提高人们对教师为教育教育事业所做贡献的认识和评价。 教师节是一个感谢老师一年来教导的节日,不同国家规定的教师节时间不同。 每年公历9月10日,是中国的教师节。 1985年9月10日北京庆祝了第一个教师节。 2013年9月10日是中国第29个教师节。
今夜起床,偶尔第一个签到!
夜里起床,偶尔第一个签到!
热烈欢迎吧主茉莉花凯旋归来!
签到100天 亲爱的东海龙王7586 今天是你在咱们图河吧签到的第100天,值得纪念的日子,有木有! 时间过得真快哈,从第一次签到到现在,已有100个值得回味的日日夜夜在这里留存。 让我们感到开心的是,你仍然是咱们图河吧的229个图河人家中坚实的一份子。 今天,签到100天;此后,让我们依然共同成长,并快乐。 贴吧签到小秘书 2013年8月25日
【百年有约】莲瓣飘落,莫怪秋风 秋景
【秋景迷人】
父亲肩上的枪疤 【往事如烟】 父 亲 肩 上 的 枪 疤 我父亲的右后肩上有个比铜元还大的伤疤。我幼时常趴在父亲的背后,伸出小手抚摸那个发亮的伤疤。那是被日本鬼子的枪打的,是枪疤。
美人蕉
夏日赏荷
庆祝八一建军节 【八一建军节】
签到30天 亲爱的东海龙王7586 知道吗,今天是你在咱们老太mlh吧吧签到的第30天,整整一个月啦! 时间过得挺快的哈,从你第一次到本吧签到,点与不点间,在贴吧度过了30个美好的日子。 今后的路还长着呢,衷心希望你在老太mlh吧吧的每一天都能开心,与全体吧友们相知相爱。 今天,签到满月;此后,让我们依然共同成长。 贴吧签到小秘书 2013年7月20日
吧务通知 贴吧公告 亲爱的吧友们: 目前,由于图片系统正在升级中,暂时对于新发贴子中带有的图片,均无法正常显示,请广大吧主吧友周知,给大家带来的不便我们深表歉意。 百度贴吧 2013年7月5日
祝贺老太mlh吧获得签到栏 由于老太茉莉花不懈努力,今天老太mlh吧终于获得了签到栏。 值得祝贺!
生日快乐!请曝你的出生年月日。 老太茉莉花吧主送你大蛋糕,为你办生日宴会,送你大礼包。 请留下你的出生年月日。 你的年龄若保密,也可只曝出生月、日。
父亲节快乐! 父亲节(Father's Day),是一个感谢父亲的节日。 每个国家的父亲节日期都不尽相同,也有各种的庆祝方式,大部分都与赠送礼物家族聚餐或活动有关。 世界上有52个国家和地区是在6月的第三个星期日庆祝父亲节。
连续签到30天 亲爱的东海龙王7586 知道吗,今天是你在咱们图河吧签到的第30天,整整一个月啦! 时间过得挺快的哈,从你第一次到本吧签到,点与不点间,在贴吧度过了30个美好的日子。 今后的路还长着呢,衷心希望你在图河吧的每一天都能开心,与全体吧友们相知相爱。 今天,签到满月;此后,让我们依然共同成长。 贴吧签到小秘书 2013年6月16日
端午节快到了。 吧主老太茉莉花感谢各位朋友支持,特备粽子万斤。 大家随意领取!
再度北京游·不到长城非好汉 我和老伴以前去过长城,但我们的二个女儿未去过。 我们一起登上了长城。图片来自:http://tieba.baidu.com/mo/q/checkurl?url=http%3A%2F%2Fxiangce.baidu.com%2Fpicture%2Falbum%2Flist%2Fc54bf4c2bcbcc7774ffe19c0d0ed07bc0fcd5a43&urlrefer=cb8422a0cf9d62962e5b922eb7efb612图片来自:http://tieba.baidu.com/mo/q/checkurl?url=http%3A%2F%2Fxiangce.baidu.com%2Fpicture%2Falbum%2Flist%2Fc54bf4c2bcbcc7774ffe19c0d0ed07bc0fcd5a43&urlrefer=cb8422a0cf9d62962e5b922eb7efb612我们是坐滑车上长城的。 图为滑车。
再度北京游·到北京 图片来自:http://tieba.baidu.com/mo/q/checkurl?url=http%3A%2F%2Fxiangce.baidu.com%2Fpicture%2Falbum%2Flist%2Fc54bf4c2bcbcc7774ffe19c0d0ed07bc0fcd5a43&urlrefer=cb8422a0cf9d62962e5b922eb7efb612我们从连云港机场出发。
马陵山下采槐花 昨天下午,我们驱车来到一个叫青松岭的地方。 这是马陵山的余脉,属于一个林场。 丘陵上涨满了刺槐。槐花盛开,一片洁白。 我们就是在这里采槐树花的。图片来自: http://tieba.baidu.com/mo/q/checkurl?url=http%3A%2F%2Fxiangce.baidu.com%2Fpicture%2Falbum%2Flist%2F83fd5113c0c373ba7fcf4eadbdfd5b2d440339b0&urlrefer=104ac115e17f9783220d7da038efb4bb图片来自: http://tieba.baidu.com/mo/q/checkurl?url=http%3A%2F%2Fxiangce.baidu.com%2Fpicture%2Falbum%2Flist%2F83fd5113c0c373ba7fcf4eadbdfd5b2d440339b0&urlrefer=104ac115e17f9783220d7da038efb4bb
庆祝“五·一”国际劳动节
【庆祝五一国际劳动节】
人们爱花,遇到高兴的事就会心花怒放; 五彩缤纷,这美妙的世界就像那花的海洋。 新朋旧友,我们一起在这花海中徜徉, 岁月匆匆,但愿这万紫千红能留住那西下的夕阳!
海州山桃花涧游玩 海州古城朐阳门
为四川雅安芦山地震灾区人民祈福!
为四川雅安地震灾区人民祈福!
知足常乐 【 知足常乐】
本帖收集四季花卉、四季风景。 欢迎贴图、介绍。
庆祝新吧开张 【庆祝!】 新吧多辉煌, 宾客祝贺忙。 鞭炮锣鼓响, 灯笼挂门旁。
父亲肩上的枪疤 【往事如烟】 枪 疤 我父亲的右后肩上有个比铜元还大的伤疤。我幼时常趴在父亲的背后,伸出小手抚摸那个发亮的伤疤。那是被日本鬼子的枪打的,是枪疤。 我祖母和母亲常给我讲这个枪疤的故事。那时我才一岁左右,家乡已被日本鬼子占领,兵荒马乱的,老百姓的日子很不好过。乡亲们经常赶集的杨集街,被鬼子安上了据点。街头设置了岗哨,把守岗哨的鬼子端着带刺刀的枪,恶狠狠地监视着人们的进出。老百姓赶集要受到盘问搜查,在膏药旗前鞠躬之后才许进街。有一次我父亲去赶集,被查出他写在折扇上的诗中有“怕看城头日帜斜”一句。鬼子认为是对皇军不恭,把我父亲捉进炮楼里又打又骂,受了不少罪。后来请人说话,好容易才放出来。 鬼子经常下乡扫荡,烧杀抢掠,糟蹋妇女,无恶不作。有一天,突然传来消息,说杨集街的鬼子又出动了,大队人马沿着五图河北岸向东开过来。鬼子又来扫荡了。上一次扫荡是在秋天,祖母说那一次父亲背着我的姐姐,母亲抱着我,祖母自己提着个包袱,躲在庄后的芦苇塘里。芦苇有一人多高,塘里的水有半人深。一家站在水里不敢动,不敢出声。庄上闹闹嚷嚷,不时还听到枪声。闹腾了一两个时辰,鬼子才带着抢到的粮食、牛羊鸡鸭等东西撤走。鬼子撤走时经过芦苇塘边的小路,叽哩哇啦的说话声听得清清楚楚。母亲还夸我乖,伏在她的怀里一动也不动,很安静。她说如果我哭一声,惊动了鬼子,那全家就没命了。事后人们回到庄上,发现有一位老太太因为护着自家的猪不让抢,被鬼子开枪打死了。庄上还被烧了几间房子,几个草堆。我家屋里被翻得乱七八糟,有两抬筐古书被烧。西庄也被烧了两家,有一家窝篮里的婴儿没来得及抱走,被浓烟活活地熏死了。还有妇女被害的消息,不断传来。 这一次鬼子又来扫荡,庄邻们在紧张地收拾东西。大姑娘小媳妇们用锅底灰抹在自己的脸上,打扮得像个要饭花子。值钱的东西能带走的都带走,带不走的尽量藏起来。那时已是严冬,庄后塘里的芦苇已被收割。西北风呼呼地吹,大白天也觉得天昏地暗。父母抱着我和姐姐,搀着祖母,落荒向北逃去。离庄一里多路有几座坟,我们一家就躲在坟后。庄上隐约传来猪狗的叫声,那是鬼子在抢东西。鬼子一般是不敢到田野里来的,父亲觉得躲在这里很安全。过了一会,父亲内急,要大便,就到附近一个小坟后蹲下。可能就是在这时暴露了目标,随着一声沉闷的枪声,父亲感到右后肩被什么猛击一下,“哎哟”一声,向前栽倒了。当时父亲穿着棉袍,右后肩随后就有血液渗出来。我母亲发疯似的扑过去,脱掉父亲棉袍的右膀子,看到血汨汨地朝外淌。她拼命地又扒又挤,硬生生地把肉里的子弹头给抠了出来。怕鬼子再来,母亲把父亲送到她的舅舅家养伤,那里是偏僻的地方,鬼子是不去的。他又托人买来刀枪药,让父亲服用。二三个月之后,父亲的伤口才逐渐痊愈。从此父亲的右后肩上就留下了一块伤疤。那是日本鬼子打的枪疤。 人们恨透了日本鬼子。父亲的同学、把兄弟常在一起商议,想出去打鬼子。“国家兴亡,匹夫有责”,“青山处处埋忠骨,何必马革裹尸还?”他们热血沸腾,决心抗日报国。后庄有个潘大伯,是我父亲的同学挚友,毅然约几个同学到盐城投奔了抗日部队。我父亲上有老母,下有年幼的子女,负担太重,不能同去。他只好与潘大伯洒泪揖别,留了下来,后来当了医生。 六十多年后,两人有幸重聚,回首往事,相对唏嘘。潘大伯叫潘欣荣,他的诗集《青松》中有一首写给我父亲的诗: 赠老同学王启白医生 青春同案破韦编,常得渊源迪我贤。 业满陆沉相揖别,历经解放各新天。 当年戎马余身在,今世华佗君步先。 六十春秋成逝史,但求千里共婵娟。 随着岁月的流逝,两位老人都已作古,连我这个晚辈也已年过古稀,但我眼前还常常出现父亲右后肩上发亮的伤疤,那是枪疤,是日本鬼子的枪打的。这枪疤已深深地埋进我的心里,时时感觉到隐痛。 (东海龙王7586 写于2012年11月)
@知足者常乐老农 【知足常乐】老农。
【往事如烟·家乡的小镇】 【往事如烟】 家乡的小镇 1952年秋至1953年夏,我在家乡的小镇杨集读初中补习班一年级。补习班设在杨集小学院内,一进大门向左拐第一口教室就是我们学习的场所。课余时间我们常到集上溜达。 作为灌云县东部的重镇,那时杨集街是区公所的所在地,比较繁华,方圆十里二十里的群众都到这里赶集做买卖。杨集只有一条街,当中有一条南北河,河上的石桥将河东河西两部分连接起来。街上草行、粮行、猪牛行、各类店铺一应俱全,但我们学生最爱去的地方是文具店。这文具店在河东路南,老板姓袁,对人很客气,有一副和善的面孔。我们常去买东西,混熟了,一到店门口他就会跟我们打招呼。店里卖纸墨笔砚文化用品,也卖一些书本什么的。我记得买过光连纸、毛边纸和七都纸,自己钉成本子做作业。毛边纸和七都纸钉的本子用于做作文、写大字,用毛笔书写。那文具店卖的毛笔多为湖笔,狼毫小笔用于写小楷,羊毫大笔用于写大字。黑墨用“龙门”牌较好,写出字来黑得发亮。“金不换”就不行了,写的字灰暗,没有光泽。自来水笔有大“金星”的,笔尖是用18K黄金造的,耐磨且书写流利,但太贵,我们学生买不起,只能用廉价的杂牌货。我还在这店里买过砚台、算盘和词典。砚台在文革中丢失了,算盘到现在还在家里,只是上面的紫漆已磨得脱落殆尽。词典是繁体的,早已没用了。
【家乡的风景】 家乡有河,河里有鱼。 家乡有沟,沟边有草。 家乡有肥沃的土地,田野里长着稻、麦、玉米、大豆,···园子里长着青菜、萝卜、南瓜,··· 家乡有勤劳的乡亲,他们靠自己的双手在描绘美好的明天,··· 看家乡的美丽的风景!家乡的河。
找王氏同宗 五队姓王的有按“文(天)、耀、传、世、广”班辈起名的吗? 有叫王文(天)锡、王文(天)富的,是我们的家族,想联系。 有叫王玉璋、王玉璜的,是我们的前辈,想联系他们的后人。 潮河南有叫王文金的,是我族弟,也想联系。 知情者请告知。谢谢。
【往事如烟·取火】 【往事如烟】 取 火 读小学的时候,老师讲到燧人氏钻木取火的故事,我很感兴趣。约了两个小朋友,找来一根细木棍子,削尖了一头,就在大木块上一个小孔里钻起来。我们用两只手快速地搓着木棍,一个人搓累了,就换另一个人。几轮下来,大家都头上冒汗,大口喘气。但木块的孔里并没有冒出火来,不过一摸,热得烫手。又继续搓了几轮,还是见不到效果。看看自己的手,手掌都已通红,有的地方已经出现血泡。钻木取火的试验以失败告终,我也深感古代人取火的艰辛。 战乱和灾荒把我们的家乡弄得很穷,大家穷得连火柴都买不起。但总得生火做饭吃哦,于是人们找到用火刀火石打火的办法。火刀又叫火镰或火刀镰,形状像镰刀,但两侧常向外凸出一些,这样可吃得住磨损。火刀一般二三寸长,一寸左右宽,厚度和火柴杆的厚度差不多。火刀要用硬钢打制,易出火花,且经久耐用。火石要找黑色或白色的石英石,这种石头硬度大,肯出火。大块石头必须锤碎,选取拇指头大小且有锋利的口的小石块。光有火刀火石还不行,得准备好火纸媒子。火纸跟现在烧给亡人的草纸差不多,但柔软蓬松一些。将火纸裹成小拇指粗的条状,一端用火烧,尽量保留黑色的灰烬,让它附着在火纸条上。附着有黑色灰烬的火纸条就叫火纸媒子。若想把火弄熄,得要有个火筒。火筒可以是一截小竹子,一端开口,一端有底。将火纸条着火的一端轻轻地插进火筒,不一会火就闷熄了。火筒既可将火闷熄,又可保护火媒子。 我奶奶是打火的能手,不出三下,就可把火打着。她用左手的大拇指和食指捏住火石和火纸媒子,这火石有口的一侧朝外,火纸媒子放在火石的上面,烧黑的灰烬与火石的口对齐,但朝里面稍缩一点,以免打火时受损。她拿起火刀由上向下轻轻地击打火石的口,这时就会冒出很多小火花,有的火花落在火纸媒的灰烬上,立刻变成一个红点并迅速扩大,直到整个媒子变得通红。奶奶拿起烧红的火纸媒子再轻轻地一吹,红红的火苗就烧起来了。我也会用火刀火石打火,就是跟奶奶学的。但我的技术差,有时碰掉火纸媒子上的黑灰,就不容易打着了。大人们一般不让我们小孩子打火。 庄上的老爷子们几乎个个都抽烟,他们长长的烟袋竿上往往系着一个小布袋,袋里除了烟叶,必定要有火刀、火石和插着火媒子的火筒。他们每抽一次烟,就要打一次火。有的人嫌打火麻烦,想出了能在较长时间保存火种的办法。在收稖头的时候,他们收集大量的稖头胡子。他们把这些稖头胡子晒干,搓成鞭杆粗的绳子,每一根都有好几丈长。把这绳子的一头点着,挂在那里,慢慢地燃烧,不会熄掉。一根绳子一天也烧不完。老爷子要吸烟,把装好烟丝的烟袋头对着绳上的火,“吧嗒吧嗒”一吸,就点着了。 有一年是大荒年,庄上的人大多外出逃荒要饭了,奶奶和我在家看门。我不慎将火筒子掉进水里,火纸媒子浸湿了,没法打火做饭,饿了两顿。奶奶叫我到大沟东邻庄去借火。我的运气很好,只走了一家就借到了三根火柴。奶奶脸上露出笑容,夸我能干,会办事。奶奶很小心地取出一根火柴,放在怀里焐一会,在锅台上轻轻一擦,“嗤”的一声,蓝色的火苗就燃着了。那时的火柴头在随便什么硬东西上都可能擦着火,使用时要十分小心。常常一盒火柴受到激烈震动,或从高处掉到地上,火柴头互相摩擦烧起来。后来出了“安全”火柴,只有在火柴盒边的黑砂上才能擦着。 现在火柴都很少用了,买个打火机,能打火几百次。用煤气灶时,只需旋转一下打火阀,火就着了,连打火机也不用了。用电磁炉更方便,只需轻触一下按钮,连火也看不见了。这时代和六十年前大不相同,变化太大了。 (东海龙王7586 写于2012年10月)
祝吧友灌云九十度生日快乐! 吧友 @灌云九十度 的生日是农历正月十六(今年阳历2月25日)。 祝他生日快乐。
立春过了。 已经闻到春天的气息。 让我们在这美好的春天里尽情地享受。 看花,看草,欣赏迷人的春景。
你见过这玩意吗? 大碾这大碾用于粉碎粮食,六七十年前几乎每个庄上都有的。 你见过吗?
在本吧已累计签到30天了,截图留念一下下
在本吧已累计签到100天了,截图留念一下下
江苏女排加油! 电视上正在直播女排比赛,大家为江苏队加油!
【冬天的风景】 大雾茫茫,马上要下雪了。 冬天到了。 欣赏冬景。
吟诗唱词庆重阳 今年10月23日是“九九”重阳节。 古今文人骚客都有吟咏重阳节的诗词。 吧友们也有自己写的吟咏重阳节的诗词。 晒出来共同欣赏吧!
秋景迷人 秋天到了。 天更兰了。 云更淡了。 水更清了。 山林变黄了。 枫叶变红了。 芦花变白了。 菊花开了。 桂花香了。 稻谷熟了。 蟹脚痒了。 鳜鱼肥了。 ·····
【竹趣】----宁可食无肉 不可居无竹 竹子格调高雅,虚心有节,坚韧不拔,深得历代文人墨客的青睐。 苏东坡: 宁可食无肉, 不可居无竹。 无肉令人瘦, 无竹令人俗。 人瘦尚可肥, 士俗不可医。 郑板桥: 咬定青山不放松, 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 任尔东南西北风。 竹子用途广泛,可制成各种用具。 发展竹业,富民之一策也。
首页
1
2
3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