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黄造 maglevqq
关注数: 190 粉丝数: 387 发帖数: 18,961 关注贴吧数: 38
伦腾堡国家公园是印度北部最大的国家公园之一,占地392平方公里,坐落在拉贾斯坦邦东南部,距离各答110公里,距离斋浦尔160公里。最近的镇和火车站位于瑟瓦伊马托布尔,距离这里约11公里。R伦滕堡国家公园坐落在高原的边缘,由巴尼亚斯河和由昌巴尔南北包围。它的名字来自于是公园内部的一座城堡——久负盛名的古堡伦腾堡。这里曾是斋浦尔王公的狩猎场 最早印度政府与1955年宣布将Ranthambhore设为瑟瓦伊马托布尔游戏保护区,1973年,印度政府宣布将其设为老虎保护区,1980年升级成为国家公园。并于1991年的老虎保护区为现在的规模。 伦滕堡野生动物保护区是著名的老虎栖息地之一。甚至在白天,人们都很容能够邂逅老虎。在这里欣赏老虎的最佳时间是11月到次年5月。公园的落叶林是中印度典型丛林的代表,这里栖息的其他野生动物有豹,蓝牛,野猪,水鹿,鬣狗,懒熊,南部平原灰叶猴,猕猴和白斑鹿。该保护区是各种各样的树木,植物,鸟类和爬行动物共同的家,也是印度最大的榕树之一的家。 森林:公园内部地形错落着交替的干燥落叶林和开放的草甸子,公园有539种被子植物。 野生动物园游览车运行时间:6:30和14:30。每次乘坐持续约三个小时。有两种车可以选择:20座位敞篷慢车或6个座位敞篷自由车,费用大约每人700-800卢比(约合人民币68-76元,简直太实惠了,我去东北虎林园光还花了60大洋呢,坐的还是钢筋包围的中巴车,转一圈才20分钟)。核心园区已分成几个区,游客可乘坐野生动物观光车进入其中一个区域观光。不过游客往往需要旅行多次,毕竟遇见老虎是非常不容易的。因此在从瑟瓦伊马托布尔国家公园的路上有许多度假村。 伦腾堡:雄伟的堡垒,建于10世纪,占据着整个皇家公园区域。高达700英尺。堡垒内,有三个为祭祀Ganesh, Shiva and Ramlalaji而建红色卡劳利石庙。里面有Digamber Jain temple of Lord Sumatinath (5th Jain Tirthankar)和 Lord Sambhavanath。寺庙建造于在12、13世纪。 伦腾堡风光PADAM Talao:这是公园里最大的湖泊。建造Jogi Mahal用的砂岩在湖边随处可见。湖边不远处还有一颗巨大的榕树,被认为是印度第二大榕树。 老虎:这里是印度最容易观察老虎的保护区之一。在这里,你经常可以看见这些在雄壮的捕食者在小道上闲逛或或者懒洋洋德晒着太阳。 伦腾堡以其庞大的老虎种群而闻名于世。但是随着公园旅游业和邻近村庄人口的增长,人虎冲突越来越激烈,盗猎行为也越来越猖獗。2005年,这里有26只老虎,但比起1982年的44只,老虎的数量已经下降了很多。来自于民间的资料显示,2008年,伦腾堡永远34只成年虎和超过14只的幼年虎。这一增长主要归功于森林官员的为制止偷猎而做出的不懈努力:在该地区村民们都给予补偿,让他们搬离公园附近区域,监控摄像头也被装在整个保护区。[1]印度政府为了保护老虎花了153亿美元。也算是老虎这里的老虎保护工作做得比较成功吧,使得这里的数只老虎可以参与到萨利斯卡的老虎搬迁行动中去。不幸的是,其中一只迁徙的雄虎由于捕食家牛于2010年11月15日村民毒死。 刚刚人肉到的伦腾堡老虎个虎信息、家庭信息、家庭住址、财产等资料如下图:
萨里斯卡老虎保护区 Sariska Tiger Reserve Sariska老虎保护区是印度位于拉贾斯坦邦的阿尔瓦尔县,是印度的国家级公园和野生动物保护区。 Sariska的的地形由磨砂刺干旱森林,岩石景观,干燥落叶林,石,草,丘陵悬崖等组成。这个区域曾是阿尔瓦尔邦的合法狩猎区,但1955年政府宣布于此地建立一个野生动物保护区。在1978年,它被赋予了老虎保护区的地位并成为印度的老虎计划一部分。园区目前面积866平方公里,距离欣道恩106公里,从斋浦尔107公里,距离新德里200公里。 Sariska区域,作为阿拉瓦利岭的一部分,有丰富的矿产资源,如铜。尽管最高法院1991年禁止开采区,大理石的开采仍在继续并威胁环境。 该保护区的最吸引人的地方一直是因为这里的孟加拉虎。这是在世界上第一个有成功老虎移民的保护区 除了孟加拉虎,保护区包括许多种野生动物,如豹,丛林猫,狞,条纹鬣狗,金豺,白斑,桑珀尔,蓝牛,chinkara,四角羚羊,野猪,野兔,长尾叶猴,猕猴。 Sasrika也是空灵赏鸟的一些稀有羽毛的物种,如灰色鹧鸪,白胸翡翠,印度孔雀,鹌鹑灌木,沙鸡,树鹊,金背啄木鸟,大冠鹫和印度雕鸮。 在森林中的主要树种是dhok(榆绿木属垂)。其他的树木包括撒拉族(乳香锯缘青蟹),kadaya(刺梧桐),dhak(紫矿),GOL(Lannea coromandelica),误码率(金丝台湾青枣)和海尔哈纳(儿茶)。 Bargad(孟加拉榕),阿琼(榄仁阿朱),gugal(没药wightii)或竹子。灌木多不胜数,如KAIR(刺山蜕膜),夜蛾(Adhatoda vesica)和jhar BER(金丝nummularia)。 历史名胜 该保护区也是几个地点站点的历史意义,如16世纪的Kankwadi堡垒,最初由斋辛格二世建造,位于公园的中心位置。莫卧儿皇帝Aurangzeb曾将与其抢夺皇位的弟弟Dara Shikoh软禁于此。 位于保护区群山内部的Pandupol被认为是Pandava的避难所之一。Pandupol的哈努曼神庙是一个朝圣之地,所以这里的交通比较繁忙,从而给野生动物带来了很大困扰。该地区也有与艾瓦王有关的很多建筑物,如Sariska宫,这里曾是皇家狩猎的行在。 老虎数量 2005年,拉贾斯坦邦政府与印度(WII)的印度和野生动物研究所政府合作,计划再引进老虎到Sariska,同时进行村庄的搬迁,同时也讨论了修建一条辅路的计划。[8]这项计划决定从轮腾堡引进1雌2雄3只老虎。印度野生动物研究所(WII)以及拉贾斯坦邦政府开始通过无线电卫星来跟踪移民的老虎。第一次从Ranthambhore空运雄虎到Sariska是通过使用Mi-17直升机,由印度空军联队指挥官VIMAL拉吉于2008年6月28日完成。 专家建议搬迁的四个村庄只搬走了两个,而且的哥搬走的村庄是在老虎移民过来之后很久才搬走,。然而,Kankwari堡已经被国家旅游局修复了,这可能违反野生动物保护规范。第一个搬迁村庄是Bhagani。此外,公路穿越保护区,这个问题对野生动物的生存仍带来威胁。 萨里斯卡的老虎 2009年2月,又有一个母虎从Ranthambhore被转移到Sariska。 2010年7月28日,另一Ranthambhore母虎也被带到了这里。总计五虎 - 两男三女 - 生活在保护区内,直到2010年11月,第一只移民的雄虎(拉乔尔)由于偷吃村民的牛而被村民毒死(详细故事情节虎迷可去看一下纪录片《虎王归来》)。 不幸的是,前三个移民的老虎然拥有同一个父亲。此外,前两个母虎竟然是同母异父姐妹。这将导致近亲繁殖。 一般信息: 面积:866平方千米 海拔:300-722米 年降水量:650毫米 森林类型:热带落叶林带,热带旱生林带
萨里斯卡老虎保护区 Sariska Tiger Reserve Sariska老虎保护区是印度位于拉贾斯坦邦的阿尔瓦尔县,是印度的国家级公园和野生动物保护区。 Sariska的的地形由磨砂刺干旱森林,岩石景观,干燥落叶林,石,草,丘陵悬崖等组成。这个区域曾是阿尔瓦尔邦的合法狩猎区,但1955年政府宣布于此地建立一个野生动物保护区。在1978年,它被赋予了老虎保护区的地位并成为印度的老虎计划一部分。园区目前面积866平方公里,距离欣道恩106公里,从斋浦尔107公里,距离新德里200公里。 Sariska区域,作为阿拉瓦利岭的一部分,有丰富的矿产资源,如铜。尽管最高法院1991年禁止开采区,大理石的开采仍在继续并威胁环境。 该保护区的最吸引人的地方一直是因为这里的孟加拉虎。这是在世界上第一个有成功老虎移民的保护区 除了孟加拉虎,保护区包括许多种野生动物,如豹,丛林猫,狞,条纹鬣狗,金豺,白斑,桑珀尔,蓝牛,chinkara,四角羚羊,野猪,野兔,长尾叶猴,猕猴。 Sasrika也是空灵赏鸟的一些稀有羽毛的物种,如灰色鹧鸪,白胸翡翠,印度孔雀,鹌鹑灌木,沙鸡,树鹊,金背啄木鸟,大冠鹫和印度雕鸮。 在森林中的主要树种是dhok(榆绿木属垂)。其他的树木包括撒拉族(乳香锯缘青蟹),kadaya(刺梧桐),dhak(紫矿),GOL(Lannea coromandelica),误码率(金丝台湾青枣)和海尔哈纳(儿茶)。 Bargad(孟加拉榕),阿琼(榄仁阿朱),gugal(没药wightii)或竹子。灌木多不胜数,如KAIR(刺山蜕膜),夜蛾(Adhatoda vesica)和jhar BER(金丝nummularia)。 历史名胜 该保护区也是几个地点站点的历史意义,如16世纪的Kankwadi堡垒,最初由斋辛格二世建造,位于公园的中心位置。莫卧儿皇帝Aurangzeb曾将与其抢夺皇位的弟弟Dara Shikoh软禁于此。 位于保护区群山内部的Pandupol被认为是Pandava的避难所之一。Pandupol的哈努曼神庙是一个朝圣之地,所以这里的交通比较繁忙,从而给野生动物带来了很大困扰。该地区也有与艾瓦王有关的很多建筑物,如Sariska宫,这里曾是皇家狩猎的行在。 老虎数量 2005年,拉贾斯坦邦政府与印度(WII)的印度和野生动物研究所政府合作,计划再引进老虎到Sariska,同时进行村庄的搬迁,同时也讨论了修建一条辅路的计划。[8]这项计划决定从轮腾堡引进1雌2雄3只老虎。印度野生动物研究所(WII)以及拉贾斯坦邦政府开始通过无线电卫星来跟踪移民的老虎。第一次从Ranthambhore空运雄虎到Sariska是通过使用Mi-17直升机,由印度空军联队指挥官VIMAL拉吉于2008年6月28日完成。 专家建议搬迁的四个村庄只搬走了两个,而且的哥搬走的村庄是在老虎移民过来之后很久才搬走,。然而,Kankwari堡已经被国家旅游局修复了,这可能违反野生动物保护规范。第一个搬迁村庄是Bhagani。此外,公路穿越保护区,这个问题对野生动物的生存仍带来威胁。 萨里斯卡的老虎 2009年2月,又有一个母虎从Ranthambhore被转移到Sariska。 2010年7月28日,另一Ranthambhore母虎也被带到了这里。总计五虎 - 两男三女 - 生活在保护区内,直到2010年11月,第一只移民的雄虎(拉乔尔)由于偷吃村民的牛而被村民毒死(详细故事情节虎迷可去看一下纪录片《虎王归来》)。 不幸的是,前三个移民的老虎然拥有同一个父亲。此外,前两个母虎竟然是同母异父姐妹。这将导致近亲繁殖。 一般信息: 面积:866平方千米 海拔:300-722米 年降水量:650毫米 森林类型:热带落叶林带,热带旱生林带
中国传统宗教信仰中的虎 富有现代色彩的四神图案 在中国道教传统的五行学说中,五行家们照着阴阳五行给东南西北中配上五种颜色,而每种颜色又配上一个神兽与一个神灵;东为青色,配龙,西为白色,配虎,南为朱色,配雀,北为黑色,配武,黄为中央正色。青龙、白虎、朱雀(凤凰)、玄武(黑色的龟蛇,武是龟蛇之意)又分别代表了四方的二十八宿: 东方的角、亢、氏、房、心、尾、箕形状如龙,所以称东宫为青龙或苍龙; 西方七星奎、娄、胃、昂、毕、角、参形状如虎,称西宫为白虎; 南方的井、鬼、柳、星、张、翼、轸联为鸟形,称朱雀; 北方七星斗、牛、女、虚、危、室、壁,其形如龟,称玄武。 于是,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又成为镇守天官的四神,辟邪恶、调阴阳。 四神之中,青龙与白虎因为体相勇武,主要地被人们当作镇邪的神灵,其形象多出现在宫阙、殿门、城门或墓葬建筑及其器物上。虎,为百兽之长,它的威猛和传说中降服鬼物的能力,使得它也变成了属阳的神兽,常常跟着龙一起出动,‘云从龙,风从虎’成为降服鬼物的一对最佳拍档。 而白虎也是战神、杀伐之神。白虎具有避邪、禳灾、祈丰及惩恶的扬善、发财致富、喜结良缘等多种神力。而它是四灵之一,当然也是由星宿变成的。是由二十八星宿之中,位西方七宿:奎、娄、胃、昂、毕、觜、参。所以是西方的代表,而它的白,是因是西方,西方在五行中属金,色是白的。所以它叫白虎不是因它是白色,而是从五行中说的了。《山海经》等古书上倒是记载过白色老虎的存在,但近两百年来中国野生虎数量锐减,“国产白虎”早就无迹可寻,如今各国动物园里的白虎都是印度白虎的后代。 除了道教中的四灵包括了青龙白虎之外,连在风水师探勘墓地时,在地形前方左右两边突起的地形,可以当作墓穴的地方,都有独特的称号,称之左青龙、右白虎,取其护卫之意,而在公堂中也有相同的装饰,在左右堂柱上绘有青龙白虎,以其镇压邪灵。而在道教兴起之后,龙虎被借用为道家炼丹的术语,就是指"铅汞、坎离、水火、阴阳",等的同意词。而道家炼丹分内外(内丹炼气,外丹炼丹药,笔者才疏学浅不敢十分确定),内丹是就阴阳五行而言,龙阳,生于离,离属火,故云‘龙从火里出’,虎阴,生于坎,坎属水,故云‘虎向水边生’,两者结合之后,一阴一阳,互相调和,称为道本,都是元神、元精的代表。而另外一种说法是,性属木,木代表东方,于卦为震,故比为青龙;情属金,金代表西方,于卦为兑,金白色,故喻为白虎。金能够克木,故情多损性,而用二八之真精气,使之交合为一,则金木无间,龙虎自伏而成丹,在人体中则以肝为龙、肾为虎,而外丹则仍取阴阳之意,以龙为铅,虎为汞。西汉白虎瓦当 在古人心目中,老虎是可怕的东西,又是可敬的东西。可怕的是,它会食人畜。而可敬的是因其威猛无比,能够避邪。而在一些古书中,如东汉.应劭的《风俗通义·祀典》:‘画虎于门,鬼不敢入’,‘虎者,阳物,百兽之长也。能执抟挫锐,噬食鬼魅。今人卒得恶遇,烧虎皮饮之。击其爪,亦能辟恶。此其验也。’古人还认为白虎是一种祥瑞:‘德至鸟兽。’ 最初的西天星神是熊和猫头鹰,但后因古羌族的图腾在由熊变为龙的时候。而又到黄帝的向东发展时,龙的图腾被带到东方,跟‘东方苍龙星座’合而为一,朱鸟则成了统一南方时凤图腾在天国的新居,因两大部族融合而终于成‘龙凤呈祥’。作为古代图腾是东凤而西龙,作为星象则是东苍龙而西朱鸟。到周朝以后,封建制度正式确立,五行思想也成熟,把天像重新划分,朱鸟放到了南方,和祝融火神一起崇拜了。而西方的就崇拜白虎。在部族斗争及迁移,西北方的龙向东移,东方的凤向南移,南方的虎向北移,全国显示一个大周转的观念运动。到汉代五行观念成了统一的思想,再补出玄武完成‘四方之神’的配套。 在古时《史记·天宫书》‘东宫苍龙、南方朱鸟、西宫咸池、北宫玄武。’在这里的不是白虎,而是咸池。而咸池是主五谷的星,主秋季,因五谷是在秋天有收成的,所以就把它放在秋季,但它不是动物,如何能和龙、鸟、龟配成四灵呢?在《正义》:‘咸池三星在五车中,天演南,鱼鸟所扥也。’所以在宋代己提出质疑:‘苍龙、朱鸟、玄武、各总七宿而言之。至于咸池,则别一星,自在二十八宿之外。咸池还有一个解释,就是太阳洗浴之所。在《淮南子·天文篇》:‘日出于旸谷,浴于咸池,拂于扶桑,是谓晨明’。可见咸池原是羌人视为日出之处,咸池也就是碱水湖,应是岷山地区的某个湖泊,或是青海。由此可证明原始人所崇拜的星宫天象尚没有青龙白虎的观念。在《礼记.礼运》所谓:‘麟凤龟龙,谓之四灵。’把不属于动物的咸池换成麒麟。后世有四灵有麟、四象有虎的习惯。 又由于白虎是战伐之神,所以有多位的猛将被说成为白虎星转世的,如:唐代大将罗成、薛仁贵父子等人。除此之外,白虎又被道教吸放,被神化起来,成为了各庙宇的门神。中国军方赠送给奥巴马的虎符艺术品 虎符: 符,《说文》所谓“分而相合”者也。完整的符由两半组成,一半在中央,另一半在地方将领和官员处。朝廷欲发兵,乃遣朝廷之半符与将领之半符相合,将领方可按指令调动兵马。战国时期魏国信陵君“窃符救赵”的故事,妇孺皆知。 虎符是古代帝王授予臣属兵权和调发军队的信物,符身为铜质,虎形,有铭文,分左右两半,右半留存朝廷或君王,左半发给地方官吏或统兵的将帅。调发军队时,须由使臣持符到地方验合,方能生效。盛行於战国、秦、汉。现存最早的虎形符节是战国时期的,如“辟大夫虎节”和“韩将庶虎节”。“韩将庶虎节”存半符,呈伏虎状,符身阴刻铭文“韩将庶信节”等十字。战国时期一般称“虎节”,但其形制、作用与虎符皆同,可谓“虎符”的前身。秦称虎符,如现存“杜虎符”,符身有错金文字“兵甲之符,右在君,左在杜,凡兴士披甲,用兵五十人以上,必会君符,乃敢行之,燔燧之事,虽毋会符,行殹。”表明战国时期,各诸侯国建立了统一的军队,国君掌握军队的征调大权,实行凭“虎符”发兵的制度,且管理制度严密。调动军队五十人以上,就要有君王符命,但如有烽火报警,则不必会君符,即可采取行动。 秦始皇统一中国后,进一步加强中央集权制。征调军队需以皇帝“虎符”为凭。如秦“阳陵虎符”,符身背左、右各有错金篆书铭文两行:“甲兵之符,右在皇帝,左在阳陵。”汉代虎符铭文多为银错。汉以后虎符铭文,不限於符背,也有分布在胸、肘及腹等部位的。唐代因为避李渊之祖李虎的名讳,改用鱼符,武则天时曾一度流行龟符。且符皆有穿,用以系绶佩带。宋代以降,佩牌流行,材质以铜为主,偶见象牙、木质,造型也不再模拟动物形象。  历代符牌形式多种多样,演化嬗递线索清楚。其上刻铸文字亦是当时政治、军事制度的侧影,是颇为重要的文物类别。进入现代,虎符演变为象征运筹帷幄、事业更上一层楼的吉祥物,也是颇受欢迎的工艺品。2009年11月,中国军方将一对金玉虎符作为美国总统奥巴马访华的一项赠礼。
印度文化中的虎 印度和中国一样是虎的历史主产区,印度次大陆上的虎文化也几乎和中国一样源远流长。早在5000年前的印度河古文明遗迹中(即哈拉帕文明,今巴基斯坦一带),就发现有雕刻在图章上的虎的形象。经过数千年的历史积淀,虎已深入文学、歌舞、绘画、雕塑等各个领域,成为印度各民族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杜尔迦女神骑虎的绘画 雅利安人入侵后,婆罗门教-印度教文明成为印度的文明主流并流传至今。在印度教诸神中,三大主神之一湿婆(Siva)、湿婆之妻雪山神女帕尔瓦蒂(Parvati)、恒河女神杜尔伽(Durga)等都常常以骑着猛虎的形象出现。 古时由于生产力低下,人类面对虎这样的大型猛兽常常处于弱势地位。因此古印度人和华夏先人一样,一方面崇拜虎的力量与王者之风,另一方面也惧怕它们的凶残,将其视为某种邪恶和灾祸的象征。位于印度东北部的那加兰邦曾有这样一个传说:据说虎和人原本是同母所生、外形相异的亲兄弟,后来虎犯下恶行而被逐出黑森林。等到人虎再次相见时,已经成了必须生死相搏的敌人……直到近代,如果有灾祸在当地的村庄降临,人们还会因此举行大规模的猎虎活动,直到把虎这个“祸根”杀死才罢休。印度喀拉拉邦的虎舞 在印度西海岸和南方广泛流传着一种虎舞,这种传统本身源自宗教,渐渐演变为一种节庆狂欢活动。其中有些民族的虎舞是表现猎虎过程,舞者全身涂满黄色颜料,再画上红色和黑色的纹路并戴上老虎面具,来装扮老虎。他们模仿老虎捕食的动作不停地跳跃、舞蹈,直到被扮演猎人的舞者捕获。卡纳塔克邦、泰米尔纳德邦等地的虎舞则浸透着爱戴与敬畏,表现虎的生命力和威严。 生活在孟买北部马哈拉施特拉邦到古吉拉特邦一带的Warli族则尊虎为神,崇拜虎神Vaghdeeva。他们用木头将Vaghdeva雕刻成像,长期供奉并随处可见。虎神掌管着丰收,因此信徒们总会将每次收成的一部分当作贡品祭献给他。每当作为一年之始的排灯节(每年11月前后)来临,人们还会借着歌舞纪念丰收的日子,同时感谢虎神的慷慨赐予。Warli族青年新婚之时都会到神庙中祈福,并披上象征着虎的红黄相间的披肩。在当地传说中,如果女神对这对夫妻的结合感到不满,就会将披肩变为一只虎来拆散他们,反之则会得到女神的祝福。 在印度文化中,虎得到了普遍尊崇,在某些地区无论印度教徒、穆斯林或其他宗教的信徒都崇拜着虎神。它们被誉为森林之王,是森林的守护者;击败恶龙,带来降雨,保佑人们远离干旱;将梦魇拒之门外,保护孩童免受惊吓,而在伊斯兰教文化的影响下,虎还被赋予了治疗恶疾的能力……而且与中国、东南亚的虎文化不同,印度文化中并没有使用虎骨、虎鞭等老虎制品的浓厚传统。提普苏丹宝座上的金制虎头,在他阵亡后被英国军队得到,2009年3月被拍卖 18世纪后期,印度南部著名的抗英民族英雄——提普苏丹(Tipu Sultan,1750—1799)就被誉为“迈索尔之虎”,这位国王在统治生涯中多次挫败英国殖民者的军队,直到在一次激战中阵亡。由于在把狮子作为王权象征的英国人眼中,虎被视为不甘屈服的印度民族主义精神,虎在英属印度一度备受压制,其“国兽”地位直到印度独立多年后的1972年才从狮子手中夺回。 (科技日报)
首页 1 2 3 4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