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ferry
风ferry
http://qdrunyutang.taobao.com/
关注数: 79
粉丝数: 89
发帖数: 2,443
关注贴吧数: 2
江湖告退
江湖告退
我已投降
新欢
随笔:人生若只如初见 隔三差五偶尔过来瞅瞅,一切照旧,没啥可看,没啥兴奋,30秒过完。这里和这边的文玩市场一样:淡的能出个鸟来。 淡,非常淡,行情淡,东西也淡。如果是5,6年前玩家和商家,应该都会有此感觉吧? 和玉的盛世已过,原料:好的基本难见,作品自然日益没落。没好的料,估计那些大师们的创作激情也没了。 玉市低迷,经济是一个原因,原料枯竭也难逃其咎。东西越来越差,老玩家自然会不断流失。 宿命,也许这就是和玉的宿命,一个永远的小众之爱,一个永远也不可能做大做强走向世界的国玉。即便行业得到规范,经济再次盛世。只因为最美好的东西基本都留在了过去:2007-2012
自己盘的,求评 自留的,盘了两年,带点金星
回首向来萧瑟处,也无风雨也无晴 没有吧主的日子,很乱。玉的五德哪去鸟? 君子如玉,有事论事。人身攻击,污言秽语,有意思? 人生漫长,网络虚幻。鸡毛蒜皮,蝇头小利,沉迷莫如放下;纠结过去莫如构建以后。 ‘回首向来萧瑟处,也无风雨也无晴’,不远的将来,回头看,一切不过过眼云烟。
最近搞的 (非卖,勿询)
这也是籽料,不过都是俄籽。看看这些,又让我想起了贴吧某唯产地论大神那一坨,你仔细对照下,看看你那个是和田的吗?
哥配的好看不? 事多且专注于玉器本身,一直不太上心挂链的搭配,这次留心搭配了一下,好看不?
玩玉的几个高级误区 之所以说是高级误区,是因为这几个不同于‘以白为主’‘认为和田玉就是新疆产的’那种对于新手的低级误区。这几个是很多玩玉过10年,乃至很多玉商都没理清头绪的。 1. 以产地论价:一人得道,鸡犬升天,典型的以偏概全,舍本求末。本来是部分玉商拿来忽悠新手的理论,竟然越演越烈成了主流。成熟的市场从来都是以质论价,以产地论价只能滋生无尽的造假和忽悠。对于买家来说,区分产地的试图无可厚非,但以产地论价一定是吃药的前奏。 2. 视羊脂白为最白:脂白,雪白,僵白只是对色度的描述,并不代表白度的高低。羊脂白是指有油脂感的白,羊脂玉也从来不是指最白的和田玉。 3. 看结构断玉质和产地:仅以结构粗细判定玉质,以及产地的结构论,是早些年市场比较流行的一种论调,因为不够准确,已经被内行摒弃。不过余威仍在,还有相当大比例的玉友玉商当宝典供着。玉质内涵很大,包括颗粒细腻度,结构细腻度,色度,纯净度,结构只是其中一项,而且按和田玉的典型特点划分,也不是最重要的一项指标。 最后一个毛孔论:有些话目前还不能说,需要确凿的佐证。只是提醒大家莫被又一个表外特征蒙蔽了玩玉的初衷。
羊脂--至少的这样吧
玉市很乱,玉吧也很乱,各种理论,各色人等混杂。毕竟是个虚拟的地方,没人会对言论负责,也没人会知道言语背后是什么人和什么目的。希望玉友们能明察善辩,莫要偏听偏信,步入歧途。 也望各位真专家,假专家能以公德为重,不被短期己利所左,慎言谨行,多些实话真知,少点假话妄言。 上善:善万物,也是善己。 假话妄言看似可以让人短期获利,但最终会害人害己。 乱了,谁也没好。
籽料,俄料,青海玉质分布 第一次用涂鸦,费劲。凑合着看吧,不是精确划分,看大意。欢迎各路高人补充。
没见过高档俄,海料的看过来 都是早期玩过的东西,可惜的是都已经转给朋友了,没法在对比拍照了。 1. 两件高白,高油的青海老料 (除了透度高些外,油性达到中等籽料水平)俄黑皮料 (白度高,油性好,结构致密)这几件东西都是俄,海料里高级别的,当然现在这样的东西,绝大部分都是在当籽料卖的。 做原料朋友去年出过的一件俄籽,4公斤多,白度细度结构都到位。相信现在已经成了上百件籽料成品。这些成品,说籽料也没啥不对的,不过估计不会有商家跟你说是俄籽了。不想再说玉质,产地之类的话题了,说多了累。只想对那些拿着一两块俄,青海料就敢总结说俄料,青海怎样怎样的,你就像看着奥巴马一家说美国人都是黑人一样好笑。
同一件玉雕作品,新手看到的是形与色,熟手看到工与质,老手看到神与韵,这就是眼界的差别。 形,色,工,质,神,韵,六个要素的组合,决定作品的高度。
二爷驾到 (勿询,仅供赏析,随评)
一句话告诉你 ’产地论‘ 最 ’靠谱‘ 的是什么? 就是不论你卖的是俄料,青海料,韩料,还是贵州料,你都可以自豪地标注:新疆籽料。 不管别人说什么,你只要坚定地说:开门的,肯定的新疆籽料,就行。不用怕任何人的质疑,因为从古至今就没有打赢这种官司的先例。记住:只要你脸皮足够厚,你永远不会因为产地的虚假描述损失一分钱。
产地之罪 产地本无罪,是讲产地的人有罪。我很想知道那些 ‘唯产地论者’ 你们到底是怎样确定产地的? 和田玉国标有之,制定国标那些人也都算是检测行业中的顶尖高手,人家也解释了,不分产地是因为目前没有完全准确的手段去界定。可就有人以利益论去推断人家的用心,你们想过没有,你们那些确定产地的手段真的就比那些制定国标的人高明?还是因为见识不到,坐井观天呢? 或者还是利益驱使混淆视听呢? 我们且不去判断到底谁更高明,就来看看这些年 ’产地论‘ 到底带给了大家些什么: 作为’产地论‘的一个主要鉴别基础:毛孔论,这些年是真的为玉友们带来真品,正宗货了吗?恐怕绝大多数答案是否定的吧。毛孔论带来的更多的是几倍于真品的高仿,低仿,充斥市场的各类药倒是大有毛孔论的功劳。 而且这类药还无药可解,玻璃,料器,水石,大理石。。。这些药都有解药,唯独假产地,假籽无药可解,没有标准啊,谁说了算?买家还是商家?你还是他? 有些东西就是拿给几个大师级的行家里手还会对产地产生争议,难道网上这些 ‘砖家’ 就如此高明? 玩玉,去探究产地没问题,没人去阻碍你。但把产地这个本身没有标准,无法形成共识的东西作为首要,把产地作为区分价值的‘唯产地’者,是否是一种糊涂,抑或是装糊涂? 再回头看看市场吧,看看这些年产地论到底给大家带来了些什么,看看那些标注正宗产地的背后到底是些什么货色吧。 假如没有了产地论,没有了毛孔论,如古人一样,首德次符,回归本源,难道不是还我们一个清静世界乎? (当然少数行业的从业人员就得另谋职业了)
和田黄料,颜色漂亮,讨喜。但涉黄风险还是很大的,下图这串全部为石英岩,你能看出来么?
我的红黄系列(仅供欣赏胡喷)
玉质与产地 (最后一贴,绝不再发) 大道理说了太多了,真的累了倦了,理论上的争论不休真的很烦。今天发个实例贴,也算自己对这个话题的一个总结吧。 假设买家去买玉: 1. 如果你只看玉质,不论产地,那就没啥好说的了。你直接选你自己看好的就是。 2. 如果你非新疆不买,非籽料不买,那你肯定会先选定卖家告诉你的‘新疆料’ ‘籽料’ ,当然卖家一定会给你展示那些籽料的特征,例如‘毛孔’ 了,结构了。。。等等,假设你自己看着也没啥问题,我只告诫你关键一点:以质论价!不要以为有‘毛孔’‘云絮结构’就一定是籽料,更不要因为只是或者认为是新疆料,籽料就付出高价。什么原因,我也不解释了,你自己琢磨吧。 此话题就说到此了,你重玉质也好,重产地也好,都没关系,你懂与不懂,吃不吃药也与我无关。
玉质与产地 发了很多贴,都是在强调‘玉质为王’,从没有否定过产地的划分。为什么让大家一定要重玉质,因为: 其一 玉质是玩玉的根本! 其二 很多仿籽高仿籽,只有通过玉质才能看出端倪! 其三 懂了玉质,才不会因为产地正宗,高价买入垃圾籽! 因为玉质,籽料才受大家追捧;也因为玉质,垃圾籽无人问津。 石之美者而为玉,新疆的玉未必就好过其他产地的(尤其这里面绝大多数都是伪新疆的)。尤其是价格价值,这个关乎你的钱包,莫被‘所谓的’产地蒙蔽你发现美的双眼。 这就是我一而再,再而三所说‘玉质为王’的心意。
玉质为王(补充) 再说这个话题,补充一下。首先申明: 1. 本人基本都玩的是籽料 2. 玉质为王,与哪个产地料子好坏无关,与你玩那个产地的料也无关。 3. 玉质是一个综合指标,是颗粒细度,结构细度,纯净度的集合,请不要狭隘地理解玉质一词。 一直搞不明白,为什么‘玉质为王’这个行内普遍通行认可的标准,在吧内怎么就有这么多人反对? 不想去判断是因为某些人个人理解的问题还是有个别人有意误导新手(不识玉质,那些垃圾籽,仿籽就可通行无碍了。) 再说说产地的问题,和田籽料自然是因为顶级玉质的产出而受推崇,尤其是白籽,当然真品精品的价格也不是一般消费者能看到的。但这并不意味着是和田籽料就一定高人一头,市场上地摊上那些无人问津的垃圾籽也是一堆一堆的。和田山料,俄料,青海料,甚至韩料当中也有能够达到上等籽料玉质的东西,这个毋庸置疑,当然这些东西要么在被当籽料卖,要么价格同样不菲。尤其是俄料中的碧玉,因为颜色纯净度和产量,几乎完全占领市场。碧玉籽料虽然油性普遍较高,但因普遍颜色暗,纯净度差,以及少有产出,也只能让位于俄碧。 这就是市场,行就是行,不行就是不行。别用爱国以及那些故弄玄虚的论调去掩盖真相。 和田玉是源自新疆,和田文化也是出自中华,但如果一味强调产地和源头一定会固步自封坐井观天。回顾一下历史吧,不管是多么强盛的国家和文化,如果不能以开放开明包容的态度去发展,最终的结局一定是衰败和灭亡。 又扯的远了,再次本着善意的目的提醒玉友,想清楚你玩玉到底玩的是什么,如果你不是玩玉质,尽可当我说的是废话。否则,请深思,莫要因为不识玉质落入垃圾籽和仿籽的圈套。
报到 色友来了
强烈鄙视某些玉商的丑陋嘴脸 市场很大,有高,有中,有低,每个层次都有自己的优势和消费群。不管你经营高中低哪个层次的东西,都有自己的消费群体。你做好自己的本份,发挥自己的优势就好。可偏有某些人非的往别人家喷粪才快之,比自己差的东西都是垃圾,比自己好的都是假货。有意思嘛?恶意误导玉友,搅乱市场,看似偶尔能沾点小便宜,但最终都会跟着市场的混乱一起完蛋。
毛孔断籽之小技巧 如果你到了看毛孔断籽料水平,恭喜你,低级药吃不到了。该吃高级药了:高仿籽。 别拿那些大多数玉友都能看出来的当高仿,那些只是小儿科而已。真正的高仿籽是那些看实物绝大部分玉商看不出来或者断不了的,看图片没人能断的。这些东西12年左右就有发现,到现在市场已经很多。 玉质为王,综合指标断料。如果你实在只能暂时停留在毛孔断料的层面,告诉你个小技巧:寻找平滑的凹面,深凹,微凹没关系,有平滑凹面且凹面毛孔与其他部分一致的,99.9%是籽。不敢绝对,但截止到目前还没发现例外。(呵呵,造假技术还有待突破) 没凹面咋办?自己看着办吧。:))
何为玉质? 和玉的玉质,应该是一个综合的东西,而不是单一的一两个指标。 首先,和田玉最重要的一个玉质指标,个人认为必须是颗粒细腻度,这个在感官上表现为油润,不管是手感还是视觉上的油润,油润都是和田区别于其他玉种的最大特点。 其二,韧性:结构的细腻度和交织情况,这个在感观上的表现就是老熟度/糯性,一种似透非透,浑厚但有不僵硬的视觉感受,这个也暗合于老祖宗的中庸之道。似透非透,既不是青海料子过于通透,又不是俄料那种过于浑厚以至于僵硬的感觉。上好的和田其韧性一定是高的,其结构细腻而且交织充分。 其三,密度,这个就是比较容易理解的东西了,成分+颗粒细腻度+结构细腻度=密度,当然密度也不是越高越好,过高的密度反而有可能是因为成分不纯。 其四,纯净度,这也就是行内常说的一口气,不单指没有僵棉绺裂/水线等杂质和瑕疵,还需要组成颗粒,结构,颜色的均匀一致。 这四个因素虽然重要性不同,有时还会因人而异,但判断一块料子的玉质好坏,这些因素都是不可或缺的。油性好的料子不一定老熟,结构细的料子也未必油润,单一的因素判断都会有失偏颇。 当然,以上纯属个人的一些经验总结,未必全面,仅供交流商榷。
玩玉就该有玉德 何为玉德,古人已经说了:仁义智勇洁。所谓君子如玉,五德兼备方为君子。当然玉德不是用来说的,只说不做那是伪君子。 和玉很多范畴都是没有国家标准的,每个人有不同见解和判断是很正常的现象,观点有高有低,有深有浅,但没有国标,很多东西就难分对错。争论在所难免,但只认自家言论容不得他说,动用水军小号,甚至删贴,就不太合适了吧。文玩行内,连马未都马老这样的顶尖高手都坦承,不可能不走眼。我们这些小玩家,高谈阔论,实在有化装大尾巴狼之嫌。 更有甚者,一言不合,就冷嘲热讽,甚至直奔下三路的龌龊行径的也不乏其人。这种人根本就更加令人不齿。
为什么说‘玉质才是王道’ 这个话题说过几次了,这也是最后一次吧。如果对你有帮助,你就多看看想想。如果你不认同,也不必回帖了,我也懒的争辩。 先定义下什么是和田玉的玉质,在我的眼里它是视觉上的熟糯/纯净,手感上的温润/油滑。通俗点说就是,1. 首先要油性好,这个是和田区别于其他玉种的首要特性,必须放在首位。2.肉质老熟,透度适中,似透非透,符合国人中庸之道。3.颜色均匀干净。这些特性反映在物理特性上就是:组成颗粒细腻,内部结构紧凑细小,成分纯净均匀。 那为什么再三强调玉质才是王道呢?并非个人排斥其他诸如毛孔,皮色,水草纹,钉子纹等判别特征,相反我认为这些都要综合起来看。但是最终决定的因素还是玉质,俗话说:首德次符,我是来玩玉的,不是玩毛孔,更不是玩水草纹的。 为什么再三强调呢? 1. 就目前情况看,毛孔,皮色造假泛滥,而且水平已经相当高,高到什么程度呢?反正有些东西我已经不敢仅凭毛孔这一单一因素判定产地了。水草纹,钉子纹?山料也会有,人造?你感觉没有吗?翡翠的蝇翅都能造。 2. 毛孔,皮色,XX纹,这些表皮的东西都能造,玉质尚不能造,至少目前的科技还弄不了。应该感谢和田玉的成分这么复杂,如果像水晶,钻石那种单一成分,估计也难保了。 3. 市场上大批高仿的优质山料,俄料造籽,唯有通过玉质区别才能区分。 4. 宣传各类籽料特征的人中大批都在造假售假之列,这也算国情吧,越是坑蒙拐骗的,阿弥陀佛唱的越响。 5. 也是最不幸的,已经有大批玉友读着毛孔,皮色,XX纹的知识跟随假籽而去了。且还帮着人贩子宣传数钱呢。
此情可待成追忆 越来越少上论坛贴吧了,不是慵懒,不是离弃,只是因为让人眼前一亮的东西越来越少,越来越少。 岁月如梭,世事无常。我想那些12年以前玩玉并走到高端的老玉米们应该有着和我一样的心境。 11,12年和田玉市达到的是一个最鼎盛的时期,可以说是有史以来的最鼎盛时期,无论是机械时代大量供应的优质原料,还是盛世玉雕师们的创作激情,都在这段时间达到了顶峰。 那是一段乱花渐欲迷人眼的时间,精品层出不穷,眼睛不够使,钞票不够用。。。 只是,曾经以为可以不断惊喜的玉市在12年后期开始步入低迷,精品越来越少,平均玉质开始走下坡路,工艺创新亦乏陈可数。经济大势所趋,还是原料问题?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吧。 激情虽已不在,但柔情依旧,和玉一直都会是我的不离不弃。
看图定价 影响一件玉器价格的因素非常多,先说材质:白度,油性,结构,纯净度(僵棉绺裂)等材料的指标每一个对价格的影响都非常大,有些可以说是失之毫厘差之千里。即便是专家级的高手们上手评估价格都会有失误和偏差,更不要说本身就会失真的图片。看图定价,可能否? 再说工艺:同样的材料,经过不同工手的设计,雕刻,工艺的细腻与否,完美度怎样,是浮雕还是阴刻还是镂空雕,对最后的成品都影响巨大。一个同样的100克原料,可以是一个90克的粗品,也可以是一个50克左右的精品,你怎么算价格呢?就是最后一道工序:打磨,工费也是从几十到几千的都有。看图定价,可信否?
一手 新年第一手,随评,勿询!
没新玩意,又倒腾了下自留的几个手串,取名‘至简’‘合一’‘上善’‘无极’。
羊脂白玉/黄玉没有了 和田玉实物标准样品获准“以色列” 2014年02月20日 03:20 亚心网字号: 亚心网讯(记者 孙江红)到底多白的玉才能算得上白玉?青白玉和青玉之间有多大的颜色差别?长期以来,由于个人理解、感官的偏差,玉石市场上对此常存争议。随着和田玉市场上实物样品参照标准的出台,这个问题将不复存在。 2月19日,记者从新疆产品质量监督检验研究院获悉,和田玉实物标准样品已获相关部门批准发布。实物标准样品的发布,对长期以来只有文字标准的玉石行业来说尚属首次。 “和标准样品直接对比,达到和这块样品玉石一样白度的,就是白玉,颜色达到那块玉石标准的就是青白玉……”新疆产品质量监督检验研究院珠宝检验所所长李新岭告诉记者,和田玉实物标准样品最终确定以颜色分类,即分为白玉、青白玉、青玉、碧玉、糖玉及墨玉六大类,和田玉实物标准样品中不再涉及“羊脂白玉”和“黄玉”这两个品种。
玉雕工艺随谈 有些型好,纯净的原籽不用雕琢就可以独成一器,这种可以叫做天工或者玩料,精美的玩料价值在行内是可以媲美大师级作品的。 但这只占和田玉原料的极少部分,绝大多数原籽只能如先人所说‘玉不琢不成器’成为做料,需要经过玉雕师的雕琢才能具备审美,装饰,把玩的价值。 每一件成功的玉雕作品,如果抛却个人偏好,寻找共性,都可以从远观和近看找到如下特点。 远观: 1. 形状规整;不管是方形,圆形,水滴,心形,其他象形,甚或是随型,都会有一定的规矩,而不是杂乱无章,让人看着别扭。 2. 题材适宜;不管是写实还是写意,设计题材适合原料的形状和大小。 3. 比例适合;上下,左右,前后,工艺分布,都有让人舒服的比例关系。 近看: 1. 线条流畅;不管是直线还是曲线,好的工手做出来的一定是一气呵成,而不会给人犹犹豫豫的感觉。 2. 层次分明;该深的深,该浅的浅,每一层都会找到同一切面,绝不乱窜。 3. 纯净无暇;僵棉绺裂处理的很干净,尖细部位打磨到位,佩戴不硌人,把玩不扎手。这些都是细活,一个100克的原籽,可以出80克成品,也可以出50克的成品,往往取决于工手对完美度的要求。 当然,精品玉雕的这些特点也可以从设计,雕刻,打磨三个方面来归拢,结论也是大差不差。好的玉料配上好的工艺可以锦上添花,特色的玉料配上好的工艺也可以成器,好的玉料遇到学徒,我无数次想说:哥们,你还是把这个给我还原吧。
手串控,新年按四季混搭了下自留的手串,分别取名:至简,合一,上善,无极。 以牢记我中华之传统大道。
2014首秀:江苏省玉雕大师吕德与玉友交流茶话会,将于本月26日(周日)下午1:30在闽江一路35号茶皇会举行。 欢迎青岛的玉友来喝茶PK。
无聊发帖赚分
世道变了 世道真变了,男人都叫娘了,女人成了汉子。卖玉的也成了讲故事说相声的,还群口相声了,再过些日子,我看要唱着卖了
产地论该休矣 经常碰到所谓玩玉多年的‘高手’,手电照来照去,观毛孔,看结构,然后高谈阔论,这是青海料,那是俄料。。。很多因为不熟,懒的去辩驳。其实看着那些自以为是的面孔,我心里真想说:活该你吃药! 我们海边人有句老话:淹死的基本都是‘会水’的。为什么呢?因为知道自己不会水的没安全措施不会下水,自然不会有被淹的风险。反而是那些自以为‘会水’的半瓶子醋,被淹的风险才最大。 毛孔/结构/水草沁/指甲纹,还有什么蟹爪纹/冰点等等等等。。。这些貌似很专业的术语在真正专业玩玉的眼里,其实都只不过是雕虫小技。网上流传那些山料,籽料,青海,韩料,俄料那些鉴别知识早已过时,免费的永远都是大众常识。这些常识只不过是对各种玉料典型或平均特征的总结,那个产地都有精品和垃圾,都有例外,这个道理和社会中的‘地域歧视’问题一样。 返璞归真:去掉外饰,还其本质。玩玉和做人一样,最终还是要知道玩的本质是什么,不是毛孔,这个假的已经比真的还真了;也不是结构,例外太多了。当然是玉质了,不识玉质,不知道和田玉到底好在哪里?早吃晚吃,药早晚得吃。 当然那些皮毛常识懂点更好,可以少吃那些低级小药。不过在那大风大浪中,可都是专业人士研发专门针对皮毛常识的’良药‘,不识玉质,我只能送你两字:嘿嘿。 走着瞧吧。。。
沉沦的国玉 玩玉多年,有些话很多次想说,又埋在了心底。 就这样一天天过去,终于有了今天,实在是不愿看你的继续沉沦。 面对钻石/宝石,甚至翡翠,国玉,你为什么这么沉沦? 你更加稀缺,你也有独一无二的特质,你甚至是我们的国玉,国人数千年的传承。 为什么你得不到世界的认同,甚至大比例国人的认同?为什么你面对舶来的钻石/翡翠只能退缩角落。为什么?为什么? 打开淘宝,看着排名榜上那些好评如潮的你的‘替身’; 翻看论坛,读着那一篇篇令人作呕馋文,看着那整连,整团马甲恶心的笑脸。 我知道,一个让人们分不清真颜和’替身‘的国玉,怎么能得到大比例国人的认同? 一个还处在我们自己都在因为自身利益争论不休,相互攻击圈子里的国玉,一个国人都不敢认同的国玉,怎么可能走出国门,征服异邦? 外来的和尚好念经,一个国人走不出去的圈子。 也就这样了,造假,内斗,虚荣,短视。。。一切照旧,国玉的命运也只能是。。。沉沦。
最新:第五届中国玉石雕刻大师出锅
手串控的自白 星移斗转,夏秋春冬, 我,成了手串控。 为了, 流逝的时空点滴; 散落的记忆碎片。 因为, 买不起--- 手表。 (谨以此文献给现在和曾经陪伴我身边的他/她/它们)
越来越懒,发个贴就闪 超级小白一枚,请大小老白共赏。
来,说和田玉工艺不行的进来看看
玉之美(3终结篇):玉质之美 心如止水,尽管这三两年平静的生活将有一个巨大的变化。 在这个安静的夏夜,梳理一下这几年以和玉为重心的历程,欣喜、感伤、迷惑、顿悟、希望、失望、痴迷、淡然。。。太多的心路、太多的沉淀。顺便也写点东西,给两年前开写的‘玉之美’系列做一终结。 回首两年前写‘玉之美’第一篇时,其实对和玉的了解还是很朦胧、感性的,油润、细糯、老熟也知道,但心头总是还有些混乱,很多的概念和感受只是无序的堆积在心底。后来经过了成百上千件东西上手,形成了自己的喜好和判断标准,便有了‘玉之美’第二篇,但也没有太多的细化,今天就以和玉的玉质之美为第三篇的题目做个终结吧。 1。 润度:作为和玉最最独特的特性,毫无疑问这个应该排在首位。选择和玉如果不注重油润就变得毫无意义,没有了手感和视觉上的温软、油润的感受,和玉的其他特性都不足以傲视群雄。这个润度是由和玉的成分、组成颗粒的细腻度和排列共同构成的,但与其结构的细腻度无关,结构细腻的未必润度就高。关于这一点,我认为这是目前行内普遍存在的最大的一个误区,也是我与行内很多人士论争多年的一个话题。 2. 色度:白、黄、碧、青、墨,在色度的选择上,每个人都可以有自己的偏好。但为什么我要把白放在首位呢?因为只有白才是最纯的透闪石构成,白料也是最能体现和玉第一特性的材料。尽管其他色料也同样有温润之美,但在第一特性的巅峰对决中,一定是最纯的那个胜出,这也是‘羊脂玉’的由来之因。这个无关乎喜好,只关乎血统,就如宠物狗一样,血统的纯正才是关键。 3. 浓度:这个倒是与结构和成分有关了,结构越细浓度也越高,另外阳起石、氧化钙含量越高,石性越高的浓度也会越高。同青海料的通透,高浓度的料子也并非好料。有朦胧感、似透非透才最符合国人的审美。 独一无二的润度,赏心悦目的色度,适可而止的浓度,这就是我心目中构成和玉玉质之美的三大要素。世上没有完美的东西,但当我读懂了和玉的玉质之美,我已经知道玉就是玉,而不是石。
市场风向标,西泠玉雕春拍即将开工,感兴趣的玉友可以关注下估价、成交价格和成交率,这个比在吧里听‘砖家’们瞎叨叨强多了。尽管拍卖会也会有虚假,但这种专业的拍卖总比‘砖家’们靠谱。
近日,又被砖家打假,这个砖家断为青海料介个据说是罗甸弄得我好无语,其实我真想怯怯地告诉他,咱也一年上手几百件大师级东西的,大家都谦虚点成不。且后面那件你说韩料岂不更靠谱些。
周末快乐 一人来到算命摊大骂:”你这个骗子,你不是说我昨晚有血光之灾吗?怎么什么事都没有?”算命先生疑惑:”不会啊,我算命从来没不准过。你昨晚干啥了?””和一个大胸妹子吃饭。”算命先生一拍大腿:”那就对了,你逢胸化吉了。” 你逢胸化吉了么?
很神奇
几年难得一见的料子,超级白。玩玉多年,记忆中达到这个白度只见过3件。仅欣赏,勿询,已被大地主火速纳入囊中。
版权所有翻录不究 日月同辉
明天去苏州 价格是不是真
两个最爱,欢迎估价 1. ‘大音希声’--杨曦2. ‘浮屠’--崔磊
重器 5千一个贵不?
夜深了,都消停吧 登瘪山与老和尚喝茶。我说:我放不下一些事,放不下一些人。他说:没有什么东西是放不下的。我说:可我偏偏放不下。他说:你不是喜欢喝茶吗,就递我一个茶杯然后往里面倒热水,一直倒到热水溢出来。真尼玛疼啊,我就把一整壶开水浇在老和尚脑袋上了……警察同志,全部过程就是这样的,是他先烫的我…
1. 形状规整完好、玉质纯净美观; 2. 没有明显影响美观的僵棉绺裂等瑕疵;3. 有一定的象形。概括一句:玩料应该是现在和将来都可以不需雕琢、也可与作品媲美的原料。反之,则只能成为做料。 这是我的玩料标准,欢迎大家探讨补充。顺发几个自己认可的玩料: 1. 元宝 小把件2. 斧‘福’3. 叶子‘一叶一如来’4. 金蟾
这次玉路真的挺冤 有些事,有些话,说与不说,有时真的有点矛盾,毕竟涉及到行内很多的人。 其实去年发过一个帖子‘首德次符’,今年也发过‘你OUT了吗?’,做过善意提醒。这次算是最后一次,主要感觉玉路这次真的挺冤的(估计这小伙还在那生闷气,自语:好心没好报吧,把自己的帖子都删了) 先发个图:不用猜,这是俄料,毛孔和籽料一样。 还见过一些毛孔结构和籽料一样的俄料成品,但没拍照。 所以有了‘首德次符’和‘你OUT了吗?’两贴贴:(原帖内容) 如果你还: 1. 看毛孔断籽料 2. 按结构分产地 3. 用84区分染色 4. 根据产地估价 5. 凭图片定货色 6. 相信漏的存在 一票否决,U OUT 了。 ‘首德次符’帖子已经沉了,找不到了。内容大致是:重玉质轻表象,不是让大家不去区分籽料、山料,而是不要单纯以毛孔和结构来区分,重要的是玉质。因为毛孔和结构已经不靠谱,这个请相信我们的科技发展和大自然造化之神奇。 这个我想也是玉路那个帖子的主要意思,所以我很能理解他的恼怒和删帖。同病相怜,特发此贴。也是我此类帖子的最后一站,不再解释和回复,希望善意的吧友能理解。
每个存在都有其合理性,任何选择也都有其背后的逻辑。三件价格基本一个水平的东西,分别来自三家业内有名的工坊,定价自然有其合理性。而且这种合理性也是行内老手基本都能认同的,谁说玉无价? 只是放到市场,这种合理性便会产生无数的理解和无数的心理估价,所谓玉无价来了,随同一定是不同的选择,毫无疑问。而且毫无疑问每个每个心理估价和选择背后都有其逻辑支持,经验、喜好与个性。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