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ferry 风ferry
http://qdrunyutang.taobao.com/
关注数: 79 粉丝数: 89 发帖数: 2,443 关注贴吧数: 2
从一个新手慢慢成长,步入高手营,绝非几日之功。这不仅需要见多识广,有好的师傅引导,还需要有一定的悟性。经验累计,时间沉淀以及个人领悟缺一不可。 在软玉行业浸染也有几年了,回顾总结一下,自己认为成为高手需要具备的能力如下: 1. 断料能力:这个是最基础的了,需要首先牢固掌握的基础能力。对一件玉器的大致产地,玉质好坏,工艺级别如果还常有疑问的话,还得回新手营苦练。 2. 还原和估价/议价能力:一件玉器上手或者通过图片,就能大体判断出它加工前大体的形状/大小,上油封蜡前的玉质情况,这就是还原能力。还原是估价一个不可或缺的前提,估价当然不是越低越好,估的过低与过高同样会被BS。议价也如此,过于精明的人和傻瓜同样不会在这个行业长久。 3. 全局的把握:原料的储量/产出情况,加工区域的分布,各地市场的概况都需要有个大致的把握。 4. 前瞻能力:不管是玩家/藏家/商家都会去预测未来走势,没人希望买到的东西会贬值,尤其是有收藏功能的玉器。说不在乎的那些人不是在自欺欺人,就是连自己都还没看清楚。这种前瞻能力的强弱不仅在玉器行业中至关重要,在其他行业也一样。每个人都会去预测未来,不过绝大多数是在猜闷瞎说而已,因为能够精准断料/还原/估价,把握全局的永远都是少数。
籽料的辨识 单独开这个贴,是因为看到很多玉友在籽料的辨识方面有很多的误区,尤其是一些老手依然根据籽料的单一特征做判断、结论,对新手造成了不小的困惑和误导。 下面就按不靠谱的程度列举一下,并奉上我们辨识籽料的方法供玉友参考、拍砖: 单一特征判别方式: 1. 最不靠谱:看毛孔。先不说市场上那些以假乱真的毛孔,即便是那些低劣的酸蚀、喷砂造假有多少玉友能分清?就仿冒来说做毛孔无疑是最简单的,如果以为知道了酸蚀、喷砂、滚筒就可以分清真假毛孔,那就是大错特错了。毛孔一直都是造假大军的最前线,不要低估了人家的智商和能力。 2. 不太靠谱:看结构。通过观察玉石内部有无云絮、纤维结构断籽,基本可以排除青海料、和田山料中部分仿冒籽,但云絮、纤维结构,韩料、俄料也有,有的比籽料还籽料,所以说这个也不太靠谱。 3. 不算不靠谱:看脂粉。通过对玉石的油润度和老熟判断的确是更高一级的方式,但不要忘了尽管籽料脂粉是平均值高于其他料子,其他料子也有高品质的,虽然少见。不过这种不靠谱说的过去,毕竟我们最终追求的就是玉石的脂粉。毛孔、结构、产地都是参考,玩和田忘记脂粉的在我看来就是糊涂蛋。 我们建议的辨识方法: 1. 首看脂粉:不油不熟的料子直接放弃,干涩、水透或者僵死的料子是籽料也没意义。 2. 再看毛孔、结构:自然的毛孔、云絮或纤维结构都有最好,与脂粉三足鼎立,万无一失,至少也要有一项具备。如果只有脂粉,那就看你自己的取舍了,反正我们作为商家是不会买,怕拎不清。
大话国玉(玉质篇) 油润、熟糯、纯净,这是行内对上好和田玉玉质的概括,而这些特征主要取决于材料的:颗粒细腻度、结构细腻度和纯度 1. 颗粒细腻度:材料组成颗粒的大小。肉眼虽然看不到组成的颗粒单元,但对材料整体外表,通过眼睛和双手还是可以有所感受:颗粒细小的材料表面光滑、油润、细腻,粗大的则斑驳、干涩、粗糙。 就和田玉来说,由于形成的地质条件不同,和田籽料的组成颗粒一般都较山料、青海、俄料等其他产地材料细小的多。 柔光籽料:柔光山料:2. 结构细腻度:材料内部结构的大小和紧密程度。这个可以通过手电侧光观察到,结构细小、紧密的材料透光性弱,视觉上会有老熟、浓厚的感觉。 一般而言,结构细腻度也是越高越好,但这里有个视觉和手感的矛盾存在:结构越细腻,视觉上的浑厚感越好,但手感的刚性也会越高。如何取舍,就要看个人喜好了。 一般籽料的内部结构:一般山料的内部结构:俄料的内部结构:俄料的透光性也很低,通常浑厚感也较好,但与籽料相比会显得僵、闷,欠缺老熟感3. 纯度: 材料的纯净程度。主要包括材料内部结构、色泽的均匀程度,材料内、外部瑕疵的多少。 油润、熟糯、纯净,上好的玉质是构成一件上品和田玉件的基础,谱以赏心悦目的色彩、雕工和形状,便可以步入传世精品之行列。
首页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