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lyingpx127 flyingpx127
关注数: 63 粉丝数: 972 发帖数: 5,562 关注贴吧数: 29
U23制度的逆向思维 1.把不上U23受罚改为上U23奖励 2.按人次计算改为按时间计算 3.以每场比赛出场改为一个赛季内总的出场 那么不管你一场比赛上1个U23还是上3个,就统计总的出场时间,设定一个奖励分值,比如所有出场过的U23 合计踢满900分钟(10场比赛),奖励1分的联赛积分.如果U23踢的多奖分就多,踢的少奖分也少.哪怕球队一个U23 都不用,也就是没有奖励而不会比赛判负. 这样好处有三个: 一是教练可以正常的安排比赛训练,不会因为政策影响比赛水平.上不上U23,上几个人,上多少时间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安排.教练也可以在比赛中根据情况正常安排调整,不会白白浪费换人名额.更不会有需要加强功/防的时候因为政策限制反而反着换人的怪事. 二是对U23球员自己有好处.有能力有表现的球员可以正常踢完比赛,不会因为要满足出场人次的要求被强行换下.可能上场的人次少了,但实际能踢比赛的时间反到更多了.实际就是把凑人头的垃圾时间集中留给真正有能力的. 三是球队能正常根据对手情况调整.对于势均力敌需要全力以赴的对手,可以安排最强阵容出战.对于强弱悬殊可以留力或以锻炼为目标的比赛,多给U23机会来争取奖励分. 当然具体多长时间给多少分值不是咱们这么随口说说的,可能还要设置奖分的上限.但我认为这是一个思路. 有效的政策不该是强制性而是引导性的.更不能影响正常的训练,比赛,技战术安排. 为满足人头数牺牲换人名额换来的垃圾时间,还不如给少数有实力的人员真正的有效锻炼. 要给U23更多比赛机会的目标是对的,但应该是增加他们能正常比赛的场次. 比如现在的足协杯,中超中甲共32支球队.分成8组,每组4队打主客场就能有6场小组比赛.如果把这6场集中在1到1个半月内踢,哪怕限定全华班或5名以上U23在场,这样系统性连续性的一段比赛训练.这样对U23的锻炼效果肯定比现在足协杯派替补混一场出局要有效.
作为上港球迷对阿兰可能受到追罚的公道话!!! 现在很多人都揪住去年秦升的例子来作比较,认为阿兰和秦升行为性质完全一样,处罚也该一样.对于这个动作的恶劣性质大家没有异议,但问题是,秦升的半年停赛是正确的吗? 扪心自问,去年那个半年停赛的决定刚出来的时候,是不是普遍认为过重?看到联赛后面其他各种罚单的时候是不是在为秦升叫屈?客观公道的答案其实大家心中都有数. 秦升的半年本就是个错误.既然是错误,为什么要跟错误作比较.既然是错误,错误又怎么作为以后的标准. 就是因为去年一开始,把为了树典型而把秦升的处罚定的过重,才导致后面的联赛没了标准,忽轻忽重尺度不一.这是错误的教训,不该成为未来的经验.新的赛季,应该是纠正去年的错误而不是继承他. 公道的说,这样的行为,5到8场是合理,如果因为足协今年强调纪律再加上这是赛季初第一次而要给以后做警示,那么加重2到4场也算合理. 但真正的重点是,一要有个可执行的标准.二要有统一的尺度.不能是今天半年明天10场,其他又变成5,6场.也不该是这次被关注了就重罚,下次不是焦点就算了.我去年就说过一句话"处罚无所谓轻重,只在于公平与否",只有在这个球员做这个动作被这样罚,其他任何球员做这样动作都会被这样罚的情况下,才能服众. 作为球迷,希望联赛越来越好,国足越来越强,而不是单纯的出气报复. 作为上港球迷,希望球队夺冠也相信球队能夺冠.但我希望的那种冠军是众豪强中我最强的王者.而不是竞争对手被一种无标准无理由的打压而削弱后的侥幸.我们上港去年那种瘪屈的滋味自己知道,不希望这种情况再发生在包括恒大在内的其他球队身上.我们不要报复不搞清算.我们只要内里自强,外部公平.
揭秘俱乐部财务数据第三弹------球队报表盈亏的秘密 前两篇我们已经证明了俱乐部的开支部分,所谓60亿的水分和恒大上港两家的支出比较.特别感谢对财务真懂行的网友的说明和客观的恒大球迷的事实求事.下面我继续来揭露包括上港和恒大在内的球队的账目盈亏的秘密. 为了方便说明,我先从亏损的钱是哪来的说起. 支出大于收入,自然就亏损了.但亏损不是报表上的一个红字,球队的工资奖金转会签字费比赛训练费都是现金流,亏的每一分钱都是要真金白银付出去的.钱从哪来?一是消耗资产,但一个球队的注册资本才多少,也不可能从基地挖快地皮给球员抵工资,所以资产肯定撑不住每年几亿十亿的消耗,这条路不通.那么就只有第二个方法,借债.那么谁借钱给球队哪?银行肯定不可能借你几个亿去买球员,同样其他企业机构也不会,舍得出这钱的只有球队的母公司上级集团. 那么问题来了,不管是恒大还是上港,同样是老子出钱给儿子花,出资金额也差不多,为什么一个是亏损一个是盈利哪?下面我们看个例子. 假设球队有一块钱的资产,母公司占50%的股份,其他的收入负债都是0,不考虑其他收入支出和利润计提结转资本公积,这时母公司再投入一块钱会怎么样? 多了一块钱吗?不不不,这个学问大了.答案是 A.做股权投资----球队资产变成2.母公司股份变成75%,母公司权益1.5,收入和负债都还是0,所以利润也是0 B.做广告费(营业收入)或赞助(营业外收入)----球队资产还是1,母公司股份还是50%,母公司还是权益0.5,负债也还是0,但收入变成1,所以利润也变成1 C.做借贷----球队资产变成2(负债也是计入资产的),母公司股份还是50%,母公司还是权益0.5,负债变成1,收入还是0,所以利润也是0 这三种方式的对母公司来说,意义完全不同.本来有0.5的权益,又投入1块钱,总投入是1.5,但在利润分配的时候,如果用掉1块钱,再把剩下的1块钱拿出来作分配,A能分0.75,B是0.5,C则是股权分配为0,但能以债权人的身份收回那1块的债务.反到成为最得利的一种. 这就是财务的作用.你能说这三种哪个是高尚的哪个是可耻的吗?不能.与品格无关,只是不同目的不同技术手段.
昨天那场球踢完到现在,难道没人觉得该脸红的是某方水军吗? 第一场踢完,两支去年冠亚军球队的国脚各有各的问题,有人是能力问题有人是态度问题.不管喷的有理没理客观与否,至少还有实际内容. 第二场比赛,还没结束,刚刚失球,网上已经一片骂声的"愤怒声讨"某边后卫.而令人哭笑不得是,这位千夫所指的边后卫,这场球,踢的是另一边!!!而被打爆的那边,恰恰又是喷子们所要维护的某队一员.这就有点小尴尬了. 虽然,这个严重的错误已经暴露了喷子们是对人不对事,只喷不看球的.但水军是不甘心认输的,于是大谈后防补位,中场协防等等问题,想要论证还是另一队球员的问题.但他们又疏忽了,协防补位的事情恰恰是第一场某队球员积极再做,而另一队没做的.按照水军这场维护自己"主队"边后卫的理论,上一场被打爆另队中卫同样无辜.而那位被痛批的边后卫,又正是积极补位之人,不协防不补位的恰恰还是水军们口中的国足"功勋后卫". 本来水军们喷错对象,是个失误,但也错有错着的把战火引向了自己,也算是另一种解围.但在自洗的过程中,又重新把话题引回了他们想要维护的球员,这就错上加错了.不知道会不会被扣钱. 但这些都不是最让人脸红的. 真正让人脸红的是 翻了几页贴子,都没看到一篇是喷那位真正被打爆的U23球员的. 而水军们还在喊----你们是专黑冠军队的 翻了几页贴子,到处都是黑亚军队各个位置球员的 而水军们继续喊----你们是专黑冠军队的 翻了几页贴子,谁是为喷而喷为黑而黑,谁是就事论事言之有物,其实观众都看清楚了 而水军们任在喊----你们是专黑冠军队的 水军们没感到脸红 我为他们羞红了脸.
定价合不合理其实是个伪命题.理性分析WN2定价的矛盾之处. 首先换个场景:地摊上一个包只要2位数,店铺里要3位数,大商场要4位数,哪个合理哪个不合理?如果这里面有某个价位是合理的话,那么5位数的LV和6位数的爱玛仕就不合理了?以此类推,手机,汽车,餐饮,服装,各行各业各类产品都存在成本差异远远小于定价差异的问题,从几倍到几十几百倍不等,你能说哪个合理哪个不合理吗. 如果要探讨WIN2的成本是多少,售价就应该是多少的问题.那么就该先有个标准,即商品的毛利/净利率应该是多少.有这个标准吗?没有,最多有个行业平均利润率.但并不是低于行业平均的企业就是良心企业定价合理活得滋润,高于平均就黑心不合理即将倒闭.事实上倒是经常相反的. 售价的高低,除了成本和品控质量以外,还受品牌价值,创意稀缺,市场竞争乃至内部管理等等一系列因素影响,不存在合理不合理的问题,最终,只是看销售结果看成功不成功.例如,苹果的IPHONE.自4代红遍全球,远高于同业的售价和利润率,难道不合理?当然不是,只要被市场接受,就是成功.同样的,WIN2的售价可能在4500左右,比一代高了一倍(请理解我不用3999那个价,因为那是重筹价,按规律零售一般还要贵个500左右.既然要和上代比,应该是零售价对零售价来比较.),关键也不是这个价合理不合理,而是我们这些消费者是否接受的问题. 接受不接受,其实有两个方面:第一是必须品,我们总得用到,比如吃喝拉撒,手机电脑.对于这些,不是买不买的问题,而是根据自己的情况买一个用的起的.第二是消费品,只要有闲钱,喜欢就可以买.显然,WIN2是属于第二类的消费品. 这里很多人拿WIN2和电脑,笔记本的价格做比较,其实不太合适,因为,现在社会,电脑和手机一样,都是生活的必须品了,没有根本没有工作学习生活,日子过不下去的.但WIN2不同,它基本属于娱乐产品,你很难想象日常工作在一台6寸屏上存着眼睛看文档还要用指尖在那敲键盘打上几千个字的做报告.WIN2的尺寸和键盘布局就决定了这产品的定位是娱乐工具而非工作工具.也因此导致WIN2定价存在一个无法客服的矛盾----电脑笔记本的属性和游戏娱乐的单一功能. 从本质上来说,WIN2是一台整合了手柄的笔记本电脑,但从功能上来说,却又只是一个游戏娱乐工具.如果和笔记本的配置成本和价格作比较,大家都心知肚明.价格贵性能低.而和游戏主机比,不管是PS4还是XBOX,差的更多.WIN2的优势在于创意,在于便携性.由于独特的便携性特色,WIN2有理由出身于笔记本而售价高于比笔记本.但同样的便携性要求,设计和工艺成本必然高于笔记本.但是,对于游戏机来说,PSV相对PS4 ,还有3DS,NS的售价定位,便携机的价格又都是低于主机的.这个矛盾是无解的.而WIN2的消费群体,很大一部分恰恰又是游戏主机和便携机玩家,至少是曾经玩家,所以自然会做出这种比较. 所以,WIN2的价格不是合理不合理的问题,只在于接受程度.如果向上文所诉用游戏主机和便携机的价格定位来比较的人群,很难接受.但对价格不敏感的玩家却可以接受.和笔记本比较,认为性能和续航不如笔记本,但价格反而更高的用户无法接受,但追求笔记本所没有的便携性能用户是可以接受的. 最后表个自己态度,免得被人误会我又是枪手水军.从我的角度看,3999贵了,我自己不会买,第一,即使是3999的价,由于游戏用的电脑128G肯定不够,另配硬盘是必须的,那么实际价格差不多是4700(256G)-5300(512G)之间,(即便正式版直接出大容量硬盘,考虑到与重酬的差价,也只会比这高不会低).用5000块左右的价格买个游戏掌机,即便能临时作为电脑用一下,那也是偶尔为之,这个价都太贵了.如果只是追求马上枕上厕上玩游戏的便携性,我完全可以花1000-1500买个PSV或3DS,(其实3DS已有,只是在吃灰),其他差价4000用来更新电脑配件,用来玩电脑游戏更好.甚至4000换个独显本本加个手柄的游戏效果也强于WIN2.这些都是同样价格可以替代WIN2的,而反过来WIN2 却无法去替代他们.而WIN2我对它720P分辨率不满意,游戏性能只是勉强堪用,很多游戏需要繁琐调试配置,横屏问题,重装系统麻烦,一不小心系统更新就是麻烦一堆,这些问题对一个以方便游戏为目的的机器来说都是应用上的矛盾.最最重要的是,我现在是有家有室有儿有女的人了,5000多的消费,我消费的起,买个本本或更新硬件只是什么时候需要大大方方就可以办的事.但花同样的钱只是买个掌机玩游戏,我自己觉得没法对老婆开口.那得骗才行.
首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