簌花 簌花
从负面去想人,热心肠也冷下来;从正面去想人,冷心肠也热起来。
关注数: 0 粉丝数: 24 发帖数: 1,541 关注贴吧数: 39
离婚茶 离婚茶,也叫好说好散茶。很难从中国茶文化志里读到,却实实在在地在滇西凤庆县诗礼乡上演着,滋润着平白如水的日子。  一旦男女双方再也不能在一起生活,爱情的冰块只剩下一滩水迹之后,分手是最好的选择。有的人把离婚看作是与敌人拼命,用尽种种手段迫使对方受伤,有的人把离婚看作是死期,万念俱灰,尽管有一日夫妻百日恩的说法,却也分手得两败俱伤。   选择一个吉日,离婚的双方在村中长辈面前坐定,男女双方谁先提出离的由谁负责摆茶席,请亲朋好友围坐,主持人一样的长辈会亲自泡好一壶“春尖”茶,递给即将离婚的男女,让他们在众亲人面前喝下。如果这第一杯茶男女双方都不喝完,只象征性地品味一下,那么,则证明婚姻生活还有余地,还可以在长辈们的劝导下重新和好,如果双方喝得干脆,则说明要继续生活下去的可能变得越来越小。第二杯还是要离婚的双方喝,这一杯较前一杯甜,是泡了泡米花的甜茶,这样的茶据说是长辈念了72遍的祝福咒语,能让人回心转意,只会想对方的好,不会记较对方的坏,还听说这第二杯茶曾让无数即将分道扬镳者言归于好,从此和和睦睦,不计前嫌。可是如果这样的茶,还是被男女双方喝得见杯底的话,那么就只有继续第三杯。这第三杯是祝福的茶,在座的亲朋好友都在喝,不苦不甜,并且很淡,喝起来简直与温吞水差不多。这杯茶的寓意很清楚,从今以后,离婚了的双方各奔前程,说不上是会苦还是甜。因为离婚没有赢家,先提出离的一方不一定会好过,被人背弃的一方说不定因此找到真正的知音。   喝完三杯茶,主持的长辈就会唱起一支古老的茶歌,旋律让人心伤,大意是这样的:“合婚五彩斑斓,离婚天地荒凉,茶树上两只小鸟,从此分离,人世间一对夫妻,从此无双。”茶歌唱得让在座的亲朋好友也会泪水盈盈,就是要即将各奔东西的男女,也会不住地抹眼泪;如果男女双方此刻心生悔意,还来得及握手言和,只是,如果言和,还得再喝三杯茶。这三杯茶分别是:第一杯是甜茶,也称为回忆茶,或回味茶,尽管走到离婚的地步,每一对婚姻男女都有过爱的甜蜜,然而随着时光的流逝,彼此心生疲惫,再甜的生活也会被时光泡淡,这时喝甜茶,就会怀念过去那些美好的时日。第二杯是苦茶,是苦得张不开嘴的那种,既然有心再度团圆,苦不吃恐怕不行,人生之旅充满坎坷,没有一马平川,只有无穷苦难,要白头到老,不准备吃些苦绝对不行。第三杯虽叫茶,却只是用茶杯斟着的白开水,告诫第二次握手的男女,生活其实不苦不甜,就像白开水一杯,相爱相敬的夫妻,白水也有甜味。
花间裙 古人风尚  若干的整匹帛料在裁去一部分之后,只做成一条或几条花裙,剩余的残料还得另作使用安排,如李渔就指责月华裙“人工、物料,十倍常裙,暴殄天物,不待言矣”。  裙子穿在身上,一定要有修长的视觉效果,因此,裙上的装饰往往以竖向为主。最常用的办法,当然是在腰间叠出褶裥,做成“百褶裙”,这样,一旦裙子穿在身上,自然会呈现出条条竖向的褶纹。   不过,初唐时有一种“花间裙”,是把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颜色、花纹的衣料,裁破成一条条细长的帛条,然后把这些不同纹色的长帛条彼此相间地排列起来,密密地缝连在一起。用这种拼缝而成的裙料做成裙子,就会呈现出一道道竖向的多彩条纹,因此又叫“裥色衣”。制作花间裙,在裁剪帛料的时候,可以有意地把一条条帛条都裁成上窄下阔,这样,拼缝出的裙子就会腰身收窄,显得穿裙人腰肢纤巧;裙身越向下就越加扩张,也就是喇叭裙的形式,裙裾长拖到地,格外风流潇洒。  唐高宗曾经下诏说:“……花间裙衣等,靡费既广,并害女工。天后,我之匹敌,常著七破间裙,岂不知更有靡丽服饰,务遵节俭也。”从这段话可以得知,花间裙在初唐非常流行,贵为“天后”的武则天平日都常穿“七破”的“间裙”。而且,武则天穿的花间裙仅以七条彩色长帛条相拼缝,是在遵守节俭之道,当时的“靡丽服饰”显然远远不止“七破”。   实际上,唐朝曾经有官方的规定,要求“凡裥色衣不过十二破”,可见当时的女裙往往在“十二破”以上,也就是一条裙用十二条以上的异色帛料相拼缝。奢侈的华裙还会在拼缝处绣上金线的界道,甚至缝缀珠玉做成的小片花钿,裙片之上也会加以金线绣等华丽装饰。  类似花间裙的形式,到了清初,又曾经流行一时,其具体样式是把多种色彩的彩缎裁成长条,每条上面都饰以精美绣花,然后再拼缝在一起,接缝处界以金线。由于一裙之上五彩缎条并列相映,灿烂华丽如凤尾,因此得名为“凤尾裙”。后来又把凤尾裙加以改进,在裙腰处叠出道道褶裥,同时拼缝裙面的缎条皆取淡雅色彩,由此,裙上便是道道纹华清浅的缎条流光烁彩,互相映衬,如月光一样捉摸不定,这一形式的彩裙便被称为“月华裙”。   制作一条花间裙、凤尾裙、月华裙,采用的花色越多,就意味要裁破越多的丝绸匹料。古时制衣,都是家庭手工的形式,无法进行规模化的生产,因此,若干的整匹帛料在裁去一部分之后,只做成一条或几条花裙,剩余的残料还得另作使用安排,这是很浪费的做法,有识之士自然都不赞成这种裙式的流行,如李渔就指责月华裙“人工、物料,十倍常裙,暴殄天物,不待言矣”。不过,在时装生产已经产业化、规模化的今天,如果恢复月华裙的样式,就不会遇到古人的那一道德难题了。百度百科中的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本词条对我有帮助6 参考资料: 1.广州日报 相关词条: 什么是相关词条 我来完善 开放分类: 衣服合作编辑者: 东风一梦
世界上最经典的25句话 1、日出东海落西山,愁也一天,喜也一天;遇事不钻牛角尖,人也舒坦,心也舒坦2、后悔是一种耗费精神的情绪.后悔是比损失更大的损失 ,比错误更大的错误.所以不要后悔3、我不去想是否能够成功,既然选择了远方,便只顾风雨兼程 ; 我不去想,身后会不会袭来寒风冷雨,既然目标是地平线,留给世界的只能是背影4、我们确实活得艰难,一要承受种种外部的压力,更要面对自己内心的困惑。在苦苦挣扎中,如果有人向你投以理解的目光,你会感到一种生命的暖意,或许仅有短暂的一瞥,就足以使我感奋不已5、生命中,不断地有人离开或进入。于是,看见的,看不见的;记住的,遗忘了。生命中,不断地有得到和失落。于是,看不见的,看见了;遗忘的,记住了。然而,看不见的,是不是就等于不存在?记住的,是不是永远不会消失?6 、真正的爱情是不讲究热闹不讲究排场不讲究繁华更不讲究嚎头的7、<<和平年代>>里的话:当幻想和现实面对时,总是很痛苦的。要么你被痛苦击倒,要么你把痛苦踩在脚下8、人生短短几十年,不要给自己留下了什么遗憾,想笑就笑,想哭就哭,该爱的时候就去爱,无谓压抑自己9、每个人都有潜在的能量,只是很容易 :被习惯所掩盖,被时间所……10、于千万人之中,遇见你所遇见的人;于千万年之中,时间的无涯荒野里,没有早一步,也没有晚一步,刚巧赶上了。11 、男人在结婚前觉得适合自己的女人很少,结婚后觉得适合自己的女人很多12、你出生的时候,你哭着,周围的人笑着;你逝去的时候,你笑着,而周围的人在哭!一切都是轮回!!!! 我们都在轮回中 !!!!13、死亡教会人一切,如同考试之后公布的结果——虽然恍然大悟,但为时晚矣~!14 、快乐要有悲伤作陪,雨过应该就有天晴。如果雨后还是雨,如果忧伤之后还是忧伤.请让我们从容面对这离别之后的离别。微笑地去寻找一个不可能出现的你!15、鱼对水说你看不到我的眼泪,因为我在水里.水说我能感觉到你的眼泪,因为你在我心里。16、也许有些人很可恶,有些人很卑鄙。而当我设身为他想象的时候,我才知道:他比我还可怜。所以请原谅所有你见过的人,好人或者坏人17 、我不知道我现在做的哪些是对的,那些是错的,而当我终于老死的时候我才知道这些。所以我现在所能做的就是尽力做好每一件事,然后等待着老死。18、令狐冲说"有些事情本身我们无法控制,只好控制自己。" 19 、如果朋友让你生气,那说明你仍然在意他的友情20、如果敌人让你生气,那说明你还没有胜他的把握21、世上的姑娘总以为自己是骄傲的公主 (除了少数极丑和少数极聪明的姑娘例外)22、智慧的代价是矛盾。这是人生对人生观开的玩笑23、怨言是上天得至人类最大的供物,也是人类祷告中最真诚的部分24 、能冲刷一切的除了眼泪,就是时间,以时间来推移感情,时间越长,冲突越淡,仿佛不断稀释的茶。25、记住该记住的,忘记该忘记的。改变能改变的,接受不能改变的
花开的幸福 完成一件本不想完成的东西。内心痛苦。在这一天我想着放弃很多东西。半个月来写了很少。可是身心疲惫。不知道远方的朋友是不是好。可是我祝福他们每个人。开始为自己的理想忙碌,看很多书和资料,做例题。不知道将来的方向,有大四的朋友回来。告诉我他们的工作,仿佛都不随人愿,他们对我说,关禾,都不是自己想要的日子,压抑的很,施展成为一种不可能。 爱情没有定数,我被吓倒想到逃离。只是因为内心惧怕,有一天会有自己的决定。时间飞快,穿越太多倥偬陈杂往事。我在其中开始沉睡,一天又一天。 夏日的热仿佛没有尽头,内心忧伤重重,压抑成为一体,身体开始虚弱,每天喝大量的水,依旧觉得口渴,是内心已经干涸的原因。早上吃根本不喜欢的鸡蛋加牛奶,强迫自己咽下去,有时会有眼泪只是没有流出,吃饭是那么幸福的事情不是吗?体重下降视力上升不遗余力。从炎热的中午的睡眠中惊醒,满头大汗。仿佛是做了不好的梦,只是自己知道是生病的结果。呵呵出一头的汗妈妈告诉我是病快好的征兆不是吗? 直到昨天才可那了张艺谋导演的影片《千里走单骑》,想象里面高仓健的浑浊的泪水和宽慰的笑容,内心激动难以平静。美丽云南的石头村的石林里埋藏了一老一少的甜美笑容。那是父子间的真爱。戴面具的戏子传唱云南傩戏的舞台上,是高仓健一的灵魂孤独游荡的影子。周围是喧闹的人群和陌生的语言,终于完成自己一生孤独的愿望。人类的隔膜创造千年的陌生,让人难以抗拒,彼此的快慰只得依靠陌生人获得安慰。可是谁又是陌生的呢?亲人,爱人,又人,或者是自己?红色的面具下掩盖的是一代人的悲哀。可是悲哀背后的遗憾的厚重,才是值得永生后悔的事情不是吗? 大三到了尾巴,时间匆匆,急迫而夺定。突然想起自己的最后一个生日,应该好好过。一直以来想得到一件礼物:一个内心虚空的娃娃,我希望她的肚子上有一扇门。可以打开也可以关闭,那样的话我可以把我的语言成为文字装在里面,每一天都有故事,以后就是一个完整的故事,只是这个愿望从为达成,那么多的礼物没有我想要的,呵呵人生都是这样,有心载花花未开,无心插柳柳成荫。都是遗憾。不是吗? 可是甜美的笑容是我的外衣,因为心中有爱,所以敏感脆弱。灵魂在文字上闪光,亦通过冷漠的词藻将自己保护。归根结底,只有我能保护自己。不是吗?
所要的安逸 2007-01-05 04:14 所要的安逸[原创]上一篇 下一篇 --------------------------------------------------------------------------------  所要的安逸    我无意写一首沮丧之歌,只是想象一只报晓的雄鸡,栖息在窝棚上,引吭高歌,哪怕唤醒我的邻居。 我走在家乡小镇的青石台阶上,嘴里衔着干枯的榆柳叶,想到了比所有美国人都活的真实的作家亨利·戴维·梭罗的话:“大多数人过着安逸而绝望的生活,所谓听天由命,就是习以为常的绝望。”日子枯燥的缺乏一种柔情,甚至沉闷、陈旧。正如年已久的套在身上的衣服和鞋袜,已经开始破旧不堪。我想到卑贱低微的生活,关于更新的要求和欲望。我无望地担心和追求的某种不知名的境地和幻想究竟以何种色泽的归宿而存在,至今我一无所知。  物质匮乏,生活无以为继,很多人生病,老去,死亡。我总是希望生活过的万分情醒和谨慎,希望自己学会自我苏醒。在面对无数个不知名的黎明时,我心想着远方有一个稀罕而又宜人的地方。一束光的光亮,闪烁不定,穿越思想底层的阴暗,照耀着生活予以我的轨迹。那条远离尘嚣的路横垣在意识之外,使我坠入离群索居的状态。春晨之至的焕然一新,想到自己的生存,形宽体胖真的是过分奢望的词。失望蔓延到令人失去选择人生的权利。在吵吵闹闹的街上,穿着宽大的格子棉布衬衫目无表情的走过,神情散漫。空洞而古板的眼神穿越了一切空间。希望成为无望的事。  我希望自己始终是在梦里,恍惚像大雾中扇动翅膀的大鸟,辨不清颜色。对感情的向往的欲念直白而清晰。亲情,爱情,友情……泛着亲热的光,而我无法接近。无数人都选择走过的路上,风景很浓。有一个瞬间,以为自己平息在一个梦魇里,有大声说话而欢呼的人流,不停息的鸟鸣和虫声……  我一直以为这便是所要的安逸,在意志超越筋疲力尽之后爬上坚强而不可摧的山坡。然而转过这个山坡,有更多的空虚且隐约下落的谷展现。生命是上下翻腾而变幻不定的。我所追求的安逸,在我的思想与视野里,杳无音信。  小的时候,身体已经像是老掉牙的机器,因为零件的破损而发出呻吟。七岁时曾经有一夜胃痛的经历。医院在二十几里的村外,是半夜的时候。那时也是很过于坚强的,即使头上有豆大的汗珠沁出来,脸色蜡黄,依然没有掉出眼泪。父亲一声不响地背起我穿过二十多里的黑暗。我俯在他的肩上,觉着他紧促的喘息,混沌的大脑里有了七岁时就有充分体验到的感动。十多年一晃而过,父亲字我的成长中日渐变老。双鬓是日日疯长的白发,仿佛是一场青春的无声告别。某种使命感,驾着时间的车轮碾过年轻的公路,父亲在这场行走中太过执著  二十一岁的时候,第一次与父亲一起喝茶。是家乡新开的小茶馆。一个木质的小屋,里面配了八张圆而光滑的木质茶桌。老板是本乡人,热情地招呼下座,脸上堆了过多的笑。我看一眼父亲,他拉出一把椅子坐定,眼神空旷而久远。  爸,很久不见你笑。  我看他局促而为难为地笑了。心里的滋味莫可名状。  恩,人老了,笑一多,皱纹更多。  他摩挲着光滑的桌面。叹了口气,定定的看过来。  我像你这么大的时候,第一次做木活,手被弄的鲜血淋漓。你爷爷很严厉,不仅打骂,而且让我从此远离这些木头。几十年来我心里一直有一个心愿,为自己亲手做一点东西……  我看见低了头的父亲,不知道他是否是因为不让我看到他的混沌的泪。  我奋力追求着一种安逸,一种无法让自己的灵魂得到充分休憩的安逸。因为我要的安逸,大部分比例是为家庭。我不住仰望高远而空旷的蓝天,一群大鸟飞过,日子太过久远。自己曾经走过的路,弯弯曲曲,没有远方。  七岁时的胃痛,九岁时爷爷去世,十一岁时的骨折,十三岁时的手术……  在灵魂装满身体之前,我的安逸没有答案。  十六岁进入高中,性格叛逆,与人打架,和老师顶嘴;十七岁脾气倔强,逃课,玩牌,整天的游荡;十八岁的抑郁,抱着书本穿过黑色的六月而不惊不惧。  我开始追寻安逸的足迹,它和我自己有关,和我的家血脉相连。  直到现在,我才明白:小时侯的我,已经注定是找不到真正的安逸,长大亦是如此。  离开家去学校的前一天,我和哥拉了木头回来给父亲。我蹲在他身旁,看他用锯和斧头一点点地削磨粗糙的木头就像时间,一点点地剥蚀了青春的容颜。  而如今,我想,我所要的安逸,归根到底是爱的最终归宿
SHE WALKS IN BEAUTY 2007-04-23 19:23 有资料说拜伦写这首诗时的前一天,遇见了年轻美貌的表妹,第二天早上,他便写成了这首诗。据说当时他表妹穿的黑色的丧服,衣服上点缀着闪闪发光的小金属片。当然,这些资料是否可靠尚需考证,但这首诗的确塑造了拜伦理想、完美的女性形象。传统的情诗有时把美女比喻成鲜花,但他的比喻很特别,他在诗的一开始便把她比喻成是万里无云、繁星点缀的静谧的夜晚。用这一鲜明、生动、独特的形象,瞬时抓住了读者的想象力。那么诗人想强调她与黑夜之间的那些相通之处呢?第一节的后四行描述出她整个身体和双眸所流露出的明与暗的完美的配合,因此,达到了一种恬柔的光芒,这种光芒是白昼所无法从苍天那儿得到的。这正是她被比喻成夜的原因。一句话,诗人把她与温柔的夜色相提并论,把她置于大自然的背景中,给读者强烈的视觉美感。第二节,诗人着重描写她的身体本身的魅力和韵致。诗人提到了她的波浪般的乌发飘动,完美的风韵使她的脸庞焕发出光彩,以及她甜蜜的思想表现出她是多么纯洁可爱。第三节着重于对她神态的捕捉和刻画。她的脸颊和眉梢,透出一种温柔、安详和意味深长。她的迷人的微笑,她的灿然的神采,告诉人们她是善良的一个姑娘。最后诗人用一个排比句说明她的思想与万物众生和谐宁静地相处,她的心里怀着天真的爱。就这样,诗人从第一节的单纯的外物的衬托她的美。到第二节具体到她流露出的韵味,再到第三节她的美与善的结合,使她不仅有外部的美貌,而且拥有动人的气质和纯洁善良的内心,使读者不仅被她的外在美所吸引,而且对她的精神上深刻的内涵和美德回味无穷。这首名诗是一篇至美的颂词。“她”的外表、举止直到内心都达到了美的极致。其实,这首诗本身的节奏、韵式以及语言的运用也可以说达到了美的极致。
太上感应篇 (转贴》 太上感应篇 太上曰:祸福无门,惟人自召;善恶之报,如影随形。   是以天地有司过之神,依人所犯轻重,以夺人算。算减则贫耗,多逢忧患,人皆恶之,刑祸随之,吉庆避之,恶星灾之,算尽则死。   又有三台北斗神君,在人头上,录人罪恶,夺其纪算。又有三尸神,在人身中,每到庚申日,辄上诣天曹,言人罪过。月晦之日,灶神亦然。   凡人有过,大则夺纪,小则夺算。其过大小,有数百事,欲求长生者,先须避之。   是道则进,非道则退;不履邪径,不欺暗室;积德累功,慈心于物;忠孝友悌,正己化人;矜孤恤寡,敬老怀幼;昆虫草木,犹不可伤。宜悯人之凶,乐人之善,济人之急,救人之危。见人之得,如己之得;见人之失,如己之失。不彰人短,不炫己长,遏恶扬善,推多取少。受辱不怨,受宠若惊,施恩不求报,与人不追悔。   所谓善人,人皆敬之,天道佑之,福禄随之,众邪远之,神灵卫之,所作必成,神仙可冀。欲求天仙者,当立一千三百善。欲求地仙者,当立三百善。   苟或非义而动,背理而行;以恶为能,忍作残害;阴贼良善,暗侮君亲;慢其先生,叛其所事;诳诸无识,谤诸同学;虚诬诈伪,攻讦宗亲;刚强不仁,狠戾自用。   是非不当,向背乖宜;虐下取功,谄上希旨;受恩不感,念怨不休;轻蔑天民,扰乱国政;赏及非义,刑及无辜;杀人取财,倾人取位;诛降戮服,贬正排贤;凌孤逼寡,弃法受赂;以直为曲,以曲为直;入轻为重,见杀加怒;知过不改,知善不为;自罪引他,壅塞方术;讪谤圣贤,侵凌道德。   射飞逐走,发蛰惊栖;填穴覆巢,伤胎破卵;愿人有失,毁人成功;危人自安,减人自益;以恶易好,以私废公;窃人之能,蔽人之善;形人之丑,讦人之私;耗人货财,离人骨肉;侵人所爱,助人为非;逞志作威,辱人求胜;败人苗稼,破人婚姻。   苟富而骄,苟免无耻;认恩推过,嫁祸卖恶;沽买虚誉,包贮险心;挫人所长,护己所短;乘威迫胁,纵暴杀伤;无故剪裁,非礼烹宰;散弃五谷,劳扰众生;破人之家,取其财宝;决水放火,以害民居;紊乱规模,以败人功;损人器物,以穷人用。   见他荣贵,愿他流贬;见他富有,愿他破散;见他色美,起心私之;负他货财,愿他身死;干求不遂,便生咒恨;见他失便,便说他过;见他体相不具而笑之,见他才能可称而抑之。   埋蛊厌人,用药杀树;恚怒师傅,抵触父兄;强取强求,好侵好夺;掳掠致富,巧诈求迁;赏罚不平,逸乐过节;苛虐其下,恐吓于他,   怨天尤人,呵风骂雨;斗合争讼,妄逐朋党;用妻妾语,违父母训;得新忘故,口是心非;贪冒于财,欺罔其上;造作恶语,谗毁平人;毁人称直,骂神称正;弃顺效逆,背亲向疏;指天地以证鄙怀,引神明而鉴猥事。   施与后悔,假借不还;分外营求,力上施设;淫欲过度,心毒貌慈;秽食喂人,左道惑众;短尺狭度,轻秤小升;以伪杂真,采取奸利;压良为贱,谩蓦愚人;贪婪无厌,咒诅求直。   嗜酒悖乱,骨肉忿争;男不忠良,女不柔顺;不和其室,不敬其夫;每好矜夸,常行妒忌;无行于妻子,失礼于舅姑;轻慢先灵,违逆上命;作为无益,怀挟外心;自咒咒他,偏憎偏爱。   越井越灶,跳食跳人;损子堕胎,行多隐僻;晦腊歌舞,朔旦号怒;对北涕唾及溺,对灶吟咏及哭;又以灶火烧香,秽柴作食;夜起裸露,八节行刑;唾流星,指虹霓;辄指三光,久视日月;春月燎猎,对北恶骂;无故杀龟打蛇。   如是等罪,司命随其轻重,夺其纪算,算尽则死。死有余责,乃殃及子孙。又诸横取人财者,乃计其妻子家口以当之,渐至死丧。若不死丧,则有水火盗贼、遗亡器物、疾病口舌诸事,以当妄取之值。又枉杀人者,是易刀兵而相杀也。取非义之财者,譬如漏脯救饥、鸩酒止渴,非不暂饱,死亦及之。   夫心起于善,善虽未为,而吉神已随之。或心起于恶,恶虽未为,而凶神已随之。其有曾行恶事,后自改悔,诸恶莫作,众善奉行,久久必获吉庆,所谓转祸为福也。   故吉人语善、视善、行善,一日有三善,三年天必降之福。凶人语恶、视恶、行恶,一日有三恶,三年天必降之祸。胡不勉而行之?
贾宝玉的爱情表白:“你放心” 《红楼梦》第三十二回,史湘云跟随贾宝玉一起来到怡红院,她和袭人说了好多体己的话,包括宝钗和黛玉谁更好这样的敏感话题。恰好这时贾政要宝玉去会贾雨村,宝玉大不自在。湘云劝他“会会这些为官做宰的人”,引起宝玉极大反感。袭人说:“云姑娘快别说这话,上回宝姑娘也说过一回,他也不管人脸上过的去过不去,咳的一声拿腿就走了。”并说:“幸而是宝姑娘,要是林姑娘,不知又闹到怎么样,哭的怎么样呢。”接着便大赞宝钗。       宝玉听不下去了,说道:“林妹妹不说这样混帐话,若说这话,我也和他生分了。”    谁知宝玉和湘云、袭人的上面谈话,林黛玉全都听见了。    书中说,林黛玉听了这话——      不觉又喜又惊,又悲又叹。所喜者,果然自己眼力不错,素日认他是个知己,果然是个知己。所惊者,他在人前一片私心称扬于我,其亲热厚密,竟不避嫌疑。所叹者,你既为我之知己,自然我亦可为你之知己矣;既你我为知己,则又何必有金玉之论哉;既有金玉之论,亦该你我有之,则又何必来一宝钗哉!所悲者,父母早逝,虽有铭心刻骨之言,无人为我主张。况近日每觉神思恍惚,病已渐成,医者更云气弱血亏,恐致劳怯之症。你我虽为知己,但恐自不能久待;你纵为我知己,奈我薄命何!想到此间,不禁滚下泪来。待进去相见,自觉无味,便一面拭泪,一面抽身回去了。    这说明宝玉已经得到黛玉的全部信任,知道自己遇到的是真知己。宝玉对她感情的坚定性已无可怀疑,剩下的是谁给他们做主的问题,以及自己的身体状况能否保障爱情的美满。   她为父母早逝而悲叹,为自己的身体不能久待而伤感。   当然,“金玉之论”仍然象幽灵一样吞噬着她的灵魂。她知道宝钗和自己比是过于强大了。宝钗什么都有,而自己除了有一知己,其他什么都没有。她只好让泪水陪伴自己。《枉凝眉》曲里说的:“想眼中能有多少泪珠儿,怎经得秋流到冬,春流到夏。”正是黛玉悲剧命运的写照。    男女之间的爱情,由相悦、相知到相爱,是极其复杂的心理体验过程。当事的一方总是要不停地追问:这是真的吗?难道我有这样幸运吗?爱情会是如此容易的到来吗?难道他不爱别人只是爱我吗?是不是我错会了他的用意?等等。而在中国传统社会,作这样发问的常常是女方。    当黛玉在意识到宝玉是自己的真知己的时候,就已经在作这样的发问了。但光是自己单方面的追问和确定,还不算数,还需要对方的表白、承诺和发誓。    黛玉的经常誓言是,如果得不到爱情,还不如死了。宝玉的誓言是:“你死了,我作和尚。”爱情需要表白。知道了,意识到了,感受到了,还不行;还需要对方说出来,说明确,亲自告诉自己。这就是恋爱双方的“交心”。也就是说,男女相爱单是情感的交流还不够,还要有心的交换和呼唤。   当林黛玉听到宝、湘、袭的谈话,已经抽身回去的时候,宝玉正好出来,他看见前面慢慢走着的是林黛玉,而且象是正在哭着。他赶上来安慰:“妹妹往哪里去?怎么又哭了?”黛玉回头见是宝玉,勉强笑道:“好好的,我何曾哭了。”   请注意,黛玉如果不是玩笑的时候,很少这样笑着和宝玉说话。她的“勉强笑道”,是因为心里保存着刚才得到的知己的暖意。宝玉禁不住抬手替黛玉拭泪,黛玉后退了一下,说:“你又要死了!作什么这么动手动脚的!”宝玉知道黛玉没有生他的气,便笑道:“说话忘了情,不觉的动了手,也就顾不得死活。”    黛玉下面该说什么话应对呢?不料她又说了要命的话。她说:“你死了倒不值什么,只是丢下了什么‘金’,又是什么麒麟,可怎么样呢?”一下又说急了宝玉,赶上来问道:“你还说这话,到底是咒我还是气我呢?”黛玉见宝玉这样问她,方才想起了上次的事,后悔自己说造次了,于是笑道:“你别着急,我原说错了。这有什么的,筋都暴起来,急的一脸汗!”   通部《红楼梦》中,这是黛玉向宝玉第一次道歉。
沉酣一梦话黛、妙 走不出的《红楼梦》宛若阳光下的影子,掩映在生命的角落。 “人世光阴,如此迅速,尘缘满目,若似弹指!”尘世的无奈在岁月的天空中弹拨着 哀婉的琴音,渺渺的不肯散去。 《红楼梦》中让我感触最深的是黛玉和妙玉,两个悲哀的金玉良人,在黑色的岁月, 寄居在冰冷的屋檐下,惨淡的凋零在生命的春天里。 古人云:一花一石如有意,不语不笑能留人。 黛玉这“西方三生石上旧精魂”,因 郁结着一段缠绵不尽的俗情,便历尽风月波澜,尝遍情缘滋味,泪尽而逝。 黛玉的情,是“绛珠之泪至死不干,万苦不怨。所谓求仁得仁又何怨,悲夫!”这样 一个痴心不改,无怨无悔的“花魂”,用泪水中将一个情字历练。她怜惜花,觉得花落以 后埋在土里最干净。在这种对美独特的见解下,她写了葬花词,以花比喻自己,是红楼梦 中最美丽的诗歌之一。 未若锦囊收艳骨,一杯净土掩风流. 用花述说自己,在贾府乃至整个封建社会的污淖 中,她不甘沉灭,却又无力摆脱封建恶势力。她怜花也怜自己,在鲜花的凋零里她仿佛看到 了自己的将来。 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 试看春残花渐落,便是红颜老死时. 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 据说,黛玉的原型人物的名字叫李香玉,是康熙年间苏州织造李煦的孙女、两淮盐课李 鼎的掌上明珠。李煦即《红楼梦》作者曹雪芹嫡亲祖母的胞弟。曹雪芹祖父曹寅过世 后,由其子继任父职,不满3年,死于京师,曹雪芹就是他的遗腹子。曹雪芹的祖母李氏 对雪芹十分疼爱,每年到苏州探望年近90的文氏太夫人时,必携其前往,常寄居于李鼎 家的“拙政园”。由此,李鼎之女香玉与雪芹自幼就时常相聚,在一起读书与玩耍。青 梅竹马,两小无猜。 康熙末年,李鼎夫妇不幸双亡,膝下仅遗香玉。此女聪颖过人,深 得雪芹祖母的钟爱,便接她来江宁织造署,由其祖母加意抚养。但好景不长,李煦因宫 廷党派的争斗而被革职查抄,至此,香玉孑然一身。 1728年,曹氏全家迁京,香玉随之。在京城,曹氏尚能得到亲故的照料,但香玉自感寄 人篱下,不免郁郁寡欢,加之生来多愁善感,虽有雪芹温存宽慰,然年龄增长,终身未 遂,忧思难平,没有几年,竟香消玉殒。 雪芹为此悲恸欲绝,便发奋著写《红楼梦》。 这样一个花魂似的人物,一个因情而 轮入红尘的绛珠之魂,让一部《红楼梦》流了几百年的眼泪。。。。。。 ** ** **
探春、春已逝,空悲切!!! “一帆风雨路三千,把骨肉家园齐来抛闪。恐哭损残年,告爹娘,休把儿悬念。自古穷通皆有定,离合岂无缘?从今分两地,各自保平安,奴去也,莫牵连”。 初览《红楼梦》便深感人物颇多,而形象更是优劣有之毁赞掺半,惟独探春,是个例外,(曹公)对她的描写除了让人惊赞不已便是叹其不幸。 叹 然而,在这“千红一哭”,“万艳同悲”的《红楼梦》中,探春的不幸命运不亚于黛玉、晴雯之类,让人悲叹。在七十三回,刑夫到迎春处说她时,见迎春那等懦弱“因冷笑道:你是大老爷跟前人养的,这里探丫头也是二老爷跟前人养的,出身一样,你娘比赵姨娘强十倍,你也该比探丫头强才是,怎反不及他一点?”的确,探春的家庭环境之恶劣,在第五十五回中,凤姐对平儿说“……环儿更是一个燎毛的小冻猫子,只等有热火炕让他钻去罢。……倒只剩了三姑娘一个,心里嘴里也都来的,又是咱家的正人、太太又疼他,虽然面上淡淡的,皆因是赵姨娘那老东西闹的,心里却是和宝玉一样呢。”且不说赵姨娘天天寻事搅拌,又常唆使贾环去闹,闹出事,又装作没事人一样,便是探春理家之后,还日日诽谤,自寻无趣,使探春之威信大打折扣。 她的可叹更在于无法实现其远大的人生价值,曹雪芹在他的判词中写道:“才自精明志自高,生于末世运偏消”。在她掌握理家大权之后,敢作敢为,而且善于吸取经验,自从在赖大家的花园之中考察参观了一番之后,得着授权,就大张旗鼓的在大观园里改革起来了。我们且不说去赖大家的花园时,并没有任何人给探春布置考察的任务,而她就已经处处留心了,而且还取得了真经,相比于其它人的浑浑噩噩,这探春可真是个可以托付后事,理家的人物。探春的改革,虽然是小修小补,虽然对病入膏肓的贾府来说这味药吃下去应该没有什么大的起色,可这对于一个姑娘家来说,已是十分不易的了,她的改革,敢于触动当权阶级的利益,而且决不手软,并且以身作则,无奈贾家大势已去,她又是庶出,地位本不坚实,她的兴利除弊的想法也得不到那些醉生梦死和愚钝庸碌的老爷们的理解和支持,尽管有李纨和薛宝钗的襄理,她竭尽全力所进行的改革很快便遭到失败,经历了命运如此的戏弄之后,已经痛心而清醒地意识到贾府离“树倒猢狲散”不远了。 在最后,作者安排她远嫁,没有让她亲眼看见大观园的景色由菲艳走向凄怆,没有让她亲眼看见贾府的没落,这算不算是一点安慰呢?
贾宝玉的爱情表白:“你放心” 《红楼梦》第三十二回,史湘云跟随贾宝玉一起来到怡红院,她和袭人说了好多体己的话,包括宝钗和黛玉谁更好这样的敏感话题。恰好这时贾政要宝玉去会贾雨村,宝玉大不自在。湘云劝他“会会这些为官做宰的人”,引起宝玉极大反感。袭人说:“云姑娘快别说这话,上回宝姑娘也说过一回,他也不管人脸上过的去过不去,咳的一声拿腿就走了。”并说:“幸而是宝姑娘,要是林姑娘,不知又闹到怎么样,哭的怎么样呢。”接着便大赞宝钗。       宝玉听不下去了,说道:“林妹妹不说这样混帐话,若说这话,我也和他生分了。”    谁知宝玉和湘云、袭人的上面谈话,林黛玉全都听见了。    书中说,林黛玉听了这话——      不觉又喜又惊,又悲又叹。所喜者,果然自己眼力不错,素日认他是个知己,果然是个知己。所惊者,他在人前一片私心称扬于我,其亲热厚密,竟不避嫌疑。所叹者,你既为我之知己,自然我亦可为你之知己矣;既你我为知己,则又何必有金玉之论哉;既有金玉之论,亦该你我有之,则又何必来一宝钗哉!所悲者,父母早逝,虽有铭心刻骨之言,无人为我主张。况近日每觉神思恍惚,病已渐成,医者更云气弱血亏,恐致劳怯之症。你我虽为知己,但恐自不能久待;你纵为我知己,奈我薄命何!想到此间,不禁滚下泪来。待进去相见,自觉无味,便一面拭泪,一面抽身回去了。    这说明宝玉已经得到黛玉的全部信任,知道自己遇到的是真知己。宝玉对她感情的坚定性已无可怀疑,剩下的是谁给他们做主的问题,以及自己的身体状况能否保障爱情的美满。   她为父母早逝而悲叹,为自己的身体不能久待而伤感。   当然,“金玉之论”仍然象幽灵一样吞噬着她的灵魂。她知道宝钗和自己比是过于强大了。宝钗什么都有,而自己除了有一知己,其他什么都没有。她只好让泪水陪伴自己。《枉凝眉》曲里说的:“想眼中能有多少泪珠儿,怎经得秋流到冬,春流到夏。”正是黛玉悲剧命运的写照。    男女之间的爱情,由相悦、相知到相爱,是极其复杂的心理体验过程。当事的一方总是要不停地追问:这是真的吗?难道我有这样幸运吗?爱情会是如此容易的到来吗?难道他不爱别人只是爱我吗?是不是我错会了他的用意?等等。而在中国传统社会,作这样发问的常常是女方。    当黛玉在意识到宝玉是自己的真知己的时候,就已经在作这样的发问了。但光是自己单方面的追问和确定,还不算数,还需要对方的表白、承诺和发誓。    黛玉的经常誓言是,如果得不到爱情,还不如死了。宝玉的誓言是:“你死了,我作和尚。”爱情需要表白。知道了,意识到了,感受到了,还不行;还需要对方说出来,说明确,亲自告诉自己。这就是恋爱双方的“交心”。也就是说,男女相爱单是情感的交流还不够,还要有心的交换和呼唤。   当林黛玉听到宝、湘、袭的谈话,已经抽身回去的时候,宝玉正好出来,他看见前面慢慢走着的是林黛玉,而且象是正在哭着。他赶上来安慰:“妹妹往哪里去?怎么又哭了?”黛玉回头见是宝玉,勉强笑道:“好好的,我何曾哭了。”   请注意,黛玉如果不是玩笑的时候,很少这样笑着和宝玉说话。她的“勉强笑道”,是因为心里保存着刚才得到的知己的暖意。宝玉禁不住抬手替黛玉拭泪,黛玉后退了一下,说:“你又要死了!作什么这么动手动脚的!”宝玉知道黛玉没有生他的气,便笑道:“说话忘了情,不觉的动了手,也就顾不得死活。”    黛玉下面该说什么话应对呢?不料她又说了要命的话。她说:“你死了倒不值什么,只是丢下了什么‘金’,又是什么麒麟,可怎么样呢?”一下又说急了宝玉,赶上来问道:“你还说这话,到底是咒我还是气我呢?”黛玉见宝玉这样问她,方才想起了上次的事,后悔自己说造次了,于是笑道:“你别着急,我原说错了。这有什么的,筋都暴起来,急的一脸汗!”   通部《红楼梦》中,这是黛玉向宝玉第一次道歉。
过客 有一天,当我对你说我喜欢你时,你说你只是我生命中的过客.那一刻,突然想起席慕蓉的<一棵开花的树>."....为这我已在佛前求了五百年...".而我在为这句话,却真的准备了很久.我不想让我们很尴尬...而那时的的氛围真的很好,只当我们在讲别人的故事. 的确这样,有聚有散,有分有合,万物就是这样,让爱恨并存,让我们不能相信世界有所谓的绝对。忽然脑海里出现了一段话,相信很多人很喜欢几米的这段话: “生命中,不断的有人离开或进入,于是,看见的看不见了;记住的遗忘了。生命中,不断的有得到和失落,于是,看不见的看见了;遗忘的记住了。” 那在我生命中离开的是否就是我的过客,那正进入我生命的是否就不会成为我的过客?看不见的是否代表不存在,看得见的是否代表真正重要?没人能给我答案,因为有些问题是没有答案,也不需要答案。只有这么多像迷般的问题,才让我更想好好的活着。 我常常鼓励自己,明天有是新的一天,那写过去的全当作与自己有或多或少关系的历史,真心祝福大家都能幸福.我不想走极端,但有时,走向极端却是解决事情最好的方式,终于有一天,我让你成为我们生命里的过客.回到认识你之前.开始新的生活.简单爱,简单生活. 仅以此文,感谢那给过我很大帮助,给我过关怀,给我过鼓励和动力,甚至给过我伤痛的,那属于我生命的过客。因为你们,我继续的成长,不怕风吹雨淋,依然健康快乐的成长。只有经历风雨,才能看到彩虹。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