末世菩醍 末世菩醍
关注数: 29 粉丝数: 44 发帖数: 4,795 关注贴吧数: 53
原谅我们吧,炎黄(转) 原谅我们吧,炎黄, 站在绵延万里的长城之上, 我将直面您凝重的目光, 为何不流泪的男儿, 此刻却涌起抑制不住的悲怆! 原谅我们吧,炎黄, 我知道华夏精美的服章, 是您历时千载的开创。 可为什么服饰最为悠久的民族, 此时却没有了自已的衣裳? 原谅我们吧,炎黄, 曾几何时,我们有开放的胸襟、雍荣的气象, 曾几何时,我们令四夷来服,威振八方。 三千多年来,我们一直都是世界的仰望、华彩的乐章, 可现在您的子孙却在渐渐怀疑, 怀疑过去的荣光只是一种假像…… 我们充满迷茫, 只是还能依稀的记得——— 曾经有一个锦绣的民族,他的名字叫做华夏, 曾经有一个礼仪的国度,他的名字叫做汉唐。 原谅我们吧,炎黄, 曾经我们的文明和富庶,是多少夷狄的向往, 尤其是现在最不屑于我们的高丽和扶桑, 几千年来我们已习惯于在世界的民族之林中领跑, 可如今砸了宗庙、坏了礼仪、丢了衣裳, 全然没有了一个伟大民族应有的模样。 一味的媚外求洋, 使我们甚至敌不过夕日的夷族蛮荒。 原谅我们吧,炎黄, 三百六十年前,是鞑虏生生割断了这灿烂的文明。 我们也曾抗争, 削发易服时,亿万人的汉血映红了涛涛长江。 我们中的热血男儿不惜抛弃自已的血肉之躯, 只是希望能够留住文明、留住几千年美丽的霓裳。 原谅我们吧,炎黄, 那时满清的疯狗们认为, 只要同化了汉人就会使我们忘记祖先, 只要愚昧了汉人就可以在宇宙中称强。 于是以文字狱换取汉人的不再抵抗, 于是以闭关锁国代替汉唐的自信开放。 满人不惜扼杀灿烂的文明以换取统治的延续, 不惜使我们从世界最发达的国度,沦落为最贫穷的地方。 原谅我们吧,炎黄, 几代人后,也许是血性男儿真的已没有几个, 剩下的只是些发抖的皮囊和乞怜的目光, 我们多了些奴性和谗媚, 却没有了铁骨般血性的儿郎。 我们成了数典忘祖的罪人, 而那数以亿计的峥峥汉血, 却唤不起我们的一点点觉醒, 麻木的我们丝毫感觉不到四海的哭泣、列祖的哀伤…… 原谅我们吧,炎黄, 是叶赫那拉延缓北洋舰的修造, 只为老迈的腐朽和一已的铺张。 可笑鞑虏最害怕的民族融合,最终还是在文化交融中流殇; 对汉人铁腕的政权,竟然在对列强的乞怜中灭亡。 于是在日寇的大举的进犯中, 英雄们用鲜血来证明, 大汉民族的好男儿, 并没有死光! 原谅我们吧,炎黄, 原谅我们五四时在列强的面前, 迫不及待的破旧崇洋。 愿谅我们吧,炎黄, 原谅我们华夏的儿女们, 彻底把自已淡忘, 甚至忘了您,忘记了唐宗宋祖、汉武秦皇! 原谅我们吧,炎黄, 今天,当我们徜徉在十里洋场,住着花园洋房, 当我们乐此不疲地用着索尼三菱,看着“友邦”们不屑的目光, 为什么麻木的回眸时总是暗藏着寸寸愁肠? 原谅我们吧,炎黄, 为何您化身的长江在入海时频频回望? 难道您觉得, 我们这些稚嫩的身影,撑不起民族的脊梁? 难道您担心, 在纷飞的战火中,我们挺不直自己的胸膛? 炎黄啊,我们不信,真的不信! 于是,我们把汉服做为一种符号, 我们出游, 我们穿着自已做的不太正宗的衣裳, 一次次出现在人多的地方。 我们在路人好奇的笑嫣中, 暗地里流下了九曲黄河载不动的忧伤! 原谅我们吧,炎黄, 告诉我们, 几时能又闻听,华夏自信的号角? 何日可再得见,汉族复兴的曙光?
《逐满歌》章太炎 莫打鼓,莫敲锣。听我唱这逐满歌。   如今伪帝非汉人,满洲清 妖老猢狲。   辫子拖长尺八寸,猪尾摇来满地滚。   头戴红樱真狗帽,顶挂朝珠如鼠套。   它的老祖努而哈,带领兵丁到我家。   龙虎将军曾归化,却被汉人骑胯下。   后来叛逆作伪帝,天命天聪放狗屁。   它的孙子叫福临,趁着狗运坐燕京。   改元顺治号世祖,摄政亲王它叔父。   叔嫂通奸娶太后。遍赐狗官尝喜酒。   可怜我等汉家人,却同羊猪进屠门。   扬州屠城有十日,嘉定广州都杀毕。   福建又遇康亲王,淫掠良家象宿娼。   驻防清 妖更无赖,不用耕田和种菜。   菜来伸手饭张口。南粮甲米归它有。   汉人有时欺满人,斩绞流徙任意行。   满 贼若把汉人欺,三次杀人方论抵。   滑头最是糠稀蝗,一条鞭法定钱粮。   名为永远不加赋,平余火耗仍无数。   名为永远免丁瑶,各项当差着力敲。   开科诓骗念书人,更要开捐驱富民。   人人多道做官好,礼仪廉耻忘记了。   地狱沉沉二百年,忽遇天王洪秀全;   满 贼逃往热河边,曾国藩来做汉奸。   洪家杀 尽 汉家亡,依旧猢狲作“帝王”;   我今苦口劝兄弟,要把死仇心里记。   当初清 妖破南京,尔父被杀母被淫。   人人多说恨洋人,那晓满 贼仇更深。   兄弟你是汉家种,不杀仇人不算勇。   莫听康梁诳尔言,第一仇敌在眼前。   光绪小丑名载湉。
中国古代的姓名称号法则 原创 2016-10-11 至昊 昊國學宮 中華2762496年 九月 十一日 季秋·寒露 伏羲64903年 玄黓月 初七日 巳命互祿 女媧補伏羲曆 涒灘月 廿五日 火曜日(星期二) 柔兆涒灘之歲 厲玄月 丙寅日 寒露第四日 黃帝紀元4713年 戊戌月 丙寅日 歲次丙申年 戊戌月 丙寅日 無誕辰 中華民國105年 十月 十一日 共和國67年 月相:宵月 儒略2457672日 物候:鴻雁來賓 昊國學宮第18期姓氏是什么? 姓,人所生也。古之神聖母,感天而生子,故稱天子。从女从生,生亦聲。 姓,表示生,由女性相传。外婆传母亲,母亲传女儿。后来姓由父系相传。 那么氏又是什么?随便找点字典、词典或者网上搜一下,解释的氏都是姓的分支。还煞有其事的说。随着同一祖先的子孙繁衍增多,这个家族往往会分成若干支而散居各处。各个分支的子孙除了保留姓以外,另外为自己取一个称号作为标志,这就是「氏」。不过,我要告诉你们这个解释是一本正经的胡说八道。 氏,氏所以别贵贱,贵者有氏。贱者有名无氏。——《通志·略·氏族》 氏,如果仅仅是姓的分支,那就无法解释别贵贱之用,以及同姓可以不同氏,同氏则不一定同姓的历史事实了。 那么,氏到底是什么?其实,氏相当于今天的社会地位专门称号。举个例子,有一个人叫王一丁,他在宣城某个学堂做数学老师,那么他存在这个社会的社会地位就是老师,如果姓、氏制度还存在,他会给自己取一个氏来表示自己的地位。可以叫老师氏、数学氏、宣城氏等。如果用老师作为氏,则表示自己职业,如果用数学作为氏,则表示自己某个领域的专长,如果用宣城作为氏,则表示自己在宣城这里发迹。那么外人称他时,为了凸显其社会地位,则会称氏,叫宣城一丁会多过王一丁。 同一个氏为什么不一定同姓呢,因为你可以做老师,别人也可以,你数学专长,别人也可以,你在宣城发迹,别人也可以,所以同一个氏的不一定是同一个祖宗。氏所以别贵贱,贵者有氏。贱者有名无氏。这句话是说,普通人不一定有社会地位,所以普通人就没有氏,有氏的都是有地位的,故而氏用于别贵贱。那么古往以来的各种氏,就好解释他们了。比如轩辕氏,轩、辕都是车上的构建,轩辕氏,核心意思就是肯定他造车的功劳。女娲氏,全国妇联主席,或者说女王家族。 古时候很大部分社会地位又可以世袭延续,祖先做了,子孙还在做。比如祖上有人做了司马(国家公职,相当于军委主席),后代也在做,故而这种以司马为氏的荣耀成为家族内的传承,久而久之和姓的功能差不多了,到了汉朝时代,姓、氏功能混淆就不分家了。才有了后世把姓、氏划等号的看法。 那么古时候的社会地位(氏)无非就那么几项,以封地为氏,以官职为氏,以功绩为氏,以发迹为氏等等。加之可以世袭,才使得氏逐渐有了姓的功能。但同氏不一定同姓,故而姓也不能放弃。 男子姓氏的用法 先秦时代,姓已经由上古的母系相传转变为父系相传,氏成为有社会地位的代号,而又极少有女性拥有自己的社会地位,一般女性的社会地位是随父或夫,那么为了便是尊敬,称男子的氏,要是人家有氏而不称的话则极其不尊重。就好比王一丁是个老师,你见到他肯定会叫王老师,那么老师作为氏的作用依旧在发挥,如果你直接叫王一丁,多不礼貌啊。 那么回到先秦男子的姓名问题上来,司马迁就已经混乱了,因为在他所处的时代姓氏不分家了,而他可能也不清楚姓、氏具体的真正区别和含义,他在《史记》中经常混乱使用了姓氏。并且他第一个在书上把氏等同于姓。姓、氏之称,自太史公始混而为一,本纪于 秦始皇则曰“姓赵氏”,于 汉高祖则曰“姓 刘氏”。—— 顾炎武《日知录》。 比如我们熟悉的秦始皇,大家都喜欢说秦始皇嬴政,这个说法就来自《史记》,其实这是错误的称呼法。秦始皇是姓嬴,但他的氏是赵,所以只能叫赵政。 再如孔子,生而首上圩顶,故因名曰丘云。字仲尼,姓孔氏。《史记·孔子世家》。司马迁并不清楚为什么孔子叫孔丘,所以把孔当作了姓,其实孔是是他的氏,人家姓子,和商朝国姓同,宋国就是商朝后代。 女子姓的用法 那么女子,之前说了,由于她们不存在独立的社会地位,所以一般没有氏,只有姓故而有「男子称氏,妇人称姓」的说法,但是姓和男子的用法还不一样,先秦时代的女子的姓放在名的后面。 去年很火那个《芈月传》,这就是今人犯的常识错误,先不说宣太后名字是不是月,就算是,那也不该叫芈月,而应该反过来叫月芈。因为她是女性。 把先秦女子姓名形式搞錯也不是今天才出现的,最早已经难查了,最晚起码是明朝就有。比如明朝许仲琳写的《封神榜》里面说妲己姓苏。又见宫人来报:「寿仙宫苏妲己候旨。」皇后传:「宣!」妲己进宫,见姜皇后升宝座,黄贵妃在左,杨贵妃在右,妲己进宫朝拜已毕。 妲己虽然来自有苏国,但是不姓苏,人家姓己名妲。己姓出自少昊,而有苏国就是少昊的后代。《古今姓氏书辨证》青阳,少昊氏也;夏诸侯有苏氏,周诸侯郯子,皆其后。有苏氏女于纣,为之妲己。当然,有苏氏是后来苏姓的来源,封神榜中说妲己的父亲苏护,男子称氏这是正确的,因为他的封国叫苏嘛,也是上古有苏部落的继承。但是他们姓己。妲己在先秦的作品中从没称之为苏妲己。纣蔽于妲己、飞廉,而不知微子启,以惑其心,而乱其行。《荀子》 许仲琳没文化,《封神榜》的错误还不仅仅只是妲己名字,比如杨贵妃、皇贵妃等,杨、黄那时候作为姓还没出现呢,贵妃这个称号也没出现。此是另话。 夏桀喜欢的妺喜、商纣喜欢的妲己、周幽王喜欢的褒姒,她们的姓名都是遵守姓在后的法则。妺喜姓喜,《国语 晋语》说:夏桀伐喜姓之国有施氏。褒姒,名不详,褒国人,褒国是夏禹的后代,夏朝姓姒,褒国也姓姒,所以称她为褒姒。 再如孔子见的南子,南子是宋国人,子姓,名南。再如齐姜、宣姜,齐国人,姜子牙的后代,姓姜。再如晋献公的妃子骊姬,骊戎国君之女,骊戎国姓姬姓。再如大美女西施,人家姓施,名夷光。周天下嫁女,统称称之为下嫁王姬,王姬相当于后世公主的称号,其实本不是称号,姬姓天王家女的统称,就叫王姬。姬这个字也逐渐成为高贵女性的代名词。就是这么来的。 到了秦汉之交,女子的姓也和男子一样,在名前面。比如汉高祖的吕后吕雉,不再叫雉吕了。
上帝是中国的,基督徒们别再自欺欺人了 2017-06-17 白云先生 同道学宫昨天跑过来一个基督徒恋尸佬在评论区刷屏,说中国人不信上帝。这就是没读过书的文盲言论,上帝自古以来都是中国的,什么时候上帝变成了犹太人了? 去读读四书五经,读读中国人古代的典籍,看看这些书里面,有多少地方在说昊天上帝。昊天上帝,也就是天的别称,自古以来,都是中国人所尊崇的最高神。 中国人认为,人类和万物,都是天地相合而生。天,就是我们抬头就能看到的那个天。他不是什么虚无渺茫的东西,也不是想象出来的彼岸世界的偶像,而是一抬头就能看到的自然自在的天。中国人为什么崇敬天呢,因为是天创造了我们。我们为了表达对天的崇敬,就把天称为昊天上帝,在祭祀活动中,他是我们崇拜的最高自然神。 自然神的神是什么意思呢,是指造化之良能。比如天上出太阳,普照大地,云行雨施,天降甘露,润泽万物,这就是造化之能,这个造化之良能,就是我们文化里,对神的正统解释。可见,神不是迷信的产物,而是对天地自然造化万物这一功能的描述。我们中国人崇拜天,天创造了一切,所以我们中国也叫神州。 而那些乱七八糟的神神鬼鬼,我们则称之为怪力乱神和淫祀鬼神,它们本质上是妖怪,而不是神。我们现在的人,一提到神这个字,就往妖怪上联想,这说明,现在的人太没文化了。 因为天是自然存在的,随便是谁,只要不是个瞎子,抬头一看,就能看到天高高在上。所以我们不使用信仰这个词。因为信这个说法,是不存在的东西,才需要靠人们信了它才存在,不信它就不存在。天上挂个太阳,需要人们信还是不信,太阳才存在吗?显然不会。不管你信,还是不信,太阳都会存在,信仰这个词,在中国文化里,和迷信是同义词。所以我们用的尊崇这个词,不用信仰这么好笑的词。在中国的文化里,昊天上帝便是至尊者,至大者。天,昊天上帝,上帝,都是同义词。 基督徒说中国人不崇拜上帝,简直笑死人了。昊天上帝,是中国人崇敬了几千年的最高自然神,居然说我们不崇拜上帝。在中国人尊崇上帝的时候,犹太人大概处在类人猿阶段吧。基督徒简直是这个星球上最可怜,最无知,最班门弄斧,最心智不全,最不自量力的一个精神病群体。 翻开我们的古籍,上帝一词,随处可见,简直是数不胜数。—— 《尚书》:“天佑下民,作之君,作之师,惟其克相上帝,宠绥四方。” 《尚书·汤誓》:“王曰:“予惟闻汝众言,夏氏有罪,予畏上帝,不敢不正。” 《诗经》:“皇矣上帝,临下有赫,监观四方,求民之莫。” 《礼记》:“是月也,天子乃以元日祈谷于上帝。” 《汤诰》:“惟皇上帝,降衷于下民,若有恒性。” 《国语·周语上》:“古者先王既有天下,又崇立上帝明神而敬视之,于是乎有朝日、夕月以教民事君。” 《礼记·杂记下》:“正月日至,可以有事于上帝。” 《周礼·春官·大宗伯》:以禋祀祀昊天上帝,以实柴祀日、月、星、辰,以槱燎祀司中、司命、风师、雨师。 ……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