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成老妖精💧 平安人生T加J
关注数: 40 粉丝数: 190 发帖数: 52,538 关注贴吧数: 7
妙玉:曹雪芹笔下世难容的情尼 文/姜卫华妙玉   妙玉在曹雪芹的笔下,有“神龙见首不见尾”之妙,前八十回中仅仅在“品茶”、“联诗”两处正式露了面,但却令人过目难忘。   在一群青春活泼的少女中,忽然来了位尼姑,好像金鸡独立,修行之人不入荒山古刹,却被带到繁华富贵之都,修行之地搁在大观园中的确最扎眼得很。   妙玉本是苏州人,因自幼多病才出家当了尼姑。与众不同的是带发修行。遁入空门是不得已而为之。这个“模样儿极好、文墨也极通”的少女,不愿冷清清地躲在庙里过着枯寂乏味的生活,而是固执地坚守着一种优雅脱俗的生活方式。在妙玉清冷孤傲的外表下,总让人感觉到她内心深处有着炽热的情感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红楼梦》第四十一回“栊翠庵茶品梅花雪”是妙玉正传,在这一回中妙玉展示了她高雅的生活品位,虽涉及她的内容仅1500字,但她那孤傲怪诞、极端洁癖的性格令人过目难忘。她藏有其价难估的文物磁,用梅花上收的雪烹茶,可见其家虽败而财富犹存,其人虽飘零而尊贵气度不减。瞧,妙玉喝碗茶也要那么讲究,让人感到有点不可思议:都沦落到寄人篱下了,还附什么风雅!   曹雪芹说妙玉“气质美如兰”,兰生幽谷,不为无人而不芳,即使遁入了空门,妙玉却不愿窒息生命意志变成槁木死灰,而是将文人雅士的那一套带到了佛门净土。大观园中,惟独黛玉和妙玉这一双玉人将孤独变潇洒,她们从习惯孤独走向了品味孤独、把玩孤独。妙玉所居之栊翠庵冬有红梅盛开,试设想一番,月色融融之下,是否会有玉人和月摘梅花的绝美意境呢?   妙玉外冷内热的特质在“凹晶馆联诗悲寂寞”一回中特别凸显,黛玉湘云两人月夜联诗,联到“寒塘渡鹤影,冷月葬诗魂”时,早已在山石后听了很久的妙玉转出来,笑道:“好诗,好诗,果然太悲凉了。”  原来妙玉这一晚也出来玩赏这清池皓月,听到了她们的联诗。她认为“这一首中,有几句虽好,只是过于颓败凄楚。此亦关人之气数而有,所以我出来止住。”从妙玉评黛湘二人的诗是“太悲凉”“过于颓败凄楚”,并以自己的续诗把它“翻转过来”的情形来看,妙玉的才情以及她对生命的热爱都是不容置疑的。她连续了十三韵,并评论说:“若只管丢了真情真事且去搜奇捡怪,一则失了咱们的闺阁面目,二则也与题目无涉了。”   一句“闺阁面目”,可见她还是把自己当成闺阁中人来看待。妙玉在苏州修行时的居所叫“蟠香寺”,与“栊翠庵”对看,一个含着香,一个带着色,看来妙玉内心的炽热是那一袭袈裟也遮掩不了的,她身在佛门,心系红尘,实是佛门中“云空未必空”的一个情尼。   妙玉尝以“槛内人”、“畸人”自称,据她的好友邢岫烟所说,她常说:“古人中自汉晋五代唐宋以来皆无好诗,只有两句好,说道:‘纵有千年铁门槛,终须一个土馒头。’”所以,她自称“槛外之人”。又常赞文是庄子的好,故称为“畸人”。   曹雪芹对玉情有独钟,《红楼梦》中但凡名字中有一“玉”字者,如黛玉、宝玉甚至蒋玉函,无不是特立独行者,妙玉也概莫能外。曹公说她本是一块无暇美玉,却不幸堕入泥淖之中。  妙玉身上有种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气质,她虽是个弱女子,却并没有被暴戾的生活所软化,她固执地保存着身上的棱角,哪怕为世所弃。这样一个女子兴许并不可爱,因为她棱角太多,容易刺伤人,但她展现了完整的自我。   因此,曹雪芹给此女下的判词是“世难容”。其实,“心比天高、身为**”这句判词放在妙玉身上挺适合的,除了出身高贵外,她在贾府中的处境和晴雯没有本质上的区别。
笨妇不识咱“潜力股” 汉武时,会稽郡吴县有位男子,叫朱买臣,年已不惑,仍家徒四壁,一事无成。所幸有艳福,娶了个媳妇倒眉目清秀,身段苗条,招人眼馋。 平日里,朱买臣与媳妇靠上山砍柴,换几个零钱艰难过活。 穷得叮当响,四邻瞧不起,这朱买臣却有一个与身份不相称的怪癖,喜欢读书。喜欢到什么程度?他挑担卖柴,经常边走嘴里边大声背诵诗文。 如花美貌的媳妇当初谋着,找个好读书的男人,将来能享荣华富贵。不成想十几二十年过去,日子过得一天比一天恓惶。吃苦受累不说,还得跟上这酸溜溜的假秀才遭人耻笑。 朱买臣当街旁若无人地背书诵文,跟随在他身后的媳妇就扯他衣襟,想制止他,咱一个山野穷汉,念的啥文章,丢人显眼的! 朱买臣倔脾气,媳妇不拦倒好,一拦反激起了他的倔劲,“买臣愈益疾歌”,背书的嗓门更大了。 三番五次媳妇见劝他不住,下了最后通牒,说你若总这么疯疯癫癫,你不要脸我要脸,咱离婚吧!朱买臣舍不得漂亮媳妇,挽留道:我找人掐算过,五十岁时准会发达,现在我年已过四十,媳妇你跟着我苦了这么多年,耐心再等等,等我升官发财了好好回报你。 媳妇听着他仍在做大头梦,气哼哼道:你这种窝囊蛋,最后只会穷困饿死在臭泥沟里,还想着发达?!最终她丢下朱买臣,另嫁他人。 转瞬半载过去,这一天朱买臣形单影只背着干柴,口中念念有词地经过一片坟地,碰巧撞见媳妇与新夫双双来上坟。媳妇瞧见他还是之前那副饥困样,当下生了同情心,招呼他到家里喝了口热水,吃了顿饱饭。算是补偿。 世事难以预料,人生河东河西。此后又过了几年,一向遭人鄙视的朱买臣,居然真地时来运转,做了官,做了大官。一步步地跻身到天子身边,先后任中大夫,汉武帝侍中。尤其值得傲骄的是,武帝为了给买臣一个张扬的机会,特委派他任家乡会稽郡太守。 做了人上人的朱买臣,不止一次地想到前妻。特别是这回皇上让他做老家会稽郡守,连武帝都在他告别时开玩笑道:“富贵不归故乡,如衣绣夜行,今子何如?”富贵不回故乡,如同穿绸缎走夜路,你这次衣锦还乡,感觉爽吧?! 是的,自打接到任命的那一天起,朱买臣就暗自决计,这一回,我要美美报复一下当年那些瞧不起朱某的人,要好好羞一羞那个中途弃我而去的***! 这一天朱买臣有意穿了一身破旧衣衫,车马不坐,随员不带,他一个人悄悄摸进了会稽郡驻京办事处。入得前厅,一帮会稽官吏在吆五喝六地猜拳喝酒,没人顾得上搭理他这个其貌不扬穿着寒酸的家伙。朱买臣瞅了个机会,故意撩衣襟露了露太守官印的绶带。酒桌上有个眼尖的小吏察觉不对,走到朱买臣跟前拽了拽那绶带,拽出了他腰间那会稽太守的大印来,足足愣了半晌,才慌忙返身酒桌报告说,那穿着破烂的人是新太守!五迷三道的众位嘲笑小吏讲醉话,太守会是他那模样!咱接着喝! 这堆官员里,有一个当年识得朱买臣的人,上前仔细查看,果真太守印玺无误,再抬头一瞧,眼前站的,可不就是当年潦倒无着的朱买臣嘛!他当即失声。整个办事处转眼炸开了锅,人人伏地,个个告罪。迅速备好车马,前呼后拥,护朱太守大驾赴会稽上任。 “会稽闻太守且至,发民除道,县吏并迎送,车百余乘。”朱买臣在家乡人面前彻底地扬眉吐气了一回,过了一把戏耍摆弄当年取笑他的人的瘾。 此小头也。重要的是,被众乡亲簇拥坐在车里的朱买臣,这会子的心思,早飞到了一个女人身上,就是当年拒他挽留,弃他而去的前妻。你这个鼠目寸光的笨女人啊,希望这回能顺利找到你,让你看看老朱今天的风光,让你为当初的决定悔断肠子! 真是天随人愿,朱太守的脚刚刚踏上会稽郡吴县地界,前妻和她丈夫,好像是专门来迎接似的,正混杂在一群苦力们中间,在新太守经过的道边修路。也多亏了朱买臣眼睛明亮,居然在一群人中认出了多年未见的前妻。他一时竟有些紧张。 稳了稳心绪,朱买臣叫停车,着人高声传话,“呼令后车载其夫妻。”命随从车辆带上那女人和特丈夫。众人丈二和尚,前妻与现任丈夫也莫名其妙。直到进了太守府邸,二人被安顿在豪华的后花园住下,前妻才弄明白,原来新任的太守是她曾经厌弃的窝囊男人朱买臣。 夫妻分手已多年,当时并无多少恩情,如此款待又是为何?若是念及旧情,又与新夫何干?前妻这里疑疑惑惑,朱买臣那边月余时间,既不露面也无人解释。只是每日里有专人给这夫妻二人送吃送喝,悉心服侍,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绫罗绸缎任你穿,山珍海味由你尝。昼起看花闲游,夜来温暖入眠…… 前妻请求朱买臣见一面,得到他属下的回话总是:夫人但请安心享乐,有何需求吩咐便是,太守公务繁忙,不得空见。 如此再三,前妻终于恍然大悟,他这是在羞辱我呀!用意无非是,如若当初不离我而去,你过的就是眼下这雍容安逸的生活;抛弃我朱买臣,等于是丢了一只大大的“潜力股”!明白不? 让朱买臣没想到的是,前妻弱为女子,却有着铮铮骨气。人生富贵随天命,哪堪受你这般辱!?醒过神来的当晚,她毅然在太守府邸后花园上吊自杀。——朱买臣,你这富贵荣华民女我不稀得要! 消息传开,两相一较,身为太守大人的朱买臣,反倒成了人们眼里气量狭小的那一个。 后人有诗总结朱买臣这一段云泥人生: 长歌负担久栖栖,一旦高车守会稽。 衣锦还乡成底事,只将富贵耀前妻。
首页 1 2 3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