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妖精漫漫 viola0068
关注数: 70 粉丝数: 1,873 发帖数: 40,792 关注贴吧数: 25
一个省看首位度啊是否平均什么的,请注意既有人口比重 1.省内地区差异主要是看人均的,总量也有关联,但很小。所以要看既有人口比重 2.山东,只有省会首位度偏低这件事,根本不存在太平均这件事。不少省都比山东平均,最平均的应该是河北浙江福建广西这几个,特别是在人均收入和可支配财政上,至于人均GDP的地区差异性,浙闽也远小于山东。 3.济南或者青岛要数据上大幅度增长,只能通过内生和吸外省的企业产业项目还有资金,吸山东省内实现数据的此消彼长根本不可行。山东除济青有8300万人口,人均gdp刚好全国平均水平,其它人均数据就比全国低了,有些低很多。如果通过此消彼长让青岛的数据达到武汉水平,那8300万的人均gdp就会低于全国,其它不少人均数据,财税啊资金量啊存款啊就会处于下游,不如一些中西部省。 4.要此消彼长,又要不影响其它地区人均提高青岛人均,有人会说还有另一条路,就是其它地区的人口数据按对应的经济数据转移到青岛。但这更不可行。这只有在劳动密集型时代,且其它地方连工厂服务员的岗位都匮乏的情况下,才有可能。 5.可支配财政是实际利益,山东人均可支配财政全国倒数第二,仅高于河南,除青岛倒一,居然还有人嫌太平均,想拉低其它地方数据提高青济数据,劫穷济富? 四川路线这也是建立在成都对全省人口占比高,其它市本来就没多少人的基础上。另外,学四川,人均可支配财政巨惨,本来就除青岛外全国垫底,再让青济比例高一些,山东其它地方没法过了。 四川除成都,人口本来就比山东除济青少得多,所以不需要那么大的蛋糕就可以过得还可以。成都本来就比济南或青岛人口多得多,所以肯定需要比济南或青岛大得多的蛋糕。
截止2017年底,中国拥有产权房的家庭约1.25亿户 第一,统计局公布的1981- 2017年全国商品住房竣工面积,历年累加为112亿平方米,扣除配建的保障房(部分出让的商品住宅用地,政府要求有配建保障房),约100亿平方米,进而扣除未售出、未办出不动产证(土地产权争议等)、已拆迁、开发商自持、企业购入(除去以企业名义进行个人持有)等情况,上限约90亿平方米,以套均100平计(套均会被大户型拉高),上限9000万套。 第二,1998-2017年末,全国商住房(俗称酒店式公寓等)累计销售面积3.3亿平方米,扣除开发商自持、企业购入等情况,约2.5亿平方米,以套均50平计,约500万套。 第三,1998年房改,实现转个人产权的各类公房约4700万套;1998年后至今,少数新建单位福利分房(转个人产权)存量与已拆迁公房数量相互抵消,故目前个人产权的公房约4700万套。 第四,截止2017年末,全国保障房存量约2300万套,扣除各类公租房,有个人产权的约1000万套(经济适用房和安置房为主,限竞房和共有产权房比例低) 即,截止2017年末,全国有个人产权的可居房共约15200万套(其中,限竞房、共有产权房和一手经济适用房为部分产权,安置房办出不动产证通常需要较长周期) 而考虑到一户家庭拥有两套及多套的情况,故此1.52亿套产权房约一下被1.25亿户家庭持有(估算,其中约1.05亿家庭仅持有1套房,另2000万户家庭持有4700万套房)
从接触到的人买房,所谓的没落北方,家底殷实的仍然不少 首先,我说的不是真的有钱人,是指普通人中家底还算厚实的。 A:一个20多岁长春男生,在滨江上班,在萧山买了500多万100多平的期房,我觉得已经很厉害了。很多南方省,家里拿得出这个钱的,是少数吧? B:两个刚毕业山西男生(太原读的大学),不是省会城市的,分别是临汾和大同,在临平山北买了150万的期房加车位(首付加车位,一次性拿出也有七八十万),虽然是在离市中心开车30公里的位置,总价也不高,但我觉得大部分中国家庭拿不出来,负债的都多了去了 C:有个黑龙江不知道哪里的,40多岁中年人,200多万全款在宁波市中心买了一套二手房,为了孩子读书。一次性拿200多万,而且看着并不是掏之全部 D:余杭有个没电梯的小区,有个保定人买了套最大的,300多万,160平,其实这种不好卖,没想到接盘的是北方人 E:有个新疆女生(汉人,海归,观感跟其它中国年轻人没区别那种),她老公青岛人,在杭州东站那个位置买了一套89平,400多万的房子,全都是他老公家里出钱,但作为他们两个人的定居房 F:一对夫妻,男的山东人女的河南人,在浙大新校区附近的耀江文鼎苑700多万买了一套,说真的,我觉得很多浙江人也没这个购买力 还有好多好多这样的例子,我还知道一个来上海打拼的山东普通家族,就是那种做小生意起家发财的,身家过亿,这个不细说了
除了省会直辖市计单和少数城市,未来要导入大量人口基本无望 现在的中国比起以前已是翻天覆地变化了,不仅仅是经济,还有整个大社会到个体。 在过去,中国绝大多地方就业机会很有限,且贫困潦倒,好多人为了生计会去沿海打工,因此,苏南浙江泉厦珠三凭借大量体制外工厂和贸易市场(民营外资)以及各类配套基础服务业,吸引到无数外地人口,获得红利,无论是地级市还是县级市甚至到村镇。 但这个时代,中国的大发展包括可支配财政的省区扁平化(2016年,除去直辖市少数民族省区和江浙,所有省区的人均可支配财政都在1-1.5万间),绝大地方的基本生活水平都已经解决了,没有人至少没有年轻人会单纯为了几千块的体制外工作跑去其它地方工作生活。 除非是两方面,第一是大都市的感官冲击和多元化体验包括社交,第二是远超家乡的工作机会(拿到10k以上薪资容易)发展机会(这往往需要都市经济) 所以,还能导入大量外来人口的,只有直辖市省会计单,还有廊坊保定(仅限京雄间区域)、苏州嘉兴、珠海东莞惠州(仅限临深区域)。 此外,苏南浙江珠三泉州佛山中山,还能导入一定外来人口,源于存量带动(长期生活包括定居的外来人口,他们后代和亲戚老乡可能会来),但是这方面的增量有限且不会长久。 其它地方,非直辖市省会计单,除非有特别特别重大的利好,否则在未来,想导入大量外来人口已无望了,在生育率低下的今天,很多地方建大量新城,未来空置率会有多惊人呢?
首页 1 2 3 4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