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妖精漫漫
viola0068
关注数: 70
粉丝数: 1,873
发帖数: 40,792
关注贴吧数: 25
一座城市能建得起大量高楼,是否因为满足以下条件? 这里指的是200+甚至300+400+的高楼,前些年就听好多吧友说,不到300米不算高楼,甚至400起底 超高层商务楼: 1.甲级写字楼需求量和写字楼租金足够支撑(工厂以外的就业机会足够)? 2.有意愿有财力购写字楼的大客户或者散户足够(自用或者看好能高价租出去)? 3.地方公共财力兜底足够,且当地政府有意愿建超高楼来装点门面吸引资金企业人才? 超高层住宅: 1.买得起且有意愿买超高楼层的居民足够支撑 2.建成区小(相对于人口,建成区没人口密度超高)倒逼住宅高容积率 超高层酒店: 1.高档酒店需求量足够,外来高收入游客和商旅群体足够支撑
我怀疑杭州现在吸不了温州以外的浙江人了 我回杭州两年多快三年了,接触到的人很少是浙江的,我非常好奇浙江人去哪了 我一一道来,希望各位对每一楼我说的都细看
现代工业需要多庞大的土地面积?像苏州东莞工业用地已用多少? 苏州东莞作为全球规模最大和第二大的工业城市,实际在用的工业用地能过1000平方公里吗?且算建成区吗?
谈谈总量对于一个省综合实力的意义是什么? GDP财税等总量的意义,是全省政府公共可支配钱足够多了,能给省内尾部地区的基建民生兜底? 资金量总量的意义,是资金充沛,可以整合起来,让全省都能建设起来? 或者把钱集中投入大企业或者重点大项目?就是因为全省总量那么大,地铁高铁机场建设力度才那么大,否则多少会弱一些。 还是说,这两项的总量意义是能让头部城市有更多的钱做大做强,省内其它地区的人才就近去头部城市就能获得优质个人发展机会,离家就一两百公里,而不需要跑京沪? 以及把钱集中让头部城市发展起来,能让头部企业好的产业企业包括外省的人才购房人群(比如买不起第一城第二城去附近城市买)外溢到全省各地?让其他城市获得利好? GDP总量是否还有让外省向往的意义?让全省各地在吸引人才和吸引资金企业项目上有所加持(就是说,如果GDP不那么高的话就会比现在少)? 汽车、洗衣机、电冰箱、社保、医院、电影院、车站、学校、学生数量等各类靠人头数量、地方数量撑起的总量数据,这些意义是否市场容量大,比起容量小人口少地方少的省或者直辖市,更吸引具体企业的投资布局?
直播城区20万人口县城(小地级市下辖县,未设市) 一路上的农村房子都是很精致的独栋小别墅,观感不输京沪别墅,应该是近些年建的,因为品味ok。可惜没拍,回去的路上拍吧。 今天可惜了空气很差
若人均GDP是发展水平参照的大头,那浙江这些年发展还真全国垫底 之前看过,从2004年以来,人均GDP增速低于浙江的只有上海和辽宁两个,黑吉晋都比浙江高。 然后很多人说浙江人口瞒报几百万,还是劳动力人口,考虑到这个,浙江实际人均GDP增速比上海辽宁更低,全国倒数第一。 那么,浙江这十多年发展真的全国垫底或者很慢吗?或者说,现在的浙江比巅峰期衰退了那么多,是中国衰退最大最失意的省
现在及未来的新增婚姻必须产权房绑定?房量、房价和财力不允许啊 全国就1亿多套产权房,有些家庭占了两套三套n套而且不卖,不少产权房老破差或者袖珍,不少在鬼城或者没法住的位置,还有40年50年公寓还有写字楼商铺,真正能当婚房住的又有多少?如果要求2010年以后的小区,选择面又少了太多太多。而且产权房,大部分又在35岁以后的人的名下。
2018年全国31省市区人均公共可支配收入总汇 超费时间,做了好久,让大家看看民富以外的收入排名 请看清楚备注哦 这个要比人均居民可支配收入数据要更接近真实吧
对于新人来说,现在发达大城市体制内还算铁饭碗吗? 对于普通能力的大城市年轻人来说,体制内是否仍然强于体制外?从长线看
刚注意到,13年内人均GDP,浙江比江苏少增长了近四成 2004年人均GDP,浙江15800元,江苏13400元。 2017年人均GDP,浙江92000元,江苏107000元。 十三年里,浙江增长了5.8倍(可能是东北和上海外人均GDP增速最低的省),江苏增长了8倍。江苏比浙江高了38%。 如果浙江如果有江苏这个速度,那浙江在2017年应该是126400元,2018年135500元。 更需要注意到的是,浙江与江苏的人均GDP差距还在继续拉大。 为什么浙江的发展落后江苏那么多,多得夸张,身处同一个统一汇率和劳动力的经济体,增速差距那么大,真的是非常悬殊了,简直就是俄罗斯对美国
成都地铁第四轮批复了,批复总里程692公里 主要是之前516公里明年都能建完,这个厉害的,而且刚批复的有部分已提前动工了?@Robby射手 北京在建931公里(不确定) 上海在建833公里 广州批复总里程823公里,在建714公里 武汉批复总里程606公里,好像除了3号线二期那10公里,其它都已经动工了?@江汉楚风🙀 @curryliuwh 深圳在建580公里,批复570公里, 南京要是不计跨市域的线,在建里程512公里 杭州不计跨市域的线,在建里程517公里 正儿八经在建超500公里的只有这八座城市,批复超500公里的有十座,加上重庆天津。刚好十强城市。 在建400-500公里的也只有重庆。 其它都不到400公里。 我有空的话,看看能不能做个表
浙江的轨道交通和高铁建设未来在国内外会是怎样的水平? 轨道交通: 杭州已建在建1-10号线,16号线,杭富线、杭海线、杭绍线、K1,在大力推进杭德线,规划有11-15号线、沿江x线、磁悬浮两条环线、k2、k3、k4线、南北线,不知道未来杭吉、杭桐、杭诸是否有希望? 宁波已建在建1-5号线、s3线,规划6-8号线、s1二期和另外5条城际。 温州、绍兴、金华、台州都有已建在建 还有嘉兴湖州的城际线可确定,但市内独立线会建吗? 衢州丽水舟山永远不会有轨道交通了吗?只是停留在了规划,包括金华对连接衢州丽水的规划。
吉隆坡、曼谷和孟买,发展水平和生活水平分别相当于中国哪个城市?
一个省看首位度啊是否平均什么的,请注意既有人口比重 1.省内地区差异主要是看人均的,总量也有关联,但很小。所以要看既有人口比重 2.山东,只有省会首位度偏低这件事,根本不存在太平均这件事。不少省都比山东平均,最平均的应该是河北浙江福建广西这几个,特别是在人均收入和可支配财政上,至于人均GDP的地区差异性,浙闽也远小于山东。 3.济南或者青岛要数据上大幅度增长,只能通过内生和吸外省的企业产业项目还有资金,吸山东省内实现数据的此消彼长根本不可行。山东除济青有8300万人口,人均gdp刚好全国平均水平,其它人均数据就比全国低了,有些低很多。如果通过此消彼长让青岛的数据达到武汉水平,那8300万的人均gdp就会低于全国,其它不少人均数据,财税啊资金量啊存款啊就会处于下游,不如一些中西部省。 4.要此消彼长,又要不影响其它地区人均提高青岛人均,有人会说还有另一条路,就是其它地区的人口数据按对应的经济数据转移到青岛。但这更不可行。这只有在劳动密集型时代,且其它地方连工厂服务员的岗位都匮乏的情况下,才有可能。 5.可支配财政是实际利益,山东人均可支配财政全国倒数第二,仅高于河南,除青岛倒一,居然还有人嫌太平均,想拉低其它地方数据提高青济数据,劫穷济富? 四川路线这也是建立在成都对全省人口占比高,其它市本来就没多少人的基础上。另外,学四川,人均可支配财政巨惨,本来就除青岛外全国垫底,再让青济比例高一些,山东其它地方没法过了。 四川除成都,人口本来就比山东除济青少得多,所以不需要那么大的蛋糕就可以过得还可以。成都本来就比济南或青岛人口多得多,所以肯定需要比济南或青岛大得多的蛋糕。
反应一个大城市的收入应该用融城区城镇人均收入 全体人均收入是反应一个地区的,对于绝大多数城市来说,所谓的行政市包含了大量其它城市城镇农村。 至少对于大城市来说,几十公里以外的县城城镇农村的收入与这个城市的真正收入水平没明显关联。 其实各类总量,大城市也应该用融城区的GDP、财税、资金量、融资、消费和上市公司等数据。虽然融城区中也有少数无关联的地区,但相对少而且区分数据技术上不可行,但算融城区应当没问题。 建议看大城市的实力和水平看融城区
虽一线二线的说法也是人为定义然后普及的,但新一线也太刻意了 我不是很认可城市按一线二线划分,也有之前很多炒作的因素,但这是这十多年形成的国民度,很多方面谈发展也会用到一线二线这个概念,所以也自然了。 但是新一线真的是刻意得要命,通过榜单而且大张旗鼓生怕别人不知道,新一线这个称呼也是给人一种网友随随便便闹着玩的感觉。为什么不让所谓的新一线换成一线要么二线
为什么苏州老城区绝佳位置老破小怎么都涨不上去? 位置我觉得太棒了,包括山塘街地铁口的老小区。房子外立面和楼道虽然很破,但以后会美化整改吧?毕竟是苏州的核心灵魂地段,看价格我都心动了,你们作为苏州本地人,觉得价值如何? @无与伦比9934 @苏风杭雨吴侬雨
截止2017年底,中国拥有产权房的家庭约1.25亿户 第一,统计局公布的1981- 2017年全国商品住房竣工面积,历年累加为112亿平方米,扣除配建的保障房(部分出让的商品住宅用地,政府要求有配建保障房),约100亿平方米,进而扣除未售出、未办出不动产证(土地产权争议等)、已拆迁、开发商自持、企业购入(除去以企业名义进行个人持有)等情况,上限约90亿平方米,以套均100平计(套均会被大户型拉高),上限9000万套。 第二,1998-2017年末,全国商住房(俗称酒店式公寓等)累计销售面积3.3亿平方米,扣除开发商自持、企业购入等情况,约2.5亿平方米,以套均50平计,约500万套。 第三,1998年房改,实现转个人产权的各类公房约4700万套;1998年后至今,少数新建单位福利分房(转个人产权)存量与已拆迁公房数量相互抵消,故目前个人产权的公房约4700万套。 第四,截止2017年末,全国保障房存量约2300万套,扣除各类公租房,有个人产权的约1000万套(经济适用房和安置房为主,限竞房和共有产权房比例低) 即,截止2017年末,全国有个人产权的可居房共约15200万套(其中,限竞房、共有产权房和一手经济适用房为部分产权,安置房办出不动产证通常需要较长周期) 而考虑到一户家庭拥有两套及多套的情况,故此1.52亿套产权房约一下被1.25亿户家庭持有(估算,其中约1.05亿家庭仅持有1套房,另2000万户家庭持有4700万套房)
城建如何是否只看漂亮舒适和功能效率(包括安全)两大纬度就足够? 除了感官性和功能性,似乎不存在其它意义
各位怎么看“大城市生活的男性年收入30万才合格”的言论? “个人名下至少有90平无贷商品房+100万存款才才能结得了婚”之类的言论。 各位觉得奇葩还是正常?
大城市通勤区老破小存量,接下去还有百分之多少能获拆迁红利? 各位觉得有一半吗?
现在,中国城市综合实力20强无非是三大争议 1.苏州能否进十强或者11强?虽然90%左右的人(城市发展爱好者,以下如同)认可京津成渝汉沪宁杭广深是十强城市,但是还有10%左右的人会认为苏州可以挤掉一个,虽然有人认为苏州不但进不了十强,而且只能排16位,这主要涉及一个问题:通勤区的实力是否特别重要。 2.11-16位西青甬苏沙郑怎么排?也就是说,如果苏州怎么都进不了十强,那么11-16位必定是西安青岛宁波苏州长沙郑州。这6座城市和十强城市肯定能进前16,99%的人都认可,但就是具体先后怎么排有争议。 3.17-22位沈大济肥锡厦怎么排(哪两座进不了20强)。85%的人都认可,第17开始后,接下去的6座是沈阳大连济南合肥无锡厦门(虽然我个人有在想长春福州是否也应在此档中,然后觉得17-24位不好排),然后具体先后怎么排有争议。 现在的信息数据越有越透明,所以其实争议远没以前多。这三大争议,吧友们怎么看?
现在中国城市综合实力20强无非是三个争议 1.苏州能否进十强或者11强?虽然90%左右的人(城市发展爱好者,以下如同)认可京津成渝汉沪宁杭广深是十强城市,但是还有10%左右的人会认为苏州可以挤掉一个,虽然有人认为苏州不但进不了十强,而且只能排16位,这主要涉及一个问题:通勤区的实力是否特别重要。 2.11-16位西青甬苏沙郑怎么排?也就是说,如果苏州怎么都进不了十强,那么11-16位必定是西安青岛宁波苏州长沙郑州。这6座城市和十强城市肯定能进前16,99%的人都认可,但就是具体先后怎么排有争议。 3.17-22位沈大济肥锡厦怎么排(哪两座进不了20强)。85%的人都认可,第17开始后,接下去的6座是沈阳大连济南合肥无锡厦门(虽然我个人有在想长春福州是否也应在此档中,然后觉得17-24位不好排),然后具体先后怎么排有争议。 现在的信息数据越有越透明,所以其实争议远没以前多。这三大争议,吧友们怎么看?
浙江最厉害的产业应该是包括影视综艺动漫网络文学在内的文创 而不是信息产业。影视综艺动漫网络文学变现可观收入可观而且影响力大
中国居民人均资产最大口径仅13万人民币,中位数会多少? 很多人都会因为各种原因而陷入幸存者偏差的误区,甚至误以为中国满大街百万年薪,包括曾经的我自己,看看周围谁都十多套房子。 但我当我全国旅行,当我尝试跟不同人接触,对底层的注意力不少于家境优渥的人之时,发现并非我想得如此,特别是看到各种各样可循的客观数据时。 分三大纬度算中国居民财富,发现即使以最大口径,且不考虑到少数富人占金融资产大头不考虑中位数,中国人均居民财富仅13万人民币。
浙江先进制造业实力是否不如湖北安徽? 从小到大,都听中华城市吧里的人说,浙江制造业很低端,到现在在城市gdp还听到这个说法 那浙江制造业既然那么逊,在全国到底排多少位?有多大的话语权呢,是不是不如其它省? 就这些产品的产量,浙江明显不如湖北安徽
浙江的先进制造业在全国到底是什么水平?话语权如何? 从小到大,都听中华城市吧里的人说,浙江制造业很低端,到现在在城市gdp还听到这个说法 那浙江制造业既然那么逊,在全国到底排多少位?有多大的话语权呢,是不是不如其它省?
烟台南通嘉兴绍兴金华台州泉州如何实现市区人口300万? 这七座城市能通过地铁审批或者下一轮能继续通过审批的最大门槛是市区人口。 1烟台目前市区人口约245万,把蓬莱和长岛划区后,就能达到302万。 2南通目前市区人口约235万,把海门启东划区后,也能达到325万。 3嘉兴目前市区人口129万,把嘉善平湖海盐划区,达到302万。 4绍兴目前市区人口278万,把诸暨划区,达到397万。 5金华目前市区人口115万,把义乌和兰溪划区后,达到301万。 6台州目前市区人口约199万,把温岭划区后,能达到337万。 7泉州目前市区人口约191万,把晋江划区后,能达到401万。
怎么看规模以上工业,浙江劳动产生率(人均营收)全国倒数第一 以目前浙江的规模工业营收和规模工业从业人员来看,浙江就是全国倒数第一,浙江规模工业有多低端多差啊?其它绝大多数人均数据反而第一?
户籍人口,福建到4000万和浙江到5000万,哪个快? 户籍人口,福建到4000万和浙江到5000万,哪个快? 目前户籍人口,福建3808万,浙江4911万,福建生育率高,但浙江落户速度快。 常住人口,福建到4000万和浙江到6000万,哪个快? 目前常住人口,福建3911万,浙江5737万,但浙江增速远高于福建。
在杭州,狭义的互联网已黄昏了,至少个人发展机会纬度,比重很小 很多人说杭州互联网互联网,我觉得真是天大的误会。可能他们说的是互联网业态或者思维,其实是其它行业,跟互联网搭一点点边那种。 纯粹的互联网红利,至少在杭州还有北京已经没了(其它城市不确定) 至少个人发展机会纬度。为什么码农那么多,因为各行各业都需要码农啊,包括影视包括金融包括传统的银行包括广告甚至各种先进制造业。
从接触到的人买房,所谓的没落北方,家底殷实的仍然不少 首先,我说的不是真的有钱人,是指普通人中家底还算厚实的。 A:一个20多岁长春男生,在滨江上班,在萧山买了500多万100多平的期房,我觉得已经很厉害了。很多南方省,家里拿得出这个钱的,是少数吧? B:两个刚毕业山西男生(太原读的大学),不是省会城市的,分别是临汾和大同,在临平山北买了150万的期房加车位(首付加车位,一次性拿出也有七八十万),虽然是在离市中心开车30公里的位置,总价也不高,但我觉得大部分中国家庭拿不出来,负债的都多了去了 C:有个黑龙江不知道哪里的,40多岁中年人,200多万全款在宁波市中心买了一套二手房,为了孩子读书。一次性拿200多万,而且看着并不是掏之全部 D:余杭有个没电梯的小区,有个保定人买了套最大的,300多万,160平,其实这种不好卖,没想到接盘的是北方人 E:有个新疆女生(汉人,海归,观感跟其它中国年轻人没区别那种),她老公青岛人,在杭州东站那个位置买了一套89平,400多万的房子,全都是他老公家里出钱,但作为他们两个人的定居房 F:一对夫妻,男的山东人女的河南人,在浙大新校区附近的耀江文鼎苑700多万买了一套,说真的,我觉得很多浙江人也没这个购买力 还有好多好多这样的例子,我还知道一个来上海打拼的山东普通家族,就是那种做小生意起家发财的,身家过亿,这个不细说了
说一说作为土著,我为什么如此欢迎外地人 我不知道为什么有些人为什么那么排外,是没得到好处吗?我个人包括身边其他的土著朋友因为外地人特别是外省人口的大量涌入,获得甚至说占尽大量红利,比起土著,外地人对我们社会的贡献更大,但是得到的好处反而比土著少。 所以,人要懂感恩有良心,我真的没资格说外地人坏话,因为他们才是为我创造岁月静好的贡献者,必须欢迎啊!也不存在,我的家乡提供给他们赚钱机会我可以有姿态,因为这只是我的祖辈早一点来到这个城市而已,我有幸出生在这里
浙江2.3万平方公里的平原盆地,容纳1亿人口没任何压力 浙江2.36万平方公里的平原盆地,只需留1.26平方公里的耕地就够了,另外1.1万平方公里容纳人口。 浙江5600万人口,居住在农村的1600万,未来1000万在农村就够了。 也就是说如果1亿人口,9000万在城市,城市建成区面积9000平方公里,每平方公里1万人,这个舒适度足够,小巴黎没有超过30米的楼,105平方公里却能容纳200多万居住人口,厦门岛内建成区不超70平方公里,居住人口200多万,人口密度都是两三万的,每平方公里1万人足以舒适。 另外1000万农村人口, 2000平方公里足够,意味着人均200平米,其中100平方米用作各类公共建设用地,比如每万人口的农村社区,用来做学校、行政楼、厂房、广场、会馆、道路、绿化的累积占地面积足足有1平方公里,非常充裕了。另外100平方米为居住土地,按每户三口人计算,就是每户300平,实际建筑占地面积每户120平,建3层,每户建筑面积就360平,足够舒适。
全国各省级行政区(港澳不计)极值距离(幅员)排名 通过行政区内最远的两地距离数据(不含离岛),可以体现不同省市幅员的辽阔程度(港澳不计)。 看看哪个是巨型省哪个是袖珍省
真的很难想象还有那么多人口生活在农村 江苏浙江黑龙江还有超过三成人口生活在农村,我反而能理解,其它省超过三成甚至大部分都是超过四成人口生活在农村,实在无法理解。 绝大多青壮年都不会在农村吧,农村怎么还有那么巨大的人口基数?
哪些城市,经济实力和GDP排名是不对称的? 大家各抒己见
哪些城市,经济实力和GDP排名是不对称的? 大家各抒己见
其它数据气势如虹却产值萎靡,浙江到底什么方面出大问题了? 无论从税收、政府基金收入、公共收入、资金量、居民存款、私人基金、社会总融资、中高档私家轿车,总量非常耀眼,增速也是全国前几,几乎东部第一,人口流入也惊人。 为什么,偏偏GDP产值(各类产值和利润)非常不行,总量一直非常低,增速也不怎么样。 浙江到底是什么方面出了重大问题?
台州在建的S1S2要比温州在建的S1S2实用太多 温州S1S2都不过市中心不过人流密度大的地方,会很鸡肋,然后其他线路都还没启动,这对温州人来说真的非常糟心啊
2018年嘉兴还有浙江的人均GDP,都不如江苏2017年的数据 太惨了,特别是嘉兴。无论新产业还是民富,嘉兴算是国内地级市高阶。从产业布局和各类配套、中高端人口导入来看,嘉兴未来的中高端就业水平、个人发展机会和薪资水平,应该会甩掉苏州雄安以外的任何非省会地级市。 但嘉兴人均GDP不但不如江苏全省,还不如前一年的江苏全省,几乎两年差距
河南未来gdp总量能超浙江吗?单gdp而言不说其它经济数据
未来中国绝大多地区人口都会减量,大量县级及以下都有可能消失 除去 各直辖市省会 浙江(除衢州丽水) 珠三角(除江门肇庆) 海南(仅限海口三亚周边及琼海儋州) 廊保沧(临京临雄地区) 苏锡常 青烟连 厦泉 边疆少数民族区(新疆西藏云南的少数区域) 最多再除去洛阳芜湖柳州三市 其它地方,未来人口95%以上的概率会减量,而上述地区也有人口减量的风险。
除去浙江珠三苏锡常廊保沧还有烟台泉州,非省会地市人口难再增长了 未来至少很难再明显增长,能保持存量就不错了
各位觉得在中国,当男人幸福还是当女人幸福? 都是中等以上外形和经济水平,然后可以分农村和大城市两个纬度?
不太明白为什么中国男性消费欲弱?
除了省会直辖市计单和少数城市,未来要导入大量人口基本无望 现在的中国比起以前已是翻天覆地变化了,不仅仅是经济,还有整个大社会到个体。 在过去,中国绝大多地方就业机会很有限,且贫困潦倒,好多人为了生计会去沿海打工,因此,苏南浙江泉厦珠三凭借大量体制外工厂和贸易市场(民营外资)以及各类配套基础服务业,吸引到无数外地人口,获得红利,无论是地级市还是县级市甚至到村镇。 但这个时代,中国的大发展包括可支配财政的省区扁平化(2016年,除去直辖市少数民族省区和江浙,所有省区的人均可支配财政都在1-1.5万间),绝大地方的基本生活水平都已经解决了,没有人至少没有年轻人会单纯为了几千块的体制外工作跑去其它地方工作生活。 除非是两方面,第一是大都市的感官冲击和多元化体验包括社交,第二是远超家乡的工作机会(拿到10k以上薪资容易)发展机会(这往往需要都市经济) 所以,还能导入大量外来人口的,只有直辖市省会计单,还有廊坊保定(仅限京雄间区域)、苏州嘉兴、珠海东莞惠州(仅限临深区域)。 此外,苏南浙江珠三泉州佛山中山,还能导入一定外来人口,源于存量带动(长期生活包括定居的外来人口,他们后代和亲戚老乡可能会来),但是这方面的增量有限且不会长久。 其它地方,非直辖市省会计单,除非有特别特别重大的利好,否则在未来,想导入大量外来人口已无望了,在生育率低下的今天,很多地方建大量新城,未来空置率会有多惊人呢?
上海金山线、绍兴旅游线、宁波s1线和广佛环线未来成地铁概率大吗
全球有21个发达国家,9.2亿人口 不计人口100万以下的袖珍国家 欧洲13国(3.2亿): 西欧5国(1.65亿):英国、法国、荷兰、比利时、爱尔兰 北欧4国(0.25亿):瑞典、挪威、芬兰、丹麦 中欧3国(1亿):德国、瑞典、奥地利 南欧1国(0.3亿):北意大利(0.5)、加泰罗尼亚(0.5) 亚洲4国(2亿):日本、韩国、以色列、新加坡、 新大陆4国(4亿):美国、加拿大、新西兰、澳大利亚
辽宁2018年gdp25300亿,名义8%,六年来最高
杭州gdp凉凉啦,萧山2018名义负增长 即使按17年核实调整数据也就6.6%。杭州本来就很低了,增速更感人
辽鲁苏浙闽粤鄂川,六省人才吸引力怎么排?
大连沈阳的gdp能重回20强吗? 大连沈阳都是大都市的观感,正儿八经的副省级。且大连洋气,沈阳大气,我觉得大连是跟青岛差不多的城市,沈阳是跟武汉差不多的城市,不至于差距那么大
重庆武汉郑州天津青岛大连等,民富真的明显不如苏南浙江珠三厦门吗 这些中西部及北方大城市的人也过着大城市生活,发展也很快,民富真的明显不如江南珠三还有厦门吗? 如果明显不如,未来能追平吗?
产值、税收、资金量、总融资,四大经济数据重要性怎么排? 从经济发展的真实诉求实现来看。 一是对各类产业发展包括升级的重要性 二是对各类功能性建设和舒适感建设 三是对居民收入和个人发展的重要性 四是对居民民生保障的重要性 五是数据对招商引资吸引人才的重要性
马德里人均收入居然那么吓人,巴塞罗那所在区居然
我不看好杭州能成为中国的顶级城市,因为金融短板 对于一个城市发展最最重要的还是金融。 北京:新三板(新三板之前也是各种国家银行、中央金融机构的总部) 上海:上交所主板 深圳:深交所主板 虽然深圳实力跟京沪差距很大,但各种顶级城市、特权城市的要素相对齐全。 所以中国顶级城市未来都会被京沪深占据,也可以说是一线城市。 杭州民营经济再强大,也没有国家顶级资源的加持,其它什么倒不是最重要,证券交易所非常重要。只要杭州没有国家顶层金融机构,就永远上不了位。
首页
1
2
3
4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