弄墨老客 弄墨老客
闲居无个事,剖桐以为琴。吟咏抒胸臆,谁人是知音?
关注数: 158 粉丝数: 567 发帖数: 19,044 关注贴吧数: 3
跟帖总被删,只好发主贴:那些上窜下跳的人,你们怕什么? 关于“西安退琴”事件,基本上大家早已经没了兴趣了,可是总有那么几个闹餐的所谓“义士”上窜下跳,跟贴大字报似的来回倒腾。我只是根据逻辑指出他们的几个疑点,就被楼主两次删除跟帖。没办法,只好发主题帖了。 以下是回复《古琴圈一大公案据说几千元的甚至不合格琴被当成5万元的琴卖》一帖中96楼的跟帖,汇总于此: 冯女士自己亲口说过,凌月说这琴将来能升值,她就毫不犹豫地拿了,而且都没还价。可见冯女士并不是没有问题的。至于要退琴,又不带琴去,而只是隔空联系几次,便单方面宣布因为“对方没有诚意”而“谈崩”,前后仅仅四天,“打假”视频就上网了。。。你们不觉得疑点满满吗? 那么,琴到底是在冯女士第一次打电话要退琴的12.24日以前就破开了?还是象张墨原所说的是拍视频当天的28号破开的?如果是后者,说明此前琴是完好的,既然怀疑质量问题,为何在电话交流不畅的情况下,不直接带琴去凌月工作室当面交涉? 再如果,象冯女士自己说的,怕去凌月工作室会对凌月造成影响,那为啥四天后,直到现在的各种没有依据的网上诋毁又不怕影响了呢? 冯女士为了说明自己并非不差钱,亲口说过自己“刚刚大学毕业两年”,可她的儿子已经八岁了。就算五年本科,加上毕业两年,也才七年,难道冯女士高二就有了儿子?这是接戏太多,拿错剧本了吗? 你们在没搞清事实真相之前,所做出的任何判断——比如谁是受害者,谁是加害者——的唯一依据,都是“三件套”大师的所谓“鉴定”结论。这个结论靠谱吗?你们整天上窜下跳的,你们没脑子,以为天下人都没脑子是吧?
中医经典学习帖预告 为使本吧有一个浓厚的学习经典的气氛,也为使各位同道互相学习、共同提高,拟于近期开帖一起研读中医经典。 经过考虑,初步选定明代李中梓辑选的 《内经知要》作为首期的学习读本。因为原版《内经》过于浩繁,容易使初学者望而生畏。而《知要》却简明扼要地从散见于《素问》、《灵枢》各处的原文中,辑取相关内容,编为道生、阴阳、色诊、脉诊、藏象、经络、治则、病能八大类,几乎讲《黄帝内经》的主要思想皆囊括其中却有具体而微,对于初学者十分适合。 此次统一选用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的横排铅印本作为此次学习的特定读本,这样布置阅读内容或探讨问题时可以根据页数、行数来统一说明,以免各自使用不同版本导致混乱。兹将该书的PDF文件附于此处,大家可以下载使用。 关于学习方法,每次由我布置阅读范围,大家便可以各自研读。每次讨论以半月(或二十天不定,以大家基本理解为准)为限。此期限内,大家可以随时发表研读的心得或提出疑问,同道也可互相解答。此阅读范围研读结束后,再布置下次的阅读范围,继续研读…… 对于古文基础稍差的同道,可以准备一些古汉语方面的字典等工具书辅助阅读。 农历三月初三(西历4月2日)是轩辕黄帝诞辰,定于此日正式开帖学习。 有意与大家一起学习者,可在此跟帖报名。
老客医学拾零(100问) 【老客按】 此篇乃老客琴友东营李某据老客在百度中医吧所发解答吧友疑问的跟帖采集、整理而成。李某初因女儿患病,吐泻不止,西医治疗多日,迄无进展,遂求助于老客。老客以经方三剂而愈,故李某发愿学医。其时李某除研读老客推荐的经典医书及与老客时时研讨外,尚不时浏览老客在百度中医吧的发言,并将有所启发者随时收藏。积之渐多,李某遂分为一百问——此本篇之来历。 老客离开中医吧已久,当年老客的很多跟帖也随着“倒酷运动”而被他们删之殆尽。此篇所存,也算老客在中医吧时期的一点印迹。不过李某整理时,对于当时老客解答吧友帖子时的具体情况并未体现出来,现在再看此篇,有些问题,尚需说明一二: 1、 每一问的问题,是李某根据提问帖的大体内容重新组织为问题的,并非吧友提问的原帖。有些帖子是吧友针对具体问题或具体病症发问的,故老客有一些解答看似游离出问题以外,但其实是针对吧友的具体问题而答——这一点,从李某重新组织的问法中或许无法体现。 2、 有些问题,老客回答起来看似霸气侧漏、目中无人,实则是当时中医吧内的环境、气氛使然。当时中医吧充斥着各种反中医及各种歪曲中医经典的中医败类,他们往往貌似请教,实则故意刁难、挑衅,以让老客出丑,并进而达到攻击中医理论的目的。因此,老客对于此等丑类的回答,便往往充满霸气和攻击性。 此外,因老客精力有限,需陆续贴出,所以希望吧友不要插楼。若有疑问或需探讨之处,请在楼中楼提出,拜托拜托!
我对新酷酷龙、华山“神医”、卓天滋、战胜痛苦等人的态度 对于中医吧以前的恩怨,我已经不会在意了。但最近几天发现以前我在中医吧开炮的“敌对”一方的几个人也怀着不同的目的前来“道贺”,我不得不说明一下我对这些人的态度: 新酷酷龙和华山两人,当初是因为患者提供证据证明他们是借中医吧为平台欺诈、坑骗患者,才导致我一怒与之发难的。这一点,很多中医吧的老人是熟知的,没必要多说。 这两人虽然表面上前来“道贺”,但他们的人格在我眼里直如垃圾一般,无论他们如何厚着脸皮玩什么伎俩,都不会改变我对他们的定位。 至于卓天滋(在本吧用“卓天滋风水法师”、“卓天滋”、“西夏格格”等马甲发言),当初因为在吧里推销他的“蜂王浆”理论,被我警告、封号后,竟然用大便图片连续刷吧。而且在我与“华酷帮”斗争的过程中,居然伪造百度通知造谣惑众(已被吧友揭露),更有甚者,它还多次发布侮辱我女儿的文字、图片——鉴于此,我直接将其定位为畜生。 以上三人,长期加入黑名单,永不移出。卓天滋长期封号,剥夺永久发言权。 至于战胜痛苦,虽然性格懦弱、游移,但曾经在客观上助纣为虐,也加入黑名单。 对于上述加入黑名单却仍保留发言权利的数人,希望时时自重,勿自取其辱。
关于这两天的事,与新酷酷龙吧主商榷 一天多以前,在“新酷酷龙”吧主发布撤销“四川老中医6”的通告以后,我表达了不赞同此处理的意见,并表示理由另外开帖。刚才我用一个半小时的时间,大体浏览了这段时间来的相关帖子,依然坚持不赞同撤销川老小吧主的决定。 对于酷吧提到的撤销川老小吧主的理由中,有三条我认为是不充分的: 1、关于“编造假医案”: 首先应该搞清“假医案”是一个什么概念?是本无其事凭空杜撰还是指医案描述不符合医院的病历书写规范?如果是前者,我相信很多老吧友都记得以前川老公布患者联系方式被反中医分子举报,遭到删帖的事情。所以,如果说川老的医案是凭空杜撰,至于你们信不信,我反正是不信。如果是后者,这涉及国家规范的中医病历和民间中医医案的书写习惯的差异问题。关于某些人喋喋不休的“昏迷人走路”的事情,那个医案我看了,不足以作为“医案造假”的证据,况且在原帖子中很多吧内同道都表达了各自的看法,很多人是不支持以此作为造假依据的看法的。至于“心跳一分钟一次”的例子,这个原帖子我没找到,我只能推测:老吧友也都知道,川老发帖是用孩子给买的手写板,或者由孩子代替输入,这中间难免会出现一些笔误。如果抓住这样一些没有定论的话或笔误而喋喋不休、死缠烂打,是不厚道的。 2、关于“网上收费”: 川老以前确实有在帖子中留联系方式的习惯,我们也都劝诫过。但至于肯定地说他从中医吧的患者身上收费,这是需要确凿证据的。当然,这个证据必须是可信的。不是任何人随便找一马甲证明川老看病向他收费就是证据的,真正可靠的证据应该是书面开局的发票或收据之类,而且必须证明交款人与本吧某个ID有同一关系才行。如果没有这种证明,就说谁网上收费,显然是不负责任的。 3、关于“违反国家法律”: 这一条本身与是否撤销小吧关系不大。因为一旦触犯国家法律,就必须受到制裁,根本谈不上当不当小吧的问题。但是,如果川老真的触犯法律了,你应该向有关部门提供他犯法的证据,而且在审判机关没有做出判决之前,是无法确认他犯法的。在这种情况下,你在吧内就开始想当然地以你认为的罪名宣称川老犯法了,其实你已经违法了。 川老的问题,根源并不在这两天,我认为起因还是来自川老让“华山”“自裁”的帖子。“华山”后来虽然被撤了小吧主,但并未消停,他的众多马甲一直在活跃。川老既然象酷吧说得这么罪大恶极,为何这么多年来你没有想起来他“犯法”,单单在“华山”和吧友所质疑和“华山”共用一个邮箱的“爱在深秋Ⅰ”相继被撤销小吧职务后不久才突然想起川老如此罪大恶极呢? 另外,刚才在帖子里面,我发现很多吧友找到一些酷吧自身很不符合大吧身份的一些事情: 1、在别的贴吧到处留qq号,并声称自己是“中医吧的大吧主”,这是何意? 2、私自向吧友泄露其他小吧删帖的事实,这又是何意? 希望酷吧就以上问题能给广大吧友一个说法。
火神派是学中医的捷径吗? 这个题目目前在吧内很有几位火神派的拥趸会给出肯定的答复,果真是这样吗? 有位吧友反问:张仲景先师也用附子,是不是也是火神派? 我个人的看法是:是否火神派,并不在于是否大量运用附子,而是在于对于病机的判断,是否以阳虚解释一切疾病,是否否认阴虚病机的存在。 某火神大师曾言“世上无真正阴虚”(大意),我说这是胡说八道。历代医书备述阴虚、阳虚病机,难道这历代的医家都是弱智或骗子? 火神派动辄以“阳主阴从”、“天尊地卑”来作为自己的理论依据。对于前一句,我至今没查到出自何处,不知是否涉嫌伪造经典语句?对于后一句话,并不能看出“阳”就比“阴”重要。很显然,这些火神派在解释“尊卑”时,显然没有搞懂这两个字的本义。在这句话中,“尊卑”应当训为“高下”,而不应该训为“尊贵、卑微”。 至于火神派的历代祖师,郑钦安的书我看过,郑老爷子反复叮咛“把握阴阳实据”,没看出崇阳抑阴的意思来,不知火神派的徒子徒孙何以把他奉为祖师? 再说黄元御,这位老先生是我的老乡。他的书我虽没全看,也看过几部。此人聪明异常,文字夺人。后人读其书,往往爱其文而信其理。然此老曾为庸医寒凉药所误,致眇一目,遂痛诋寒凉之非,转而专用温热,也是矫枉过正,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 至于今人王正龙之英年早逝,尽人皆知,似不必再说。 中医经典讲究阴阳平衡,“阴平阳秘”。“阴在内,阳之守也;阳在外,阴之使也”——有何轻重之分?《内经》明言:“阳盛则阴病,阴盛则阳病”,难道到了火神派这儿,只剩下“阴盛则阳病”一种了? 见手足逆冷,口不思饮,火神派辨为阳虚;见手足发热,口渴引饮,火神派辨为阴盛格阳……呜呼!看病如此简单,难怪学医者趋之若鹜! 手足逆冷有阳虚者不错,然气滞、湿阻、痰瘀阻隔,皆可导致手足逆冷,何可见手足逆冷皆辨为阳虚? 阴盛格阳乃是危证,阳气所剩无几,几为漫天阴气所灭,方能出现。此种危证在真伤寒中也并不多见,何以到了火神派这儿,连内伤杂病竟然处处是“阴盛格阳”?有是理乎? 学医当以《内》、《难》、《伤寒》等经典为宗,则源流清澈,不致为后世异端所误。今有学医贪图便宜,专从后世好懂医书入手,往往自入歧途而不自知。所谓一叶障目不见泰山,见流而不知有源也。 末法时代,妖魔横行,不独医界为然,可为一叹!
撤销“华山”小吧职务后的感想 撤销“华山”小吧职务那个通告,是酷吧、我以及尊吧三个人一致同意的。但我个人对“华山”还是很喜欢的。因为“华山”性格耿直,嫉恶如仇,而且在删除广告帖、捣乱帖等方面是不遗余力的。但是“华山”对“刘中医”的开炮,我觉得是非常草率的。 关于“刘中医”是否有证的问题,以及“刘中医”帮助吴旋是否合法的问题,“华山”显然过于机械、过于自以为是了。因为中医吧是面向所有“中医爱好者”的,而《吧规》第一章第1条,对“中医爱好者”的范围早有明确的解释。也就是说:中医吧并不是仅仅面向有证的中医而设的。另外,在中国的医政管理与国际接轨以前,中医的存在一直就是以患者的认可度为依据的,而《执业医师法》的出台,本身就存在很大的争议和诟病,这种用西方的管理模式来管理中医的法律是否真的为广大中医和患者所认可,还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因此,这种用法律来说事的行为,有时候在伦理、道德层面上又是讲不通的。因为“有证杀人无罪,无证救人有罪”的事例太多了——因此,在这两方面,“华山”给自己竖了无数的敌对面。 况且,“华山”自己还有很多在中医吧以外造成的经济纠纷,以及一些乱发广告自我吹嘘被“华山”封号、删帖的人也让“华山”的敌对面更加强大。在此,我必须重申一下我个人的态度:撤销“华山”的小吧职务,并非表示对“华山”的这两部分对立面的支持,仅仅是因为“华山”对同道的言语过于随意、草率,导致交流秩序的混乱这个原因。对于中医吧以外的纠纷,我还是坚持原来的观点:有证据请报案,请不要在中医吧喊冤叫屈。而对于那些乱发广告自我吹嘘的人,中医吧的管理团队仍然会一如既往地严厉打击。 通过“华山”被撤一事,我真诚希望吧务团队能够时时刻刻以吧规为依据,合理谨慎地处理吧务,同时也希望广大吧友能够平心静气地交流,即使暂时受到处罚,也能通过合理的途径来对待纠纷。
琴悟四则 ○古人所谓“郑声淫”,后人多训“淫”字为“**、**”之意,余以为不妥。“淫”有“太过”之意,似是指此。古人对于文学、艺术对于情感的表现,以中和为贵,无太过不及,所谓“哀而不伤、乐而不淫”是也。故凡表现情感太过者,皆“郑声”之类。如今人弹《长门怨》哀泣如诉、弹《忆故人》悲伤如哭者,难免“郑声”之讥。 ○今人打谱,要欢快便欢快到底,要悲伤便悲伤到底,我觉得这显然是用现代人的心思去猜度古人了,这是完全错误的。现代人受西方思想的影响,已经离古人越来越远了,在对人生、对自然的态度方面尤其如此。西方对事物的认识要么是“非A即B”,要么就是三段论式的推理。而古人往往善于处理各种对立的因素杂糅在一起的复杂局面,中医如此,书画如此,古琴何尝不如此?古人对于生死、悲喜、穷通、寿夭等对立的事物,并非截然划清的。如死人的事,可以称为“白喜事”,无奈的事,可以“笑对”等等。近来我打谱《渔歌》,发现曲中并非仅仅散淡而已,中间忧伤、无奈、欢快等情绪皆时而出现,有时只是偶尔一露而已。由此可见,用一种情绪给曲子定调子是现代人的主观想法,也是简陋、愚蠢之极的。古人作曲,往往穷其一生仅一二曲而已,若说曲意表达一时的情愫,毋宁说是作者一生情感的概括——大曲尤其如此。既如此,何可以一种情绪限定全曲调子?大凡伟大的作品,都是多主题的——这与文艺理论也是吻合的。 ○近来研究指法演变,发现愈古的琴书,指法描述愈是简单,非如后世琴书那样具体。而古琴书还有一个特点,虽然指法描述简略,但却喜欢用大量形象化的图例和语言来描述指法的“意象”,比如“飞龙拿云势”、“蟹行郭索势”之类。这显然与古人重意象、轻形迹的思维模式和审美习惯有关。这种倾向不仅表现在古琴当中,在其他传统文化的形式(比如中医、书画、武术、围棋等等)当中也莫不如此。而古琴的“意”和“趣”,大多来自形迹之外,因此,这种“重意象、轻形迹”的思想无疑是古人的高妙之处,而后世那些把指法具体化的做法,虽然对于普及和规范古琴有一定作用,但从更高的要求来看,这么做其实在客观上已经把对意象的追求的想象空间给堵死了——这无异于化神奇为腐朽! ○打谱的过程,固然可以按照琴曲的题目、题解以及曲谱中的旁谱或旁注来帮助理解和表达曲意,但我发现在打谱过程中,对于某些段落或乐句没有旁注或旁注太简的情况下,通过反复的试奏居然能够逐渐感觉到此段或此句的情绪或意趣。即使不知道琴曲的题目和题解,这种感觉依然会出现。当然,这种情况只有在严格遵守原谱的要求的情况下才能出现,如果擅改指法、节奏,所得到的感觉肯定与曲作者的原意大相径庭。因此,打谱中对情绪和意趣的把握,来自两方面:一是题目和题解的提示,一是试奏过程中的感觉的催生——这两者交织一片,几乎无法分清。
读《乱谈初学古琴以及意境》一帖有感 本帖主要针对此帖(http://tieba.baidu.com/f?kz=723765903)有感而发。 从该帖的跟帖来看,赞同者颇多,而且也加精了,说明这种说法所占的市场份额是非常大的。但我仍要强调我的看法——也就是楼主所反对的看法。 现在貌似很多人都很反对古琴不同于一般乐器的说法,认为古琴不过一器而已,说得太玄不利于普及,而且给人一种故弄玄虚的感觉。但是我仍然要说:古琴的确不同于一般乐器,而且古琴的作用并不是用来娱乐的。 说古琴是修身进德之具,也是老生常谈了,但古琴以及古琴曲的很多曲意、意境,都是古代仁人君子、隐士高人的一种生活态度和世界观的符号化。后人弹琴,也就是通过这些符号化了的媒介来仰慕、亲近这些贤人达士,从而达到修身进德的目的。 一首古琴曲,是曲作者把自己的世界观、生存态度、人生理想通过琴曲传达给后人。这些曲作者要传达的内容,就是曲子的意境,而“意”的传达,或者通过具体的“形”(音乐形象,比如景色、情节之类),或者不通过“形”而直接用抽象的音乐符号传达出来——象很多传统艺术的分类一样,前者称之为“写实”,后者称之为“写意”。但一般的传统艺术鉴赏家普遍认为:按艺术水准来讲,“写意”要高于“写实”的。所以古人对于艺术的最高境界有“得意忘形”只说。 现代的古琴,传承成为现在这种样子,不能不说是古琴界某些“改良派”的“成功杰作”。这简直和某萎人的“白猫黑猫论”成功地让国人抛弃传统的道德规范而以经济实力论英雄有异曲同工之妙。 初学者虽然要重视基本功的训练,但绝对不可以把古琴看得如此轻易。所谓“取法其上,得乎其中”,如果对自己没有一个更高的要求,就算全民弹琴,可喜乎?可悲乎? 这是一个讲现实、图便利的时代,我说的这些难免不合时宜,但不得不说。予岂好辩也哉?予不得已也。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