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启坦克 天启坦克
关注数: 0 粉丝数: 120 发帖数: 10,790 关注贴吧数: 19
血压拉满,一鸭失败全过程 英军总司令George Elliott(清政府译作懿律)带4000多士兵和40多艘船只,战争爆发后英军得到了源源不断的补给和人员替换 士兵:包括第18皇家爱尔兰联队、第26苏格兰来福枪联队、第49孟加拉联队、孟加拉工兵团和马德拉斯工兵团等共4000余人 船只构成:16艘风帆战列舰(3艘为74门炮的大型战列舰),4艘蒸汽军舰,28艘运输船 1840年7月,英军攻占浙江省舟山市,清代又叫定海。 1840年8月,英军抵达天津,道光乞求英军退至广州,许诺惩办林则徐 1841年1月25日,琦善擅自签订《穿鼻条约》,割让香港岛,林则徐被发配新疆,但因琦善没盖关防印,道光拒绝承认该条约,不予批准,但英军已于条约签订次日在香港岛上驻军,完全事实占有香港岛。 道光拒绝承认条约的后果很严重,琦善被抄家革职,道光重新委派奕山,隆文,和杨芳来到广东作战,调兵近万人,加上本土兵力,广东拥有约20000人的兵力 1841年5月21日,奕山派1700人袭击英军,英军指挥2400人进行反攻,奕山败。 1841年5月24日,英军对广州发起进攻,一路占据城西南的商馆,一路由城西北登岸,包抄城北高地,攻占城东北各炮台,并炮击广州城。广州附近要地全失,18000多清军尽退城内,奕山因无法掌握军队秩序,求和,签订《广州条约》。但英军不但不率部撤离广州,还勒索广州商家向英军支付了600万银元的赎城费。期间广州城北郊三元里一带民众自发武装起来进行抗英斗争,打死5-7名英军,打伤23-42名英军,包括一名英军少校Beecher。而奕山却虚报战功,将战败说成大胜。 1841年8月21日,Henry Pottinger(璞鼎查)代替George Elliot(懿律)成为英国全权代表和总司令,率2500人和37艘船只攻击福建,攻占鼓浪屿,10月1日,再次攻破定海(今舟山),10日,攻破镇海(今宁波),13日,占领宁波,清军总兵葛云飞及其麾下4000名将士战死,英军损失惨重,停留在宁波等待增援。 1842年3月,道光任命吏部尚书奕经组织反击,3月10日,奕经同时对镇海定海发起攻击,清军失败。 1842年3月15日,英军对奕经发起攻击,奕经再次大败。 1842年6月16日,英军发起吴淞之战,江南提督陈化成率军守卫,两江总督牛鉴命令陈化成撤退,遭到拒绝,陈化成奋勇守卫,击沉英军火轮船3艘、三桅船1艘,击断三桅船高桅一段,打死打伤敌军三四百人,并断了英军后路,清军取得初步胜利。两江总督牛鉴见形势不错便以督军为名,摆开两江总督的全幅行头浩浩荡荡向吴淞口前线进发,英军见清军阵地上有一顶绿呢大轿在众人簇拥下缓缓而来,就瞅准轿子开了一炮。战场顿时大乱,英军乘机攻上岸来,陈化成战死,吴淞口失陷。牛鉴一直逃跑到嘉定,镇江驻防副都统海龄听说吴淞失陷,认为汉人通敌,纵兵杀害汉人。 1842年7月21日,英军派遣1.2万余人,76艘战舰,724门炮击败镇江城外绿营守军,越城而入,与1500蒙古八旗兵巷战,英军死185人,清军全军覆没,海龄自杀。全城惨遭焚掠,废墟一片。镇江对岸的扬州士绅惶恐万状,向英军交纳五十万两赎城费,以免遭到军事占领。英军直逼南京。 1842年8月4日,英军登陆南京燕子矶,钦差大臣耆英、伊里布和两江总督牛鉴与英军议和 1842年8月29日,在英军旗舰”汗华“(HMS Cornwallis)号风帆巡洋舰上,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被签订。 另外在鸦片战争期间,中国东南沿海地区的广大人民,积极地支持和配合了清军作战,并自发地坚持反侵略斗争。侵略军所到之处,无不遭到当地人民的抗击。英军攻陷厦门,当地民众自动组织起来,袭击英军,迫使侵略军退守鼓浪屿。英军入侵浙江,浙江人民组织“黑水党”,狠狠地打击英军。侵略军进犯长江后,沿江人民以多种方式袭击英军,阻止英国舰队前进,英军试图进犯台湾,但台湾守军英勇抗敌,以6000人阻止英军进攻,取得了惊人的胜利,英军在整个一鸭中都没攻占台湾任何一处土地,光是俘虏的英军就高达182人。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