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葛渡 黄葛渡
关注数: 31 粉丝数: 83 发帖数: 13,973 关注贴吧数: 14
事关《读库1002》 张立宪 @ 2010-5-12 目录 一站一坐一生                            仝冰雪 私人编年史:我的1998                    肖 逢 北京四中                                北 岛 联大教授                                张家荣 仓央嘉措圣歌七十首                  龙 冬 译 开始成为商人                            何 叶 胶片内外的华沙                          罗展凤 北大荒                                  冯敬兰 笨拙与精明                              张宏杰 心中的大佛                              傅惟慈 简介     一套失落民间的相册,引发了摄影界、学术界的无尽话题,也成为人类学研究的生动标本。     这是一个普通中国人连续六十二年的留影,从1907年到1968年,福州的叶景吕先生从二十七岁到八十八岁,每年一张,一张不少,整整六十二张,还有他1901年单独的照片,及1906年的结婚照、结婚四十年和六十年时和夫人的合影。每张照片下面或上面都有他亲笔所写的拍摄时间、当年的年龄及家庭、国家大事等。从第一张清朝的长发蓄辫到民国的长袍马褂,一直到新中国的列宁装,照片的主人公也从英姿勃发的青年变成了矍铄老者。一张张照片,忠实记录了这位同胞从风华正茂走向人生暮年的完整过程。     一年一照,是人生的仪式。一站一坐,年度交替,是主人公的生活方式。六十几张照片,叶景吕的目光始终淡定从容。他虽然没有大富大贵,大起大落,但他对世间的勇怯强弱、进退疾徐洞若观火。正是这种内心的充盈和强大,人格的独立和坚定,才造就了表面上一如既往的恬淡与笃定。他的一生,没有奇迹,也从无荒诞,点点滴滴,时时刻刻,让身边人都享受着与他共处的阳光与温情。     “叶先生安息四十年后,我偶遇了他,不惑之年的我,也重新认知了自己和生活。”对这套照片做出详尽考证工作的收藏家仝冰雪说。     肖逢先生的“私人编年史”进入到1998年,以兼并、破产为主要方式的国企改革“攻坚”阶段,在这一年的搏杀尤其惨烈。他所在的钢铁厂也没有逃过这一劫,
事关《读库0905》 老六 @ 2009-10-29 事关《读库0905》 老六 @ 2009-10-29 目录 毛以后的中国                       刘香成 实事求是                           刘香成 中国:1976-1983                刘香成 摄 冰雹喇丨嘛                             书 云 我走到那里在风起以后                刘 春 我是六零后(续)                    荆 方 胡适的格言                          魏邦良 挖挖《守望者》的蛋                  陈 腊 “我们重来一遍就是了”              张铁志 希特勒的财神爷                      孔笑微 姓刘的匈奴                          刘 勃 简介     1976年至1983年,刘香成先后以《时代》周刊常驻北京记者和美丨联社首位驻北京摄影师的身份,作为外国媒体唯一一位在北京的新闻摄影师,为当时的中国留下了珍贵的历史剪影。他在那段时间的摄影汇集成为《毛以后的中国》,1983年由英国企鹅出版社出版。这部作品先后再版四次,在全世界范围内享有极高的声誉。世界图书出版公司日前出版中文版本《中国:1976-1983》,是作者在之前几个外文版本的基础上,增加了相当数量未发表的照片,全新编辑而成。本辑《读库》也选刊了作者的两篇自序及部分摄影作品。     刘香成是唯一获得普利策奖的华裔记者。甘地夫人遇刺,阿富汗战争,苏联解体……二十世纪后半叶的许多世界大事,他都用相机记录过。《读库0905》里,有他写的这么一段文字:“外交部新闻司的官员姚伟曾叫我参加过一个会议。他告诉我,他们调查了1979-1981年外国媒体的活动,发现西方发表的关于中国的照片有百分之六十五是由我拍摄的。对这个数字以及他们调查的认真性我很是惊讶。实际上,关于已发表的照片,这样一个数字并不难获得,因为在1978年到 1980年间,我是北京唯一一个外籍新闻摄影师——1981年,合众国际社的迈克·提勒才加入进来。更让人惊讶的还是他们的反应:‘刘先生,以后请不要那么努力工作。’”     纪录片《西丨藏一年》的热播,引起巨大反响。片中的八位拍摄人物让我们对他们的生活、精神世界和藏丨民族文化多了一分了解,其中的冰雹喇丨嘛次旦是一个举足轻重的角色。藏族人相信神灵鬼怪无处不在,无时不有,而且主宰着他们的命运,他们需要一个媒介与神灵鬼魂沟通,传递他们的敬重、祈求和愿望。次旦法师就担当着这样一个角色。
事关《读库0906》 老六 事关《读库0906》 老六 @ 2010-3-8 22:00 《读库0906》目录   图画书与儿童                               姬炤华   全景                          欧逸文(Evan Osnos)   郑问这三十年                               花之静   泛舟万古江河                               李怀宇   老师                                       孙毅安   穿越而来                                   瓦 当   许诺之地的幻灭                             张铁志   没有肖申克,没有迈克                       杨子云   沿着西湖看历史                             傅国涌   声音                                 苗 炜 辑录 简介   《图画书与儿童》事实上是《读库》组织的一次讲座的内容,当时的题目为“丰富环境下的创造性思维”,由姬□华主讲。他为《读库》绘制的2009年藏书票系列深受读者喜爱,而他创作的图画书《No!That's Wrong》在美国出版英文版,跻身主流绘本作者阵容。   早期阅读,是我们的童年体验,也是我们的孩子们的成长基石,可是,我们应该让孩子看什么样的书?充斥市场的形形色色的童书,会对他们有所帮助和启迪,还是会起到负作用,败坏天真的童趣和审美?其中大有门道。   这次讲座的内容,我们耗费了大量时间来整理加工,并以相关图片穿插其中,生动形象地揭示出其中的奥妙。   《全景》是《纽约客》杂志记者欧逸文写导演贾樟柯的一篇文章。   《小武》在北京放映,电影学院的教授们反应平淡。但另有些知识分子认为其意义非凡。与当时流行的宏大史诗电影不同,贾樟柯展示了一幅当代生活严酷朴素的图景。对一些偏爱这部电影的更年长观众而言,这部电影的诚实令人亦悲亦
岁末 -- 老六 @ 2010-2-10 22:27 岁末 老六 @ 2010-2-10 22:27      再过两天,除夕夜的饺子就该端上来了。这两天,读库小分队依然忙得团团转,小六的电话总是被打到没电,因为要求查询的单子太多了,没有发出北京的单子数量也超出了我们的想象,以及事先与快递公司的沟通。一些朋友说话难听了些,也是我们该得的,既是替快递公司背的黑锅,也是我们自己安排得不合理而致。道歉的话就不说了,好在还有以后。     随着新年脚步声的临近,也请大家放松下来,不要苦等邮包了。跑了和尚跑不了庙,有什么情况,我们节后再找补回来。     还有几个大家问得较多的问题,一是关于那套明信片。我们一开始对数量估计不足,导致这次不够派发了。节后肯定要加做一批,随《读库1002》补发给那些老铁杆。届时也会拿出来一部分来供大家选购。     《图鉴》的颇受好评,是在俺的意料之中的。这个册子从选材到印制,都鼓捣得很让俺得意,一些朋友想再多买一些与人分享,这个容我们节后上传。还有人建议,那些文字说明为什么要排在画页后面,而不是与它对页的旁边。其实俺的如意算盘是这样的:大家可以把这本《图鉴》拆开,是六十四张独立的美图(所以文字放在了后面),加个画框,挂在墙上,是很有意境的。     恩哼,翠花,上饺子。
岁末 老六 @ 2010-2-10 岁末 老六 @ 2010-2-10 22:27 阅读(308) 评论(3) 推荐值(0) 引用通告 分类: 未归类      再过两天,除夕夜的饺子就该端上来了。这两天,读库小分队依然忙得团团转,小六的电话总是被打到没电,因为要求查询的单子太多了,没有发出北京的单子数量也超出了我们的想象,以及事先与快递公司的沟通。一些朋友说话难听了些,也是我们该得的,既是替快递公司背的黑锅,也是我们自己安排得不合理而致。道歉的话就不说了,好在还有以后。     随着新年脚步声的临近,也请大家放松下来,不要苦等邮包了。跑了和尚跑不了庙,有什么情况,我们节后再找补回来。     还有几个大家问得较多的问题,一是关于那套明信片。我们一开始对数量估计不足,导致这次不够派发了。节后肯定要加做一批,随《读库1002》补发给那些老铁杆。届时也会拿出来一部分来供大家选购。     《图鉴》的颇受好评,是在俺的意料之中的。这个册子从选材到印制,都鼓捣得很让俺得意,一些朋友想再多买一些与人分享,这个容我们节后上传。还有人建议,那些文字说明为什么要排在画页后面,而不是与它对页的旁边。其实俺的如意算盘是这样的:大家可以把这本《图鉴》拆开,是六十四张独立的美图(所以文字放在了后面),加个画框,挂在墙上,是很有意境的。     恩哼,翠花,上饺子。
发完货啦,开始拜年 -作者:老六_张立宪 2010-2-7 发完货啦,开始拜年           截至2月7日,与《读库0906》、《读库1000》、《读库1001》、《图鉴》(2010年全年订户赠品)有关的礼包全部发出了。本着先偏远后临近、先外地后北京的顺序,发了三天货。由于一些地方的快递网点已经停运,所以发往这些目的地的邮包会暂时寄存在快递公司的库房,等节后再发。希望大多数宝贝都能及时顺利送到大家手里,陪各位欢度春节。      如果发生一些意外,或暂时出现查询不到的情况,请各位不要着急,也不用刻意为等包裹而耗费时间。如果发生什么情况,我们就想办法补救,保证让您收到。      随这次礼包发送的,还有一些书目、试读本之类的小东东。由于有的试读本很早以前就送到了,当时只是针对2009年的订户确定的数量,所以就没了2010年订户的份儿,还有的试读本是针对2010年订户的,所以09订户里就没有。但大多数东西都是人人有份儿。      尤其需要说明的是,我们做的那套明信片由于事先对征订情况估计不足,导致数量不够,时间上也来不及加印了,所以就欺负了一下那些最铁杆的朋友。那些既是2009年订户、又是2010年订户的朋友的礼包中,是没有这套明信片的。我们会随《读库1002》补寄给这些朋友,并会夹带个其他的礼物以表达歉意。      除这批读者外,这套明信片将不再附赠。      感谢读库饭局群的众多吃货(甚至还有路过北京的家伙)赶来库房助拳,帮我们处理浩如烟海又错综复杂的各类单子。如果没有大家的帮忙……哦天哪,想都不敢想。昨晚战斗到九点钟,然后大家一起踏雪去吃火锅的情景,是这个岁末很珍贵的记忆。      目前发往外地的快件已经停运,北京地区的订单处理到2月8日上午,也将停发。其后的订单要等到正月初八(2月21日)才能处理了。请各位谨慎下单或等到节后再购买(所有优惠将持续到3月15日),给大家带来的不便,敬请谅解,并给各位拜个早年。   作者:老六_张立宪   2010-2-7 20:49  
事关《读库0904》-- 张立宪 @ 2009-8-20    事关《读库0904》 张立宪 @ 2009-8-20 22:30 0904      本辑《读库》比预想中早出了一两天,于是匆匆发货,然后才短信通知大家,导致有的朋友收到短信时,书已经到手了。由于本辑开始换了一种印刷方式,墨色没有掌握好,彩图部分过重,也向各位致歉。 目录 乾隆皇帝与鸦(百度)片战争                      张宏杰 西部招妻                                马宏杰 私人编年史:我的一九七八                肖   逢 暴力棋王                                李志刚 迦南福地                   欧逸文(Evan Osnos) 直至群星在你脚下                        熊   菂 “我不属于运动的一部分”                张铁志 柳如是                                  王   鹤 大地上的恬美与危机                      李树波 北岛三札                                赵   瑜 言之有误                                东东枪 目录      因《大明王朝的七张面孔》一书而名声鹊起的张宏杰,日前推出大作《乾隆皇帝的十张面孔》,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本辑《读库》刊发的《乾隆皇帝与鸦(百度)片战争》,算是该书的精华缩编版。      在张宏杰先生看来,正是乾隆皇帝埋下了鸦(百度)片战争的种子。英国人在1793年跪求乾隆而没有得到的东西,在1842年通过战争一条不少地得到了。      毫无疑问,乾隆皇帝是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皇帝之一。有的评论者甚至还去掉“之一”二字。乾隆统治下的中国,纵向比,是中国几千年历史中人口最多、国力最盛的时期。横向比,是当时世界上最强大、最富庶的国家。但盛世下的人民,辛苦一年,还要负债三两,根本没有生产剩余。一旦遇到饥荒,普通人家会立刻破产,卖儿卖女十分普遍。      乾隆皇帝还以超级恐怖为手段,扫除一切可能危及统治的思想萌芽。三十余年的文字狱运动,如同把整个社会放入一个高压锅里进行灭菌处理,完成了从外到里的全面清洁,消灭了一切异端思想萌芽的完美局面,打造了一个他自认为万代无虞的铁打江山。      乾隆的盛世监狱精心塑造出来的国民,固然是驯服、听话、忍耐力极强,却无法挺起腰板,擦亮眼睛,迎接扑面而来的世界大潮。      以乾隆为代表的专制精神造成的中华民族精神上的孱弱、保守、僵化,不但是鸦(百度)片战争中中国失败的原因,更是鸦(百度)片战争以来中国在现代化路上走得如此跌跌撞撞、艰难曲折的原因之一。在乾隆死去二百多年后,仍然有人连篇累牍地歌颂乾隆盛世的稳定和伟大,研究揣摩乾隆治术的高深。许多人仍坚定地认为,只有乾隆的风格和方法才适合这片独特的土地。      只有透彻了解了乾隆时代的另一面,对这个时代的得与失进行一个全面准确的评估,我们这个民族才算没有白白经历“乾隆盛世”。  
我们需要什么样的稿件 --老六 @ 2009-7-31 我们需要什么样的稿件 张立宪 @ 2009-7-31 12:02      一些想给《读库》投稿的朋友会先来封信,问对稿件有什么标准和要求,或者问,《读库》需要什么样的稿件。     恩,请让我来回答这个看起来很简单的复杂问题。     《读库》需要什么样的稿件?比这个问题更重要的是,您想写什么样的稿件?如果您有足够的写作热情的话,这个问题就变得很简单了:先按照自己的意愿,将稿件写出来,不用管别人需要什么样的稿件。     任何一家媒体,都有自己的选稿范围,所谓组稿,就是编者和作者相互寻找的过程。那些已经将自己想写的东西写了出来的朋友,接下来要做的,就是为自己的文章找一个窝。请你相信,一篇好的文章,总能找到好的窝。     就像两个很好的男生女生,并不一定适合相爱一样。对如下稿件而言,《读库》并不是适合她的窝——尽管您的稿子可能非常优秀:     小说、诗歌、散文等文学作品,不属我们的选稿范围。     学术文章,不属我们的选稿范围。     千字文,不属我们的选稿范围。《读库》所刊文章的篇幅,基本在五千字到五万字之间。     心情随笔,个人感怀,亲情文章,人生顿悟,不属我们的选稿范围。因为适合刊载这类稿件的媒体太多了。     书评,影评,乐评,不属我们的选稿范围。这一点可能最容易让大家误会。《读库》不就是这样一本文艺读物吗?是的,但我们不需要评价作品,而是去找到直接当事人,挖掘背后的故事,或是对作品中的某些细节,进行疯狂的研究。几年前,我们对《读库》的稿件内容有过这样的说法:我们要的是充满热忱的精读,独出机杼的发现,耗尽心血的串联,哪怕只是些边角余料。这个方针一百年不动摇。     以上属于与我们无关的圈子,这些圈子之外的广阔空间,就是《读库》的选稿范围。     但是,即使已经立足于这些圈子之外,可能您的稿件依然不适合《读库》,因为我们还有自己的选稿标准。     与作者商讨稿件时,我经常说的两句话是,可劲儿写,不要有篇幅上的限制,不要有时间上的限制。我们希望能给作者一个尽情展示自己智慧和心血的平台,但最后的稿件总体一看,限制性依然很强。     如果您的文章中,经常出现“我感到……”“我想……”“我觉得……”这样的句式,则基本不符合我们的选稿标准。说得再严苛一些,一篇文章中如果三分之一以上的句子主语都是“我”,就不会出现在《读库》里。     如果您的文章中定语太多,或是结论评价类的形容词太多,则不符合我们的选稿标准。我们只希望你把你看到的记录下来,至于它在你心中泛起的涟漪,希望能通过你的记录和传递,荡漾到读者心中,而描述涟漪本身,是我们不需要的。     如果你的文章试图以小见大,或直接以大见大,以探讨人生终极问题和家国大计为己任,我们也要对您敬而远之。我们要的不是高度的概括性,而是极度的细部展示。具体地说,如果一篇三万字的稿子,其第一段提到的某件事、某个人,有可能被写出三万字,那么这篇稿子就显得大而无当了。     如果你试图充分展示自己的写作才华,我们也要对您敬而远之。《读库》中受人好评的文章,基本没有读者会说“这个作者太有才了”。我们想展示的,是才华的另一面:老老实实把自己想写的东西交代清楚,认认真真把自己感兴趣的东西琢磨个底儿掉,切切实实尊重读者的习惯和判断。     “用写一本书的力气来写一篇文章”,我们最需要这样的稿件。希望您将投稿的目光投向《读库》时,想的不是“我要写一篇好文章”,而是“我要把一件事情搞清楚,并记下来”。当动笔的时候,你心里有着一定的谦卑和热忱。庶几可矣。
首页 1 2 3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