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雨舟😇 fengyuzhouhw
愿中国青年都摆脱冷气,只是向上走,不必听自暴自弃者流的话。能做事的做事,能发声的发声。有一分热,发一分光,就令萤火一般,也可以在黑暗里发一点光,不必等候炬火。此后如竟没有炬火:我便是唯一的光。倘若有了炬火,出了太阳,我们自然心悦诚服的消失。不但毫无不平,而且还要随喜赞美这炬火或太阳;因为他照了人类,连我都在内。
关注数: 136 粉丝数: 78 发帖数: 2,086 关注贴吧数: 158
省长在电子科技大学调研人工智能工作 黄强省长在电子科技大学调研人工智能工作:抢抓机遇发挥优势,在人工智能科技创新上奋力走在前列 3月14日,省委副书记、省长黄强到电子科技大学调研人工智能工作,强调要深入贯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全国两会精神,积极抢抓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重大机遇,发挥电子信息领域传统优势,整合资源、形成合力,在人工智能科技创新上奋力走在前列,为四川人工智能1号创新工程和国家人工智能加快发展贡献更多成电力量。 在电子科技大学清水河校区,黄强先后走进智能协同计算技术国家级重点实验室、人机智能技术与系统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智能感知芯片与应用系统国防科技工业创新中心、神经信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通信抗干扰全国重点实验室,详细了解泛在智能技术、智能机器人、人机交互技术、智能传感器与集成阵列、光电探测器与成像系统技术、类脑智能、神经工程、人工智能医工交叉技术、6G万物智联系统技术等研发及应用情况,察看学校人工智能代表性成果演示,询问科研人员创新中的难点堵点,听取大家对四川人工智能发展的意见和建议。 黄强对电子科技大学在人工智能领域取得的丰硕创新成果表示祝贺。他说,电子科技大学被誉为中国电子类高校的“排头兵”,在电子信息方面优势突出,在人工智能领域具备较强的科研实力和较丰富的成果积累。当前人工智能发展突飞猛进,机遇稍纵即逝,必须树立战略眼光,突破传统思维,看准了就抓紧干起来,集中力量、找准抓手、加快突破,努力在人工智能新赛道上抢占制高点,推动学校在新一轮科技发展中焕发青春、再创辉煌。要在推动“从0到1”突破的同时,敏锐捕捉和重视创新“原点”这个关键,鼓励更多“明白人”敢想敢闯,招揽集聚“聪明人”干出更多标志性创新成果。要坚持专业的人干专业的事,建立研发与产业对接机制,让科研人员聚精会神干自己最擅长的创新攻关,帮助他们精准对接成熟企业,就地实现产业化,加快把更多创新“成果”直接转化为产业“成品”,在批量应用中不断实现迭代完善。要以大胆的机制创新突破发展中的障碍,通过建立专利入股等利益联结机制,激励科研人员心无旁骛投入研发,在用人及薪酬自主权、科研经费使用、科研评价等方面探索突破,充分激发人才创新活力。要与四川大学等实现强强联合、协同创新,注重多学科交叉融合,强化技术系统集成,培养源源不断的人工智能优秀人才,为未来发展持续注入强劲动力。省上将超常规最大力度精准支持,大力开放典型应用场景,推动学校在科学研究、平台建设、人才培养等方面实现更大突破。 副省长郑备,省政府秘书长曾卿,省直有关部门和电子科技大学负责同志等参加。
省长在电子科技大学调研人工智能工作 黄强省长在电子科技大学调研人工智能工作:抢抓机遇发挥优势,在人工智能科技创新上奋力走在前列 3月14日,省委副书记、省长黄强到电子科技大学调研人工智能工作,强调要深入贯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全国两会精神,积极抢抓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重大机遇,发挥电子信息领域传统优势,整合资源、形成合力,在人工智能科技创新上奋力走在前列,为四川人工智能1号创新工程和国家人工智能加快发展贡献更多成电力量。 在电子科技大学清水河校区,黄强先后走进智能协同计算技术国家级重点实验室、人机智能技术与系统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智能感知芯片与应用系统国防科技工业创新中心、神经信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通信抗干扰全国重点实验室,详细了解泛在智能技术、智能机器人、人机交互技术、智能传感器与集成阵列、光电探测器与成像系统技术、类脑智能、神经工程、人工智能医工交叉技术、6G万物智联系统技术等研发及应用情况,察看学校人工智能代表性成果演示,询问科研人员创新中的难点堵点,听取大家对四川人工智能发展的意见和建议。 黄强对电子科技大学在人工智能领域取得的丰硕创新成果表示祝贺。他说,电子科技大学被誉为中国电子类高校的“排头兵”,在电子信息方面优势突出,在人工智能领域具备较强的科研实力和较丰富的成果积累。当前人工智能发展突飞猛进,机遇稍纵即逝,必须树立战略眼光,突破传统思维,看准了就抓紧干起来,集中力量、找准抓手、加快突破,努力在人工智能新赛道上抢占制高点,推动学校在新一轮科技发展中焕发青春、再创辉煌。要在推动“从0到1”突破的同时,敏锐捕捉和重视创新“原点”这个关键,鼓励更多“明白人”敢想敢闯,招揽集聚“聪明人”干出更多标志性创新成果。要坚持专业的人干专业的事,建立研发与产业对接机制,让科研人员聚精会神干自己最擅长的创新攻关,帮助他们精准对接成熟企业,就地实现产业化,加快把更多创新“成果”直接转化为产业“成品”,在批量应用中不断实现迭代完善。要以大胆的机制创新突破发展中的障碍,通过建立专利入股等利益联结机制,激励科研人员心无旁骛投入研发,在用人及薪酬自主权、科研经费使用、科研评价等方面探索突破,充分激发人才创新活力。要与四川大学等实现强强联合、协同创新,注重多学科交叉融合,强化技术系统集成,培养源源不断的人工智能优秀人才,为未来发展持续注入强劲动力。省上将超常规最大力度精准支持,大力开放典型应用场景,推动学校在科学研究、平台建设、人才培养等方面实现更大突破。 副省长郑备,省政府秘书长曾卿,省直有关部门和电子科技大学负责同志等参加。
朱海燕教授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课题资助 近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公布了2021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以下简称“重大项目”)资助名单。我校能源学院“油气地质-工程一体化及装备”(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研究团队朱海燕教授负责的重大项目课题五“开采过程多场时空演变规律与流动调控方法”获批,直接费用286.12万元。这是我校“十四五”开局之年作为主要承担单位和课题牵头单位的第一个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也是我校地热研究中心自2017年组建以来牵头的高级别科研项目。同时,也是“油气地质工程一体化及装备”团队继2019年刘清友教授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联合基金重点项目“四川盆地深层页岩气安全高效钻井基础研究”(批准号:U19A2097)、2020年伊向艺教授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联合基金重点项目“四川深层页岩智能传控靶向复合压裂基础研究”(批准号:U20A20265)之后,连续三年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级别的项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面向科学前沿和国家经济、社会、科技发展及国家安全的重大需求中的重大科学问题,超前部署,开展多学科交叉研究和综合性研究,充分发挥支撑和引领作用,提升我国基础研究源头创新能力。作为课题牵头单位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体现了我校地热研究中心在地热研究方面具备了良好的研究基础,显示出学校科技创新的巨大发展潜力。该项课题的持续推进,对于助推加快实现国家“双碳”目标、推动学校高质量内涵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