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雨舟😇
fengyuzhouhw
愿中国青年都摆脱冷气,只是向上走,不必听自暴自弃者流的话。能做事的做事,能发声的发声。有一分热,发一分光,就令萤火一般,也可以在黑暗里发一点光,不必等候炬火。此后如竟没有炬火:我便是唯一的光。倘若有了炬火,出了太阳,我们自然心悦诚服的消失。不但毫无不平,而且还要随喜赞美这炬火或太阳;因为他照了人类,连我都在内。
关注数: 138
粉丝数: 78
发帖数: 2,163
关注贴吧数: 159
你们的发文又被自媒体引用了 http://tieba.baidu.com/mo/q/checkurl?url=https%3A%2F%2Fmp.weixin.qq.com%2Fs%2F01e_q8kVG4l3FCDrb4eZrg&urlrefer=22ce9995b168dac910253510a8f7da52
西南石油大学校长赵金洲为何落选本轮院士 http://tieba.baidu.com/mo/q/checkurl?url=https%3A%2F%2Fmp.weixin.qq.com%2Fs%2F01e_q8kVG4l3FCDrb4eZrg&urlrefer=22ce9995b168dac910253510a8f7da52 想说的是自媒体素材又来自于贴吧。
成理第3个学科:环境与生态学进入ESI前1% 恭喜成理环境与生态学进入esi前1% ,目前共有3个学科进入esi前1% ,第4个学科化学应该12月份就可以进入吧。
在川高校(玄武岩纤维、钒钛材料)协同科创平台成立 “玄武岩纤维协同科创平台”由成都理工大学总牵头,广安职业技术学院负责管理运行,四川大学、西南交通大学、西南科技大学等高校共同参与,组成市(州)包括成都市、德阳市、广安市、达州市、雅安市等,组成企业包括在川玄武岩纤维产业链中相关企业。 “钒钛材料协同科创平台”由四川大学总牵头,攀枝花学院负责管理运行,西南交通大学、成都理工大学、西南科技大学等高校共同参与,组成市(州)包括攀枝花市、凉山州等,组成企业包括在川钒钛产业链中相关企业。
2021软科学科10%排名,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居然没有成理。
陈国庆教授获《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陈宗基”奖提名奖 2021年10月20日,由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主办的《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21年“陈宗基讲座”暨岩体力学的发展与若干未解之百年问题高端论坛在山西太原召开,赵阳升院士、康红普院士、金智新院士等知名专家出席会议。在开幕式上举行了《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21年“陈宗基奖”的颁奖典礼。我院陈国庆教授发表的论文“基于全应力-应变曲线及起裂应力的岩石脆性特征评价方法”获“陈宗基奖”提名奖,并在大会做了“大型锁固滑坡时效破坏特征”的主题报告。同时,陈国庆教授也应邀在第11届亚洲岩石力学大会ARMS11的第15分会场做了“大型岩质边坡时效稳定性评价”的特邀报告。 为纪念已故的陈宗基先生,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创办了“陈宗基讲座”,每年举办一次,设立至今已成功举办11届,是我国岩石力学与工程领域最高学术论坛。本届讲座由中国科学院赵阳升院士和中国工程院康红普院士主讲,超过40万人次通过线上或线下的方式参会。《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是中国岩土工程领域具有重要影响力的学术期刊,国际影响力指数在全国6000多种学术期刊中排名第44位,在中文期刊中排名第1位。《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设立的年度优秀论文“陈宗基奖”旨在促进我国岩土工程学科的发展、鼓励原创性研究,该奖从前第3年在《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公开发表的所有学术论文中,经过《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编辑部初选、专家函评及会评等程序评选出1~3篇年度优秀论文和若干篇提名论文。 陈国庆教授长期从事岩质高边坡和深地灾害防控。在深部隧道工程岩爆灾害防治、大型边坡及滑坡防治方面开展了富有成效的研究成果,尤其在极端复杂地质条件下(高地温、高水压、高地应力)硬岩隧道岩爆机制及防治、巨型滑坡渐进破坏过程模拟和量化分析、地质体非线性力学模型和多尺度破坏过程模拟等方面具有显著的研究特色。
校领导带队赴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拜访 龚灏代表学校向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长期以来对学校事业发展的支持与帮助表示衷心感谢。他简要汇报了学校近年来取得的主要发展成果和“十四五”重点规划,表达了持续深化校企友谊,进一步开展多层次、多领域战略合作的诚意。他表示,学校将进一步贯彻“四为”方针,以“双一流”建设为引领,积极推动产业链、创新链、教育链的紧密衔接与深度融合,协同企业推进科技自立自强,努力服务油气勘探开发事业高质量发展。 刘清友汇报了学校油气学科发展历程及优势研究方向,回顾了学校与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开展主要合作情况。他表示,油气领域是学校重点发展学科方向,学科专业基础扎实、人才培养体系完备,科研创新体系持续拓展,产出了一批高水平科研成果。希望企校加强合作,深化产教融合,加快高质量人才培养和高级技术人才培训,共建创新联合体,集聚双方优势提升国家重点实验室等科研平台建设质量,携手塑造发展新优势。 中科院院士王成善,中国石油集团党组成员、副总经理黄永章,总经理助理兼人力资源部总经理杨华,董事会秘书兼综合管理部主任徐新福,校领导许强、黄琦、侯明才,双方有关部门负责同志参加会见。
西昌电梯房套一户型房租每个月大概多少?
成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021年共获批64项。 近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公布了2021年度集中受理项目评审结果,我校共获批各类项目64项,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环境保护国家重点实验室固定研究人员,包括环境与土木工程学院和生态环境学院,共获批项目17项。其中,李天斌教授获批重点项目;范宣梅教授获批2021年度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成为我校至今第5位获批该项基金的教师。
成理自然科学基金究竟获批多少项哦?分别是?
成理以前的国土资源部地学空间信息技术重点实验室去哪儿了?
材化院关于科研项目申报和科研工作座谈会(讲得不错) 接着,赵其华院长就学院中青年教师科研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如何有效地做好科研工作等做了讲话。赵院长从五个方面进行了发言: 1.科研规划是教师生涯的必修功课 学院有一些中青年教师,进入工作岗位后缺乏科研领域和科研方向的规划。科研工作者既要紧紧围绕国家需求,也要结合学校优势学科和资源,做好新的工作岗位上的科研规划。而不能为完成考核,要么简单的拆分博士论文成多篇期刊文章,要么只是在原博士(后)课题的基础上,继续艰难延续。这样的做法,导致不少人进校3-6年后,步入迷茫或困惑,而止步不前。 2.立足优势学科寻找自己的生长点 加入了材化学院这个大家庭,就要充分认识和了解材化学院的发展沿革和特色优势,要摆脱对于博士课题以及原有课题组的依赖,结合学校的地学、环境等学科优势和行业需求,认真思考自己的研究领域;同时还要结合学院的科研布局,脚踏实地,埋头苦干,久久为功。 3.科研工作是有组织的 有组织的科研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个人有组织的科研,另一方面是单位有组织的科研。个人有组织的科研是要结合行业企业的需求而开展研究领域的规划和设计,包括谋划项目和成果。单位有组织的科研是指学院要集中有限资源,立足有特色和优势的研究领域。目前学院的科研领域主要包括五个方面:相平衡与盐卤化工、锂钾资源绿色开发与高附加值利用、复杂物质检测与环境保护、矿物功能材料和储能材料等。中青年教师要紧紧围绕上述5个领域开展科研规划和科研工作。 4.贡献学校一流学科,贡献学院一流专业 通过规划,积极靠拢或进入学校珠峰大科学研究阵营。中青年教师,不仅要关注国家、四川省有关科研项目指南和项目申报信息,而且也要积极参与到学校发布的科研需求和项目指南,积极做好科研项目的谋划和申报。做有用的科研,做有价值的科研,努力提高自己的工程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5.重视交流与沟通,开阔眼界拓展视野 中青年教师要多参加各类学术技术交流与产学研论坛,广泛了解企业痛点,了解行业需求和国际学术技术前沿,拓展眼界和视野。学院大力支持中青年教师走出去,到学术一线和产业一线去锻炼和提高自己。 赵其华院长在总结发言中讲到,希望中青年教师要结合国家行业企业需求,认真做好科研规划,做有价值的科研,做行业企业需要的科研。同时珍惜来之不易的大好科研环境,科研报国,为学院学校的发展贡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学院是你们的坚强后盾,一定会为你们保驾护航。
来自搜狐,不必过于较真。
2021第一批省级工程技术中心评审名单,西油应该会又得一个
在中国成都举办第十四届国际工程地质与环境大会 “国际工程地质与环境大会”是国际工程地质与环境协会IAEG发起的四年一届的全球学术盛会,旨在宣传工程地质与环境领域最新研究成果,促进国际学术交流与多学科交叉融合,推动工程地质与环境学科发展,迄今为止已成功召开13届。为了进一步加强国际工程地质与环境领域的理论创新、技术突破、国际合作,国际工程地质与环境协会(IAEG)拟于2022年9月14日-20日在中国成都举办第十四届国际工程地质与环境大会(14th IAEG Congress)。本次大会围绕“工程地质与宜居地球”,对工程地质与全球气候变化、地质灾害评价与防治、岩土体结构与工程地质特性、重大工程建设中的海洋、交通、城市以及生态环境保护等工程地质与环境问题、工程地质与韧性工程建设、智慧工程地质、工程地质新理论新方法新技术等进行研讨,推动国际工程地质与环境学科与研究发展,为重大工程、生态文明和宜居地球建设献计献策。 我们热忱欢迎各位代表莅临成都参加本次学术盛会。 一、大会组织 主办单位: 国际工程地质与环境协会(IAEG) 承办单位: 国际工程地质与环境协会(IAEG)中国国家小组 中国地质学会工程地质专业委员会 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环境保护国家重点实验室(成都理工大学) 协办和支持单位: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长安大学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南京大学 同济大学 吉林大学 四川大学 中国矿业大学 中国海洋大学 绍兴文理学院 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 西南交通大学 武汉大学 华中科技大学 中国科学院地球环境研究所 大连理工大学 兰州大学 西北大学 三峡大学 中国电建集团成都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川藏铁路技术创新中心有限公司 中国中铁二院工程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成都纵横自动化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四川天奥空天技术有限公司 四川九洲电器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中天引控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待补充) 二、大会主题及议题 工程地质与宜居地球 Engineering Geology for a Habitable Earth 主要议题: 1. 全球气候变化适应与应对 2. 工程地质与可持续发展 3. 地质灾害机理、监测预警、防治与评价 4. 岩土体结构与工程地质特性 5. 环境工程地质与生态环境保护 6. 交通工程地质与川藏铁路建设 7. 能源工程地质与深地资源开发 8. 城市工程地质与地下空间利用 9. 海洋工程地质与海岸带开发 10. 极地、行星工程地质与灾害 11. 工程地质与人工智能和大数据 12. 工程地质与文物保护 13. 工程地质新理论新技术新方法 14. 工程地质教育与学科发展 三、大会学术委员会 主席 王思敬 黄润秋
最近油藏国重网站比地灾国重消息多,沉默了?
3月ESI全国排名
成理珠峰引才待遇,是不是有点低呢?
我发表了一篇图片贴,大伙来看看吧~
胡昌升被任命为黑龙江省政府副省长、代理省长
学校召开珠峰科学研究计划团队工作年度汇报会 2021年1月1 2021年1月14日,珠峰科学研究计划团队工作2020年度汇报会在校大三会议室召开。多吉院士、彭建兵院士、胡瑞忠研究员、刘鸿飞总工、唐菊兴研究员、胡修棉教授、贺振华教授、高卫东教授,校党委副书记、校长刘清友、副校长许强、侯明才、发展规划与学科建设处处长巨能攀及十四位珠峰科学研究计划团队首席科学家和团队成员“线上”“线下”齐聚一堂,对各团队2020年工作进行总结,并谋划下一步工作方向及重点。汇报会分两部分完成。 第一部分会议由许强主持。许强介绍了参加此次会议的线上线下专家,并介绍了此次汇报会的一般工作流程。随后,校长刘清友致欢迎辞。刘清友首先感谢与会专家百忙之中参加此次会议,对各位专家长期以来对成都理工大学的无私奉献和帮助表示衷心感谢。刘清友表示,学校2019年启动珠峰科学研究计划,围绕青藏高原及高缘开展长期复杂地质过程与资源环境效应科学研究计划任务,这是学校发展史上的重大战略决策。学校拟通过此战略计划,进一步推动学校地球科学一流学科建设以及其他学科群建设,助力建设成优势特色显著的高水平大学。学校2020年已投入1000万元专项经费,并计划每年投入不少于1000万元用于珠峰科学研究计划各团队的建设与发展。通过此次年度汇报会,希望各位专家为各团队在研究方向、研究内容及团队管理上多提宝贵意见,让各团队尽快成长、成熟起来。 第二部分会议由珠峰科学研究计划专家委员会主任多吉院士主持。十四个团队首席科学家分别从团队研究方向、年度工作内容及重点成果、团队组织管理以及下一步工作计划上作了汇报。汇报结束后,各位专家进行了点评,并从研究方向、内容和成果与珠峰科学研究计划的匹配度、交叉学科研究进展及成效情况、团队管理与组织实施、重大及创新性成果突破情况以及汇报情况进行了打分。整个汇报会持续七个多小时。 汇报会结束后,以彭建兵院士为代表的专家进行了发言。他们建议各团队需正确处理国内外已有成果与当前各团队研究内容的关联性,要根据成都理工大学的优势特色,解决当前国际上科学问题的“瓶颈”问题,拿出经典研究成果;同时,要把国际上前沿科学问题与国家的重大需求结合起来,理论与工程应用相结合,特殊区域重点攻关,通过珠峰科学研究计划的实施,培养出大科学家。随后,多吉院士进行了总结发言。他指出珠峰科学研究计划一定要聚焦当前国内外热点和难点,站在国家重大需求的高度,地质与生态环境研究相结合,努力创造突破性成果和杰出人才。 最后,副校长许强发言。他首先代表学校感谢各位专家能够参加此次年度汇报会,并对他们长期对成都理工大学发展的关心和支持表示感谢,对珠峰科学研究计划各团队的发展和成长的关心表示感谢。许强表示,学校下一步将结合双一流学科建设,并通过管理制度,进一步完善珠峰科学研究计划的实施,并通过大数据、观测基地建设形成长期研究。许强还对各团队下一步工作计划提出了相关要求。
2020年十大油气勘探开发重要科技进展,角逐国土资源部大奖! 2 中国页岩气形成条件及含气性评价 专业类别:基础研究 主要完成单位: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成都理工大学、自然资源部矿产资源储量评审中心、中国矿业大学(北京)、西安石油大学、中海石油气电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中国石油西南油气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西华大学 主要完成人员:张金川、刘树根、聂海宽、唐玄、周文、李玉喜、唐颖、韩双彪、杨超、刘飏、党伟、丁江辉、叶玥豪、薛会、朱华 10 新疆准噶尔盆地西北缘稠油油藏 高温火驱物理化学变化规律研究 专业类别:应用技术开发 主要完成单位:成都理工大学 主要完成人员:李忠权、曾英、史浩、李拥军、张湘辉、王如燕、赵甫峰、孙永华、万双双、杨爽
四川省地质学会拟成立四川省地质学会沉积学专业委员会 四川省地质学会拟成立四川省地质学会沉积学专业委员会,由西南石油大学地球科学与技术学院设立筹备组办公室,筹备组办公室完成了专委会委员推荐遴选、资料准备等工作。
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召开第五届学术委员会第二次会 2020年12月27日,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第五届学术委员会第二次会议在北京召开,第五届学术委员会名誉副主任罗平亚院士、康玉柱院士,学术委员会主任马永生院士,副主任贾承造院士、袁士义院士,实验室主任周守为院士,学术委员赵文智院士、金之钧院士、李阳院士、邹才能院士、苏义脑院士、郭旭升院士、李宁院士、杨春和研院士、肖贤明教授、刘志飞教授等出席会议。科技部高技术研究发展中心闫金定处长,成都理工大学刘清友校长,西华大学刘树根校长,西南石油大学赵金洲校长,实验室副主任周文教授、李智武教授,实验室学术带头人及工作人员等参加会议。会议由马永生主持。 赵金洲对学术委员会增补作了说明。闫金定为贾承造和袁士义颁发了学术委员会副主任聘书。马永生为新聘学术委员会委员颁发了聘书。赵金洲代表实验室作了工作报告。闫金定简要地介绍了国家重点实验室的体系和重组方案,表示国家重点实验室是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的体现,引领学科的发展。 委员们围绕实验室工作报告进行了充分的讨论,肯定实验室近年来取得的突出成绩,要有信心迎接实验室评估和国重实验室重组。提出的主要建议包括:(1)聚焦世界科技前沿,服务国家发展的重大需求,梳理、解决我国油气领域存在着的卡脖子的关键问题和核心技术,引领油气领域的技术发展。(2)加强人才队伍的建设,特别是在青年人才的培养上要下一番功夫。(3)进一步凝练五年来的科研成果和学术方向,体现出自身优势。(4)立足四川盆地,借助川渝建设大气区为契机,探索和中石油、中石化、四川省的联合,真正的解决川渝大气区建设中的核心技术。 刘清友和赵金洲对学术委员会的工作表示感谢,会后将根据学术委员会的建议和要求,认真总结2015年以来取得的成果,并作好2021年的工作安排。
四川省第十三批学术带头人建议名单
“油气地球物理测井教学团队”青年教师王亮副教授获批国家自然基金 能源学院“油气地球物理测井教学团队”青年教师王亮副教授负责的“热液作用下的深部含铀油蚀变砂岩地球物理响应及铀油兼探方法”培育项目获国家自然基金联合基金资助,批准号:U2003102。这是我院“油气地球物理测井教学团队”首次获得国家自然基金联合基金的资助。该项目由成都理工大学联合中国石油新疆油田分公司共同申报,以王亮副教授为负责人、“油气地球物理测井教学团队”团队成员为主要研究人员。
这个是红楼梦那个么?
公示通过,41岁曾芳破格提拔为成都中医药大学副校长 1979年3月出生的成都中医药大学首席教授曾芳,已通过任前公示,破格提拔为成都中医药大学副校长(试用期一年)。据微信公号“四川日报”12月21日消息,四川省人民政府已于12月18日发布相关任职通知。 曾芳,女,汉族,中共党员,在职博士研究生。她是成都中医药大学首席教授、针灸推拿学院/第三附属医院院长、针灸脑科学研究中心主任,中华中医药学会青年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针灸学会常务理事、青年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四川省针灸学会常务副会长。2016年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秀青年基金项目资助, 先后入选国家万人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2016年)、青年长江学者(2017年,针灸领域唯一一名)、四川省学术技术带头人(2018年)和四川省卫生健康首席专家(2019年)。 公开资料显示,近五年,曾芳围绕“基于脑连接组学技术的穴位效应中枢响应特征”研究方向,主持4项国家级、5项部 省级课题,发表SCI论文30篇,通讯作者中文论文16篇,主编/副主编专著4部,获省级科技进 步一等奖1项(2016年)、中国针灸学会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2016年、2018年)、教育部优秀 科技成果二等奖1项(2018年)和世界中医药联合会科技成果二等奖1项(2018年)。 今年11月,四川省委组织部发布的干部任前公示介绍,曾芳,成都中医药大学针灸推拿学院/第三附属医院党委副书记、院长,2018年4月任现职级(任下级正职岗位不足3年,已按规定履行破格提拔程序),拟任省属高校副职。
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环境保护国家重点实验室以胡伟教授为首的滑坡 胡伟教授长期致力于滑坡动力学研究,先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课题)、优秀青年科学基金项目、面上基金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子课题、四川省青年科技创新团队、自然资源部公益性行业专项、四川省杰出青年基金项目。于2019年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排名第六);2015年获得中国青年地质科技奖——银锤奖;2019年入选四川省天府万人计划;2017年入选自然资源部杰出青年科技人才;相关成果发表在《Geology》《Earth and Planetary Science Letters》《Geophysical Research Letters》(5篇)等自然指数(Nature Index)期刊上共计7篇。共发表SCI检索论文45篇(其中Nature Index论文7篇,中科院分区1区论文15篇)。
成理油藏国重万年不变的网站终于改动了一些。
12月9日,澎湃新闻从中国工程院官网获悉:油气田开发工程专家 12月9日,澎湃新闻从中国工程院官网获悉:油气田开发工程专家,应急管理部部长、党委副书记王玉普于12月8日逝世,享年64岁。
中国地调局官网发布2019年度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科技奖 今日(12月2日),中国地调局官网发布2019年度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科技奖评审结果公示。其中包括: 地质科技类一等奖7项、二等奖10项, 地质科普类一等奖1项,二等奖3项, 国际科技合作奖1人
我校与中石油西南油气田分公司川东北气矿签订战略合作协议9月2 我校与中石油西南油气田分公司川东北气矿签订战略合作协议 9月25日下午,我校与中石油西南油气田分公司川东北气矿(以下简称川东北气矿)战略合作框架协议签署仪式在学校办公楼第三会议室举行。川东北气矿党委书记、矿长青春,校党委副书记、校长刘清友出席会议、川东北气矿及学校相关单位负责人出席会议,会议由我校沉积地质研究院院长文华国主持。 会上,双方共同观看了我校宣传片,宣传片从办学历史、学科建设、科研实力、人才培养、服务社会等方面全面展示了学校基本情况。文华国汇报了“川东北高含硫气田勘探开发技术研究中心”建设方案,详细介绍了建设定位与原则、组织结构与管理模式以及相关的研究方向与实施计划,阐述了“川东北地区油气立体勘探”整体规划。能源学院副院长何勇明、专业负责人李成勇分别汇报了“致密气藏开发地质及开发工程研究”方案与“川东北高含硫气田智能-绿色-高效勘探开发技术研究”方案。 与会双方认真听取了汇报,能源学院院长周文代表学校与川东北气矿签订了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刘清友和青春共同为川东北高含硫气田勘探开发技术研究中心揭牌。 青春在讲话中对我校长期以来的支持表示感谢,并期待与学校下一步的合作,希望充分利用双方优势,共同承担任务,攻克在技术上的难题,形成可推广的经验为国家做出贡献,让能源利用更加安全,更加智能,更加高效。 刘清友代表学校感谢了川东北气矿多年来对学校的信任与支持,协议的签署标志着双方合作进入新的阶段,学校有信心能发挥优势承担起相应的任务,也要求我方人员把基础工作做扎实,框架搭好,形成工作机制,主动对接,积极沟通交流,更希望我方业务人员,在合作中不仅能解决实际问题,还能发现新问题,形成新理论、新方法、新成果,将科研水平推上新的台阶。 座谈会上,双方与会人员还就今后将开展的合作进行了深入交流。
9月21日下午,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到我校开展科研合作交流, 9月21日下午,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到我校开展科研合作交流,双方在行政楼第三会议室举行科研合作交流会。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院长唐飞、副院长刘禄山及各中心负责人与我校科学技术发展研究院院长施泽进、博物馆馆长黄明、相关学院负责人和部分专家等20余人参加了会议。会议由科学技术发展研究院副院长段新国主持。 双方分别介绍了各自单位的基本情况,共同回顾了科研合作历史,以及在出土文物保护、遗址无损探测、岩土文物保护、玉石产地来源等方面取得的丰硕研究成果。双方围绕如何进一步明确合作任务、展开合作进行了交流发言,在环境考古、旧石器考古、三星堆遗址发掘、陈列展览等领域提出了具体的合作意向。 施泽进指出,双方在长期合作中建立了深厚的友谊,在学科建设、科学研究、人才培养、科研平台建设等方面还有很大的合作空间;要争取尽快签订双方框架合作协议,进一步明确合作方向、细化合作内容增强合作效果,实现互利共赢。 唐飞表示,此次交流对于明确双方合作方向起到了很好的作用,表示将尽快梳理与会领导和专家的意见和建议,进一步明确合作内容;要把合作的具体内容写入双方合作框架协议,扎实有序推进合作事项,确保取得实质性成效,共同推进巴蜀文化保护传承迈上新台阶,力争开创四川文旅发展的新局面。
今日(9月23日),中国地质学会工程地质专业委员会发布关于第五届“谷德振青年奖” 评选结果的公示,共7位获奖人。
我发表了一篇图片贴,大伙来看看吧~
2020年川内几所高校提前批收分情况。
罗强市长去哪里呢?
参考
西柚可以,成为国家应用数学中心会员单位。
日前,中国海洋石油集团有限公司召开领导班子(扩大)会议,任命 日前,中国海洋石油集团有限公司召开领导班子(扩大)会议,任命胡广杰为中国海洋石油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党组成员。胡广杰,1973年7月生,是我校能源学院石油工程(油藏工程)专业93级优秀学生。此前胡广杰任中国石化股份有限公司油田勘探开发事业部总经理,中国石化油气和新能源板块(子集团)党工委委员。 随着全球能源形势快速发展,国内油气工业也在向纵深加速发展,因此,国家战略中,“深蓝计划”得到极大推进,到2020年,海洋油气产量要提高到整个油气产量的35%和41%。为实现国家能源战略,2019年以来国内主要油气公司频繁换将,2019年11月来胡广杰兼任中国海洋石油有限公司首席执行官,2020年2月被任命为中国海油集团有限公司董事、党组副书记,是目前中国海油党组成员中的第二位“70后”。 胡广杰简历: 曾任中国石化股份有限公司西北油田分公司副经理,中国石化集团西北石油局党委委员,中国石化股份有限公司西北油田分公司副总经理,中国石化集团西北石油局常务副局长,中国石化股份有限公司西北油田分公司常务副总经理,中国石化集团西北石油局局长、党委副书记,中国石化股份有限公司西北油田分公司总经理,西北石油局有限公司总经理、党委副书记,中国石化股份有限公司油田勘探开发事业部常务副主任,勘探开发事业部主任,勘探开发事业部总经理,中国石化油气和新能源板块(子集团)党工委委员。
中国石化消息,1月17日下午,中国石油化工集团有限公司召开中 中国石化消息,1月17日下午,中国石油化工集团有限公司召开中层以上管理人员大会。中央组织部有关负责同志宣布了中央关于中国石油化工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党组书记调整的决定:张玉卓同志任中国石油化工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党组书记,免去其天津市委常委、委员职务;免去戴厚良同志的中国石油化工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党组书记职务,另有任用。
2018年4月,复旦大学脑科学前沿科学中心获得教育部批准,成为国家“珠峰计划”首个前沿科学中心。 2018年10月,教育部同时下发6个文件,决定对6所顶尖名校的6个前沿科学中心进行立项。这6个前沿科学中心分别是:清华大学量子信息前沿科学中心、北京大学纳光电子前沿科学中心、浙江大学脑与脑机融合前沿科学中心、四川大学疾病分子网络前沿科学中心、天津大学合成生物学前沿科学中心、同济大学细胞干性与命运编辑前沿科学中心。 上述7个前沿科学中心也成为高校首批教育部前沿科学中心。
中国目前最牛工科大学排行榜前100强名单来自:志愿优录高考填 中国目前最牛工科大学排行榜前100强名单 来自:志愿优录高考填报专家
朱海燕教授获2019年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科技进步一等奖 12月10日,2019年“全国石油和化工科技创新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东大厅隆重举行,此次大会由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主办,化工行业生产力促进中心等承办。大会发布并表彰了2019年度中国石油和化工行业科技创新的获奖单位和个人。我院喜获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优秀专利奖1项,这也是我校首次获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科技进步一等奖和优秀专利奖。 我院朱海燕教授作为第2完成人的项目“低渗致密油藏簇式支撑高导流压裂技术研究及工业化应用”,荣获2019年度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科技进步一等奖,在此之前大会共收到全国414项科技进步奖申报,最终颁发科技进步特等奖2项,一等奖35项,二、三等奖共176项;此外,朱海燕教授团队的发明专利:“一种岩屑-岩心-井眼-储层多尺度的页岩储层三维可压裂性评价方法”,荣获2019年度石油和化工行业专利优秀奖。 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科学技术奖是面向全国石油和化工行业并经国家科技部正式批准设立的社会力量设奖,是为调动广大科技工作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表彰在石油和化学工业科技工作中做出突出贡献的科技人员和单位。
成理有5个副校长了哦
每年投入超千万,成都理工大启动珠峰科学研究计划2019-11 每年投入超千万,成都理工大启动珠峰科学研究计划 2019-11-24 14:08:06来源:四川在线编辑:何勇  四川在线消息(记者 钟帆 摄影报道)11月24日,珠峰科学研究计划启动会在成都理工大学正式举行。珠峰科学研究计划又称青藏高原及周缘复杂地质过程与资源环境效应科学研究计划,从今年起至2030年,将分三个阶段逐步实施,每年将有不少于1000万元经费投入该计划。 据介绍,该计划将开展青藏高原及周缘复杂地质过程与资源环境效应研究,有望形成地球系统科学研究新范式,支撑青藏高原地区可持续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构建地质灾害与生态环境全过程监测与预警体系,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和重大工程建设;这既是我国基础科学研究的重大科学命题,也是关乎我国资源能源和区域生态环境安全、人类生存环境和社会经济发展的重大战略需求。  启动会上,成都理工大学副校长许强详细介绍了珠峰科学研究计划。他谈到,青藏高原及周缘是当前全球开展地球系统科学研究的热点,亦是最有可能发展和创新地球系统科学重大理论的最理想场所。由成都理工大学首创提出的珠峰科学研究计划,将围绕“青藏高原及周缘复杂地质过程与资源环境效应”这一重大科学问题,运用地球系统科学思维,利用该校多年深耕这一领域打下的良好基础,聚集国内外相关领域顶级专家学者,共同研究青藏高原及其周缘的巨型造山带和毗邻的大型沉积盆地形成的历史、演进机理和地质、资源、生态环境效应,为破解雪域高原之谜提供中国人自己的方案。 该计划将通过10-15年的持续探索和攻关研究,最终实现在地学基础理论研究方面产出一批具有国际一流水准的重要学术成果,在实际应用上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先进技术方法体系,建成一批具有国际影响的地学研究基地和中心,打造一支结构合理且可持续发展的高水平研究队伍的“四个一”目标。并且,珠峰科学计划落点明确,将瞄准国际前沿,“生产”一批世界一流成果,进行广泛国际合作和多学科交叉融合,最终服务国家重大战略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 据悉,珠峰科学研究计划有四个主要研究方向,包括青藏高原及周缘的“原-山-盆系统形成演化与地球动力学”“矿产资源成矿规律、勘探及开发利用”“盆地构造-沉积分异作用与油气分布规律”“地质灾害防控及生态环境评价与修复”等。围绕以上研究方向,成理将开展基础理论研究和应用技术开发,形成原-山-盆系统性研究的理工优势和特色,推动和促进地球科学领域科技进步。 为保障该计划顺利进行,成都理工大学还成立了“珠峰科学计划”咨询委员会和专家委员会,共聘请了包括23位院士在内的,涉及多个学科领域的44位知名学者担任委员,他们将为“珠峰科学计划”描绘蓝图、出谋划策、保驾护航。启动会现场,成都理工大学校长刘清友为咨询委员会和专家委员会颁发了聘书。 启动会后,该计划咨询委员会委员、专家委员会委员、成都理工大学校领导、学院部门负责人等,召开了珠峰科学研究计划审议咨询会;同时,与会的院士、专家们还举行院士专家学术报告会,并进行了分组讨论。
核自曾国强副院长没在核自了? 核自曾国强副院长没在核自了?
成理能源学院 周文院长对学院的发展、学科专业建设和近期重要工作了进行部署,强调:一是要做好专业建设,在保证两个老专业(资源勘查工程、石油工程)稳步发展的同时,继续加大对两个新专业(海洋油气工程、新能源科学与工程)的建设;二是做好教师梯队建设,按照学校“珠峰引才计划”的要求,积极引进优秀人才;三是狠抓学科建设,争取在下一轮的学科评估中,使得“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石油与天然气工程”两个学科的评估结果上一个台阶;四是做好一流学科建设,鼓励学院老师在搞好教学的同时,潜心研究科学问题、凝练成果,提升学院整体学术影响力和成果显示度。周院长指出,我们要做的工作很多,但工作重点要抓好,全院教师要团结一心,群策群力,做好每一件工作。
成理杰出的最受尊敬的校友 【人物介绍】生态环境部副部长黄润秋,16岁进入成都地质学院,25岁博士毕业,28岁连破两级、成为成都理工大学最年轻的教授,30岁成为我国当时最年轻的博士生导师之一。在成都理工大学从教近30年间,黄润秋领导创建了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环境保护国家重点实验室,并且带出了一支拼搏向上、能打硬仗的队伍,在地质灾害防治、地质环境保护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为学校的事业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也为国家地质工程防灾减灾、生态环境保护做出了卓越贡献,在地质工程领域取得了卓著的成就,独立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两项,荣获2018年国家工程地质与环境协会学术终身成就奖,荣获“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纪念章。从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到享誉世界的杰出工程地质学家,黄润秋始终把自身的进步与母校的发展紧密结合,极大提升了母校的知名度和美誉度。2016年3月,黄润秋到环境保护部(现生态环境部)任副部长,并继续兼任了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环境保护国家重点室的主任,为学校的人才培养工作不遗余力。
油气与地热开发岩石力学国际研讨会在我校举行 8月7日至9日,油气与地热开发岩石力学国际研讨会在成都理工大学举行。此次会议主题为“Geomechanics Workshop on Geothermal, Oil & Gas Exploitation—CDUT”,来自中国,美国、加拿大、德国、韩国等国家的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和相关企业的50余名代表参加本次会议,就油气资源开采中的地质力学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和交流,取得了丰硕成果。 成都理工大学校长、油气藏国家重点实验室学术带头人刘清友教授担任此次会议主席;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常务副主任周文教授,油气藏国重实验室固定研究员、能源学院朱海燕教授,西南石油大学王国荣教授担任此次会议副主席。会议由朱海燕主持。 刘清友在致辞中讲到,成都理工大学作为一所地质学科为优势学科的综合性大学,对于油气开采领域的地质问题一直有深入的研究。近年来,地热能、页岩气、煤层气等非常规能源的兴起,出现了很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希望此次会议能够搭建一个国际化、跨学科的学术交流平台,通过交流认识,碰撞灵感来促进问题的解决,为世界能源特别是非常规能源的发展做出我们的贡献。 针对油气开采过程中的地质力学问题,本次会议共安排了10场专题报告,包含了新技术开发、数值模拟、基础研究等领域。近年来,美国在页岩气、干热岩领域取得了明显成果,此次美国犹他大学教授、前美国岩石力学学会主席John Mclennan,介绍了美国能源部地热开发前沿项目FORGE的干热岩压裂最新进展;犹他大学教授、美国地质学会会士Joseph Moore,介绍了Raft River增强地热系统的成功压裂经验;针对于页岩气开采的热点问题,美国滑铁卢大学教授、美国岩石力学学会会士Maurice Dusseault,作了页岩气复杂裂缝网络建模和多场耦合数值模拟两场研究报告;成都理工大学能源学院朱海燕教授作了“地质工程一体化的页岩气压裂地质力学基础研究”的报告;针对于海洋天然气水合物开采新技术,西南石油大学王国荣教授作了“基于双层管双梯度的深海水合物开发技术研究”的报告。与会的其他专家学者也相继做了精彩的报告。 会后,专家一行人参观了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环境保护国家重点实验室。朱海燕教授和环境与土木工程学院胡伟教授,分别向参会代表介绍了2个国家重点实验室的相关设备和发展状况。专家们对成都理工大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的创新发展所取得的突出成果表示高度评价和一致认可。 8月9日下午,与会人员一同前往威远,参观了威远页岩气田钻井及压裂施工现场,了解页岩气钻井及压裂现场实际情况。专家们针对页岩气开采遇到的包括机械钻速低、压裂过程中的套损等问题,从地质力学角度进行了深入探讨,对页岩气的高效安全开采提出了很多建设性意见。 此次会议由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主办,成都理工大学能源学院协办,并受到了中国自然科学基金、四川省重点研发计划和国家重点研发项目的资助。会议旨在推动热能与非常规油气开发的技术进步,会议的召开加强了学校与国际知名科研院校(所)的交流,有效提升了知名度和国际影响力。与会代表一致认为,此次国际会议报告水平高、问题研究深入,促进了油气与地热开发的国际化学术交流,揭示了目前国内外岩石力学的研究热点和发展方向,为地热能和页岩气资源的进一步开发指明了方向。
2019年各高校毕业生薪酬,成理第181名。
四川省科学技术厅关于2019年度四川省国(境)外高端人才引进项目的公示 根据《“天府高端引智计划”实施办法》(川科专〔2019〕4号)要求,现对2019年度四川省国(境)外高端人才引进项目进行公示(见附件),公示时间为2019年7月30日-8月5日。
计算机科学技术排名
首页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