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y5185288 hy5185288
关注数: 52 粉丝数: 61 发帖数: 1,088 关注贴吧数: 77
四月天的幻想 晴朗的天,仿佛年少,仿佛飞驰的4月,炫目灿烂,从我的指缝漏下一地光芒。 熟悉的市场,嘈杂人声,腥味与泥土气息的味道在周边弥漫开,新的一天就在这清晨的热闹中开始。 不知何时起,我也会像居家主人一样,拿起菜篮子奔往市场,挑拣自己喜欢的菜与肉,来告劳自己与老同学。一周的时光中,也许只有此日才有时间,有心境来操劳这样一个伟大的工程吧。 太阳从雨后的云缝中挤出来,刺眼的日光笼罩在上空,熟悉的老街、古庙、文化区挤满前来了参观游行的人,遮阳伞、太阳帽、清凉的夏装由眼而入,告诉你夏天来临了。也是,四月末,在这个闽南地区,该是夏天了。 每天路过的街、古庙,在眼里都是那么的熟悉、那么的普通,而在初次见面的游人里,是独特的、一种与众不同的美,咔咔嚓的照相声就是证明。 响亮的铃声从学校传出来,紧接着考试结束之声由里传出。省公考试的日子,芊芊备考者,有人欢喜有人愁,谁会是接下来的暂时脱颖而出而出的成功者呢?这还得等时间的考验。 对于省考,有人努力备战,有人了了练手。面对机会,面对那一棵保证稳定向上的稻草,很多人紧紧抓住不放,但是谁会是坚持到最后呢?这棵稻草,最后,也许降落于有准备的人,也许降落于幸运的人。反正现在还年轻,经得起折腾,好多人这样想着。也是,很多的我们还是处于青春时期,有时间去拼搏奋斗。 青春,突然想起这个词。对于青春,谁不曾有如蓝空般的青春?谁不曾痴狂,不曾张皇,不曾在独自的夜晚抬起头,看亮起又熄灭的灯火? 夜幕降临,窗外青蛙哇哇叫声一片,打破了这白天的沉寂。 影影绰绰的一些光亮,在身前,在身后,一处处埋伏,一处处躲藏。 突然想起林徽因的《你是人间四月天》。。。 你是一树一树的花开,是燕 在梁间呢喃,---你是爱,是暖 是希望,你是人间的四月天。 人间4月天,繁花满目,蝶舞莺飞。 我站在桥边,看着这个晴朗的天,光芒刺目。 开始新的故事,开始新的年少,这些如春的晴朗,要尽情享用。 独自的故事,一个人的享受,一个人的幻想。 幻想去飞驰,如同飞舞的风筝,唱一首嘹亮的歌。 去寻找,去爱,去经历,写一篇飞扬的诗。 静静生活,看着一树一树的花开,这是整个春天最美丽的事。 四月天,一个人孤芳自赏着,一个人幻想着。
人生需淡定   人的一生,总是在追求自由的一生,青春的激情会随着岁月的风蚀而消逝殆尽。活着是件很美好的事情,但是,请别忘了来时的路。   我们往往在某个时刻,觉得自己很不自由。但是你是否应该明白,今天的不自由,便是为了明天的自由过渡。   人们总是不珍惜今天的生活,而去幻想明天未曾得到的幸福!悔恨是人生的愚蠢,亦是人生的悲剧。当自由过头的时候,不幸便会降临。什么时候能学习活在当下,什么时候你就寻到了人生的支点。   有些人,忙碌了一生,到头来却如梦幻泡影,离去时只觉生命短促,无力回天之感。怎样才能获得幸福呢?我想的话,首先要学会爱自己,能够爱自己的人,便能够好好地关爱他人。何必耗尽一生气力,来争这一长一短呢?   团结就是力量,只有团结了,你才能发挥更大的潜能,为社会贡献些许的余光。怜悯是不能起任何作用的,它只能摧毁一个人的斗志。有些人,你越是怜悯,他便越觉悲哀;有时候你的同情心,只会使他更憎恨你!你能否换一种方式来面对这个问题呢?   我们要的只是去帮助别人,而且不能让他人知道。当你伸出那充满博爱的手时,请你此刻马上记住一件事,而且要忘记一件事:你永远也不要奢望,在一个漆黑的夜里,会有人悄然来临,送来些许的烛光……   不是对人性的曲解,只是源于对生活的热爱。当你热爱时,你便会用自己的拥有,来点燃那颗坚强的心。   我们的生活是用来与人分享的,而不是用来进行自私的占有。当我们一心想占有时,可此时却失去了追求的欲望,你会对生活漠不关心,失去了生命中所应该享有的欢乐过程。   与人无爱亦无憎,这只是因为你对自己施舍的那些感到失望而已。当你张开双臂准备为他人分担的时候,你就应该完全了解这其中的份量,而不是事后自责与垂怜。   爱心感动世界。当一个人真正学会爱的时候,就是他生活的海洋真正开始启航。就连身边的草木也随着他的视觉而色彩缤纷。   虚荣是许多人的共性。那微不足道的虚荣迟早会毁了你的,当你静静地离开时,我真不知道你还会带走多少可怜的虚荣呢?   虚荣过了头,就变成了虚伪。上帝曾对我们说:“千万别吃那些虚伪人的东西,因为当你吃的时候,它恨不得将你粉碎,它让你吃,其实是让你不吃。”这是虚伪的真实写照,当一个人脸上的那两片肌肉还没有完全展开时,请你别忘了给自己约束,这是自己的教养。   一个人天生装着仇恨,并不是因为他们的过错。是因为他们总是不肯回头,无法脱离痛苦的深渊。像这种情况,刻意给自己些许空间,或许能过得更好。   在人的一生中,有人走的路,用实践来检验理论;而有人也用理论来检验实践;这并不能证明些什么,因为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归宿。“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也许现在的你,嘴角飞扬才是你无悔的选择……   整天说自己快乐的人,未必是真的快乐;而今我书写的痛苦,未必是真的痛苦。你不会了解我,而我总是喜欢无病呻吟,在这茫茫的宇宙间,做自己认为是而别人认为不是的事情。   对生命的敬畏,本身就是一种教养。我不能给予你们什么,但我也不想成为你们心中的包袱;但愿我的笑容,能够化解你心中的忧郁,使你的生活富于色彩。   爱自己了,不能帮助你们许多了,我那微小的烛光已渐渐殆尽,请原谅!活在尘世中,我会虔诚地为你们祈祷;愿你们都能平安喜乐!   当所有的人靠近你的时候,请你不要窃喜;当所有的人离开你的时候,请你不要悲伤,因为我一直守在你身旁,将我些许的力量照耀你的心田,直到你发光!
辽宁复兴或唤醒中国篮球 未来五年最重要力量 成大事者,莫不誉满天下也谤满天下,何况CBA本身就是始终充满了地域攻击的战场,但辽宁在全国范围内所获得的追捧程度和掌声,在CBA近年来亦不多见。 辽宁过去数年,一是伤于内耗,二是外援选择不力,三是伤病频发。今年请回老总经理严晓明,重定规矩,激发战力,重赏之下,三军用命。外援配的也好,内线外援汤普森是典型蓝领,外线哈德森正在当打,能力超群,能攻能传。在CBA第四节单外援的规则下,哈德森的超强个人能力和辽宁国内运动员的强盛凸显无遗,这正是三场超级逆转的关键。用一句话总结辽宁能打到16连胜的原因,归根结底,还是“有人”。 如果把CBA历史上每支球队的兴盛和他们所代表的历史时代背景相联系,大约可以这样总结:八一王朝象征着计划经济体制时代军队体工队庞大系统的人才优势;宏远王朝象征着市场经济体制时代孔雀东南飞,发财到广东的市场优势;北京三年两夺冠,象征着CBA外援时代的到来,马布里(微博)是CBA历史上最出色的外援,他和莫里斯的组合是CBA最好的外援组合,是这个时代靠外援打天下的极致。那么,辽宁象征着什么? 辽宁背后的象征,就是人们对这个时代中国篮球的期待。在这个外援翻手为云、覆手为雨的联赛里,人们长久期待着一支以国内运动员为主体的球队能够脱颖而出。辽宁的复兴,背后是人们对中国篮球在绝望中复兴的渴望。 你很难说,辽篮兴,国篮兴,但如果辽宁真的兴盛起来,因此有更多人在未来入选国家队,他们将是中国篮球在未来五年最重要的力量。
简述明朝万历抗日援朝战争中日两军部队的组成 文/大秦上将白乙丙 在现在不少网络文章中,对于万历朝鲜战争,有一些不恰当的看法,这些看法有的出现在文章中,有的则出现在网友的回帖中,现本文就其中一种错误的说法,进行一些说明。这个错误的说法就是:“在明朝末年的抗龘日援朝战争中,日军没有动用精锐部队,而明军则是动用的全国最精锐的部队。”现在我就以我所掌握的资料来批驳一下这种说法。(以下资料来自《明史》、《晚明史》、《朝鲜史》、《朝鲜李朝实录》、《日本史》、《日本战国史》这些正史,以及日本的野史:《丰臣家的一生》、《大和文禄庆长之役》、《樱花记事》、《大和魂之晨》等;以及韩国的野史:《真实的壬辰倭乱》、《朝鲜记事》、《璿源系谱》等等,另还参考了河北、山西等地地方志)首先来看一下日军方面的情况,日军第一次投入朝鲜战场的部队番号与第二次基本一样,只是各军团兵力数量两次战争有所不同,将领也有个别调整,其中日本方面对第二次万历朝鲜战争(日方称之为庆长之役)的兵力配置部署相对详细和全面,现先把第二次战争的兵力配置列举如下:第一军团军团长:小西行长小西行长7000人、宗义调5000人、松浦镇信4000人、大村纯忠2000人、后藤信康700人总兵力:18700人。第二军团军团长:加藤清正加藤清正8000人、锅岛直茂12000人、相良赖房800人总兵力:20800人第三军团军团长:黑田长政黑田长政6000人、大友义统6000人总兵力:12000人第四军团军团长:岛津义弘(原为加藤光泰)岛津义弘1000人、毛利秀元2000人、高桥惟种2000人、秋月种长1000人、伊东佑兵1000人、岛津丰久1000人总兵力:17000人第五军团军团长:福岛正则福岛正则5000人、户田胜成4000人、蜂须贺家政7200人、长宗我部盛亲3000人、生驹亲正5500人总兵力:30000人第六军团军团长:小早川秀秋(原为其父小早川隆景)小早川秀秋10000人、毛利秀赖1500人、立花宗茂2500人、高桥绍景800人、吉弘统兴900人总兵力:15700人第七军团军团长:毛利辉元毛利辉元23000人、吉川广家7000人总兵力:30000人第八军团军团长:宇喜多秀家宇喜多秀家10000人、增田长盛3000人、石田三成2000人、加藤嘉明2000人、大谷吉继2200人总兵力:19200人第九军团军团长:浅野长政浅野长政4000人、宫部继润3000人、木下胜俊1750人、稻叶正成2000人总兵力:10750人第十军团军团长:羽柴秀次(后该军团番号一度和第九军团调换)羽柴秀次13000人、木村重成2000人、小野木重次3000人、龟井秀纲4000人总兵力:22000人日本陆军第二次战争投入的总兵力有190850人,根据日本史书《大和文禄庆长之役》记载,日军另有水师各部22100人,另在朝鲜半岛与日本之间的各处岛屿以及日本西部沿海,日本方面还集中了9.5万预备足轻(轻装步兵)。也就是说日军进入朝鲜的兵力,水陆军超过21万,如果加上后备军,则达到30万人马之多。日本可谓倾全国之力,如此兵力,怎能说不是日军精锐?第二次万历朝鲜战争(日本方面称之为庆长之役),日军第一梯队为第一至第五军团外加辎重部队,十二万余人。(日本学者迁本侍零所写的《大和魂之晨》记载)第一次万历朝鲜战争(文禄之役)和第二次万历朝鲜战争(庆长之役),日军其实投入的总兵力差不多,但是一线投入部队却大不一样,第一次万历朝鲜战争(文禄之役)中,日军是水陆军20余万几乎全面进入朝鲜,妄图吞并朝鲜进而进攻中国;而第二次万历朝鲜战争(庆长之役),日军鉴于在文禄之役中伤亡惨重,尤其是其精锐的第一军团,在平壤之役中死伤大半,于是对兵力进行了从朝鲜半岛内外到日本西海岸的“三线配置”,朝鲜半岛内有水陆军12万,朝鲜半岛和日本之间的各个岛屿上日军部署兵力10万上下,日本西海岸部署兵力9.5万,日军在庆长之役中之所以这样配置,是因为他们此次战争的目的没有文禄之役那么冒进,而是采取先占领朝鲜半岛南部,进而徐徐图朝鲜北部的稳妥打法。介绍完日军后,现在开始介绍明军的兵力来源和组成。明军第一次万历朝鲜战争中,先后投入部队4.8万人,分两次,第一次为先遣队5000人,第二次为李如松将军率领的大部队4.3万。先遣队5000人:大部为辽东一带的明军,正规军和地方军各2500人,其中有1000人为此前逃难到明朝的朝鲜义军。(韩国出版的《真实的壬辰倭乱》记载)主要介绍李如松将军率领的大部队,这4.3万人的组成及来源:辽东军一万人:这支部队是李如松的嫡系,刚刚参加完平定宁夏叛乱,常年在北方与蒙古人作战,是此次援朝战争中最精锐的部队,且全为骑兵,在战争中对日军有着极大的杀伤力。蓟镇步兵五千人、保定步兵五千人:蓟镇保定历来为北方军事重镇,均为明廷九镇九边之一,明朝仅在蓟镇一地就常年驻军10万上下,此两地也为防御北方游牧民族的重要军事要塞,本不能动用两地兵员,但考虑到朝鲜地处北方,气候与此两地类似,且这两地士兵骁勇善战,即各调5000人开赴朝鲜。宣府、大同骑兵一共八千人:与蓟镇保定一样,此两地也均为明廷九镇九边之一,其中明朝仅仅在宣府的驻军,就达到八万三千三百零四人,明廷从这两地招兵,还颇有一些故事,正当明廷圣旨要从此地要兵入朝鲜之机,北方游牧民族部队刚好入侵,虽然规模不大,但是这两地将领均不肯把自己的正规部队派到朝鲜,而是从中“搀假”,宣府守军只给了1000人的正规军,另外3000人,都是地方杂牌团练部队;大同守军情况更绝,只拨给正规军500人,剩下的4500人,有3000人的地方杂牌团练,另有1500人干脆就丢给地方官,让地方官想办法,结果临时招募了1500名民兵,配上马匹,就这样,这一路的8000名骑兵,其实正规明军只有1500人,大半是杂牌军和没有作战经验的新兵。
延*吉稽成达传*销团伙来龙去脉 最近中*国反*传*销*协*会接到很多受害者的举报,在吉*林延*吉长期活跃着一打着隆*力*奇旗*号的传*销组*织,希望大家注意。 延*吉的这个传*销团*队,还真是无耻到家了啊,我来介绍一下它的发展历史吧,呵呵,最开始传*销*鹤岗*哈*星*药业的产品,后来被曝光了,又变成了黑龙江嘉峰*集*团的平*旨胶*囊,当然同样是被曝光了,摇身一变,又传开了黑龙江索*伦麦宝,这事直接被人举报到了吉林省*省*长*办*公*室去了,没有办法,又开始传上了甘肃的阿*尔康,其实变来变去的,始终就是这一支传销队伍,只不过每次的产品被人给曝光之后,他们没有办法了,只好换新的产品了,有人还敢在那大言不惭的说是直*销,我呸!你听说过安*利换过品牌名称啊,最多是更新换代,品牌名称怎么可能会随便换呢,也就是延吉这种传*销组织可以随便更换产品吧,我真的很怀疑传*销者的智商,明明非常简单的问题,竟然都看不出来。 为什么存在了七八年当地*警*方根本不管但是它是以拉*人*头似的方式进行销售产品,进来的人都要交钱来购买一套产品*但不继续销售,以拉进来的人的多少来计提成,而不以销售多少来拿提成方式进行,又没有直*销牌照,达到一定级*别还有所谓的出局制,让进来的人们觉得那是个发财的好机会,这合法么? 在延吉这个两千多人的传*销团*伙,其实只是打着产品的幌子,每人交2000-3000元钱。然后再卖出两组产品发展下线。他们骗人的话都是在那里做生意了,如何如何赚钱,利用这一点吸引你去。或者刚毕业的大学生利用帮你找工作吸引你去。希望大家不要上当受骗啊! 延吉团队自截稿日起已有18家单位,300家寝室,其中也有很多的外地公齤安人员,也有本地的军*校毕业学生(也是我的同学),他们说这是合8法的,但这代表不了国*家*法律。延吉的当地人也有而且是很多的,他门都是家族在做,也有人报*过*警,但警齤察说延吉只有直*销,没有传*销!!!!(以上论述,是个人亲见)
只恨当时年少,不懂得去珍 一世相逢一页笺,三段尘缘尽作烟。明月琴声诉衷肠,素手芊芊轻弄弦。曲罢飞絮飞满天,缘罢念谁念旧颜。最恨天涯不懂情,流年陌上有谁怜。­ 每一个红颜多情的女子,逃不开爱恨的束缚。是在用一辈子用一世情写的叹胭脂红颜,问相思为谁?星尘中每一颗闪耀的星星就好像受过伤的心在忽隐忽现试图掩盖内心的忧愁。冲冠一怒为红颜,纵使背负骂名又何妨。天长地久的注定,三生七世的誓言,乱世人间,心已乱千年。为这悄悄柔柔的温情在黑夜中绽放。­ ­只恨当时年少。选择了陌路,陌路之后不需要再见,遗忘就是对彼此最好的怀念。若看清了人世间的分分合合又何需再苦苦追问。错过了的又该怎样呢,不仅仅只是相逢于路途的匆匆过客。­是我不懂得珍惜。 当时年少,可以不负束缚尽情的挥洒欢笑。生命中静静凝望的天使穿过层层迷雾走近了心灵,用一种我们都懂的语言来交流。那人海中的一眼对视,那一秒只存在的真心对真心,那是不需要言语,存在于精神层面的交流,化为心灵深处最温柔的秘密在心灵中荡漾起阵阵波澜,轻轻地漂散。记忆深处苦苦思索依不见踪影,依稀间能记住的只有你那声轻轻的让人心痛的呼唤,眼泪打湿了眼眶。可是好久不见了,大概或许有一年是不。从那时起就没有再见了呢或许是长久到忘了自己忘了存在。那时,我只知道说喜欢的那个女孩子的情况,不懂得关心别的。浪费了你的关心,很傻,是不?其实有些感情自己是有发觉的,其实我不知道那时是否在逃避,其实那段时光是很美好的。蓦然回首,我才知道那时好傻。在想念。 红颜,知己。空负了的丝弦,奏不成一曲离歌,静默的离别,换不来一份相思。人生一度繁华几重,有一种感觉那是岁月在脑海里的慢慢浮现久久的不可消逝。 ­­终究是不善言词,不能表达出内心所想,所以只能是沉默,再沉默, 我不知道你还好不好,只想让你幸福。只是想知道当你凝视远方的时候,眼前是否会划过我的身影。只是我知道我想你了……­ (转自王秋君吧)
王秋君:只恨当时年少,不懂得去珍 一世相逢一页笺,三段尘缘尽作烟。明月琴声诉衷肠,素手芊芊轻弄弦。曲罢飞絮飞满天,缘罢念谁念旧颜。最恨天涯不懂情,流年陌上有谁怜。­ 每一个红颜多情的女子,逃不开爱恨的束缚。是在用一辈子用一世情写的叹胭脂红颜,问相思为谁?星尘中每一颗闪耀的星星就好像受过伤的心在忽隐忽现试图掩盖内心的忧愁。冲冠一怒为红颜,纵使背负骂名又何妨。天长地久的注定,三生七世的誓言,乱世人间,心已乱千年。为这悄悄柔柔的温情在黑夜中绽放。­ ­只恨当时年少。选择了陌路,陌路之后不需要再见,遗忘就是对彼此最好的怀念。若看清了人世间的分分合合又何需再苦苦追问。错过了的又该怎样呢,不仅仅只是相逢于路途的匆匆过客。­是我不懂得珍惜。 当时年少,可以不负束缚尽情的挥洒欢笑。生命中静静凝望的天使穿过层层迷雾走近了心灵,用一种我们都懂的语言来交流。那人海中的一眼对视,那一秒只存在的真心对真心,那是不需要言语,存在于精神层面的交流,化为心灵深处最温柔的秘密在心灵中荡漾起阵阵波澜,轻轻地漂散。记忆深处苦苦思索依不见踪影,依稀间能记住的只有你那声轻轻的让人心痛的呼唤,眼泪打湿了眼眶。可是好久不见了,大概或许有一年是不。从那时起就没有再见了呢或许是长久到忘了自己忘了存在。那时,我只知道说喜欢的那个女孩子的情况,不懂得关心别的。浪费了你的关心,很傻,是不?其实有些感情自己是有发觉的,其实我不知道那时是否在逃避,其实那段时光是很美好的。蓦然回首,我才知道那时好傻。在想念。 红颜,知己。空负了的丝弦,奏不成一曲离歌,静默的离别,换不来一份相思。人生一度繁华几重,有一种感觉那是岁月在脑海里的慢慢浮现久久的不可消逝。 ­­终究是不善言词,不能表达出内心所想,所以只能是沉默,再沉默, 我不知道你还好不好,只想让你幸福。只是想知道当你凝视远方的时候,眼前是否会划过我的身影。只是我知道我想你了……­
李商隐诗《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赏析   在晚唐诗坛上,李商隐是一位大家,当时与杜牧齐名。不过,若就对后世的影响而言,他是超过了杜牧的。李商隐在诗歌史上的一个重要贡献,是创造性地丰富了诗的抒情艺术。他的诗歌创作,常以清词丽句构造优美的形象,寄情深微,意蕴幽隐,富有蒙眬婉曲之美。最能表现这种风格特色的作品,是他的七言律绝,其中又以《无题》诸作(多为七言近体)堪称典型。诗以“无题”命篇,是李商隐的创造。这类诗作并非成于一时一地,多数描写爱情,其内容或因不便明言,或因难用一个恰当的题目表现,所以命为“无题”。其中有的可能别有寄寓,也可能有恋爱本事以为依托,虽有不少学者对此进行考索,但是在没有确凿的证据以证明确有寄托或确依何事之前,主要应该以诗歌形象所构成的意境为依据,把它们作为一般爱情诗对待,这并不妨碍认识它们的艺术价值。下面这首《无题》,大家就是把它视为抒写爱情的名作去欣赏的: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这首诗,以女性的口吻抒写爱情心理,在悲伤、痛苦之中,寓有灼热的渴望和坚忍的执着精神,感情境界深微绵邈,极为丰富。   开头两句,写爱情的不幸遭遇和抒情主人公的心境:由于受到某种力量的阻隔,一对情人已经难以相会,分离的痛苦使她不堪忍受。首句的“别”字,不是说当下正在话别,而是指既成的被迫分离。两个“难”字,第一个指相会困难,第二个是痛苦难堪的意思。前人诗中曾有“别日何易会日难”(曹丕《燕歌行》)“别易会难得”(宋武帝《丁都护歌》)等句,都是以强调重聚之难而感叹离别之苦。李商隐从这里推进一步,表明因为“相见时难”所以“别亦难”——难以割舍、痛苦得难以禁受。诗人在一句之中两次使用“难”字,第二个“难”字的出现,因重复而给人以轻微的突兀感,造成了诗句的绵联纤曲之势,使相见无期的离别之痛因表达方式的低回婉转而显得分外的深沉和缠绵;这样的缠绵情态,在“别易会难得”等平直叙述中是不易体会的。这位抒情主人公既已伤怀如此,恰又面对着暮春景物,当然更使她悲怀难遣。暮春时节,东风无力,百花纷谢,美好的春光即将逝去,人力对此是无可奈何的,而自己的境遇之不幸,和心灵的创痛,也同眼前这随着春天的流逝而凋残的花朵一样,因为美的事物受到摧残,岂不令人兴起无穷的怅惘与惋惜!“东风无力百花残”一句,既写自然环境,也是抒情者心境的反映,物我交融,心灵与自然取得了精微的契合。这种借景物反映人的境遇和感情的描写,在李商隐的笔底是常见的。例如《夜雨寄北》的前两句:“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次句不仅象征诗人留滞巴蜀,而且反映了客子离人的百无聊赖,同“东风无力百花残”一样,写实与象征融为一体,赋予感情以可以感触的外在形态,也就是通常说的寓情于景的抒情方式。   三、四句,接着写因为“相见时难”而“别亦难”的感情,表现得更为曲折入微。“春蚕到死丝方尽”中的“丝”字与“思”谐音,全句是说,自己对于对方的思念,如同春蚕吐丝,到死方休。“蜡炬成灰泪始干”是比喻自己为不能相聚而痛苦,无尽无休,仿佛蜡泪直到蜡烛烧成了灰方始流尽一样。思念不止,表现着眷恋之深,但是终其一生都将处于思念中,却又表明相会无期,前途是无望的,因此,自己的痛苦也将终生以随。可是,虽然前途无望,她却至死靡它,一辈子都要眷恋着;尽管痛苦,也只有忍受。所以,在这两句里,既有失望的悲伤与痛苦,也有缠绵、灼热的执着与追求。追求是无望的,无望中仍要追求,因此这追求也着有悲观色彩。这些感情,好象在无穷地循环,难以求其端绪;又仿佛组成一个多面的立体,光从一个角度是不能见其全貌的。诗人只用两个比喻就圆满地表现了如此复杂的心理状态,表明他的联想是很丰富的。“春蚕”句首先是人的眷恋感情之缠绵同春蚕吐丝绵绵不尽之间的联想,又从蚕吐丝到“死”方止而推移到人的感情之生死不渝,因此写出了“到死丝方尽”,使这一形象具有了多种比喻的意义。南朝乐府西曲歌《作蚕丝》:“春蚕不应老(不应,这里是“不顾”的意思),昼夜常怀丝。何惜微躯尽,缠绵自有时。”造意与《无题》的“春蚕”句相近。不过,这里的春蚕“何惜微躯尽”,是在料定“缠绵自有时”、前途颇有希望的情况下产生的意念。《无题》“春蚕”句则不然,就其表现追求精神而言,它表现的追求是无望的,却又是不计希望之有无的,感情境界有差异,联想也更为曲折。以蜡烛的燃烧比喻痛苦的煎熬,在李商隐以前的南朝乐府中,也不少见。如“思君如明烛,中宵空自煎”(王融《自君之出矣》),“思君如夜烛,煎泪几千行”(陈叔达,同题)等皆是。“蜡炬成灰泪始干”同样是用蜡烛作比喻,却不是单一地以蜡泪比拟痛苦,而是还进一步以“成灰始干”反映痛苦的感情终生以随,联想比前人深微复杂得多,形象的底蕴也因此而丰富得多了。
烟花易冷 人如烟花一般,绽放,然后迅速消逝。   《烟花易冷》,又名《伽蓝雨》。   伽蓝,梵语的僧伽蓝摩。 西元422年,宋武帝刘裕病逝,魏明元帝拓跋嗣大举攻宋,先后攻取金塘(洛阳)、虎牢、滑台。430年,宋文帝刘义隆收复黄河以南失地,使得魏军主动撤退,宋军继而收复滑台、洛阳、虎牢。同年,魏反扑,又克金塘、洛阳、虎牢、滑台。   西元449年,拓跋焘大破柔然,然后兵锋指宋,宋文帝为阻止魏军南下,发兵北伐。可惜宋文帝刚愎自用,舍功臣弃良策,自戳良将,杀害裴方明等名将,加上连年征战,国力渐衰,虽以号称百万之众强渡黄河,步步逼近,最后还是无攻南撤,从此宋再无力恢复中原。 而杨炫之的《洛阳伽蓝记》则对发生在这战火纷飞时期的一个凄美爱情故事进行了记录。   僧人在寺里敲着木鱼诵经,天下起了雨,僧人拿起木鱼,走到禅房之外,看着门外的烟雨、思绪飘到了很远的地方……   宋文帝时期一位奉命驻守洛阳城的年轻将领其间邂逅当地一名女子,一见钟情,很快两人就私订下终身。此时鲜卑魏来犯,将军奉命出征,临别时拉住女子的手:"等我打胜了后,一定回来迎娶你……"俩人依依昔别,女子守在城门口,看着将军坐在马鞍之上,头也不回地离去……将军出征便是无期,其间宋节节败退,宋文帝一怒之下连斩二将,北魏全线出击,强渡黄河,宋文帝不听朝臣进言,发动强攻,无奈之下,洛阳失守。宋文帝撤回淮南,而位年轻的将军则由于重伤而流落于伽蓝寺中。待将军伤复之后,本想回朝,无奈此时宋大势已去,再对宋文帝乱杀良将已至心寒,想起昔日诺语,无奈之下,暂委身于伽蓝寺为僧,希望有朝一日战火平息,再回到她的身旁。   在他们昔别的城门,有一位女子经常坐在一块石板上等着心爱的人回来。每每遇到前方归来的人,女子便问有没有见过那位年轻的将军,但始终没有将军得胜归来的消息。但女子却从未放弃过,仍然日复一日地等着。这个故事,一传十,十传百,终于传到了在伽蓝寺出家的将军耳里。但将军却不能回去,此时鲜卑魏已迁都洛阳,南北战争还在继续。不知道多少年,战争终于告一段落,战火暂时熄灭。将军第一次走出伽蓝寺的那倾斜的像要倒塌一样的山门,回到了那个日思夜想的地方,来到早已斑驳不堪的城门前。他走到他们分别的地方,在那早已枯掉的大树旁边,摸着那块她天天等待他归来坐的石板,城郊传来优雅的牧笛声,路过的人告诉将军,这里曾有一个女人一直等着她心爱的人归来。   重新踏足熟悉的土地,将军心里的感受却是那么复杂,仿佛一切又回到了羡煞旁人的当年。   他在这座残破的孤城里寻着她的踪影、但始终找不到,天上的雨纷纷落下,路边的草长呀长,他相信她一直在等他。。。 僧人又回到蒲团之上,静静地坐着,敲打着木鱼。天上的雨仍然在纷纷落下,落在禅房外那块石板之上。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