苟文俭
苟文俭
关注数: 6
粉丝数: 14
发帖数: 859
关注贴吧数: 7
我国主流媒体披露的叙利亚战局,吧友们不喜欢但应遵重事实 主流媒体指参考消息,凤凰网等,该报道网址http://tieba.baidu.com/mo/q/checkurl?url=http%3A%2F%2Fwww.xilu.com%2F20151029%2F1000010000894166.html&urlrefer=fb9c91f7fd031188f44e151376f7429b 标题:叙军战斗力让俄罗斯很无奈 中国秘密武器惨被缴获 2015-10-29 16:31:40 原标题:叙军损失24辆坦克前进半米 中国秘密武器被缴获 摘要:叙自由军已经摧毁了60多辆叙军坦克,等于已经歼灭了半个坦克旅了。另外,链接叙军在各个战场,各个部队作战的一款中国军品TS-504型对流层通讯天线车竟然也被反对派缴获。
叙利亚政府军疑用毒气攻击大马士革居民区 发稿时间:2015-07-31 17:31:13 来源:中国青年网 当地时间2015年7月30日,叙利亚大马士革,叙利亚政府军疑用氯气攻击大马士革,受伤平民在位于大马士革约巴地区的医院内接受治疗。 原标题:叙利亚政府军疑用毒气攻击大马士革居民区 http://tieba.baidu.com/mo/q/checkurl?url=http%3A%2F%2Fsd.youth.cn%2F2015%2F0731%2F1594498.shtml&urlrefer=ada5b2983769a5a66084b4261fce8460
叙利亚反对派进入哈马地区 政府军溃败逃离 2015-08-11 09:37:40 来源: 中国网(北京)。 中国网8月11日讯 据卡塔尔媒体8月10日报道,叙利亚反对派武装近期宣布,他们已经控制了叙利亚哈马市东部的地区,而叙利亚政府军和外国军队在战败之后已经逃离。与此同时,IS也宣布进攻位于阿勒颇东部的军事机场。 叙利亚反对派武装于昨日(8月9日)控制了哈马地区的堡垒,并已经逐步接近Jorin地区的军营。据悉,该军营是叙利亚政府军的一道防御线。 据悉,在叙利亚反对派武装控制这些地区之前,他们曾与叙利亚政府军发生过激烈的战役,在这几场战役中,双方死亡人数超过20人。 在这次胜利后,叙利亚反对派武装将与政府军及其支持者面对面交手哈马东部地区的平原面对面交手。在此之前,反对派武装将不会遇到任何阻碍。
叙利亚反对派士兵参加阅兵 展示军事技能(高清) 当地时间2015年5月30日,叙利亚古塔地区,叙利亚反对派Faylaq al-Rahman旅士兵举行军事阅兵,展示军事技能。(图片来源:Sipa)。 http://tieba.baidu.com/mo/q/checkurl?url=http%3A%2F%2Fwww.chinadaily.com.cn%2Fmicro-reading%2Fdzh%2F2015-05-31%2Fcontent_13774706.html&urlrefer=23c15cf5a2a100fe0fe2bf7aac86ffa7
安理会一致通过决议调查追责叙利亚化武使用,重申必须追究其责任 中新社联合国8月7日电联合国安理会7日通过第2235号决议,决定将设立一个由禁止化学武器组织和联合国共同组成的联合调查机制,以查明在叙利亚境内使用化学武器的个人、实体、团体或政府,并重申必须追究其责任。 根据这份决议,联合国秘书长和禁化武组织总干事将在20天内就组成联合调查机制向安理会提出建议供批准,安理会将在收到建议后五天内做出反应。联合调查机制全面开始工作90天内将完成第一份报告,向安理会提交。 这份由美国起草的决议草案难得地获得了俄罗斯的支持。在刚刚过去的7月里,俄罗斯罕见地在一个月内两次运用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否决权,使两个安理会决议草案未能获得通过。 美国代表萨曼莎·鲍尔在会后的新闻发布会上还专门感谢了俄罗斯此次的紧密合作。此间舆论认为,尽管美俄两国在叙利亚冲突的缘起和该如何结束等问题上分歧明显,但在禁止使用化武问题上仍保持相对一致。
谁能说说,这是什么意思? 很抱歉,该吧被合并您所访问的贴子无法显示。 是否是删帖的另一种说法
环球时报再发奇文:中俄关系很难结盟但关系最好! 2015-05-12 日<<环球时报>>再发奇文称: 1991年俄罗斯就选择了西方式制度,中国已经市场化多年。 在中俄各自国内都能听到主张警惕对方的声音。中俄反复表示“结伴不结盟”,西方人都应该听懂了。中俄是完全平等的两个大国,不是美日那样的“主仆关系”,平等而差异很大的这两个国家很难结盟。 中俄关系的历史告诉我们,两大强邻难免有一些自然的戒备,结盟不如结伴。中苏当年结过盟,但那次结盟的教训同后来两国敌对的教训一样深刻。纵观始于上世纪50年代北京莫斯科关系的风风雨雨, 中国人真心认为今天的中俄关系是“两国历史上最好的关系”。 请问: 说很难结盟,是惋惜吗?认为关系最好的中国人,又到底是哪些人呢?
关键问题是,为什要用那会多观念有严重问题的人?........ 读2015-05-12的报道:<<杭州房叔受贿1.24亿贪污1053万案件细节曝光>> 该文章说,杭州市住房保障和房产管理局原副局长张新,是“小官巨贪”的典型,因用手上的权力疯狂敛财,终难逃法网,总结说:“在张新的身上,权力观严重错位,价值观严重扭曲,最终受到党纪国法的严惩,是必然下场。” 说张新案是杭州市纪委官微“廉洁杭州”的警世教材。 发现喉舌对贪腐报道,都会突出这三个要点:(1)贪腐是官员个人的观念出了严重问题:(2)档反腐有很大决心,取得了显着成就;(3)档将进一步强化了廉政建设。 关键问题是,为什要用那会多观念有严重问题的人? 用人者负何责任?廉政建设到底应怎么强化?..........
民国时期,蒋的纠风力度就非同一般! 2015年05月07日<<中国新闻网>>在文章<<蒋介石密令在宁波展出:曾多次询问杨虎城病情(图)>>中说: 在军政密件中可见,蒋介石对于军官简历的考察已经达到旅一级,并亲自询问淞沪会战、武汉会战等部队调动、装备配发、物资转移等大小事宜。 该文还说: 蒋介石还曾密令钱大钧传达手令,“凡侍从人员,不得对外应酬宴会,特务员、侍从官等,如有嫖赌等不正行为,一经查明,概照军法行事。”刘金库感叹,密令除了解析、补足相关历史事件以外,还能窥见蒋介石处理事务时事无巨细、精准严谨的风格。 可见,在民国时期,蒋介石的纠风力度就非同一般,一点也看不出他是教科书给我们讲的反动派!
深化改革了,哈哈............. 据新华社5月6日电,深改小组第十二次会议通过了改革大局、服务改革大局的重要文件是: 《关于在部分区域系统推进全面创新改革试验的总体方案》、 《检察机关提起公益诉讼改革试点方案》、 《关于完善法律援助制度的意见》、 《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实施方案》、 《中国科协所属学会有序承接政府转移职能扩大试点工作实施方案》等。 央视去年调查过的百姓最关心的十大问题呢?...............
央仕又开始对美国黑人格雷“非正常死亡”事表示了特别的关心! 最近两天,央仕对美国黑人格雷“非正常死亡”事,做了高密度的报道,从4月30日至5月1日,每天至少有10个以上的栏目进行了高强度推出。 央仕说:美国黑人格雷“非正常死亡”引发了全国五个城市数百人的强烈抗议及骚乱! 美国黑人幸福啊,G国多次枪杀无辜平民,老百姓能公开上街抗议呢? 央仕说:美国存在严重祝歧视黑人的种族歧视, 可是它忘了,美现任总统就是黑人! 央仕说:美国存在严重收入不公,黑人家庭收入一般只有白人家庭的66%, 在G国,农民工收入(约3万元) ,是一般央企员工(连福利)个人收入(约16万)的19%!可是它却装聋作哑, 央仕说:………….. 但吾实在是不想听了!
国家安全法说抵御不良文化渗透,什么叫不良文化? 中央宣传部2015-04-21文章说: 4月20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了国家安全法草案等。其中,根据维护国家安全的需要,国家安全法草案二审稿增加了“抵御不良文化渗透”等规定内容。 该文章还说: 保护国家文化安全,防止不良文化渗透,是维护国家安全的题中之义、应有之举。而其中最基本的手段,必然是大力夯实文化安全的法治大坝。
[21世纪经济报道]: 委内瑞拉再获中国50亿美元贷款 <21世纪经济>报道说: 委内瑞拉总统宣布,已获来自中国的50亿美元新贷款。中国是委内瑞拉最大的债权国。2007年以来,中国已向委内瑞拉发放逾500亿美元的贷款,其中约200亿美元尚未偿还! 委国的杜马罗是TG在拉美的坚定反美小兄弟,其实力远超金三,撒钱给他比给金三获算!
《参考消息》与《环球时报》大唱反调! 2015-04-15 日,《环球时报》在“时事评论”专栏,发表了《牛市呈现公众对深化改革的信心》的文章。该文章说: “本轮股市的上涨,是股民对未来中国经济走势高度认可的结果。首先,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治国方略已经明晰且深入人心,….中央全面深化改革的各项举措稳定了市场预期,是股市上涨的主要动力。…..如自贸区扩容、中部城市群启动、新能源产业的崛起、互联网的介入、楼市政策调整、信贷资产证券化等利好政策连续出台,也让股市热点不断,无疑为传统板块重塑与新兴板块崛起提供了不竭的动力,引发股民强烈的入市意愿”。
政府部门的通知就可以改变对百姓征税吗? 光明网北京3月30日电(记者 张琳)财政部官方网站3月30日发布了关于调整个人住房转让营业税政策的通知,个人将购买2年以上(含2年)的普通住房对外销售的,将免征营业税。 通知文件为财税[2015]39号。 对百姓的征税应当依法进行,为什么一个政府部门的通知就可以改变?依法治国难道就是由通知说了算?
看赫鲁晓夫怎样批判斯大林的? 赫鲁晓夫说: 他是神吗?他去指导科学家怎样搞科研,他去指导教育学家怎样搞教育,他去指导文学家怎样写艺术作品,他去指导律师怎样打官司,他也还要指导农民怎样播种,指导法官,指导公安,指导党务工作者,指导学会学者,指导生产企业,.......他不就是一个掌了权的人吗?他凭什么啥都懂哪?难道他掌控了所有大权,他就什么都懂了,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七十二行行行精通?
柬埔寨大屠杀的真相_红色高棉_(中文字幕) 视频来自:http://tieba.baidu.com/mo/q/checkurl?url=http%3A%2F%2Fv.youku.com%2Fv_show%2Fid_XNzU3Nzg4OTUy.html&urlrefer=e2db104caa4d4e319f85d5e0545c0432
谁能告诉我,系统删帖的标准是啥? 本人刚发了关于养老的帖子,是《环球网》文章:《养老金隐形债务触目惊心 接下来我们应该如何养老》的原文摘录,还加任何评论。该文《人民网》等几乎所有主流媒体都转载了, 《百度》搜索有约104,000个网页,但我的帖子还设发完,就被系统删了。真不知系统删帖的标准是啥,谁能告诉我吗?
150万副处级以上领导干部,猜猜公务员是多少? 2015-03-24中国新闻网在文章《150万副处级以上领导干部报告个人财产》中说: 2014年12月,中央组织部发出一份最新通知,对做好2015年领导干部报告个人有关事项工作作出安排。要求在职的150万名领导干部需报告个人有关事项,涉及“家事”“家产”等14项内容。 根据《规定》的要求,副处级以上领导干部需每年如实向组织报告婚姻、出国(境)、收入、房产、投资、配偶子女从业等14个方面的个人有关事项,自觉接受党组织监督。
少将谈缅甸军机入侵:换成俄罗斯早把它打下来了 来源:凤凰卫视 发布:2015-03-22 23:40:00 http://tieba.baidu.com/mo/q/checkurl?url=http%3A%2F%2Fv.ifeng.com%2Fmil%2Fmainland%2F201503%2F01b2327f-7119-415f-90fa-698eb5629f32.shtml&urlrefer=cec3b5f64e8fdc9305d1d808f5daaaa8
北约指挥官:西方应考虑向乌克兰提供武器 美联社2015-03-23报道说:北约最高军事指挥官说,北约欧州盟军最高司令部司令员,美国空军上将布里德洛夫在基辅举行的记者会上讲话说:西方需要考虑向乌克兰输送防御性武器,以帮助乌克兰对俄罗斯继续支持亲莫斯科的分离分子与基辅部队作战进行反击。他认为“美国和任何其他国家力量的任何工具都没有必要被排除在外。”
叙利亚巴沙尔解除两情报部门主管职务。 根据法文网站今天3月21日周六报道,叙利亚两位情报部门首脑现已一起遭巴沙尔解职。就此,法国中东问题专家Joseph BAHOUT在接受本台法语部记者Toufik BENAICHOUCHE采访时分析说:“可以肯定的是,卡扎勒赫将军已经多次与黎巴嫩真主党发生冲突,并且与伊朗人也有过一点点(过结),涉及它们对叙利亚安全部门的操控。这可能与卡扎勒赫的过去有关,他曾是黎巴嫩总督(Proconsul),他总觉得真主党作为一种辅助军事力量,应该接受他的指挥。” 前主管叙利亚政治安全的卡扎勒赫将军(Rostom GHAZALE)是一位逊尼派穆斯林,官方正式说法是,他目前正在医院,状况危急。他遭到之前主管叙利亚军情事务将军(Rafic CHEHADE)的亲信的殴打。来自大马士革的消息显示,这两人现在都已遭总统阿萨德(Bachar El-ASSAD)解职。
王学兵张博吸毒被拘的微博摘选 @平安北京 10日下午发通报,称3月9日查获三名涉毒人员。此前已有媒体报道,演员王学兵和张博因吸毒被拘。此外,通报还显示有一名女性侯某同时被抓获。 @赵大妞妞俊: 每次都是接到群众举报,我们十分想知道这个神通广大的“群众”到底是何方神圣! @警察蜀黍: 世界五大王牌情报组织:CIA(中情局),KGB(克格勃),MOSSAD(摩萨德),MI6(军情六处),BJCYQZ(北京朝阳群众)。
2015-03-11期 朝鲜征兵身高标准降至1米43 被传因长期饥荒 视频来自:http://tieba.baidu.com/mo/q/checkurl?url=http%3A%2F%2Fv.qq.com%2Fcover%2Fw%2Fwac6dq3uyv2p5bm.html%3Fvid%3Ds0016q3gj50%26pgv_ref%3Daio2015%26ptlang%3D2052&urlrefer=3bbb455736a6557fe812978b85f5a98c
乌克兰军方谴责叛军坦克发动进攻停火面临破局 乌克兰军方周一谴责反叛武装在坦克和迫击炮的火力支援下在战略港口马里乌波尔 (Marioupol)附近发动进攻,这一事态显示出停火局面已经岌岌可危。 马里乌波尔是俄罗斯打通和克里米亚半岛路上通道的重要关卡。虽然在法、德首脑斡旋下签署了明斯克协议,但很多乌克兰人担心,马里乌波尔将是反叛武装的下一个目标。 马里乌波尔同时也是乌克兰政府军在东部地区控制的最后重镇。基辅方面发表声明,称反叛武装向马里乌波尔以东十公里的什霍基内村(Chirokine)发起攻击。 军方称,叛军动用120mm迫击炮、坦克和步兵,希望把村庄里的守军赶走。军方指控这是对明斯克协议的大规模侵犯。另据一位政府军指挥官透露,战斗持续了整个白天,有四名士兵受伤。 法广于2015-03-10
叙利亚反对派武装自制挖掘机大炮 射程超3公里 据英国《每日邮报》3月8日报道,叙利亚反对派联盟Shamiyah Front武装近日在阿勒颇乡下的工厂里拼凑出了一种名为“Borkan”(有“火山”之意)的土制大炮。 报道称,“Borkan”拥有四根炮管,射程达两英里(约合3.2千米),炮管由气瓶制成,装在卸掉挖斗的挖掘机上。 据悉,Shamiyah Front是反阿萨德政府的武装新近建立的联盟,于两个多月前在叙利亚北部的阿勒颇省结成。曾经获得美国武器援助的叙利亚第一支反动派组织“哈兹默运动”于当地时间3月1日宣布瓦解后也归顺了他们。
柴静,平静却会令你热血沸腾 视频来自:http://tieba.baidu.com/mo/q/checkurl?url=http%3A%2F%2Fv.youku.com%2Fv_show%2Fid_XNDE3NzA1NTky.html%3Ffrom%3Dy1.2-1-176.3.1-1.1-1-1-0&urlrefer=0a5f6ba371d74f8001518c7b374e49b5
不动产登记,又是一场掩耳盗铃的政治秀! · 国土部不动产登记局首任局长的王广华近日表示:不动产统一登记的核心功能和目的,在于保障不动产交易安全,有效保护不动产权利人的合法财产权,不是为了降房价和反腐败 。 何谓“有效保护不动产权利人的合法财产权”,《凤凰网》2015年03月02日 的文章《不动产登记实行夫妻之间也不能查对方房产》便一语道破了天机!
印度经济今年超过中国的增长率 印度政府周五预计,在始于4月的下一财政年度,印度经济将增长8.1%-8.5%,增速达四年高点,远高于财政部对本财年7.4%的增速预期。印度财政部称,印度经济前景已经得到改善,如果乐观情绪和经济改革持续,增速最终可能达到10%以上。
冯小刚坦言春晚让百姓满意是瞎扯 得让领导先满意 据新华网今天(2月20日)的报道,《中国新闻周刊》曾经在春晚彩排报道中提到:在一次领导审查时,冯小刚当着所有人的面发了一次火。“领导的意见我肯定听、肯定执行,但是你们如果非要我说,你们说得对的话,这个不行,你们不能否定我一个艺术家的基本判断”。在接受央视采访时,冯小刚更是引用了一句《沙家浜》里的话:“这个队伍是你当家,可是皇军要当你的家”。
普京说,纽德巴利切发生的战斗是“可以理解”和“预测会发生的” 《BBC》2015年 2月 18日晨报道:普京是在访问匈牙利时说,虽然乌克兰停火协议得到签署,但是他预期乌克兰东部一些地区的战斗仍将持续。 纽德巴利切是连接顿涅茨克和卢甘斯克铁路枢纽要地,叛军和乌克兰政府都想攻占。 昨天,即在签署停火协议的第三天,激烈战斗在纽德巴利切持续了一整天,叛军称他们控制了该市大部分地区。监督停火的国际观察员一直无法进入。 普京说;纽德巴利切发生的战斗是“可以理解”和“预测会发生的”,还说他“希望乌克兰当局不要阻止乌克兰士兵放下武器”,并表示他们如果投降应该被准许回家。 (编译/责编:董乐)
台湾公职人员财产申报,谁都不例外 台湾从1993年9月1日开始实施公职人员财产申报法。规定政府官员及立法委员每年11月至12月都要向监察院申报其个人财产资料,然后再由监察院对外公示。 结果显示,总统马英九夫妇在去年11月最新申报存款为7876万元新台币(约1565万元人民币),较2013年申报的7293万元新台币增加了583万元,其中总统夫人周美青名下的银行存款超过30笔。 在行政院内阁成员中,法务部长罗莹雪与丈夫申报的存款最多,达到7109万元新台币,而中央银行总裁彭淮南存款则为1022万元新台币。 与此同时,台湾监察院还公布了在申报个人财产时漏报资料而受到处分公职人员名单。 其中现任经济部长邓振中在担任国安会副秘书长期间,未据实申报保险资料,认定为故意申报不实,被罚款新台币6万元。台湾国立历史博物馆长张誉腾及国立阳明大学校长梁赓义则被裁定未据实申报其配偶的个人债务,分别被罚款10万元及16万元新台币。
叙利亚总统阿萨德否认叙军使用桶炸弹 2015年 2月 10日 ,叙利亚总统阿萨德接受BBC记者专访,否认叙军使用大规模杀伤平民的桶炸弹的指责。 此前,美国官员和叙利亚活动人士谴责叙利亚政府军对北部城市阿勒颇投掷桶炸弹(又译油桶炸弹、桶装炸弹),杀害众多平民。 现场录像表明,阿萨德再回答BBC记者提问时斩钉截铁地说:我没有听说我们军队有什么油桶炸弹!我们军队只有子弹,炮弹,炸弹,根本就不需要什么油桶炸弹。 问题是,阿萨德军用直升机投掷油桶炸弹的实况照片,已传遍了全世界的网络。
有关中微子问题专题之一(ND1) —中微子运动速度问题并未解决 作者 苟文俭 【摘要】:对有质量的中微子,假定它的运动速度等于真空中的光速,依据狭义相对论它的运动质量将为无穷大,表明中微子运动绝不等同于光的传播,这首先要依赖于中微子与光子到底是什么的回答,对此当代粒子物理理论完全无从知晓。 中微子运动速度问题,不论是实验测量或是理论认识,都并未获得解决。 ◎ ◎ 本文标题的符号“ND1”中的字母N、D,分别取自英文单词(Neutrino(中微子)、Dissertation(专题论文)的第一个字母,表示该文是有关中微子的专题论文的第一篇。 (一) 2011年9月22日,英国《Nature》杂志网站报道了一则震惊世界的消息,说意大利的Gran Sasso实验室下属的OPERA小组发现了中微子超光速运动。对此媒体的普遍舆论是:该结果直接否定了爱因斯坦创建的狭义相对论,意味着“时空隧道”将有可能实现,物理学将会因此被改写。 本系列文章所述的光速,均是指真空中光的传播速度,为恒定值,均用c表示。 接下来,理论物理学界另一种主流意见则是严重质疑,认定OPERA小组的这个实验一定有问题。 首先,《参考消息》于去年11月23日转发了路透社的文章,说意大利Gran Sasso实验室的另一个ICARUS小组的科学家们认为:如果中微子超光速运动,即使超过光速一点点,运动非常短的距离,能量都会有极大消耗,由于实验记录到的中微子能量没有显著消耗,其特征与以光速运行的粒子特征相符,因此即可断定:中微子运动没有超光速。 随后,新华社于今年2月23日在《欧洲科学家5月重新进行中微子超光速实验》中报道说,CERN中心主任发表公报称:去年9月OPERA小组测中微子超光速实验时,由于一根与GPS接收器相连的光缆没有接好,因此导致了测量偏差。 最后在今年6月8日,新华网在《科学家撤销中微子超光速实验结果》中再报道说:在日本京都市举行的第25届中微子物理学和天体物理学国际会议上,OPERA小组公布了他们上月所做的实验结果,决定撤销去年9月公布的“中微子超过光速”实验结果。该文章还报道说,在当天的会议上,来自欧洲CERN等机构的多个研究小组也公布了他们的实验结果,都证明中微子运动与光速没有明显差距。 对否定中微子的超光速运动,至此似乎已画上了句号。 (二) 光子即是电磁场量子,它只有能量,没有表现出可以被加速的惯性质量,即光子质量为零。但中微子则不同,它是可以有惯性质量的粒子,即中微子质量可以不为零。SR的运动质量公式为M=M0[1-(v/c)^2]^ (-1/2)。若中微子有任意惯性质量Δm,当它的运动速度v=c时,则其运动质量将为无穷大。这当然不允许。该事实明白无误地证明: 有质量的中微子运动绝不能等同于光在真空中的传播。对此将在随后的《中微子运动速度问题专题之二(ND2)》做具体论述。 对狭义相对论表述的运动学规律,虽然在高能粒子现象中证明是对的,但如随后的《中微子运动速度问题专题之三(ND3)》所述,它并不具有普适性。由此自然的逻辑结论是:上述(一)开头所述那些中微子超光速运动的媒体舆论,由于把狭义相对论作为了普适真理,都是想当然。另外如下所述,ICARUS小组那种否定中微子超光速的判断依据也毫无道理: 1、现有物理学规律均不能直接用于描述超光速现象,说超光速运动粒子会剧烈消耗能量,实际只是一种主观臆断,并非科学结论。 2、中微子超光速的能量仍是动能,消耗它必然有能量转换,依据力学规律,这就只能是其它力做了负功,但对超光速运动的中微子并无任何其它施力者及能量的转换。 (三) 对形成了惯性特性的物质,就称是惯性物质,其质量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惯性质量,物理学中一般也称是静止质量或固有质量,或就简称是质量。光子有能量,而能量本身又是物质的状态量,光子的能量也只能构成于它的物质,而这种物质又总是以持续转移的方式存在,因此就称是转移物质。
在对标准模型的突破中我们该如何选择?(SB1) 作者 苟文俭 【摘要】:标准模型并非最后理论,在对粒子内部空间存在的描述中需要突破,对此我们应当向创建现代物理理论的先驱们学习,对描述粒子内部空间存在的物理理论起点另起炉灶,并使用不同于量子场的描述语言,才有可能与粒子存在的实际完全保度一致,从而使对标准模型的突破取得成功。 ◎ ◎ 标准模型是粒子物理学标准模型的简称,下面都用它的英文缩写“SM”表示。标题的符号“SB1”中的字母B取自英文短语Breakthrough dissertation(突破专题论文)的第一个字母,表示该文是突破标准模型专题论文的第一篇文章。 SM源自上世纪30年代创建的表述带电粒子参与电磁作用的QED(量子电动力学),第-性原理是对粒子作用体系能量的拉格朗日量做规范对称变换,具有以QED为模板的统一的规范对称观念,包括了用 SU(2)×U(1)群表述电、弱破缺对称的电弱统一理论、用SU(3)群表述强作用色对称的QCD(量子色动力学)、以及用幺模幺正群SU(3)×SU(2)×U(1)直积等方式表述强、弱、电作用统一的大统一理论。 粒子实验的测量事实是:任何自在的粒子均占有半径约为10^-17m的空间位置。对力程不大于10^-17m的粒子动力学存在,就称是粒子内部空间的存在,力程大于了10^-17m的粒子动力学存在,也称是粒子外部空间的存在。量子力学(QM)、狭义相对论(SR)、QED的描述对象都属于粒子外部空间,而SM中的QCD、电弱统一理论的描述对象则属于粒子内部空间。 SM有很好的实验支持,但对粒子内部空间存在的描述面临了诸多难以克服的困难,也不能包揽最常见的引力作用。当代几乎所有理论物理工作者都有这样的共识:SM并非最后理论,在对粒子内部空间存在的描述中,它需要有突破。 对SM的这种突破,我们该做如何选择呢?对此本文就关键性问题做简要论证。 (一) 由于SM不能包揽最常见的引力作用,这证明它的规范对称观念并不具有普适性,也即是表征作用体系能量的拉格朗日量并不具有普适性。我们知道,经典物理学用拉格朗日量表征动力学体系能量的前提,是保证守恒定律成立的时空平移不变及旋转不变,及物理场都是保守场;这确实是粒子外部时空的实际特性。但在粒子内部的强、弱作用空间,却完全是另一回事。对此,仅举如下两点事实做论据。 1、对强、弱作用的理论表述,都要依赖于真空的组成如何,而在真空的实际组成中,就可以出现绝对无法使用拉格朗日量的真空零点能。 2、实验表明:在粒子内部的弱作用空间存在着某种有方向的“螺旋”,强作用空间又有“渐近自由”及“夸克囚禁”。这些就都证明:粒子内部的强、弱作用空间,其物理场都不是保守场,也根本不具有平移及旋转不变的时空特性。 若物理理论的形式化表述与描述对象的实际完全保持了一致,就称它是成功描述。 上述论据充分证明:拉格朗日量并不能用来描述了粒子内部空间的强、弱作用体系能量,如果要对强、弱作用做成功描述,就必须放弃SM已有的规范对称观念。这也就是在对粒子内部空间存在的描述中,我们怎样突破SM的关键。 (二) 为了解决SM在对粒子内部空间存在的描述中的诸多困难,理论家们已做了大量工作,主流都是从SM起点开始,保留规范对称观念,其中最行之有效的就是在原有的规范对称基础上、添加一种玻色子与费米子整体规范变换不变的超对称,认为所有粒子都构成于满足超对称的振动着的弦(超弦),并以此为描述依据,创建了已是享誉全球的超弦理论。 超弦理论不仅可以描述引力作用,伙伴粒子也能够自动克服SM的发散困难,其唯象观念及数学演绎都表现了十分诱人的许多成果,但它却有这四个明明白白的问题: (1)它克服的所有疑难都出自SM的数学演绎,并非是SM描述的粒子内部空间的实际存在;(2)超对称实现于特别高的普朗克能标,超弦也是在10维的极小空间振动,具有不可检验性;(3)在低能标再回到SM时,那些难以解决的诸多困难仍然存在;(4)在高能标,它的人为性及不可计算程度,都远远超过了SM,其结果是未知因素与理论自身的疑难更多了,不确定性程度更高了,因此从物理理论的有效性及实证性考证,它绝对是一种倒退!
对发现“上帝粒子”意义的宣传完全言过其实(专题一) ——就希格斯玻色子致全球知识界的公开信(一) 作者 苟文俭 7月初,FNAL(美国费米国家加速器实验室)和CERN(欧洲核子研究中心)都宣布发现了被称为“上帝粒子”的希格斯玻色子。随后有大量的跟进报道及相关的科普介绍,其中许多对发现“上帝粒子”的意义都做了完全言过其实的宣染,对此作者特别撰写了六篇系列公开信,尽可能从专业的角度,使用知识界都容易读懂的文字,诚实地陈述所有相关事实真象,以供读者理性化思考之参考。 (一) 希格斯玻色子记为H粒子,它是满足标准模型演绎需要的一个基本粒子。标准模型是粒子物理学标准模型的简称,本系列公开信都用它的英文缩写“SM”表示。 上世纪30年代,英国理论物理学家狭拉克(Dirac.P.A.M.)等人创建了带电粒子参与电磁作用的QED(量子电动力学)。SM是以QED为模板,第-性原理是对体系能量的拉格朗日量做规范对称变换,具有统一的规范对称观念,包括了用 SU(2)×U(1)群的定域破缺对称表述的电弱统一理论、用SU(3)群的色对称表述强作用的QCD(量子色动力学)、以及用幺模幺正群SU(3)×SU(2)×U(1)直积等方式,表述强、弱、电作用的大统一理论。 CERN是在LHC(大型强子对撞机)的上千万亿次强子对撞事例中,观察到了几百个能量均集中在125至126Gev之间的粒子共生现象,FNAL是在Tevatron(万亿电子伏特加速器)的数百万亿次正、反质子对撞中,观察到了数十个能量范围在118至132Gev之间的粒子共生现象,由于具有玻色子衰变特征,被认为这可能就是“上帝粒子”。 所谓粒子共生现象,是指高能粒子对撞中同时产生的两个或多个粒子(包括光子),它们的总能量取值相同。粒子物理学中,粒子质量一般用能量单位“电子伏特”表示,“Gev”指10^9电子伏特,本系列公开信用到的“Mev”是10^6电子伏特。对上述实验发现的新粒子记为X粒子,它到底是什么将在本公开信系列《(六)》中具体论述。 (二) 在有关发现H粒子的报道及科普介绍中,绝大多数文章都说:在SM预言的62种基本粒子中,61种都已被实验证实,只有唯一的H粒子还未被证实。事实绝非如此。 SM预言62种基本粒子的真象是:在QCD及电弱统一理论的矩阵运算中需要有61个独立的粒子单元,在与相互作用联系时就视为是61种基本粒子:其中有12种正、反轻子,36种正、反夸克,8种传递强作用的胶子,一种传递电磁作用的光子,三种传递弱作用的中间矢量玻色子W^±及Z^0,及赋予粒子质量的H粒子。另外还有一种是传递引力作用的引力子,它与SM无关,是超引力量子理论的假设(符号“^”表示上标)。 以电弱统一理论在演绎中使用的基本粒子为例:(1)12种轻子及光子,都是在已被实验证实了以后,理论才在演绎中使用了它们;(2)对 W^±及Z^0的质量,是在实验测量了温伯格角θˇw以后,理论才计算出了与实验测量值保持一致的结果,因此说电弱统一理论计算的W^±及Z^0质量与实验值一致,实际只不过是一个实验对另一个实验的验证。对电弱统一理论自身演绎使用的所有16种粒子,理论事先并没有得到过能够由实验证实的任何预言(符号“ˇ”表示下标)。 与电弱统一理论-样,上述61种基本粒子也都只是SM在演绎中使用了它们,而理论事先也都没有得到过能够由实验证实的任何预言。 (三) 参与强作用的粒子称为强子,它有重子与介子这两大类。从上世纪创建SM的探索开始,几乎所有对强子对称性的理论分析都得到了很好的实验验证。 1、1956年,日本的坂田昌一(Sakata Shyoichi)认为,所有强子均由质子p、中子n及∧重子等三个基础粒子组成,创建了并不正确的坂田模型,但他在用SU(3)对称性分析介子时,预言了还有两种新的中性介子,不久便在实验中相继发现,记为η和η′。 2、1961年,美国的盖尔曼(M. GellMann)与日本的大久保(S.Okubo)共同得到的SU(3)多重态重子之间的质量公式,以及后来盖尔曼在讨论重子十重态中,预言的Ξ^*-、Ξ^*0和Ω^-等三种重子,以后也都相继被实验证实。
标准模型并不能有效解决它的基本问题(专题二) ——就希格斯玻色子致全球知识界的公开信(二) 作者 苟文俭 标准模型见本公开信系列《(一)》的介绍,仍记为SM。 物理理论描述的都是现实中的实际存在,对此就称是物理理论描述对象。SM的描述对象是粒子实际参与的强、弱、电这三种作用,属于粒子的动力学存在。 用数学表述的物理理论描述对象的规律、如果与描述对象的实际存在完全一致,就称是有效数学表述。物理理论对描述对象的规律做有效的数学表述时,都会涉及下文(一)所述的三个问题,它们就称是物理理论的基本问题。 下文(二)的论证充分说明:SM并不能有效解决它的基本问题。 (一) 物理理论描述对象的规律都要使用数学表述。如QM,它的描述对象是微观粒子运动,对其量子化规律所做的数学表述,就有求解波动方程、用波函数Ψ猫述微观粒子运动的波动力学,以及将运动方程中的坐标与动量当成算符,使用矩阵运算的矩阵力学。 物理理论的基本问题,是对描述对象的规律做有效数学表述决定的,有如下三个: 1、描述对象是怎样形成的?数学表述的边界条件,确定具体计算初始条件的依据是什么?前者是总结发现描述对象规律的依据,后者则是数学表述有确定性的保证。 2、描述对象规律的数学方程是什么?这是对物理规律做有效数学表述的基础。 3、数学演绎的数量化结果、与表述对象之间的实际关系到底怎么样?这是检验物理规律数学表述是否有效的依据。如在电子束缚态的边界条件下求解QM的波动方程,就可以得到原子中价电子实际定态运动的分立的量子化本征谱,这也就证明了QM对微观粒子量子化规律的数学表述有效。 对上述这三个问题,牛顿力学、经典热力学、麦克斯韦电磁理论,以及QM及SR等等都有明确有效的答案,对此就说这些物理理论都能够有效解决它们的基本问题。 对一个物理理论,只有能够有效地解决它的基本问题,物理规律的数学表述才具有有效性,这样的物理理论也才值得我们信赖。 (二) 对SM中描述强作用的QCD、及描述弱作用的电弱统一理论,它们对自身基本问题解决的简要情形如下。 1、强、弱作用是怎样形成的?对强、弱作用表述的边界条件,以及具体计算中确定初始条件的依据是什么?这些在SM中就并没有与实际相符的有效答案。 QCD描述的强作用形成于带色夸克之间相互传递了色胶子,强子整体无色荷。注意这是类比QED的强作用形成原因,而实际的强作用则是发生在原子核内无色的核子之间,虽然也有使用QCD描述核子强作用的所谓新核理论,但QCD的强作用渐近自由,与核子之间实际强作用的近程排斥、中程平衡、远程吸引的事实完全相悖。 电弱统一理论描述的弱作用与电磁作用类似,也形成于有弱荷的粒子之间相互交换了弱规范粒子。这也是类比QED的弱作用形成原因。该理论中弱荷为中性,不可能必然排斥,这就完全有可能象其它作用那样也可以构成束缚态。参与弱作用的任何粒子均无束缚态。即电弱统一理论中的弱作用形成原因、与实际弱作用始终不能构成束缚态的事实完全矛盾。 QCD与电弱统一理论中表述强、弱作用的边界条件,以及具体计算中确定初始条件的依据,要涉及轻子与夸克为何只有三“代”,强、弱作用的耦合具体是怎样实现的,参与耦合的相关粒子分布规律是什么,为什么不同轻子与夸克会有如此的差异,等等这些非微扰问题,QCD及电弱统一理论均不能做任何回答。 2、对强、弱作用体系的动力学方程是什么,QCD及电弱统一理论都只能做一些猜测,虽然也有表示体系能量的拉格朗日量,也都能够根据猜想与假设做规范变换,但所有这些变换都只有抽象的数学表述意义,根本不知道这些变换在粒子动力学存在中表示的实际存在到底是什么。 3、对强、弱作用的具体计算,本公开信系列《(一)》的结论是:SM总是让人为的计算服从实验结果,如果完全从规范对称变换的第一性原理出发,它们并不能做与实际相符的任何有意义的计算;SM自身并不具有计算的有效性。
希格斯机制并不具有合理性(专题三) ——就希格斯玻色子致全球知识界的公开信(三) 作者 苟文俭 对物理理论表述的合理性,世界著名的理论物理学家温伯格(S.Weinberg)于1974 年就提出了这两个标准:(1)要自然,它包含的参量不是手放进去的,而是可计算的;(2)要现实,它的预言要能够得到实验的验证。 物理理论描述对象都实际存在,这就决定了物理理论描述的每一件事、以及演绎所得的每个结果,“都是真实的自然而然的”。因此,“要自然”与“要现实”理所当然就是判定物理理论合理性最根本的标准。 对一个离开了描述对象实际存在的物理理论,它的数学表述当然无任何实际意义。 希格斯机制是具体由希格斯场与物质场的汤川(Yukawa)耦合表述的物理理论,是SM的关键内容,判定其合理性的根本标准,当然也就应当是如上温伯格所述的“要自然”与“要现实”。 (一) 上世纪60年代中期,苏格兰物理学家希格斯(P.Higgs)提出希格斯机制的目的,就是为了在使用Yang-Mills场描述电弱作用统一时,实现电弱作用对称破缺:使在SU(2)对称表述中使用的弱规范粒子获得质量,形成弱作用的短程性,而在U(1)对称表述中使用的光子质量仍为零,与电磁作用无限长程性相符。 希格斯机制中,真空普遍存在非零期望值的希格斯场,它有四个自由度,在用SU(2)×U(1)群表述的电弱作用对称性破缺中,有三个自由度被弱规范粒子吸收,成了质量很重的中间矢量玻色子W±及Z0,余下的自由度即是H粒子。 特别说明:(1)虽然希格斯场不等于H粒子,但由于H粒子是希格斯场的一部分,它们必然“同生共亡”;这就如电磁场有三维矢量势A与一个标量势Φ,电磁场不等于Φ,但电磁场与Φ必然“同生共亡”的存在相同;(2)由(1),H粒子的寿命也就应当与希格斯场的寿命相当,希格斯场形成粒子质量的汤川耦合过程,自然也就会与H粒子寿命相当。 由此就自然有如下合理结论: 有汤川耦合形成粒子质量的地方,必然有H粒子;希格斯机制中汤川耦合形成粒子质量过程,都应当与H粒子寿命相当。 希格斯机制的数学表述要引入非零真空的平均值ν,及构成H粒子质量的希格斯场自作用耦合系数λ。但希格斯机制自身无法确定ν、λ的取值,如果要让ν有确定值,对相关的其它一些原始参量就必须做无法想象的精细调整,使它们都成了完全是由“手放进去的”;对此一般就称是SM的自然性问题。 另外,SM的希格斯机制还有如下更严重的问题:(1)希格斯场自作用的累积必然导致H粒子质量为无限大,而且参数λ也总是要随作用体系能量标度的变化而变化,即使不考虑希格斯场自作用的累积,也只能根据演绎的要求估计H粒子质量;(2)无法由希格斯机制得到轻粒子质量;(3)如果要使用希格斯机制计算不同粒子质量,对每一个粒子就还必须引入一个与质量成正比的待定耦合参数,这样的待定参数不仅都完全由“手放进去的”,其数目也比质量未知的粒子个数还多;(4)对希格斯机制形成质量的所有过程,都不能做有唯一确定结果的计算,不能进行完全有效的数量化表述。 非常清楚,希格斯机制虽然满足了SM演绎的需要,也成功给出了粒子质量的唯象解释,但依据温伯格的上述两个标准去考证,它根本就不具有任何合理性。 (二) 为了解决希格斯机制的上述不合理性,天才的粒子理论家们便提出了一些改善SM及希格斯机制的新物理模型,基本思路就是引入突破SM的新观念,具体可以分成如下两类: 1、在SM原有的规范对称基础上再添加超对称(SUSY)。这是一种玻色子与费米子整体规范变换不变的对称,由此创建的新模型就统称是超对称新模型。 引入了超对称后:(1)可以把SM无法描述的引力包揽在同一个数学体系,可实现四种作用强度统一;(2)超对称伙伴粒子对费曼图闭合圈的贡献大小相等,符号相反,这就自动解决了SM中因此形成的发散困难;(3)能够使H粒子的质量稳定在可观测的费米能标(大约100GeV);(4)在宇宙学领域可以实现宇宙初期的暴涨,这就抹平了大爆炸带来的不规则性,从而消除了关系到传统宇宙大爆炸理论生死存亡的一块心病;(5)演绎给出了电中性的长寿命超对称轻粒子,据称这就为宇宙暗物质粒子提供理想的候选者。
粒子物理学需要全新的起点(专题五) ——就希格斯玻色子致全球知识界的公开信(五) 作者 苟文俭 粒子实验的测量事实是:任何自在的粒子,均占有半径约为10^-17m的空间位置。对不大于该实验值的粒子存在区域就称是粒子内部空间,大于了该实验值的区域也称是粒子外部空间。相应地,对力程不大于10^-17m的粒子动力学存在,就称是粒子内部存在,力程大于10^-17m的粒子动力学存在,也称是粒子外部存在(符号“^”表示上标)。 QM、SR、QED的描述对象都属于粒子外部存在,其规律称是粒子外部物理规律,也称它们是粒子外部理论。QCD及电弱统一理论的描述对象都属于粒子内部存在,其规律也称是粒子内部物理规律,对它们也统称是粒子内部理论。 (一) 所有粒子及由粒子组成的所有存在物之**,就称是现实世界。 对粒子内部理论,本公开信系列《(二)》所述的、它的第一个基本问题必须要首先弄清楚,具体也就是粒子内部存在形成的原因、表述的边界条件、及具体计算中初始条件怎样确定等等,这就必然要回答这样一些问题:粒子的物质、电荷、自旋、正反等等,它们各自到底表述了粒子内部什么样的动力学存在?在粒子动力学存在中,左右手性及对称性、不同性质作用、运动与物质波等等,各自形成的原因到底是什么? 上述所有这些“是什么”都涉及了现实世界的本源,对在这些问题表述中使用的基本概念,就统称是本源性概念;它们所表述的粒子动力学的实际存在,就称是它们的实在性定义。在对粒子动力学存在的探索中,当代物理学主流理论的基本事实是: 1、对本源性概念,粒子外部空间理论均只有数量化表述意义,没有实在性定义。 2、QCD与电弱统一理论作为当代粒子内部主流理论,它们使用的所有本源性概念,实际都只是根据数学演绎的需要做了数学定义,都是以实现理论纯粹数学形式化体系的自洽与完备为目的,也都具有了保证数学演绎自圆其说的数学表述意义。 由此就容易理解,当代粒子内部主流理论有如下典型的逻辑学错误。 1、数学协调性理论指出:形式化理论绝不可能去解决超越概念定义域的任何问题。 对本源性概念,QED等粒子外部理论都没有实在性定义,而粒子内部物理规律揭示的最重要内容,就是相关本源性概念之间的关系如何。因此,当代粒子内部主流理论以QED为模板,也就是要使用粒子外部理论的本源性概念,去解决涉及本源性概念实在性定义域的某些问题,显然就具有了违背数学协调性理论的逻辑学错误。 2、1931年,数学与逻辑学家哥德尔(K.Godel)发现并证明的不完备性定理指出:形式化体系概念的不完备不协调不可避免,相容性不可判定,自身的逻辑起点或前提均不可证明。但在粒子内部主流理论的表述中,不仅本源性概念的数学表述意义以保证数学演绎自圆其说为宗旨,还有如强子构成于三代夸克,不同场量子是什么模样,粒子质量形成于希格斯机制,超对称实现于10维或11维时空等等对这些非微扰的论述,也都是以理论形式化表述的自洽与完备为依据人为假定的,这也就在形式上具有了理论自身形式化体系的协调性。显然,这也就具有违背哥德尔不完备性定理的逻辑学错误。 (二) 实际上,SM在满足自身纯粹数学协调性的需要中,对许多本源性概念的数学表述意义、也都与实际存在的事实完全不符。对此本文仅举如下两例。 首先是“物质”概念。SM表述中,粒子物质也即是粒子实现的存在。粒子实际存在除了有用质量量度的物质外,也还有用半径量度的内部空间,二者无任何逻辑关联,绝对不等同。因此,粒子物质根本就无法与粒子实现的存在划等号。 再说“真空”概念。SM表述中:真空是一无所有的“虚空间”;任何具有实际粒子所有特性的正、反成对的粒子,都可能在任意真空“点”位置突然冒出来,由于它们来自真空,湮没迅速,在还来不及辐射时,就在湮没中再回到了“虚空间”。
有效物理理论的形式化表述规则(MP7) 作者 苟文俭 如作者在《实在性是物理理论的根本特征(MP6)》一文所述:物理理论的形式化表述,是指物理理论综合演绎的数学体系,其核心是基本规律的数学表述。 (一) 物理理论的描述依据都是确定自明的物理现象,其研究对象,都是构成了描述依据的理想化存在物。本文标题所述的有效物理理论的形式化表述,是指物理学中,对构成了物理现象的理想化存在物描述有效的形式化表述,具体表现为如下两个方面: 1、理论形式化表述的基本规律及逻辑结果,均与构成了物理现象的理想化存在物自身存在内容构成的事实相符,其结果均可以直接验证;对此就称是物理理论的验证有效性。 2、相对于理想化存在物的存在内容,演绎不会出现无意义结果,或形式化表述自身能够有效避免或消除无意义结果;对此就称是物理理论的演绎有效性。 有效物理理论形式化,也都能够解决物理现象中、有关理想化存在物由存在内容构成的实际问题,最终会被人们普遍认同,它们也都必然具有实在性根本特征。 作者在《(MP6)》中已指出:所有有效物理理论形式化表述的数学体系、从它的逻辑起点到演绎的内容与结果,都有保证其具有实在性根本特征的必要环节。本文将进一步指出:在物理理论的研究中,我们应当遵循什么样的规则,怎样做才能保证物理理论的有效形式化表述能够具有实在性根本特征。 (二) 在物理学研究中:把单纯由物理理论形式化表述及人类思维活动构成的所有内容,就称是先验领域,抽象化是其基本特征;把由存在物构成的所有存在内容,也称是经验领域,它可观察可感知,具体化是其基本特征。 数学是理想的科学语言,在对构成了物理现象的理想化存在物实现存在的表述中,它不仅可以得到实际需要的定量结果,具有文字描述不具备的精确性,也还具有严格的逻辑性及无可比喻的简洁性。因此,物理理论最终也总是要使用形式化的数学表述。 由于物理理论形式化表述本身具有抽象性,属于先验领域,而它的有效性又必须具有实在性根本特征,因此这种形式化表述就又只能始终以研究对象存在内容构成的事实为依据,必须把经验领域的这些相关事实作为表述的出发点与归宿。由此,就很容易得到我们创建物理理论应当遵循的如下规则,这也即是本文标题所称的有效物理理论形式化表述规则。 物理学中,经验领域研究对象存在内容构成的相关事实,始终是有效理论形式化表述的出发点与归宿。 (三) 物理理论的形式化表述都有逻辑起点的设置、演绎的实现、演绎结果的选取等三个工作环节。根据上述有效物理理论形式化表述规则,以及《(MP6)》所述这三个环节的实在性根本特征,进一步就可以得到我们在这每个环节中应当遵循的规则是什么。 1、由于有效理论的形式化表述始终都要以研究对象存在内容构成的相关事实为依据,具有实在性根本特征,因此做形式化表述的逻辑起点,当然就只能是经验领域中与研究对象实现存在的相关事实,而决不可能是先验领域的抽象概念。由此,我们就可以得到如下在物理理论形式化表述逻辑起点的设置中应当遵循的规则: 有效物理理论形式化表述的逻辑起点,都只能是经验领域与描述对象存在内容构成的相关事实或经验规律。 对任何哲学原理、形式化的数学规则,或抽象概念,以及离开了研究对象自身存在的抽象的形式化规律,由于都属于是先验领域的内容,它们也就都不可能成为有效物理理论形式化表述的逻辑起点。 2、理论形式化表述中,演绎的实现涉及了如下三个方面: (1)首先是演绎的问题是什么,即要设定出演绎目标,其实在性根本特征就要求必须是研究对象自身存在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对此就称是演绎目标的实在性指称。
实在性是物理理论的根本特征(MP6) 作者 苟文俭 有物质的自然之物,如粒子、原子、宇宙星系及生物体等等,就称是存在物。本文所称的“实在性”,是指存在物自身实现的存在,其具体方式即是作者所称的存在内容。 物理学是实验科学,其理论的根本特征,就是总以存在物的存在内容为依据。对此作者就简称为“实现性是物理理论的根本特征”。 (一) 物理学描述的都是确定自明的物理现象。任意物理理论作为一种特定的语言体系,其根本特征,就是它的描述总是以物理现象为依据。描述不以物理现象为依据的任何语言体系,由于失去了物理理论的根本特征,也就都不能称其为物理理论。我们知道,任何物理现象都决不可能离开存在物以“超自然”的方式产生出来,而只能构成于现实中存在物的存在内容。因此,不以存在物存在内容为依据的任何语言体系,也就不可能描述物理现象、并具有物理理论的根本特征,也就都不能称其为物理理论。 至此,我们就用形式逻辑的反证法证明了这样的判断:以存在物存在内容为依据,是物理理论的根本特征。 物理理论的研究对象、形式化表述以及判定标准等这些方面,就称是物理理论的自身内容。以下所述的所有有效物理理论的事实都表明:物理理论的自身内容都无一例外地具有实在性根本特征,这同样也就证明了物理理论具有实在性根本特征。 (二) 首先就看一看物理理论研究对象的根本特征是什么。 以成熟的牛顿力学为例,它描述的物理现象是可观察存在物的运动与力,不涉及存在物自身的结构如何,因此对构成运动与力的存在物,就只须考虑相关的这部分存在内容,把存在物就抽象成为了质点;所以牛顿力学又称是质点力学。 牛顿力学的事实表明,物理理论的研究对象有这样两个根本性特征:(1)是构成了理论所描述的物理现象的存在物;(2) 只考虑存在物中与被描述物理现象相关的这部分存在内容,因此要对存在物做理想化抽象,而不是具有全部存在内容的相关存在物本身。 对只考虑与物理现象相关的这部分存在内容的存在物,就称是理想化存在物。以质点这种理想化存在物为研究对象,就是牛顿力学的根本特征。 现存其它有效物理理论的研究对象,如热力学的理想气体,量子力学的物质波等等,它们也都只与被各自理论描述的物理现象相关,也都是理想化存在物;以只考虑部分存在内容的理想化存在物为研究对象,是现存所有有效物理理论的根本特征 因此,现存所有有效物理理论的事实都证明,它们的研究对象都具有实在性根本特征。 (三) 物理理论的形式化表述,指物理理论综合演绎的数学体系,其核心是基本规律的数学表述。 物理理论的基本规律,也都是被描述物理现象的基本规律,也就都只能是存在物某种存在内容的反映。因此,物理理论的形式化表述的根本特征,就是它总是以现实中存在物的某种存在内容为依据。 我们知道,数学都具有抽象性,物理理论形式化表述的数学体系也同样具有抽象性,但任何对物理现象描述有效的物理理论,如牛顿力学、麦克斯韦的电动力学、量子力学、量子电动力学等等,它们的数学体系都有与研究对象的实际相联系、保证其具有实在性这种根本特征的如下环节: 1、如牛顿力学、狭义相对论这样,都有演绎的边界条件或作为描述依据的经验规律,使表述能够从研究对象存在内容的实际出发,以此就保证了形式化表述的逻辑起点具有实在性根本特征。
当代物理研究急待澄清的三个最基本问题(PM5) 作者 苟文俭 当代物理研究,是指当代物理学对现实世界统一性的理论研究。本文的论述将表明,在这种研究中,有如下三个最基本问题急待我们澄清。 (一) 在对现实世界统一性的理论研究中,不论是小于粒子20个数量级的极限小的普朗克时空,还是极端大的广阔无垠的字宙学领域,当代的主流探索都普遍使用了量子力学(QM)与相对论表述的基本规律。但这两个理论表述的基本规律,是否在所有领域普遍适用? 1、我们知道;物质波的固有频率总是与普朗克常数联系在了一起,但除运动粒子个体外,由粒子组成的所有其它存在物,包括原子核个体与原子个体(注意不是组成它们的粒子),其固有频率都与普朗克常数毫无关系;再者,对粒子内部的任意存在物,由于受粒子自身空间的严格限制,其存在尺度就决不可能完全由该存在物自身的动量决定,因此也就不再满足测不准原理。既然如此,除运动粒子个体以外的其它所有运动的存在物,都还有以普朗克常数或测不准原理为标志的量子性吗? 2、狭义相对论并不能描述随机运动、相对静止状态、量子现象等等许多物理现象,它表述的基本规律还普遍适用吗? 3、广义相对论中物质要构成空间弯曲,物质密度越大构成空间弯曲的曲率就越大,引力作用也就越强。现实世界,已知物质密度最大的是原子核,但它却并没有构成原子空间弯曲,它的引力也完全可以忽略不计。广义相对论表述的基本规律也还普遍适用吗? 如果QM与相对论表述的基本规律并不适用于所有领域,研究现实世界所有领域的统一性,自然也就决不能以它们为基础。这两个理论表述的基本规律是否适用于所有领域,是我们急待澄清的最基本的首要问题。 (二) 当代物理研究急待澄清的第二最基本问题是:对粒子内部的动力学体系的状态分析,是否也都仍然可以使用能量的拉格朗日函数形式?作者提出该问题的理由是: 1、粒子内部的动力学体系涉及了不同性质力的转换:用能量做标度表述不同性质力时,不同性质力的转换都要有不同的特定能量,但实际上通常能量条件下粒子衰变、就可以实现任何不同性质力转换。因此不同性质力转换都实现于粒子自身存在、而不是能量标度。 2、对粒子内部动力学体系的状态,根本无法写出与牛顿第二定律相当的拉格朗日方程。因此使用拉格朗日函数完全是无源之水、无根之木。 3、经典力学用拉格朗日函数做有效表述的时空条件,是保守力场的时空平移不变性和旋转不变性,但对粒子内部的动力学体系:如弱作用实际不能形成束缚态,夸克相互作用要构成“囚禁”,表明它们根本就不是保守力场;又由于弱作用有宇称不守恒,强作用有“渐近自由”,这也就表明粒子内部根本无时空平移不变性和旋转不变性。即粒子内部的动力学体系完全不具有使用拉格朗日函数做有效表述的任何条件。 量子规范场对粒子内部强、弱作用体系的状态分析,就都使用了能量的拉格朗日函数。因此,澄清这第二个最基本问题,也就是我们怎样研究粒子内部存在的关键。 (三) 当代物理研究急待澄清的第三最基本问题是:宇宙学范围观测到的红移,是否就产生于可见光传播的多普勒效应? 多普勒效应是一种解释声源运动改变声频的理论,有两种情形:(1)当声源向着观测者运动时,此时声波的波长被压缩,实际观测的频率升高;(2)当声源离开观测者运动时,波长被拉伸,实际观测的频率降低。 上述的理论与观测结果一致,因此声波多普勒效应的理论分析是正确的;但它有这样两个构成条件:(1) 声波发射实现于时间过程Δt,声源运动要影响声波开始的传播;(2) 声波传播属惯性运动,声源运动实际观测到的声波传播,是两个运动迭加的结果。
当代物理理论已面临了深刻危机(MP3) 作者 苟文俭 (一) 首先,让我们回忆历史,看一看什么是物理理论危机。 在十九世纪后期,当经典物理理论几乎能说明当时所有已知物理现象时,又发生了以下意外事件。这不论是当时有洞察力的物理学家,还是今天所有的物理学工作者,都普遍认为,在那个时代经典物理理论面临了危机。 概括起来,构成经典物理理论危机的事件主要是以下三个: 1、19世纪80年代,迈克耳逊-莫雷精密的“以太漂移”实验均得到了“零结果”,这就直接否定了主流的机械以太说,从而动摇了光学和电磁学表述的以太基础,使这两个理论表述基础与事际不相符。对此就称是经典物理理论有表述基础危机。 2、在对比热和热辐射研究中,当时主流的玻耳兹曼和麦克斯韦提出的能量均分定理能够解释许多现象,对于常温下的一般固体和单原子气体的比热,也都给出了与实验测量基本相符的结果。但对于多原子气体,实验测量的定压热容量与定容热容量之比显著地大于理论计算值,出现了所谓的“紫外灾难”。这一事件使经典热力学的演绎结果与事实矛盾。对此也称经典物理理论有演绎危机。 3、实验发现了X射线和放射性,接着又发现了电子和镭元素等等,这就使一向被看作是天经地义的原子不可分和元素的不变性、物质不灭和能量守恒、空间和时间的绝对性、运动的连续性等等,都产生了动摇,使经典物理学的许多基本概念受到了质疑。对此也就称是经典物理理论有概念危机。 上述事实表明:如果有事实证明物理理论有表述基础危机、演绎危机和概念危机,也就意味着物理理论面临了危机。 (二) 现在再让我们看看,当代物理理论是否也有当年经典物理理论那三个方面的危机。 当代物理理论,是指量子规范场的标准模型、超弦理论、宇宙大爆炸标准模型等这些物理学统一理论。首先就有事实证明它们有表述基础危机。对此作者如下事实为证。 1、当代物理理论的表述都是以各自描述对象的对称性存在为基础的,但在现实世界起根本支配作用的却都是不对称。如宇宙物质都不对称,所有粒子都产生于对称性破缺,等等。即因为表述基础的对称性要求、与表述对象不对称起根本作用的事实不相符,这也就同样构成了当代物理理论的表述基础危机。 2、测不准原理是当代物理理论最重要的表述基础之一,但真正构成现实世界的电子、质子及中子质量,以及它们许多固有存在的特征量,却在误差范围内都可以做精确测量。 3、我们知道,希格斯粒子是量子场理论中表述强、弱作用的基本依据,理论预言其质量最大范围是115至180 GeV。但集中了全世界实验资源,在这个质量范围反复搜索,甚至也还找到了稍纵即逝的所谓t夸克(176 GeV),理论认为希格斯粒子比t夸克更具普遍性,但却找不到它存在的一点踪迹。当然,也许有人认为这是实验还做的不够。但有一个基本事实谁都绝对无法否认:即在量子规范场的标准模型演绎需要的质量范围,希格斯粒子不存在,这已确凿无疑了。 其实,只要有一件事实能证明有表述基础危机,从逻辑学的角度,物理理论表述基础危机就成立。上述有三件事实,也就充分证明了当代物理理论的的确确有表述基础危机。 (三) 可以说,当代物理学统一理论的主要演绎结果都与事实严重不符;当代物理理论的演绎危机也确实存在,对此也以如下相关事实为证。
不同性质力的区别与统一(DW25) 作者 苟文俭 如作者在《解码不同性质的物理场与力(DW21)》一文中所述,自然界有三种不同性质场力及两种特殊性质力,它们都是客体在实现D(V0)存在追求中、选择实现D(V0)存在的不同表现,有产生原因的高度统一性,但它们在选择实现D(V0)存在表现的方式上,又有着根本性的区别。对此,本文就以粒子受到的这五种不同性质的最简单特殊力为例,做如下一些具体陈述。 (一) 如《(DW21)》一文所述,粒子受到的三种不同性质的最简单特殊场力是: 1、带电粒子的电场力,即是粒子电场力,这是最简单的特殊T类力。在这种特殊力实现的D(V0)存在中,带电粒子相互同步传播的是真空V手性ie行为,相互交换了完整的真空V内部存在内容。 2、原子核的核强力是最简单的特殊L类力。核子在这种特殊力实现的D(V0)存在中,相互交换的是真空V内部纵向存在内容。 3、理想条件下粒子间受的万有引力是粒子理想引力,这也就是最简单的特殊F类力,它在粒子实现的D(V0)存在中,相互交换的是真空V内部i自由度存在内容。 4、构成不正常粒子自发衰变的弱力,也就是最简单的特殊D类力,它形成于粒子Vc的固有s作用对不正常ai的矫正。 5、粒子向远离正常存在方向发生变化受到秒B类力,它构成于粒子对破缺的不正常环境的适应,就称是粒子环境破缺力,这也就是最简单的特殊B类力,它是粒子在适应破缺的不正常环境中实现D(V0)存在的表现。 对三种不同性质特殊场力,粒子总是要与环境相互对等同步传递i,即总要与环境对等同步的相互交换真空V内部存在内容,具有完全的对称性。弱力则是不正常粒子完全独立于环境的自动变化;粒子环境破缺力则是粒子适应破缺的不正常环境的结果。 (二) 除了五种不同性质特殊力在与环境的关系上各有完全不同的表现外,它们还有如下一些重要差异。 对三种不同性质的特殊场力,虽然受力的粒子与环境都有对等同步相互传递i的对称性,其过程具有可逆性,但在粒子实现D(V0)存在的方式上却有着如下一些重要差异。 1、粒子电场力与核强力都可以把粒子组织起来,粒子理想引力则只能对粒子某个cd弦的if传递条件产生影响,不可能把粒子组织起来。 2、在可以把粒子组织起来的电场力与核强力中:电场力只相互组织相反电荷的粒子,与粒子V集团相对于真空的手性表现(即电荷)相关,是长程的;核强力只能组织粒子V集团中有强作用场的稳定强子,与粒子手性无关,是短程的。 3、粒子电场力与核强力传递的真空V内部存在内容与真空V整体存在相关,只能通过a0转移才能最终实现其传递。在理想条件下,粒子电场力传递的it要经过kα次累积,在作者的研究中它可以等效成光子交换,实现过程有确定的量子化特征;而核强力则可以直接实现a0转移,在作者的研究中它不能等效成某种被交换的中介粒子,力的实现过程不具有确定的量子化特征。粒子理想引力传递的是真空V内部i自由度存在内容,最终传递不需要用a0转移来实现。 对弱力和粒子环境破缺力,虽然受力的粒子与环境都不具对等传递i的对称性,如下所述,在粒子实现D(V0)存在的表现中,它们同样有着重大差异。 1、弱力总是要改变粒子的不正常存在内容,而且总拌随着粒子质量或能量要减少,其过程不具有可逆性。 2、粒子环境破缺力中,起支配作用的破缺环境向粒子单向的i传递或am传递,总是拌随着粒子质量或能量的增加,其过程也是不可逆的。 根据《粒子动能与势能的客体化指称(PH26)》一文对势能的理解,在五种不同性质力的实现中,凡涉及了a0与am转换的,也就有势能与动能的转化,凡不涉及a0与am转换的,也就没有势能与动能的相互转化。在这五种不同性质力中,凡是发生在理想ρ(Q)的物理真空,粒子受力与运动规律在主观描述中就都满足洛仑兹不变性;象弱力这样它不发生在理想ρ(Q) 的物理空间,运动规律在主观描述中就不满足仑兹不变性。 上述这些差异表明:量子场规范理论中对拉氏函数的对称变换,并不能正确反映不同性质力的客观实际,从规范原理也就决不可能构建出与不同性质力实际完全相符的统一理论;物质世界所有不同性质的力,决不可能用相同的逻辑体系去做与实际完全相符的统一描述。 (三) 力虽然具有实现形式、构成条件、不同内容(性质)的多样性,但它们对粒子来说,又都具有粒子对实现D(V0)存在追求的共同产生原因,有粒子实现D(V0)存在表现的共同实现过程,也有在粒子运动中it组合发生变化的共同表现效果。因此对所有不同性质力,它们又都具有如下三个方面的潜在统一性。 1、都有追求实现D(V0)存在的共同产生原因,有共同构成原因的统一性。 这种构成原因的统一性又形成于不同的条件:粒子电场力形成于粒子V集团个体参与的ie行为传播;核强力形成于粒子Sn参与的il传递;粒子理想引力则又形成于粒子某个cd弦参与的if传递;弱力则形成于粒子Vc的固有s作用,而粒子环境破缺力则形成于对不正常环境的适应。 2、都是粒子实现D(V0)存在的表现,有共同实现过程的统一性。 在各种性质力共同实现过程的统一性中:弱力实现D(V0)存在的表现、体现了粒子最终应该以什么样的方式存在,决定了物质世界最终应该以什么方式存在;粒子环境破缺力实现D(V0)存在的表现、又体现在粒子可能的变化上,决定了物质世界可以怎么发生变化;粒子电场力、核强力及粒子理想引力实现的D(V0)存在表现,它们又体现在粒子怎样在各个层次上组织起来,从而决定了物质世界结构的层次性与多样性。 3、都有改变it组合、使粒子运动发生变化的表现效果,有共同表现效果的统一性。 粒子运动产生于act在形成前的转移对Vc的冲击;粒子运动的变化,由act新产生的 it组合成粒子个体Ipt的情形也会变化,这包括被组合it的多少或方向的改变。粒子受到每一种不同性质力中,都有it组合发生变化的共同表现效果,也即都有粒子运动发生变化的共同表现效果。 粒子所有不同性质力,它们都有构成原因、实现过程和表现效果的统一性;它们在相互关联与彼此协作中,共同决定了我们现实的物质世界是应当怎样存在、怎么变化,以及可能的层次性与多样性,也构成了物质世界最终都终极统一于真空元素V0的存在。
原子辐射发光遇到难解之谜特别上网请教高手。 作者 苟文俭 在作者的学习与思考中,遇到了关于原子发光的疑难问题,归纳起来是如下两点: 1、不考虑原子运动。我们知道,原子一次能级跃迁的时间一般约为10-8s,这是否意味着原子一次辐射发光也就实现于约10-8s的时间过程? 有理论物理学家指出:原子跃迁是由电子实现的,而不是由光子实现的;按相对论,有静止质量电子运动决不等同于真空中的光传播。 2、考虑原子运动。原子的一次辐射发光,到底是实现于原子运动中某个由Δx构成的空间过程之中,还是运动中的某个确定空间位置?这两种不同情形与真空中光速不变又是什么关系? 也有理论物理学家指出:原子辐射发光是一个量子过程,不论原子怎样运动,它的一次辐射发光,均只能实现于运动中某个确定的空间位置;真的是这样吗? 对上述这两个方面问题,目前有没有可参考的实验资料?如果使用理论的形式化表述,可否做演绎论证? 作者特别上网请教理论物理高手,期盼高手们不惜赐教,跟帖或发邮件均可;本人将不胜感激。 作者的Email:
[email protected]
。 2010-6-8
相对论致命的逻辑学缺陷 作者 苟文俭 爱因斯坦在上世纪初创建的相对论,分狭义相对论(SR)和广义相对论(GR)两个部分,它们彻底改变了人们传统的思维方式,带来了传统观念的革命性突破。特别是SR的一系列有意义结论,已是我们今天研究高能现象不可缺少的依据,而且非常有效;对GR,它给出的水星近日点的进动及光传播路径弯曲,也都与观测相符。这样的事实表明,不论是SR还是GR,它们对各自描述对象的理论表述都有与实际相符的有效内容。 根据作者在刚发表的《物理学的理论创新及其评价》一文的论述,对相对论的评价,也必须始终要把握住它描述对象自身的客体化存在这个关键。据此就容易认识到:相对论虽然有与实际相符的有效内容,但如果我们从它描述对象的客体化存在去考察,它的理论表述与其描述对象之间有着内在的不一致,因而也形成了理论致命的逻辑学缺陷,这也就是本文标题所称的相对论致命的逻辑学缺陷。对此做如下简要陈述。 (一) 我们把有物质存在的客观存在之物就称是客体。首先考察SR的相对性原理,爱因斯坦是这么说的:描述物理体系状态变化的物理规律、与所选惯性系的运动状态无关。 因此,他的进一步推论是:对于物理现象的描述,所有惯性系都是平权的,没地位特殊的惯性系。由于任何惯性系都运动且各不相同,这就必然构成了如下两个问题: 1、相对于不同惯性系,虽然物理规律表述形式不变,由于不同惯性系总是以不同速度运动的,因此SR的客体运动相对速度V就无取值的确定性,在逻辑上就直接导致了它的所有结果、包括质能转换,取值也都具有随意性。这显然与高能粒子实验事实完全相悖。 2、在物质世界,小到粒子大到星系,任何客体都无一例外的在做变速运动,实际的惯性系根本就不存在。这就导致了这样的严重问题:从逻辑学的角度,SR表述的并不是现实世界真实客体的真实运动。这对SR来说,无疑是致命的。 (二) 再考察SR的两个公理化原理之间的关系: 1、光相对于真空的运动是绝对的,这就表明真空各处等同且是静止的,即真空本身就是一个静止的优越惯性系。否则,如果真空各处非等同且可动情形也不同,也就绝对不会有真空中的光速不变。 2、由1,光速不变原理以真空的绝对性为基础,但相对性原理则是以完全平权的惯性系为基础,这就尤如几何学中,“欧几里德几何”中“过任何直线外一点只能引一条平行于此直线的平行线”公理、与“黎曼几何”的“三角形三个内角则大于180度”公理,它们的描述基础并不一致,因此也就绝对不可能成为某种几何学理论体系的逻辑前提。即构成SR的两个公理化原理的描述基础并不一致,也就不可能将它们扯到一起,成为构建物理学理论体系的逻辑前提。 (三) 我们再考察爱因斯坦把SR推广到GR所做的思考。为了克服SR中实际并没有真正惯性系的的逻辑学缺陷,于是爱因斯坦就大胆推想:在所有的参考系中,物理定律表述形式都应当保持不变(具有协变性)。怎样实现这一构想呢?于是他注意到了物质惯性质量和引力质量的等价性,提出了物质惯性质量和引力质量完全等价的等效原理,再使用著名的升降机理想实验,认为有加速度的非惯性系就等价于引力场,这样他就把SR的相对性原理做了这样的推广:物理定律表述形式不会因惯性系或非惯性系而改变。亦称是广义相对性原理。 因此人们也说:广义相对论就是狭义相对论加等效原理。 容易分析,爱因斯坦把SR推广到GR的如上过程,至少存在有如下两个明显逻辑缺陷。 1、SR中,在惯性系中物理定律具有协变性,其时空变换都是对所描述客体自身存在而言,完全不涉及客体自身存在之外的时空;而在GR中,不论是在爱因斯坦自己写出的描述粒子运动的的测地线方程,还是与人合作写出的以度规为因变量的引力场方程,客体物质分布及运动存在,涉及的总是被描述客体自身的存在之外的时空。因此,SR和GR表述的时空范畴完全不同,二者的描述对象并不具有逻辑的一致性。
物质世界的左右手性与物理场的真空“点”(DW3) 作者 苟文俭 物质世界构成于基元,其左、右手性自然是来自基元;但不论是标准模型的夸克类基元,还是有人趋之若鹜的10维超弦,它们都完全不能自然给出左、右手性是怎么来的。 (一) 如《(DW2)》所述:(1)在真空元素V0的存在内容中,对自我存在各向同性的st1特性、与环境存在各向同性的st2特性,由于都是受n0个各向同性的i自由度的对等支配,因此它们完全对称,各自形成的T1作用和T2作用也无先后之分,自身实现了自主对称的S(V0)存在;(2)V0存在中原始物质要素a在每一个i自由度所受s作用,有T1作用、T2作用和b吸引作用,是三维的,由此也就构成了a的可动性有三个分量,也是三维的;对此就可以用图表示如右。 图中,a在每-个i自由度活动的三个分量,就分别用坐标t1、t2及l表示,它们分别依次构成于a所受的T1作用、T2作用及b作用。 在V0存在中,当做定向活动的a冲击挤压p膜时,V0也就具有了可动性;在这种可动性的涨落中,它们随机碰撞挤压,必然有非各向同性的形变发生;对此就称是非正常V0。 在非正常V0存在中,n0个各向同性的i自由度支配st1特性和st2特性的对等性就可能被破坏,其直接结果,就是在它实现的D(V0)存在中,T1作用和T2作用就有可能表现出先后,从而使两个st特性对a形成的T作用对称性被破坏,对此就称是V0存在破缺:其中先对a活动产生T作用的st特性就称是主导st特性,后对a活动产生T作用的st特性也称是从属st特性,如此对a活动就自然构成了如下两个完全不同的状态。 1、若是st1特性为主导,在a的三维活动中t1分量是起始维,再转到t2分量并在l方向做纵向活动,它就具有了右手性状态,非正常V0就转变成了右手性真空单元; 2、若是st2特性为主导,在a的三维活动中t2分量是起始维,再转到t1分量并在l方向做纵向活动,它就又具有了左手性状态,非正常V0也就转变成了左手性真空单元。 注意:(1)某个st特性为主导,是因为n0个各向同性的i自由度先支配了它,它的T作用先发生,但另-个st特性同样也要受支配保持其各向同性;(2)V0存在破缺虽然产生出了有手性的不对称真空单元,但它们最终的st特性并没有被破坏;(3)手性只是不对称真空单元的-种存在的可动状态,并不表示它们在组成或结构上有什么差异,而且这种可动的不对称状态在自由存在的状态下是可能变化的。 (二) 根据《(DW2)》对真空信息i的论述,对-对左、右手性真空单元,它们在相互联系的i行为传播中,相互传递的也只能是有手性的i、反映的也是各自内部的手性存在内容,因此容易理解,它们在相反方向传递的实现各向同性的转动,与自身实现各向同性的转动方向正好-致,如此构成的结果是:(1)相互实现的各向同性存在相融;(2)在它们实现各向同性存在过程中,i的相互传递始终保持,周而复始地持续下去,它们也就因此被束缚在了-起,被组织了起来,成为了无手性真空单元集团;(3)在该真空单元集团中,它们相互又重新实现了S(V0)存在。 上述事实表明: 1、由于左、右手性的真空单元可以在实现S(V0)存在中被相互组织起来,它们也就是作者在《(DW2)》中所述的真空态基元Vn。 2、由于基元V的非真空态Vm来自Vn,因此V就都产生于V0存在破缺,都有不对称的左手性或右手性,它们都是通过在实现S(V0)存在中被相互组织起来的。 以后,把在单个V之间相互传递i、或相互传播i行为实现的相互联系,也称是i联系。 基元V的手性也就构成了现实物质世界的手性,它来自真空元素V0存在破缺。 左、右手性不对称基元V实现的S(V0)存在,也简写成是基元V实现的S(V0)存在;这也是不对称基元V相互组织起来的具体方式。由于左、右手性不对称基元V实现的S(V0)存在具有对称性,是相互传递i实现的,以后就称是i对称。即基元V实现的S(V0)存在是i对称。 包括所有粒子在内,物质世界的所有不同客体,都是不对称基元V在实现S(V0)存在中组织起来的不同V集团。 (三) 现代物理学的事实表明,在物理场的任意真空“点”位置受激发,都可以产生出-对有左、右手性的正反粒子对。左、右手性的正反粒子对,只能产生于左、右手性不对称非真空态Vm,这又只能来自左、右手性不对称真空态Vn,是Vn在被激发时转变成了Vm。这-事实表明:物理场的任意真空“点”位置,就存在有一对被组织起来左、右手性不对称真空态Vn,显然这就是本文(二)所述的无手性真空单元集团,对此就称是物理真空量子,并用“Q”表示。 即物理场的任意真空“点”位置,都是由物理真空量子Q确定的。对组成Q的一对左、右手性的Vn,以后也分别记为Vnl或Vnr;对左、右手性Vm,也分别记为Vml或Vmr。 我们在实验中的观测,实际上也是-种相互联系,要求被观测对象要有联系行为传播。但在Q的存在中,因为它的i行为都完全终止于组成它的一对Vnl与Vnr之间,所以它就具有了“点”位置特征。即物理场的真空“点”位置并非是几何意义上的真正-个“点”。 如《(DW2)》所述:当Vn中a携带了n0个i时它就会发生转移,有的基元就有了多余的a,它就离开了真空态,成为了非真空态Vm。对非真空态Vm中多余的a,以后就用“am”表示。对Vm中原来固有的这个a就用“a0”表示。即Vm中的a有a0与am这两种,但可观测物质则形成于Vm中聚集的am。 为了陈述方便,以后把以相互独立方式存在的、平均密度为ρ的真空元单位组成的系统,就称是原始真空,用“ρ(Vo)”表示;把由Q组成的平均密度为ρ的系统,也称是物理真空,也用“ρ(Q)”表示。在ρ(V0)与ρ(Q)之间发生的相互变化,就称是真空演化。 【说明】:文中所述该图上传失败;该图是一个三维空间坐标系,其中x轴、y轴、z轴,就依次分别与a活动三个分量的坐标t1、t2、l相对应。由于不能在这里向读者显示,作者深感歉疚。)
物理理论“公理”及相关问题 作者 苟文俭 今天,作者与网友讨论交流了有关物理理论相关的问题,为了有利于自己的学习与提高,特别根据作者的邮件写成了如后的文字,欢迎感兴趣的网友批评指正。 (一) 关于物理理论的“公理”或“公设”的论证推导问题。 一个物理理论,实际就是一个推理论证的完整的逻辑体系,都有着特定的逻辑前提,它又由如下两个部分组成: 1、构建物理理论的描述依据,这也就是描述对象中最基本的物质存在;如牛顿力学的质点、量子色动力学中的夸克、胶子等,它是否与真实相符,是理论是否有效的关键。 2、对描述对象规律性做形化表述的逻辑起点,这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物理理论的“公理”或“公设”,它必须满足如下两个基本要求: (1)与描述对象的规律性要具有逻辑相容性,而且是对描述对象规律性做形化表述所必需的; (2)是被充分验证的经验真理或经验命题,而且要具有尽可能的逻辑简洁性,具有可使用数学表述的特征性。 对描述对象规律性做形化表述 “公理”或“公设”的形成,必须注意如下三个问题: 1、不能是属于数学规则或哲学原理之类的抽象,只能是与描述对象规律性相关的确定的事实构成的经验真理或经验命题。 2、因此,它不是由伟人“直觉”、“顿悟”得出的,而是从与描述对象规律性相关的事实中归纳、总结、分析获得的。 3、它是第一性的,满足戈德尔不完全定理的规定,在以此为依据构建的理论逻辑体系中是不可论证的。 由此也就可以认为,现代物理理论量子方程与相对论方程,并不是理论逻辑体系中的“公理”或“公设”,它们都是各自描述对象特定规律的数学形式,都首先有一个获取规律的分析归纳的逻辑过程,其次还有一个数学化处理的分析逻辑过程,也还有一个这种数学化处理是否合理的论证逻辑过程。 总之,任何物理理论描述对象规律的数学形式,都只能是正确逻辑的产物,当然这也不是由伟人“直觉”、“顿悟”出来的,也都经历了必不可少的逻辑论证。 对此还要说明一点,网友在留言中提及的形式主义、直觉主义及逻辑主义等等,从它们的哲学认识念与思维方法那里,我们也决不可能获取任何物理理论的逻辑起点或描述依据;因为这些都只能唯一来自物理理论描述对象。 好的哲学只能帮助我们对描述对象做正确的归纳总结,但绝对不可能代替我们对描述对象所做的归纳总结。 (二) 关于物理理论是什么的问题。 首先我们应当明白,物理理论描述的都是物质世界某个方面的理想化的特定物质对象,对此一般也称是物理描述对象。物理理论只能是对这种特定物质对象的规律性做恰当表述,它既不等于抽象的数学表述,也决不等于一般化的哲学论述;物理规律也既不是用数学这种形式化语言表述的某种抽象的逻辑关系,也决不是哲学原理,即不是解决某种类普遍问题的一般性方法。 任何一个物理理论,对描述对象的规律性用数学做形式化表述时,数学只能是一个方便的语言,只是我们对描述对象规律性做形式化表述的工具,它自身并不能给出描述对象是什么或有什么。在物理理论中,我们之所以使用数学,是因为它简洁,能够为我们提供严密的演绎逻辑。但数学这种演绎逻辑必须与描述对象自身存在保持一致,必须有描述对象自身存在构成的边界条件的输入,才能成为对描述对象规律性的真实表述。否则,对物理学的描述对象而言,数学的逻辑性及演绎推理将没有任何意义。 因此,所有物理理论探索,就应当而只能以所表述的描述对象的存在为基本依据,始终以这种物理自身存在构成的边界条件来选择数学演绎方式、以及数学演绎的结论。离开描述对象自身的存在、及其身存在构成的边界条件的所有讨论,对描述对象而言就都具有了不确定性。
物理规律是发现的,而不是创造的 作者 苟文俭 首先要提请阅读该文的读者注意:作者在本文中讨论的是物理规律的获取问题,而讲的不是怎样表述物理规律的理论物理问题。 (一) 物理规律总是构成于物理理论中我们所描述的特定的抽象化的物质对象。 物理理论所描述的特定的抽象化的物质对象,一般也称是物理理论描述对象。若做较具体的划分,物理学所称的物理规律,一般还包括了表述描述对象的理论体系中的原理、定理、定律、定则等这些方面。它们的共同特点,就是都揭示了相关不同物理概念之间的内在关联,是描述对象自身规律性的必然反映,同时,它们之间又各有区别。 1、物理原理:一般是指对描述对象构建理论体系的依据,多用文字语言表述,也是用数学对理论做形式化表述的逻辑起点,它是第一性的,在理论体系中具有不可论证不可修正的特殊性。 2、物理定律:如牛顿运动定律、动量守恒定律等,是描述对象中某一特定变化的规律性表现,一般是通过实验归纳总结发现的物理规律,也总是要归结为物理量之间的必然关系,因此也总有用数学表述,而且也总是在一定范围内发现的或在一定条件下推理得到的,都有其严格的适条件。 3、物理定理:一般是从已知的物理定律出发,针对某一特定的存在或变化过程,使用数学演绎、推理,是通过演绎逻辑发现的物理规律或新的推论,如动量定理,动能定理等等,与物理定律-样,也总是要归结为物理量之间的必然关系。 4、物理定则:一般反映的是各相关物理概念所表述的某些特定事件之间某种联系,不具体表现为物理量之间的关系,如电磁感应中“右手定则”、原子能级趺迁的选择定则等等。 (二) 我们知道,对牛顿运动力学,它的描述对象就是有静止质量物体的受力与运动,牛顿第二定律就是牛顿运动力学的一个重要物理规律。 从物理理论描述对象获取物理规律所包含的工作,一般有如下三个层面,对此也用牛顿第二定律为例来理解。 1、如牛顿第二定律是为了回答物体运动变化与哪些因素有关的问题这样,首先要针对描述对象自身最具根本性存在或变化,提出要解决的相关物理问题是什么。 2、如归纳总结牛顿第二定律这样,要定义加速度,使用物体质量与作用力这样的物理概念,因此在解决提出的相关物理问题是时,还要根据所涉及的描述对象的相关内容,定义或抽象出能正确反映与这些内容相关的物理概念。 3、以描述对象自身存在的实事或实验为依据,归纳总结出描述对象自身最具根本性存在或变化的内在关系,获得相关物理概念内在的确定性逻辑,从而得到要解决物理问题的答案;在需要量度时,还要如牛顿第二定律这样,写出量度2所述物理概念的物理量,并根据描述对象自身最具根本性存在或变化的内在关系,表示出相关这些物理量之间的确定性逻辑,形成物理规律的数学表述,实现对所提物理问题解决的数量化。 (三) 由上述(二),对物理规律我们就很容易有如下五点认识: 1、由于是描述对象自身最具根本性存在或变化的内在关系,它体现在这种存在或变化中、不同物理概念之间的必然联系,在进行数量化表述时,使用的是有特定逻辑关系的数学形式化语言,为我们提供的,是解决特定物质对象自身存在相关问题的答案。 2、由1就可以认定:物理规律决不等于数学公式,它不是用数学这种形式化语言表述的某种抽象的逻辑关系;也决不等于哲学原埋,它也不是解决某种类普遍问题的一般性的抽象方法。物理规律使用的数学语言只是一种工具,这种数学自身并不能给出描述对象自身、最具根本性存在或变化是什么或有什么。 3、由于是描述对象自身最具根本性存在或变化的内在关系,它就必然有由描述对象自身存在或变化构成的适用范围,在使用中也就必然有由描述对象自身存在或变化构成的边界条件;离开描述对象自身的存在或变化、及由其自身存在或变化构成的边界条件,对物理规律的所有使用,对描述对象而言就都不具有任何实际意义。 4、很容易理解:任何一个物理规律,对它的陈述都必然包含了如下两个部分: (1)对相关物理概念表述的实际意义、适用范围、边界条件的陈述。对物理概念表述的实际意义,实际也就是指物理概念表示的是 “是什么”。一般这些都是用文字描述的,也称这是物理规律的文字描述部分。 (2)物理规律中物理概念之间的数量关系,这总是用数学形式化语言表述的,我们也称是物理规律的数学表述部分。 5、显而易见的理由,我们要获取物理规律,首先就要从描述对象自身最具根本性存在或变化的事实中去归纳、总结、分析,是-个从这些相关事实中发现的过程,而绝不是靠天才或伟人的“直觉”,通过“顿悟”创造出来的。 物理规律都是由脚踏实地者发现的,而决不是天才的理论家们创造的。
i粒子的质量计算(PM12) 作者 苟文俭 【要点提示】:本文要理解的主要问题是:(1)三种i粒子的条件固有动量的相互关系是什么,它们是怎样具体计算的;(2)it粒子和ir粒子某个方向的固有动量,为什么会与对应的非理想单位Il对称量成正比;(3)对不同itl粒子的质量计算,为什么条件固有动量会等于两个不同方向的固有动量。 ◎ ◎ 如《(PM11)》所述,三类i粒子中,电中性的ic粒子和it粒子只各有一种,还有三个可以确定质量的itl粒子;这五个粒子质量计算应当使用11-7式的正交叠加公式,其中,它们的固有动量均由条件固有动量Pi0决定。 (一) 对不同i粒子条件固有动量Pi0的相互关系,《粒子及其质量计算》第六章第六节中做了较具体的论述。其中:ic粒子条件固有动量Pc0 = h/(2πrpt),该式中h是普朗克能量子,rpt是一个ict行为正常传播时、物理真空量子Q实现的广延性线度,(2πrpt)则是在一个ic动作中、在V实现st特性的各向同性存在中形成的物质波波长(p220)。 it粒子条件固有动量Pt0 = 2лPc0;ir粒子条件固有动量Pr0 = 2Pt0(p221)。 在该书第十章第四节中,作者以电子质量Me及I对称转换手性参量kα为已知条件,对上述三个i粒子条件固有动量具体计算如下。 1、只有一对act构成的ict行为,才能保证Q存在不离开st特性、并以正常方式实现其广延性存在。粒子不离开stc特性实现act表达需要传播n0个it,满足Q存在正常时被表达的也应当是n0对act的作用,因此这就应当与n0对ai构成的电子固有动量相等,对此就用“Me/c”表示。其中Me是电子质量,c是真空中的光速。 2、根据该书第三章第七节的论述,在it通过Q正常传递中,一对act作用被表达的过程需要经历kα个ic动作(p100)。 3、在粒子不离开stc特性实现act表达中,每一个ic动作只允许传播ne个it,传播n0个it需要kα个ic动作传递(p96)。因此,n0对act一次作用完全被表达的全过程,就需要kαkα个连续的ic动作,这样由Q存在广延性构成的物质波波长,也就应当是kαkα•2πrpt。 因此有Me/c = h/(kαkα•2πrpt),由此得Pc0 = h/(2πrptc)= kαkαMe/c,代入已知即得ic粒子条件固有动量Pc0 =(kαkαMe)/c = 9595.9785Mev/c。 进一步即得it粒子条件固有动量Pt0是60.2933Gev/c,ir粒子条件固有动量Pr0是 120.5865Gev/c(p405)。 (二) 由于三类i粒子的一对Vca实现对称存在的差异,如下所述,就使它们的条件固有动量决定其自身固有动量的情形也都各不相同。 1、对ic粒子的一对Vca,由于在Ipt与Icl传递中Vca存在没有离开stc特性,因此纵向或横向固有动量也就都具有Vca实现stc特性存在的相关性,它们不可能从产生的条件中独立。即ic粒子的纵向或横向固有动量都与Pc0有关,对它们的最简单的计算,首先就应当考虑以粒子Vcm自主存在中满足实现stc特性存在的相关性为依据。 2、对it粒子和ir粒子的一对Vca,由于两个方向的I传递都不受Vca实现stc特性的支配,纵向或横向固有动量就不具有Vca实现stc特性存在的相关性,产生的条件就只能满足一个方向实现的对称存在,由此就容易有如下两点认识:
电子与质子的构成(PM3) 作者 苟文俭 【要点提示】:本文要理解的主要问题是:(1)什么是粒子的手性表现;(2)质子与电子是怎样认定的,cd弦的区别是什么,它们各是怎样产生的;(3)正物质与反物质是什么,它们是怎样形成的;(4)正电荷与负电荷是什么,它们怎样形成了量子化的元电荷。 ◎ ◎ 与其他粒子一样,电子与质子也都是由Vc在n0个i自由度因为实现了S(V0)存在而组织起来的V集团,都聚集有ai这样的静止质量物质,其核Sn的组成单位也都是cd弦。 电子与质子的特别之处在于:自然界唯有它们长期保持稳定而不自动发生变化,根据《粒子两种类型的i对称(PM2)》的论述,它们也就都是正常粒子。 (一) 由《(PM2)》的陈述:对有Vd组成的cd弦,它在Vc的i1自由度与Vd的i2自由度之间有ic联系,在Vd的另一个i3自由度与Sn的外界有id联系。Vc在n0个i自由度实现的S(V0)存在,就是通过ic联系实现的,具体也用ic对称表示。ic对称也称是粒子的i对称。 由《(PM2)》的正常客体唯一性命题,自然界的正常粒子只有如下两类: 1、it对称类粒子,是静止质量物质最少的正常粒子,其Sn形成于单手性Vct在n0个i1自由度实现的S(V0)存在,显然,它有n0个cd弦,被组织起来的单手性Vd也是n0个。 对左、右手性Vct分别记为Vctl与Vctr,在ic联系中组织起来的左、右手性Vd,也分别记为Vdtl与Vdtr。对由Vctl产生的这类粒子,Vd则是右手性的,通过i3自由度就可以向外界真空传播Vd的右手性i行为,构成了Sn对外界具有右手性表现的粒子。同样由Vctr产生的这类粒子,则又是Sn对外界具有左手性表现的粒子。 粒子Sn对外界真空具有手性表现也称是粒子的手性。因此,正常的it对称类粒子,是一对具有左、右手性的静止质量物质最少的粒子。 2、il对称类粒子中,可以有静止质量物质较多的正常粒子,其Sn形成于单手性Vca在n0个i1自由度实现的S(V0)存在,它也有n0个cd弦,也有n0个单手性Vd被组织了起来。 对左、右手性Vca也分别记为Vcal与Vcar,被组织起来的左、右手性Vd,也分别记为Vdal与Vdar。同样由Vcal或Vcal产生的这类正常的it对称类粒子粒子,对外界真空也分别具有了右手性表现或左手性表现,也是一对具有左、右手性的粒子,但静止质量物质相对较多。 (二) 在粒子的实验观察中:正电子与电子一样也是不自动发生变化的正常粒子;即实验中静止质量物质最少的正常粒子,就是正、负电子。同样反质子与质子一样,也是不自动发生变化的正常粒子;即实验中静止质量物质较多的正常粒子,也就是正、反质子。这样根据上述(一)的结果,我们就很容易有如下认识: 1、正、负电子对,也就是由右、左手性Vct构成的左、右手性粒子,它们的Sn都要通过cd弦的i3自由度,向外界真空传播了Vdt的左、右手性的i行为。 2、正、反质子对,也就是由左、右手性Vca构成的左、右手性粒子,它们的Sn也都要通过cd弦的i3自由度,向外界真空传播了Vda的具有右、左手性的i行为。 这样,我们知道了正、负电子对,及正、反质子如上的构成后,就很容易明白粒子的正、反性,及粒子电荷到底是怎样一回事了。
物理学创新理论合理性的三个方面 作者 苟文俭 最近,一位令人尊敬的电磁学老专家给作者发来邮件,并传了他多年创建的有关光子与电子传播的散立时空理论,希望与作者做进一步的探讨;作者不敢怠慢,认真拜读了他的大作后便及时做了回复。 本文后面所称的老专家,即是这里提及的这位电磁学老专家;本文并不是给这位老专家回复的邮件,但完全是根据给他的邮件写成的。 (一) 象量子力学对物质波的描述很有效一样,物理学已经有了一些对描述对象很有效、而且被人们普遍接受的现存理论,对此作者就简称是现存理论。对某个创新理论,尽管表述方式可能不同,但如果其物理实质与现存某个理论相似或雷同,人们当然不会抛弃这种现存理论,转而接受新理论。 因此,物理学创新理论合理性的第一个方面,就是应当注意不要使自己理论的物理实质、与现存理论相似或雷同。 在对光子与电子位置变动的研究中,老专家提出的散立时空理论,其物理实质是:原子存在中,能级跃迁过程不可测量(他用任意间隔时间Δt = 0表述的),但跃迁始末有确定的不同时间值;光子、光波、光的波粒二象体与电子的位置变动一样,它们都是在散立时空进行传播,而不是在连续时空做(机械)运动,它们在不同位置之间任意间隔的时空量均为零,但不同位置又均有不同的时空量取值。老专家认为,量子力学是连续时空系理论。 作者在对量子力学的研究中认识到:物质波非全振动过程的时空是不可测量的,满足量子力学测不准原理,但在物质波全振动位置上,时空可测量,均有确定取值,不满足测不准原理。显然,作者对测不准原理的这种理解,与量子力学正统诠释是不一致的。 根据作者对测不准原理的上述理解:原子能级跃迁只能发生在电子波的驻波波节位置,驻波波节之内的时、空均不可测量,也就可以用任意间隔时间Δt = 0表述,但不同的驻波波节位置均有不同的时、空取值;在物质波(包括光子)的传播中,波长以内的空间、周期以内的时间均不可测量,也就可以用任意间隔取零值表述,但在不同的全振动位置上,时、空就均有了不同的取值。因此作者认为,对光子、光波、光的波粒二象体与电子位置变动一样,相对于可测量而言,量子力学测不准原理也规定了它们只能在离散时空中传播。 因此作者认为,如果我们从全新的角度理解量子力学测不准原理,它也就具有了时空离散的物理实质,即量子力学包含了时空离散观念,它并非是完全依据于连续时空的理论。 作者认为,如果把老专家的散立时空理论更过为对量子力学的修正、而不是完全离开量子力学去创新,就不会失去这个方面合理性。 (二) 老专家构建散立时空理论的基本研究思路是:先用数学分析的方法提出假设,然后以实验或经验事实为依据,再对自己的假设及其理论分析做出取舍,认为只要假设与分析与事实相符,就应当是可信赖的。这也是现代物理理论探索中,许多人都赞同和使用的方法。 我们知道,物理学的描述对象,是物质世界中某个领域真实的客观存在,我们只能根据描述对象自身来构建对它实现描述的理论,理论的数学演绎分析也只能以描述对象自身的内在关系为依据。由此,对物理理论的公理化假设及其演绎分折,自然就会有如下规范要求: 1、构建物理理论的基本假设一般也称是理论的公理化原理,它总是来自反映研究对象本质的基本事实,而且每一个这样的原理均是确定唯一的,在逻辑上满足哥德尔不完全定理,是不可论证的,当然这也就决了它不可能来自数学分析,也决不可能是某个数学规则、哲学原理或宗教信条。 2、数学分析演绎方式及其结果的取舍,应当由演绎中输入研究对象的边界条件来确定,注意一定要是研究对象的边界条件,而不是某个现有的任意事实、或某个理论的已有结论,只有这样,在逻辑上才能保证理论是对描述对象的表述。 这两个规范要求就形成了物理学创新理论合理性的第二个方面,它包含的实际意义是:物理理论研究的不是概念或数学过程,我们只能以描述对象为唯一依据去创建理论。 (三) 作者所述的创新理论合理性的第三个方面,主要是针对创新理论的优越性与继承性而言的,具体是以两条: 1、物理理论的优越性,主要在于对描述对象中相关问题的解决;物理理论越简洁,解决的这些相关问题越多,理论就越容易被人们认可。因此,理论的优越性不在于观念上有多么新奇,而在于与已有理论相比,解决了多少与描述对象相关的、已有理论根本无法解决的疑难问题;解决的这类疑难问题更多,理论优越性就越高。 2、就理论的继承性而言,其主要表现,是在逻辑上,创新理论是否与其他已有理论的有效部分完全自洽,而不是相互矛盾。 最后特别说明:物理学创新理论合理性的上述三个方面是统一的;即只有当某一个创新理论同时具有了上述三个方面的合理性时,该创新理论才是合理的,才会最终被人们接受。
产生出生命的动式Ie编码(PS5) 作者 苟文俭 本文所述的生命,是指客体的生命特征。如《原子Ie编码及其新陈代谢(PH28)》所述,生命客体是实现了Ie编码的Ie客体,因此生命特征就是某些Ie客体所特有的存在特征。 特别说明:所谓Ie编码,就是通过电作用的Ie联系组织粒子、使不同粒子个体信息Ip组合升级的过程。 (一) 为了便于区分,对与Ie客体存在相关的陈述特别做如下一些规定: 1、对与Ie客体发生Ie联系的其他带电客体,就称是环境中的Ie物质,可以有带正电或带负电的Ie物质,但它们的正负带电性可以不对等。 如原子环境中其他离子或带电粒子,就都可以是原子环境中的Ie物质。 2、在Ie编码中通过相互吸引的Ie联系直接组成了Ie客体的次级客体单元,也称是次级Ie单元,它们一定左、右手性成对,具有能够保证实现S(V0)存在的Ie对称。 组成Ie客体的不同级的客体单元,都统称是它的Ie单元,这也包括次级Ie单元。 3、象蛋白质这样的Ie客体,实现的S(V0)存在可以有不同结构层次:对在次级Ie单元之间的Ie联系,就称是次级Ie联系,也说它是构成Ie客体实现Ie编码的Ie联系;对次级Ie单元内部的Ie联系,都统称是深层次Ie联系。如氧分子组成中,一对氧原子由共价键形成的Ie联系,就是氧分子的次级Ie联系,而在氧原子核与核外电子之间的Ie联系,就是氧分子深层次Ie联系。 Ie客体环境中:Ie物质可以对次级Ie联系产生影响,也可以不产生影响。由此,就又可以把Ie客体实现的Ie编码分成如下两种类型。 1、Ie客体环境中的Ie物质,对次级Ie联系不产生影响,次级Ie单元之间的Ie联系始终不发生中断,对此就称是定式Ie联系,构成的电场力称是定态电场力;这样的客体就称是定式Ie客体,它实现的Ie编码也称是定式Ie编码。容易理解,晶体、金属、各种有固定组成的化合物,就都是些定式Ie客体。 2、在某些条件下,环境中的Ie物质对次级Ie联系产生了影响,次级Ie客体既要参与内部的次级Ie联系,也还要与环境中Ie物质发生Ie联系,并在外部的环境中也实现了S(V0)存在,使次级Ie单元分别以同等方式、间隙式的在内、外实现了S(V0)存在。 上述这种在次级Ie单元之间发生的间隙式中断的Ie联系,就称是动式Ie联系,构成的电场力也称是动态电场力;这样的客体就称是动式Ie客体,它实现的Ie编码也称是动式Ie编码。 (二) 自然界,动式Ie联系及动态电场力同样也很普遍:如具有极性键的共价化合物溶于水,化合物电离与合成往复发生,处于电离动态平衡,就是一种最简单的动式Ie联系。 如氨水电离平衡,反应方程是:NH3•H2O ←→ NH4+ + OH,就发生了动式Ie联系。 该化学反应中,NH3• H2O受周围水分子电解形成的Ie物质H+ 与OH- 的影响,电离成NH4+ 和OH-,随后NH4+ 和OH- 再合成NH3•H2O,整个过程就形成了动式Ie联系。 在氨水电离平衡的动式Ie联系中,由于水是弱电解质,这就为动式Ie联系提供了左、右手性的Ie物质。 动式Ie联系由以下两个部分组成:(1)次级Ie单元之间实现S(V0)存在的部分,是动式内部Ie联系,记成(MI)Ie联系;(2)左、右手性次级Ie单元分别与环境中Ie物质实现S(V0)存在的部分,称是动式外部Ie联系,也记成是(MO)Ie联系。 容易理解,环境有可以自由运动的左、右手性Ie物质,及次级Ie单元实现的S(V0)存在可以受环境Ie物质影响而被破坏,是实现动式Ie联系的基本条件。
原子存在中构成生命的机制(PS2) 作者 苟文俭 原子作为Ie客体,其存在也有自我存在与环境存在这两个方面,根据作者在《Ie客体运动存在的特殊性(PH31)》中所述的Ie客体存在命题,它们分别遵循如下规则: 1、原子自我存在规则:它实现的Ie编码,与其运动的I∑自由度,在分别实现的存在中可以直接相互产生影响。 2、原子环境存在规则:在运动I∑自由度与Ie自由度,分别传播I行为对实现S(V0)存在的追求中,都具有实现S(V0)存在目标的统一性。 上述两个规则就称是原子存在规则,这当然也是所有Ie客体的存在规则。 (一) 我们知道,原子以什么方式存在,完全决定于它实现的Ie编码,它有什么样的运动I∑自由度,有什么样的I行为传播,实现S(V0)存在的追求如何,又都决定于它实现的Ie编码。据此根据上述原子存在规则中涉及到的相互关系,我们就很容易归纳总结出原子Ie编码的如下三个特殊功能。 1、对原子来说,Ie编码实现的S(V0)存在、属于原子自我存在的对称内容,而在I∑自由度实现的S(V0)存在,也就称是原子可动的环境存在对称内容。原子在可动的I∑自由度追求实现S(V0)存在如何,只能由原子实现的Ie编码情形来决定。这就必然会发生如下过程:原子自我存在的Ie编码实现S(V0)存在的对称性内容,必然要转换到环境存在中在可动的I∑自由度实现的S(V0)存在中来。这表明原子实现的Ie编码,有把自我存在的对称存在内容、自动转换到可动的环境存在对称内容中来的功能,对此就说是Ie编码传导功能。 2、由于原子Ie编码传导功能,说明在原子Ie编码实现的S(V0)存在、也必然会自动对I∑自由度产生影响,对此就说是原子Ie编码把自身实现S(V0)存在的对称内容、映射到了它的I∑自由度,也以此支配了原子Ie编码在I∑自由度对实现S(V0)存在的追求。 由此说明:由原子实现的Ie编码,有能够把它自身实现S(V0)存在的对称内容、自动映射到I∑自由度、支配实现环境对称存在的功能,对此就称是Ie编码映射功能。 3、由于原子在I∑自由度对实现的S(V0)存在也与环境的条件相关,为了保证原子的这种环境存在受Ie编码自身实现S(V0)存在的支配,原子Ie编码自身实现S(V0)存在、必然要对在I∑自由度实现的S(V0)存在做出反应。 由此也说明:原子Ie编码自身实现S(V0)存在的对称性,也应当自动具有对可动的环境存在对称内容做出反应的功能,对此也就称是Ie编码反应功能。 原子实现的Ie编码,有自动的码传导功能、映射功能与反应功能,就统称是它的特殊功能。容易理解,Ie编码这些特殊功能,集中就表现在原子自我存在实现的Ie编码、有支配它的环境存在、并对它的环境存在自动做出反应的能力。 (二) 我们已知道:客体实现的S(V0)存在,是指不对称客体实现真空元索V0的自主对称性存在;同时客体也具有自动实现真空元索V0各向同性的确定性称存在,也就是实现的D(V0)存在。根据作者在《原子及其能级跃迁(PH27)》一文的陈述:Ie编码总是与真空量子Q正常存在的ie对称相融,它实现的S(V0)存在也就是D(V0)存在。 也就是说,对Ie客体实现的Ie编码,它在实现S(V0)存在对称性方面的上述特殊功能,也就是Ie客体实现Ie编码的全部功能。 (三) 容易理解,所有Ie客体:都有与原子一样的存在规则,也都有在自我存在中Ie编码实现S(V0)存在的对称内容,自动向可动I∑自由度实现的环境存在转换;以及Ie编码自身实现S(V0)存在的对称性,对可动的环境存在对称内容自动做出反应的能力。因此,所有Ie客体实现的Ie编码,也与原子实现的Ie编码一样,都有三个特殊功能。 我们知道,生命客体的所有生理过程都根源于电化学过程,由此我们就可以确定:生命客体也都是Ie客体,其生理过程也都与生命客体实现的Ie编码有关。 作者在《粒子及其质量计算》第八章第六节中、对生命客体所做的初步认识表明: 1、作为生命特征之一的新陈代谢,就根源于原子Ie编码新陈代谢,只不过后者是通过与真空Q交换原始物质要素a实现的,而前者则是通过交换组成生命客体的Ie客体单元实现的。 2、能够自动对外界做出反应,是生命客体的又一个重要生命特征,它就根源于本节所述的原子Ie编码的三个特殊功能,只不过后者形成于简单的Ie编码,前者由于有生命客体的神经系统参与,形成于异常复杂的Ie编码。 上述两点认识表明:原子Ie编码新陈代谢,及本节所述的原子Ie编码三个特殊功能,也就是原子存在中的生命构成机制。 【注】本文主要编辑于《粒子及其质量计算》一书第七章第十三节的部分内容,但对原子Ie编码三个特殊功能的规定意义,本文有较大的修正。
客体不同类型的联系行为(PH29) 作者 苟文俭 作者所称的客体,是指粒子、原子这样的客观存在之物。客体联系行为,是客体之间实现相互联系的某种表现。在经验领域,客体之间可以相互联系的任何表现,在客体实现的存在中,都一定是某种形式的可动性。 (一) 我们已经知道,基元V之间的相互联系行为,其可动性是它转录并传递真空信息i,也记成是i行为。i反映的是真空态基元Vn的内部存在内容,i行为也就实现了Vn内部存在内容的传递。 作者在《粒子的两级联系行为(PH14)》一中还指出:当i被粒子V集团Sp转录时,它就组合成了粒子个体信息Ip,并构成了粒子的可动性,同时i行为也就合成了可实现粒子个体相互联系的Ip行为。 作者在《物质世界终极统一律(PH9)》中,总结的物质世界客体可动性终极统一规律也指出:物质世界所有客体在任何可动性中构成的、与外界实现联系的行为,都是客体V集团在对i的转录中实现组合的结果,也都传递了组合的真空Vn的内部存在内容。 根据物质世界客体可动性终极统一规律,作者在《原子Ie编码及其新陈代谢(PH28)》一文中就进一步指出:当粒子组成原子、原子再组成高层次客体时,粒子Ip也就组合成了原子的物质信息I、或高层次客体的物质信息I,从而使粒子Ip就升级成了不同级的物质信息I;结构层次不同的客体,其个体可动性也就转录了不同级的物质信息I,其可动的个体联系行为,都形成于I传递,也都是i行为的合成,也记成是I行为。 (二) 客体可以由不同层次的次级客体组成,但如《物质世界终极统一律(PH9)》一文所述,所有不同客体都唯一由具有左、右手性的两种不对称基元V组成,是不同的V集团。因此,对由次级客体组成的更大客体,从层次上区分,它就会有如下三种不同的联系行为: 1、客体V集团中,表现为单个V的可动性的联系行为,称是客体基本联系行为,也即是客体i行为。 2、组成客体的次级客体,也称是客体组成单元,这可以是粒子、原子或原子集团等等不同层次的客体。客体存在中,表现为客体组成单元可动性的联系行为,称是客体单元联系行为,就记成是客体单元I行为,并把不同层次客体单元的I行为,称做是客体单元不同级联系行为。不同层次客体以后也称是不同级客体。 3、当客体以其整体存在为单位,与其他客体实现相互联系的行为,就称是客体个体联系行为,也记成是客体个体I行为。 容易理解:客体单元I行为与客体个体I行为,都形成于i通过不同级客体V集团转录组合的传递,即是不同级I的传递,也即是i行为不同级的合成,它们传递的都是组合的真空Vn内部存在内容,是真空Vn的内部存在内客的组合与放大。 (三) 这里所说的客体,都是由粒子及由粒子组成的可观测客体,它们都有静止质量物质。 在客体的I行为传播中,也传递了客体的可动性,类似于客体对动量的传递,也可以想像是某种形式的动量传递。但特别注意:客体动量并不等于I行为,更不是客体物质信息I。 根据经验领域客体可动性的传播方式,可把客体I行为分成如下三类: 1、由客体可动性直接构成的I行为,如在《粒子的两级联系行为(PH14)》一文所述的、粒子运动I∑行为就属于这种类型的I行为;这类I行为就记成是客体I∑行为,其传播可类比成客体自身运动对其动量的传递。 2、当客体存在于真空ρ(Q)中,由客体V集团可动性推动了真空Vn可动,通过真空Vn集团可动性传播的客体I行为,如在《原子及其能级跃迁(PH27)》一文所述、带电粒子的电场Ie行为就是这样的客体I行为;对这类I行为就称是客体场行为,也记成是客体Iψ行为,其传播可类比成客体动量通过真空介质的传递。 3、把可以持续相互接触碰撞的可观测客体,就称是可观测介质。如产生机械波这样,把由客体可动性推动其他可观测客体可动,并通过可观测介质持续可动性传播的这种客体I行为,就简称是客体介质行为,也记成是客体IΦ行为,其传播也可以类比成客体动量通过可观测介质的传递。 对上述三种客体I行为,还容易有如下两点认识:(1)客体I∑行为总是以客体V集团为载体,其传播速度就是客体运动速度,客体Iψ行为和IΦ行为都离开了客体V集团传播;(2)客体Iψ行为以真空Vn集团为载体,其传播速度也就是真空中以光速,而客体IΦ行为则是以可观测介质的客体为载体,对不同的可观测介质,其传播速度各不相同。 在实际经验中,我们对客体存在的观测与主观描述,都只能接收表现为客体可动的联系行为。因此就还容易理解:客体传播I行为或其物质信息I的传递,是物理学中我们对客体存在进行测量、及其主观描述的依据。
原子Ie编码及其新陈代谢(PH28) 作者 苟文俭 我们知道:基元V由原始物质要素a及原始空间要素s组成,而a的定向可动性就携带了真空信息i,当它冲击挤压s时,i就被V转录,构成了V可动的联系行为,即i行为。 (一) 如《粒子的两级联系行为(PH14)》所述,当由a携带的i被粒子V集团转录时,所有转录的i就组合成了粒子个体的物质信息Ip。 容易理解,当粒子组成原子时,粒子Ip在被原子V集团转录时,就又组合成了原子个体的物质信息I。粒子Ip组合成原子I的过程,作者在《粒子及其质量计算》一书第二章第九节中就称是物质信息I的升级,简称I升级,并把粒子Ip称是零级I,升级成原子的I称是一级的,记成是I1;由原子组成简单分子时,原子一级I1被分子V集团转录就又升级成了分子的二级物质信息I,记成是I2。依此类推,结构层次不同的客体,其个体可动性也就转录了不同级的物质信息I。 在现实的经验领域:所有客体都由粒子组成;而不同次级客体通过相互吸引的I联系就组织成高一级客体,次级客体之间就相互实现了S(V0)存在,也实现了I升级。在I升级中,通过相互吸引的I联系、次级客体相互实现S(V0)存在的过程,也即是不同粒子Ip组合的过程,作者在《粒子及其质量计算》一书第二章第九节中就称是I编码。 客体实现S(V0)存在,是I编码的具体实现方式,而相互吸引的I联系把不同客体组织起来,不同Ip组合升级,则是实现I编码的具体内容。 在原子存在中,质子与电子实现的S(V0)存在形成于电作用的Ie联系,具有Ie对称存在,实现的是粒子零级Ie的升级,组合成的原子一级I也记成是Ie1。因此,对由原子通过电作用实现的I编码,作者也就记成是Ie编码。 在Ie编码中组织起来的客体,作者也称是Ie客体。容易理解,一切由化学键组织起来的分子、有机物、生物个体,就都是Ie客体。 根据作者在《原子及其能级跃迁(PH27)》一文的陈述,对原子的Ie编码还有如下三点认识:(1)总是与真空量子Q正常存在的ie对称相融,即它实现的S(V0)存在也就是D(V0)存在;(2)只能以质子与电子的Int动作为单位;(3)原子基态,质子与电子在每一个Int动作都实现了Ie对称,称原子实现的S(V0)存在是完全的,在高能级原子,质子与电子是在多个Int动作中才实现了一次Ie对称,也称原子实现的S(V0)存在是不完全的。 在电子的每一个Int动作中,原子实现S(V0)存在程度越低,质子与电子实现一次Ie对称实际发生的Int动作数也就越多。 氢原子存在中,在电子实现的S(V0)存在中组织起来的所有V组成的V集团,就构成了原子传递一级Ie1的结构自由度,由于属于原子Ie1对称的组成存在,就称是原子Ie1自由度,也简记成是Ie1自由度。容易理解,原子的Ie编码,以及高能级原子通过电子向环境传播的Ie行为,都是通过Ie1自由度实现的。 作者在《粒子及其质量计算》一书还指出:质子与电子都有由Vc决定的n0个各向同性存在的ip自由度,实现原子Ie编码Ie1自由度,则是由它们的ne个ip自由度合并成的。 (二) 原子Ie编码实现的S(V0)存在,就构成了Ie1对称存在的具体内容,称是Ie1对称存在内容。根据《粒子及其质量计算》一书第七章第十二节的具体讨论了,原子Ie编码中每一个Ie1对称存在的全部特征性内容,有如下四个方面,均可以用不同的量子数表示。 1、首先,原子Ie编码中实现的S(V0)存在、只能以质子与电子运动的Int动作为单位,而在完全实现S(V0)存在中Int动作的可能次数,就称是原子Ie1对称存在的主量子数,用数n表示,显然m = 1、2、3 ……,是正整数。
现代物理全新逻辑前提专题介绍专栏(连载) 作者 苟文俭 为了方便网友阅读及跟帖,作者将把正在撰写的“现代物理全新逻辑前提专题介绍”系列文章,集中在这个《专栏》中陆续刊出。在此特别做如下三点说明: 第一点:该专题系列文章,已分专题在个人实名博客或该论坛刊出了23篇,该《专栏》是从第二+四篇开始的。前面刊出的十五篇文章,都用了“现代物理全新逻辑前提专题介绍之××”的副标题,有兴趣的网友请在该论坛、或登录作者实名博客搜寻查找。 第二点:标题中的(PH16),就表示作者所写的“现代物理全新逻辑前提专题介绍”系列文章的第16篇,其中字母符号中的“PH”,都取自相关英文单词的第一个字母。以后都如此对该专题系列文章编序,并省去“现代物理全新逻辑前提专题介绍之××”的副标题。 第三点:特别把“现代物理全新逻辑前提专题介绍之一”、即《介绍现代物理全新逻辑前提的特别说明(PH1)》,作为本《专栏》的首篇文章重新刊出,其目的是方便网友们能够进一步了解作者开设的该专栏。 最后,作者特别感谢该论坛提供的这个宝贵的交流机会,也特别感谢网友们的阅读;更期待网友们的赐教与参与。
对粒子物质测量的三个规则(PH16) 作者 苟文俭 如本专题介绍之九所述:物质世界所有客体的物质,都唯一构成于被组织的左、右手性V集团中、原始物质要素a的聚集,显然,粒子可测量的物质,也就是在粒子V集团Sp中聚集的am。 作者所称的客体,是指粒子、原子这样的客观存在之物。 (一) 经验中对客体物质的测量,一般是指物质质量或能量的取值多少,对此有如下两个经验常识: 1、对客体物质的任何测量,都要与这个客体发生相互联系,是在相互联系中实现的。 如本专题介绍之十四所述:粒子运动传播的个体联系行为有I∑行为和Ipt行为;我们对粒子运动物质测量的相互联系,也就只能通过I∑行为或Ipt行为来实现。即粒子运动传播的I∑行为和Ipt行为,都是我们对粒子运动物质进行测量的依据。 2、我们对粒子物质的测量,只能在与粒子个体发生的相互联系中才能实现。这是因为如果测量一旦进入到了粒子内部,就要与粒子的组成单位发生相互联系,这就必然完全破坏了粒子存在,自然也就不可能对其个体的物质进行测量了。 根据如上两个经验常识,对粒子物质的测量,我们就可以得到如下合理命题,作者就称是粒子物质测量规则1。 粒子物质测量规则1:对粒子物质的测量,都实现于与粒子个体发生的相互联系;粒子运动传播的I∑行为和Ipt行为,则是对粒子运动物质测量的依据。 (二) 如本专题介绍之十五所述,I∑行为和Ipt行为传播会构成粒子如下对称存在: 1、由I∑行为传递个体信息Ip∑时,粒子会在固定的Int自由度实现Int对称。 2、由Ipt行为传递个体信息Ipt时,粒子会形成动态的Ipt对称,并在一次Int振动中使粒子Vc在n0个i自由度都实现了一次Ipt对称存在,构成了粒子的一个Ipt对称动作。 容易理解,在一次Int振动中,粒子Vc在n0个i自由度就都实现一次Ipt对称存在,并自动形成了如下两个单位过程: 1、一次Int振动中Ipt行为通过Q传播,粒子运动中由Int自由度实现的存在,必然形成了一个空间单位过程,也称是Int对称动作的空间单位过程,其测量值,显然也就是量子力学所述的物质波波长λ。 2、一次Int振动中Ipt行为传播方向变化的周期,也就形成了一个时间单位过程,显然其测量值,也就是量子力学所述的物质波周长T。 对粒子质量测量的相互联系也实现于真空信息i的相互传递,这种相互联系也同样满足客体V集团之间相互联系的一般规律。因此,在测量粒子质量的相互联系中,就只有在粒子个体实现了V0自主对称存在的条件下,我们才有可能完成其测量。这就表明,我们要完成粒子运动物质的测量,也就只能在一次Int振动中才能实现,也即只能在Int动作构成的空间单位过程或时间单位过程中才能实现。由此,我们就又可以总结出对粒子物质测量的如下命题,称是粒子物质测量规则2。 粒子物质测量规则2:对粒子运动物质,只能在一次Int振动形成的物质波波长λ、或物质波周期T的过程中才能完成其测量。 (三) 如本专题介绍之十四所述,I∑行为和Ipt行为是粒子运动的两种个体Ip行为,由它们实现的相互联系,就都可以对粒子Sp表达的相关a进行测量。传播I∑行为时对粒子Sp相关a的表达,就称是粒子运动物质的Ip∑表达;而传播Ipt行为时对粒子Sp相关a的表达,也称是粒子运动物质的Ipt表达;它们也统称是粒子运动物质的Ip表达。 根据本专题介绍之十三的陈述,粒子运动传播的I∑行为和Ipt行为有如下重要区别: 1、粒子运动的I∑行为只能以运动粒子Sp为载体,其传播速度即为粒子运动速度,也只能沿Int自由度传播,其方向固定不变。显然,这也即是粒子运动物质的Ip∑表达总是固定在Int自由度,其空间指向固定不变,而粒子运动的物质波波长λ就是这样形成的。由此可以确定:粒子运动物质的Ip∑表达、可以单独在构成物质波波长λ的过程中进行;因为物质波波长λ与周期T是相互独立的,因此粒子运动物质的Ip∑表达、也还可以单独在构成物质波周期T的过程中进行。即粒子运动物质可以有两种不同的Ip∑表达。 2、粒子运动的Ipt行为不能以运动粒子Sp为载体,只能在真空ρ(Q)中以光速传播,并以Int自由度为平衡位置往复振动,形成了与粒子运动相伴的Ipt行为波,也即量子力学描述的粒子运动的物质波,这也即是粒子运动物质的Ipt表达的空间指向是振动的,因此就不可能在构成粒子运动物质波波长λ的过程中进行,这当然也就不可能单独在构成物质波周期T的过程中进行。由此可以确定:粒子运动物质的Ipt表达就只在Ipt对称动作中发生,即粒子运动物质的Ipt表达只有在Ipt对称动作进行的这一种情形。 对粒子运动物质Ip表达的测量,我们只能依据于它的实现过程。由于粒子运动物质不同Ip表达实现过程的上述差异,对它们的测量也就有如下重要区别。 1、对粒子运动物质的Ip∑表达,我们对其测量要分两种不同情形,它既可以单独在构成物质波波长λ的过程中实现,也可以单独在构成物质波周期T的过程中实现。 2、对粒子运动物质的Ipt表达,我们对其测量只能通过Ipt对称动作才能实现。 由此,对粒子运动物质Ip表达的测量,我们就可以归纳总结出如下命题,称是粒子物质测量规则3: 粒子物质测量规则3:对粒子运动物质的两种Ip∑表达,我们对其测量的依据,既可以是实现表达的物质波波长λ的过程,也可以是实现表达的物质波周期T的过程;粒子运动物质Ipt表达只有一种,我们对其测量的依据,只能是实现表达的Ipt对称动作。 特别说明:本文陈述的测量粒子物质的三个规则,与作者在《粒子及其质量计算》一书第四章中相对应的陈述,已做了较大的修正。 说明:标题中的(PH16),表示该文是作者所写的“现代物理全新逻辑前提专题介绍”系列文章的第16篇,其中字母符号中的“PH”,都取自相关英文单词的第一个字母。以后作者也都如此对该系列文章编序,省去“现代物理全新逻辑前提专题介绍之××”的副标题。
全力寻找“上帝粒子”注定是现代物理学的一场悲剧 作者 苟文俭 9月11日,《网易探索》以《欧美研究者展开激烈竞争 全力寻找“上帝粒子”》为题,报道了如今美国费米国家实验室(FNAL) 使用Tevatron加速器,与欧洲粒子物理研究中心(CERN) 使用大型强子对撞机(LHC),为寻找希格斯玻色子(Higgs boson) 展开激烈竞争的事实。 希格斯玻色子被认为是物质的质量之源,1988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莱德曼将其称为“上帝粒子”。现代物理主流理论家们已经预言这种粒子一定存在,目前它已成为整个粒子物理学界研究的焦点,但并没得到证实。这个粒子存在与否,关系现代主流物理理论,包括宇宙学理论是否能站住脚,因而欧美两家研究机构展开了激烈竞争,试图在证明该粒子的存在上也在全世界的领先。 (一) 早在20世纪80年代,欧洲的CERN在刚刚构思建立LHC时,就把证实“上帝粒子”的存在作为了奋斗目标,而美国的FNAL也不甘落后。 事实上,在粒子物理学领域,美国同欧洲一直有互相竞争的历史,这不仅关系到美国和欧洲的科学权威性,也关系到他们的国家荣誉。如果美国科学家未能在欧洲科学家之前发现希格斯玻色子,就标志着美国科学家在把握机会方面又一次受到打击。 对现代物理主流理论,发现“上帝粒子”虽然生死攸关,但理论本身并不能对它的质量做确切预知;从过去的几十个GeV,到可能是100余GeV、及现在认为可能是200 GeV左右,都是由于实验没有能够观测到以后,由理论家们的估计人为加上去的。 美国拥有的Tevatron加速器年代久远,尽管它能够产生1000GeV能量的质子束,还保持了目前全球输出能量最高的加速器,但从目前情况来看,那里的科学家们仍然未能发现“上帝粒子”存在的迹象。 欧洲的LHC也早在2008年开始了运转,但运转不久就接连出现故障。该对撞机重新调整后,虽然事先预计可达7000GeV的高能量,但是否就一定能发现“上帝粒子”,许多科学家仍然信心不足。如德州大学奥斯汀分校物理学家罗伊•舒维特(Roy Schwitters)就表示:美国“同欧洲粒子物理研究中心展开竞争是值得的,大型强子对撞机虽然有机会找到希格斯玻色子,但把握也不是很大。” (二) 作者在对现代物理理论深入学习后认识到:量子力学或相对论有各自不同的逻辑前提,它们各自的所有逻辑结果,也都只能分别适用于由逻辑前提规定的不同领域,它们虽然在各自的领域都是成功的,但都不是普遍真理,因此,现代物理主流理论以它们为基础发展起来的量子场理论,也都只具有等效描述意义,而且这种等效描述也只对粒子个体对称存在有效,对粒子的内部组成存在则完全无效。 由于有了上述认识,作者认为:现代物理学要构建描述物质世界行为统一性的物理学统一理论,根据创建量子力学与相对论的历史经验,我们首先就应当离开现代量子场理论观念,在经验领域找到新的物理学统一理论的逻辑前提,对此作者也称是现代物理理论表述客体化平台,简称I-V模型,具体内容见个人今年出版的新著《粒子及其质量的计算》。该书对有关粒子质量的逻辑结论是: 现代量子场理论的真空对称性自发破缺,其等效的描述意义也即是真空原始基本单位、从自主对称存在破缺成为了左、右手性的不对称基元,而希格斯机制的等效描述意义,也即是真空态基元中原始物质要素的转移;粒子物质都来自真空态基元中原始物质要素的转移,粒子质量的形成不需要质量超重的希格斯粒子,现实世界根本就没有主流理论家们所假定的那种“上帝粒子”! (三) 在今年早些时候,作者在网上已发过了《大型强子对撞机到底可以证实什么》的帖子,该帖通过具体论证,最后获得的逻辑结论是: 1、LHC运转不可能有什么奇迹出现,它只不过是重复了过去高能对撞机的工作。 2、理论家们对LHC运转所有期待终将落空,人们将不得不考虑由相对论和量子论构成的百年之辉煌是否己经终结。 3、LHC运转最终只能成为现代物理主流探索观念错误的见证,成为现代量子场理论、以及现代物理理论逻辑体系的有效性非常有限的见证。 作者坚信:现实世界根本就没有主流理论家们所假定的那种“上帝粒子”,能量再高的任何加速器都不可能找到它!欧美研究者展开激烈竞争,全力寻找“上帝粒子”,注定是现代物理学的一场悲剧!!
13种学术不端行为让人痛心疾首,我国学术研究还有救吗?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