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灵之美0 心灵之美0
关注数: 31 粉丝数: 61 发帖数: 1,212 关注贴吧数: 128
中国癌情告急:7-8人中1人死于癌症 中国癌情告急:7-8人中1人死于癌症 来源:郑播德博客:http://tieba.baidu.com/mo/q/checkurl?url=http%3A%2F%2Fblog.sina.com.cn%2Fzhengbode&urlrefer=5484a5626007a56d4fcd189623698591 钱炜 中国新闻周刊 2013-04-07 郑播德注:在1976年以前,“癌”这个汉字,对于绝大多数中国人而言,是一个生僻字。到1980、1990年代,人们依然“谈癌色变”。到了21世纪,癌症这个词连农村里的老太太都不陌生了,“癌症村”、“癌症县”、“癌症市”在许多个省市区频频冒出来。在短短30多年的“发展”中,国人把空气、土壤、食品、江湖河海水、自己的血液、体液、细胞液、淋巴液……全都弄脏了,这些悲剧,足以引起不择手段贪求发展的人们反思、回头了…… 原题:癌情告急 全国每6分钟就有一人被确诊为癌症,每天有8550人成为癌症患者,每七到八人中就有一人死于癌症。未来10年,中国的癌症发病率与死亡率仍将继续攀升。从“癌症县”到“癌症村”,中国肿瘤发病的历史与地理坐标背后,是社会发展与生活方式数十年变迁带来的癌症高发态势 魏矿荣的办公室里,有整整一面墙的大柜子,里面装满一排排泛黄的肿瘤登记卡:姓名、性别、年龄、居住地址、癌种、死亡日期每张卡片上记载的患者信息不同,但是它们的背后却有一样揪心的故事。广东省中山市肿瘤研究所流行病学室保存了40年来当地肿瘤患者的资料,作为这个科室的主任,魏矿荣如今不再要用手工处理这些卡片了,随着肿瘤发病情况越来越严重,现在他们每天需要整理的患者信息就有200多条,这些信息都用专门的电脑软件进行处理。 50岁的魏矿荣皮肤白净,看上去要比实际年龄小很多。他在肿瘤登记岗位上度过了27年。日复一日工作的成果,在中国肿瘤统计数据中只占极小的一部分。 进入2013年1月,在持续多日的大范围雾霾笼罩下,《2012中国肿瘤登记年报》(以下简称《年报》)对外发布: “全国每6分钟就有一人被确诊为癌症,每天有8550人成为癌症患者,每七到八人中就有一人死于癌症。” “全国癌症发病形势严峻,发病率与死亡率呈持续上升趋势,每年新发癌症病例约350万,因癌症死亡约250万。” 伴随着对空气中弥漫的PM2.5的不安,这一连串灰色的数字,令中国人对癌症的认知绷得更紧了。 全国肿瘤登记中心位于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一间狭促的房间里,中心副主任陈万青对《中国新闻周刊》记者说,这不是他们第一次发布这样的数据了。由于癌症患者日益增多,从2006年开始,这个中心就将原来每五年发布一次肿瘤登记数据,改为每年发布。按照国际惯例,肿瘤登记年报所公布的一般都是3~5年前的资料,因而,最新的数据实际上是从2009年全国104个肿瘤登记处上报的资料中选取出来的。今年这一次所引起的轰动,是他们自己也没想到的。 中山:一个地方的癌情变迁 对于全国癌症统计的这些“大数据”,魏矿荣并不感到吃惊。起码,对于中山市的癌症发病情况他一直了如指掌。他为当地的癌症发病情况算过一笔账:2009年,中山市每天有8.34人被确诊为癌症患者,5.27人死于癌症。而在1970年,当地每天的癌症发病和死亡仅有0.78人。 在中山市人民医院正门旁,肿瘤防治中心拥有一座独立的大楼,魏矿荣所在的研究所就是这座大楼的一部分。肿瘤在中山这个地级市之所以如此受重视,是因为这里曾是鼻咽癌的高发区。鼻咽癌俗称“广东癌”,因为它主要在广东、广西、福建及香港、东南亚等地的居民中发病率较高。鼻咽癌的诱发原因是什么、为何特定地区的人容易罹患此癌,对于这些问题,科学界至今尚未弄清。但好在,这种癌症相对容易治愈,存活率高。因此,中山市早在1970年就建立了专门的肿瘤防治所,对有鼻咽癌家族史的高危人群进行早筛早治。正因为如此,中山市的肿瘤预防、治疗和统计工作才有了几十年积累下来的基础。
郑播德:鸡肉 鸡蛋 你还在吃吗?——与养鸡场老板对话 郑播德:鸡肉 鸡蛋 你还在吃吗?——与养鸡场老板对话 2009-6-20 13:49:37 中国食品科技网 图:法国街头 素食主义者 在向人们宣传肉食的危害郑播德:鸡肉、鸡蛋你还在吃吗?——与一位养鸡场老板的对话 胡强自述:我妻子的表哥,是河北省某市某区一家养鸡场的老板。我听说过一些关于鸡肉、鸡蛋的“传言”,心生疑惑,忍不住来了个刨根问底。 胡强:表哥你好!请问现在生意怎样? 表哥:唉!还不是在养鸡。 胡强:哦。我听到一些传言,说现在养殖的鸡,一个半月就出栏了,怎么这么快啊?是真的吗? 表哥:能不快吗?现在的鸡饲料中,厂家加入了大量的生长素(催长激素)和其他添加剂,45天就长到了4~5斤,最多养到47天。如果超过47天,人家就不要了,太大了、超重了…… 胡强:啊!这么快,原来是激素给催的!那你不怕鸡生病、发瘟啊? 表哥:这你就不懂了!小鸡一出生,就开始注射疫苗(疫苗也是毒),然后,经常喂食抗生素(例如:规定人不能吃的“土霉素”等)、注射抗生素和其它防病药物…… 胡强:这不得了,那鸡,岂不整个儿成了“毒球”?这鸡肉、鸡蛋,你家自己吃吗? 表哥:不瞒你说,我自己、我家人可不敢吃!谁敢天天吃鸡药?!嘘!你家也别吃了。 胡强:是啊。就像老鼠吃了耗子药,死了;然后,猫、狗吃了死耗子,恐怕猫、狗都会跟着死……即使不死,也要中毒啊! 表哥:唉!有什么办法呢?——竞争社会,某些科学家专门研究用药物来缩短养殖时间、降低养殖成本。不仅养鸡场、养鸭场是这样,养猪场、养牛场、渔场、虾场、蛇场、龟场……都是这样。 胡强:那别人(消费者)不知情,还以为鸡肉、鸡蛋、牛肉、是啥“补品”,吃了这样的鸡肉会怎么样呢?(科学家研究成果:人吃一个鸡蛋,人体胆固醇立即上升12%!) 表哥:这个喂药、喂添加剂、喂激素(甚至更过头出格的!)的事情,在全世界的畜牧业、养殖业行业里,已经是“公开的秘密”…… 胡强:只有消费者、食客们“蒙在鼓里”? 表哥:可以这么说吧。对于业外人士,这是“商业秘密”,一般决不会跟外人说道的。 胡强:……(痛苦的沉默) 食品安全、健康饮食,近年来,越来越成为新闻媒体、受众关注的问题了。很多科研机构,尤其是西方的欧美的研究机构、科学家的研究成果,已经早已提出了肉食致癌、添加剂致癌、动物食品中抗生素严重超标等等最要害的问题,可惜,很多人还是麻木不仁,照常“饮苦食毒”,致使医院里检查出来的“三高”患者越来越多,起早贪黑往医院里“排队送钱”的人越来越多…… 醒醒吧,看看业内人士“自道”的“真相”,付诸行动,珍惜自己、保护家人的健康吧!——素食,是最佳的选择!(郑播德)
道德如何融入于修行?—— 修行应该从做人做起 道德如何融入于修行——修行应该从做人做起 孝顺父母亲,孝顺父母既是做人基本道德,又是一种修行。 恭敬长辈们,恭敬长辈既是做人基本道德,又是一种修行。 恩人记心中,恩人记心既是做人基本道德,又是一种修行。 家庭要和睦,家庭和睦既是做人基本道德,又是一种修行。 夫妻常包容,夫妻包容既是做人基本道德,又是一种修行。 教育好子女,教好子女既是做人基本道德,又是一种修行。 善于对待人,善于待人既是做人基本道德,又是一种修行。 人群中低调,群中低调既是做人基本道德,又是一种修行。 少欲而知足,少欲知足既是做人基本道德,又是一种修行。 心地存善良,心地善良既是做人基本道德,又是一种修行。 奉献于社会,奉献社会既是做人基本道德,又是一种修行。 铺桥与修路,铺桥修路既是做人基本道德,又是一种修行。 保护好环境,保护环境既是做人基本道德,又是一种修行。 帮助贫穷人,帮助穷人既是做人基本道德,又是一种修行。 照顾生病人,照顾病人既是做人基本道德,又是一种修行。 关怀所有人,关怀他人既是做人基本道德,又是一种修行。 戒烟少饮酒,戒掉烟酒既是做人基本道德,又是一种修行。 爱护众生命,爱护生命既是做人基本道德,又是一种修行。 终生吃素食,终生吃素既是做人基本道德,又是一种修行。 用身口意来修行 (行为) 行为要端正,行为端正既是做人基本道德,又是一种修行。 (言语) 说话要文雅,说话文雅既是做人基本道德,又是一种修行。 (思想) 思想要真诚,思想真诚既是做人基本道德,又是一种修行。 我们应该深深地体会到日常生活中的每一点一滴都不离开佛法,因此我们可以日常生活中修行。
西双版纳,最后的净土 西双版纳,最后的净土 我喜欢版纳的生活状态,这几天是新年,人们放假过泼水节,傣族妇女盛装出行,身材摇曳,风情万种。经过一个村镇,朋友谈起小时候住在此地。他们更喜欢二十年前的版纳,那个时候每家每户都不锁门,院子外竖起的栅栏只是为了阻挡牲畜进来吃菜。小孩子们肚子饿了,就随便跑进哪一个家里,拿冷糯米饭吃,傣族人从来不管。四五岁的小孩子自己走来走去,上学都是没有大人陪伴走几里地,当然现在已经做不到。 坏人多了,他们感叹道。 而环境也在变化。下午去南糯山上,山上杀了一头猪。路上风景不错,妻子在夸赞,朋友夫妻却感叹,现在已经变化了。早年间,他们在马路上走,常看见大蛇和巨蜥慢悠悠从路上蹒跚而过,现在已经没有了。 山路上看见一辆货车翻下山崖。,路边散落着货物,一群人在围观。我们开始说起云南之外的道路,在我们这一行,能够了解的道路是再是过于深刻,从而看出整个中国社-会的蜕变和毁灭。大多数道路上,出了车祸,周围的村民都会跑来劫掠,拿走货物。如果你不幸受伤,不要指望他们会救你,赶快打个电话报警。不要阻挡和责骂,以免车祸没死,被人再敲一榔头。 即使是正常的运输路途,货物被整车偷走、缺货等等都算正常。 云南是最后的净地,版纳是云南少有的和善之地,这和佛教的影响有关,但也不尽然。傣族是中华民族里最优秀的民族之一,他们秉承的生活哲学是这个国家最先进的文明。每一个傣族寨子边上都有一个黑心林地,这种黑色林木生长迅速,一家人有几棵就能满足一家人一年的烧饭需求。这样他们得以保护森林。 傣族人不虐待自己的小孩,从小给小孩讲道理,长到孩子结婚,父母就搬离住房,让给子女,自己去山上地里搭个棚子生活,不干扰子女。每个村寨寨口都有一棵大树,下面有个稍微凹下去的地方,人死了,放在那里,每一家出一捆柴烧掉。 许许多多的细节,代表这个族群尽量减少消耗资源,尽量不要因为物质和生存的压力去苛求子女,不因为虚荣而贪婪无度。而佛教的自我修行和向善,更加深这个族群的美丽。 有一个族群,当地政-府好心的有要求,去扶贫,要求他们上进。族人说,我们不愿意像你们那样,我们愿意的是不饿着,然后在寨子里晒一晒太阳。病了,死了,就烧掉,灵魂回归自然。你们为什么要逼着我们去挣钱呢? 是的,选择有很多种。不是你给他们富裕的远景,他们就当成愿景。自由、公平、选择权,才是一个文明的核心。
“道德银行”是道德式微的一面镜子 “道德银行”是道德式微的一面镜子 2011年06月15日 来源:东方网 “我有几个同学道德币不够10个,为了今年能得到奖学金,他们今天统统去献血,这样就可以凑足10个道德币。道德银行的初衷是为了让同学多做善事,而现在怎么感觉是在逼着大家做好事一样?”近日,长沙理工大学城南学院一名网名为“Fredickson”的大学生,在微博上对该校的“道德银行”提出了质疑。(6月14日《长沙晚报》) 其实,早在2007年10月,长沙理工大学城南学院就已成立湖南省高校第一家“道德银行”,推行了有“约束性”的考评管理机制。而“道德银行”的始创更可追溯至2002年1月,其时,湖南省长沙市岳麓区望月湖社区创建了全国首家“道德银行”。此后,全国各地大、中、小城市不断有新的“道德银行”开张。 “道德银行”的诞生,打破了国民对完美纯洁道德的眷恋之情。当功利与道德联姻,质疑也随之而来。但不可否认的是,功利的“道德银行”是道德式微的一面镜子,照射出世风日下、道德沦丧的残酷现实。它的出现,正是人们内心渴望道德回归的一种外在体现。它通过一种激励的方式,营造一种道德追求的氛围,即让每个人都做有道德的人,并发自内心地、自觉地实现自己的追求,从而提高社会的整体道德水准。 平心而论,我们不可能指望每个人都能成为道德的圣人。因此,要想让道德成为一种全民自觉,让道德成为助推社会文明进步的力量,就绝不能只是靠纸上谈兵,或者靠口诛笔伐的鞭笞。事实上,在“道德银行”激励作用下,我们身边的确发生了不容小觑的变化。一个可以清晰看到的事例是,越来越多人加入到志愿活动中,通过做义工积累道德币。 笔者相信,功利的“道德银行”必定可以促使一批行善者由最初的单纯追求功利,转化为一种自觉行为。当然,这其中,弄虚作假、将行善仅仅作为一种牟利手段的现象并不少见,这就需要我们不断完善考评机制,更多的注重精神层面的激励作用。但我们也应意识到,要想提高全民道德水准,光靠“道德银行”明显不够,因为“道德银行”本身只是方式的一种或一部分。
在这个世界上,最珍贵的东西是免费的…… 学会感恩吧! 在这个世界上,最珍贵的东西是免费的…… 学会感恩吧! 阳光,是免费的。 芸芸众生,没有谁能够离开阳光活下去;然而,从小到大,可曾有谁为自己享受过的阳光支付过一分钱? 空气,是免费的。 一个人只要活着,就需要源源不断的空气。可从古到今,又有谁为这须臾不可缺少的东西埋单?无论贩夫走卒,还是明星政要,他们会一样自由的呼吸着充盈的空气。 亲情,是免费的。每一个婴儿来到世上,都受到了父母无微不至的呵护,那是一份深入血脉不求回报的疼爱。可从没有哪一个父母会对孩子说:“你给我钱我才疼你。”父母的这份爱,不因孩子的成年而贬值,更不因父母的衰老而削弱;只要父母还活着,这份爱就始终如一。 友情,是免费的。 寂寞时默默陪伴你的那个人,摔倒时向你伸出手臂的那个人,伤心时将你揽在怀里的那个人,可曾将他(她)的付出折合成现金,然后要你还钱? 爱情,是免费的。 那份不由自主的倾慕,那份无法遏制的思念,那份风雨同舟的深情,那份相濡以沫的挚爱,正是生命最深切的慰藉与最坚实的依靠。而这一切,都是免费的,更是金钱买不来的。 目标,是免费的。 无论是锦衣玉食的王子,还是衣不遮体的流浪儿,只要愿意,就能为自己的人生确立一个目标。这个目标既可以为大也可以平凡,既可以辉煌也可以朴素,只要你愿意,你就能拥有。 还有信念,还有希望,还有意志,还有梦想……所有这一切,都是免费的。只要你想要,你就能得到。 所以我们要学会感恩!知足常乐! 再不要对着苍天唉声叹气;苍天是公正的,更是慷慨的。苍天早已把最珍贵的一切,免费的馈赠给了每一个人。
巴菲特慈善午餐:拍出345.6万美元 ,创历史最高价(图) 巴菲特慈善午餐:拍出345.6万美元 ,创历史最高价(图) 2012年06月09日 中国新闻网 图为股神巴菲特为中国观众录制的吉他自弹自唱节目。中新社记者 杜洋 摄 中新社旧金山6月8日电 (记者 刘丹)美国中部时间8日晚上9时30分,与巴菲特共进午餐的网上竞拍以345.6789万美元的历史最高价成交。 一年一度与巴菲特共进午餐的竞拍活动为旧金山的格莱德教堂募集善款,这间教堂长年为贫穷家庭和无家可归者提供饮食等服务。巴菲特由妻子苏珊介绍认识教堂创办者威廉姆斯,自2000年起通过竞拍午餐为教堂筹集了1150万美元。巴菲特称赞威廉姆斯改变了成千上万人的生命。 与巴菲特共进午餐起拍价为2.5万美元,8日晚间距离结束前一个小时竞价到100万美元时,开始大幅飙升,一直到345.6789万为止,打破去年262.6411万美元的最高记录。中标者希望匿名。 与巴菲特共进午餐通常选在纽约的史密斯和沃伦斯基牛排馆,时间持续好几个小时,参与午餐的人都可以提问。巴菲特表示,其实很多问题都与投资无关,更多是家庭和慈善等。 巴菲特自2006年开始将自己的财富逐步捐赠给社会。他和微软共同创办人比尔盖茨一起发起签名活动,号召富人至少捐出自己一半财产,得到美国80%最富有的人群相应。 中国两名企业家段永平和赵丹阳分别在2006年和2008年中标,他们的竞标价分别是62万和211万美元。
首页 1 2 3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