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Rawaddy
IRawaddy
没想到我又点开了这个不干净的东西
关注数: 429
粉丝数: 719
发帖数: 30,163
关注贴吧数: 11
大学理科物理都有什么? rtrt
mbar与atm的换算是多少? 60mbar=()atm?
谁来列一下高中所有公式? 要求掌握的,要求理解的,要求知道的,没做要求的都要!!!
(水)我手机显示物吧终于排在量吧前面了 早就预感到了……量吧忒冷清@特有的萌
如何证明宇宙无最高温度? 是因为乱熵只能增加吗?
如何解释中微子震荡? rtrt
到底应该认为是量子自杀还是哥本哈根诠释? 解释时到底应该怎么认为?什么时候解释是量子自杀?什么时候解释是哥本哈根诠释?
通过超导体反引力可行吗? 贴吧公共视频里的超导体那个视频可以理解为超导体反引力吗?还是电磁问题?
突然发现《全民超人汉考克》最后很好的诠释了量子纠缠。 看过的人有没有想象过?
好多帖子回复一大堆广告 吧主删回帖吧……@量子力学湿化
现如今我国火箭卫星对接是采用什么技术? rtrt
硅烯的制备及其Dirac型电子态研究获得进展 硅与碳同属于元素周期表的IV族元素,同样在自然界和材料学中占据极端重要的地位。但以硅和碳为基础的晶体的组成结构又是如此不同:碳原子多以sp2杂化而形成层状的石墨结构,而硅原子多以sp3杂化而形成面心立方的金刚石结构。多年以来,人们一直感兴趣的一个问题是:硅是否能形成类似石墨的层状结构?十几年前有人就从理论上认为这是可以实现的。随着2004年石墨烯的发现,石墨烯的特殊Dirac型电子结构所带来的种种新奇效应在量子材料学领域以及器件应用中带来了巨大的冲击。这促使人们重新思考硅是否能形成石墨及类石墨结构这个问题。2007年Verri等人提出硅可以形成类似石墨的单原子层结构并将之命名为硅烯(silicene)。随后的一系列理论工作表明,硅烯具备与石墨烯类似的Dirac型电子结构,其布里渊区同样有六个线性色散的Dirac锥。由此,大多数在石墨烯中发现的新奇量子效应,都可以在硅烯中找到相应的版本。而且,硅烯体系还具备石墨烯体系没有的一些优势,例如,硅烯中具有更强的自旋轨道耦合,因此能在其Dirac点打开更大的能隙,从而实现可观测的量子化自旋霍尔效应(QSHE)。目前,QSHE在实验上仅在HgTe-CdTe量子阱体系中观测到,而该材料制备非常困难,使实验研究受到很大的限制。相反,硅材料易于获得和制备并与现有的硅半导体工业兼容,因此在应用上有极重要的前景。 尽管理论上有美妙的前景,但关于硅烯的实验研究才刚刚脱离空白。在实验上,人们甚至还没有能够真正制备出硅烯。2010年,曾有法国研究组报道在银单晶表面上获得了硅烯,但后续的研究证明该结果是错误的。而硅烯的Dirac电子结构更是从未得到实验的验证。针对这一研究现状,中科院物理所/北京凝聚态物理国家实验室(筹)表面室SF09组吴克辉研究员、陈岚副研究员等人率先利用分子束外延-低温扫描隧道显微镜/扫描隧道谱对硅烯的制备及电子结构展开了研究,并获得了一系列突出成果。 他们首先利用自行研制的分子束外延(MBE)系统对硅在Ag(111)单晶表面的生长行为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发现随着衬底温度和Si覆盖度的提高,Si在Ag(111)表面能形成多种有序相。在合适的温度和覆盖度下,能够形成单原子层、甚至多原子层的硅烯薄膜。有趣的是,实验上观测到的硅烯并不是像石墨烯,或者之前理论预言的硅烯一样的1x1的蜂巢结构,而是形成一个更大周期的√3x√3蜂巢结构。这种结构的起因是硅的成键具有更多的sp3属性,因而导致额外的翘曲结构。物理所表面室SF10组的孟胜研究员等人对这些结构进行了详细的理论分析。该工作对于如何制备硅烯薄膜给出了详细的指导信息,成果发表在 Nano Lett. 12, 3507 (2012).。 为了进一步验证硅烯的Dirac型电子结构,他们采用完全自行设计并制作的低温(4.2K)扫描隧道显微镜(STM)/扫描隧道谱(STS)系统对所获得的硅烯薄膜的电子态进行了深入研究。利用扫描隧道谱观测到了由自由电子散射所形成的准粒子干涉图案(quasi-particle interference pattern)。由于硅烯的布里渊区中有六个Dirac锥,准粒子散射可以发生在不同的Dirac锥之间(谷间散射)以及同一个Dirac锥上的不同点之间(谷内散射)。 前者对应短周期的散射图案,后者对应长周期的电子波图案。实验上同时观察到了两种QPI图案,证实了硅烯的基本原子结构。同时,通过对能量-波长的拟合计算,证实了其能量-动量关系是线性的,且其费米速度达到106 m/s,接近于理论预期的数值。这一实验结果证实了硅烯中的Dirac费米子的存在,为进一步研究硅烯中的新奇量子效应提供了坚实的基础。成果发表在Physical Review Letters 109, 056804 (2012) 上述工作还得到了北京理工大学的姚裕贵教授的理论合作。参与这些工作中并做出重要贡献的还包括冯宝杰、刘铖铖、丁子敬、何小月、邱静岚等研究生以及程鹏博士后。 工作得到了中国科学院、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科技部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和重大科学研究计划的经费支持。图1:Ag(111)表面不同温度和覆盖度下硅形成的不同相之间的演变规律图2:实验获得单原子层硅烯薄膜及其高分辨STM像图3:利用扫描隧道谱获得硅烯表面的准粒子干涉的驻波图案及其能量色散关系,证明单原子层硅烯中狄拉克费米子的存在。
谁可以用微积分算出自己家电脑显示屏的体积? rtrt
大家对哪个更看好?(感觉一下) 经典力学、量子力学还是弦理论?
空气到底是不是均匀的啊 我拿不准。不过如果考虑生活的话空气应该不是均匀的,因为假设只有一个人呼出气体,应该是有扩散速度的,假设只有一个人呼气的话,一定时间以后会介质均匀,但是如果多个人轮流呼气的话,在某一刻总有一个或者几个空间CO2浓度比别的地方高啊。空气均匀应该只是理想状态吧,说明气体有由不均匀向均匀发展的趋势,现实生活应该无法实现吧?
自学用这些书可以吗? 要发奋学量子力学了!!所以决定买书,不看恶心的课件了。我准备上网买:格里菲斯《量子力学概论(中文版)》;周世勋《量子力学教程》;曾谨言《量子力学(第三版)》;钱伯初,曾谨言《量子力学习题精选与剖析(上,下)》 大家看这几本可以吗?如果不够需要补充什么?或者哪本书用不着?
谁有历届全国复赛的卷子和北京预赛的卷子 急求!急求!rt
量子力学吧要不要统一一下签名档? 我觉得咱们吧也应该有自己吧的统一签名档吧。比如吧旗啥的。
首页
4
5
6
7
8
9
下一页